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安全模型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模型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模型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MS)模型是一个基于风险管理的框架,旨在确保组织管理其信息资产的安全。
ISMS模型是指定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的标准,以协助组织实施、监督、维护和改进其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以确保其信息资产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下面是常用的ISMS模型:
1. ISO 27001: 这是全球范围内最常使用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国际标准,其基于风险管理方法构建,旨在确保信息资产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2. NIST Cybersecurity Framework: 由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发布的这个框架是用来帮助组织实现其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
3. CIS Controls: 由CIS(Center of Internet Security)制定的一套基于实践的安全控制,以协助组织防范最常见的攻击。
4. COBIT:这是一个由信息系统审计和控制协会(ISACA)及其附属机构颁布的框架,旨在帮助组织管理其信息技术和信息安全。
5. HIPAA:这是美国卫生保健行业需要遵守的一组安全标准,以确保个人健康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这些ISMS模型都可以用作一个操作性的标准,帮助组织实现其信息安全管理体
系。
信息安全成熟度模型
信息安全成熟度模型
信息安全成熟度模型是一种评估组织信息安全水平的方法。
其目的是
帮助组织了解其信息安全现状,并优化安全管理和控制措施。
常见的信息
安全成熟度模型包括以下几种:
1.ISO/IEC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O/IEC27001是一种国际标准,它提供了一个可证明的框架,以确保组织信息资产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
用性。
2.COBIT(控制目标与信息技术):COBIT是一种适用于IT管理的框架,它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控制目标、生命周期和过程模型,以协助组织实
现信息技术管理最佳实践。
3.NIST框架(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框架提供了一个普遍
接受的参考模型,以协助组织管理和降低信息安全风险。
4.ITIL(IT服务管理):ITIL提供了一个定义和标准化IT服务管理
的最佳实践,以帮助组织改善服务质量、降低成本和提高客户满意度。
5.CIS(中级安全控制):CIS提供了一个集成的工具和指南,以帮
助组织实现安全性控制和最佳实践。
信息安全模型讲义
信息安全模型讲义信息安全模型是指在信息系统中,通过建立安全策略和安全控制措施来保护信息资源的技术体系和理论模型。
它以解决信息系统中的安全问题为目标,为实现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提供了一种全面、系统的方法和手段。
本篇文章将对信息安全模型进行详细的讲解。
一、信息安全概述信息安全是指保护信息资源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泄露、破坏、篡改或丢失的能力。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安全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信息资源安全主要包括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三个方面。
1. 机密性:信息的机密性是指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和使用信息,未经授权的用户无法获取和使用信息。
2. 完整性:信息的完整性是指信息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受篡改和损坏的保证,保证信息真实、完整和正确。
3. 可用性:信息的可用性是指信息能够在需要的时候正常地使用,不受拒绝服务攻击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二、信息安全模型的基本概念信息安全模型是指在信息系统中,通过建立安全策略和安全控制措施来保护信息资源的技术体系和理论模型。
它以解决信息系统中的安全问题为目标,为实现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提供了一种全面、系统的方法和手段。
信息安全模型主要包括安全策略、安全目标、访问控制和身份验证等要素。
1. 安全策略:安全策略是指为了保护信息系统中的信息资源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则和措施。
