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名誉权赔偿数额怎么确定
名誉权_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名誉权,作为人格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个人享有的关于自己名誉的保护权利。
名誉,是指社会对个人品德、才能、声望、信誉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名誉权是人格尊严的体现,是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权利。
我国《民法典》对名誉权进行了明确规定,旨在保护公民的名誉不受侵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名誉权的法律规定1. 名誉权的定义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名誉权是指公民、法人享有的关于自己的名誉,不受他人侮辱、诽谤的权利。
2. 名誉权的保护范围名誉权的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公民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等权利;(2)法人的名称、标志、名誉、荣誉、隐私等权利;(3)公民、法人的知识产权、商业秘密等权利。
3. 名誉权的侵害行为侵害名誉权的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侮辱:以口头、书面、网络等形式,对他人进行侮辱,损害他人名誉;(2)诽谤:捏造事实,对他人进行诽谤,损害他人名誉;(3)侵犯他人隐私:未经他人同意,公开他人隐私,损害他人名誉;(4)捏造事实,损害他人名誉:捏造他人犯罪事实、违法行为等,损害他人名誉。
4. 名誉权的法律责任(1)民事责任:侵害名誉权的行为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①停止侵害;②消除影响、恢复名誉;③赔偿损失;④赔礼道歉。
(2)刑事责任:侵害名誉权的行为人构成犯罪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3)行政责任:侵害名誉权的行为人违反行政管理规定的,由有关行政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三、名誉权的保护措施1. 公民自我保护(1)增强法律意识,了解名誉权的法律规定;(2)遇到名誉权受到侵害时,及时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3)不参与侮辱、诽谤等侵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
2. 社会舆论监督(1)新闻媒体要正确引导舆论,避免传播不实信息,损害他人名誉;(2)社会各界要关注名誉权保护,对侵害名誉权的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
3. 法律援助(1)为受侵害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帮助其维护名誉权;(2)加强法律援助队伍建设,提高法律援助质量。
什么情况下可以赔偿2n
什么情况下可以赔偿2n赔偿是在法律上对一方因在法定界限内造成另一方损失或伤害的行为进行补偿的过程。
赔偿的数额往往是根据受损害一方的损失来进行确定的。
在某些情况下,法律规定可以按照受损害一方损失的两倍进行赔偿,即2n的形式。
1. 违约赔偿在合同法中,一方未履行或者违约时可能需要向另一方进行赔偿。
根据违约的性质和具体情况,相应的赔偿数额也会有所不同。
在某些情况下,法律规定了以2n的形式进行赔偿,以作为对违约方的警示和惩罚。
例如,在某个合同中规定如果一方未按时履行合同义务,应按照违约金额的两倍进行赔偿。
2. 人身损害赔偿在发生人身损害事故时,责任方可能需要向受害者进行赔偿。
人身损害赔偿是对受害者在身体、精神和经济等方面遭受的损失进行补偿。
根据不同的法律制度和具体情况,赔偿的数额有所不同。
在某些情况下,当受害者遭受的损害特别严重或导致永久性伤残时,法律规定可以按照受害者损失的两倍进行赔偿。
3. 侵权责任赔偿侵权行为指的是一方在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对另一方的权益造成了损害。
在侵权责任赔偿中,赔偿的数额往往是根据受害方遭受的损失和侵权方的过错程度来进行确定的。
在某些情况下,侵权造成的损害特别严重,导致受害方无法恢复原有权益或者遭受了重大精神折磨时,法律规定可以按照受害方损失的两倍进行赔偿。
4. 名誉损害赔偿在名誉权受到侵害的情况下,受害方可以向侵权方进行赔偿。
名誉损害赔偿是对受害方名誉受损造成的精神和经济等方面的损失进行补偿。
根据不同的法律制度和具体情况,赔偿的数额有所不同。
在某些情况下,当侵害造成的名誉损失特别严重或对受害方产生了重大影响时,法律规定可以按照受害方损失的两倍进行赔偿。
5. 知识产权侵权赔偿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指的是一方在未获得授权的情况下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
在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中,被侵权方可以向侵权方进行赔偿。
赔偿的数额往往是根据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失和侵权方的过错程度来确定的。
在某些情况下,知识产权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失特别严重或商业信誉遭受了重大损害时,法律规定可以按照受害方损失的两倍进行赔偿。
公司名誉权受损起诉赔偿标准
公司名誉权受损起诉赔偿标准公司名誉是指公司在商业活动和社会交往中所积累的良好声誉和信誉,是公司发展和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如果公司的名誉受到了侵害,可能对其形象和利益造成重大损害。
此时,法律赋予了公司维护自身名誉权的权利,并规定了相应的赔偿标准。
下面将详细介绍公司名誉权受损起诉赔偿的相关参考内容。
1.名誉权侵权行为的认定:在起诉赔偿之前,首先需要确定名誉权是否受到了侵权行为。
名誉权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虚假广告、不实言论、商业中伤、恶意诽谤以及其他任何损害公司声誉的行为。
举例来说,如果有人发布虚假的新闻报道,诽谤公司的产品质量或经营管理,那么可以认定该行为对公司名誉权构成了侵犯。
