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光混合三定律

合集下载

物理色光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色光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色光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光的特性1. 光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可在真空中传播,也可在介质中传播。

光的传播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这一特性被称为光的波粒二象性。

2. 光的频谱可见光是一种波长在400至70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是人眼能够感知的波长范围。

可见光的波长较短的称为紫外线,波长较长的称为红外线。

二、色光的基本概念1. 光的颜色白光是由各种波长的光波混合而成的,当光线穿过三棱镜时,会发生折射,不同波长的光线受到折射的角度不同,导致它们分散成不同的颜色。

这些颜色称为光的颜色,通常包括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2. 色光的三原色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和蓝。

当红光、绿光和蓝光以适当的比例叠加时,可以产生任意颜色的光。

3. 色光的加法混色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时,它们的光在视觉上叠加为新的颜色。

这种混色方式被称为加法混色。

在加法混色中,三种原色的混合可以产生七种颜色,即红、橙、黄、绿、青、蓝、紫。

4. 色光的减法混色减法混色是指将颜色的光的一部分吸收或减掉,使得光的颜色变化。

在减法混色中,几种颜色叠加在一起产生新的颜色,而不是产生更亮的颜色。

这种混色方式主要应用在浆料、油墨等颜料的调配上。

三、色光的混合规律1. 色光的加法和减法混合规律色光的加法混合规律是指三原色的光混合产生任意颜色的光。

而色光的减法混合规律是指三原色的光混合产生黑色的光。

2. 色光的混合量计算在色光混合过程中,各种颜色的光的强度和比例对最终的混合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混合量的计算可以确定最终的颜色的光的强度和比例。

四、光的衍射和干涉1. 光的衍射光线通过狭缝或者过边缘的时候,会发生衍射现象,使得光线在传播方向上进行了扩散。

衍射实验证明了光的波动性。

2. 光的干涉干涉是指来自同一光源的两道波在空间中叠加时,波的干涉现象。

干涉实验证明了光的波动性和波的叠加原理。

五、光的折射和透视1. 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为光的折射。

第二单元色彩混合

第二单元色彩混合
5.色彩并置产生空间混合是有条件的。混合之色应是细 点或细线,同时要求密集状,点与线愈密,混合的效果 愈明显。 色点的大小,必须在一定的视觉距离之外,才能产生混 合。一般为1000倍以外,否则很难达到混合效果。
空间混合的特点
空间混合有三大特点: 1、近看色彩丰富,远看色调统一。在不同视觉距离中, 可以看到不同的色彩效果; 2、色彩有颤动感、闪烁感,适于表现光感,印象派画家 贯用这种手法; 3、如果变化各种色彩的比例,少套色可以得到多套色的 效果,电子分色印刷就是利用这种原理。
把有色的透明材料重叠起来之后,透过的光都有减法混合 的效果,例如:彩色赛璐璐薄膜、有色玻璃、印刷油墨等 在白底色上的重叠,都会比原有的色变暗。
两种色料混合产生灰色或黑色,这两种色即为互补色。
在减法混合中,混合的色越多,明度越低,纯度也会有所 下降。
颜料的混合都属于色彩的减法混合,在颜料中,都有带色 的颗粒,这些颗粒物质的表面在遇到白光的照射后,都会 反射光谱一部分色光而吸收掉其余部分的色光,当两种颜 料相混时,这两种颜色的颗粒都相当于微小的滤色器。我 们可以用蓝色颜料和黄色颜料混合为例,在蓝色颜料中的 颗粒主要反射蓝色光,同时它也反射邻近的绿色光,而把 其余的光谱色光吸收掉。
混合产生其它颜色
色料混合
等量混合
C+M=( B ) C+Y=( G ) M+Y=( R ) C+M+Y=( BK )
黄Y、品M、青C
C BG
K MR Y
++ =
+
=
+
=
+
=
不等量混合
减色混合的特点
特点:在色料混合中,混合的色越多,明度越低,纯度也 会下降,色料混合后亮度降低。 三原色的混合,可以得到所需的各种色彩,而三原色自身 不能被其它颜色混合而获得。色料三原色与色光三原色的 混合相反。