它包括安全目标的确定、安全政策的制定和安全规则的建立等。
2. 安全目标:安全目标是制定和实施安全策略的目的和依据,主要包括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安全目标。
3. 访问控制:访问控制是指通过建立安全机制和措施,对信息系统中的用户进行身份验证和授权访问。
它包括访问控制策略、访问控制模型、访问控制机制等。
4. 身份验证:身份验证是确认用户的身份是否合法和可信的过程。
常用的身份验证方式包括用户名和密码、生物特征识别、数字证书等。
三、信息安全模型的分类信息安全模型根据安全策略的不同,可以分为强制访问控制(MAC)、自主访问控制(DAC)和角色访问控制(RBAC)等。
信息安全评估模型及应用研究
信息安全评估模型及应用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信息安全评估模型是评估和衡量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性的重要工具,对于企业和组织来说,建立一个有效的信息安全评估模型能够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问题,保障信息的安全和稳定。
在信息安全评估模型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都倾向于采用多维度的评估方法,即将信息安全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估和分析。
常用的信息安全评估模型包括:层次分析法(AHP)、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MS)等。
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估方法,该方法主要是通过构建判断矩阵、计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最后得到各指标的权重。
在信息安全评估中,AHP方法可以用来确定各安全属性的重要性及优先级,从而为信息安全问题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
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是一种将模糊数学理论应用于信息安全评估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建立模糊数学模型,将模糊信息转化为可计算的数值,从而进行评估和决策。
相对于传统的二值逻辑,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可以更好地处理不确定性的问题,在信息安全评估中有广泛的应用。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MS)是一个综合的管理体系,通过制定、实施、执行和监控一系列的信息安全策略和措施,保护信息系统和网络的安全。
ISMS模型包括了信息资产评估、风险评估、管理控制等内容,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评估,可以识别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问题。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信息安全评估模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研究方法及模型,如基于统计分析的模型、基于图论的模型等。
这些模型在不同的场景和问题中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性。
信息安全评估模型的应用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如企业信息系统、政府机构、金融机构等。
在企业中,信息安全评估模型可以帮助企业建立一个安全的信息系统和网络,降低信息泄露和安全风险。
在政府机构中,信息安全评估模型可以帮助政府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标准,确保国家的信息安全。
在金融机构中,信息安全评估模型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建立安全的金融业务平台,防止金融欺诈和恶意攻击。
深入分析比较8个安全模型
深入分析比较八个信息安全模型(1)状态机模型: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状态,系统始终是安全的,一旦有不安全的事件发生,系统应该会保护自己,而不是是自己变得容易受到攻击。
(2)Bell-LaPadula模型:多级安全策略的算术模型,用于定于安全状态机的概念、访问模式以及访问规则。
主要用于防止未经授权的方式访问到保密信息。
系统中的用户具有不同的访问级(clearance),而且系统处理的数据也有不同的类别(classification)。
信息分类决定了应该使用的处理步骤。
这些分类合起来构成格(lattice)。
BLP是一种状态机模型,模型中用到主体、客体、访问操作(读、写和读/写)以及安全等级。
也是一种信息流安全模型,BLP的规则,Simplesecurityrule,一个位于给定安全等级内的主体不能读取位于较高安全等级内的数据。
(-propertyrule)为不能往下写。
Strongstarpropertyrule,一个主体只能在同一安全登记内读写。
