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哀伪君子浅析
关于《伪君子》的文本赏析
关于《伪君子》的文本赏析内容提要:《伪君子》是莫里哀的代表作之一,在法国文学史占有独特的地位,在中国的戏剧研究中也是不容忽视的经典。
关于此剧的研究文章多不胜数,但笔者发现多数文章研究虽极其深入,但是缺少对文本整体性的把握,不利于对原文的理解。
本文拟从作品结构,扁形人物塑造,创作艺术手法,以及作品喜剧体现悲剧性四方面对文本进行解读,希望对读者理解《伪君子》一剧有所帮助。
关键词:莫里哀伪君子三一律扁形人物讽刺喜剧悲剧性一、�Α叭�一律”的运用何谓“三一律”?“三一律”是指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的结构原则,即戏剧创作要遵循“时间一律”,“地点一律”,“行动整一律”三点,布瓦诺的《诗艺》发表于1674年,晚于莫里哀的《伪君子》高乃依的《熙德》以及拉辛的《安德洛玛刻》,可见文艺理论后于创作,所以与其说“三一律”的运用导致文学创作格式化、类型化、僵化,不如说“三一律”对法国古典主义剧作家而言并不是束缚,而是使其艺术才能得到充分展现的最好形式。
、“时间一律”莎士比亚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三一律”反叛者,但作为文艺上的唯理主义,古典主义文学试图通过理性、秩序与法则来纠正文艺复兴以来过分强调个性解放、否定秩序、艺术形式杂乱的现象。
但这种严格的限制也使剧作家们感到难以施展,“时间一律”也因此最难遵守。
但是纵观全文,莫里哀基本上做到了将《伪君子》的剧情控制在一天之内。
全剧每一幕与每一幕之间,每幕中每一场与每一场之间,衔接得非常紧密巧妙,不会给人一种强烈的时间与空间的转换之感,作家巧妙地将时间紧凑起来,让观众感觉情节是与看剧时本身所处时间同一个时间段发生的事。
这样,就在既遵守“时间一律”的同时又尽量扩大了剧中情节发展所需要的时间,剧作家也就能得以施展。
例如第一幕第三场中,大家正在谈话,达米斯话没说完,桃丽娜说道:“他回来了”,紧接着便是第四幕奥尔贡的出场,这就构成了完美的衔接而让观众减少时间流逝之感。
同时,为了避免戏剧局限在果断的时间内而显得僵化,作家还运用人物的语言来扩大整剧的时间跨度,而不用舞台上具体表现出来。
浅谈《伪君子》
浅谈《伪君子》莫里哀的《伪君子》是一部十分生动有趣的喜剧,故事篇幅虽短,但语言精辟,内容生动,主题深刻,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好书。
书中的主人公答尔丢夫是个不折不扣的伪君子。
他的十分“高明”的骗人伎俩使得富商奥尔贡及其母亲对他十分信赖。
奥尔贡对他十分痴迷,他被答尔丢夫的虚伪蒙蔽了眼睛,竟要亲手撕毁女儿已经定下的婚约,要把她重新许配给答尔丢夫。
但答尔丢夫看上的却是奥尔贡的续妻欧米尔,当欧米尔为了女儿的婚事想向答尔丢夫求情时,他对欧米尔诉说了自己的爱恋。
他的虚伪无耻被奥尔贡的儿子达米斯看见,盛怒之下,他把事情告诉了刚好走来的父亲,但答尔丢夫使用苦肉计再一次赢得了奥尔贡的信任。
不仅如此,他还用计谋使奥尔贡赶走了亲生儿子并剥夺了儿子的继承权。
转眼间,他从一个贫困的教士变成了一个富翁,他获得了奥尔贡的全部财产。
最终,欧米尔巧施计谋,使奥尔贡亲眼看见答尔丢夫向自己调情的丑态。
奥尔贡终于醒悟,要把答尔丢夫赶出去。
答尔丢夫终于露出自己的狰狞面目。
为了报复,他把奥尔贡藏匿的政治犯文件向国王告密。
但英明的国王早已看出破绽,他故意假装相信了答尔丢夫,但早已设下布局,在答尔丢夫回去逮捕奥尔贡时命人就地捕捉了他,并赦免了曾经功勋卓著的奥尔贡。
奥尔贡十分感激不计前嫌的瓦赖尔,重新把女儿许配给他。
故事便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伪君子》深刻地揭露了教会势力的虚伪和欺骗性。
主人公答尔丢夫即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他披着虚伪的外衣,口中宣扬“苦行主义”。
他时常带着教鞭和苦行衣,但一顿能吃下6个人吃的东西,他养得“又粗又胖,脸蛋子透亮”。
作者在这里巧用笔法,极大地讽刺了答尔丢夫的虚伪。
若是一个真正的苦行者,那日子肯定过得十分清苦,哪来这一身的肥肉?他当众把募捐来的钱施舍给穷人,忏悔不该弄死一只跳蚤,正因为如此,他赢得了奥尔贡的好感,因此才有混入奥尔贡家的机会。
他表面上仁慈正义,但实际上却内心狠毒狡诈。
被揭穿后,他不念恩情,竟狠心报复,想置人于死地。
《伪君子》赏析
伪君子》赏析典主义文学是17 世纪欧洲主要的文学思潮,提倡理理性,遵循秩序,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互相妥协的结果。
莫里哀是17 世纪法国最有威望的古典主义者,也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戏剧大师。
一、莫里哀的生平莫里哀原名让-巴蒂斯特•波克兰,从小生活在富裕的资产阶级环境中,博闻强识,有很丰富的外省出游经历,不能不说这样的人生经历给他以后的喜剧创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
作为法国的喜剧大师,古典主义的文学巨匠,莫里哀留下了不少不朽的文学作品。
他的作品中,最具艺术成就得要数喜剧,他也被视为法国现实主义喜剧的首创者,《可笑的女才子》是其第一部成功的喜剧作品,而莫里哀最优秀的喜剧作品则是《伪君子》。
莫里哀对文学发展所作的杰出贡献,获得了许多文学家和思想家的高度评价。
圣•艾如尔孟说:“莫里哀是本世纪的妙手,法兰西人民一直在想念,也将永远在想念,对他所模仿的那些古人来说,假如他们能起死回生的话,他会是不可模拟的。
