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五单元第5单元 归纳总结
(背诵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用字母〔cm〕表示;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字母〔m〕表示。
3、测量时:一般是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例: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一般应从尺的〔〕刻度画起,画到〔〕厘米的地方;还可以从尺的〔〕刻度画起,画到〔〕厘米的地方。
45、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
两点之间可以画〔1〕条线段,线段有长短。
线段的特点:①直直的。
②有两个端点。
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是有限的。
6、图钉的长大约1厘米;食指的宽大约1厘米;田字格宽大约1厘米;7、课桌宽60厘米黑板长4米教室长8米操场长200米铅笔长20厘米跳绳长2米数学书长26厘米灯管长50厘米房间高3米字典厚4厘米大树高8米旗杆高15米升国旗的旗台高60厘米;小朋友的肩宽大约30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8、〔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
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子〕来量。
9、三角形由〔3〕条线段组成,正方形由〔4〕条线段组成。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应注意:①〔相同数位〕要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个位上的数字相加满10〕,要〔向十位进1〕。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应注意:①〔相同数位〕要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在原来的个位数字上加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笔算两位数的加减法时,从〔个〕位算起。
2、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
注意:看清加减号,不要混乱。
3、【估算】:把一个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整十整百来计算。
方法:个位小于5的少看,个位等于或大于5的多看,看成最为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厘米和米(1)厘米和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2)米用字母“m”表示;厘米用字母“cm”表示.(3) 1米=100厘米.(4)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5)在比较物体的长度时,要看长度单位是否统一,如果不统一,要先统一单位后再比较.如1米>98厘米(1米=100厘米)2、线段(1)线段的特征: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2)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需要画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的几厘米处.(没有直接给出画几厘米,要先算再画最后标记)比如:画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笔算加法(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前一位)进1;(4)在计算进位加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加进位上来的1.2、笔算减法(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要从十位上退1当10,并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后再减;(4)计算退位减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减去被个位借走的1.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对于有括号的算式,要先计算括号里面的,再计算括号外面的.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1、角的初步认识(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2)画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3)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2、直角的初步认识(1)直角的判断方法: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条边是否重合).(2)画直角的方法:①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点出发画一条直线②用三角尺上的直角顶点对齐这个点,一条直角边对齐这条线③再从这点出发沿着三角尺上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线④最后标出直角标志.(3)比直角小的是锐角,比直角大的是钝角:锐角<直角<钝角.(4)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5)每个三角尺上都有1个直角,两个锐角.红领巾上有3个角,其中一个是钝角,两个是锐角.一个长方形中和正方形中都是有4个直角.第五单元观察物体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一般是不同的;2、观察物体时,要抓住物体的特征来判断.3、观察长方体的某一面,看到的可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观察正方形的某一面,看到的都是正方形.5、观察圆柱体,看到的可能是长方形或圆形.观察球体,看到的都是圆形第六单元认识时间1、认识时间(1)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走得快的,较长的是分针;走得慢的,较短的是时针;(2)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1个大格有5个小格.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3)时针走1大格分针要走一圈,所以1时=60分;(4)半小时=30分,一刻钟=15分钟(5)时间的读写:如3:30,可以读作3时30分或3点半;8时零5分应写作8:05.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要按着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事件,时间上不能重复.(2)问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先要读出现在是几时,再推算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几分.(3)时针和分针能形成直角的时刻是3时和9时.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一)1、用两个不同的数字(0除外)组合时可以交换两个数字的位置;用三个不同的数字组合成两位数时,可以让每个数字(0除外)作十位数字,其余的两个数字依次和它组合.2、借用连线或者符号解答问题比较简单.3、排列与顺序有关,组合与顺序无关.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二)1、乘法的初步认识(1)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2)乘法的各部分名称: 2 × 5 = 10;乘数乘号乘数积(3)乘法算式的写法:3个5相加,写作3×5,也可以写作5×3;(4)加法算式:3和5相加,3+5=8(5)乘法算式的读法:如2×3=6,读作2乘3等于6(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写作:2×3=6,口诀:二三得六.2、乘法口诀表(1)一一得一一二的二二二得四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一七得七二七十四三七二十一四七二十八五七三十五六七四十二七七四十九一八得八二八十六三八二十四四八三十二五八四十六八四十八七八五十六八八六十四一九得九二九十八三九二十七四九三十六五九四十五六九五十四七九六十三八九七十二九九八十一(2)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相邻两句口诀的得数就相差几.。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厘米和米(1)厘米和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
