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信息安全模型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模型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模型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MS)模型是一个基于风险管理的框架,旨在确保组织管理其信息资产的安全。
ISMS模型是指定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的标准,以协助组织实施、监督、维护和改进其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以确保其信息资产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下面是常用的ISMS模型:
1. ISO 27001: 这是全球范围内最常使用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国际标准,其基于风险管理方法构建,旨在确保信息资产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2. NIST Cybersecurity Framework: 由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发布的这个框架是用来帮助组织实现其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
3. CIS Controls: 由CIS(Center of Internet Security)制定的一套基于实践的安全控制,以协助组织防范最常见的攻击。
4. COBIT:这是一个由信息系统审计和控制协会(ISACA)及其附属机构颁布的框架,旨在帮助组织管理其信息技术和信息安全。
5. HIPAA:这是美国卫生保健行业需要遵守的一组安全标准,以确保个人健康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这些ISMS模型都可以用作一个操作性的标准,帮助组织实现其信息安全管理体
系。
信息安全模型讲义
信息安全模型讲义信息安全模型是指在信息系统中,通过建立安全策略和安全控制措施来保护信息资源的技术体系和理论模型。
它以解决信息系统中的安全问题为目标,为实现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提供了一种全面、系统的方法和手段。
本篇文章将对信息安全模型进行详细的讲解。
一、信息安全概述信息安全是指保护信息资源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泄露、破坏、篡改或丢失的能力。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安全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信息资源安全主要包括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三个方面。
1. 机密性:信息的机密性是指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和使用信息,未经授权的用户无法获取和使用信息。
2. 完整性:信息的完整性是指信息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受篡改和损坏的保证,保证信息真实、完整和正确。
3. 可用性:信息的可用性是指信息能够在需要的时候正常地使用,不受拒绝服务攻击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二、信息安全模型的基本概念信息安全模型是指在信息系统中,通过建立安全策略和安全控制措施来保护信息资源的技术体系和理论模型。
它以解决信息系统中的安全问题为目标,为实现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提供了一种全面、系统的方法和手段。
信息安全模型主要包括安全策略、安全目标、访问控制和身份验证等要素。
1. 安全策略:安全策略是指为了保护信息系统中的信息资源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则和措施。
它包括安全目标的确定、安全政策的制定和安全规则的建立等。
2. 安全目标:安全目标是制定和实施安全策略的目的和依据,主要包括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安全目标。
3. 访问控制:访问控制是指通过建立安全机制和措施,对信息系统中的用户进行身份验证和授权访问。
它包括访问控制策略、访问控制模型、访问控制机制等。
4. 身份验证:身份验证是确认用户的身份是否合法和可信的过程。
常用的身份验证方式包括用户名和密码、生物特征识别、数字证书等。
三、信息安全模型的分类信息安全模型根据安全策略的不同,可以分为强制访问控制(MAC)、自主访问控制(DAC)和角色访问控制(RBAC)等。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信息安全技术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信息安全问题也随之愈发凸显。
信息安全技术不仅是保障个人隐私和数据的安全,更是企业经营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信息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是评估和提升组织信息安全能力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组织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的评估,可以帮助组织全面了解其信息安全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风险,进而制定有效的信息安全策略和措施。
本文将探讨信息安全技术的重要性以及信息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的定义和应用,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信息安全领域的发展和实践。
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能够对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了解如何利用成熟度模型提升信息安全能力。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主要涉及整篇文章的组织架构和写作方式。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展开论述。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在概述部分,我们将介绍信息安全技术和信息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的重要性和背景,引发读者对本文主题的兴趣。
文章结构部分则是本节主要内容,介绍整篇文章所包含的大纲和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以便读者对全文有一个清晰的整体认识。
最后,在目的部分,我们将明确本文的撰写目的和预期效果,为读者提供明确的阅读导向。
正文部分将分为信息安全技术的重要性、信息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的定义和信息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的应用三个小节。
信息安全技术的重要性将讨论信息安全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信息安全所面临的挑战和威胁。
信息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的定义将解释该模型的概念和组成要素,为读者建立对模型的基础认知。
信息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的应用部分将介绍该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和作用,为读者提供实际应用案例和参考。
结论部分将在总结、展望和结语三个小节中对全文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展望未来信息安全技术和信息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的发展趋势,并留下一句简短的结语,以结束整篇文章。
信息安全理论模型
避免遭受各种威胁,
降低对企业之伤害, 确保企业的永续经营,
以及提升企业投资回报率及竞争优势。
© 2002 BearingPoint,
为什么需要信息安全
为甚么需要信息安全?
