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居民个人所得税计算
无住所个人,就是非居民个人吗?不要傻傻分不清
无住所个人,就是非居民个人吗?不要傻傻分不清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019年第34号、35号规定了无住所个人的相关个人所得税政策,34号公告还比较浅显,看了35号公告,绝大多数人的感觉就是发懵。
为啥都是中国字,但为啥看不懂呢?主要原因就是有些概念不能清晰地把握,今天我们着重了解两组容易混淆的概念。
1、无住所个人和非居民个人有些人误以为无住所个人就是非居民个人,其实不然,它们并不是相等的关系,而是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
我们一步步来分析下:如何判断一个自然人是否属于我国的居民个人?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有先后两个判断依据,一是住所,二是境内居住时间。
符合第一个条件就可以认定居民个人,如果不符合才需要看第二个条件。
什么是有住所?是指个人因户籍、家庭、经济利益关系而在境内习惯性居住,国税发〔1994〕89号有进一步的解释,习惯性居住,是判定纳税义务人是居民或非居民的一个法律意义上的标准,不是指实际居住或在某一个特定时期内的居住地。
对因学习、工作、探亲、旅游等原因而在中国境外居住,在其原因消除后,必须回到境内居住的个人,其习惯性居所是中国。
如果不符合“有住所”这个判断条件的个人,统称为无住所个人了。
无住所个人根据一年内境内居住天数是否达到183天,进行第二次判断。
不超183天称之为非居民个人,满183天以上称之为无住所居民个人。
只所以要区分不同类型的个人,是因为不同类型的个人纳税义务是不一样的。
用一张图表示:2、境内居住天数和境内工作天数通过上图可以看出,除了住所,境内居住时间是一个判定个人是否居民个人的很关键的指标。
境内居住时间也就是境内居住的天数。
对于无住所个人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累计居住天数,按照个人在中国境内累计停留的天数计算。
在中国境内停留的当天满24小时的,计入中国境内居住天数,在中国境内停留的当天不足24小时的,不计入中国境内居住天数。
也就是说出境和入境当天都不能计算到居住天数中。
举例来说:李先生为香港居民,在深圳工作,每周一早上来深圳上班,周五晚上回香港。
(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税率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1980年9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根据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1999年8月30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三次修正根据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四次修正根据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五次修正根据2011年6月30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六次修正根据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七次修正)第一条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居民个人。
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非居民个人。
非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纳税年度,自公历一月一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
第二条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一)工资、薪金所得;(二)劳务报酬所得;(三)稿酬所得;(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五)经营所得;(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七)财产租赁所得;(八)财产转让所得;(九)偶然所得。
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介绍
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介绍个人所得税=(工资-三险一金-个税起征点)x税率-速算扣除数其中小括号里的“工资-三险一金-个税起征点”通常被称为“应纳税所得额”或“应纳税额”工资:即初始收入(合同上所写的收入)起征点:自2011年起,起征点由2000元上调至3500元税率:由3%上涨到45%,有7个等级,分别与7个不同区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对应速算扣除数:由0上涨到13505,也有7个等级,与不同税率相对应:注:①表中所列含税级距、不含税级距,均为按照税法规定减除有关费用后的所得额。
②含税级距适用于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
举例说明:假设月工资为6000元,工作地点是广州(养老保险8%、医疗保险2%、失业保险1%、住房公积金8%),那么“应纳税额”=6000-6000x(8%+2%+1%+8%)-3500=1360元。
查上表可知,与1360元对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分别为3%和0,因此个税=1360x3%-0=40.8元。
也就是说,在广州月工资6000元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40.8元。
虽然最后实际到手只有4000多元,但至少知道了,“少了的钱”几乎都用来缴纳五险一金了,只有极少一部分用来缴纳个税而已。
个人所得税分为境内所得和境外所得。
主要包括以下11项内容:1、工资、薪金所得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这就是说,个人取得的所得,只要是与任职、受雇有关,不管其单位的资金开支渠道或以现金、实物、有价证券等形式支付的,都是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的课税对象。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包括四个方面:(二)个人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取得营业执照,从事办学、医疗、咨询以及其他有偿服务活动取得的所得。
(三)其他个人从事个体工商业生产、经营取得的所得,既个人临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所得。
非居民企业个税计算
非居民企业个税计算
企业向非居民个人支付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时,应当按以下方法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①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②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按月换算后的非居民个人月度税率表(《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三》)计算应纳税额。
③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
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④非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非居民个人所得税的法律规定
非居民个人所得税的法律规定个人所得税是一种重要的税种,用于征税个人收入。
在许多国家乃至全球范围内,个人所得税都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然而,在涉及非居民个人所得税的问题上,税务规定会有所不同。