”①-伏尔泰指出,《伪君子》揭露了伪君子的所有丑陋面,对当时的社会风气的净化以及人们的自觉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伪君子》评析1、创作手法上遵循“三一律”创作原则“三一律” 创作原则是古典主义时期特别被看重的一套喜剧结构理论,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整一” :一个故事;戏剧的行动必须发生在一天之内;只能有一个地点。
《伪君子》虽是一部五幕三十一场的长剧,但它仍是在“三一律”的指导下完成的:第一幕第三场中克雷央特等奥尔贡只是为了道一句“早安” ,这表明故事开始于早晨,结尾第五幕第四场郑直先生对桃丽娜说:“早安,我的亲爱的大姊” ,可见已是第二日清晨,故事发生在一昼夜之内,符合“三一律”对时间的要求。
此外,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地点都是在富商奥尔贡家中,这个也符合“三一律” 对一个地点的要求。
同时,在情节方面,整个戏剧都是围绕揭露达尔杜弗的伪善面目这一主题展开的,这也完全契合“三一律” 关于一个故事的要求。
《伪君子》赏析
《伪君子》赏析《伪君子》赏析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伪君子》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伪君子》是法国古典主义喜剧作家莫里哀创作高峰时期的重要作品,是世界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该剧主要写伪装圣洁的教会骗子答尔丢夫混进商人奥尔贡家里,图谋勾引其妻子并谋取其家财,最后在精明的欧米尔的设计下中了圈套,并锒铛入狱的故事。
在故事中作者莫里哀无情地揭下了达尔丢夫这个伪君子的人格面具,以否定的方式提醒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一定要擦亮双眼,不要因逐时尚而被伪善所骗,也不能因慕虚荣而被假象所蒙蔽,更不能因良好的动机而不自觉地纵容恶行。
一、主要人物分析1、答尔丢夫,是贯穿全剧的主要人物,对他的伪善的追踪是戏剧的主要线索,他的主要的性格特点是伪善。
他披着虔诚的外衣,竭力掩饰自己真正的目标追求,掩饰充满狂热欲望的灵魂冲动,来迎合资产者处于虚荣的笃信宗教的时尚,赢得赏识,争取信任,从而去实现自己的真正的目标。
然而他苦苦追求的并不是一种高尚的境界,也不是以放弃世俗乐趣为代价,完成灵魂的净化与超越。
更不是出于崇高信仰,改变动荡的社会现实,而仅仅是追求世俗生活享受,追求简单需要的满足。
所以他的行为无法引起普遍的共鸣,也无法获得原谅,反而让他成为了“伪君子”的代表,答尔丢夫也成为了“伪君子”的.代名词。
1、奥尔贡,他是整部戏情节的中心。
他轻信固执,过分虔诚,好走极端。
突出的表现形式是蠢和傻,他傻的可怜,傻的可笑,傻的可恼。
他刚愎自用,是个顽固横暴的专制家长。
对答尔丢夫的伪装虔诚深信不疑,竟把骗子当成“圣人”来膜拜。
当家人在他面前揭露答尔丢夫的虚伪时,他从不相信他们的说辞,反而夸张到要将自己的全部财产送给答尔丢夫,简直比顽固派还要顽固。
2、桃丽娜,在剧中她虽然只是扮演一个侍女的角色,但是她却是反对封建道德、揭露宗教伪善的主要人物。
从《伪君子》看莫里哀戏剧艺术的特点
从《伪君子》看莫里哀戏剧艺术的特点莫里哀是18世纪法国戏剧界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以喜剧为主,尤以《伪君子》为代表。
《伪君子》以嘲讽和讽刺的方式揭示社会的虚伪和人性的丑恶,通过剧中人物的对话、行为和心理刻画展示了莫里哀戏剧艺术的几个典型特点。
首先,莫里哀戏剧艺术的特点之一是幽默感和嘲笑。
《伪君子》通过对贵族阶层的讽刺,展现了他们的虚伪和自以为是。
剧中主人公阿尔卡诺的形象既是贵族的代表,也是伪君子的化身。
他表面上看似充满正直和道德,但实际上却是一个虚伪又丑恶的人。
莫里哀通过对他的描绘和对话,将他置于可笑的境地,使观众在嘲笑的同时,也思考贵族社会的虚伪和伪装。
其次,莫里哀戏剧艺术的特点之二是对人性的揭示和探索。
《伪君子》中的人物形象真实而充满特色,他们的言行举止和思维方式都表现出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例如,剧中的女主角伊历米尔这个角色不仅是被动的牺牲者,同时也具有复仇和追求正义的一面。
莫里哀通过这些角色塑造,揭示人性的复杂性和各种欲望的冲突,使观众对人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
第三,莫里哀戏剧艺术的特点之三是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关注。
莫里哀通过对伪君子的揭示,揭露了当时法国贵族社会的虚伪和腐败。
他通过讽刺和幽默的手法,将社会现实放大并夸张,使观众从中看到社会的阴暗面和问题。
例如,莫里哀通过剧中人物的对话暗示了贵族对权势和物质的追逐,以及对底层人民的悖论态度。
莫里哀对社会的关注和批判使他的作品具有了深刻的启示意义。
最后,莫里哀戏剧艺术的特点之四是舞台语言的运用。
莫里哀的剧作中充满了精彩的对白和幽默的台词,同时也运用了一些象征手法和隐喻,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性。
在《伪君子》中,莫里哀通过剧中人物的对话,揭示了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欲望,使情节更加生动和有趣。
