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哀和《伪君子》
第二节 莫里哀与《伪君子》
莫里哀与《伪君子》
莫里哀的文学史地位
• 据说路易十四曾问布瓦洛:在他统治期间, 谁在文学上为他带来了最大的光荣?布瓦 洛回答:“陛下,是莫里哀。” • 在喜剧创作领域,到目前为止,不仅在法 国,在世界范围内,也没有出现一位比他 更伟大的喜剧家。
一、生平与创作 (一)生平
• 莫里哀(1622-1673),原名让-巴蒂斯特· 波克兰,莫 里哀是他的艺名。莫里哀出生于皇商家庭,购有爵 位。14岁才进入一教会学校,与年仅7岁的孔第王 子同学。 • 违背父亲的意愿从事戏剧事业,创办剧团“光耀剧 团”。后因负债而入狱,幸亏父亲代为还债,才使 他得以出狱。因剧团保护人到外地赴任,剧团也就 离开巴黎到外省巡回演出。巡回地域之广,历时之 长(13年),接触民众之多,生活阅历之深,磨练 摔打之艰辛,就莫里哀而言,在法国古典主义时期, 可以说是第一人。这就为他成为一个杰出的剧作家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658年,孔第王子成为剧团的 保护人,剧团回到巴黎,改名为御弟剧团,并接受 路易十四的保护。
二本章阅读书目: • 《熙德》、《昂多玛格》、《失乐园》、 《复乐园》、《力士参孙》、《伪君子》、 《诗艺》 • 本章习题: • 名词解释:巴罗克文学; 三一律 • 简述古典主义文学的思想艺术特征。
• 情节。 • 思想内容。嘲讽伪善移风易俗。对不辨真伪、一 意孤行、执迷不悟的行为也进行了批判。 • 人物形象。达尔杜弗(伪善——外表与内心), 结露了教会势力的虚伪性和欺骗性。极具代表性。 • 艺术成就: 1、精湛的人物形象塑造艺术。莫里哀是如何来刻 画这个伪君子典型的呢?①是通过典型的场面与 典型的事件的安排:全剧五幕,一二幕是侧面交 代(间接描绘);三四幕是正面揭发;第五幕是 凶相毕露。②是借揭示伪君子外表与内心、言与 行的矛盾来刻画他的性格(对比手法)。③是运 用性格化的语言来刻画人物。 2、喜剧手法与闹剧手法的紧密结合。重复手段。
莫里哀的伪君子
为了后世法国戏剧创作的典范之一
对世界文学的影响
《伪君子》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该 剧的形象和情节被广泛引用和改编,成为了许多文学作品、
电影、电视剧的灵感来源之一
对现代戏剧的影响
2
及时制止。这时,奥尔贡才如梦初醒,认识到答丢夫是个伪君子
3
第三幕:奥尔贡决心揭露答丢夫的真面目。他通过桃丽娜向索菲亚和玛丽 雅娜说明真相。她们不相信父亲会做出这样的事来。在多次劝说无果之后,
奥尔贡决定采取法律手段
第四幕:法庭上,答丢夫巧言令色,企图逃脱罪责。但桃丽娜以自己的勇 敢和机智,揭露了答丢夫的罪行。最后,法官判决将答丢夫驱逐出城,并
《伪君子》中的戏剧手法
01
人物形象塑造
答丢夫的形象是该剧中最重 要的角色之一。他以自己的 虚伪和欺骗手段,骗取了奥 尔贡一家人的信任。然而, 最终他的真面目被揭穿,暴 露出了他的罪行。这种通过 描绘人物形象来展现其内心 世界的写法,是莫里哀戏剧 作品中的重要特点之一
02
情节安排
该剧的情节紧凑、扣人心弦。 答丢夫的伪装和欺骗行为贯 穿始终,使观众对他产生了 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而当 他的真面目被揭穿时,观众 也会感到震惊和失望。这种 情节安排不仅增强了戏剧的 吸引力,也使观众更容易产 生共鸣
为自己谋取私利的人
奥尔贡
奥尔贡是本剧中一个比较单 纯、幼稚的角色。他对答丢 夫的虔诚深信不疑,对宗教 的信仰也十分执着。然而, 由于他的幼稚和缺乏判断力, 最终被答丢夫所欺骗。奥尔 贡的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上 一些人对宗教的盲目信仰和
缺乏判断力
桃丽娜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戏曲第四章 《莫里哀与伪君子》讲义
案例一课时详解课时1详解预习导引课前思考1.你了解莫里哀的生平与创作吗?2.你知道法国17世纪的古典主义吗?你了解莫里哀的地位与影响吗?3.你对喜剧有多少了解?4.你知道《伪君子》的剧情梗概吗?课前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诵读文本·整体感知文题解读《伪君子》是莫里哀的代表作品,是他创作的最高成就,是古典主义性格喜剧的典范作者把深刻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成功的结合在一起,塑造了一个具有社会概括性的艺术形象——达尔杜弗——伪君子。
作品描写流落巴黎的破落贵族达尔杜弗披着天主教徒的外衣,干尽图财害命的坏事。
该剧不仅深刻地揭露了法国贵族社会的伪善和黑暗,还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宗教的欺骗性和危害性。
《伪君子》是具有强烈战斗性的喜剧,因而被禁演长达五年之久,创作于1664年,1669年才上演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甚至在以后的几个世纪里,人们对这部喜剧的兴趣经久不衰。
从1680—1934年共演出了2262场,可以看出它的影响。
典型形象达尔杜弗是文学史上伪君子的典型,是一个宗教骗子.无赖,他伪善、狡黠、狠毒。
伪善是他的主导性格,作者用这个形象高度地概括了伪善行为的一切方面,概括了伪善的手段,目的,危害。
所以伪善的化身是伪君子的典型。
首先,他善于把世人尊敬的东西当作工具,骗取人们的信任,作为他达到卑鄙目的的跳板。