本文将对非居民个人所得税的法律规定进行探讨。
一、非居民个人所得税的定义非居民个人所得税是指非居民个人依据其在某一国家境内的所得,在该国家境内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二、非居民个人涉税范围非居民个人所得税涉及许多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跨国企业所得:跨国企业的所得以及在海外工作的外籍员工所得,需按照相应国家的税务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2. 跨国投资所得:非居民个人从所投资企业所得到的收益,或者出售投资时所取得的资本收益,都属于涉税范围。
3. 海外工作所得:非居民个人在海外工作所获取的薪水、奖金、津贴等工作所得,需要依法纳税。
4. 跨境劳务所得:非居民个人从跨境劳务所获得的工资、薪金或者其他报酬,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三、非居民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非居民个人应当履行相应的纳税义务,并按照以下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1. 缴纳税款时间:非居民个人所得税的纳税时间根据各国法律规定而异,有的国家要求按月缴纳,而有的国家则按季度或年度缴纳。
2. 纳税计算方法:根据非居民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纳税人应当按照所得的性质和数额,按照规定的税率进行计算和缴纳个人所得税。
3. 税务登记和报税义务:在国家法律规定的时间内,非居民个人应当申请税务登记,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填报相关的纳税申报表。
四、非居民个人所得税的减免和避免对于非居民个人,在一些情况下可以享受个人所得税的减免和避免:1. 双重征税协定:许多国家之间签订了双重征税协定,用于规定和解决非居民个人在不同国家境内的所得在缴纳个人所得税方面的问题。
2. 免税额和特殊减免:有些国家针对性地设定了个人所得税的免税额和特殊减免政策,以减轻非居民个人的税负。
3. 抵免和退税:根据各国法律规定,非居民个人在某一国家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可以在其所居住国家申请抵免或者退税。
非居民个人的税率计算方法
非居民个人的税率计算方法非居民个人在中国境内取得所得时,需要按照相应的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以下将详细介绍非居民个人的税率计算方法。
一、非居民个人的所得范围非居民个人的所得包括以下几种:1. 从中国境内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2. 从中国境内取得的稿酬所得;3. 从中国境内取得的特许使用权使用费所得;4. 从中国境内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5. 从中国境内取得的利息、贷款利息所得;6. 从中国境内取得的财产租赁所得;7. 从中国境内取得的财产处置所得;8. 从中国境内取得的偶然所得等。
二、非居民个人的税率层级根据中国税法规定,非居民个人的税率分为三个层级,分别为20%、30%和35%。
三、税前扣除非居民个人的所得需要在计算税款之前,先进行税前扣除。
具体的扣除项目和标准根据中国税务部门的规定而异,常见的扣除项目包括:子女教育支出、赡养老人支出、租房支出等。
这些扣除项目可根据相关规定进行申报,并在计算税款时予以扣除。
四、计算所得税非居民个人的所得税计算公式如下: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适用税率 - 速算扣除数其中,应纳税所得额等于非居民个人的收入总额减去税前扣除项目后的金额。
适用税率根据收入金额确定,如以下表格所示:收入金额(人民币)税率超过0元但不超过1,500元 20%超过1,500元但不超过4,500元 30%超过4,500元 35%速算扣除数是为了简化计算过程而设置的一个固定值,根据税率层级不同而异。
五、个人所得税的缴纳非居民个人需要在取得所得后的15日内向当地税务部门申报个人所得税,并按规定的时间缴纳税款。
具体缴纳方式可根据当地税务部门的规定而异。
六、个人所得税的特殊规定对于特定类型的非居民个人,可能适用一些特殊的个人所得税规定。
如对于在中国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其所得可能根据双边或多边协议确定适用的税率。
七、税务服务和咨询如果对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或相关规定有疑问,非居民个人可以咨询当地税务机关或税务服务中心,或通过税务部门提供的在线咨询平台获取相关信息和帮助。
个人所得税税率如何计算
个人所得税税率如何计算一、个人所得税怎么样何计算领工资,得上税,这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
其实,对于个人所得税每个人的心里也有一个小九九,希望对纳税金额能够算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应交个人所得税=(工资-个人交五险一金金额-个人所得税扣除额3500元)*t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例:应交个人所得税=(工资5800元-个人交五险一金金额1044元-个人所得税扣除额3500元)*税率3%-速算扣除数0元=37.68元。
附:调整后的7级超额累进税率如下:1.全月应纳税额不超过1500元的,税率为3%,速算扣除数0;2.全月应纳税额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税率为10%。
速算扣除数105元;3.全月应纳税额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0%。
速算扣除数555元;4.全月应纳税额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5%,速算扣除数1005元;5.全月应纳税额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0%,速算扣除数2755元;6.全月应纳税额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5%。
速算扣除数5505元;7.全月应纳税额超过80000的部分,税率为45%。
速算扣除数13505元。
二、个人所得税怎么算的一、个人所得税怎么算的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五险一金”-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二、什么是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英国是开征个人所得税较早的国家,1799年英国开始试行差别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到了1874年才成为英国一个固定的税种。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既包括居民纳税义务人,也包括非居民纳税义务人。
居民纳税义务人负有完全纳税的义务,须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全部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而非居民纳税义务人仅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计算标准一览
个人所得税计算标准一览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所得税也成为了现代纳税制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所以学习个人所得税计算标准成为了很多人必须了解的一部分。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解释个人所得税计算标准和相应的计算方法,以帮助更多的人理解和遵循税法规定。
