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上册 1.2 水的组成 同步练习(含答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科学上册1.2《水的组成》课外同步练习 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1.2《水的组成》课外同步练习 浙教版

1.2《水的组成》课外同步练习[基础过关]1.电解水时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电解水的变化的文字表达式为: 水−−→−通电氢气+氧气。

2.标准状况下,水的沸点是 100℃,凝固点是 0℃。

3.我们平时喝的矿泉水清澈透明,喝起来有一种甘甜的滋味,因此矿泉水是纯净水。

这句话对吗? [答] 这句话是错误的。

因为物质是否纯净,要从是否只含有一种物质,还是含有多种物质去分析。

我们平时喝的矿泉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因此它含有多种物质,应该不是纯净物,而是混合物。

4.下列对水的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B )A.水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B.纯净的水略带甜味C.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D.通常情况下,-10℃时水是固态5.一只烧杯中盛有100克水,测得不同温度下的体积如图1—1所示,从实验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相同质量的水4℃时体积最小。

6.任何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特点,而水在这方面却有一种异常现象,这就是当温度低于4℃时,水的体积是膨胀的(即反膨胀现象),结成冰体积更大。

[深化提高]7.你曾把饮料放到冰箱(或冰柜)中冷冻过吗?请你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回答将一瓶可口可乐(玻璃瓶盛放)放入冰柜中可能出现的情况:(1)提出问题: 将可口可乐瓶放入冰柜中冷冻将会发生什么现象 ?(2)建立假设: 可口可乐瓶可能在冷冻过程中破裂。

(3)实验设计: 将一盛满可口可乐的玻璃瓶(密封)放入冰柜,过一段时间取出观察。

(4)观察到的现象: 瓶子在可乐结冰后破裂。

(5)得出结论: 可乐中的主要成分是水,水在结冰时体积膨胀,最后使瓶子破裂。

(6)合作交流(略)。

浙教版-科学-八上-科学:1.2《水的组成》同步练习(浙教版八年级上)

浙教版-科学-八上-科学:1.2《水的组成》同步练习(浙教版八年级上)

科学-下册-打印版
§1-2水的组成
1.水电解实验说明了水是由和组成的,正极得到的气体是,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负极得到的气体是,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

正极和负极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2.水的重要性质有: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凝固点是;水的异常现象有,时密度最大,水结成冰后体积变。

3.实验现象可知,左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
,右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

图上电源A代表极。

4.关于水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B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
C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D 水是由水分子组成的。

【解析】2023-2024 学年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1.2-水的组成 同步练习

【解析】2023-2024 学年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1.2-水的组成 同步练习

【解析】2023-2024 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1.2?水的组成同步练习2023-2024 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1.2 水的组成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2023八上·义乌期末)如图是水电解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电解属于物理变化B.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C.水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D.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2022八上·义乌期中)从电解水的实验中可知()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C.水分子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D.水电解过程中产生了新的分子3.(2022八上·平阳月考)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有以下描述:①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能使水电解产生气体的速度变大②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③甲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燃烧④乙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以上描述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 B.③ C.①② D.①②③4.(2022八上·杭州期中)下图是电解水的实验及电解时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B.a、b试管中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2:1C.水分解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D.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水2个氢分子+1个氧分子5.(2022八上·杭州期中)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完成电解水的实验并收集产生的气体(U型管中预先加入了少量氢氧化钠,氢气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是电源的负极B.d管中的气体先收集的气体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C.U型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导电性D.该实验说明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6.(2022八上·浙江期中)如图是张强同学自制的简易电解水装置的一部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连接B的是电源的正极B.这个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C.试管A中得到的是氧气D.试管B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7.(2022八上·鹿城月考)下图为水电解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氢分子由氢原子构成B.这个微观示意图说明了水分子是由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C.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D.这个微观示意图可以解释获得的氢气体积是氧气体积的两倍8.(2022八上·长兴月考)水电解的过程可用图表示,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9.水电解的过程可用图表示,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10.(2022七下·慈溪期末)电解水实验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试管1中得到氢气B.试管2中得到的气体有助燃性C.水电解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2:1D.水由氢、氧元素组成11.(2022八上·杭州月考)电解水实验中产生气体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水的组成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