他本是外省的一个破落贵族,穷得连买一双鞋的钱都没有,多年来在各城市流浪所以他了解当时社会上的真正的虔诚的教士是受人尊敬的。
从《伪君子》看莫里哀戏剧艺术的特点
从《伪君子》看莫里哀戏剧艺术的特点莫里哀是18世纪法国戏剧界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以喜剧为主,尤以《伪君子》为代表。
《伪君子》以嘲讽和讽刺的方式揭示社会的虚伪和人性的丑恶,通过剧中人物的对话、行为和心理刻画展示了莫里哀戏剧艺术的几个典型特点。
首先,莫里哀戏剧艺术的特点之一是幽默感和嘲笑。
《伪君子》通过对贵族阶层的讽刺,展现了他们的虚伪和自以为是。
剧中主人公阿尔卡诺的形象既是贵族的代表,也是伪君子的化身。
他表面上看似充满正直和道德,但实际上却是一个虚伪又丑恶的人。
莫里哀通过对他的描绘和对话,将他置于可笑的境地,使观众在嘲笑的同时,也思考贵族社会的虚伪和伪装。
其次,莫里哀戏剧艺术的特点之二是对人性的揭示和探索。
《伪君子》中的人物形象真实而充满特色,他们的言行举止和思维方式都表现出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例如,剧中的女主角伊历米尔这个角色不仅是被动的牺牲者,同时也具有复仇和追求正义的一面。
莫里哀通过这些角色塑造,揭示人性的复杂性和各种欲望的冲突,使观众对人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
第三,莫里哀戏剧艺术的特点之三是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关注。
莫里哀通过对伪君子的揭示,揭露了当时法国贵族社会的虚伪和腐败。
他通过讽刺和幽默的手法,将社会现实放大并夸张,使观众从中看到社会的阴暗面和问题。
例如,莫里哀通过剧中人物的对话暗示了贵族对权势和物质的追逐,以及对底层人民的悖论态度。
莫里哀对社会的关注和批判使他的作品具有了深刻的启示意义。
最后,莫里哀戏剧艺术的特点之四是舞台语言的运用。
莫里哀的剧作中充满了精彩的对白和幽默的台词,同时也运用了一些象征手法和隐喻,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性。
在《伪君子》中,莫里哀通过剧中人物的对话,揭示了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欲望,使情节更加生动和有趣。
同时,莫里哀通过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增加了观众对作品的思考和理解的深度,使作品具有了更多的层次感。
综上所述,从《伪君子》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莫里哀戏剧艺术的几个典型特点,分别是幽默感和嘲笑、对人性的揭示和探索、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关注,以及舞台语言的运用。
《伪君子》读后感
《伪君子》这部作品,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莫里哀的才华和他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在这部作品中,莫里哀以独特的笔触,描绘了一个伪君子的形象,他的名字就是“达尔丢夫”。
达尔丢夫是一个典型的伪君子形象,他的外表看似高尚,实则内心充满了虚伪和贪婪。
他利用他的伪装,欺骗了许多人,包括他的朋友和家人。
然而,他的虚伪并没有逃过莫里哀的眼睛,他用他的笔,揭示了达尔丢夫的真实面目。
莫里哀的笔下,达尔丢夫的形象生动而鲜明。
他的虚伪和贪婪,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他的伪装,被揭示得无处可逃。
他的行为,被批评得毫不留情。
他的内心,被剖析得深入骨髓。
这样的描绘,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莫里哀的才华和他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同时,我也被莫里哀的勇气所震撼。
在那个时代,伪君子的形象是被社会接受的,甚至被一些人追捧的。
然而,莫里哀却敢于挑战这种社会现象,他用他的笔,揭示了伪君子的真实面目,让人们看到了他们的虚伪和贪婪。
这种勇气,让我深深地感到敬佩。
读完《伪君子》,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莫里哀的才华和他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他的作品,让我看到了伪君子的真实面目,也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和深沉。
同时,他的勇气,也让我深深地感到敬佩。
我相信,莫里哀的作品将会永远地留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人们思考人性和社会的一面镜子。
从《伪君子》看莫里哀戏剧艺术的特点
从《伪君子》看莫里哀戏剧艺术的特点
莫里哀是沿用了古典主义一贯的“三一律”创作方法,这使得整个场景布局简单,情节也紧凑,是莫里哀对古典主义文学创作的传承。
这部戏剧有的地方情节搞笑,不论结尾是否勉强,都是以喜剧的形式收场的。
但是,由舞台表演起家的莫里哀太知道了,悲剧的震撼效果要远远比喜剧大得多,于是在奥尔恭差一点被答丢夫算计得倾家荡产的情节之中,作者用生动传神的语言,将当时的悲惨情景描绘在观众们的眼前,使人精神上产生极大的共鸣。
这就是所谓的悲剧意蕴下的喜剧,即表达了莫里哀对人生对理想的美好期待,又深刻的讽刺了当时的社会现状。