一、个人所得税计算标准(一) 纳税人“个人所得税法”将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分为两类:1.居民个人(1)常住中国境内的个人(2)非常驻中国境内的个人,但是在中国境内的居住时间累计达到183天以上的个人。
2.非居民个人(1)仅对在中国境内所得的个人所得税纳税义务作出规定。
(二) 适用税率居民个人所得税适用综合所得递延税率,即以下表格所示:| 级数| 适用所得区间| 适用税率|| ---- | ---- | ---- || 1 | 0~36,000元| 3% || 2 | 36,001~144,000元| 10%|| 3 | 144,001~300,000元| 20% || 4 |300,001~420,000元| 25% || 5 | 420,001~660,000元| 30% || 6 | 660,001~960,000元| 35% || 7 | 960,001元及以上| 45% |非居民个人所得税适用综合所得一次性税率,税率为20%。
(三) 适用期间个人所得税征收是按纳税年度征收的,纳税年度为一年,时间跨度从1月1日至12月31日。
(四) 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一纳税年度中,纳税人取得的收入减去专项扣除和其他扣除后的余额。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 收入- 专项扣除- 其他扣除具体内容如下:1.收入所谓“收入”是指个人取得的各种形式的工资、薪金、稿费,经营所得、财产所得和其他所得。
对不同类型的收入有不同的计算规则。
2.专项扣除专项扣除是针对特定支出,根据法定标准确定,并在应纳税所得额中专项减除的金额。
可以分为以下六类:(1)子女教育(2)继续教育(3)住房贷款利息(4)住房租金(5)赡养老人(6)大病医疗3.其他扣除其他扣除是指纳税人在计算个人所得税前可以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的支出和捐赠额等,具体内容如下:(1)养老保险(2)康复费(3)住院医疗(4)税收减免(5)赈灾捐款(6)救助抗战等相关捐款二、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一) 居民个人的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居民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如下: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其中,速算扣除数按表格如下:| 级数| 速算扣除数|| ---- | ---- || 1 | 0 || 2| 2520 || 3 | 16920 || 4 | 31920 || 5 | 52920 || 6 | 85920 || 7 | 181920 |(二) 非居民个人的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非居民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为:应纳所得一次性税额= 所得额×适用税率-全年应纳税额累计已预缴税额其中,所得额是指在中国境内取得的各类所得减去支出和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从而确定应纳税所得额。
税务工作人员如何处理非居民个人所得税
税务工作人员如何处理非居民个人所得税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非居民个人在国内从事经济活动,并产生相应的所得。
对于税务工作人员来说,如何处理非居民个人所得税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确定非居民个人所得税的适用范围首先,税务工作人员需要明确什么样的个人属于非居民个人。
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居民个人是指在境内有住所、实际居住时间超过一年的个人。
非居民个人则是指不符合上述居民个人的条件的个人。
其次,税务工作人员需要确定非居民个人所得税适用的范围。
对于非居民个人,我国的税法规定了特定的所得类别适用非居民个人所得税,例如销售货物、提供服务、使用权许可等取得的所得。
针对这些所得,税务工作人员需要依法进行计算和征收。
二、明确非居民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税务工作人员在处理非居民个人所得税时,需要明确计算方法。
一般来说,我国对于非居民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有两种方法:一是综合计税方法,二是简单计税方法。
综合计税方法指的是将非居民个人在境内取得的各项所得进行合并计算,然后按照一定的税率进行征收。
这种方法适用于绝大多数的非居民个人。
简单计税方法则是对于某些特定的所得类别,例如个人所得的特定利息、特定股息等,采用比较简单的计算方法进行征税。
这种方法旨在简化税务工作人员的征税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三、完善非居民个人纳税申报和征收流程在处理非居民个人所得税时,税务工作人员需要注意完善相关的纳税申报和征收流程。
首先,要加强对纳税人的宣传和教育,提高非居民个人的税务意识,促使他们主动履行纳税义务。
其次,要建立健全非居民个人纳税申报系统,方便纳税人进行申报。
同时,税务工作人员需要对纳税人提交的申报表进行审核和核对,确保所提供的信息真实准确。
最后,在征收环节,税务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非居民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和监督。
要建立严格的纳税监管机制,对于违法行为及时进行处理,确保税收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四、加强国际合作与信息交流在处理非居民个人所得税时,税务工作人员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信息交流。
非居民个人所得税计算
首先确定是否为个人所得税纳税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虽无住所但在境内居住满一年,以及无住所又不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但有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
包括中国公民、个体工商户、外籍个人、香港、澳门、台湾同胞等。
对个人所得税纳税人种类的区分及纳税义务的判定标准我国根据国际惯例,对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的划分,采用了国际上常用的住所标准和居住时间标准。
一、居民纳税人(一)住所标准――习惯性住所我国税法将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个人界定为“因户籍、家庭、经济利益关系而在中国境内习惯性居住的个人”。
(二)居住时间标准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住满365日,即以居住满1年为时间标准,达到这个标准的个人即为居民纳税人。
在居住期间内临时离境的,即在一个纳税年度中一次离境不超过30日或者多次离境累计不超过90日的,不扣减日数,连续计算。
注1:“一个纳税年度内”是指从公历1月1日到12月31日的时间内。
(如果今年的3月15日来中国,次年的6月15日离开中国,那么今年不满365天,次年也不满365天。
)个人只要符合或达到其中任何一个标准,就可被认定为居民纳税人,其来源于境内、境外的所得均应向我国缴纳个人所得税。
二、非居民纳税人非居民纳税义务人:无住所不居住或无住所居住不满1年:仅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向中国缴纳个人所得税。
注2:在中国境内无住所的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征税问题境内所得境外所得居住时间纳税人性质境外支付境内支付境外支付境内支付×*×日以内)90日(或183免税√非居民×*×√√非居民年1天)~183日(或90.(注:√代表征税,×代表不征税。
*代表高管人员需要缴税的特殊情况)居住时间5年以上,从第6年起以后的各年度中,凡在境内居住满1年的,应当就其来源于境内、境外的所得申报纳税;凡在境内居住不满1年的,仅就其该年内来源于境内的所得申报纳税。
个人所得税计算方式是什么?