水的组成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

2024-2025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2节水的组成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最近很流行一款杯子——富氢养生水杯(如图所示),广告称闭合开关,3分钟快速改变水质,迅速生成高浓度氢气。

如果广告是真实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水中产生氢气”属于物理变化C.氢气在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通直流电氢气+氧气D.杯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水→2.为了解释水电解的微观变化,某同学做了许多分子和原子的模型,其中能表示水分子模型的是()。

A.B.C.D.3.水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

下列对于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A.纯净水是一种单质B.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C.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D.水分子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4.右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①实验前可以向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目的是增强溶液的导电性②a、b两极产生的气体的质量比为2:1③此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④b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其具有可燃性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5.如图是电解水的微观模型示意图,从中获得信息错误的是()A.两种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2:1B.生成物中两种分子大小相同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变化D.化学反应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不能再分6.图甲为水的密度在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图乙为北方冬天湖水温度分布示意图。

根据图像及水的其他性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温度等于4℃时,水的密度最大B.在0~4℃范围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C.示意图中A、B、C、D、E处的温度分别为4℃、3℃、2℃、1℃、0℃D.如果没有水的反常膨胀现象,湖底和表面的水可能同时结冰,水中生物很难越冬7.理论上电解水得到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某同学用碳棒作电极进行电解水实验,得到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对产生此现象原因的猜想不合理的是()A.氧气在水中比氢气溶解得多B.部分氧气与碳棒反应C.部分氧气被碳棒吸附D.部分氧气与氢气反应重新生成了水8.电解水,反应一段时间后,用燃着的木条检验生成的气体,记录的现象如下表。

科学《水的组成》同步练习(浙教版八年级上).doc

科学《水的组成》同步练习(浙教版八年级上).doc

§1-2水的组成
1.水电解实验说明了水是由和组成的,正极得到的气体是,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负极得到的气体是,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

正极和负极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2.水的重要性质有: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凝固点是;水的异常现象有,时密度最大,水结成冰后体积变。

3.实验现象可知,左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
,右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

图上电源A代表极。

4.关于水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B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
C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D 水是由水分子组成的。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同步提优训练:1.2 水的组成(含解析)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同步提优训练:1.2  水的组成(含解析)

第2节水的组成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在括号内打“√”或“×”):(1)电解水的实验中:①产生的气体中可以燃烧的是氧气;②产生的气体中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氢气。

( )(2)电解水实验中液面下降多的一侧产生的气体为氧气。

( )(3)电解水实验中产生的氧气和氢气的质量比为1∶2。

( )(4)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氧气和氢气组成的。

( )(5)电解水的实验中,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 )[核心知识] 电解水的实验中:①产生的气体中可以燃烧的是氢气;②产生的气体中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氧气;③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

[易错点拨]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

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1.在做水的电解实验时,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的目的是( )A.增强水的导电性B.增加产生氧气的量C.增加产生氢气的量D.以上说法都正确2.只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结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水由氢和氧组成B.水分子由氢、氧原子构成C.通电条件下,水能发生分解D.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3.下列证明电解水实验中两极产生气体种类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用燃着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的气体,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证明是氢气B.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的气体,木条立即复燃,证明是氧气C.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处的气体,气体燃烧,证明是氧气D.用燃着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处的气体,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证明是氢气4.图是水电解实验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氢气B.产生两种气体的质量比为2∶1C.水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D.水电解过程属于化学变化5.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现象上判断:正极产生的是氢气B.从变化上分类: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C.从宏观上分析: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D.从微观上分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6.根据图所示电解水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1.2 水的组成同步练习-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1.2 水的组成同步练习-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1.2水的组成同步练习-1.2水的组成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与人类和生物生存,工农业生产等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水的认识或观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纯净的矿泉水不含任何溶质B. 纯净的水不导电,但生活中所用的水一般是能导电的C. 净化水常用的方法有沉淀法、过滤法、蒸馏法,蒸馏法得到的水最纯净D.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已经出现严重危机,我们一定要节约用水【答案】A【解析】【分析】了解纯净水、普通水、矿泉水的不同特点,知道获得纯净水的方法以及人类面临的水资源现状等,可顺利解答。