2.损害赔偿的原则: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的名誉权被侵害后,可以要求侵权者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赔偿的原则主要包括实际损失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两个方面。
2.1 实际损失赔偿:实际损失赔偿是指公司因名誉权受损而直接导致财产损失的赔偿。
实际损失赔偿的计算可以根据公司的经济损失来确定,例如销售额下降、经营合同的解除或违约、投资方撤资等造成的经济损失。
2.2 精神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是指侵权行为给公司造成的精神痛苦、困扰、焦虑等非经济方面的损害赔偿。
精神损害赔偿的计算较为主观,可以根据诽谤或侵权行为的严重程度、造成的社会关注程度、公司的声誉和影响力等因素来衡量。
3.赔偿标准的确定:赔偿标准的确定需考虑多个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侵权行为的严重性、损害的程度、行为人的过错程度以及被侵权的公司的名誉水平等。
在审判实践中,法院常常参考以下几个方面来确定赔偿标准:侵权行为的性质和后果、侵权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侵权行为的故意或过失程度、侵权人的经济状况等。
4.赔偿金额的具体计算:具体计算赔偿金额还需要综合考虑实际情况。
一般来说,计算方法可有两种:根据实际损失而确定的具体数额和根据精神损害而确定的具体数额。
这两种方法可根据案件的具体事实和法庭的判断权来选择。
侵犯名誉权、肖像权的赔偿是多少?
Failure is what I need, and it is as valuable to me as success.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侵犯名誉权、肖像权的赔偿是多少?导读:侵犯名誉权、肖像权的赔偿在法律上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一般情况下需要根据造成的损失和相关情况来进行认定,具体金额应当根据侵犯的程度和造成的后果来认定,可以由双方协商来进行赔偿。
一、侵犯名誉权、肖像权的赔偿是多少?赔偿具体要看被侵权人如何索要,具体金额要看盈利了多少,对被侵权人造成了多大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条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条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我国的侵害肖像权的责任方式主要是民事责任方式。
该民事责任方式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
其中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为非财产性责任方式,赔偿损失为财产责任方式。
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
二、侵权责任的确定一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是以营利目的作为赔偿的标准。
即无论是否“情节严重”,也无论是否赢利,只要非法使用的目的是为了赢利,且肖像权人要求赔偿的,侵权人就必须承担赔偿责任。
二是对于非以营利为目的的侵害肖像权的,就是说侵害肖像权精神利益损害赔偿的确定,是以“情节严重”这一基本标准为标准。
情节轻微,不造成严重后果的,一般不判定物质方面的赔偿。
三、司法解释最高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0条“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根据以下因素确定:(一)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二)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三)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四)侵权人的获利情况;(五)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六)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关于侵犯他人肖像权的具体赔偿问题,我国法律当中并没有做出一个详细的赔偿标准规定,实践中往往是根据上文中提及的六种因素进而确定赔偿数额的。
名誉权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及实务认定
名誉权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及实务认定名誉权是民法典规定的具体人格权中的一种,名誉权侵权责任适用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关于一般侵权责任的规定,即适用过错责任归责原则。
成立过错侵权责任,需具备四个要件——违法行为、主观过错、损害结果、因果关系,本文以过错侵权责任构成要件为基础,结合名誉权侵权案件的特殊性及相关司法实践,对名誉权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及实务认定进行梳理。
一、违法行为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名誉权侵权的违法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
1、典型违法行为——侮辱、诽谤。
民法典第1024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侮辱既可能是通过口头或者书面方式明确表达的嘲笑、辱骂等的侮辱,也可能是通过特定行为表达的侮辱。
诽谤是对事实的捏造或者歪曲。
在举证责任分配上,对于侮辱行为的举证较为简单,由原告对被告实施的侮辱行为进行举证,但是对于诽谤的举证,则相对复杂,对被告实施了可能具有诽谤性质的言论这一事实应当由原告举证一般没有争议,但是对于被告的言论是否与事实不符的举证责任分配问题,实践中目前并不统一。
笔者认为,根据民诉法第64条确立的“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以及民诉法解释第91条“主张法律关系存在的当事人,应当对产生该法律关系的基本事实承担举证证明责任”的规定,对于被告言论与事实不符的举证责任应由原告承担。
但是司法实践中,相当一部分案件中,法院均认为被告需就自己的言论存在事实依据承担举证责任。