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
(2)米用字母“m”表示;厘米用字母“cm”表示。
(3)1米=100厘米。
(4)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
(5)在比较物体的长度时,要看长度单位是否统一,如果不统一,要先统一单位后再比较。
如1米>98厘米(1米=100厘米)2、线段(1)线段的特征: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2)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需要画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的几厘米处。
(没有直接给出画几厘米,要先算再画最后标记)比如:画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笔算加法(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前一位)进1;(4)在计算进位加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加进位上来的1。
2、笔算减法(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要从十位上退1当10,并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后再减;(4)计算退位减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减去被个位借走的1。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对于有括号的算式,要先计算括号里面的,再计算括号外面的。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1、角的初步认识(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2)画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
(3)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2、直角的初步认识(1)直角的判断方法: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条边是否重合)。
解析二年级数学上册五单元重要知识点知识点总结
解析二年级数学上册五单元重要知识点知识点总结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 被誉为科学的皇后。
对于我们的广大小学生来说, 数学水平的高低, 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学习,小学频道特地为大家整理了二年级数学上册五单元重要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
观察物体
1、建立观察角度
(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能辨认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
2、轴对称
(1)通过欣赏图片,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
(2)通过“折一折”“剪一剪”“说一说”等活动,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找到一条恰当的直线即对称轴,对称轴两边的部分形状相同、大小相同、位置相同、方向相反即够完全重合)。
(3)能辨别轴对称图形,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或点子图中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镜面对称
(1)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2)经历探索、掌握镜面对称现象基本特征的过程(镜子里外的两个图形的形状相同、大小相同、位置相同、方向相反),发展空间观念。
只要大家脚踏实地的复习、一定能够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希望提供的二年级数学上册五单元重要知识点,能帮助大家迅速提高数学成绩!。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厘米和米教学内容认识线段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在学会度量活动中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2、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学会用直尺画定长线段。
教学重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一、基础训练,引入新知1、感受线段的“直”请同学拿出一根线,把它随意摆在桌上看它是什么样子?如果用手捏住线的两端,向两边一拉,这条线会变得怎样?教师演示后学生猜,学生自己动手拉直曲线。
提问:这样拉出来的和原来的那根有什么不同?板书:直的谈话,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
线段2、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线段,板书课题。
请小朋友再捏住线的两端拉紧现在我们手上拿的是一条。
线段手捏住的两端就叫线段的两个端点,板书:两端之间的这段线是。
直的小结:所以线段必须要有两个端点,并且两端之间的线是直的。
3、线段可以这样表示老师板书提问:谁来指一指这条线段的端点有几个端点。
4、小结线段的特点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
1、其实平常学习、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线段.你能说出生活中其他地方有线段?同桌说一说然后交流。
完成想想做做12、完成想想做做2。
黑板有4条边,它们都是什么?黑板是什么图形?拿出长方形纸,摸一摸互相说一说有几条线段围城?然后交流。
数一数下面每个图形是有几条线段围成?学生相互数一数,指出端点在哪?三、变式拓展,自主建构。
画线段,想想做做 3、4、51、刚才认识了线段,你能画出一条线段吗?学生自由画。
然后交流。
2、归纳几种画法。
3、给你两点能画出一条什么?两个点能连成一条线段。
4、三个点连成几条线段?画出什么图形?5、4个点呢?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
全课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他有什么特点?还学会了什么?板书设计:教后记:第五单元厘米和米教学内容厘米和米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在学会度量活动中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2、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学会用直尺画定长线段。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主题教研活动总结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主题教研活动总结
一、活动背景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学习,对于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和提升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我们开展了主题教研活动,旨在提升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方法,让学生更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第五单元的内容。
二、活动过程
在教研活动中,我们首先共同探讨了第五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对教学要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接下来,各位老师分享了自己在教授第五单元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心得。
我们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三、活动收获
通过这次教研活动,我们收获颇丰。
首先,我们对第五单元的教学目标和重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有助于我们在教学中更好地把握方向。
其次,我们