图1-1 Bell-Lapodupa安全模型解析图基本安全定理,如果一个系统初始处于一个安全状态,而且所有的状态转换都是安全的,那么不管输入是什么,每个后续状态都是安全的。
不足之处:只能处理机密性问题,不能解决访问控制的管理问题,因为没有修改访问权限的机制;这个模型不能防止或者解决隐蔽通道问题;不能解决文件共享问题。
(3)Biba模型:状态机模型,使用规则为,不能向上写:一个主体不能把数据写入位于较高完整性级别的客体。
不能向下读:一个主体不能从较低的完整性级别读取数据。
主要用于商业活动中的信息完整性问题。
图1-2 Biba安全模型解析图(4)Clark-Wilson模型:主要用于防止授权用户不会在商业应用内对数据进行未经授权的修改,欺骗和错误来保护信息的完整性。
在该模型中,用户不能直接访问和操纵客体,而是必须通过一个代理程序来访问客体。
从而保护了客体的完整性。
几种信息安全评估模型
1基于安全相似域的风险评估模型本文从评估实体安全属性的相似性出发,提出安全相似域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种网络风险评估模型SSD-REM风险评估模型主要分为评估操作模型和风险分析模型。
评估操作模型着重为评估过程建立模型,以指导评估的操作规程,安全评估机构通常都有自己的操作模型以增强评估的可实施性和一致性.风险分析模型可概括为两大类:面向入侵的模型和面向对象的模型。
面向入侵的风险分析模型受技术和规模方面的影响较大,不易规范,但操作性强.面向对象的分析模型规范性强,有利于持续评估的执行,但文档管理工作较多,不便于中小企业的执行。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主机安全特征的相似性及网络主体安全的相关性视角出发,提出基于安全相似域的网络风险评估模型SSD-REM(security-similar-domain based riskevaluation model).该模型将粗粒度与细粒度评估相结合,既注重宏观上的把握,又不失对网络实体安全状况的个别考察,有助于安全管理员发现保护的重点,提高安全保护策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SSD-REM模型SSD—REM模型将静态评估与动态评估相结合,考虑到影响系统安全的三个主要因素,较全面地考察了系统的安全.定义1评估对象。
从风险评估的视角出发,评估对象是信息系统中信息载体的集合。
根据抽象层次的不同,评估对象可分为评估实体、安全相似域和评估网络。
定义2独立风险值。
独立风险值是在不考虑评估对象之间相互影响的情形下,对某对象进行评定所得出的风险,记为RS。
定义3综合风险值。
综合风险值是在考虑同其发生关联的对象对其安全影响的情况下,对某对象进行评定所得出的风险,记为RI。
独立域风险是在不考虑各评估实体安全关联的情况下,所得相似域的风险。
独立网络风险是在不考虑外界威胁及各相似域之间安全关联的情况下,所得的网络风险评估实体是评估网络的基本组成元素,通常立的主机、服务器等.我们以下面的向量来描述{ID,Ai,RS,RI,P,μ}式中ID是评估实体标识;Ai为安全相似识;RS为该实体的独立风险值;RI为该实体合风险值;P为该实体的信息保护等级,即信产的重要性度量;属性μ为该实体对其所属的域的隶属度.这里将域i中的实体j记为eij。
信息安全深入分析比较八个信息安全模型
深入分析比较八个信息安全模型信息安全体系结构的设计并没有严格统一的标准,不同领域不同时期,人们对信息安全的认识都不尽相同,对解决信息安全问题的侧重也有所差别。
早期人们对信息安全体系的关注焦点,即以防护技术为主的静态的信息安全体系。
随着人们对信息安全认识的深入,其动态性和过程性的发展要求愈显重要。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9年对OSI开放系统互联环境的安全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OSI 安全体系结构:ISO 7498-2:1989,该标准被我国等同采用,即《信息处理系统-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第二部分:安全体系结构GB/T 9387.2-1995》。
ISO 7498-2安全体系结构由5类安全服务(认证、访问控制、数据保密性、数据完整性和抗抵赖性)及用来支持安全服务的8 种安全机制(加密机制、数字签名、访问控制机制、数据完整性机制、认证交换、业务流填充、路由控制和公证)构成。
ISO 7498-2 安全体系结构针对的是基于OSI 参考模型的网络通信系统,它所定义的安全服务也只是解决网络通信安全性的技术措施,其他信息安全相关领域,包括系统安全、物理安全、人员安全等方面都没有涉及。
此外,ISO 7498-2 体系关注的是静态的防护技术,它并没有考虑到信息安全动态性和生命周期性的发展特点,缺乏检测、响应和恢复这些重要的环节,因而无法满足更复杂更全面的信息保障的要求。
P2DR模型源自美国国际互联网安全系统公司(ISS)提出的自适应网络安全模型ANSM(Adaptive NetworkSe cur ity Mode l)。
P2DR 代表的分别是Polic y (策略)、Protection (防护)、Detection (检测)和Response(响应)的首字母。
按照P2DR 的观点,一个良好的完整的动态安全体系,不仅需要恰当的防护(比如操作系统访问控制、防火墙、加密等),而且需要动态的检测机制(比如入侵检测、漏洞扫描等),在发现问题时还需要及时做出响应,这样的一个体系需要在统一的安全策略指导下进行实施,由此形成一个完备的、闭环的动态自适应安全体系。
银行信息安全技术模型
银行信息安全技术模型信息安全模型在信息系统安全建设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精确而形象地描述信息系统的安全属性,准确地描述安全的重要方面与系统行为的关系,能够提高成功实现关键安全需求的理解层次,并且能够从中开发出一套安全性评估准则和关键的描述变量。
