常熟市城市总体规划(XXXX--20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了适应常熟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整合城乡发展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编制《常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以下简称为本规划)。

第2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

3、《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

4、《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2002]204号)

5、《关于印发〈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通知》(建规[2002]218号)

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25号)

7、《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工作的意见》(苏发[2000]17号)

8、《关于印发〈江苏省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要点〉的通知》(苏建规 [2002] 35号)

9、《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10、《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规[1991]14号)

11、《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规[1995]333号)

12、《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建规[1994]36号)

13、《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建规[1994]533号)

14、《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

15、《苏锡常都市圈规划》

16、《苏州市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

17、《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条例》(2001)

18、《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19、《常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20、《常熟岸段水域利用规划报告》(2002)

第3条规划指导思想

1、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推进外向型经济发展,以促进常熟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为中心,提出合理的发展战略,并在空间上加以落实。

2、满足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要求,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镇发展质量,协调城乡整体发展。

3、构建中心城区长远发展框架,优化空间布局,重视城镇和基础设施的协调发展,研究城市发展时序,确定各阶段建设重点。

4、建立适应城市长远发展需求的综合交通体系,合理确定交通发展战略。

5、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形成山、水、城、林融于一体的城市特色景观系统。

6、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4条规划重点

1、研究城市发展战略和功能定位,协调产业发展与城镇空间布局。

2、制定长江岸线利用等重点空间管治措施。

3、研究综合交通体系和重大基础设施布局,确定城市合理发展方向和形态,优化布局结构。

4、保护并合理利用历史文化名城资源,结合旅游业发展,塑造城市特色。

第5条城市规划区

常熟市行政区范围,总面积1136.5平方公里。

第6条规划期限

近期:2001—2005年;

中期:2006—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远景:展望X年。

第二章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第7条经济发展目标

第8条社会发展目标

第9条城市建设目标

第10条环境保护目标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

第一节城市化目标与战略第11条市域总人口

现状(2000年):114万人;

近期(2005年):120万人;

中期(2010年):125万人;

远期(2020年):135万人。

第12条城市化目标

现状(2000年):城镇人口54万人,城市化水平47.5%;

近期(2005年):城镇人口66万人,城市化水平55%;

中期(2010年):城镇人口75万人,城市化水平60%;

远期(2020年):城镇人口95万人,城市化水平70%。

第13条城市化发展战略

合理调整行政区划,大力发展沿江经济和第三产业,建立适应城市化需求的基础设施体系,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第二节城镇等级规模与定位

第14条城镇等级结构

规划期末形成“中心城市--重点中心镇--一般建制镇”的3级城镇等级结构,其中:中心城市1个:常熟城区;

重点中心镇3个:梅李、海虞、沙家浜;

一般建制镇8个:支塘、练塘、徐市、辛庄、古里、白茆、冶塘、大义。

第15条城镇人口规模

常熟市城镇规模等级规划一览表(2020年)

第16条城镇职能定位

1、中心城市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代化的商贸城市和港口工业城市,山水城一体的风景旅游城市。发挥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建设成为充满活力、适宜人居、富有品位的新兴中心城市。

2、重点中心镇

梅李——市域东北部传统中心镇。积极吸纳城区产业转移,强化工业重镇的优势地位。

海虞——市域北部新兴中心镇。省级氟化学工业园建设的重要依托,发挥私营经济活力,强化特色产业。

沙家浜——市域南部旅游特色镇。发挥“沙家浜”和“阳澄湖”品牌优势,发展旅游业和水产养殖业,以常昆工业园为基础,加快第二产业发展。

3、一般建制镇

支塘——市域东部商贸重镇,提升副食品批发市场的层次,促进第二产业发展。

练塘——市域西部工业重镇,发挥紧邻区域中心城市无锡的区位优势,塑造常熟市西部门户形象。

徐市——以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为龙头,发展特色农业,发扬化纤之乡的特色优势,促进第二产业的发展。

辛庄——发挥大型企业集团的骨干作用,突出以生物工程和轻纺为主的产业特色。

古里——城区东部以轻纺、建材、机械为主要特色的城镇。

白茆——突出羽绒制品的优势地位,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

冶塘——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大义——培育以稀土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依托临近城区的优势,全面提高综合实力。

第三节城乡空间利用

第17条城乡空间利用原则

满足常熟中心城市和重点中心镇规模拓展需求,适时进行小城镇建设空间和农村居民点建设空间调整;切实保护基本农田,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划定范围明确、布局合理的生态敏感区,保障空间的可持续利用。

第18条城镇空间组织

以城区为核心,依托水、陆交通线路,形成“中心放射形”市域城镇空间组织。

第19条城镇建设用地

中心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9400公顷;重点中心镇镇区建设用地按120平方米/人规划,总用地规模为1800公顷;一般建制镇镇区建设用地按110平方米/人规划,总用地规模为2200公顷。

第20条独立工业用地

独立工业用地规模调整为4570公顷。

第21条农业用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