学习到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这将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最后,通过交流和讨论,我们增进了彼此的了解,提升了团队的凝聚力。
四、活动不足与改进
尽管这次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对于某些教学方法的探讨还不够深入,需要我们在未来的教研活动中进一步研究和实践。
其次,部分老师反映在活动中的参与度不高,我们需要在后续的活动中更好地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为了改进这些不足,我们将定期开展主题教研活动,加强教学方法的交流和学习,同时鼓励老师们积极参与到教研活动中来。
五、结语
总的来说,这次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主题教研活动是一次富有成效的教研活动。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提升了教学质量,也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
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按照如图所示的表示方法,右图由7个立方体叠加的几何体,从正面观察,可以画出的平面图形是()A. B. C. D. 2.观察下边的物体,图()是从上面看到的。
A. B. C.3.小明看到的杯子的形状是()。
A. B. C. D.4.这两幅冰箱图中哪一幅是小朋友“正面平视”观察得到的?( )A. B.5.这两幅茶杯图哪一幅是从“侧面“观察得到的?( )A. B.6.请你判断:下面方案是从空中看到的“绿色金字塔”.(即此种方案按一定顺序种植,若干年后会形成“绿色金字塔”)()A. B. C. D. 7.下面的图片是从空中看到的颁奖仪式上的场景。
下面四幅照片,在①位置上拍摄的是()。
A. B. C. D.8.看看这两幅图:哪一幅是远距离所看到的?()A. B.9.这两幅凳子图中哪一幅是从“上面"观察得到的?()A. B.10.看图回答下面这些图形分别是从哪个方向上看到的?()A. 正面B. 右侧面C. 上面11.哪幅图是在飞机上看到的这座楼房的形状? ()A. B. C.12.小兰从正上方看小轿车,看到的形状是()A. B. C.13.下图小梅看到的汽车的样子是()。
A. B. C.14.哪一张照片是在房间前面拍摄的?选一选()A. B.15.小刚和小丽都在看同一个茶壶,请你选出小刚看到的是哪一个?()A. B. C.二、填空题16.下面的图分别从哪个方向看到的?(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________个面。
18.观察,从________面看到的是,从________面看到的是,从________面看到的是。
19.下面这些照片分别是谁拍到的?把名字填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下面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把他们的编号填在图片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老师用几个相同的正方体摆了一个图形,从上面看:,从侧面看是,从正面看是,你知道这个图形是由________个正方体组成的.22.看图回答下边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看图回答问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猴子捞月0的除法青岛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5教学内容教材第71~72页,0的除法。
教学提示本节课以学生专门熟悉的童话故事“猴子捞月”为素材设计的一幅情境图,树上挂着成一串的3只小猴和河边的两只小猴都预备从水里捞月亮。
一只小猴在喊:“快来捞月亮,分月亮啊!”以此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每只猴子平均分到几个月亮啊?”。
教学时,能够用多媒体出现情境图,让学生认真观看画面,在明白得图意的基础上,启发学生依照图中的信息提出自己感爱好的问题,解答问题时,要让学生先说一说是把几个月亮平均分,让学生在独立摸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鼓舞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方法表达清晰。
列出除法算式后,结合具体情境说一说每一个数表达的意义,深化对除法意义的认识。
此外,教师应补充一些生活实际中有关0的除法题目,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充分明白得这部分内容,在大量感知的前提下,能够引导学生得出“0除以任何一个不是0的数,都得0”的结论。
假如学生提出什么缘故不能除以0时,教师应结合具体情境进行说明。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熟练把握0除以任何一个不是0的数都得0,并在实际生活中熟练运用。
2、能区别两种平均分的分法及含义。
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有关0的除法的过程中,经历观看、推测、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进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初步认识有关0的除法性质的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爱好。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把握0除以任何一个不是0的数都得0。
教学难点:明白得0除以任何一个不是0的数都得0的含义。
教学预备教师预备:课件,磁性小棒,彩色粉笔学生预备:学具盒,学习用品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讲故事师:同学们听过《猴子捞月的故事》吗?生:听过师:你能讲给大伙儿听吗生:从前有只猴子,来到井边看到月亮……(夸奖说的好的同学)2、导入今天就去发觉猴子捞月中的数学知识。
3、出示情境图,同学们认真观看你看到了什么?生:有5只猴子想捞水中的月亮生:他们想了各种方法捞月亮4、给出问题:老师想明白5只猴子捞月亮,平均每只猴子捞到几个月亮?(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一下)设计意图:从讲故事开始,《猴子捞月》那个故事小孩们专门熟悉,因此课一开始,我就让小孩们讲自己熟悉的《猴子捞月》,然后说出《猴子捞月》中有数学知识,小孩们就充满了爱好,抛出研究问题,小孩们更是爱好大增。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2~5的乘法口诀》(大单元优秀教学案例)
4.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相互合作、共同探究。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学生能够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口诀记忆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在学习这一单元时存在一定的困难。他们往往对于乘法口诀的记忆不够熟练,导致在实际运算中出现错误。针对这一问题,我制定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2~5的乘法口诀,提高他们的乘法运算能力。
本教学案例结合了学科特点和课程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如口诀游戏、小组合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巩固乘法口诀的记忆。同时,我还注重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指导,确保他们能够在这一单元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教师为每个小组提供适量的学习任务,引导他们通过讨论、实验、观察等方式,共同解决问题。例如,让学生小组合作,设计一个有趣的乘法口诀应用题,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3.教师对小组合作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个人特长。例如,在小组合作活动中,教师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2~5的乘法口诀》(大单元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2~5的乘法口诀》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2~5的乘法口诀,并能够运用口诀计算简单的乘法运算。这一单元的内容为基础性数学知识,对于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二)问题导向