而信息安全技术模型是信息安全模型的子集,一个好的信息安全模型必然带有一个好的信息安全技术模型。
ISO/OSI安全体系为信息安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但其操作性方面与实际情况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在表现技术实现上,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还不够。
在信息安全工作中,一般采用PDR(保护、检测和响应)、PPDR(安全策略、保护、检测和响应)、PDRR(保护、检测、响应和恢复)、MPDRR(管理、保护、检测、响应和恢复)和WPDRRC等动态可适应安全模型,来指导信息安全实践活动。
考虑到对中国国情的适应性和中国银行业对信息安全的高度重视,信息安全的投入相对有保障等因素,本书将以WPDRRC模型为基础,构建信息安全技术的层次技术模型。
13.1 WPDRRC介绍WPDRRC模型是我国“八六三”信息安全专家组提出的适合中国国情的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模型,它在PDRR模型的前后增加了预警和反击功能,有六个环节和三大要素。
六个环节包括预警、保护、检测、响应、恢复和反击,它们具有较强的时序性和动态性,能够较好地反映出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的预警能力、保护能力、检测能力、响应能力、恢复能力和反击能力。
三大要素包括人员、策略和技术,人员是核心,策略是桥梁,技术是保证,落实在WPDRRC六个环节的各个方面,将安全策略变为安全现实。
WPDRRC模型的结构如图13-1所示。
WPDRRC模型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它所包含的六个环节,其内148容如下:1)预警:通过检测等手段,事先掌握系统的脆弱性,了解当前环境的各种威胁和犯罪趋势,预测未来可能受到的攻击,以及可能承受的损失。
信息安全模型
机密性
完整性
Clark-Wilson
系统安全保障模型:PDR、PPDR、OSI
1、基本模型-Lampson
Lampson模型的结构被抽象为状态三元组( S, O, M ),
—— S 访问主体集,
—— O 为访问客体集(可包含S的子集),
—— M 为访问矩阵,矩阵单元记为M[s,o],表示
主体s对客体o的访问权限。所有的访问权限构成一有限集A。
其中,T为转移函数,是指由初始状态v0通过执行一系列有限的系统请求 R到达可达状态v。
MAC多级安全模型-BLP(5)
“读安全”禁止低级别的用户获得高级别文件的读权限。 “写安全”防止高级别的特洛伊木马程序把高级别文件内容拷贝到低级别用户有 读访问权限的文件。
缺点
•
未说明主体之间的访问,不能适用于网络
变迁函数T:V×R→V。 R请求集合,在系统请求执行时,系统实现状态变迁;D 是请求结果的集合。 类似于HRU模型,BLP模型的组成元素包括访问主体、访问客体、访问权限和访 问控制矩阵。但BLP在集合S和O中不改变状态 与HRU相比,多了安全级别、包含请求集合的变迁函数。
MAC多级安全模型-BLP(3)
全体客体的集合(O)
顶层:兴趣冲突组
A
B
C
中层:公司数据集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底层:客体 (独立数据项)
Chinese wall安全属性
访问客体的控制:
• •
与主体曾经访问过的信息属于同一公司数据集合的信息,即墙内信息 可以访问。 属于一个完全不同的兴趣冲突组的可以访问。
主体能够对一个客体进行写的前提,是主体未对任何属于其他公 司数据集的访问。 定理1:一个主体一旦访问过一个客体,则该主体只能访问位于同 一公司数据集的客体或在不同兴趣组的客体 定理2:在一个兴趣冲突组中,一个主体最多只能访问一个公司数 据集
网络信息安全的模型构建与分析
网络信息安全的模型构建与分析网络信息安全是指对网络系统、网络数据和网络传输过程中的信息进行保护的一系列技术和措施。
构建和分析网络信息安全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网络安全的特征和问题,从而提供有效的安全措施和策略。
本文将从网络信息安全的模型构建和分析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网络信息安全模型构建1.信息安全需求分析:对于不同的网络系统和应用场景,其信息安全需求是不同的。
首先需要进行一次全面的需求分析,明确网络系统中需要保护的信息和依赖关系。
2.模型概念设计:在信息安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将需求抽象化为一个模型,包括网络拓扑结构模型、数据传输模型、系统通信模型等。
这些模型可以用图论、概率论等方法进行表示和描述。
3.安全威胁分析:对于网络系统而言,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安全威胁,包括黑客攻击、病毒传播、恶意软件等。
通过对这些安全威胁进行分析,可以明确网络系统中存在的漏洞和风险。
4.安全策略设计:在安全威胁分析的基础上,需要设计相应的安全策略来防范和应对各种安全威胁。
安全策略可以包括访问控制、身份认证、加密通信等。
5.安全模块设计:根据安全策略的设计,可以将网络系统划分为不同的安全模块,每个安全模块负责相应的安全功能。
通过安全模块的设计,可以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网络信息安全模型分析1.安全评估和审计:通过对网络系统中安全模块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和审计,可以了解网络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和风险,并提供改进的建议和措施。
