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除法初步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法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8页例5和“试一试”,第49页例6和“试一试”,第50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认识除法的含
义,会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经历从简单的平均分问题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能联系具体情
境写出除法算式,培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
用,进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5
1.出示例题的情境图。引导学生看图,并说明图中的小朋友们打算坐缆车上
山去游玩。提问: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2.出示图下的文字,指名读题。
3.启发思考:怎样才能知道6个小朋友要坐几辆车呢?你打算怎么办?如果学生
能直接想出答案,则按照以下过程组织学生活动:
(1)追问:你是怎样想到要坐3辆车的?
(2)启发:这样的想法对吗?有什么办法能说明它是对的?(用圆片代替缆车摆摆)
如果学生不能直接想出答案,则按照以下过程组织学生活动:
(1)引导学生想到可以用圆片分一分或画图圈一圈。再选一种方法进行操作并交流操作的过程和结果。
(2)提问:一共6个小朋友,每2人坐一辆车,要坐几辆车呢?
4.讲解:通过分圆片、画图,我们发现几个2人是6人?因为6人里面有3个2人,所以要坐3辆车。像这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揭示课题并板书:6÷2=3)“÷”是除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的运算符号。介绍除号的写法,并示范算式的读法。指导学生练习写除号,读、写除法算式。
5.提问:6÷2=3表示把6个小朋友按每几ル个一组地分,分成了几份?
【设计说明:上面的前三个环节是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其中第3个环节,针对学生的实际提出了两种不同的教学预案,可以使教学更贴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更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同时又十分强调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或操作,或思考,或计论,体现了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与述用。后两个环节是引领学生把己经积累起来的对平均分的认识进一步抽象,并掲示除法的概念。】
二、教学第48页“试一试”
1.让学生先观察情境图,读一读旁边的文字,再想一想怎样才能知道“可
以分给几只小熊”,并在书上填一填。
2.提问:上面这样的平均分过程,可以用什么除法算式表示?
3.让学生读一读除法算式和得数
提问:这里的12+3=4表示把多少个苹果按每几个一份去分?分成了几份?也就是说,12里面有几个3?
4.小结:像这样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去分,求分成了几份,可以用除法
计算。设计说明:“试一试”以学生独立思考为主,以教师提问、点找为辅,让学生及时整理思路,加深对除法舍义的认识,巩国除法算式的读、写方法
三、教学例6
1.出示例题中的情境图和图下的文字,让学生看图、读题后,提问: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让学生自已先试一试,再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的。
学生可能用小棒或圆片代表小朋友分一分,也可能借助已经积累的平均分的经验,想到把6个小朋友平均分成3组,每组2人。
2.指出:像这样“把6个小朋友平均分成3组,求每组有几人”,也可以用除法计算。(板书:6÷3=2)
提问:这道算式表示把多少个小朋友平均分?分成几组,每组有几人?
3.说明: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是“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是“除数”,除法算式的得数叫作“商”。(在算式相应的数下面板书:被除数、除数、商)
让学生结合例5中的算式说一说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设计说明:由于学生在例5的学习中,已经初步认识到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因此,例6的教学进一步加大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结合具体的情境提出问题后,没有作任何提示,直接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同时告诉学生:像这样“把6个小朋友平均分成3组,求每组有几人”,也可以用除法计算。这样的教学过程既简洁、明快,又突出了除法含义的本质。】
四、教学第49页“试一试”
1.先让学生自己看书,独立完成,再组织汇报。
2.提问:你是怎样知道每人分得4支铅笔的?这里的8÷2=4表示把多少支铅笔平1均分?分成几份?每份有几支?能把这道算式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
五、比较例5和例6
谈话:通过例5和例6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除法。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例5和例6,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引导学生想到:例5和例6都是把6个小朋友平均分,例5是把6个小朋友每2个一组地分,求可以分成几组;例6是把6个小朋友平均分成3组,求每组有几人。它们都可以用除法计算)
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无论是每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多少份,还是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都可以用除法计算。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对例5和例6进行比较,使学生体会到虽然例5和例6 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不同,但都可以用除法计算,进一步沟通了平均分和除法的内在联系,突出了除法概念的本质内涵,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除法的概念。】
六、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先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再独立完成,并组织交流。
(2)提问:你们是怎样想到“5次能搬完”的?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练习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1)理解题意后,提问:这道题要求根据同一幅图回答几个问题?
(2)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是怎样填的。
(3)提问:第(1)题的算式15+3=5表示什么意思?第(2)题的15÷5=3呢?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在小组里读一读,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
【设计说明:由于”“想想做做”中的题型与“试一试”相仿,因此完成方式基本上是“先练后说”,说的重点主要关注由于平均分的角度不同,列出的算式不同,算出的结果也不同,有利于学生加深对除法含义的理解。】
七、教学“你知道吗”
先让学生自由地读一读,再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
八、全课总结
提问: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