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黑色幽默,莫里哀戏剧中的喜剧成份是作为情节的一部份而存在的,因此它所起的作用并不仅仅是为了反衬悲剧部份的深刻性,然而正是因为这样,《伪君子》这部剧丝毫不给人突兀的感觉,反而显得情节跌宕紧凑,故事耐人寻味。
第四单元莫里哀与《伪君子》-人教版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教案
第四单元莫里哀与《伪君子》-人教版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教案一. 教学目标1.理解莫里哀与《伪君子》这部文学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能够分析、解读并且欣赏莫里哀在文学创作中展现的风格和思想;3.增强学生对于戏剧作品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二. 教学内容2.1 知识点本节课主要涉及如下知识点:1.集中精力阅读文章,掌握文学作品的基本细节;2.了解法国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并且探究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3.能够对于莫里哀的文学创作思想进行分析、解读和欣赏;4.掌握一些基本的戏剧欣赏方法,并且能够把这些方法应用到课本中。
2.2 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1.理解莫里哀的文学创作思想,探究《伪君子》这部作品的文学价值;2.夯实学生对于戏剧作品的基本欣赏方法,增强学生的文艺欣赏能力。
2.3 难点本节课的难点是:1.理解戏剧作品的特殊性质,掌握戏剧欣赏方法;2.理解莫里哀在文学创作中所体现的风格和思想。
三. 教学过程3.1 导入这一步主要是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让学生对于《伪君子》这部作品进行认知。
导入问题可以是:你们知道莫里哀吗?你们知道《伪君子》这部作品的故事情节吗?3.2 学习内容阅读与分析1.请学生在课前用5分钟的时间通读《伪君子》这部作品,并且做好阅读笔记;2.请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交流和讨论的方式,分析并且总结出作品中所展现的人物形象、情节意义、文学价值等等方面的内容。
3.3 核心授课1.授课老师应该准备好PPT或者图像资料,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法国的文化、社会与政治背景;2.授课老师应该准备好分析文章风格和思想的材料,让学生准确掌握莫里哀在文学创作中所展现的特点。
3.4 课堂互动1.在课堂互动环节,授课老师可以通过提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探究《伪君子》这部作品中来;2.在课堂互动环节中,可以设计一些游戏环节,让学生能够通过竞赛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戏剧欣赏能力。
3.5 展示演绎在展示演绎环节,授课老师可以邀请一些学生来到前面表演《伪君子》中某一段情节,让其他同学来观看,并且通过掌声来评价演员的表演技巧。
莫里哀及其伪君子
莫里哀及其《伪君子》莫里哀是法国十七T古典主义喜剧的代表作家,是古典主义喜剧创建人,是欧洲戏剧史上最杰出的喜剧大师。
一、生平及创作莫里哀(1622——1673),本名叫约翰—巴提斯特—波克兰,“莫里哀”是他的艺名。
他的父亲在宫廷做事,父母希望他能继承父业,但他的祖父经常带他去戏院,在祖父的影响下,他对戏剧产生强烈的兴趣,为此,父亲和祖父常常吵架。
14岁时被送进巴黎的一家贵族学校读书,又自学了哲学,深受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形成了无神论和自由主义思想。
后来父亲送他学法律,但他对此没有兴趣,他违背了父亲的愿望,—只花钱买了一个硕士学位。
并且放弃了宫廷任职的大好前程,坚定的选择了戏剧事业。
戏剧创作生涯(1643——1673逝世)共三十年,分五个时期:第一时期 (1643——1645):1643年他放弃了宫廷的世袭职位,与一些年轻的戏剧爱好者在巴黎组成了一个半业余的剧团“光耀剧团”。
这时他改名为莫里哀,但这个剧团很快负债累累,两年后解散,莫里哀因为无力偿还剧团的债务而入狱;第二时期(1645——1658):出狱后离开巴黎,参加了流浪剧团在外省度过了13个春秋,足迹几乎遍布全国,这段流浪的生活积累了大量的素材。
1650年,他成了流浪剧团的领导者,一边演戏,一边创作,他早期只创作一些喜剧,只留下来二部诗体喜剧。
《冒失鬼》(1653)、《情仇》(1655)这些喜剧上演后很成功,使他们的剧团成为了很有名气的喜剧团。
第三时期(1658——1663):莫里哀从外省回到巴黎领导喜剧团,不久,在王宫中为国王演出,得到国王的赏识。
演出了他自己的喜剧《爱情博士》。
后来剧团迁入王宫,改名“玉帝喜剧团”,靠国王的弟弟玉帝撑腰,从这时开始莫里哀开始探索爱情、婚姻、教育以及迫切的社会问题,用戏剧的形式反映当时社会的风俗人情:他的《可笑的女才子》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这标志着他的喜剧创作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可笑的女才子》写二个以女才子自居的小姐,她们向往巴黎贵族沙龙中的谈情说爱的方法,而引出一系列谈谐百出,令人捧腹大笑的场面。