同时,莫里哀通过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增加了观众对作品的思考和理解的深度,使作品具有了更多的层次感。
综上所述,从《伪君子》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莫里哀戏剧艺术的几个典型特点,分别是幽默感和嘲笑、对人性的揭示和探索、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关注,以及舞台语言的运用。
从《伪君子》看莫里哀戏剧艺术的特点
从《伪君子》看莫里哀戏剧艺术的特点
莫里哀是沿用了古典主义一贯的“三一律”创作方法,这使得整个场景布局简单,情节也紧凑,是莫里哀对古典主义文学创作的传承。
这部戏剧有的地方情节搞笑,不论结尾是否勉强,都是以喜剧的形式收场的。
但是,由舞台表演起家的莫里哀太知道了,悲剧的震撼效果要远远比喜剧大得多,于是在奥尔恭差一点被答丢夫算计得倾家荡产的情节之中,作者用生动传神的语言,将当时的悲惨情景描绘在观众们的眼前,使人精神上产生极大的共鸣。
这就是所谓的悲剧意蕴下的喜剧,即表达了莫里哀对人生对理想的美好期待,又深刻的讽刺了当时的社会现状。
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黑色幽默,莫里哀戏剧中的喜剧成份是作为情节的一部份而存在的,因此它所起的作用并不仅仅是为了反衬悲剧部份的深刻性,然而正是因为这样,《伪君子》这部剧丝毫不给人突兀的感觉,反而显得情节跌宕紧凑,故事耐人寻味。
《伪君子》赏析
《伪君子》赏析典主义文学是17世纪欧洲主要的文学思潮,提倡理理性,遵循秩序,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互相妥协的结果。
莫里哀是17世纪法国最有威望的古典主义者,也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戏剧大师。
一、莫里哀的生平莫里哀原名让-巴蒂斯特﹒波克兰,从小生活在富裕的资产阶级环境中,博闻强识,有很丰富的外省出游经历,不能不说这样的人生经历给他以后的喜剧创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
作为法国的喜剧大师,古典主义的文学巨匠,莫里哀留下了不少不朽的文学作品。
他的作品中,最具艺术成就得要数喜剧,他也被视为法国现实主义喜剧的首创者,《可笑的女才子》是其第一部成功的喜剧作品,而莫里哀最优秀的喜剧作品则是《伪君子》。
莫里哀对文学发展所作的杰出贡献,获得了许多文学家和思想家的高度评价。
圣﹒艾如尔孟说:“莫里哀是本世纪的妙手,法兰西人民一直在想念,也将永远在想念,对他所模仿的那些古人来说,假如他们能起死回生的话,他会是不可模拟的。
”①-伏尔泰指出,《伪君子》揭露了伪君子的所有丑陋面,对当时的社会风气的净化以及人们的自觉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伪君子》评析1、创作手法上遵循“三一律”创作原则“三一律”创作原则是古典主义时期特别被看重的一套喜剧结构理论,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整一”:一个故事;戏剧的行动必须发生在一天之内;只能有一个地点。
《伪君子》虽是一部五幕三十一场的长剧,但它仍是在“三一律”的指导下完成的:第一幕第三场中克雷央特等奥尔贡只是为了道一句“早安”,这表明故事开始于早晨,结尾第五幕第四场郑直先生对桃丽娜说:“早安,我的亲爱的大姊”,可见已是第二日清晨,故事发生在一昼夜之内,符合“三一律”对时间的要求。
此外,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地点都是在富商奥尔贡家中,这个也符合“三一律”对一个地点的要求。
同时,在情节方面,整个戏剧都是围绕揭露达尔杜弗的伪善面目这一主题展开的,这也完全契合“三一律”关于一个故事的要求。
因此,《伪君子》是一部典型的古典主义着作。
莫里哀伪君子浅析
“伪善”与“伪装”——莫里哀《伪君子》浅析食、财、色,人之所欲,对其的追求也是天性使然。
试想如果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中没有对这些的需求,那么上亿年的人类进化赋予我们的味觉感知能力,从原始社会演变到现代社会带给我们创造财富的能力,以及人类大脑不断进化形成的对美的追求都将变得没有任何意义。
但就是这些人类最初级的东西、这看似的“天赋人权”往往最能揭露一个人的本性。
在莫里哀的笔下,“伪君子”达尔杜弗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现实夸张后的缩影。
在奥尔恭及其母亲的眼中,达尔杜弗是一个苦行僧人,是一个对钱财毫不在乎之人,更是一个对性避之千里的谦谦君子。
在奥尔恭及其母亲的面前,达尔杜弗确实是这样做的,而人又是喜欢眼见为实的,所以奥尔恭眼中的达尔杜弗就是这样一个可以成为全家精神导师之人。
奥尔恭没有错,他只是“例行了一个普通人的公事”——善良的相信了别人,也相信了自己的眼睛。
如果对“看到的好人”都充满无端的猜疑那么这个社会将会是多么的不可信任。
而达尔杜弗却在导演着一切,他深知自己是一个“有欲求的人”,并且是一个在失去之后想得到更多的人,但他还要表现出对这些身外之物满不在乎,当这种“伪装”成为了其获得利益的手段时,“伪装”就变成了“伪善”。
他是在利用人们的善良和自己表现给某些人的善良去欺骗、去获取,甚至是去霸占,得手之后再在这些人的身上踩两脚以揭示其真实的身份,因为无论是好事还是恶事,“成功者”都会有一种炫耀的渴求,有一种得到认证的需求。