比如在北京兰世达公司、黄某某诉赵某名誉权纠纷中【指导案例143号,案号((2018)京03民终725号)】,法院认为,被告针对原告兰世达公司的“美容师不正规”“讹诈客户”“破仪器”“技术和产品都不灵”等贬损性言辞,被告未提交证据证明其所发表言论的客观真实性,因此认定被告侵犯兰世达公司的名誉权,实际上是将被告言论是否失实的举证责任分配给了被告。
另外,在原告基于某些原因对于被告的言论负一定的容忍义务(诸如商家对消费者评论的容忍义务)的情况下,法院又倾向于认为被告的举证责任则不应过于严苛,甚至可能直接认为应由原告承担举证责任。
侵犯个人隐私赔偿标准
侵犯个人隐私赔偿标准
1. 违法所得赔偿,如果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导致了侵权人获得
了不当利益,被侵权人有权要求侵权人返还所得,这部分赔偿是为
了消除侵权行为所带来的不当利益。
2. 经济损失赔偿,如果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导致了被侵权人的
经济损失,比如因隐私泄露导致的财产损失,被侵权人有权要求侵
权人承担经济赔偿责任,赔偿被侵权人的实际经济损失。
3. 精神损害赔偿,侵犯个人隐私可能给被侵权人造成精神上的
痛苦和折磨,被侵权人有权要求侵权人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赔
偿被侵权人的精神损害。
4. 名誉权、人格权赔偿,如果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涉及到侵犯
被侵权人的名誉权、人格权,被侵权人有权要求侵权人承担名誉权、人格权赔偿责任,赔偿被侵权人的名誉权、人格权受到的侵害。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对于侵犯个人隐私的赔
偿标准和具体计算方法可能有所不同,具体的赔偿标准需要根据当
地的法律法规来确定。
当然,赔偿标准的确定也需要考虑到侵权行为的具体情况、侵权行为的后果以及被侵权人的诉求等因素。
名誉权侵权司法解释
名誉权侵权司法解释《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一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所谓名誉,从字义上解释,就是指公民、法人的名望声誉。
名誉权是指公民或法人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社会评价即自己的名誉,依法所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权利。
名誉权对很多人来说都不太重要,因为在实践中根本不知道是否有侵权的现象发生,但对名人而言就不一样了。
所以,国家对名誉权侵权作了相关的司法解释,小编在下文就为大家浅要的分析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名誉权侵权司法解释一、名誉权案件如何确定侵权结果发生地?人民法院受理这类案件时,受侵权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住所地,可以认定为侵权结果发生地。
二、有关机关和组织编印的仅供领导部门内部参阅的刊物、资料等刊登来信或者文章引起的名誉权纠纷,以及机关、社会团体、学术机构、企事业单位分发本单位、本系统或者其他一定范围内的一般内部刊物和内部资料所载内容引起的名誉权纠纷,人民法院是否受理?有关机关和组织编印的仅供领导部门内部参阅的刊物、资料等刊登的来信或者文章,当事人以其内容侵害名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机关、社会团体、学术机构、企事业单位分发本单位、本系统或者其他一定范围内的内部刊物和内部资料,所载内容引起名誉权纠纷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三、新闻媒介和出版机构转载作品引起的名誉权纠纷,人民法院是否受理?新闻媒介和出版机构转载作品,当事人以转载者侵害其名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四、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部门依职权对其管理的人员作出的结论引起的名誉权纠纷,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部门对其管理的人员作出的结论或者处理决定,当事人以其侵害名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五、因检举、控告引起的名誉权纠纷,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公民依法向有关部门检举、控告他人的违法违纪行为,他人以检举、控告侵害其名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民事案件法律赔偿标准(3篇)
第1篇一、概述民事案件法律赔偿标准是指在民事案件中,侵权行为人因侵权行为给受害人造成的损失,应当依法承担的赔偿责任。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民事案件法律赔偿标准主要包括财产损失赔偿、人身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等。
以下将对各类赔偿标准进行详细阐述。
二、财产损失赔偿标准1. 直接损失赔偿直接损失赔偿是指侵权行为人因侵权行为给受害人造成的实际财产损失。
赔偿标准如下:(1)物品损失:按照实际价值赔偿,包括物品购买价格、运输费用、保险费用等。
(2)建筑物、构筑物等设施损失:按照实际价值赔偿,包括建设成本、修缮费用、拆除费用等。
(3)自然资源损失:按照自然资源的市场价格赔偿。
(4)知识产权损失:按照知识产权的实际价值赔偿,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
2. 间接损失赔偿间接损失赔偿是指侵权行为人因侵权行为给受害人造成的经济损失。
赔偿标准如下:(1)经营性损失:按照受害人的实际经营损失计算,包括营业收入、利润等。
(2)停业损失:按照受害人的实际停业损失计算,包括停业期间的人工费用、租金等。
(3)机会损失:按照受害人在侵权行为发生前可预见的合理收益计算。
三、人身损害赔偿标准1. 医疗费用赔偿医疗费用赔偿包括受害人因侵权行为造成的合理医疗费用,包括门诊费用、住院费用、手术费用、药品费用等。
2. 残疾赔偿残疾赔偿包括受害人因侵权行为造成的残疾等级、生活自理能力、劳动能力等损失。
(1)残疾赔偿金:按照受害人残疾等级和赔偿年限计算。
(2)护理费:按照受害人生活自理能力、护理级别和护理期限计算。
(3)营养费:按照受害人实际需要计算。
3. 死亡赔偿死亡赔偿包括受害人因侵权行为造成的死亡损失。
(1)死亡赔偿金:按照受害人年龄、职业、家庭状况等因素计算。
(2)丧葬费:按照实际丧葬费用计算。
四、精神损害赔偿标准精神损害赔偿是指侵权行为给受害人造成的精神痛苦、心理创伤等非财产损失。