莫里哀《伪君子》
莫里哀《伪君子》《伪君子》是莫里哀的代表作。
莫里哀为了争取这个剧本的演出,从1664年到1669年,同反动势力进行了四年多时间的斗争。
在这四年间,他一再对剧本进行修改。
因而,这部喜剧可说是莫里哀的精心杰作。
剧本的锋芒指向教会,具有强烈的揭露性。
因此,喜剧在1664年5月的凡尔赛宫盛大游园会一上演,宗教反动势力立刻出动,阻挠演出,第二天就被禁演。
莫里哀为演出这个剧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他在多种场合朗读剧本,在私人宅第里演出,而且三上陈情书,请求国王收回成命。
1667年得到国王的口头许诺,他对剧本作了修改后再度上演。
但是,只演了一场,《伪君子》又遭厄运:巴黎最高法院下令禁演,巴黎大主教也在教区内张贴告示,严禁教民阅读或者听人朗读这出喜剧,否则就取消教籍。
一直到1669年,教皇发布“教会和平”谕令,宗教迫害暂时有所缓和,莫里哀对作品进行了第三次修改,于1669年2月间上演。
这次演出获得极大的成功。
喜剧根据古典主义的基本规则写成,严格遵守“三一律”。
剧本的情节单一,地点始终没有离开巴黎富商奥尔恭的家庭,时间不超过24小时,全文用诗体写成。
剧中人物明显地分成两个对立的集团:以伪君子答丢夫和他的两个崇拜者――奥尔恭和他的母亲柏奈尔夫人为一方;以女仆桃丽娜及奥尔恭家中的其他成员为另一方,包括奥尔恭的续弦太太欧米尔,儿子达米斯,女儿玛丽亚娜,还有玛丽亚娜的情人瓦赖尔,舅父克雷央特。
伪君子答丢夫是全剧的中心人物。
莫里哀在这个人物身上集中概括了封建贵族和教会势力的伪善本性,对他进行辛辣的讽刺和深刻的揭露。
在戏的头两幕,莫里哀通过奥尔恭一家老、少两派激烈的争吵,从各个方面介绍了他的经历和特点,答丢夫原是外省的一个贵族,后来破落了,穷得连一双鞋都没有。
流落到巴黎以后,他利用宗教来谋出路。
在教堂里,他装扮成一个虔诚的信士,用一些虚假得过火的虔诚动作骗取了奥尔恭的信任。
到了奥尔恭家里,他仍然以矫揉造作的一套骗取信任,“一点点小事他也要扣在自己身上认为罪孽深重”。
莫里哀与伪君子
第一次对话
答尔丢夫:(从衣袋中掏出一块手帕)哎哟!天 啦,我求求你,未说话以前你先把这块手帕接过去。 桃丽娜:干什么? 答尔丢夫:把你双乳遮起来,我不便看见。因为 这种东西,看了灵魂就受伤,能够引起不洁的念头。 桃丽娜:你就这么禁不住引诱?肉感对于你的五 官还有这么大的影响?我当然不知道你心里存着什么 念头,不过我,我可不这么容易动心,你从头到脚一 丝不挂,你那张皮也动不了我的心。 答尔丢夫这个掏手帕的动作和桃丽娜针锋相对的 讥刺都是非常精彩的描写,它揭穿了这个所谓正人君 子的假招子,让他在舞台上现了骗子的原形。
第一次亮相
在剧中,答尔丢夫出场的“亮相”动作是吩咐 仆人: 劳朗,把我的鬃毛紧身跟鞭子都好好藏起来, 求上帝永远赐你光明。倘使有人来找我,你就说我 去给囚犯们分捐款去了。( 三幕二场) 鬃毛紧身是苦修的修士贴身穿的衣服,扎人的 皮肤。苦修士穿这衣服,并经常用鞭子抽打自己, 表示苦修。答尔丢夫也有这么一套行头,但那是准 备做给人看的。他上场看见女仆桃丽娜,就叫仆人 把它收起,好像他刚刚把自己抽打过似的,并嘱咐 说,有人找他,就说他去监狱行善去了。
欧洲文学中的四大吝啬鬼
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 莫里哀喜剧《悭吝人》里的阿巴贡 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 果戈理小说《死魂灵》里的泼留希金
3.幽默喜剧(1670-1673)
这一时期莫里哀的喜剧由愤怒的讽刺转为轻松 的揶揄,主要写作幽默喜剧和芭蕾喜剧,嘲笑 贵族资产阶级恶习,赞美下层人民的智慧。喜 剧7部,代表作是《贵人迷》、《无病呻吟》、 《史嘉本的诡计》。
④答尔丢夫的典型意义
小结:答尔丢夫是一个伪装的教会虔徒和地道的 贪欲恶徒,他的主导性格是欺骗和伪装,他的性格的 本质特征是阴险狠毒,他集一切虚伪之大成,是个作 恶多端毫无人性的恶棍骗子。 历史意义:答尔丢夫的虚伪衬托出了教会的虚伪 荒淫,暴露了宗教骗子的社会危害性,显示出作品强 烈的反宗教倾向。 现实意义:高度概括了不同时代的伪君子特征, 暴露了伪善的道德危害性。答尔丢夫成为“伪善”、 “伪君子”的同义语。斯坦尼说:“答尔丢夫是全人 类答尔丢夫的总和。”
莫里哀和伪君子
► 第二幕 笃信宗教的奥尔贡,阻止女儿玛丽安与 其爱人的婚事,而欲将女儿许配给达尔杜夫。正当 玛丽安悲伤不已时,女仆德琳怂恿她违抗父母。 第三幕 后母爱米尔为了女儿的婚 事,来请教达
尔杜夫的意见,没想到达尔杜夫居心卑劣,企图一 染芳泽。此时儿子达米斯识破达尔杜夫诡诈之居心, 出面阻止,将真相告诉父亲,结果不但不被奥尔贡 所采信,反而受到了处罚。达尔杜夫的狡辩不但使 达米斯受苦,也使奥尔贡将大部分的财产给了他。
二、情节梗概
► 流落巴黎的破落贵族答尔丢夫由于贫穷潦倒,便借宗教谋生。他伪装虔 诚,骗取了富商奥尔恭的信任,并打入了他的家庭。奥尔恭对他崇拜得 五体投地,不仅以优厚的吃住条件供养他,还要把女儿嫁给他,甚至把 有虞性命的秘密都告诉他。不料答尔丢夫利令智昏,进而想占有奥尔恭 年轻漂亮的继室。当奥尔恭的儿子向父亲揭露这一事件真相时,答尔丢 夫以退为攻,伪装深受委屈而不予计较,致使奥尔恭反责怪儿子侮辱圣 徒,盛怒之下将儿子赶出家庭,并立下字据把全部财产赠送给答尔丢夫。 答尔丢夫卑劣的行径给奥尔恭一家带来了严重的不幸。女仆桃丽娜、奥 尔恭的妻子、妻舅及子女们一道向答尔丢夫展开斗争。奥尔恭的妻子设 下巧计,让丈夫躲在桌子底下窃听答尔丢夫调戏她的无耻自白,奥尔恭 方猛醒过来,怒不可遏地责令答尔丢夫马上滚蛋。不料恶人先下手,答 尔丢夫早已掌握了致奥尔恭于死命的刀把子,他向国王揭发了奥尔恭的 窝藏罪行,并利用字据威逼奥尔恭搬家。眼看奥尔恭一家面临绝境,幸 好王爷英明,早已洞察实情,奥尔恭因过去勤王有功,得到了宽恕,伪 君子终未逃脱逮捕法办的下场。