根据不同水的特点,获得纯净水的方法以及人类面临的水资源现状等,可对选项中的描述做出判断。

【解答】A.纯净的矿泉水中一般含有多种矿物质,所以它是含有溶质的,故A错误;B.纯净的水不导电,是绝缘体,但生活中所用的水一般是能导电的,故B正确;C.净化水常用的方法有沉淀法、过滤法、蒸馏法,蒸馏法得到的水最为纯净,故C正确;D.从目前人类面临的水资源现状来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已出现严重危机,我们一定要节约用水,故D正确。

故选A。

2.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可以直接观察到的现象是()A. 水是由氢原子、氧原子组成B. 有氢气和氧气产生,且体积比约为2:1C. 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D. 有气泡产生,且a、b管中体积比约为2:1【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可以证明水由H、O元素组成,根据电解生成氢气、氧气体积比2:1,可推导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1。

1 / 10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正极产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为氧气;负极产生能燃烧的气体,火焰淡蓝色,罩在火焰上干冷烧杯壁有水雾;且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通过水电解的实验可以说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解答】A.分子由原子构成,所以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A说法错误;B.有氢气和氧气产生,且体积比为2:1,说法正确但不是直接观察到的现象;C.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说法正确但不是直接观察到的现象;D.根据“正氧负氢,氢2氧1”,两电极均冒气泡,a管内气体与b管内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是能直接观察到的现象。

浙教版科学八上1.2 水的组成 练习题(含答案)

浙教版科学八上1.2  水的组成   练习题(含答案)

水的组成1.水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我们每天都需要饮用适量的水来维持我们的生命活动。

下列关于水的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纯净的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B.水在4℃时密度最大,水蒸气的密度比水小,而冰的密度比水大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得到氢气和氧气D.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2.电解水生成了氢气与氧气,该实验证明水是由( )。

A.氢气和氧气组成B.氢和氧组成C.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D.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3.利用电解水的实验可以探究水的组成,还可以从实验中得到其他结论。

根据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气和氧气都能燃烧B.氢气和氧气都能助燃C.氢气可以燃烧,氧气可以助燃D.氢气可以助燃,氧气可以燃烧4.模型法是学习和研究科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研究微观世界的常用手段。

水分子很小,只能在高倍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

下列模型中,“”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则能表示一个水分子的模型的是( )。

A. B. C. D.5.如图所示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示意图,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a管收集到的是氧气B.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氧和氢组成的C.a、b两管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是4∶1D.a管中收集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第5题)(第6题)6.科学实验证明: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原子”最早是在公元前470年由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的,而现代科学意义上的“原子”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科学家提出来的。

如图所示为现在人们利用所看到的硅原子图像。

(第7题)7.如图所示为水电解实验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中A连接电源的极。

(2)做该实验时,往往在水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或稀硫酸,其目的是。

(3)观察到的现象是。

(4)怎样用实验来检验乙试管中产生的气体?。

(5)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6)实验中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可能的原因是。

8.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我们学会了鉴别氢气和氧气的一种方法,其实鉴别这两种气体还有许多方法。

1.2水的组成练习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

1.2水的组成练习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

2024年八年级上第一章第2节 水的组成一、选择题1. 下列属于水的化学性质的是( )A .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B .水具有可燃性C .水在4℃时密度最大D .水能与酒精互溶 2. 水电解时阳极产生的气体是:( )A .氧气B .氢气C .水蒸气D .无法确定 3. 如图所示表示了水的电解过程。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图中 代表水分子B .水分子中含有两种更小的粒子C .水分子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D .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4. 航天员专用的小分子团水具有饮用量少、在人体内储留时间长、排放量少等特点。