其实戏剧中的演员只有两个,一个是“伪君子”达尔杜弗,另一个是他的“合作者”——奥尔恭和他的母亲,至于其余的人物角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观众,他们的作用就是让作品的观众有参与其中的机会,想想他们的语言、行为,不都是我们在观看这部作品时想说的和想做的吗?其实我们不光是一个观众,生活中我们是否也与达尔杜弗有过某些的契合呢?伪!伪装也是人作为生物的本能性表现,只不过我们在精神上的伪装以及伪装的水平让其它的生物惭愧不已而已。
浅析莫里哀的《伪君子》
《伪君子》的作者莫里哀,原名约翰巴蒂斯特伯克兰,是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的重要代表作家,也是法国戏剧的奠基人。
伪君子是他重要的代表作。
伪君子主要讲的是奥尔贡和他的母亲柏奈尔夫人,听信了小人答尔丢夫假话,把答尔丢夫当成圣人,并自己的一切秘密及财产交给他。
答尔丢夫不但靠自己的花言巧语令奥尔贡把揭露真相的儿子赶出了家门,而且还骗得奥尔贡把女儿嫁给他。
最后,由于答尔丢夫对奥尔贡的妻子图谋不轨,奥尔贡终于认清了答尔丢夫的真实面目。
可是答尔丢夫已经拥有奥尔贡的房产,并且掌握了能置奥尔贡于死地的证据。
然而英明的王爷发现了伪君子答尔丢夫的阴谋,不但免了奥尔贡的罪,而且还把答尔丢夫送进了监狱。
整个故事至此圆满地结束了。
在这篇文章中,最主要的人物是宗教骗子答尔丢夫,他表面上道貌岸然,但是实际上鄙俗卑劣。
他假冒为善,冒充心中以慈悲为怀;但是实际上他贪财好色,并由于自己的这些特点而露了马脚。
他通过虚假的“忏悔”和“劝导”冒充虔诚。
使得不幸的奥尔贡上了他的当,并因他的花言巧语冲昏了头脑。
他披着宗教的外衣,露骨地表示尊崇上帝,但是实际上他只是靠着上帝的名号来招摇撞骗。
例如在文中,欧米尔——奥尔贡的妻子假意爱上了答尔丢夫并且表示没有勇气违抗上帝做出这种事时,答尔丢夫说:“有一种学问,它可以用动机的纯洁来补救行为上的恶劣。
这里有种诀窍,太太,我可以慢慢教给您;”,又说奥尔贡是“一个可以牵了鼻子拉来拉去的人”,他们的谈话他还认为是给他“增光露脸”。
可见其的不顾廉耻。
从此,答尔丢夫的名字就成为了伪君子一词的同义语。
女仆桃丽娜是剧作中反对封建道德、揭露宗教伪善的主要人物。
也是一个性格十分鲜明的形象。
她眼光锐利,思维敏捷,最早发现答尔丢夫的险恶用心;她作风泼辣,不畏强权,敢于当场揭穿答尔丢夫嘴脸。
在同答尔丢夫的斗争中,桃丽娜是关系胜败的关键人物。
在她身上,体现了一种民主倾向。
文中另一个主要的人物,不是奥尔贡,也不是奥尔贡的儿子女儿。
伪君子赏析——精选推荐
伪君子的面目——《伪君子》赏析许久以前就曾听闻伟大的法国剧作家莫里哀所著的一部喜剧《伪君子》是他一生文学创作的巅峰性作品,却一直因为种种原因无缘接触,每次想起都不禁扼腕叹息,但近来终于在机缘巧合下得以欣赏到这一伟大作品,这无疑使我不胜欣喜,当我两天内手不释卷的拜读完以后,不能阻止内心满满的都是剧中人物情节所带来的震撼和感悟,整的来说,这部多频使我感触颇多的仍是主人公答尔丢夫的伪善面目。
如果从头说的话我们就不得不谈谈这部作品的思想源头和意义。
《伪君子》是莫里哀创作的第三个时期——讽刺喜剧时期的代表性作品,这一个时期,他以讽刺为武器,与封建势力和教会僧侣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加强了对上层社会的批判力度,剧中深刻的展现和体会到这一点,他代表莫里哀喜剧创作的最高成就,这部讽刺喜剧矛头直指天主教,深刻的接漏了教会的虚伪性和欺骗性。
而其中的天主教会是欧洲封建专制统治的重要基柱,受到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的强烈冲击。
但是它在阶级妥协的法国以国教的权威参与了王权统治,大主教历任朝中要职,教会的黑暗势力猖獗一时。
就是在这样的情势之下,切中时弊的《伪君子》受到当权者的阻扰,屡遭波折,正可以看出那些黑暗势力对这部作品的力量的恐惧以及当时社会的艰苦形势。
当年备受阻碍的《伪君子》如今终于展现在全世界人民面前,让人们亲眼和亲耳见证那个时代的故事,这不得不说,是莫里哀没有想到的。
这部喜剧内容写法国外省的破落贵族答尔丢夫,流落巴黎穷困潦倒,只能靠宗教谋生,他每天准点到教堂做祈祷,呼天抢地,引人耳目。
巴黎富商奥尔恭为他侍奉上帝的热诚所感动,将他请进家门,奉为良心导师,不仅以优厚的生活条件供养他,还要女儿马里亚纳撕毁婚约嫁给他,甚至把自己生死攸关的政治秘密告诉他。
不料答尔丢夫利令智昏,得寸进尺,竟勾引奥尔恭年轻漂亮的继室欧米尔。
奥尔恭的儿子达米斯目睹其丑行,向父亲告发时,答尔丢夫却故作委屈巧言开脱,致使奥尔恭反而责怪儿子侮辱圣徒,盛怒之下将其逐出家门,并立下字据将全部财产赠给答尔丢夫。
浅析《伪君子》中的人物特点与艺术特色
谢谢观看
浅析《伪君子》中的人物特点 与艺术特色
目录
01 一、人物特点
03 参考内容
02 二、艺术特色
内容摘要
《伪君子》是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家莫里哀的代表作之一,该剧以生动的情节 和强烈的讽刺,揭示了伪君子奥尔贡及其家人、朋友、信徒等不同人物的形象特 点和艺术特色。本次演示将从人物特点和艺术特色两个方面,对《伪君子》进行 浅析。
道德上的背叛与失范:人物形象 的社会批判
道德上的背叛与失范:人物形象的社会批判
《伪君子》中的人物形象不仅揭示了当时社会伪善者的普遍特征,同时也暴 露了当时社会道德沦丧、虚伪横行的丑态。达尔丢夫作为一个道貌岸然的人,却 干着种种违背道德的行为,这些行为被作者以讽刺和揭露的方式呈现出来,无疑 是对当时社会道德现状的一种批判和否定。这种道德上的背叛与失范的人物形象, 无疑也成为了当时社会的一种深刻写照。
2、独特的语言风格
2、独特的语言风格
莫里哀在《伪君子》中运用了独特的水词风格和喜剧元素,使得整个剧目语 言生动活泼、幽默风趣。这种语言风格不仅加强了剧情的喜剧效果,也使得观众 在欣赏剧情的同时,领略到了法国古典戏剧的独特魅力。