色彩原理与应用-第三章-颜色混合原理与视觉理论

色彩原理与应用-第三章-颜色混合原理与视觉理论

四色(赫林)学说的视网膜视素 感光化学视素 白-黒 红-绿 黄-蓝 视网膜过程 破坏 建立 破坏 建立 破坏 建立 颜色感觉 白 黒 红 绿 黄 蓝
三对视素的代谢作用图
破坏
建立
a曲线是白-黑视素的代谢作用 b曲线是黄-蓝视素的代谢作用 c曲线是红-绿视素的代谢作用
对立学说可以解释的现象: ◇对立学说能很好地解释对立色。 ◇对立学说能很好地解释色盲。 ◇对立学说能很好地解释负后像现象现象。 ◇对立学说能很好地解释补色现象。 ◇对立学说能很好地解释光谱上存在众多的高纯度 的单波长色光的现象。 对立学说的不足: ◇对于红、绿、蓝三原色能够产生所有光谱色彩的 现象并无法得到满意的解释。
B= M+C G= Y+C M+Y+C = K M+Y+C = K M+Y+C = K B+Y=K G+M=K
等式左右两边相加得:R+C=K
颜色相减
白光
实际使用的三原色油墨的光谱反射和吸收示意图
三、加色法与减色法的关系
◇加色法与减色法都是针对色光而言;加色法指的是色光相加
,减色法指的是色光被减弱。加色法与减色法又是迥然不同的两
3、阶段学说
阶段学说最早是由G.E.Muller(1930)及Judd (1949)所提出,他们认为长久以来一直在色彩视觉 理论(处于对立的状态的三色理论与对立理论,是可 以加以统一与相互配合的,并且对于人眼色彩视觉的 现象做了更为完整的解释与说明。
阶段学说理论: 视网膜上的锥体细胞是一个三色系统,而在视觉信息 向大脑皮层视觉中枢的传导通路中则变成了四色机制。颜 色视觉过程的这种设想称为阶段学说。 颜色视觉的形成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当光线进入人眼视网膜时,三种独立的锥 体细胞中的感色物质会选择性在吸收不同波长光谱的辐射, 同时每一种锥体细胞根据光刺激量又可独自产生明度(黑 或白)与色彩(红、绿、蓝)的反应。在这一阶段中可应 用三原色理论及色光混合实验来解释视觉色彩的现象。 第二阶段中,在神经兴奋由锥体细胞向视神经细胞传 递的过程中,这三种反应重新组合,形成三对对立性的神 经反应,即红-绿、黄-蓝、黑-白反应。

色光混合的三条定律

色光混合的三条定律

色光混合的三条定律
色光混合的三条定律是指:
1. 减色混合定律:减色混合是指将一种颜色的光线透过某种透明介质(例如棱镜)后,再与另一种颜色的光线混合,最终形成一种新的颜色。