航天员一次饮用125mL 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体6h 正常需水量。

下列关于小分子团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水分子的化学性质被改变了 B .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间没有间隙 C .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停止了运动D .小分子团水的部分物理性质与普通水有所不同5. 水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一种物质,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的根本动力来自太阳 B .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时,水分子变大了C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D .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6. 在地震中很多同胞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在这些遇难同胞中,有很多人不是被石块压死,而是在废墟里漫长的等待中严重脱水而死,说明了水对于我们生命的延续是如此的重要,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水是氧化物 B .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C .水由水分子构成D .水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7.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检验水电解后用试管从负极收集到的气体时听到尖锐的暴鸣声B .水循环时的状态变化C .鱼在水中戏水时吐出的气泡在水中上升D .滑板车在水泥地板上的滑行8. 在做水的电解实验时,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溶液的目的是( ) A .增加水的导电性 B .可以增加氧气的量 C .可以增加氢气的量 D .以上说法都正确二、填空题9. 没有水,就没有生机勃勃的地球。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讲练测1.1-1.2地球上的水水的组成(原卷版+解析)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讲练测1.1-1.2地球上的水水的组成(原卷版+解析)

1.1-1.2 地球上的水水的组成目录模块一知识网络 (1)模块二知识掌握 (2)知识点一、地球上的水 (2)知识点二、水的组成 (4)【巩固提高】 (6)模块一知识网络学习目录知识重点模块二知识掌握知识点一、地球上的水1、地球上占总量最多的是海洋水(咸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

2、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淡水3、水的循环:小循环: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4、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5、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①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②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原因:外因:、。

内因:6、我国水资源在、分布不均衡。

7、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水。

据测量,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儿童身上4/5是水分。

8、每年的日为“世界水日”[例题1](2023•宁波)透水砖是一种绿色环保建材,透水性好。

如图所示,用透水砖替代传统的混凝土路面砖,有效减少了地面积水。

从水循环的过程分析,道路铺设透水砖主要有利于()A.水汽输送B.降水C.下渗D.地表径流[例题2](2023春•鄞州区期中)从温州自然灾害发生的历史趋势情况看,台风灾害是我市最为典型的自然灾害,台风引发的暴雨造成洪涝、山体崩塌、泥石流等影响较为突出。

从水循环的途径来看,台风登陆属于()A.①蒸发B.⑤地表径流C.④降水D.③水汽输送[例题3](2023春•宁波月考)每年雨季,“城市看海”的新闻会不时地出现在网上。

为治理城市内涝,上海正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其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图中的()A.甲B.乙C.丙D.丁[例题4](2022•婺城区模拟)近年来,婺城区治水部门对婺江进行综合整治,还原婺江风貌(如图),努力把婺江打造成为一条“平安、健康、宜居、富民”的幸福江。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工厂废水经处理后排放B.大量含磷洗涤剂任意排放C.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排放D.合理使用化肥、农药[例题5](2022秋•温州期末)为合理分配、利用水资源,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

1.2水的组成练习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3

1.2水的组成练习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3

1.2水的组成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但实验所测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A.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B.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C.大胆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D.认为是实验误差引起的,可以忽略不计2.水电解的过程可用下列图示表示(“+”代表电源正极,“-”代表电源负极),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②①④③D.④①③②3.关于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正极产生的是一种可燃性气体B.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正极的2倍C.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正极玻璃管内的液面下降的比负极快4.如图为验证水的组成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正极和负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1:2B.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可知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D.电解水的反应属于物理变化5.实验是科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如利用电解水实验可探究水的组成。

根据水电解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阴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电解水的实验中分子发生了改变,原子没有发生改变D.阳极和阴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1:26.如图为电解水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氢分子是由氢原子构成的B.这个微观示意图说明了水分子是由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C.这个微观示意图可以解释为什么获得的氢气体积是氧气体积的两倍D.该实验证明了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7.树立科学基本观念是学习科学的重要目标。