个⼈所得税计算⽅式是什么?个⼈所得税的计算⽅法:应纳税所得额=(⽉收⼊-五险⼀⾦-起征点-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专项附加扣除)×适⽤税率-速算扣除数。
新个税法于2019年1⽉1⽇起施⾏,2018年10⽉1⽇起施⾏最新起征点和税率。
对于⽼百姓⽽⾔,应该是⽣活中接触⽐较多的⼀种。
职⼯的⼯薪收⼊、个体⼯商户的经营所得、买卖房屋所得等,都在个⼈所得税的缴纳范围内。
如果不了解⽅⾯的知识,就容易在缴纳个税的时候产⽣问题,那么个⼈所得税计算⽅式是什么?下⾯我们⼀起听听⼩编的说法。
⼀、个⼈所得税计算⽅式是什么?个⼈所得税的纳税义务⼈,既包括居民纳税义务⼈,也包括⾮居民纳税义务⼈。
居民纳税义务⼈负有完全纳税的义务,必须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全部所得缴纳个⼈所得税;⽽⾮居民纳税义务⼈仅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个⼈所得税。
其计算公式为:应纳个⼈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税率-速算扣除数,其中应纳税所得额=扣除三险⼀⾦后⽉收⼊-扣除标准。
⼆、个⼈所得税的起征点和免征额是什么意思?1、所谓起征点,是征税对象达到征税数额开始征税的界限。
征税对象的数额未达到起征点时不征税。
⼀旦征税对象的数额达到或超过起征点时,则要就其全部的数额征税,⽽不是仅对其超过起征点的部分征税。
2、所谓免征额是在征税对象总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
它是按照⼀定标准从征税对象总额中预先减除的数额。
免征额部分不征税,只对超过免征额部分征税。
三、个⼈所得税的征收对象都是谁?1、法定对象我国个⼈所得税的纳税义务⼈是在中国境内居住有所得的⼈,以及不在中国境内居住⽽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包括中国国内公民,在华取得所得的外籍⼈员和港、澳、台同胞。
2、居民纳税义务⼈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住所⽽在境内居住满1年的个⼈,是居民纳税义务⼈,应当承担⽆限纳税义务,即就其在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法缴纳个⼈所得税。
3、⾮居民纳税义务⼈在中国境内⽆住所⼜不居住或者⽆住所⽽在境内居住不满⼀年的个⼈,是⾮居民纳税义务⼈,承担有限纳税义务,仅就其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法缴纳个⼈所得税。
非居民个人所得税
非居民个人所得税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非居民个人。
在中国,非居民个人通常指的是在中国境内没有住所,或者虽然有住所但居住时间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满一年的个人。
他们在中国境内取得的收入,需要按照中国的税法进行申报和缴纳税款。
非居民个人的所得税计算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按收入全额计税,另一种是按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计税。
具体采用哪种方式,取决于非居民个人的收入类型和来源。
例如,如果非居民个人在中国境内提供劳务,且该劳务属于中国境内的常设机构或者固定基地的业务范围,那么他的收入就应当全额计税。
而如果非居民个人的收入来源于中国境外,且与中国境内的常设机构或者固定基地无关,那么他的收入就可以减除一定的费用后计税。
非居民个人的税率也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中国,非居民个人的所得税税率为20%,但是,如果非居民个人在中国境内连续或者累计居住满183天,那么他的税率就可能提高到35%。
对于非居民个人的所得税申报,中国税法也有明确的规定。
非居民个人需要在取得收入的次月15日前,向税务机关申报并缴纳税款。
如果非居民个人在中国境内没有住所,那么他可以选择在其居住国进行税款的申报和缴纳。
非居民个人所得税是一个复杂但重要的问题。
它既涉及到税法的理解和应用,也关系到个人权益的保护和国家税收的公平性。
因此,无论是非居民个人还是相关的税务人员,都需要对这个问题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在此,我们也要强调,无论是居民还是非居民,都有义务按照法律规定申报和缴纳税款。
这是对个人权益的保护,也是对社会公平的维护。
同时,我们也要提醒大家,如果有任何关于税务的问题,都可以向专业的税务咨询机构或者税务机关进行咨询,以获取准确和专业的帮助。
“非居民个人”个人所得税总结(2023年1月更新)
“非居民个人”个人所得税总结(2023年1月更新)本篇详细讲解“非居民个人”的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和缴纳。
(本文长期更新,欢迎关注、赞同和收藏。
)•首先,明确“非居民个人”的概念,•再次,确定“非居民个人”的个税征税范围,•最后,按照不同类别的“所得”,分别计算和缴纳税款。
非居民个人是谁?非居民个人: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
•在中国无住所是指因为户籍、家庭、经济利益等原因在中国有经常性住所。
•纳税年度: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
•居住天数:在中国境内停留的当天满24小时的,计入中国境内居住天数,在中国境内停留的当天不足24小时的,不计入中国境内居住天数。