1. 精神损害赔偿金额精神损害赔偿金额根据侵权行为的性质、后果、受害人承受痛苦的程度等因素确定。
骂人法律责任及赔偿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骂战现象日益严重。
一些人在网络上的言语攻击,不仅损害了他人的名誉,还可能触犯法律。
本文将通过对一起骂人法律责任及赔偿案例的分析,探讨骂人行为可能引发的法律责任及赔偿问题。
二、案例背景2019年,张三(化名)与李四(化名)因工作上的矛盾,在社交媒体上展开骂战。
张三在微信朋友圈发表侮辱性言论,称李四为“废物”、“无耻小人”等,李四则回应称张三为“小人”、“势利眼”等。
双方骂战持续了数日,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
三、案件分析1. 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在本案中,张三在微信朋友圈发表侮辱性言论,侵犯了李四的名誉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侵犯他人名誉权,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因此,张三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赔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
在本案中,张三侵犯了李四的名誉权,应当赔偿李四的精神损害赔偿。
四、判决结果经法院审理,判决张三赔偿李四精神损害赔偿金人民币一万元,并在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删除其在微信朋友圈的侮辱性言论。
五、案例分析1. 骂人行为可能引发的法律责任骂人行为可能引发的法律责任包括:(1)治安管理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骂人行为可能被处以拘留或罚款。
(2)侵权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骂人行为可能侵犯他人的名誉权,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名誉损失赔偿协议书
第六条违约责任
6.1任何一方违反本协议的约定,导致本协议无法履行或造成对方损失的,应承担违约责任。
6.2违约方应向守约方支付违约金,违约金为本协议赔偿金额的【】%。
第七条争议解决
7.1双方因履行本协议发生的争议,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
名誉损失赔偿协议书
甲方(以下称“受损方”):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以下称“赔偿方”):____________________
鉴于受损方因赔偿方的行为或疏忽导致名誉受损,双方为妥善解决此事,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经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赔偿事项
1.1赔偿方承认其行为或疏忽导致受损方名誉受损,对此表示诚挚歉意。
签订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年】年【月】月【日】日
3.2受损方应在收到赔偿金后【】日内,向赔偿方出具收款确认书。
第四条陈述与保证
4.1双方确认,本协议签订时,双方均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4.2双方保证,本协议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误导、隐瞒等情形。
第五条保密条款
5.1双方同意,对本协议的内容和签订过程予以保密,未经对方同意,不得向第三方披露。
1.2赔偿方同意按照本协议约定的方式和标准,向受损方支付名誉损失赔偿金。
第二条赔偿金额
2.1双方同意,赔偿方应向受损方支付人民币【】元(大写:【】元整)作为名誉损失赔偿金。
2.2赔偿方应在本协议签订之日起【】日内,将赔偿金支付至受损方指定的银行账户。
第三条支付方式
3.1赔偿方应通过银行转账方式支付赔偿金,并将转账凭证复印件提供给受损方。
7.2如协商无果,任何一方均有权向合同签订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肖像权、名誉权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A man is not old as long as he is seeking something. A man is not old until regrets take the place of dreams. 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肖像权、名誉权的法律规定是什么?肖像权、名誉权的法律规定是存在着侵犯他人的名誉权或者肖像权的行为,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对方立即的停止侵害,并且赔礼道歉,或者是进行相关的赔偿损失,按照实际损害程度来进行赔偿。
一、肖像权、名誉权的法律规定是什么?肖像权、名誉权的法律规定是根据我国现行立法及有关司法解释,隐私利益是受法律明确保护的一项人格利益,因此构成侵害隐私利益的,行为人就应承担侵权民事责任。
我国侵害公民隐私权的责任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停止侵害受害人对于正在发生的侵害,如加害人正在宣扬传播受害人的隐私资料、侵入受害人的私生活领域等,可以请求停止侵害,防止损害结果的发生或扩大等。
(2)赔礼道歉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的规定,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可以书面或者口头的方式进行,内容须事先经人民法院审查。
恢复名誉、消除影响的范围,一般应与侵权所造成不良影响的范围相当。
公民、法人因名誉权受到侵害要求赔偿的,侵权人应赔偿侵权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公民并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要求的,人民法院可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给受害人造成精神损害的后果等情况酌定。
二、赔偿损失的范围是什么?隐私权的赔偿范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受害人受到的精神损害进行赔偿;二是对受害人因隐私权受到侵害而产生的其他损失进行赔偿,主要指财产损失。