下列有关科学基本观念的说法,错误的是()A.微粒观:过氧化氢和水都含有氢分子B.转化观:过氧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水C.元素观:过氧化氢和水都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D.结构观:过氧化氢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两者的分子构成不同8.通过电解水实验,我们知道( )①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氢气、负极产生的是氧气,并且体积比为 V正:V负≈ 2:1②水中有氢气和氧气③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④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9.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有以下描述:①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能使水电解产生气体的速度变大②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③甲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燃烧④乙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八年级科学上册1.2水的组成同步试题新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1.2水的组成同步试题新版浙教版

1.2 水的组成1.下列有关电解水实验(如图)的叙述,错误..的是(C)(第1题)A.试管甲中的气体是氢气B.试管乙中的气体是氧气C.该实验证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D.该实验证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2.在做水的电解实验时,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其目的是(A)A.增强水的导电性 B.增加生成的氧气的量C.增加生成的氢气的量 D.以上说法都正确3.如图是水的电解实验。

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D)(第3题)A.观察水分解的现象B.研究水分解产物的性质C.探究水分解的条件D.验证水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4.如图是用家庭中的物品制成的电解水装置,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第4题)A.氧气和氢气的体积之比是2∶1B.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C.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D.实验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5.如图是水电解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第5题)A.水电解属于物理变化B.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C.水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D.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6.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据图回答:(第6题) (1)电源A端是正(填“正”或“负”)极。

(2)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c 中的气体是氧气,验证此气体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观察能否复燃。

(3)电解水时发生改变的粒子是水分子,没有改变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7.当水的温度和压强升高到某临界点以上时,水就处于一种既不同于液态,又不同于固态和气态的新的流体态——超临界态。

在超临界态水中,某些有机高分子会很快被氧化为无毒小分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 A .超临界态水氧化技术不形成二次污染B .超临界态水是一种新物质C .超临界态水由氢和氧组成D .超临界态水可用于解决白色污染问题【解析】 超临界态水是水的一种状态,与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一样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因此它不是新物质。

8.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和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课时同步练习题卷:1.2 水的组成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课时同步练习题卷:1.2 水的组成

1.2 水的组成1.电解水的实验中可直接观察到的现象是( )A.水由氢和氧组成B.有氧气和氧气产生,且二者的体积比约为2:1C.两电极管中均产生气泡D.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2.能反映水的化学性质的变化是( )A.水蒸发B.水沸腾C.水分解D.水结冰3.如图是水分子的分解示意图.有关该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分子中氢和氧的原子个数比为2:1B.水在电解过程中产生氢气和氧气C.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D.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的4.下列关丁水的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氧气和氧气组成的B.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C.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的D.水分子是由氧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5.在做电解水的实验时,常在水中加少量硫酸或氧氧化钠,其目的是()A.增强水的导电性B.增加氧气的生成量C.增加氢气的生成量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6.某中学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家里的塑料盆、输液瓶、铜导线、废旧电池的碳棒、家用停电宝等做了一个电解水的简易装置。

实验后送交一份实验报告给老师,上而写明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

其中,不能通过该实验说明的结论是()A.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输液瓶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输液瓶中的气体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水在通电条件下有新物质生成D.水只有在通电的情况下才能发生分解7.理论上,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但实验所得数据氧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