对企业业务的影响和增值 企业的战略远景的实现 为关键业务流程提供必须的执行数据 建立商业伙伴的信赖基础 企业电子化/电子商务必要机制
满足组织的原则、目标和要求
组织已有的商务运作中,信息处理的原则、目标与要求来确定信息安全的要求
风险评估的结果
组织对信息资产的保护程度、控制方式应建立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 信息资产的风险评估是对信息资产所面临的威胁、存在的薄弱点、产生的潜在影响和发生的可能 性的综合因素的分析确定
© 2002 BearingPoint,
信息安全的技术手段应当由管理政策和
标准来支持,以充分发挥技术作用,对 环境的变化作主动的适应和调整
传统的管理模式
信息安全管理模型 全面的、除弊兴利、预防式管理,建立
静态的、局部的、事后纠正的被动
管理方式
安全风险评估基础上的动态的持续改进 的管理系统
© 2002 BearingPoint,
国际公认的信息安全管理最佳实践
© 2002 BearingPoint,
信息安全管理的目标和要求
信息安全管理的功能目标 ——
对内:具备企业安全管理能力,并建立「安全等级」数据管理制度 对外:防范病毒及骇客入侵,或系统在遭受攻击时仍可维持正常运作能力
满足法律法规与合同的要求
有关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对组织的强制性要求 组织要关注法律法规的变化,保持持续地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商务合作者和客户对组织提出的具体信息安全要求
第1章信息安全基础v3
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
培训合作方徽标与名称
1.1.3 可用性
• 可用性
– 要求包括信息、信息系统和系统服务都可以被授权 实体在适合的时间,要求的方式,及时、可靠的访 问,甚至是在信息系统部分受损或需要降级使用时 ,仍能为授权用户提供有效服务。
• 需要指出的是,可用性针对不同级别的用户提 供相应级别的服务。具体对于信息访问的级别 及形式,由信息系统依据系统安全策略,通过 访问控制机制执行
• PDR模型
– 由防护(Protection)、检测(Detection)、响应 (Response)三部分组成
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
培训合作方徽标与名称
PPDR模型
• 基本思想
– 策略是这个模型的核心,意味着网络安全要达到的 目标,决定各种措施的强度
• 模型内容
– 安全策略(Policy) – 保护(Protection) – 检测(Detection) – 响应(Response)
及用于解释系统安全相关行为的理由
• 安全模型的作用
– 准确描述安全的重要方面与系统行为的关系 – 提高对成功实现关键安全需求的理解层次
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
培训合作方徽标与名称
信息安全的模型
• 在信息安全的研究和应用中,采用的模型 主要有哪些?