减色混合定律表明,当光线通过棱镜时,它们会被分解成不同的颜色,这些颜色的强度是不同的。

在减色混合中,最终的颜色取决于原始光线中各种颜色的相对强度,而不是它们的绝对强度。

2. 加色混合定律:加色混合是指将不同颜色的光线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颜色。

在加色混合中,最终的颜色取决于各种颜色的相对强度和比例。

加色混合定律是指在加色混合中,最终的颜色可以通过将各种颜色的光线的相对强度和比例相加来计算得出。

3. 彩色三原色定律:彩色三原色定律指的是将三种颜色(红色、绿色和蓝色)混合在一起,可以产生所有其他颜色。

这个定律是加色混合定律的基础,因为在加色混合中,最终的颜色是通过将各种颜色的光线的相对强度和比例相加来计算得出的。

在彩色显示器和电视中,使用的就是三原色光的加色混合。

第1页/ 共1页。

色光混合规律

色光混合规律
所得到的颜色视觉效果仍然是相同的。因此可以利用颜色混合方法来产生 或替代所需要的颜色。 设A+B≡C,如果没有B种颜色,但已知X+Y≡B,那么A+(X+Y)≡C
Page 31
第五节 色光混合规律----格拉斯曼定律
(4)亮度相加定律 混合色光的总亮度等于组成混合色的
各颜色光的亮度之和。
亮度相加定律仅适合色光相加的混合, 不适用于色料减色混合。不同色料混合后 的结果使混合色明度降低,即有更多的照 明光被吸收。
三原色色料两两等量混合得红、 绿、蓝三种色料,三种原色色 料等量混合可得黑色。
Page 18
第五节 色光混合规律----格拉斯曼定律
等量混合 C+M=B C+Y=G M+Y=R C+M+Y=K
C
BG K
MR Y
Page 19
第五节 色光混合规律----格拉斯曼定律
Page 20
第五节 色光混合规律----格拉斯曼定律 不等量混合
Page 11
第五节 色光混合规律----格拉斯曼定律
Page 12
第五节 色光混合规律----格拉斯曼定律
等量混合
R+G=Y R+B=M G+B=C R+G+B=W
R YM
W GCB
Page 13
第五节 色光混合规律----格拉斯曼定律
Page 14
第五节 色光混合规律----格拉斯曼定律
Page 32
第五节 色光混合规律----格拉斯曼定律
(1)确立颜色空间是三维空间 用三个变量来表示颜色的视觉特性
(2)颜色空间是连续的, 空间的不同点代表了不同的颜色感觉

色彩的物理理论

色彩的物理理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确定:色光中存在三种最基本的色光,它们的颜色分别为红色、绿色和蓝色。这三种色光既是白光分解后得到的主要色光,又是混合色光的主要成分,并且能与人眼视网膜细胞的光谱响应区间相匹配,符合人眼的视觉生理效应。这三种色光以不同比例混合,几乎可以得到自然界中的一切色光,混合色域最大;而且这三种色光具有独立性,其中一种原色不能由另外的原色光混合而成,由此,我们称红、绿、蓝为色光三原色。为了统一认识,1931年国际照明委员会(CIE)规定了三原色的波长λR=700.0nm,λG=546.1nm,λB=435.8nm。在色彩学研究中,为了便于定性分析,常将白光看成是由红、绿、蓝三原色等量相加而合成的。
补色的一个重要性质:一种色光照射到其补色的物体上,则被吸收。如用蓝光照射黄色物体,则呈现黑色。如图2-11 所示。
图2-11 物体对补色光的吸收
利用这个道理,我们可以用某一色光的补色控制这一色光。如果控制绿色,可以通过调节品红颜料层的浓度来控制其反射(透射)率,以达到合适的强度。
3、中间色律
(三)加色法实质
加色法是色光与色光混合生成新色光的呈色方法。参加混合的每一种色光都具有一定的能量,这些具有不同能量的色光混合时,可以导致混合色光能量的变化。
色光直接混合时产生新色光的能量是参加混合的各色光的能量之和。如图2-8所示,照射面积相同的两种色光--红光与绿光混合,混合后的面积依然与混合前单色光的面积相同,但光的能量却增大了,所以导致了混合后色光亮度的增加。
当用红光、绿光、蓝光三色光进行混合时,可分别得到黄光、青光和品红光。品红光是光谱上没有的,我们称之为谱外色。如果我们将此三色光等比例混合,可得到白光;而将此三色光以不同比例混合,就可得到多种不同色光。
从人的视觉生理特性来看,人眼的视网膜上有三种感色视锥细胞--感红细胞、感绿细胞、感蓝细胞,这三种细胞分别对红光、绿光、蓝光敏感。当其中一种感色细胞受到较强的刺激,就会引起该感色细胞的兴奋,则产生该色彩的感觉。人眼的三种感色细胞,具有合色的能力。当一复色光刺激人眼时,人眼感色细胞可将其分解为红、绿、蓝三种单色光,然后混合成一种颜色。正是由于这种合色能力,我们才能识别除红、绿、蓝三色之外的更大范围的颜色。

色彩管理与应用项目三+颜色混合规律

色彩管理与应用项目三+颜色混合规律

格拉斯曼定律
• 代替律 • 颜色外貌相同的光,不管它们的光谱组成是否一 样,在颜色混合中具有相同的效果,换言之,凡 是在视觉上相同的颜色都是等效的。由这一定律 导出颜色的代替律。
–A≡B C≡D –则 A + C ≡ B + D –A - C ≡ B - D – nA≡nB
38
格拉斯曼定律
• 亮度相加律 • 混合色的总亮度L等于组成混合色的各种色光亮度 的总和。若混合色的亮度为L,组成混合色的两种 颜色亮度分别为L1和L2,则L L1 L2。 • 亮度相加律仅适合色光相加的混合,不适用于色 料减色混合。不同色料混合后的结果使混合色明 度降低,即有更多的照明光被吸收。
32
Y B G R G R
M
B R
kground
33
色料基本十色
• 一次色(原色)
–Y、M、C, –R、G、B, 色料三原色 色光三原色
• 二次色(间色) • 三次色(复色)
–枣红色、橄榄绿、古铜色和黑色
34
项目三 颜色混合规律
任务三 颜色混合定律
35
颜色混合定律
色相 明度=明度1+明度2