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A.反复实验查找原因B.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值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已经成功C.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D.检查实验装置是否漏气8.如图是水电解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水电解属于物理变化B. 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C. 水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D. 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9.如图表示电解水的简易装置。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讲练课堂1.2水的组成(练习)(原卷版+解析)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讲练课堂1.2水的组成(练习)(原卷版+解析)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水的组成【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关于电解水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试管A中收集到的是氧气B.试管B端连接的电极为负极C.AB试管中收集到气体的质量比值为2:1D.该实验能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如图所示,某同学正在做电解水实验,当正极产生了10毫升气体时,他发现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22毫升,于是他对该现象的产生作出了如下解释,其中不可能的是()A.氧气与电极发生了化学反应B.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C.①管漏气D.②管漏气3.下列关于电解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分子、氧分子组成的B.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钠或氢氧化钠溶液C.若a试管气体为5mL,则b试管气体为10mLD.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4.下列图像与水通电分解情况相符的是()(纵坐标表示生成气体的体积,横坐标表示反应时间,①表示H2,②表示O2)A.B.C.D.5.水是生命之源.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水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B.正极所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是氢气C.b中产生的气体可支持燃烧 D.实验过程中漏斗内液面高度不变6.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可以表示为:+ 通直流电水氢气氧气B .反应一段时间后,a 、b 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C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打开活塞,a 管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燃得更旺,b 管的气体被点燃D .由电解水实验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7.如图是某同学自制的电解水的装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这个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 .A 极试管得到的是氧气C .B 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 .连接A 极的是电源的负极8.用如图所示简易装置探究水的组成,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 .电池a 极是正极C .正负两极气体的质量比为1:2D .正极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9.关于电解水的实验,错误的是( ) A .水电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B .水电解可以得到氢气和氧气,所以水中有氢气和氧气C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D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氢气10.氢气是一种绿色能源,科学家们最新研制出利用太阳能产生激光,再用激光使海水分解得到氢气的新技术,海水分解可以用文字表示为−−−−→+激光二氧化钛水氢气氧气。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1.2 水的组成同步练习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1.2 水的组成同步练习

第2节水的组成核心·易错1.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如图1所示是水的电解实验,试管a中收集的气体是________;为了增强水的________性,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电解后的水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为什么?图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学习了分子和原子的知识后,四位同学对它们的区别作了如下发言,正确的是( )A.小倩说:“区别在于是否在不停地运动”B.小丹说:“区别在于化学反应中是否可分”C.小鑫说:“区别在于是否能够构成物质”D.小娜说:“区别在于分子和原子的大小和质量都不同”[核心知识] 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在电解水时常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

[易错点拨]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

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于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可以直接观察到的现象是( )A.水是由氢、氧组成的B.有氢气和氧气产生,且体积比为2∶1C.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D.两电极均冒气泡,与负极相连的管内产生的气体和与正极相连的管内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2.2016·菏泽李师傅开着一辆洒水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随着水不断地被洒出,下列物理量不变的是( )A.车厢内水的质量 B.车对路面的压强C.车厢内水的密度 D.路面给车的摩擦阻力3.2016·临沂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像如图2所示,由图像可知( )图2A.体积相等时,甲的质量大 B.质量相等时,乙的体积大C.甲的密度比乙的大 D.乙的密度为1.25×103 kg/m34.2016·南宁图3是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图3A.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B.在反应一段时间后,a、b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打开活塞,a管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燃得更旺,b管的气体被点燃D.由电解水实验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氧组成的5.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电解水”和“氢气燃烧”两个反应探究水的组成,他们依次进行了如图4所示实验:图4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上述实验中发生的反应均为两种物质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B.实验①中产生的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约为2∶1C.实验②的目的是检验氢气中是否混有水蒸气D.实验①分解的水在理论上与实验③生成的水的质量相等6.水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在日常生活和实验室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02讲 《水的组成》(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册同步精品课堂(浙教版)

第02讲 《水的组成》(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册同步精品课堂(浙教版)

第2课水的组成分层练习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水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B.将氢气和氧气按一定比例混合起来就成为水C.水由氢和氧组成D.水和氢气中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答案】C【解析】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该项错误;B、将氢气和氧气按一定比例混合点燃起来就生成水,该项错误;C、宏观角度来看,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该项正确;D、水和氢气中都含有氢元素,但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该项错误。