3、鲜明的角色塑造
3、鲜明的角色塑造
《伪君子》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明,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和行 为方式。莫里哀通过对不同人物的刻画和描写,使得他们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这种鲜明的角色塑造不仅增强了剧情的感染力,也使得观众对剧中人物有了更深 刻的认识和理解。
对艺术价值的思考:揭示社会现 实的镜子
对艺术价值的思考:揭示社会现实的镜子
《伪君子》作为一部文学杰作,其艺术价值不仅在于其对伪善者形象的生动 刻画,还在于其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和批判。这部作品如同镜子一样,将 当时社会的伪善、虚伪和道德沦丧的现象清晰地反映出来,使读者在欣赏文学的 同时,也能够对社会现实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反思。这也是《伪君子》能够成为光 辉典范的重要原因之一。
读莫里哀的《伪君子》的读后感
读莫里哀的《伪君子》的读后感
《伪君子》是莫里哀的名作,讲述了一个充满矛盾的故事,让人看到了社会的不公正和人性的脆弱。
故事中,拉斐尔是一个伪君子,完全把财富当作生活的唯一目标,不惜采取一切手段来谋取财富,甚至不择手段。
他把自己看成是一个至高无上的存在,不惜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牺牲一切。
然而,最终他还是被自己的行为所拖累,他的一切都付诸东流,自己也成为了一个绝望的存在。
这本书让我想起了社会上的不公正,有些人只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采取一切手段,却做出了不可挽回的事情,最终还是得不偿失。
同时,也让我看到了人性的脆弱,拉斐尔本来可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但是他却因为自己的贪心而失去了一切,最终只能一无所有。
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社会的不公正和人性的脆弱,也教会我们要懂得把握自己的人生,不要因为一时的贪心而失去了一切。
伪君子人物形象分析
伪君⼦⼈物形象分析通过这⼀形象,莫⾥哀深刻地揭露了教会和贵族上流社会的伪善、狠毒、荒淫⽆耻与贪婪,突出地批判了宗教伪善的欺骗性和危害性。
天主教是欧洲封建社会的精神⽀柱,在当时的法国,它⼜成了反动势⼒的代表,⽽伪善正是它最显著的特点。
17世纪初期,教会势⼒和贵族反动势⼒勾结在⼀起,组织了反动谍报机构“圣体会”,打着宗教慈善事业的幌⼦,派⼈混进“良⼼导师”的⾏列,监视⼈们的⾔⾏,陷害进步⼈⼠,更露⾻地体现了宗教的虚伪性。
莫⾥哀笔下的达尔丢夫,有着明显的针对性,他把讽刺的'锋芒对准了这种宗教伪善,揭露它的罪恶本质。
伪善的风⽓还流⾏于整个上流社会,莫⾥哀在他的⼀些剧本中就曾揭露过当时法国社会的这⼀特征,《伪君⼦》⾥的克雷央特说:有许多⼈“以假虔诚来配合他们的恶习”,从事罪恶活动。
莫⾥哀的剧本切中时弊,触到了反动势⼒的痛处,抨击了庞⼤的反动集团,正如他⾃⼰在剧本的序⾔中所说:“这出喜剧,哄传⼀时,长久受到迫-害;戏⾥那些⼈,有本事叫⼈明⽩:他们在法国,⽐起到⽬前为⽌我演过的任何⼈,势⼒全⼤。
”⼏百年来。
这⼀形象始终保持了它的⽣命⼒。
到现在,由于答丢失的形象的⾼度的典型性,他已经成为伪善、“故作虔诚的奸徒”的代名词。
孔孟之徒早有明训:仁有假仁,义有假义。
⾏假仁义者,即为伪君⼦。
古今⼈皆云:“不怕真⼩⼈,只畏伪君⼦。
”如若误交真⼩⼈为害还较浅,要是误交了伪君⼦祸害便严重了。
他要⾔不烦论及伪君⼦的可怕,就在于他们的⼼肠个个都不⼀样,且极难测,防不胜防。
有固执乖谬的,有偏颇不正的,有⼼⿊如漆的,有⼼曲如钩的,有⼼如荆棘的,有⼼如⼑剑的,有狠毒如蝎的,有如狼似虎的,有⼀⼼想升官的,有⼀⼼想发财的在现实⽣活中,真⼩⼈⼲坏事明⼑明枪,⼀看便明明⽩⽩,防之不难。
伪君⼦形似忠厚,满⼝仁义道德,岸然道貌扮好⼈,⼼⾥却尽是阴谋诡计。
他们内⼼想什么你永远猜不透,给他害了还不知是怎么回事。
⽽且,这些外表看上去是个好⼈却⼼怀⿁胎的⼈,为达到其丑恶⽬的,⼜最喜欢与⼈交朋友。
伪君子的喜剧的美学特征
伪君子的喜剧的美学特征
《伪君子》是法国伟大的喜剧作家莫里哀的代表作,它的美学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在创作方法上体现了古典主义的原则,但又有所创新,它在严格的形式规范中表现了丰富多变的内容,显示了古典主义喜剧的严谨性和规范性。
其次,它以强烈的对比手法塑造了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通过巧妙的情节安排,将剧中人物放置在一个戏剧性的环境中,通过他们的言行、性格的冲突与碰撞,来揭示出人物的内在美与丑。
此外,《伪君子》还以其明快的语言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出喜剧的艺术美。
莫里哀在剧中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使得情节幽默有趣,同时又能够深刻地揭示出人性的弱点和社会弊病,使得观众在笑声中思考和领悟人生的真谛。
最后,《伪君子》还表现出了高超的戏剧技巧,如剧情安排的紧凑有序、情节发展的意外转折、以及悬念的巧妙设置等,这些都使得该剧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综上所述,《伪君子》作为一部古典主义喜剧的杰作,其美学特征表现在它对古典主义原则的遵循与创新、鲜明的人物形象、幽默的语言风格以及高超的戏剧技巧等方面。