的教会骗子答尔丢夫混进商人奥尔恭家,图谋勾引其妻子并
夺取其家财,最后真相败露,锒镗入狱。剧作深刻揭露了教
会的虚伪和丑恶,答尔丢夫也成为伪君子的代名词。其剧作
莫里哀《伪君子》名词解释
莫里哀《伪君子》名词解释
《伪君子》是莫里哀的一部经典喜剧,它以揭露宗教的虚伪和欺骗为主题,通过主人公达尔杜弗的形象,展现了伪君子的典型特征。
达尔杜弗是一个外表庄严、内心虚伪的教士,他以虔诚的外表和花言巧语迷惑了艾耳密尔一家,成为了他们的座上宾。
然而,他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占有艾耳密尔的财产,并最终将她的女儿欧米尔纳为自己的情妇。
在剧中,达尔杜弗的伪装和欺骗被一层层揭开,他的真实面目被揭示出来。
莫里哀通过这个形象,让观众看到了伪君子的可恶和可笑之处,同时也让人们反思自己的行为和信仰。
《伪君子》作为一部喜剧,它不仅具有轻松幽默的氛围,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社会寓意。
它反映了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伪善和虚伪现象,以及人们对于真诚和真实的渴望。
通过达尔杜弗的形象,莫里哀对当时的宗教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他认为,宗教不应该成为一种欺骗的工具,而应该是一种追求真理和道德的力量。
他呼吁人们要保持真诚和真实,不要被表面的伪装所迷惑。
总之,《伪君子》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它不仅让人们看到了伪君子的可恶之处,同时也让人们反思自己的行为和信仰。
它呼吁人们要保持真诚和真实,不要被表面的伪装所迷惑。
莫里哀与《伪君子》
莫里哀的《伪君子》与古典主义莫里哀是法国古典主义最杰出的代表,而《伪君子》作为古典主义喜剧的代表作,也体现了古典主义的一些基本特征。
古典主义——十七世纪欧洲最主要的文艺思潮,而法国古典主义是君主专制制度下的产物,其主要特征是:拥护王权,理性主义的思想原则,以及对“三一律”的巧妙遵守。
但莫里哀对古典主义创作原则有所突破。
在喜剧中加入悲剧,闹剧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古典主义对题材的机械划分。
下面从正反两个方面来阐述莫里哀在《伪君子》中对古典主义的继承和突破。
继承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妥协的产物。
由于其产生的特定的历史条件决定了它必须服从于当时的君权统治,是绝对的君权统治在文学上的反映。
剧中对英名国王的歌颂,可以看出古典主义把文学和政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古典主义认为文学地任务在于道德说教,在于劝善。
莫里哀说:“一本正经的教训,即使最尖锐,往往不及讽刺有力量;规劝大多数人,没有比描画他们的过失更见效的了。
恶习变成人人的笑柄,对恶习就是重大的致命打击。
”他把文学作为改变社会陋习地有力手段。
大凡谈到古典主义戏剧,几乎都将之与“三一律”联系在一起,而莫里哀作为古典主义时期的剧作家也同样遵守了这一金科玉律。
《伪君子》是按古典主义的“三一律”写成的。
虽然全剧开始的时间并没有明确的交代,但从人物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时间的推移,莫里哀良好地把剧情控制在一段相对集中的时间范围之内。
而且各幕之间的联系也很紧密,每幕开始时都有一个人物承上启下,如第二幕是奥尔恭,第三幕是桃莉娜,因此,全剧在时间上显得十分连贯,剧情紧凑。
地点方面,《伪君子》相对集中在奥尔恭府内。
莫里哀更是巧妙地运用语言来扩展空间。
如第一幕中当欧米尔瞧见奥尔恭回来时,连忙对克莱昂特说自己要到楼上去等丈夫,而奥尔恭则显得风尘仆仆的样子,口中自称刚刚从乡村归来。
莫里哀通过这些手段,把观众的感受上带到了一个开放式空间中去。
然后是情节整一律。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莫里哀与《伪君子》鉴赏资料素材 新人教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人教版选修]《伪君子》鉴赏资料《伪君子》〔又译《达尔杜弗》或者《骗子》,1664—1669〕是莫里哀最优秀的喜剧。
它在17世纪约上演200场,在18世纪上演900场,在19世纪上演约1100至1200场,是法兰西剧院上演场次最多的剧目。
当初,《伪君子》为了取得上演的权利经历了近5年的艰苦斗争。
此剧起先是一出三幕诗体剧,1664年5月12日于凡尔赛的游园会上演出。
巴黎大主教向国王控告此剧“否定某某〞,《伪君子》被禁演,有个本堂神父甚至要求判处作者火刑。
8月,莫里哀给国王写了第一份陈情表,指出嘲讽伪善完全符合喜剧移风易俗的要求,而“达尔杜弗之流暗中施展伎俩〞,他要求路易十四主持正义。
莫里哀为取得上演权利,对剧本进行修改,成为5幕剧。
1667年8月5日第一次公演,随即被最高法院院长下令禁演,巴黎大主教也下令凡看此剧者革出教门。
莫里哀写出第二份陈情表,指出“如果达尔杜弗之流得逞,那我就无须再想写喜剧了〞。
直到1669年2月5日,莫里哀呈递了第三份陈情表,才获准公开演出。
斗争以莫里哀获胜告终。
《伪君子》的主人公达尔杜弗是个某某骗子,他骗得富商奥尔贡及其母亲的信任,奥尔贡要撕毁女儿以前的婚约,把她嫁给达尔杜弗。
但达尔杜弗看中的是奥尔贡的续妻艾耳密尔,他调情的情景被大密斯看见,可是奥尔贡在达尔杜弗的挑拨下,反而剥夺了儿子的继承权,把财产全部赠给达尔杜弗。