1.教师提出具有挑战性和引导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例如,提问:“为什么乘法口诀能够帮助我们快速计算乘法运算?”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发现乘法口诀的规律。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目录第一单元数据整理与收集 (2)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3)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4)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6)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6)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8)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10)第八单元克、千克 (13)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 (15)第一单元数据整理与收集1.学会用“正”字记录数据。
2.会数“正”,知道一个“正”字代表数量5。
3.根据统计表,会解决问题。
例:气象小组把6月份的天气作了如下记录:(1) 把晴天、雨天、阴天的天数分别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
晴天雨天阴天天气名称天数(2)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这个月中( )的天数最多,( )的天数最少。
(3) 这个月中阴天有( )天。
(4) 这个月中晴天比雨天多( )天。
(5) 这个月中阴天比雨天多( )天。
(6)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1.平均分的含义:每份分得同样的多,叫做平均分。
除法就是用来解决平均分问题的。
2.平均分里有两种情况:(1)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例:24本练习本,平均分给6人,每人分多少本?列式:(2)包含除(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例:24本练习本,每人4本,能分给多少人?列式:3、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4、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例:42÷7=6 42是(被除数),7是(),6是();这个算式读作()。
5.一句口诀可以写四个算式。
(乘数相同的除外)。
例:用“三八二十四”这句口诀解决的算式是()A、24÷6=B、4×6=C、24÷3=D、24÷4=6、用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商=被除数。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
人教版本小学二年级上数学单元同步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知识要点归纳: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 4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 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知识要点归纳: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全册)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归纳总结(1)》数学教案一、长度单位的知识点1、尺子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食指的宽度约有1厘米,伸开双臂大约1米。
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物体长度=较大数-较小数,例如:从刻度“0”到刻度“6”之间是6厘米(6-0=6),从刻度“6”到刻度“9”之间是3厘米(9-6=3);还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数出物体的长度。
(算,数)4、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5、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长度是几就画到几。
(找点画线;有时还要先算出长度再画线。
如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归纳总结(2)》数学教案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点: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和个位组成两位数再减,计算十位时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3、加减混合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用分步式计算。
4、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如70比25多多少?19比46少多少?5、多几的问题。
未知数比谁多几,就用谁加上几。
如:比29多17的数是多少?(29+17=46)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归纳总结(3)》数学教案三、角的初步认识知识点:1、角有1个顶点,2条直边。
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钝角比锐角大。
锐角<直角<钝角(钝角>直角>锐角)。
2、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直角要标出直角符号(也叫垂足符号)。
3、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
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角,4个都是直角。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知识要点归纳: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适宜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知识要点归纳: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那么: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那么: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 归纳总结
——Keep pushing——
五、观察物体知识点
1、从正面看一个立体图形,看到的是长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长方体,还可能是圆柱。
2、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正方体,还可能是长方体。
3、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圆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球,还可能是圆柱,圆锥。
4、面对面看到的物体形状一样,但方向相反。
5、观察组合物体的表面时,与物体的高矮和是否对齐无关。
6、练习
(1)从不同的位置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定)相同。
(2)从正面看一个正方体,只能看到一个(正方)形。
(3)从一个物体的上面看到一个正方形,它是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
(4)从一个长方体的任何一个面看,不可能看到(圆)。
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好词好句
1 / 1。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清单知识归纳总结
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1分、2分、5分。
2、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1元=10角 1角=10分
二、元、角、分的加减计算:
元和元相加减,角和角相加减,分和分相加减,满10分进为1角,满10角进为1元,单位不同时,要先统一单位再计算。
第三单元 数一数与乘法
知识点
总结
一、乘法的意义:
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读法。
2×4=8读作2乘4等于8。错误:4乘2等于8.