9
色光混合规律
• 色光的互补色 • 凡是两种色光相加后呈现白色光时,这两种色光 为互补色光。
–R C W(红光 青光 白光) –G M W(绿光 品红光 白光) –B Y W(蓝紫光 黄光 白光)
10
色光混合规律
• 已知三原色光R、G、B的比例为2:1:2,判断混合 色是什么颜色? • 可先把其中的白色成分(W R G B)分出, 剩下等比例的R + B组成品红色光(M R B) ,由此确定R、G、B三原色光以2:1:2的比例混合 时形成浅品红色光。

初二物理【光】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光】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光】知识点归纳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的特点:光源指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太阳、发光的电灯、点燃的蜡烛都是光源,有些物体本身不发光,但由于它们能反射太阳光或其它光源射出的光,好像它们也在发光一样,不要被误认为是光源,如月亮和所有行星,它们并不是物理学所指的光源。

2、光的传播规律:光在同一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三个条件)3、光的传播速度:光速与介质有关(但是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真空或空气中的光速取为c =3.0 ⨯ 108m / s ,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的 3/4,光在玻璃中的速度为真空中的 2/3。

4、光年:光在 1 年内传播的距离,是长度单位不是是时间单位。

5、光线: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6、应用及现象:(1)激光准直。

(例子:种树、排队、挖掘隧道、射击)。

(2)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3)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 1 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 2 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 3 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4)小孔成像: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i r镜面 O第二节 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及反射定律(1) 反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射到另一种介质表面时,有部分光返回原介质中传播的现象。

入射光线 N 法线反射光线(2) 反射定律:①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入射点:入射光线与镜面的交点。

法线:从光的入射点 O 所作的垂直于镜面的线 ON 叫做法线。

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用符号i 表示。

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反射角,用符号r 表示。

(3) 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光线沿原来的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界面上,这时的反射光线定会沿原来的入射光线的方向射出去。

产品展示设计:展示空间照明设计

产品展示设计:展示空间照明设计

代替律
如:A(黄光)=B(红光+ 绿光), C(青光)=D(蓝光+绿光),A(黄光) +C(青光)=B(红光+绿光)+D(蓝光+ 绿光),其结果是 A(黄光)+C(青光) =淡绿光,B(红光+绿光)+D(蓝光+绿 光)=红光+绿光+蓝光+ 绿光=白光+绿 光=淡绿光。这就是代替律。
代替律
它在色彩光学上是一条非常重要的 定律,现代色度学就是以此为理论基础 而建立的。色光混合定律属于加色混合, 它与染料、颜料的混合相反,后者为减 色混合,其混合的规律也完全相反。
中间律
两种非补色光混合则不能产生白光, 其混合的结果是介乎两者之间的中间色 光。例如红光与绿光,按混合的比例不 同,可以得到介乎两者之间的橙、黄、 黄橙等色光。
代替律
看起来相同的颜色却可以由不同的 光谱组成。只要感觉上是相似的颜色, 都可以相互代替。例如颜色光A=色光B, 色光C=色光D,则A+C=B+D;又如A+B=C, 而X+Y=B,则A+(X+Y)=C。
02
光与色的 基本概念

光是以电磁波的形式进行传播的, 也称为光波;一般情况下,光的传播路 线是直线形式,称为光线。电磁波在作 用于人的肉眼时,能够引起人的视觉, 是为可见光。不同波长的可见光会引起 人的不同色觉感受,依次呈现为紫、蓝、 青、绿、黄、橙、红。红外光与紫外光 是人的肉眼所看不到,展示照明研究的 是可见光。
光谱中色光混合是一种加 色混合,用3种原色光: 红(R)、绿(G)、蓝 (B),按一定比例混合 可以得到白色光或光谱上 任意一种光。
光的构成原理

04-颜色混合规律

04-颜色混合规律
颜料和染料对白光中 的红、绿、蓝三色光作波 长范围相同、但比例不同 的吸收和反射。
2。透明色彩层的叠合
也就是说,当将黄、品红、青滤色片三者 叠合在一起时,是没有光透出来的,所 以三张透明片基叠合以后呈现黑色。