哪些所得需要缴税?一、来源地:非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按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条的规定,下列所得不论支付地点是否在中国境内,均为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因任职、受雇、履约等在中国境内提供劳务取得的所得;•将财产出租给承租人在中国境内使用而取得的所得;•许可各种特许权在中国境内使用而取得的所得;•转让中国境内的不动产等财产或者在中国境内转让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从中国境内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以及居民个人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条的规定,非居民个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超过90天的,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由境外雇主支付并且不由该雇主在中国境内的机构、场所负担的部分,免予缴纳个人所得税。
二、类别:(一)工资、薪金所得,(二)劳务报酬所得,(三)稿酬所得,(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五)经营所得,(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七)财产租赁所得,(八)财产转让所得,(九)偶然所得。
非居民个人应当缴纳上述所得。
各类所得如何计算和缴纳税款?一、工资、薪金所得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月收入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所得税法对非居民个人所得税的规定
所得税法对非居民个人所得税的规定我国的所得税法是为了调节和管理个人所得税而设立的一项法规。
在所得税法中,对于非居民个人的所得税也有着相应的规定。
本文将围绕着所得税法对非居民个人所得税的规定展开讨论。
一、非居民个人的所得范围根据所得税法,非居民个人的所得范围包括以下几种情况:在中国境内从事劳务报酬、著作权使用费、股息、利息等获取的所得;在中国境内转让不动产或者与不动产有关的财产所取得的所得;在中国境内的其他所得。
二、非居民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所得税法对于非居民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与居民个人稍有不同。
按照所得税法规定,非居民个人应按照适用税率或者与所得开始的日期有关的税率表计算纳税。
三、非居民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根据所得税法的规定,非居民个人在中国境内获得的所得,应当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非居民个人在中国境内的所得应当按年度进行综合计算,并在每年3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向所得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提出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申报。
四、非居民个人所得税的特殊情况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非居民个人的所得税可以享受一些特殊规定。
比如根据我国与其他国家签订的税收协定,对于来自这些国家的非居民个人所得税可以享受一定的优惠待遇。
五、非居民个人所得税的代扣代缴义务对于从中国境内支付给非居民个人的劳动报酬、著作权使用费、股息、利息等所得,支付义务人应当依法进行代扣代缴,并按规定的方式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相关信息。
六、非居民个人所得税的申报和缴纳根据所得税法的规定,非居民个人在获得所得后,应当按照规定时间向所得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个人所得税,并在规定期限内缴纳相应的税款。
七、非居民个人所得税的相关法律责任对于未按照规定申报个人所得税或者未按照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的非居民个人,将会被处以相应的罚款。
同时,对于未按照规定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相关资料或者提供虚假资料的情况,也将面临相应的法律责任。
八、非居民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根据所得税法的规定,对于非居民个人的所得税征收管理实行分类管理和综合管理相结合的方式。
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个税计算公式
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个税计算公式一、个人所得税缴纳标准计算公式是什么?个人所得税缴纳标准计算公式是用应纳所得税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再减去速算扣除数。
个人所得税纳税情形包括取得综合所得需要办理汇算清缴的纳税申报、取得经营所得的纳税申报等。
一、个人所得税缴纳标准计算公式是什么个人所得税缴纳标准计算公式是应纳所得税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其中:1.居民个人综合所得应纳税所得额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费用60000元-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2.非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所得额月收入额-费用5000元;3.经营所得应纳税所得额一纳税年度收入总额-成本、费用以及损失;4.财产转让所得应纳税所得额让财产收入额-财产原值-合理费用;5.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应纳税所得额次收入额;二、个人所得税纳税情形 1.取得综合所得需要办理汇算清缴的纳税申报2.取得经营所得的纳税申报3.取得应税所得,扣缴义务人未扣缴税款的纳税申报4.取得境外所得的纳税申报5.因移居境外注销中国国籍的纳税申报6.非居民个人在中国境内从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申报。