法律适用上应类推适用《民法通则》第120 条的规定,侵害隐私利益的民事责任方式,应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和赔偿损失。
侵害他人隐私,造成财产损失的,应按照全部赔偿原则,予以全部赔偿。
侵害他人隐私,致他人精神损害,并且造成严重后果的,受害人有权请求精神抚慰金赔偿。
侵犯名誉权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侵犯名誉权的法律规定有哪些《民法通则》第101条: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毁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第120条: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一、侵犯名誉权的法律规定有哪些1、《民法通则》第101条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毁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第120条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权利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二)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三、新闻媒介和出版机构转载作品引起的名誉权纠纷,人民法院是否受理?新闻媒介和出版机构转载作品,当事人以转载者侵害其名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六、新闻单位报道国家机关的公开的文书和职权行为引起的名誉权纠纷,是否认定为构成侵权?新闻单位根据国家机关依职权制作的公开的文书和实施的公开的职权行为所作的报道,其报道客观准确的,不应当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其报道失实,或者前述文书和职权行为已公开纠正而拒绝更正报道,致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当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
七、因提供新闻材料引起的名誉权纠纷,如何认定是否构成侵权?因提供新闻材料引起的名誉权纠纷,认定是否构成侵权,应区分以下两种情况:(一)主动提供新闻材料,致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当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
(二)因被动接受采访而提供新闻材料,且未经提供者同意公开,新闻单位擅自发表,致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对提供者一般不应当认定为侵害名誉权;虽系被动提供新闻材料,但发表时得到提供者同意或者默许,致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名誉权。
名誉权案件法律规定(3篇)
第1篇名誉权,作为人格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享有的一种基本权利。
我国《民法典》明确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以下是对名誉权案件相关法律规定的详细阐述。
一、名誉权的定义名誉权是指公民、法人享有的,关于其品德、才干、声望、信誉等方面的社会评价。
名誉权的核心在于保护个人的社会形象和尊严,防止他人通过不正当手段损害其名誉。
二、名誉权案件的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五条: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捏造、歪曲事实;(二)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审查义务;(三)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侵害他人名誉权,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三、名誉权案件的管辖名誉权案件一般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被告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也可以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四、名誉权案件的诉讼时效名誉权案件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
五、名誉权案件的证据规则1. 原告提供证据:原告应当提供证据证明其名誉权受到侵害,包括侵权行为的事实、损害事实以及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
2. 被告提供证据:被告对原告提出的侵权事实否认的,应当提供证据证明其主张。
3. 举证责任倒置:在名誉权案件中,被告主张其行为属于《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五条规定的情形的,应当承担举证责任。
六、名誉权案件的判决1. 侵权成立: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侵权行为成立的,应当判决被告承担侵权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偿损失等。
法律案例进行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原告张某某与被告李某某于2010年登记结婚,婚后育有一子。
婚后初期,双方感情尚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因家庭琐事、性格差异等原因产生矛盾。
2019年,张某某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要求与李某某离婚,并分割共同财产。
本案经法院审理,判决如下:1. 张某某与李某某离婚;2. 婚后共同财产依法分割。
二、案件分析1. 离婚原因分析(1)家庭矛盾:张某某与李某某在婚后因家庭琐事、性格差异等原因产生矛盾,导致感情破裂。
(2)经济压力: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经济压力增大,双方在金钱观念、消费观念等方面存在分歧。
(3)子女教育:双方在教育子女方面存在分歧,导致家庭矛盾加剧。