在这关头,艾耳密尔巧施计谋,让奥尔贡亲眼看见达尔杜弗向自己调情的丑态。
奥尔贡终于醒悟,要把达尔杜弗赶出去。
达尔杜弗露出狰狞面目,他掌握奥尔贡为政治犯藏匿的文件,于是向国王告密。
但英明的国王洞察幽微,下令逮捕了骗子,并赦免了曾经勤王有功的奥尔贡。
《伪君子》深刻地揭露了教会势力的虚伪性和欺骗性,这完全表达在中心人物达尔杜弗的身上。
他的主要性格特点是伪善。
他身为教士,平时在教堂里表现得极为虔诚,宣称整日不离《圣经》,以此骗取了奥尔贡和他的母亲的信任。
名著莫里哀《伪君子》
名著莫里哀《伪君子》名著莫里哀《伪君子》《伪君子》写伪装圣洁的教会骗子答尔丢夫混进商人奥尔恭家,图谋勾引其妻子并夺取其家财,最后真相败露,锒镗入狱。
剧作深刻揭露了教会的虚伪和丑恶,答尔丢夫也成为“伪君子”的代名词。
其剧作在许多方面突破古典主义的陈规旧套,结构严谨,人物性格和矛盾冲突鲜明突出,语言机智生动,手法夸张滑稽,风格泼辣尖利,对世界喜剧艺术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法国〕莫里哀原著一繁华的法国首都巴黎,奥尔恭的家里。
奥尔恭的母亲柏奈尔夫人这天来儿子家坐坐。
但不一会,她就嚷嚷着要回去。
她看不惯这里的派头:没有人愿意听她的教训,人们都不想讨她的欢喜,干什么事都毫无顾忌。
她气嘟嘟地把这里叫做叫花子窝。
大家连忙向老太太解释,但无一不遭到她的训斥。
她骂侍女桃丽娜不懂规矩太爱说话,什么事都想插进去发表意见;她骂孙子达米斯是糊涂虫,若不改掉坏脾气,就要尽等着受罪;她骂孙女玛丽亚娜表面温柔老实不爱多说多道,可背后尽干坏事叫她气得牙痒痒;她骂儿媳欧米尔只知道花钱打扮讨丈夫的喜欢,而不能做孩子们的好榜样;舅爷克雷央特刚想说话,也被她愤愤打断,说他宣讲的关于生活的格言全是胡说八道,要他以后少登这个家门。
训斥完毕,她为大家树立起一个好典范:道德君子答尔丢夫。
“你们大家都应该听他的话”,老太太满脸严肃,“他是一位真正的道德君子,他会引导你们走向天堂的。
”听老太太说以后大家都要听答尔丢夫的,达米斯首先就满腹牢骚,他不能让这个只会说长道短的教会假虔徒在这里作威作福,因为答尔丢夫几乎不允许年轻人的任何消遣;桃丽娜也讨厌答尔丢夫的假仁假义,家里人做什么事他都要管,并不许大家与外界来往。
柏奈尔夫一一替答尔丢夫辩护,又受到克雷央特和桃丽娜的反驳。
老太太怒气冲冲,指着大家说:“告诉你们,我儿子把这位虔诚敬事上帝的正人君子接到家里来,真是最聪明不过的事。
上帝把他派到这里来,是为纠正你们的错误思想,你们要听他的话!要跟他学习敬天敬主,不要整天空谈、嚼舌根!”说完就扬长而去。
第四单元 莫里哀与《伪君子》
三、《伪君子》的艺术成就是什么? 1. 遵守古典主义‚三一律‛,情节围绕揭露 达尔杜弗的伪善而展开,地点集中在奥尔恭家里, 时间没有超过24小时。 2. 人物性格类型化、单一化。如达尔杜弗是 单一的伪善,奥尔恭是单一的盲从。
3. 剧本结尾生硬,歌颂了明察秋毫的国王。
以上三点主要体现了古典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歌德对他的评价是:‚他是一个独来独往 的人,他的喜剧接近悲剧,戏写得那样聪明, 没有人有胆量想模仿他‛。
剧情介绍
外省的没落贵族达尔杜弗流落到京城,扮作 修士,平时在教堂里表现得极为虔诚,捏死一个 跳蚤也要忏悔半天。他因此骗取了富商奥尔贡和 他母亲的信任,他们将达尔杜弗请进家门,做 ‚家庭导师‛。奥尔贡的家庭原来很和睦,自从 达尔杜弗进门后,这个家便鸡犬不宁了。
达尔杜弗的虔诚只是外衣,他觊觎的是奥尔 贡的财产和妻子。他口头上宣扬‚苦行主义‛, 但一顿饭吃两只鹌鹑和半条羊腿,养得‚又粗又 胖,脸蛋子透亮‛。他假惺惺地说不能看女人袒 胸露背,实际上是一个好色之徒。奥尔贡深受其 骗,视其为难得的圣者。
达尔杜弗不仅准备接受奥尔贡的女儿,还向 奥尔贡的后妻艾耳弥尔调情。当儿子大密斯向奥 尔贡揭穿这事时,达尔杜弗以守为攻,巧言令色, 奥尔贡反而认为是大密斯诬告达尔杜弗,一气之 下,他把大密斯赶出家门,而且决定将全部家产 交给达尔杜弗。
二、结构严谨,情节曲折,层次分明
《伪君子》出场人物较多,作者巧妙地以
达尔杜弗作为喜剧结构中心,通过他的伪善行
径,把全剧的内容贯穿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推
迟主人公出谨精巧。
三、人物性格集中夸张,具有高度概括性
莫里哀充分运用夸张与对比手法,着重刻画了 达尔杜弗的伪善性格。如达尔杜弗标榜不近女色, 见到道丽娜袒露的胸脯、就叫嚷要用手帕遮起来。 但一听到欧米尔想见他,就立刻 “温柔”起来, 迫不及待地问间道:“她就来吗?”他把自己打扮 成一心向善、慈悲为怀的信士,但对自己的恩人, 却既想霸占妻女,又想谋财害命。
莫里哀与《伪君子》赏析
莫里哀与《伪君子》赏析作者:木栝 出自:一道道勇敢的目光[一]生平和创作喜剧大师莫里哀莫里哀1622年生于法国巴黎。
莫里哀的父亲是挂毯商和宫廷陈设供应商,家境富裕。
父亲用钱买了一个贵族称号,希望自己的儿子能继承自己的财产、贵族称号和宫廷供应商的肥差。
莫里哀也曾按照父亲的要求参与其事。
但是他更热衷于学习物理、数学、舞蹈、剑术,阅读拉丁文和古罗马时代的戏剧剧本,喜欢跟着外祖父看集市上的闹剧和杂耍。
到了21岁的时候,他的命运被他自己改变了。
他迷上了当时流行的戏剧,跟随着一个剧团,离开了家,过起流浪式的生活,经历了各式各样的窘迫和痛苦。
演出经营上的失败,使他负债累累,三度入狱。
法兰西学士院和国王路易十四的赏识多少改变了他的命运,但他还是经常受到来自贵族和教会的阻挠、侮辱和迫害。
就在这种毁誉参半的环境里,一个伟大的戏剧天才逐渐走向成熟,并登上他那个时代的顶峰。
莫里哀名声鹊起,是在1659年创作并演出《可笑的女才子》的时候。
在这部喜剧里,他向当时上流社会流行的矫饰世风进行了尖锐的讽刺。
戏中的女才子,做任何事情都讲求规矩,甚至交友、恋爱、订婚到结婚,要经历多少个步骤,每个步骤怎么做,都一板一眼地制定出来,一步一步照章去做,结果自然笑话百出。