莫里哀《伪君子》名词解释
莫里哀《伪君子》名词解释
《伪君子》是莫里哀的一部经典喜剧,它以揭露宗教的虚伪和欺骗为主题,通过主人公达尔杜弗的形象,展现了伪君子的典型特征。
达尔杜弗是一个外表庄严、内心虚伪的教士,他以虔诚的外表和花言巧语迷惑了艾耳密尔一家,成为了他们的座上宾。
然而,他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占有艾耳密尔的财产,并最终将她的女儿欧米尔纳为自己的情妇。
在剧中,达尔杜弗的伪装和欺骗被一层层揭开,他的真实面目被揭示出来。
莫里哀通过这个形象,让观众看到了伪君子的可恶和可笑之处,同时也让人们反思自己的行为和信仰。
《伪君子》作为一部喜剧,它不仅具有轻松幽默的氛围,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社会寓意。
它反映了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伪善和虚伪现象,以及人们对于真诚和真实的渴望。
通过达尔杜弗的形象,莫里哀对当时的宗教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他认为,宗教不应该成为一种欺骗的工具,而应该是一种追求真理和道德的力量。
他呼吁人们要保持真诚和真实,不要被表面的伪装所迷惑。
总之,《伪君子》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它不仅让人们看到了伪君子的可恶之处,同时也让人们反思自己的行为和信仰。
它呼吁人们要保持真诚和真实,不要被表面的伪装所迷惑。
《伪君子》的艺术特色浅析
《伪君子》的艺术特色浅析摘要:《伪君子》是法国著名的喜剧作家莫里哀的喜剧作品,这部作品揭露了教会的欺骗性与虚伪性,作者运用了民间戏剧创作的方法,创造性的运用了“三一律”,富有个性化色彩,本文简要的探讨了《伪君子》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莫里哀;伪君子;喜剧;艺术法国戏剧家莫里哀是与英国大戏剧家莎士比亚比肩的一位戏剧艺术家。
他的戏剧作品的创作是法国古典主义时期的典范代表。
《伪君子》就是其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全剧充满了讽刺意味,揭露了教会的虚伪与黑暗,对传统戏剧创作方法进行吸收与创新,喜剧中略带有一丝悲剧。
1. 莫里哀与《伪君子》《伪君子》是法国戏剧家莫里哀的代表性作品,作为法国这一时期最为著名的戏剧家,他一生完成了37部喜剧作品,早期的作品《丈夫学堂》、《太太学堂》等充满了对贵族阶层的讽刺意味。
在这个时期,莫里哀就初露锋芒了,中期的《伪君子》、《吝啬鬼》等算得上是其创作的最高峰,这两部作品在欧洲戏剧史上拥有重要的地位,作者通过辛辣的讽刺,对资产阶级人性本质进行深刻的揭露。
《伪君子》作为高峰时期的代表,主要讲述的是一个伪装的教会骗子的故事,主人公达尔丢夫是一个伪装的教会人士,他在进入奥尔贡家后,表面上拥有一种圣洁的光环,暗自却图谋不轨,想要勾引其妻子并夺取奥尔贡家族的财产,好在后来真相大白了,人们都认识到了达尔丢夫的真实面目,他的阴谋没有得逞,而为实现自己利益的所作所为却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莫里哀晚期的作品包括《贵人迷》、《司卡班的诡计》等。
晚期的作品大多是对前期和中期作品的沿袭,中期创作的戏剧作品是他一生中喜剧创作最辉煌的时期。
《伪君子》是对法国古典时期戏剧创作的一大创新,莫里哀除了采用传统的“三一律”进行创作之外,还进行了一些创新,突破了传统古典戏剧创作的拘束,在内容上以及结构上的严谨,人物的矛盾冲突清晰,风格泼辣,这些创新对于法国戏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伪君子》是莫里哀一生戏剧创作中较为成功的一部,曾经一度引起了当时法国戏剧界的轰动,莫里哀的戏剧除了具有戏剧本身的特色,还拥有一种强烈的对于现实的批判,这样的批判在当时社会中具有较为积极的意义,即使到现在它也是戏剧创作的典范代表,现实意义一直可以延伸到当前的社会现实,这就是莫里哀戏剧的价值所在。
《伪君子》人物分析
《伪君子》扁平人物之我见《伪君子》的作者莫里哀是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始者、欧洲最杰出的喜剧作家之一。
他一生醉心于戏剧事业,不遗余力地与封建势力作斗争,代表作有:《可笑的女才子》、《吝啬鬼》、《司卡班的诡计》等。
他的喜剧强烈地揭露和鞭笞了贵族、教会的丑行劣迹和资产阶级的贪婪虚荣,结构严谨,戏剧冲突集中,善于运用集中、概括和夸张的手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这部作品是莫里哀讽刺喜剧的代表作。
他喜剧艺术的主要成就是塑造了很多概括性很高的典型形象,它揭露了宗教骗子答尔丢夫的狡诈凶狠,批判了巴黎富商奥尔恭的愚昧昏庸,表彰了侍女桃丽娜的机智勇敢,歌颂了王权的“英明”。
虽然当时喜剧并不是是主流,但它依旧绽放出了耀眼的光芒。
莫里哀描写的任何一个性格,都不可能不在社会里遇到某一个,他描写一个,但却能符合一百个人。
他还善于运用集中和夸张的手法,突现某个作品人物固定的、主导的特征,并从各个方面来表现这一特征,从而创造典型。
一部戏剧能否成功,要看它的冲突,而能否永垂,则要看他的人物,这是除现代派以外所有戏剧的命运法则。