三、工资多少要交个人所得税二、工资税率怎么算工资少于3000的按3%计算,3000到12000之间的按照10%计算,80000以上的按照45%进行纳税。
缴税纳税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也是一项强制性规定。
纳税的标准也是有一定的梯度的,符合纳税条件就要履行义务,否则就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一、工资税率怎么算(一)月应纳税所得额≤3000元的按照3%税率计算;(二)3000<月应纳税所得额≤12000元的按照10%税率计算;(三)12000<月应纳税所得额≤25000元的按照20%税率计算;(四)25000<月应纳税所得额≤35000元的按照25%税率计算;(五)35000<月应纳税所得额≤55000元的按照30%税率计算;(六)55000<月应纳税所得额≤80000元的按照35%税率计算;(七)80000<月应纳税所得额按照45%税率计算;注:月应纳税所得额= 工资收入金额-各项社会保险费(五险一金等) -起征点。
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非居民个人和无住所居民个人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公告-国家规范性文件
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非居民个人和无住所居民个人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公告为贯彻落实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以下称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以下称实施条例),现将非居民个人和无住所居民个人(以下统称无住所个人)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公告如下:一、关于所得来源地(一)关于工资薪金所得来源地的规定。
个人取得归属于中国境内(以下称境内)工作期间的工资薪金所得为来源于境内的工资薪金所得。
境内工作期间按照个人在境内工作天数计算,包括其在境内的实际工作日以及境内工作期间在境内、境外享受的公休假、个人休假、接受培训的天数。
在境内、境外单位同时担任职务或者仅在境外单位任职的个人,在境内停留的当天不足24小时的,按照半天计算境内工作天数。
无住所个人在境内、境外单位同时担任职务或者仅在境外单位任职,且当期同时在境内、境外工作的,按照工资薪金所属境内、境外工作天数占当期公历天数的比例计算确定来源于境内、境外工资薪金所得的收入额。
境外工作天数按照当期公历天数减去当期境内工作天数计算。
(二)关于数月奖金以及股权激励所得来源地的规定。
无住所个人取得的数月奖金或者股权激励所得按照本条第(一)项规定确定所得来源地的,无住所个人在境内履职或者执行职务时收到的数月奖金或者股权激励所得,归属于境外工作期间的部分,为来源于境外的工资薪金所得;无住所个人停止在境内履约或者执行职务离境后收到的数月奖金或者股权激励所得,对属于境内工作期间的部分,为来源于境内的工资薪金所得。
具体计算方法为:数月奖金或者股权激励乘以数月奖金或者股权激励所属工作期间境内工作天数与所属工作期间公历天数之比。
无住所个人一个月内取得的境内外数月奖金或者股权激励包含归属于不同期间的多笔所得的,应当先分别按照本公告规定计算不同归属期间来源于境内的所得,然后再加总计算当月来源于境内的数月奖金或者股权激励收入额。
本公告所称数月奖金是指一次取得归属于数月的奖金、年终加薪、分红等工资薪金所得,不包括每月固定发放的奖金及一次性发放的数月工资。
关于非居民个人和无住所居民个人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公告
关于非居民个人和无住所居民个人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公告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019年第35号为贯彻落实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以下称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以下称实施条例),现将非居民个人和无住所居民个人(以下统称无住所个人)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公告如下:一、关于所得来源地(一)关于工资薪金所得来源地的规定。
个人取得归属于中国境内(以下称境内)工作期间的工资薪金所得为来源于境内的工资薪金所得。
境内工作期间按照个人在境内工作天数计算,包括其在境内的实际工作日以及境内工作期间在境内、境外享受的公休假、个人休假、接受培训的天数。
在境内、境外单位同时担任职务或者仅在境外单位任职的个人,在境内停留的当天不足24小时的,按照半天计算境内工作天数。
无住所个人在境内、境外单位同时担任职务或者仅在境外单位任职,且当期同时在境内、境外工作的,按照工资薪金所属境内、境外工作天数占当期公历天数的比例计算确定来源于境内、境外工资薪金所得的收入额。
境外工作天数按照当期公历天数减去当期境内工作天数计算。
(二)关于数月奖金以及股权激励所得来源地的规定。
无住所个人取得的数月奖金或者股权激励所得按照本条第(一)项规定确定所得来源地的,无住所个人在境内履职或者执行职务时收到的数月奖金或者股权激励所得,归属于境外工作期间的部分,为来源于境外的工资薪金所得;无住所个人停止在境内履约或者执行职务离境后收到的数月奖金或者股权激励所得,对属于境内工作期间的部分,为来源于境内的工资薪金所得。