三、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或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第四单元 图形的变化
知识点
总结
一、轴对称图形:
一个图形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会提乘法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第九单元 除法
知识点
总结
一、利用乘法口诀求商:
二、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1、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
2、解决有关平均分的问题,用除法计算。被除数不变时,除数越小,商就越大;除数越大,商就越小。有些实际问题不能根据已知条件直接得出结论,可以分步解决。
。
三、应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除法的意义
已知两个乘数的积和其中一个乘数,求另一个除数的运算叫除法。
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读法。
a÷b=c读作a除以b等于c
四、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和倍的意义
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除数和几相乘等于被除数,商就是几
1、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附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教学分析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观察活动,而且注意设计需要小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例如,呈现从不同方位观察一个物体或几个立体图形拼搭后所观察到的四个图形。
这就要求学生要根据已有的图形的表象,不断地在头脑中对这些表象进行组合和调整,最后再通过实际的观察进行验证,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后面观察到的一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教学方法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拼搭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并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相互启发。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观察物体●教学内容教科书68页例1观察物体●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
3.加强学生之间交流互助。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方法谈话交流,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课件玩具熊猫若干个;学生8人围桌而坐。
●教学过程一、情景启发,明确目标1.播放多种动物叫声的音乐请学生猜一猜都有哪些动物。
2.出示几张动物卡片,遮住动物的一部分,请同学们猜是什么动物。
3.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撤掉遮住动物的纸片,问学生是怎么猜出来的。
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1.本位观察(1)请同学们拿出熊猫玩具放在桌上,小组同学在各自的位置观察熊猫的形状。
汇报,看到的是什么形状?(2)学生画看到的熊猫形状。
(3)展示图画。
请小组长把本小组的画收集到一起,并贴在黑板上。
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大家画的熊猫形状都不一样?(4)请同学们交换位置再观察,再画一画所见到熊猫的形状。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用字母(cm)表示;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字母(m)表示。
3、测量时:一般是把尺子的“”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例: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一般应从尺的()刻度画起,画到(4)厘米的地方;还可以从尺的(4)刻度画起,画到(8)厘米的地方。
4、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5、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1)线段的特征: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2)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刻度开始画起,需要画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的几厘米处。
(没有直接给出画几厘米,要先算再画最后标记)比如:画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6、图钉的长约莫1厘米;食指的广约莫1厘米;田字格广约莫1厘米;7、常考:课桌宽60厘米黑板长4米教室长8米操场长200米铅笔长20厘米跳绳长2米数学书长26厘米灯管长50厘米房间高3米字典厚4厘米大树高8米旗杆高15米升国旗的旗台高60厘米;小朋友的肩宽大约30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在比较物体的长度时,要看长度单位是否统一,如果不统一,要先统一单位后再比较。
如1米>98厘米(1米=100厘米)8、(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
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子)来量。
三角形由(3)条线段组成,正方形由(4)条线段组成。
第二单元100之内的加减法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知识点:1、用竖式计较两位数加法时:①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②计较时从(个位)加起。
③假如个位满10,向十位进1.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和个位组成两位数再减,计算十位时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3、加减混合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用分步式计算。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导语】数学是⼀切科学的基础,⼀切重⼤科技进展⽆不以数学息息相关。