2. 法院判决分析(1)离婚判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准予离婚。
本案中,张某某与李某某感情确已破裂,法院依法判决离婚。
(2)财产分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本案中,法院在判决离婚的同时,依法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了分割。
三、案件启示1. 婚前应充分了解对方:在婚前,双方应充分了解对方的性格、生活习惯、家庭背景等方面,避免婚后因性格不合、生活习惯不适应等问题导致家庭矛盾。
2. 婚后应注重沟通:婚后,夫妻双方应注重沟通,及时解决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避免矛盾激化。
3. 重视子女教育:子女是家庭的希望,夫妻双方应共同关注子女的教育问题,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4. 合理处理经济问题:家庭经济问题是导致夫妻矛盾的重要原因之一,夫妻双方应合理处理经济问题,避免因金钱观念、消费观念等方面的分歧导致家庭矛盾。
四、结论张某某与李某某离婚纠纷案是一起典型的因家庭矛盾、经济压力等原因导致的离婚案件。
通过分析本案,我们应认识到,在婚姻生活中,夫妻双方应注重沟通、关注子女教育、合理处理经济问题,以维护家庭和谐。
公司名誉权受损起诉赔偿标准
公司名誉权受损起诉赔偿标准
公司名誉权是指公司在商业活动中所享有的主观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如果公司的名誉权受到侵害,公司可以通过起诉索赔来维护自身权益。
针对公司名誉权受损的赔偿标准,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法律规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赔偿标准:
1. 经济损失:对于公司名誉权受损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应当按照实际损失进行赔偿。
例如,因名誉受损导致合作伙伴取消合同或终止合作关系,公司可以要求被告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
2. 非经济损失:公司名誉权受损还可能给公司带来一系列的非经济损失,如声誉受损、商誉下降、客户流失等。
根据不同的法律体系,可以对这些非经济损失进行合理的赔偿,以恢复公司的声誉和利益。
3. 惩罚性赔偿:在一些法律体系下,对于蓄意侵犯公司名誉权的行为,可以追加惩罚性赔偿。
这种赔偿的目的是为了惩罚侵权人,并起到威慑作用。
4.修复名誉:在一些情况下,法院可能会要求被告采取必要措施来修复受损的公司名誉。
这可能包括公开道歉、取消虚假广告、改正不实言论等,以消除对公司名誉的负面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的司法管辖区域和国家,对于公司名誉权受损的赔偿标准可能存在差异。
具体的赔偿标准应当根据当地的法律法规,以及案件的事实和证据来进行确定。
诽谤罪立案标准及赔偿标准
诽谤罪立案标准及赔偿标准
1、严禁采取言论、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对他人实名或昵称,在公开媒体上传
播虚假诽谤信息;
2、严禁以任何媒介,谩骂、恐吓他人,以侵害他人名誉,或者威胁要害;
3、严禁将虚假的侮辱性、诽谤性的信息发布在网络政府、社会公共服务单位等官方
网站上;
4、严禁将侮辱、诽谤其他人的信息发布在自己身份核实完整、可追溯的网络空间
(如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等),同时提供准确的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信息;
5、严禁极端言行,发布明显侮辱、诽谤、宣扬暴力、仇恨、歧视和煽动性内容。
二、赔偿标准
1、在损害被害人个人名誉、荣誉的情况下,如果被害人函告、诉讼,且法律最终认
定的,对违法行为方应予以赔偿,则可以联合被害人一起索赔;
2、诽谤索赔时,被害人所受的精神损失应正当考虑,有权要求赔偿;
3、诽谤行为首先要求撤销,酌情考虑删除或更正文字信息,防止传播及蔓延;
4、对诽谤明显在网络上蔓延,危害民众社会公共安全的,除撤消或更正诽谤文字外,并根据被害人发出诉讼时所受损失大小,赔偿上述损失;
5、针对在实体媒体上发表诽谤,可以除了撤消、更正外,仍可以承担赔偿责任。
人格权侵害案件赔偿标准
人格权侵害案件赔偿标准人格权是指个人对其人身、名誉、隐私、肖像等方面的权利,包括个人尊严、姓名权、肖像权、声誉权、通信自由等。
当他人侵害了他人的人格权时,法律规定了相应的赔偿标准,以保护受害人的权益。
本文将介绍人格权侵害案件赔偿标准的相关信息。
一、人格权侵害案件的类型人格权侵害案件有多种类型,如名誉侵权、隐私泄露、肖像权侵犯等。
其中,名誉侵权是指通过虚假陈述、恶意中伤等方式损害他人的声誉;隐私泄露是指他人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公开、传播他人的私人信息;肖像权侵犯是指未经被摄者同意而使用其肖像,损害其名誉或其他合法权益。
二、人格权侵害案件赔偿的原则人格权侵害案件的赔偿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效益原则:赔偿金额应当符合正当赔偿的原则,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需要综合考虑侵权程度、受害人的社会地位和损失程度等因素。
2. 惩罚性赔偿:对于故意或恶意侵害他人人格权的行为,可以给予惩罚性赔偿,以起到警示作用,防止侵权行为的再次发生。
3. 赔偿方式多样化:赔偿可以包括经济赔偿、道歉赔偿、停止侵权行为等多种方式,以满足受害人的需求,恢复其人格权受到侵害前的合法权益。
三、不同类型人格权侵害案件的赔偿标准1. 名誉侵权案件对于名誉侵权案件,赔偿金额的确定主要考虑以下因素:(1)侵权行为的性质和程度:包括虚假陈述的严重程度、恶意中伤的程度等。
(2)受害人的社会地位和声誉:受害人的社会地位越高,声誉受损程度越大,相应的赔偿金额可以适当提高。
(3)损失后果:受害人因此遭受的其他经济损失、精神损害等。
2. 隐私泄露案件对于隐私泄露案件,赔偿标准主要考虑以下因素:(1)泄露的隐私内容:是否为他人私生活中的隐私信息,泄露内容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等。
(2)泄露方式和范围:是否通过网络、媒体等公开传播,泄露的范围是个人还是群体等。
(3)对受害人的影响:泄露行为给受害人造成的精神损害、丧失商业机会等。
3. 肖像权侵犯案件对于肖像权侵犯案件,赔偿标准主要考虑以下因素:(1)使用肖像权的目的和方式:未经许可使用他人肖像权的行为目的、使用的方式等。
告他人诽谤怎么赔偿经济损失?