– PDR(保护、检测和响应) – PPDR(安全策略、保护、检测和响应)、
第1章信息安全基础v3
2021年8月5日星期四
信息安全技术概述
• 1.1 WPDRRC与PDRR模型 • 1.2 信息安全保障对象 • 1.3 社会文明发展与信息通讯技术 • 1.4 信息安全发展过程
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
深入分析比较8个安全模型
深入分析比较八个信息安全模型(1)状态机模型: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状态,系统始终是安全的,一旦有不安全的事件发生,系统应该会保护自己,而不是是自己变得容易受到攻击。
(2)Bell-LaPadula模型:多级安全策略的算术模型,用于定于安全状态机的概念、访问模式以及访问规则。
主要用于防止未经授权的方式访问到保密信息。
系统中的用户具有不同的访问级(clearance),而且系统处理的数据也有不同的类别(classification)。
信息分类决定了应该使用的处理步骤。
这些分类合起来构成格(lattice)。
BLP是一种状态机模型,模型中用到主体、客体、访问操作(读、写和读/写)以及安全等级。
也是一种信息流安全模型,BLP的规则,Simplesecurityrule,一个位于给定安全等级内的主体不能读取位于较高安全等级内的数据。
(-propertyrule)为不能往下写。
Strongstarpropertyrule,一个主体只能在同一安全登记内读写。
图1-1 Bell-Lapodupa安全模型解析图基本安全定理,如果一个系统初始处于一个安全状态,而且所有的状态转换都是安全的,那么不管输入是什么,每个后续状态都是安全的。
不足之处:只能处理机密性问题,不能解决访问控制的管理问题,因为没有修改访问权限的机制;这个模型不能防止或者解决隐蔽通道问题;不能解决文件共享问题。
(3)Biba模型:状态机模型,使用规则为,不能向上写:一个主体不能把数据写入位于较高完整性级别的客体。
不能向下读:一个主体不能从较低的完整性级别读取数据。
主要用于商业活动中的信息完整性问题。
图1-2 Biba安全模型解析图(4)Clark-Wilson模型:主要用于防止授权用户不会在商业应用内对数据进行未经授权的修改,欺骗和错误来保护信息的完整性。
在该模型中,用户不能直接访问和操纵客体,而是必须通过一个代理程序来访问客体。
从而保护了客体的完整性。
PDR模型、PPDRR模型和信息安全三维模型概述
PDR模型、PPDRR模型和信息安全三维模型概述什么是PDR模型PDR模型是由美国国际互联网安全系统公司(ISS)提出,它是最早体现主动防御思想的一种网络安全模型。
PDR模型包括protection(保护)、detection(检测)、response(响应)3个部分。
保护就是采用一切可能的措施来保护网络、系统以及信息的安全。
保护通常采用的技术及方法主要包括加密、认证、访问控制、防火墙以及防病毒等。
检测可以了解和评估网络和系统的安全状态,为安全防护和安全响应提供依据。
检测技术主要包括入侵检测、漏洞检测以及网络扫描等技术。
应急响应在安全模型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解决安全问题的最有效办法。
解决安全问题就是解决紧急响应和异常处理问题,因此,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形成快速安全响应的能力,对网络和系统而言至关重要。
PDR模型的原理[1]PDR模型,即引入时间参数、构成动态的具有时间特性的安全系统。
用Pt表示攻击所需的时间,即从人为攻击开始到攻击成功的时间,也可是故障或非人为因素破坏从发生到造成生产影响的时间;用Dt表示检测系统安全的时间;用Rt表示对安全事件的反应时间,即从检查到漏洞或攻击触发反应程序到具体抗击措施实施的时间。
显然,由于主观不可能完全取消攻击或遭受破坏的动因,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都不可能杜绝事故或完全阻止入侵,因此只能尽量延长P_t值,为检测和反应留有足够时间,或者尽量减少D_t和R_t值,以应对可能缩短的攻击时间。
根据木桶原理,攻击会在最薄弱的环节突破,因此进一步要求系统内任一具体的安全需求应满足:Pti > Dt + Rti这一要求非常高,实现的代价也非常高昂,因此对某些漏洞或攻击可以放宽尺度。
设Pti < Dt + Rti,则Eti = Dti + Rti − Pti 其中,Et > 0,称为暴露时间,应使其尽量小。
PPDRR模型是典型的、动态的、自适应的安全模型,包括策略(Policy)、防护(Protection)、检测(Detection)、响应(Response)和恢复(Recovery)5个主要部分。
第3章 信息安全工程能力成熟度模型(SSE-CMM)
8 根据不同组织的实际情况,模型所定义的某些安全工程
实践将会起作用,但不是全部,并且这些组织需要从模型不
同的实践之间的联系来决定他们的应用。以下是SSE-CMM 在各种组织中的应用说明:
(1) 安全服务提供商。在这里,SSE-CMM可用来衡量组
织的信息安全工程过程能力,即测量服务提供商执行风险评 估的过程能力。在系统的开发和集成时,要对该组织发现和
与方法,缺少一个能够全面评估安全工程实施的框架。SSECMM提供了这种框架,可以作为衡量系统安全性的标准, 以提高安全工程准则应用的性能。SSE-CMM的目标就是把
安全工程发展成为一种有完整定义的、成熟的和可测量的工
程学科。
5
3.1.1
SSE-CMM适用范围