2.风险分析和控制:通过对网络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可以确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控制措施可以包括物理措施、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等。
3.性能分析和优化:网络信息安全模型的设计和实施都会对网络系统的性能产生影响。
通过对网络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和优化,可以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可用性分析和改进:网络信息安全模型的设计和实施也会对网络系统的可用性产生影响。
通过对网络系统的可用性进行分析和评估,可以提供相应的改进建议和措施。
信息安全技术中的模型构建和数据分析
信息安全技术中的模型构建和数据分析一、引言信息安全技术是当今社会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在网络、通信、电子商务等方面的迅猛发展下,人们已经完全离不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帮助。
但作为双刃剑,信息安全问题也随之增多。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构建信息安全模型以及进行数据分析来提高信息安全水平,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二、信息安全模型构建信息安全模型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控制信息安全系统。
一个好的信息安全模型应该是具有可理解性、可靠性、可描述性和可预测性的。
1. 安全需求分析安全需求分析是构建信息安全模型的第一步。
这是通过使用不同的工具和技术来定义对系统和关键资源的保护需求。
这个过程包括收集系统和资源的所有信息,例如硬件、软件、人员和流程等。
这些信息将用于帮助定义安全需求和相关的安全控制措施。
2. 安全属性建模安全属性建模是使用图形化或数学建模方法来描述信息安全模型的行为和特性的过程。
这可以是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例如建立数据流图,通过使用Uncertainty Analysis等数学工具。
这将帮助定义模型中的安全约束和条件,并使其更清晰和简单。
3. 安全控制模型安全控制模型的目的是创建一种用于控制和管理安全的框架。
这可以采用基于规则的(例如访问控制列表) 或基于角色的(例如角色分类)方法。
另外,可以使用审核和检查机制来验证安全控制模型是否能实现所需的保护标准。
三、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以帮助决策制定和预测的过程。
在信息安全领域中,数据分析可以用于检测并识别安全威胁和漏洞,帮助评估安全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并建立预测模型。
以下是信息安全数据分析的方法:1. 数据挖掘数据挖掘是从数据集中提取新的、有用的信息的方法。
它可以运用到各种各样的数据,包括跨多个来源的数据、大型的实时数据以及从行为数据中提取的数据。
在信息安全领域中,数据挖掘通常用于帮助发现非常规网络活动并预测未来威胁情况。
2. 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可以帮助用户理解和探索复杂的数据关系。
安全工程之信息安全模型
安全⼯程之信息安全模型⼀.信息安全模型1.信息安全模型,具体特点:1)是精确的,⽆歧义的2)简单的,抽象的,易于理解的3)涉及安全性质,不过分限制系统的功能与实现2.访问控制模型分类1)⾃主访问控制模型(DAC)linux下对于⽂件、⽂件夹的rwx权限控制,windows下的⽂件、⽂件夹的权限控制均属于⾃主访问控制。
特点是权限是由主体来控制。
(1)在windows的权限控制右击⽂件、⽂件夹选择[属性]功能,进⼊[属性]界⾯选择[安全]功能(2)linux 的权限在bash下执⾏ ls -l查看⽂件的所属者、所属组、其他组的权限-rw-rw-rw- 1 root root 0 Sep 22 13:14 access2)强制访问控制模型(MAC)主体、客体都会有标签,根据标签的关系确定访问控制,⼀般由客体控制。
BLP和Biba模型都属于强制访问控制(MAC)模型。
其中,BLP⽤于保护数据机密性,⽽Biba则针对完整性。
随之⽽后的是Clark-Wilson模型。
3)基于⾓⾊的访问控制模型(RBAC)RBAC(Role-Based Access Control )基于⾓⾊的访问控制。
在20世纪90年代期间,⼤量的专家学者和专门研究单位对RBAC的概念进⾏了深⼊研究,先后提出了许多类型的RBAC模型,其中以美国George Mason⼤学信息安全技术实验室(LIST)提出的RBAC96模型最具有系统性,得到普遍的公认。
RBAC认为权限的过程可以抽象概括为:判断【Who是否可以对What进⾏How的访问操作(Operator)】这个逻辑表达式的值是否为True的求解过程。
即将权限问题转换为Who、What、How的问题。
who、what、how构成了访问权限三元组。
RBAC⽀持公认的安全原则:最⼩特权原则、责任分离原则和数据抽象原则。
最⼩特权原则得到⽀持,是因为在RBAC模型中可以通过限制分配给⾓⾊权限的多少和⼤⼩来实现,分配给与某⽤户对应的⾓⾊的权限只要不超过该⽤户完成其任务的需要就可以了。