在彩色印刷中,不同颜色的油墨叠合后 呈现一种混合色的效果就属于色料减色 混合。由于彩色油墨是透明的,所以它 们的混合方式属于透明色彩层的叠合。
彩色油墨的叠印呈色原理如图所示。
实质
色光相加,能量相加, 越加越亮
明度增大 视觉器官内的加色混合 视觉器官外的加色混合 静态混合 动态混合 互补色光相加形成白光 颜色测量、彩色电视、剧场 照明
色料相加,能量减弱,越加越暗
明度减小 色料掺合 透明色层的叠合
效果 呈色方法
补色关系 主要用途
互补色料相加形成黑色 彩色绘画、彩色印刷、彩色摄影、 彩色印染
第二节 色光混合 定义: 两种或两种 以上的色光同时反映于 人眼,视觉会产生另一 种色光的效果,这种色 光混合产生综合色觉的 现象称为色光加色法 或 称为色光的加色混合。
1、色光三原色(primary color)的选择: 红R( 700nm )、绿G( 546.1nm )、蓝B(435.8nm)

三基色的确定:



牛顿色散实验:认定七色为原色; 物理学家David Brewster认为原色只是红、 黄、蓝三色; 1802年,生理学家T.Young根据人眼的视 觉生理特征提出红、绿、紫(蓝紫) CIE将色彩标准化,正式确认色光三原色 红、绿、蓝(蓝紫色),色料三原色红 (品红)、黄(柠檬黄)、青(湖蓝)
例题: 试分析青色及品红色油墨叠合成色原理。
总结:加色法和减色法的关系
色光加色法

调色基础知识

调色基础知识

调色基础知识一、概述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色彩美感的追求不断提升,颜色的调配也就日益显现出了它的重要性。

不难发现,调色技术就应用在我们生活中的各方各面,主要在纺织印染、涂料、油墨、食品、药品、化妆品、纸、墨水、陶瓷等领域。

下面将要学习的只是涂料行业中木器涂料的颜色调配,但不论那方面的调色,都应是遵循颜色在色谱中的变化规律的。

木器涂装中色彩的调配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特别是在木器的透明涂装中,需要通过对木材进行底着色和面着色,来表现木材特有的木纹,添加美感和层次感,使家具增加艺术和文化的附加值。

面对家具市场的激烈竞争,老产品不断更新换代,新产品不断涌现,对产品的涂装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涂装的颜色需求也越来越丰富多彩,色彩的外观质量已成为产品竞争的重要内容。

华润家具涂料系列中,已经有许多丰富的现成的色彩,但是在某些场合,需要某些新颖色彩,而在一时又难找到现成色彩的产品情况下,用户适时必要自己进行一定量的涂料的配色,以及时满足产品涂装施工要求,是一种极好的补救办法。

凡是涂料用户,这种配色的技术,也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从事木家具涂装生产技术工作的有关人员,这更是必须具备的涂装技术基本功。

通过涂装生产过程中的不断实践和积累经验,逐步熟练的掌握涂料调色的技术要领,为涂装生产服务,给环境和人们的生活增添美的色彩。

二、颜色理论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了各种色彩,如蓝天、白云、红花、绿叶以及一切物体颜色。

所有这些都只有在光线照射的条件下才能呈现出来。

物体在日光照射下的颜色,如果光源的颜色改变后也将随之改变。

由此可知,人眼之所以能看到色彩是由于光的存在,颜色都是光作用在物体表面后,发生了不同的反映,再刺激了我们的眼睛而产生的。

不同的光产生不同的刺激,从而得到不同的颜色感觉。

自然界物体可分为发光体和不发光体两大类:发光体:本身能发射光谱的物体称为发光体或称发光源,发光体的颜色是由它的发射光谱决定的。

第三节颜色视觉

第三节颜色视觉

第三节颜色视觉我们生活在颜色的海洋中,昂首可望蔚蓝的天空,环顾四周可见草绿花红。

颜色不仅装扮了大自然,也极大地丰富了人眼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色彩成为人类生活的必需。