莫里哀的杰作“成为欧洲各国的喜剧作家衡量自己创作的尺度”,能够跨越漫长的时空,经久不衰地上演于全球的大小剧场——仅《伪君子》一剧就在法兰西喜剧院三百年间上演了两千多场——其关键因素就在于他造出了一系列让人们没齿难忘的不朽的人物,而且——几乎全部是扁平人物。
我认为剧中的女仆桃丽娜就是一个扁平人物,扁平人物的性格比较单一、突出、鲜明。
这种人物的某一种性格特征被突出地强调出来,其他性格侧面则往往被压倒、吸收,似乎仅仅成了表现这一种性格特征的方式。
扁平人物的一大优点是:不管他们在文本里的什么地方出现,都能让读者一眼就认出来——读者用的是感情之眼,不是用只会注意人物的姓名重复出现的那双视觉之眼。
其二读者容易在事后把他们回想起来。
他们在读者的记忆里历久常新,因为他们并不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有所变化。
剧中人物有答尔丢夫,奥尔恭和他的母亲柏奈耳夫人、妻欧米尔、子达米斯、妻舅克雷央特、女玛丽亚娜及其侍女桃丽娜、情人瓦赖尔等。
《伪君子》分析
《伪君子》分析《伪君子》分析《伪君子》(1664-1669)是莫里哀最优秀的喜剧。
它在17世纪大约上演了200场,在18世纪上演900场,在19世纪大约上演1100至1200场,是法兰西剧院上演场次最多的剧目。
1.上演过程1664年5月,应路易十四要求,莫里哀写成三幕诗体剧《答丢夫或骗子》,在凡尔赛的游园会上演出。
上演时,高级教士们坐立不安,向国王提出控告,说这出戏“否定宗教”,必须禁演。
迫于教会势力,路易十四也只好下令禁演。
贵族、教会势力一时得逞。
莫里哀上书国王为作品辩护,并把剧本由原来三幕改为五幕,把《答丢夫或骗子》改为《伪君子》,说明剧中打击的并不是一般的宗教人士,而是那些披着宗教外衣的骗子。
主人公改名为巴纽夫,并由原来穿的僧侣的黑袍子改为半僧半俗的装束。
1667年8月,《伪君子》在王宫剧场正式上演。
但第二天,最高法院院长趁国王出征、他料理国事之机下令禁演《伪君子》。
莫里哀上《第二陈情表》,派演员追到国王所在地,但国王不敢明确表态,把事情拖了下来。
1669年1月,路易十四与罗马教皇克雷曼九世决定缔结“教会和平条约”,教会纠纷暂时平息下来。
宗教迫害也不能不有所收敛。
莫里哀看准了这个时机,第三次向国王上陈情表,请求撤消禁演《伪君子》的成命。
路易十四批准了他的请求。
1669年2月5日,即“教会和平条约”签定的当晚,《伪君子》终于正式上演。
这次公演时,莫里哀索性取消了二稿中的修改,恢复了原样,主人公复名答丢夫,只是他的装束用了世俗的打扮。
2.答丢夫的形象伪君子答丢夫是全剧的中心人物。
莫里哀在这个人物身上集中概括了封建贵族和教会势力的伪善本性,对他进行辛辣的讽刺和深刻的揭露。
首先,他善于把“世人尊敬的东西”当作工具,骗取人们的信任,作为达到卑鄙目的的跳板,这是一切伪善者的共同手段。
17世纪法国宗教十分盛行。
一批虔诚的宗教信徒轻易地就能上教会人士的当,原因就在于教会人士抓住了教徒们轻信的弱点,用宗教做幌子、以“良心导师”之名干尽坏事。
《伪君子》戏作赏析
《伪君子》戏作赏析概要:“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莫里哀在《伪君子》中以理性的哲学为照妖镜,照出了伪善的丑恶嘴脸,又无奈地将王权视作权力的象征,将这一利剑刺向了伪善的外壳,以迎合路易十四彰显王权威严的需求。
他戴着镣铐跳舞,舞出了个人理性的自由灵魂,也舞出了绝对王权的无奈感伤。
《伪君子》是法国喜剧作家莫里哀创作的戏剧作品。
讲述了伪装圣洁的教会骗子答丢夫混进富商奥尔恭家中,企图勾引其妻子,夺取其家财,最后真相败露,答丢夫锒铛入狱,奥尔恭幡然醒悟,一家人皆大欢喜的故事。
在《伪君子》剧中,剧作家莫里哀试图提供一面照妖镜以揭開狰狞的伪善面目,但在与利剑的交锋中,利剑之无穷威力却似乎使照妖镜失去了原有的光芒。
一、伪善的照妖镜:理性的哲学十六七世纪之交,倡导人文主义思想的文艺复兴运动呈现了衰退之势,个性解放的过度追求导致道德失范、情欲泛滥的现象发生,使这一时代陷入了混乱与无序之中。
因而,笛卡尔宣布了理性主义的诞生,尊崇理性成为了对文艺复兴后期的一种反拨。
他宣称:“那种正确地判断和辨别真假的能力,实际上也就是我们称之为良知或理性的那种东西。
”作为真假的标尺,理性的哲学便是伪善的照妖镜,它能够使人们作出正确的推断,辨别真诚与虚伪,显出伪善的丑恶面目。
克莱昂特在劝阻奥尔贡分清虚伪虔诚时,就道出了理性的作用:“多数人生来也真古怪!你从来看不见他们行中常之道。
理智对于他们,天地太小;不管是什么性格,他们做起事来,一定超越它的疆界。
”他认为,如果人们做事不偏不倚,就能不受诱惑,分清真假本质。
由反面观之,奥尔贡对达尔杜弗言听计从、不顾人伦的行为事实上完全丧失了人的理智。
剧中,桃丽娜、艾耳密尔、克莱昂特以及国王便是通过这一照妖镜看清了达尔杜弗的嘴脸,将他的伪装撕破。
桃丽娜在剧中最先看透了达尔杜弗的伪善本质,以辛辣讽刺的口吻揭露他虚伪的本性。
当达尔杜弗让她赶紧用手帕遮起胸部时,她直言反驳,令他哑口无言。
她还曾劝大密斯不要过分激动,可见她意识到了达尔杜弗工于心计,通过强硬的手段去对付他反倒会弄巧成拙。
作品鉴赏
作品鉴赏伪君子表达思想《伪君子》集中表达了法国民众对宗教组织的敌意,特别是17世纪中期法国的高级僧侣的宗教特务组织,“圣会”,这一组织监视, 陷害, 自由思想者。
莫里哀写的《伪君子》,表达了全社会的反宗教情绪,给了宗教势力以沉重的打击,因而它引起了宗教势力的猖狂反扑。
1664年5月,莫里哀作品演给国王看, 触怒了巴黎大主教。
迫于强大的宗教压力,剧作停演。
1667年,解禁,同年8月上演。
然而次日又遭最高法院院长干涉,巴黎大主教也以开除教籍为手段禁止人们朗诵阅读。
经过4年多,该剧终于取得了合法的演出权。
这是一部5幕诗体喜剧。
全剧通过对达尔杜弗的所作所为的刻画,揭露和鞭挞了教会势力的欺骗性与虚伪性。
人物分析达尔丢夫是剧作的中心人物。
这是一个贪婪、狡猾而又凶狠的骗子和恶徒。