信息安全
第一章1.动态安全模型:P2DR2研究的是基于企业网对象、依时间及策略特征的动态安全模型结构,有策略、防护、检测、响应和恢复等要素构成,是一种基于闭环控制、主动防御的动态安全模型。
(policy,protection,detection,response,restore)第二章1.Osi参考模型:开放系统互连体系结构,总共分为7层,分别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物理层:单位:比特作用:为它的上一层提供一个物理连接,以及它们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过程特性。
数据:在这一层,数据还没有被组织,仅作为原始的比特流或电气电压处理。
数据链路层:单位:帧作用:负责在两个相邻节点间的线路上,无差别地传送数据数据:每一帧包括一定量的数据和一些别要的控制信息。
网络层:主要协议IP单位:数据包作用:选择适合的网间路由和交换节点,确保数据及时传送。
数据:将数据链路层提供的帧组成数据包,包中封装有网络层包头,其中还有逻辑地址信息,包括源站点和目的站点的网络地址。
传输层:主要协议TCP UDP单位:报文作用:为两个端系统(也就是源站和目的站)的会话层之间,提供建立、维护和取消传输链接的功能,可靠地传输数据。
会话层:单位:报文作用:提供包括访问验证和会话管理在内的建立和维护应用之间通信的机制。
表示层:单位:报文作用:语法转换为适合于OSI系统内部使用的传送语法,即提供格式化的表示和转换数据服务。
数据:数据的压缩和解压缩、加密和解密应用层:主要协议:FTP HTTP TELNET SNMP TETP NTP单位:报文作用:满足用户需要以及提供网络与用户应用软件之间的接口服务。
2.Web服务也称为www服务,主要功能是提供网上信息浏览服务。
3.windows平台NT/2000/2003使用IIS的web服务器。
4.FTP服务:主要作用是让用户连接上一个远程计算机(这些计算机上运行着FTP服务器程序),查看远程计算机有哪些文件,然后把文件从远程计算机上复制到本地计算机,或把本地计算机的文件传送到远程计算机上。
信息安全纵深防御模型
信息安全纵深防御模型
信息安全纵深防御模型是一种将多种安全措施有机组合,形成多道保护线,以阻断攻击者威胁的信息安全保障模型。
该模型基于美国国防部提出的PDRR模型,即防护(Protection) 、检测(Detection) 、响应(Response).恢复(Recovery) 。
具体来说,信息安全纵深防御模型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1.防护:采取各种安全措施来保护网络和系统,例如加密机制、访问控制机制、防火培技术等。
2.检测:通过入侵检测、系统脆弱性检测、数据完整性检测等手段,及时发现并预防潜在的安全威胁。
3.响应:在发现攻击后,采取应急策略、应急机制、应急手段等措施,对攻击进行快速响应和处置,以降低安全事件带来的损失。
4.恢复:通过数据备份、数据修复、系统恢复等技术手段,尽快恢复受影响的网络和系统。
保证业务的正常运行。
为了实现纵深防御的效果,需要针对保护对象部署合适的安全措施,形成多道保护线,各安全防护措施能够互相支持和补救。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尽可能地阻断攻击者的威胁,保障信息的安全性。
此外。
分层防护模型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该模型以OSI 7层模型为参考,针对每一层的安全威胁部署合适的安全措施。
从而全面地保护网络和系统的安全。
总的来说,信息安全纵深防御模型是一种全面、多层次的防护策略,它能够有效地提高组织的安全防护能力和应对威胁的能力。
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模型
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模型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系统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信息安全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保护信息系统的安全,建立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模型是非常必要的。
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模型是指在信息系统的建设、运维等过程中,为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需要考虑的安全措施和策略。
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模型包括物理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安全三个方面。
一、物理安全物理安全是指保护信息系统所需的物理设施和硬件设备不受侵害,确保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安全。
物理安全主要包括以下措施:1. 机房安全控制机房是信息系统的核心资产,为了保证机房的安全,需要建立机房入口的门禁系统、摄像头等安全措施,并确保只有经过审批的人员才能进入机房。
2. 周边环境安全保障信息系统的周边环境也需要保证安全,例如,防火、防潮、防雷等措施都需要考虑到,以确保信息系统所在的环境不会对信息系统造成损害。
3. 数据存储安全控制数据存储安全控制是指数据的存储设备需要放置在安全的地方,确保设备不受盗窃或损坏,同时需要建立备份机制,防止数据丢失。