If one day I have money or I am completely out of money, I will start wandering.(页眉可删)告他人诽谤怎么赔偿经济损失?1、侵害人的过错程度。
侵害人的过错程度是指侵害人进行侵权时的心理状态。
2、侵害人的获利情况。
3、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4、受害人精神受损害的程度和后果。
诽谤行为是侵犯他人名誉权和人格权的违法犯罪行为。
一般来说,如果法院认定行为人的诽谤行为成立,就可以判处一定的赔偿金给受害人。
但是,赔偿金的具体数额如何确定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关系到受害人是否能够得到安抚。
下面为大家总结了关于告他人诽谤怎么赔偿的相关法律知识。
一、诽谤罪赔偿金确定标准1、侵害人的过错程度。
侵害人的过错程度是指侵害人进行侵权时的心理状态。
一般可以分为故意和过失,在故意的侵权的精神损害赔偿中对于受害人造成的伤害一般要比过失情况下大得多。
同时考虑到侵权人的主观恶性,一般故意违法行为所承担的责任要比过失违法行为承担的法律责任要重。
行为人在故意侵害他人权利的时候一般会想方设法、绞尽脑汁、不择手段,其主观的恶性较大,因此承担的责任要重一些。
2、侵害人的获利情况。
精神损害赔偿是对受害人的一种精神抚慰以及精神损失的补偿,同时也是对侵害人的一种惩罚,只有这样才可以能够达法的预防犯罪的目的。
试想如果一个人以杜撰名人的隐私出版而赚钱,那么必然会侵害受害人的名誉和隐私,对于这样的侵权行为如果仅仅是要求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而没有针对其所获得的巨大收入一情节判处巨额的赔偿,那么赔偿就失去了惩罚的意义,侵权方也得不到应有的惩罚,必然会有更多的人从事这样的事情以取得暴利。
3、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精神损害赔偿既是对受害人的一种精神抚慰和心理上补偿也是对于侵权人的教育和惩罚,为了实现这样的目的,在司法实践中必须找到二者的平衡点掌握一个度,才可以实现。
对于处于社会弱势的群体在发生这种行为是应该以较弱的处罚就可以达到目的,而对于社会中的强势群体则应该处以较重的处罚。
声誉损失费赔偿标准2023年
声誉损失费赔偿标准2023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声誉损失费赔偿标准逐渐成为各行业关注的焦点。
在2023年,声誉损失费赔偿标准将更加严格和规范,以保护个人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声誉损失费赔偿标准的相关内容。
一、法律法规的规定1.《民法典》对声誉损失费赔偿标准作出了明确规定,明确规定了侵权行为给他人声誉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并且将赔偿责任固化为法律条文,为声誉损失费赔偿标准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2.《侵权责任法》中也对声誉损失费赔偿标准作出了详细规定,对造成他人名誉损害的行为给予了一定的法律规范,使其更加规范和合理。
二、司法实践的借鉴1. 2023年,司法实践对声誉损失费赔偿标准将会更加趋向严格。
在以往的案例中,法院对于声誉损失费的裁定多以赔偿金形式进行,但在未来,法院可能会更加重视声誉的修复和恢复,采取更多的修复性赔偿手段。
2. 法院在裁定声誉损失费时将更加注重案件的具体情况和后果,对侵权行为造成的具体影响进行综合考量,使裁定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合理性。
三、社会舆论和舆情的影响1. 社会舆论和舆情对于声誉损失费赔偿标准的影响将会更加显著。
在互联网时代,一条负面舆情可能会对个人或企业的声誉造成巨大影响,因此对于舆情的处理和应对将会更加重视。
2. 2023年,在舆情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和机构将更加积极地介入和处理,对于声誉损失费的赔偿标准也会更加严格和规范。
四、企业自身的风险防范措施1. 企业在2023年将会更加注重自身声誉的维护和管理,建立健全的舆情监测和应对机制,及时发现并处理负面舆情,减少声誉损失的发生。
2. 企业在合同签订和业务往来中也会更加规范自身行为,避免侵犯他人的名誉权和造成声誉损失,从而降低声誉损失费的风险。
总结来看,2023年声誉损失费赔偿标准将更加趋向严格和规范,这对于保护个人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法规的规定、司法实践的借鉴、社会舆论和舆情的影响、以及企业自身的风险防范措施,都将影响声誉损失费赔偿标准的相关内容。
名誉权应该怎么赔偿多少
If you want to wear a crown, you must bear its weight.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名誉权应该怎么赔偿多少名誉权一般是不会赔偿金额的,只有造成精神损害了,抚慰金大概是4000元左右,不过具体的金额还是需要根据当事人所在地的经济水平进行计算。
一般名誉权会,法院处理都是让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然后跟对方赔礼道歉。