他接着写了《丈夫学堂》、《太太学堂》,并以讽刺剧《〈太太学堂〉的批评》、《凡尔赛宫即兴》回答攻击他的人。
1664年演出的《伪君子》(原名《达尔杜弗》或《骗子》),把对社会伪善的揭露提高到了空前尖锐的程度,剧中乔装成虔诚修士的达尔杜弗成了社会上伪善、骗子的代名词。
这部剧惊动了几乎整个贵族社会和宗教界。
有的贵族咒骂说莫里哀“该被烧死,以便预尝地狱之火”。
经过两年的艰苦斗争,这部剧终获演出。
首场公演时观众抢购入场券,许多人几乎窒息而死。
这是莫里哀戏剧生涯最辉煌的一幕。
自此,该剧常演不衰,截至1960年,在法国共上演2657场,是所有的法国戏剧中上演次数最多的一部。
莫里哀还写了《堂莫里哀(1622-1673)是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代表作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人物形象
答尔丢夫是一个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典型。作者 通过这一典型深刻地揭露了十七世纪法国社会的伪 善和黑暗,指出了宗教的欺骗性和危害性。 ► 答尔丢夫是剧作的中心人物。这是一个贪婪、 狡猾而又凶狠的骗子和恶徒。他本是来自破落贵族 阶层的流氓无赖, 阶层的流氓无赖,却给自己戴上一副假面具,装成一 位虔诚的信徒,一位抛弃人间一切情欲, 位虔诚的信徒,一位抛弃人间一切情欲,一心向着上 帝的苦修者,他身上集中了当时教会和贵族社会的 假冒伪善和恶德败行。
►
►
通过这一形象,莫里哀深刻地揭露了教会和贵族上流社 会的伪善、狠毒、荒淫无耻与贪婪,突出地批判了宗教伪善 的欺骗性和危害性。天主教是欧洲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在 当时的法国,它又成了反动势力的代表,而伪善正是它最显 著的特点。17世纪初期,教会势力和贵族反动势力勾结在一 著的特点。17世纪初期,教会势力和贵族反动势力勾结在一 起,组织了反动谍报机构“圣体会” 起,组织了反动谍报机构“圣体会”,打着宗教慈善事业的 幌子,派人混进“良心导师” 幌子,派人混进“良心导师”的行列,监视人们的言行,陷 害进步人士,更露骨地体现了宗教的虚伪性。莫里哀笔下的 答丢夫,有着明显的针对性,他把讽刺的锋芒对准了这种宗 教伪善,揭露它的罪恶本质。伪善的风气还流行于整个上流 社会,莫里哀在他的一些剧本中就曾揭露过当时法国社会的 这一特征,《伪君子》里的克雷央特说:有许多人“ 这一特征,《伪君子》里的克雷央特说:有许多人“以假虔 诚来配合他们的恶习” 诚来配合他们的恶习”,从事罪恶活动。莫里哀的剧本切中 时弊,触到了反动势力的痛处,抨击了庞大的反动集团,正 如他自己在剧本的序言中所说:“ 如他自己在剧本的序言中所说:“这出喜剧,哄传一时,长 久受到迫害;戏里那些人,有本事叫人明白:他们在法国, 比起到目前为止我演过的任何人,势力全大。” 比起到目前为止我演过的任何人,势力全大。”几百年来。 这一形象始终保持了它的生命力。到现在,由于答丢失的形 象的高度的典型性,他已经成为伪善、“故作虔诚的奸徒” 象的高度的典型性,他已经成为伪善、“故作虔诚的奸徒” 的代名词。
►
《伪君子》集中表达了法国民众对宗教组 伪君子》 织的敌意,特别是17世纪中期法国的高级僧 织的敌意,特别是17世纪中期法国的高级僧 侣的宗教特务组织, 圣会” 这一组织监视, 侣的宗教特务组织,“圣会”,这一组织监视, 陷 害, 自由思想者。莫里哀写的《伪君 子》,表 自由思想者。莫里哀写的《 达了全社会的反宗教情绪, 达了全社会的反宗教情绪,给了宗教势力以沉 重的打击, 重的打击,因而它引起了宗教势力的猖狂反扑。 这是一部5 这是一部5幕诗体喜剧。全剧通过对达尔 杜弗的所作所为的刻画, 杜弗的所作所为的刻画,揭露和鞭挞了教会势 力的欺骗性与虚伪性。
► 第四幕
爱米尔眼看女儿将落入痛苦的深渊, 于是定下了一计。她先让丈夫躲在桌下,然 后引来了达尔杜夫,做出答应他求爱的模样。 起初达尔杜夫满怀狐疑,但后来渐渐赤裸地 露出了他狰狞的面目。此时的奥尔贡恍然大 悟,要将他赶出门 去。不料,达尔杜夫却说: “该扫地出门的是你!”因为奥尔贡的财产 该扫地出门的是你!” 已不再是他的了。
►
是作品中一个光彩夺目的形 象。她头脑清醒,机敏灵活, 言词锋利,斗争坚决。 这个人物的成功塑造是作者 长期深入观察生活的结果, 也是作者民主主义思想的体 现。
►
►
桃丽娜是剧中反对封建道德、揭露宗教伪善的主要人物。 她身为女仆,但头脑清醒,目光敏锐。在奥尔恭家里。她最 早识破答丢夫的伪善外衣和他贪图金钱、女色的本性。为了 彻底揭穿这个伪善者,擦亮奥尔恭的眼睛,桃丽娜把奥尔恭 一家人动员起来、一方面与答丢夫的伪善作斗争,另一方面 又与奥尔恭的专制作风、封建观念作斗争。桃丽娜是真正具 有自由思想的人,她看不惯奥尔恭的封建观念和专制作风。 她认为:“爱情这种事是不能由别人强作主的” 她认为:“爱情这种事是不能由别人强作主的”,“谁要把 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一个她所厌恶的男子,那么她将来所犯的 过失,在上帝面前是该由做父亲的负责的” 过失,在上帝面前是该由做父亲的负责的”。她甚至不怕吃 耳刮子,与奥尔恭唇枪舌剑,积极支持年轻人争取婚姻自主、 个性解放的斗争。莫里哀把桃丽娜放在反封建、反宗教伪善 的重要位置上,并且把她与多种人物形成对照,从中显示出 这个劳动人民形象的优秀品质。比起奥尔恭的愚蠢、达米斯 的急躁、玛丽亚娜的懦弱、克雷央特的无能来,桃丽娜的聪 明、机智、勇敢、灵活更显得突出了。莫里哀塑造出这样一 个生动、美好的劳动者的形象,可以说是他民主主义进步思 想的具体表现。
克雷央特
►