SSE-CMM规定了整个可信产品或安全系统生命周期的
SSE-CMM及其评估方法有以下用途:
(1) 工程组织作为评估他们的安全工程实践和提出改进 意见的工具。
(2) 安全工程评估组织作为建立基于组织能力信任度的
基础。 (3) 用户作为评估产品提供商安全工程能力的标准机制。
12
3.1.4
使用SSE-CMM的好处
目前,信息安全产品、服务等在市场上一般以两种方式
27
图3-1 安全工程过程的三个基本单元
28
1. 风险
安全工程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减轻风险,风险评估是识
别尚未发生的潜在问题的过程,应通过检查威胁和脆弱性发 生的可能性及有害事件发生的潜在影响来评估。一般来说,
可能性中必然包含不确定性的因素,而这个不确定因素又随
环境变化而变化,这就意味着,可能性只在某种特定的条件 下才能预测,此外,对特定风险影响的评估也是不确定的, 因为有害事件可能不会像预测的那样发生。因为这些因素具 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与之相关的准确预测和安全设计及 证明都非常困难。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模型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模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对信息安全认识的不断发展,信息安全概念已经从最初的信息本身保密,发展到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对象的信息系统安全保护,信息安全属性也扩展到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三个方面,进而又形成信息安全保障,尤其是息系统基础设施的信息保障。
信息安全保障将安全属性扩大到了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认证性、不可否认性五个方面,保障对象明确为信息、信息系统。
保障能力明确来源于技术、管理和人员三个方面。
信息安全保障中,安全目标不仅是信息或者系统某一时刻的防护水平,而是系统与拥有系统的组织在信息系统整个生命周期中所具有的持续保护能力,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适当的技术防护措施、安全管理措施,更需要在系统工程的理论指导下,合理规划、设计、实施、维护这些措施,以保证系统安全状态的保持与持续改进。
为此,我们提出了电力系统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是指通过对技术、管理、工程等手段的合理运用和防护资源的有效配置,形成的保障信息系统安全性的机制。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是对技术、管理和安全工程等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主要内容间的关系进行的抽象描述。
见下图:图五,电力系统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SPMTE模型由4个部分组成,分别是:信息安全总方针、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信息安全技术体系和信息安全工程模型。
电力系统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包含的详细内容见图六:图六,SPMTE模型的内容1.信息安全方针信息安全总方针,是信息安全保障的最高纲领和指导原则,包括:组织的信息安全目标、组织的信息安全理念、组织所采用的信息安全模型和组织的信息安全策略。
2.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是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运作的核心驱动力,包括:制度体系、组织体系、运行体系。
●安全制度(子策略)是由最高方针统率的一系列文件,结合有效的发布和执行、定期的回顾机制保证其对信息安全的管理指导和支持作用。
●安全组织明确安全工作中的角色和责任,以保证在组织内部开展和控制信息安全的实施。
信息安全保障深度防御模型
信息安全保障深度防御模型
信息安全保障深度防御模型是一种综合的安全防御体系,旨在通过多
种措施来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该模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物理安全:包括安全区域的设立、门禁系统、监控互联网等,用于
保障硬件、场地和资源的物理安全。
2.网络安全: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VPN、安全路由器等,用
于保障网络层面的安全。
3.主机安全:包括杀毒软件、安全补丁、加密文件系统等,用于对主
机进行安全控制和防范。
4.应用安全:包括认证、授权、安全审计等,用于保障应用层面的安全。
5.数据安全:包括备份、加密、密钥管理等,用于保障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以上措施需要综合使用,形成一种深度防御的安全措施体系,以确保