他本是来自破落贵族阶层的流氓无赖,却给自己戴上一副假面具,装成一位虔诚的信徒,一位抛弃人间一切情欲,一心向着上帝的苦修者,他身上集中了当时教会和贵族社会的假冒伪善和恶德败行。
剧中的奥尔恭刚愎自用,是个顽固横暴的专制家长;他轻信迷信,对达尔丢夫的伪装虔诚深信不疑,把骗子当“圣人”膜拜。
他的愚昧导致引狼人室;他的偏狭几乎祸及全家。
虽然他最后在事实面前幡然悔悟,但若非英明的君主出面解决矛盾,奥尔恭一家定会是悲剧结局。
女仆桃丽娜是剧作中反对封建道德、揭露宗教伪善的主要人物。
也是一个性格十分鲜明的形象。
她眼光锐利,思维敏捷,最早发现达丢夫弗的险恶用心;她作风泼辣,不畏强权,敢于当场揭穿达尔丢夫嘴脸。
在同达尔杜弗的斗争中,桃丽娜是关系胜败的关键人物。
在她身上,体现了一种民主倾向。
艺术特点首先,《伪君子》是一部古典主义创作原则与民间喜剧手法结合的杰作。
莫里哀创造性地运用了“三一律”:剧情围绕揭露达尔杜弗的伪善性格而展开,没有一点旁驰,地点始终是在奥尔恭家里,时间24小时。
莫里哀在吸收了各种戏剧手法的基础上,创造了风格独具的近代喜剧,既严整均衡、单纯集中,又曲折活泼,富有情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伪善”与“伪装”
——莫里哀《伪君子》浅析食、财、色,人之所欲,对其的追求也是天性使然。
试想如果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中没有对这些的需求,那么上亿年的人类进化赋予我们的味觉感知能力,从原始社会演变到现代社会带给我们创造财富的能力,以及人类大脑不断进化形成的对美的追求都将变得没有任何意义。
但就是这些人类最初级的东西、这看似的“天赋人权”往往最能揭露一个人的本性。
在莫里哀的笔下,“伪君子”达尔杜弗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现实夸张后的缩影。
在奥尔恭及其母亲的眼中,达尔杜弗是一个苦行僧人,是一个对钱财毫不在乎之人,更是一个对性避之千里的谦谦君子。
在奥尔恭及其母亲的面前,达尔杜弗确实是这样做的,而人又是喜欢眼见为实的,所以奥尔恭眼中的达尔杜弗就是这样一个可以成为全家精神导师之人。
奥尔恭没有错,他只是“例行了一个普通人的公事”——善良的相信了别人,也相信了自己的眼睛。
如果对“看到的好人”都充满无端的猜疑那么这个社会将会是多么的不可信任。
而达尔杜弗却在导演着一切,他深知自己是一个“有欲求的人”,并且是一个在失去之后想得到更多的人,但他还要表现出对这些身外之物满不在乎,当这种“伪装”成为了其获得利益的手段时,“伪装”就变成了“伪善”。
他是在利用人们的善良和自己表现给某些人的善良去欺骗、去获取,甚至是去霸占,得手之后再在这些人的身上踩两脚以揭示其真实的身份,因为无论是好事还是恶事,“成功者”都会有一种炫耀
的渴求,有一种得到认证的需求。
其实戏剧中的演员只有两个,一个是“伪君子”达尔杜弗,另一个是他的“合作者”——奥尔恭和他的母亲,至于其余的人物角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观众,他们的作用就是让作品的观众有参与其中的机会,想想他们的语言、行为,不都是我们在观看这部作品时想说的和想做的吗?
其实我们不光是一个观众,生活中我们是否也与达尔杜弗有过某些的契合呢?伪!伪装也是人作为生物的本能性表现,只不过我们在精神上的伪装以及伪装的水平让其它的生物惭愧不已而已。
但是当你的“伪装”超出了自我保护的范围而具有攻击性时,就应该受到谴责和惩罚了。
达尔杜弗在主人面前表现出对钱财的不在乎——将主人给予的钱财赠与穷人,对性的避而远之——看见女仆坦肩露臂,用教训的口吻说:“把你的双乳遮起来,我不便看见。
因为这种东西,看了灵魂会受伤,能够引起不洁的念头。
”。
这都还仅仅是一种伪装还造不成对他人、对社会的危害,用一个现在时兴的词说就是“闷骚”或者说是“擅长包装”,欺骗的是别人的眼球,而没有侵害他人的利益。
但是当达尔杜弗大吃大喝、红光满面,当他调戏欧米尔,并且觊觎的是奥尔恭更多的财产时,他的“伪君子”的丑陋面目已经赤裸裸得展现出来。
他是在用自己的“伪善”和别人的“真善”去满足自己的私欲并且将别人置于绝境。
最终达尔杜弗受到了国王的严惩,结局是“众望所归”,达尔杜弗不仅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而且成为了人们的笑柄,也
为这部作品增添了喜剧色彩。
赵本山的小品《卖拐》三部曲与这部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对“伪善”的一种诠释,尤其是那句“同样是生活在一起的两口子做人的差距怎么就那么大呢?”“范厨师”俨然就是现实版的奥尔恭,但是受限于时代和表现体裁,《卖拐》更为现实和富有喜剧色彩。
“达尔杜弗不常有,大忽悠却不处不在吧?”达尔杜弗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作者的创作也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但我们除了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审视这部作品之外,是否还应该“以史为镜”照一照现在的“妖魔鬼怪”呢?
生活中还有多少“达尔杜弗”在“逍遥法外”呢?还有多少人目睹着这些却仅仅将其作为一个笑话一笑了之呢?你是否也在游离于“伪装”与“伪善”之间呢?但请记住,一旦跨过了“伪装”的边界而变成了“伪善”,那将意味着又一个“恶人”的诞生。
对于“伪君子”我们给予的确实不应仅仅是淡然一笑,除了批判、谴责之外,我们更应避免“伪君子现象”在自己身上得到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