二、技术安全技术安全是指通过技术手段,保护信息系统的网络、软硬件等方面的安全。
技术安全主要包括以下措施:网络安全是信息系统安全的关键环节,需要通过建立防火墙、杀毒软件、网络扫描等手段,保护网络的安全,防止黑客攻击和病毒入侵。
2. 软件安全软件安全是指保护信息系统中的软件程序不受病毒、木马等恶意程序侵害,需要安装杀毒软件、防火墙等安全软件,确保信息系统中的软件不被攻击者利用。
硬件安全是指保护信息系统中的硬件设备不受损坏、盗窃等威胁,需要建立硬件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规范,严格控制硬件设备的使用和借出。
1. 管理制度建立建立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职责、权限以及信息系统的保密等级,制定安全管理计划,确保安全措施的落实。
2. 人员管理人员管理是信息系统安全的基础,需要进行人员背景审查,确保职员的信誉度和素质,同时建立访问控制策略,控制系统用户的权限和行为。
信息安全保障深度防御模型
信息安全保障深度防御模型
信息安全保障深度防御模型是一种综合的安全防御体系,旨在通过多
种措施来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该模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物理安全:包括安全区域的设立、门禁系统、监控互联网等,用于
保障硬件、场地和资源的物理安全。
2.网络安全: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VPN、安全路由器等,用
于保障网络层面的安全。
3.主机安全:包括杀毒软件、安全补丁、加密文件系统等,用于对主
机进行安全控制和防范。
4.应用安全:包括认证、授权、安全审计等,用于保障应用层面的安全。
5.数据安全:包括备份、加密、密钥管理等,用于保障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以上措施需要综合使用,形成一种深度防御的安全措施体系,以确保
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此外,定期的安全评估和漏洞扫描也是深度
防御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是防护(P )。防护是预先阻止攻击 可以发生的条件,让攻击者无法顺利地 入侵。 防护可以减少大多数的入侵事件。
26
检测
PDRR模型的第二个环节就是检测(D)。上面
提到防护系统除掉入侵事件发生的条件,可以 阻止大多数的入侵事件的发生,但是它不能阻 止所有的入侵。特别是那些利用新的系统缺陷
、新的攻击手段的入侵。因此安全策略的第二
38
防毒软件
防毒软件是人们最熟悉的安全工具,可
以检测、清除各种文件型病毒、宏病毒 和邮件病毒等。在应对黑客入侵方面, 它可以查杀特洛依木马和蠕虫等病毒, 但对于网络攻击行为(如扫描、针对漏 洞的攻击)却无能为力。
39
安全审计系统
安全审计系统通过独立的、对网络行为和主
机操作提供全面与忠实的记录,方便用户分 析与审计事故原因,很像飞机上的黑匣子。 由于数据量和分析量比较大,目前市场上比 较成熟的产品: 主动式审计(IDS部署) 被动式审计(日志监控)
安全=风险分析+执行策略+系统实施+漏洞检测+实时响应
20
Policy(安全策略)
由于安全策略是安全管理的核心,所以
要想实施动态网络安全循环过程,必须 首先制定安全策略,所有的防护、检测 、响应都是依据安全策略实施的,安全 策略为安全管理提供管理方向和支持手 段。 对于一个策略体系的建立包括:安全策 略的制订、安全策略的评估、安全策略 的执行等。
第二部分 安全模型
信息系统的安全目标是控制和管理主体 (Subjects,包括用户和进程)对客体 (Objects, 包括数据和程序)的访问。
安全模型:
准确地描述安全的重要方面及 其与系统行为的关系。提高对成功 实现安全需求的理解层次。
一、多级安全模型
支持军用系统和数据库的安全保密。 多级安全的信息结构示意;
Bell-LaPadula 模型
BLP模型定义了系统中的主体(Subjects)访
问客体(Objects)的操作规则。 每个主体有一个安全级别,通过众多条例约束 其对每个具有不同密级的客体的访问操作。
BLP模型的安全策略
•采用了自主访问控制和强制访问控制相结
合的方法,能够有效地保证系统内信息的 安全,支持信息的保密性,但却不能保证 信息的完整性。
40
IDS
IDS的主要功能包括检测并分析用户在
网络中的活动,识别已知的攻击行为, 统计分析异常行为,核查系统配臵和漏 洞,评估系统关键资源和数据文件的完 整性,管理操作系统日志,识别违反安 全策略的用户活动等。
41
NIDS
网络型入侵检测系统(Network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NIDS) NIDS的数据源来自网络上的数据包。一 般地,用户可以将某台主机网卡设定为 混合模式,以监听本网段内所有数据包, 判断是否合法。NIDS担负着监视整个网 段的任务
防火墙、网络监视、安全扫描、信息审 计、通信加密、灾难恢复、网络反病毒 等多个安全组件共同组成的,每一个单 独的组件只能完成其中的部分功能,而 不能完成全部功能。
32
防火墙
防火墙通常被比喻为网络安全的大门,用来
鉴别什么样的数据包可以进出企业内部网。 在应对黑客入侵方面,可以阻止基于IP包头 的攻击和非信任地址的访问。但防火墙无法 阻止和检测基于数据内容的黑客攻击和病毒 入侵,同时也无法控制内部网络之间的违规 行为。
Clark-Wilson模型着重研究与保护信息和系
统完整性,即组织完善的事务和清晰的责 任划分。 组织完善的事务意味着用户对信息的处理 必须限定在一定的权力和范围之内进行, 以保证数据完整性。 责任划分意味着任务需要两个以上的人完 成,需要进行任务划分,避免个人欺骗行 为发生。