具体计算方法为:数月奖金或者股权激励乘以数月奖金或者股权激励所属工作期间境内工作天数与所属工作期间公历天数之比。
无住所个人一个月内取得的境内外数月奖金或者股权激励包含归属于不同期间的多笔所得的,应当先分别按照本公告规定计算不同归属期间来源于境内的所得,然后再加总计算当月来源于境内的数月奖金或者股权激励收入额。
本公告所称数月奖金是指一次取得归属于数月的奖金、年终加薪、分红等工资薪金所得,不包括每月固定发放的奖金及一次性发放的数月工资。
非居民个人和无住所居民个人个税政策
⾮居民个⼈和⽆住所居民个⼈个税政策
我国的纳税⼈有两种,⼀种是居民纳税⼈,泛指在我国有住所或者在中国境内居住满⼀年的纳税⼈;另⼀种是⾮居民纳税⼈,简单的来说就是在我国没有住所的纳税⼈。
这两种纳税⼈实⾏的纳税政策是不同的,⽽⽆住所居民纳税⼈是居民纳税⼈的⼀种,今天店铺⼩编就来为⼤家介绍在缴纳个⼈所得税时这两种纳税⼈缴纳政策的不同。
⼀、⾮居民纳税⼈个税政策
⾮居民纳税⼈是有限纳税⼈,他在中国没有住所并且在中国居住的时间不满⼀年的纳税⼈。
⾮居民纳税⼈只需要就中国境内取得的收⼊按照我国《个⼈所得税法》的规定的纳税⽐例进⾏纳税。
⼆、⽆住所居民纳税⼈
⽆住所居民纳税⼈是我国居民纳税⼈的⼀种,⼀般是指在中国境内没有住所但是在中国居住满⼀年以上的纳税⼈,这种纳税⼈承担的是⽆限纳税义务,即凡是取得的收⼊都需要缴纳个⼈所得税,不进⾏区分取得的收⼊是来源于中国境内还是境外。
所以⽣活中有很多的外国⼈来华为了规避缴纳个⼈所得税,往往不会停留⼀年,会在满⼀年之前回国。
三、法律依据
居民纳税⼈和⾮居民纳税⼈的概念在我国《个⼈所得税法》的第⼀条就有规定,该条款对纳税⼈怎么纳税进⾏了划分。
在中国境内没有住所的纳税⼈有两类,⼀类是居民纳税⼈,⼀类是⾮居民纳税⼈,区分这两种⼈的关键在于在在中国境内居住的时间的长短,如果居住超过⼀年就是居民纳税⼈,没有超过的就是⾮居民纳税⼈。
如果还有其他法律上问题,欢迎⼤家致电店铺在线专业律师。
【20190127每日一税】《个人所得税:还有一种年终奖这么算——非居民个人的年终奖算法》
【20190127每⽇⼀税】《个⼈所得税:还有⼀种年终奖这么算——⾮居民个⼈的年终奖算法》【20190127 每⽇⼀税】还有⼀种年终奖这么算——⾮居民个⼈的年终奖算法⽂/李冼这是《每⽇⼀税》为您服务的1753天,愿今天⼜是美好的⼀天。
编者按:我们知道,新个税【《个⼈所得税法(2018年版)》】实施后,个⼈所得税纳税⼈分为居民个⼈和⾮居民个⼈。
财税〔2018〕164号明确了居民个⼈取得年终奖的个⼈所得税计算⽅法,那么⾮居民个⼈取得年终奖该如何缴纳个⼈所得税呢?现将该话题有关事项与⼤家探讨。
由于⽔平有限,若有不当之处,还请海涵,并敬请指正。
2019年1⽉1⽇起,《个⼈所得税法(2018年版)》将全⾯实施。
居民个⼈如何缴纳年终奖呢?《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所得税法修改后有关优惠政策衔接问题的通知》(财税〔2018〕164号)规定:居民个⼈取得全年⼀次性奖⾦,符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取得全年⼀次性奖⾦等计算征收个⼈所得税⽅法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9号)规定的,在2021年12⽉31⽇前,不并⼊当年综合所得,以全年⼀次性奖⾦收⼊除以12个⽉得到的数额,按照本通知所附按⽉换算后的综合所得税率表(以下简称⽉度税率表),确定适⽤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单独计算纳税。
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全年⼀次性奖⾦收⼊×适⽤税率-速算扣除数居民个⼈取得全年⼀次性奖⾦,也可以选择并⼊当年综合所得计算纳税。
⾃2022年1⽉1⽇起,居民个⼈取得全年⼀次性奖⾦,应并⼊当年综合所得计算缴纳个⼈所得税。
已有很多⽼师撰⽂解读,这⾥不再赘述。
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所得税法修改后有关优惠政策衔接问题的通知》(财税〔2018〕164号)没有⾮居民个⼈如何缴纳缴纳年终奖的表述,那么⾮居民个⼈该如何缴纳年终奖的个⼈所得税呢?现举例讨论如下。
案例:吉祥公司2018年10⽉1⽇新聘美籍员⼯史密斯,⽉薪20000元,史密斯是2018年10⽉1⽇⾸次来中国并在中国⼯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先确定是否为个人所得税纳税人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虽无住所但在境内居住满一年,以及无住所又不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但有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
包括中国公民、个体工商户、外籍个人、香港、澳门、台湾同胞等。
对个人所得税纳税人种类的区分及纳税义务的判定标准
我国根据国际惯例,对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的划分,采用了国际上常用的住所标准和居住时间标准。
一、居民纳税人
(一)住所标准――习惯性住所
我国税法将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个人界定为“因户籍、家庭、经济利益关系而在中国境内习惯性居住的个人”。
(二)居住时间标准
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住满365日,即以居住满1年为时间标准,达到这个标准的个人即为居民纳税人。
在居住期间内临时离境的,即在一个纳税年度中一次离境不超过30日或者多次离境累计不超过90日的,不扣减日数,连续计算。
注1:“一个纳税年度内”是指从公历1月1日到12月31日的时间内。
(如果今年的3月15日来中国,次年的6月15日离开中国,那么今年不满365天,次年也不满365天。
)个人只要符合或达到其中任何一个标准,就可被认定为居民纳税人,其来源于境内、境外的所得均应向我国缴纳个人所得税。
二、非居民纳税人