故选C。

2.(2022·温州期中)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实验装置。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a、b分别是电源的正极、负极B.在水中加入少许氢氧化钠,能增强导电性C.电解水实验表明,水由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D.目前通过电解水获得氢能,成本高、效率低【答案】C【解析】A、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1:2,则a、b分别是电源的正极、负极,故选项说法正确;B、纯水几乎不导电,在水中加入少许氢氧化钠,能增强导电性,故选项说法正确;C、电解水实验表明,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D、目前通过电解水获得氢能,需消耗电能,成本高、效率低,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3.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完成电解水的实验并收集产生的气体,c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是d管中的2倍,(U型管中预先加入了少量氢氧化钠)。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是电源的负极B.d管中收集到的气体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C.U型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导电性D.该实验说明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答案】D【解析】A、c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是d管中的2倍,则c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电解水时,连接电源负极的试管中生成的气体是氢气,即a是电源的负极,选项正确;B、a是电源的负极,则b为电源正极,d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d管中收集到的气体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选项正确;C、U型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导电性,加快反应的速率,选项正确;D、水电解后生成氢气与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化学反应中硬水的种类不变,由该实验可知,水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选项错误;故选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科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1.2 水的组成同步练习
一、基础题
1.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水通电分解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B. 水通电分解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1∶2
C. 在电解实验中可看到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为氧气,可用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 海水经过滤后可直接饮用
2.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下面是同学们对水的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水是由氧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物质
②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
③水通常以固、液、气三态存在
④在常温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3.水电解时,负极生成了10毫升的气体,则正极生成气体的体积为()
A. 10毫升
B. 20毫升
C. 5毫升
D. 30毫升
4.下列关于水的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 水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
C.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D. 水是由水原子组成的
5.图甲、乙是电解水的实验及电解时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a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B. a、b试管中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2∶1
C. 水电解的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数都没发生变化
D. 电解水的变化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6.下列有关电解水的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水在直流电作用下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B. 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气体比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大
C. 电解水时,通常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D. 电解水实验说明物质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再分
7.在通电分解水的实验中,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正极产生的气体,现象是________,该气体是________。

用燃着的木条接近负极产生的气体,现象是________,该气体是________。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

二、中档题
8.下列证明水电解的实验两极产生什么气体的方法正确的是()
A. 用燃着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的气体,气体燃烧,出现淡蓝色火焰证明是氢气
B. 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的气体,木条立即复燃,证明是氧气
C. 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处的气体,气体燃烧,证明是氧气
D. 用燃着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处的气体,气体燃烧,出现淡蓝色火焰证明是氢气
9.下列微粒能表示一个水分子的是(图中用“ ”和“ ”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
A. B. C. D.
10.理论上,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实验所得数据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A. 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B. 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值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已经成功
C. 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D. 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11.只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结果,还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 水由氢和氧组成
B. 水分子由氢、氧原子构成
C. 通电条件下,水能发生分解
D. 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12.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电源A是________极。

(2)试管中气体d是________。

(3)若收集到c气体22.4毫升,则理论上应收集到d气体大约________毫升。

(4)电解水时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___,电解水时没有变化的粒子是________。

(5)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_组成的。

13.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和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试管中生成气体B,则B是________气,b应接电源的________极。

(2)验证气体B的方法是________;这是根据该气体具有________性。

(3)图中现象表明实验是“未开始”“刚开始”还是“已进行一段时间”?________。

(4)如果该实验中产生氧气的体积是8毫升,则生成氢气的体积是________毫升。

(5)该实验可以说明,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生成了两种不同的气体,请书写其文字表达式:________。

三、拓展题)
14.如图是水电解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B. 电解水属于化学变化
C.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拆分成原子
D. 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15.下面左图是改进的电解水的实验装置示意图,下面右图是课本中电解水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实验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

(2)与右图装置相比,用左图装置进行该实验的主要不足之处是: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基础题
1.【答案】A
2.【答案】D
3.【答案】C
4.【答案】C
5.【答案】C
6.【答案】B
7.【答案】木条复燃;氧气;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氢气;水氢气+氧气
二、中档题
8.【答案】A
9.【答案】A
10.【答案】B
11.【答案】D
12.【答案】(1)正
(2)氢气
(3)44.8
(4)水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
(5)氢和氧
13.【答案】(1)氧;正
(2)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看木条是否复燃;助燃
(3)已进行一段时间
(4)16
通直流电氢气+氧气
(5)水→
三、拓展题)
14.【答案】D
15.【答案】(1)仪器和装置都用生活中废旧物品制成,体现了环保与节约资源的理念(2)硬质塑料管没有刻度,无法测量两种气体的体积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