一、名誉权应该怎么赔偿多少1、《民法通则》第101的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任何人不得用侮辱、诽谤的方式损害他人的名誉。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条规定,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但未造成严重后果,受害人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一般不予支持,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形判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
3、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造成严重后果的,人民法院除判令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外,可以根据受害人一方的请求判令其赔偿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4、最高人民法院将统一精神损害赔偿标准:侵害他人生命权的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赔偿数额,可依照该地区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标准赔偿20年。
受害人不满16岁的,每小一岁减一年,最低不少于5年;60岁以上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最低不少于5年。
侵害他人健康权的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赔偿数额,参照侵害生命权的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赔偿标准予以酌减,但不以受害人年龄作为参酌因素。
侵害他人身体权的,参照侵害精神性人格权的赔偿标准酌定赔偿数额。
5、同时,侵害他人精神性人格权的,将根据以下标准酌定赔偿数额:严重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赔偿数额分为5万元、4万元、3万元、2万元和1万元五个等级;一般性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赔偿数额分为8000元、6000元、4000元和元四个等级。
名誉权、荣誉权等受到侵害的,参照前款规定或适当从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侵犯名誉权赔偿数额怎么确定
侵害名誉权的损害赔偿,除应考虑受害人是否有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外,还应当有适当的标准。
1、从侵害情节来考虑,侵害情节较重,造成较严重的后果的,可以予以赔偿。
2、从受害人的谅解程度考虑。
3、从加害人认错态度考虑。
一、侵犯名誉权赔偿数额怎么确定
侵害名誉权的损害赔偿,除应考虑受害人是否有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外,还应当有适当的标准。
1、从侵害情节来考虑,侵害情节较重,造成较严重的后果的,可以予以赔偿。
2、从受害人的谅解程度考虑。
如果责令加害人承担非财产责任后,受害人能够谅解,就说明受害人的精神创伤已经平复,可以不予以赔偿。
3、从加害人认错态度考虑。
如果受害人谅解而加害人仍不认识错误,则不能因为受害人精神创伤的平复而对违法行为不予以制裁,仍应责令加害人承担赔偿责任。
二、侵犯名誉权的行为有哪些
(一)侮辱
侮辱是指故意通过言语、文字或者行为举止等方式贬低他人人格、毁损他人名誉的行为。
侮辱行为的主观状态应当是故意,其方式可以是言语、书面文字或者行为举止,也可以使上述集中方式的混合。
《民法通则》第101条后端规定,禁止用侮辱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民通意见》第140条规定,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捏造事实公然筹划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一定影响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
以书面、口头等行使诋毁、诽谤法人名誉,给法人造成损害的,应当认定为侵害法人名誉权的行为。
(二)诽谤
诽谤是指故意或者过失地散布有关他人的虚假事实,导致他人名誉降低或者毁损的行为。
诽谤的主观状态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其方式可以是言语、书面文字或者其他任何使虚假事实散布开来的方式。
《民法通则》第101条后段规定,禁止用诽谤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三)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
新闻单位根据国家机关职权制作的公开的文书和实施的公开的职权行为所做的报道,其报道客观准确的,不应当认定为侵
害他人名誉权;其报道失实,或者前述文书和职权行为已公开纠正或拒绝更正报道,致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当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
侵犯他人的名誉权属于一种侵权行为,作为受害人此时可以要求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之后对自己赔礼道歉,恢复自己的名誉。
当然,同时也可以要去侵权人做出一定的赔偿,而在确定名誉侵权赔偿数额的时候,要考虑到侵权情节、造成的后果严重程度、受害人谅解程度、加害人的认错态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