保证完整性有3项任务:
B
J K L
C
M N
底层:客体
各层定义如下:
底层由独立的数据项组成,每项涉及一个独立
的公司法人 中层将涉及同一公司法人的所有客体组织起来, 称为“公司数据集” 上层将公司数据集结合成组,每个组之间互为 竞争对手,称为“兴趣冲突组”
Chinese Wall 模型安全访问定理
定理1:一个主体一旦已经访问过一个客体,
33
加密
对称加密:使用同一个字符串加密解密数据
非对称加密:使用一对密钥加密解密数据 HASH散列算法:用HASH函数把信息混杂,
使其不可恢复原状。
34
访问控制
强制访问控制
系统独立于用户行为强制执行访问控制,用 户不能改变他们的安全级别或对象的安全属 性。这种访问控制规则通常对数据或用户按 照安全等级划分标签,访问控制机制通过比 较安全标签来确定的授予还是拒绝用户对资 源的访问。强制访问控制进行了很强的等级 划分,所以经常用于军事用途。
绝密级 机密级
秘密级
开放级
1、Bell-LaPadula 模型
Bell-LaPadula模型是第一个也是最著名的安
全策略模型,由David Bell和len LaPadula在 1973年提出,简称BLP模型 BLP模型是可信系统的状态-转换(StateTransition)模型,主要任务是定义使得系统获 得“安全”的状态集合,检查系统的初始是 否为“安全状态”,检查所有状态的变化均 始于一个“安全状态”并终止于另一个“安 全状态”。
个模型,1977年发布。 Biba模型将完整性威胁分为来源于子系统内 部和外部的威胁。如果子系统的一个组件是 恶意或不正确,则产生内部威胁;如果一个 子系统企图通过错误数据或不正确调用函数 来修改另一个子系统,则产生外部威胁。 Biba认为内部威胁可以通过程序测试或检验 来解决。所以模型主要针对外部威胁。
42
NIDS
NIDS的优点主要是使用简便,不会给运
行关键业务的主机和网络增加任何负担。
43
HIDS
主机型入侵检测系统(Host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 HIDS) 往往以系统日志、应用程序日志等作为 数据源,当然也可以通过其它手段从所 在的主机收集信息,并进行分析。HIDS 主要针对所在的系统进行非法行为的检 测。
访问数据受限于主体已经获得的对数据的访
问权限,而不是数据的属性(密级)。
该模型的思想是将一些可能会产生访问冲突
的数据分成不同的数据集,强制所有主体最
多只能访问一个数据集,但访问哪个数据集
并未受强制规则的限制。
Chinese Wall 模型系统结构
全部客体的集合
O
顶层;兴趣冲突组 A
中层:公司数据集 F G H I
•随着计算机安全理论和技术的发展, BLP
模型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2、Clark-Wilson模型
Clark-Wilson模型是一个确保商业数据完整性
且在商业应用系统中提供安全评估框架的完 整性及应用层的模型,由计算机科学家David D.Clark和会计师David R.Wilson发表于1987 年,在1989年进行了修正。 简称为CW模型
恢复Leabharlann 恢复是PDRR模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恢 复是事件发生后,把系统恢复到原来的状 态,或者比原来更安全的状态。恢复也可 以分为两个方面:系统恢复和信息恢复。 系统恢复指的是修补该事件所利用的系统 缺陷,不让黑客再次利用这样的缺陷入侵 。一般系统恢复包括系统升级、软件升级 和打补丁等。系统恢复的另一个重要工作 是除去后门。一般来说,黑客在第一次入 侵的时候都是利用系统的缺陷。在第一次 入侵成功之后,黑客就在系统打开一些后 门,如安装一个特洛伊木马。
22
Detection(检测)
在网络安全循环过程中,检测是非常重
要的一个环节,检测是动态响应的依据 ,它也是强制落实安全策略的有力工具 ,通过不断地检测和监控网络和系统, 来发现新的威胁和弱点,通过循环反馈 来及时作出有效的响应。
23
Response(响应)
紧急响应在安全系统中占有最重要的地 位,是解决安全潜在性最有效的办法。 从某种意义上讲,安全问题就是要解决 紧急响应和异常处理问题。要解决好紧 急响应问题,就要制订好紧急响应的方 案,做好紧急响应方案中的一切准备工 作。
Biba模型基于两种规则来保障数 据的完整性:
——下读(NRu)属性,主体不能读取安全级别低 于它的数据。 ——上写(NwD)属性,主体不能写入安全级别高 于它的数据。
二、多边安全模型
多边安全的信息结构示意
ABCDE 共享数据
目的是阻止信息在不同部分的横向流动
1、Chinese Wall 模型
35
访问控制
自主访问控制(Discretionary
access
control) 自主访问控制机制允许对象的属主来制定针 对该对象的保护策略。通常DAC通过授权列 表来限定哪些主体针对哪些客体可以执行什 么操作。如此将可以非常灵活地对策略进行 调整。由于其易用性与可扩展性,自主访问 机制经常被用于商业系统。 主流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UNIX系 统),防火墙等都是基于自主访问机制来实 36 现访问控制
21
Protection(保护)
保护通常是通过采用一些传统的静态 安全技术及方法来实现的,主要有防火 墙、加密、认证等方法。通过防火墙监 视限制进出网络的数据包,可以防范外 对内及内对外的非法访问,提高了网络 的防护能力,当然需要根据安全策略制 定合理的防火墙策略;也可以利用 SecureID这种一次性口令的方法来增加 系统的安全性等等。
认证
密码认证
智能卡
生物特征(指纹、面部扫描、视网膜扫
描、语音分析) 位臵认证(IP、反向DNS)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