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此外,定期的安全评估和漏洞扫描也是深度
防御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安全模型
机密性
完整性
Clark-Wilson
系统安全保障模型:PDR、PPDR、OSI
1、基本模型-Lampson
Lampson模型的结构被抽象为状态三元组( S, O, M ),
—— S 访问主体集,
—— O 为访问客体集(可包含S的子集),
—— M 为访问矩阵,矩阵单元记为M[s,o],表示
主体s对客体o的访问权限。所有的访问权限构成一有限集A。
其中,T为转移函数,是指由初始状态v0通过执行一系列有限的系统请求 R到达可达状态v。
MAC多级安全模型-BLP(5)
“读安全”禁止低级别的用户获得高级别文件的读权限。 “写安全”防止高级别的特洛伊木马程序把高级别文件内容拷贝到低级别用户有 读访问权限的文件。
缺点
•
未说明主体之间的访问,不能适用于网络
变迁函数T:V×R→V。 R请求集合,在系统请求执行时,系统实现状态变迁;D 是请求结果的集合。 类似于HRU模型,BLP模型的组成元素包括访问主体、访问客体、访问权限和访 问控制矩阵。但BLP在集合S和O中不改变状态 与HRU相比,多了安全级别、包含请求集合的变迁函数。
MAC多级安全模型-BLP(3)
全体客体的集合(O)
顶层:兴趣冲突组
A
B
C
中层:公司数据集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底层:客体 (独立数据项)
Chinese wall安全属性
访问客体的控制:
• •
与主体曾经访问过的信息属于同一公司数据集合的信息,即墙内信息 可以访问。 属于一个完全不同的兴趣冲突组的可以访问。
主体能够对一个客体进行写的前提,是主体未对任何属于其他公 司数据集的访问。 定理1:一个主体一旦访问过一个客体,则该主体只能访问位于同 一公司数据集的客体或在不同兴趣组的客体 定理2:在一个兴趣冲突组中,一个主体最多只能访问一个公司数 据集
网络信息安全的模型构建与分析
网络信息安全的模型构建与分析网络信息安全是指对网络系统、网络数据和网络传输过程中的信息进行保护的一系列技术和措施。
构建和分析网络信息安全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网络安全的特征和问题,从而提供有效的安全措施和策略。
本文将从网络信息安全的模型构建和分析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网络信息安全模型构建1.信息安全需求分析:对于不同的网络系统和应用场景,其信息安全需求是不同的。
首先需要进行一次全面的需求分析,明确网络系统中需要保护的信息和依赖关系。
2.模型概念设计:在信息安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将需求抽象化为一个模型,包括网络拓扑结构模型、数据传输模型、系统通信模型等。
这些模型可以用图论、概率论等方法进行表示和描述。
3.安全威胁分析:对于网络系统而言,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安全威胁,包括黑客攻击、病毒传播、恶意软件等。
通过对这些安全威胁进行分析,可以明确网络系统中存在的漏洞和风险。
4.安全策略设计:在安全威胁分析的基础上,需要设计相应的安全策略来防范和应对各种安全威胁。
安全策略可以包括访问控制、身份认证、加密通信等。
5.安全模块设计:根据安全策略的设计,可以将网络系统划分为不同的安全模块,每个安全模块负责相应的安全功能。
通过安全模块的设计,可以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网络信息安全模型分析1.安全评估和审计:通过对网络系统中安全模块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和审计,可以了解网络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和风险,并提供改进的建议和措施。
2.风险分析和控制:通过对网络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可以确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控制措施可以包括物理措施、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等。
3.性能分析和优化:网络信息安全模型的设计和实施都会对网络系统的性能产生影响。
通过对网络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和优化,可以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可用性分析和改进:网络信息安全模型的设计和实施也会对网络系统的可用性产生影响。
通过对网络系统的可用性进行分析和评估,可以提供相应的改进建议和措施。
网络信息安全模型
网络信息安全模型
网络信息安全模型是企业网络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旨在确保网络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现今,随着企业网络地位的提高,无论大型公司还是中小型公司,都非常重视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模型就显得尤为重要。