克雷央特是古典主义戏剧中常见的“ 克雷央特是古典主义戏剧中常见的“代言 人”的形象,作者用他的嘴来发表自己的意 见,而人物本身对剧情的发展不起重要作用。 克雷央特也属于反答丢夫一派,但是他却希 望答丢夫“能痛改前非而改正自己的生活” 望答丢夫“能痛改前非而改正自己的生活”。 这里反映了莫里哀的思想局限。
莫里哀
他是一个独来独往的人,他的 喜剧接近悲剧,戏写得那样聪 喜剧接近悲剧,戏写得那样聪 明,没有人有胆量敢模仿他。 ——歌德 ——歌德 他的荣誉什么也不缺少,我们 的光荣却缺少了他。 ——法兰西戏剧院 ——法兰西戏剧院
人物介绍
莫里哀和《伪君子》 莫里哀和《伪君子》
► 莫里哀(1622—1673) 莫里哀(1622—1673)
► 第一幕
一个有钱的人奥尔贡,在前妻遗下二 子去世后,又与年轻善良的爱米尔结婚。此 时,有一位穷困,潦倒,有如乞丐的宗教家 达尔杜夫,要求寄居奥尔贡家。奥尔贡与他 的母亲不但答应,而且还让他过舒适的生活, 将他视为圣人、君子。每当奥尔贡从外地返 家后,必先探视达尔杜夫的生活起居,而后 才问候家人。不论别人如何批评他的行为, 他也无动于衷。
►
第二幕 笃信宗教的奥尔贡,阻止女儿玛丽安与 其爱人的婚事,而欲将女儿许配给达尔杜夫。正当 玛丽安悲伤不已时,女仆德琳怂恿她违抗父母。 第三幕 后母爱米尔为了女儿的婚 事,来请教达 尔杜夫的意见,没想到达尔杜夫居心卑劣,企图一 染芳泽。此时儿子达米斯识破达尔杜夫诡诈之居心, 出面阻止,将真相告诉父亲,结果不但不被奥尔贡 所采信,反而受到了处罚。达尔杜夫的狡辩不但使 达米斯受苦,也使奥尔贡将大部分的财产给了他。
►
奥尔恭的形象也富有典型意义。这个源自黎富商是 王权的支持者,在国内几次变乱中,他都帮助过国 王,表现得十分英勇,但是对于宗教虔诚却表现得 异常地狂热,以至于受到答丢失的欺骗而变得十分 愚蠢。他的思想比较保守,害怕自由思想,惟恐因 此会惹出什么灾祸。另外,此人还有专制家长的作 风,刚愎自用,顽固暴躁,为了维护“一家之主” 风,刚愎自用,顽固暴躁,为了维护“一家之主” 的地位,总想“煞一煞全家人的狂妄气焰” 的地位,总想“煞一煞全家人的狂妄气焰”。这些 都是17世纪法国上层资产阶级的特征。莫里哀在 都是17世纪法国上层资产阶级的特征。莫里哀在 《乔治·党丹》和《醉心贵族的小市民》中嘲笑过资 乔治·党丹》 醉心贵族的小市民》 产阶级的这种狭隘性和妥协性,劝导他们要认识其 危害。在《伪君子》 危害。在《伪君子》中,奥尔恭几乎被答丢夫害得 家破人亡,莫里哀对他有讽刺也有同情。莫里哀的 基本态度是希望资产阶级能从灾难中吸取教训,不 再受害。
二、情节梗概
►
流落巴黎的破落贵族答尔丢夫由于贫穷潦倒,便借宗教谋生。他伪装虔 诚,骗取了富商奥尔恭的信任,并打入了他的家庭。奥尔恭对他崇拜得 五体投地,不仅以优厚的吃住条件供养他,还要把女儿嫁给他,甚至把 有虞性命的秘密都告诉他。不料答尔丢夫利令智昏,进而想占有奥尔恭 年轻漂亮的继室。当奥尔恭的儿子向父亲揭露这一事件真相时,答尔丢 夫以退为攻,伪装深受委屈而不予计较,致使奥尔恭反责怪儿子侮辱圣 徒,盛怒之下将儿子赶出家庭,并立下字据把全部财产赠送给答尔丢夫。 答尔丢夫卑劣的行径给奥尔恭一家带来了严重的不幸。女仆桃丽娜、奥 尔恭的妻子、妻舅及子女们一道向答尔丢夫展开斗争。奥尔恭的妻子设 下巧计,让丈夫躲在桌子底下窃听答尔丢夫调戏她的无耻自白,奥尔恭 方猛醒过来,怒不可遏地责令答尔丢夫马上滚蛋。不料恶人先下手,答 尔丢夫早已掌握了致奥尔恭于死命的刀把子,他向国王揭发了奥尔恭的 窝藏罪行,并利用字据威逼奥尔恭搬家。眼看奥尔恭一家面临绝境,幸 好王爷英明,早已洞察实情,奥尔恭因过去勤王有功,得到了宽恕,伪 君子终未逃脱逮捕法办的下场。
奥尔恭
►
剧中的奥尔恭刚慑自用,是个顽固横暴的 专制家长;他轻信迷信, 专制家长;他轻信迷信,对达尔杜弗的伪装虔 诚深信不疑,把骗子当“圣人” 诚深信不疑,把骗子当“圣人”膜拜。他的愚 昧导致引狼人室; 昧导致引狼人室;他的偏狭几乎祸及全家。虽 然他最后在事实面前幡然悔悟, 然他最后在事实面前幡然悔悟,但若非英明的 君主出面解决矛盾, 君主出面解决矛盾,奥尔恭一家定会是悲剧结 局。
女仆桃丽娜
►
女仆桃丽娜是剧作中反 对封建道德、揭露宗教伪善 的主要人物。也是一个性格 十分鲜明的形象。她眼光锐 利,思维敏捷,最早发现达尔 思维敏捷, 杜弗的险恶用心; 杜弗的险恶用心;她作风泼 辣,不畏强权,敢于当场揭 穿达尔杜弗嘴脸。在同达尔 杜弗的斗争中, 杜弗的斗争中,桃丽娜是关 系胜败的关键人物。在她身 上,体现了一种民主倾向
《伪君子》分析 伪君子》
► ►
一、《伪君子》问世前后 伪君子》 《伪君子》是一出切中时弊的讽刺喜剧,代表莫里哀创作的最高成就。 伪君子》 剧本写于一六六四年。十七世纪中叶的法国社会充满着伪善,统治阶级 为了维护其反对统治,依靠虚伪的宗教愚弄人民。当时以皇太后为首的 一帮反对势力组织了一个“圣体会”,他们披着“良心导师” 一帮反对势力组织了一个“圣体会”,他们披着“良心导师”的外衣, 千方百计混入教民家庭,刺探隐情,监视有异端思想的人。其间利用特 权强夺别人家产,奸淫人家妻女的事例屡见不鲜。莫里哀十分痛恨这个 组织,《伪君子》 组织,《伪君子》就是为抨击他们的罪恶而作的。这部作品锋芒毕露, 有强烈的揭露性,首次在宫中演出就被视为洪水猛兽,横遭抵制,第二 天就被禁演了。莫里哀据理抗议,先后给路易十四上了三次陈情表,又 多次修改剧稿。从一六六四年五月一直斗争到一六六九年二月,终于争 得了上演权。《伪君子》 得了上演权。《伪君子》在斗争中千锤百炼,不仅思想深刻,而且艺术 上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有人统计,有法兰西剧院成立后的五十年 内,《伪君子》 内,《伪君子》共演出二千二百六十二场,历演不衰,它成为深受世人 欢迎的艺术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