彩色电影、彩色电视能再现大自然的无限美妙的色彩,画家画出大自然奇妙的景象都需要颜色。

色觉是视觉的基本机能。

但人眼很少看见单纯的只有一种波长的光波,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不同波长的光波混合起来的色光。

颜色是物体的一种属性,是由于光投射到物体,根据物质的性质,反射出没有被吸收的光的特性,并作用于我们的视觉而引起感觉的结果。

人类认识颜色的本质最早是由牛顿(Sir Isaac Newton, 1642~1727)的研究开始的。

牛顿于1704年发表了《光学》以后,研究色度的工作就从浅到深由表及里地发展,终于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下面我们先从视觉的颜色现象入手展开讨论。

一、视觉的颜色现象颜色的基本特征是认识颜色现象的基础,尽管颜色现象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但心理学家正是从研究颜色的基本特征入手,开始研究五彩缤纷的颜色世界的。

(一)颜色的基本特征颜色可分为两大类:非彩色和彩色。

非彩色是指从黑色到白色,由深浅不同的灰色组成的系列,这个系列的梯度可以用一条垂直线来表示,见图6-12。

非彩色系列是无色系列,基本特征主要是明度。

非彩色系列各梯度色没有绝对的纯度指标,系列中的各梯度色的非彩色反射率代表物体的明度,反射率越高越接近白色;反射率越低,则越接近黑色。

一般地说,白色表面的反射率达 80%左右,而黑色表面的反射率小于10%。

由于人的视觉在明亮的白天和昏暗的夜晚是由两种不同的细胞进行工作的,这样二种感光细胞对明暗光的敏感程度不同,所以选择视觉刺激要考虑这些因素。

视觉感受一种颜色取决于三个特性,即亮度、色调和饱和度。

任何一种颜色都是由三者总效果的结果。

亮度(brightness)是彩色和非彩色所共有的属性,它是指作用于物体的光线的反射系数,它同光能的强度密切有关。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2、知觉习惯
倒立的柴契尔夫人 把图倒过来看,就知道其中暗藏玄 机喔!我们习惯了人们正立的脸,当脸正立的时候,我 们可以很轻易的察觉细微的差异,例如表情等变化。但 当脸倒立时,变化就不太容易被发现,看柴契尔夫人的 眼睛和嘴巴都倒过来了,在倒立的图形中我们却没有发 现,这是由于先前经验会影响我们的知觉。
2、感觉的意义
(1) 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2) 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感觉剥夺实验)
(3) 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 理现象的基础。
二、感觉的种类
1、外部感觉视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
2、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
①运动觉:运动觉也叫动觉,它反应身体各部分的位置、运动 以及肌肉的紧张程度。
(2)对象与背景不仅可以互相转化,而且可以互相依赖
人们知觉某一对象,不仅取决于对象本身的特点,而且受对象 所处空间背景和时间背景的影响。
(三)恒常性
1、定义: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
印象仍然相对地保持不变,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恒常性。
2、种类
(1)形状恒常性 (2)大小恒常性 (3)明度恒常性 (4)颜色恒常性
三、韦伯定律和费希纳定律
1、韦伯定律: K=△I/I 2、费希纳定律:S=KlgR
(也称:对数定律 )
第三节 感觉现象
一、感觉适应 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 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1、视觉适应:视觉器官长时间受到光的刺激作用后, 其敏感性降低的现象。眼睛对光和暗的适应分别称为明适应 和暗适应。
(二)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
1、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2、差别感觉阈限(又称差别阈限):刚刚引起差别感觉的刺

色彩的混合

色彩的混合

色彩的混合一色光加色法(一)、色光三原色的确定三原色的本质是三原色具有独立性,三原色中任何一色都不能用其余两种色彩合成。

另外,三原色具有最大的混合色域,其它色彩可由三原色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出来,并且混合后得到的颜色数目最多。

在色彩感觉形成的过程中,光源色与光源、眼睛和大脑三个要素有关,因此对于色光三原色的选择,涉及到光源的波长及能量﹑人眼的光谱响应区间等因素。

从能量的观点来看,色光混合是亮度的叠加,混合后的色光必然要亮于混合前的各个色光,只有明亮度低的色光作为原色才能混合出数目比较多的色彩,否则,用明亮度高的色光作为原色,其相加则更亮,这样就永远不能混合出那些明亮度低的色光。