网络信息安全模型以CIA理论为基础,它定义了三个必须具备的安全要求,分别是“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保密性要求网络上的数据不会被本不应获取它的人访问,从而保证保密性。
完整性要求网络上的数据不被意外或想当然的删除、更改或增加,从而保证数据完整性。
可用性要求网络上的数据能够及时,有效地提供服务,从而满足正常的业务流程的要求。
除此之外,网络信息安全模型还建立了访问控制、加密技术等多种安全措施,旨在防止网络系统被恶意攻击和入侵。
访问控制包括认证、授权和监控,通过认证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检查用户访问网络资源的访问权限,并对用户发出的指令和操作进行追踪和监控,从而确保网络安全。
此外,采用加密技术可以使网络上秘密信息被有效地加密,这样就可以进一步防止网络信息的泄露,有效地避免网络信息的滥用和滥用野心。
对于网络信息安全模型,只要认真遵守相关规定,及时采取预防措施、进行安全测试,就可以有效地降低网络信息安全威胁的可能性。
实现网络信息安全模型的可持续发展,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信息安全标准(共125条)
5.2.1物理环境和保障
3
GB/T 17625.3-2000
电磁兼容限值对额定电流大于16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
IEC 61000-3-5:1994
5.2.1物理环境和保障
4
GB/T 17626.11-1999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
5.2.1物理环境和保障
18
BMB5-2000
涉密信息设备使用现场的电磁泄漏发射防护要求
5.2.1物理环境和保障
19
BMB6-2001
密码设备电磁泄漏发射限值
5.2.1物理环境和保障
20
BMB7-2001
密码设备电磁泄漏发射测试方法(总则)
5.2.1物理环境和保障
21
BMB7.1-28:1993
5.3系统与网络标准
4
电子政务信息交换安全技术要求
5.3系统与网络标准
5
GJB 2646-1996
军用计算机安全评估准则(操作系统安全)
5.3系统与网络标准
6
电子政务XML安全技术指南
5.3系统与网络标准
7
电子政务网络(专网与内网)安全技术规范
5.3系统与网络标准
ISO/IEC 11586-3:1996
5.1.3信息安全模型
5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通用高层安全第4部分:保护传送语法规范
ISO/IEC 11586-4:1996
5.1.3信息安全模型
6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通用高层安全第5部分:安全交换服务元素(SESE)协议实现一致性声明(PICS)形式表
ISO/IEC 11586-5:1997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模型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模型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模型是指国家信息安全保护相关部门制定的一套评价和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的标准和方法。
该基本模型包括三个层次:
1. 安全等级划分层。
根据信息系统对国家利益的重要程度、对国家安全的威胁程度以及信息系统自身的安全防护能力等因素,将信息系统分为几个不同的安全等级。
通常分为五个等级,从低到高分别为一般等级、二级、三级、四级和五级。
每个等级对应着不同的安全要求和保护措施。
2. 安全等级评估层。
对信息系统按照安全等级划分层确定的标准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信息系统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等安全属性,评估方法包括安全检测、安全测试、安全演练等。
评估的结果将信息系统划分为不同的安全等级,并确定所需要采取的安全保护措施。
3. 安全等级保护层。
根据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安全保护策略和技术措施,包括安全组织建设、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安全技术措施实施等。
同时,还需要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监控和安全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问题,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通过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模型,可以对不同等级的信息系统进行科学的评估和保护,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信度,保障国家信息安全。