没有了数学就没有电脑、电视、航天飞机,就没有今天这么丰富多彩的⽣活。
以下是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 第⼀部分:全册知识点 ⼀、数与代数(1、2、4、6、7、8单元) 1.掌握⾄少两种相同加数连续相加的⽅法,体会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的书写、认读、运⽤的⽅法。
2.编制和识记2~9的乘法⼝诀,知道每⼀句乘法⼝诀的含义。
能⽤⼀句⼝诀写两道有关乘法的算式。
熟练运 ⽤⼝诀及乘法⼝诀的变形计算乘法或解决实际问题。
会归纳整理乘法⼝诀表。
3.了解估算的意义,培养估算意识,会简单的估算。
4.体会平均分和等分的过程,了解平均分和等分的含义,会⽤除法表⽰。
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及各部 分名称。
会⽤⼝诀准确计算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5.理解乘除法之间互逆的关系。
了解倍数关系,“倍”的含义及“倍”与等分之间的联系。
6.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并准确计算。
7.正确掌握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
正确读写时钟表⾯上所表⽰的时间,理解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会计算时间差。
⼆、空间与图形(3、5单元) 1.初步建⽴空间观念,知道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
从不同⾓度观察同⼀物体,看到的 形状是不同的。
2.了解物体正⾯、侧⾯和上⾯的正确含义。
会观察简单的组合图形并根据图形想象正⾯、侧⾯和上⾯观察 到的物体的形状。
3.确⽴“东”的⽅位,正确辨别东南西北四个⽅向,在给定⼀个⽅向的情况下会别⼈其它⽅向。
会看简单 的路线图,能够运⽤简单的⽅位词描述⾏⾛路线。
三、统计与概率(9单元) 1.进⼀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
2.能根据简单问题采⽤不同的⽅法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图表中。
3.初步体验猜测活动中事情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四、实践活动(具体知识点在各节中)【篇⼆】 第⼆部分:单元与课时知识点 第⼀单元数⼀数与乘法 单元知识点: 1.掌握⾄少两种多个相同加数相加的⽅法;体会与乘法关系,根据加法列出乘法算式。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归纳总结本阶段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以加深理解。
2.让学生建立自信、找出差距、共同进步。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
4.巩固所学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
5.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课件等。
教学过程设计:1.复所学知识1)出示课题:“整理与复”。
引导学生回忆前一阶段学到的知识。
2)出示外出参观的表格,让学生解决相关问题,如表格的意思、如何编写类似的题目等。
3)出示买奖品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图片中的物品,帮助同学解决问题,并让学生选择一个物品并说出如何付款。
4)边摆边说,复所学的乘法口诀,让学生一起读出来。
2.学生自主研究让学生独立练、分组编题、分组讨论、集体交流汇报,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自主研究能力。
3.个人成长和问题提出让学生回顾自己在数学方面的成长足迹和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4.课堂小结和作业设计让学生回答今天研究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并进行整理与复的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做手工并分享自己的作品。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合作研究法等。
改写后的文章:本课旨在归纳总结本阶段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以加深理解,让学生建立自信、找出差距、共同进步,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
教师将通过出示课题、外出参观的表格、买奖品的图片、边摆边说等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前一阶段学到的知识,并进行复。
在学生自主研究环节,教师将让学生独立练、分组编题、分组讨论、集体交流汇报,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自主研究能力。
此外,教师还将让学生回顾自己在数学方面的成长足迹和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最后,教师将让学生回答今天研究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并进行整理与复的板书设计。
同时,教师还将布置作业,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做手工并分享自己的作品。
教学方法将采用直观演示法、合作研究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五、观察物体知识点
1、从正面看一个立体图形,看到的是长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长方体,还可能是圆柱。
2、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正方体,还可能是长方体。
3、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圆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球,还可能是圆柱,圆锥。
4、面对面看到的物体形状一样,但方向相反。
5、观察组合物体的表面时,与物体的高矮和是否对齐无关。
6、练习
(1)从不同的位置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定)相同。
(2)从正面看一个正方体,只能看到一个(正方)形。
(3)从一个物体的上面看到一个正方形,它是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
(4)从一个长方体的任何一个面看,不可能看到(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