非居民纳税义务人:无住所不居住或无住所居住不满1年:仅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向中国缴纳个人所得税。
注2:在中国境内无住所的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征税问题
(注:√代表征税,×代表不征税。
*代表高管人员需要缴税的特殊情况)
居住时间5年以上,从第6年起以后的各年度中,凡在境内居住满1年的,应当就其来源于境内、境外的所得申报纳税;凡在境内居住不满1年的,仅就其该年内来源于境内的所得申报纳税。
注3:对无住所个人居住时间规定
(1)判定纳税义务及计算在中国境内居住的天数:个人入境、离境、往返或多次往返境内外的当日,均按一天计算其在华实际逗留天数。
(2)对个人入、离境当日及计算在中国境内实际工作期间:入境、离境、往返或多次往返境内外的当日,均按半天计算在华实际工作天数。
三、所得来源的确定
一般而言,居民纳税人应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非居民纳税人仅就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不论支付地点是否在中国境内,均为来源于中国境的所得:
(1)在中国境内任职、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
(2)因任职、受雇、履约等而在中国境内提供劳务取得的所得;
(3)在中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取得的生产、经营所得;
(4)从中国境内的公司、企业以及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非居民个人所得税计算
一、对非居民个人不同的纳税义务计算应纳税额的适用公式
1、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在中国连续或累计居住不超过90天或在税收协定规定的期间在中国境内连续或累计居住不超过183日的个人,负有纳税义务的适用下属公式:
应纳税额=(当月境内外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当月境内支付工资÷当月境内外支付工资总额×当月境内工作天数÷当月天数
2、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在中国连续或累计居住超过90天或在税收协定规定的期间在中国境内连续或累计居住超过183日但不满一年的个人,负有纳税义务的,适用下属公式:
应纳税额=(当月境内外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当月境内工作天数÷当月天数
3、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但在境内居住满1年而不超过5年的个人,其在中国境内工作期间取得的由中国境内企业或个人雇主支付的由中国境外企业或个人雇主支付的工资、薪金,均应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负有纳税义务的,适用下属公式:
应纳税额=(当月境内外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1-当月境外支付工资÷当月境内外支付工资总额×当月境外工作天数÷当月天数)
二、对非居民个人企业高管人员工资、薪金应纳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1、在中国境内无住所的个人担任中国境内企业的董事或高层管理人员,同时兼任中国境内、外职务,其从中国境内、外收取的当月全部报酬不能合理的归属为境内或境外工作报酬的,应分别按照以下规定和公式计算缴纳其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的个人所得税:(1)无税收协定适用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在中国境内连续或累计居住不超过90日,或者按税收协定规定应认定为对方税收居民,但按税收协定适用董事费条款的企业高管人员,在税收协定规定的期间在中国境内连续或累计居住不超过183日,按下列公式计算其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的个人所得税:
应纳税额=(当月境内外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当月境内支付工资÷当月境内外支付工资总额
注:注重的是所得支付地,而不是所得来源地。
境内支付的收入均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2)无税收协定适用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在中国境内连续或累计居住超过90日,或者按税收协定规定应认定为对方税收居民,但按税收协定适用董事费条款的企业高管人员,在税收协定规定的期间在中国境内连续或累计居住不满一年的,计算公式应纳税额=(当月境内外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1-当月境外支付工资÷当月境内外支付工资总额×当月境外工作天数÷当月天数)
注:境内所得与境内支付的境外所得均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适用文件
国税发〔2004〕97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的个人执行税收协定和个人所得税法若干问题的通知》
国税发〔1994〕148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的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纳税义务问题的通知》
财税字〔1995〕98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华无住所的个人如何计算在华居住满五年问题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