安全工程之信息安全模型
安全⼯程之信息安全模型⼀.信息安全模型1.信息安全模型,具体特点:1)是精确的,⽆歧义的2)简单的,抽象的,易于理解的3)涉及安全性质,不过分限制系统的功能与实现2.访问控制模型分类1)⾃主访问控制模型(DAC)linux下对于⽂件、⽂件夹的rwx权限控制,windows下的⽂件、⽂件夹的权限控制均属于⾃主访问控制。
特点是权限是由主体来控制。
(1)在windows的权限控制右击⽂件、⽂件夹选择[属性]功能,进⼊[属性]界⾯选择[安全]功能(2)linux 的权限在bash下执⾏ ls -l查看⽂件的所属者、所属组、其他组的权限-rw-rw-rw- 1 root root 0 Sep 22 13:14 access2)强制访问控制模型(MAC)主体、客体都会有标签,根据标签的关系确定访问控制,⼀般由客体控制。
BLP和Biba模型都属于强制访问控制(MAC)模型。
其中,BLP⽤于保护数据机密性,⽽Biba则针对完整性。
随之⽽后的是Clark-Wilson模型。
3)基于⾓⾊的访问控制模型(RBAC)RBAC(Role-Based Access Control )基于⾓⾊的访问控制。
在20世纪90年代期间,⼤量的专家学者和专门研究单位对RBAC的概念进⾏了深⼊研究,先后提出了许多类型的RBAC模型,其中以美国George Mason⼤学信息安全技术实验室(LIST)提出的RBAC96模型最具有系统性,得到普遍的公认。
RBAC认为权限的过程可以抽象概括为:判断【Who是否可以对What进⾏How的访问操作(Operator)】这个逻辑表达式的值是否为True的求解过程。
即将权限问题转换为Who、What、How的问题。
who、what、how构成了访问权限三元组。
RBAC⽀持公认的安全原则:最⼩特权原则、责任分离原则和数据抽象原则。
最⼩特权原则得到⽀持,是因为在RBAC模型中可以通过限制分配给⾓⾊权限的多少和⼤⼩来实现,分配给与某⽤户对应的⾓⾊的权限只要不超过该⽤户完成其任务的需要就可以了。
信息安全纵深防御模型
信息安全纵深防御模型
信息安全纵深防御模型是一种将多种安全措施有机组合,形成多道保护线,以阻断攻击者威胁的信息安全保障模型。
该模型基于美国国防部提出的PDRR模型,即防护(Protection) 、检测(Detection) 、响应(Response).恢复(Recovery) 。
具体来说,信息安全纵深防御模型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1.防护:采取各种安全措施来保护网络和系统,例如加密机制、访问控制机制、防火培技术等。
2.检测:通过入侵检测、系统脆弱性检测、数据完整性检测等手段,及时发现并预防潜在的安全威胁。
3.响应:在发现攻击后,采取应急策略、应急机制、应急手段等措施,对攻击进行快速响应和处置,以降低安全事件带来的损失。
4.恢复:通过数据备份、数据修复、系统恢复等技术手段,尽快恢复受影响的网络和系统。
保证业务的正常运行。
为了实现纵深防御的效果,需要针对保护对象部署合适的安全措施,形成多道保护线,各安全防护措施能够互相支持和补救。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尽可能地阻断攻击者的威胁,保障信息的安全性。
此外。
分层防护模型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该模型以OSI 7层模型为参考,针对每一层的安全威胁部署合适的安全措施。
从而全面地保护网络和系统的安全。
总的来说,信息安全纵深防御模型是一种全面、多层次的防护策略,它能够有效地提高组织的安全防护能力和应对威胁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认证中心
信息安全模型
编号:CISP-05-信息安全模型
版本:1.1
日期:2006年5月
概述
信息安全模型简介
多维模型与安全技术框架
123
保密性
访问控制
信息流DAC自主MAC强制
完整性
RBAC
BLP
Chinese Wall
(非干扰性,非观察性)
Biba
Clark-Wilson
概述
信息安全模型简介
多维模型与安全技术框架
123
特点:
主体客体
(完整性)(保密性)
Clark-Wilson模型
•
•
•
•
•
•
•
•
•
Chinese Wall模型
概述
信息安全模型简介多维模型与安全技术框架
123
安全服务
抗抵赖
可鉴别
保密性
完整性
可用性
信息状态
安全措施
处理存储
传输
技术
人员运行
预
防检测
响
应恢复
安全策略
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
可用性:
完整性:
保密性:
可靠性:
网络和基础设施的防御
边界防御
计算环境防御
支撑性基础设施
OSI 参考模型
7 应用层6 表示层5 会话层4 传输层3 网络层2 链路层1 物理层
安全机制
公证
路由选择控制
通信业务填充
鉴别交换
数据完整性
访问控制
数字签名
加密
安全服务
鉴别服务访问控制
数据完整性数据保密性抗抵赖
鉴别:
访问控制:
数据保密性:
数据完整性:
抗抵赖:
加密:
数字签名:
访问控制:
数据完整性:
鉴别交换机制:
通信业务填充机制:
路由选择控制机制:
公证机制:
•
•
•
•
中国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认证中心 。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