同时,三原色应具有独立性,三原色不能集中在可见光光谱的某一段区域内,否则,不仅不能混合出其它区域的色光,而且所选的原色也可能由其它两色混合得到,失去其独立性,而不是真正的原色。

在白光的色散试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红、绿、蓝三色比较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可见光谱上,而且占据较宽的区域。

如果适当地转动三棱镜,使光谱有宽变窄,就会发现:其中色光所占据的区域有所改变。

在变窄的光谱上,红(R)、绿(G)、蓝(B)三色光的颜色最显著,其余色光颜色逐渐减退,有的差不多已消失。

得到的这三种色光的波长范围分别为:R (600~700nm),G(500~570nm),B(400~470nm)。

在色彩学中,一般将整个可见光谱分成蓝光区,绿光区和红光区进行研究。

当用红光、绿光、蓝光三色光进行混合时,可分别得到黄光、青光和品红光。

品红光是光谱上没有的,我们称之为谱外色。

如果我们将此三色光等比例混合,可得到白光;而将此三色光以不同比例混合,就可得到多种不同色光。

从人的视觉生理特性来看,人眼的视网膜上有三种感色视锥细胞--感红细胞、感绿细胞、感蓝细胞,这三种细胞分别对红光、绿光、蓝光敏感。

当其中一种感色细胞受到较强的刺激,就会引起该感色细胞的兴奋,则产生该色彩的感觉。

(第二章)光现象《光现象》复习提纲 ,总结,知识点讲解

(第二章)光现象《光现象》复习提纲 ,总结,知识点讲解

第二章光现象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光源有好多种;按形成原因分,可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按发光原理分,可分为热光源和冷光源。

自然光源:太阳、萤火虫、灯笼鱼、斧头鱼、乌贼、水母等。

人造光源:手电筒、火把、油灯、蜡烛、白炽灯、日光灯、霓虹灯以及钠灯、汞灯、氖灯等。

热光源:太阳、手电筒、火把、油灯、蜡烛、电灯等。

冷光源:萤火虫、灯笼鱼、斧头鱼、乌贼、水母等。

【注意】月亮不是光源,月亮本身不发光,只是反射太阳的光。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常见的均匀介质如:空气、水、玻璃等。

【注意】光在不均匀介质中如不均匀的空气、不同介质的界面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3.光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的直线叫光线,一般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

光线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为非作歹形象、直观的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方便研究光学现象而假设虚构的,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练习:☆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5.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眼睛不仅对单色光产生一种色觉,而且对混合光也可以产生同样的色觉。

例如520毫微米的单色光刺激人眼产生绿色觉,将510毫微米与530毫微米的单色光混合刺激人眼也可以产生绿色觉;又如580毫微米的单色光刺激人眼产生黄色觉,将700毫微米的红光与510毫微米的绿光混合刺激人眼也可以产生黄色觉,而且人眼感觉不出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差别。

光谱中色光混合是一种加色混合,用3种原色光:红(R)、绿(G)、蓝(B)、按一定比例混合可以得到白色光或光谱上任意一种光。

格拉斯曼将色光混合现象归纳为三条定律:补光律、中间色津、代替律。

补色律–每一种色光都有另一种同它相混合而产生白色的色光,这两种色光称为互补色光。

例如蓝光和黄光,绿光与紫光,红光与青光混合都能产生白光。

中间律–两种非补色光混合则不能产生白光,其混合的结果是介乎两者之间的中间色光。

例如红光与绿光,按混合的比例不同,可以和到介乎两者之间的橙、黄、黄橙等色光。

代替律–看起来相同的颜色却可以由不同的光谱组成。

只要感觉上是相似的颜色,都可以相互代替。

例如颜色光A=色光B,色光C=色光D,则A+C=B+D;又如
A+B=C,而X+Y=B,则A+(X+Y)=C,如:A(黄光)=B(红光+绿光),C (青光)=D(蓝光+绿光),A(黄光)+C(青光)=B(红光+绿光)+D(蓝光+绿光),其结果是A(黄光)+C(青光)=淡绿光,B(红光+绿光)+D(蓝光+绿光)=红光+绿光+蓝光+绿光=白光+绿光=淡绿光。

这就是代替律。

它在色彩光学上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定律,现代色度学就是以此为理论基础而建立的。

色光混合
定律属于加色混合,它与染料、颜料的混合相反,后者为减色混合,其混合的规律也完全相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