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水土保持生物措施(2)
《水土保持学》课程大纲
![《水土保持学》课程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4bec1c20975f46527d3e15f.png)
《水土保持学》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水土保持学》:《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课程编号:19371166课程学分:2.0课程总学时:32课程性质:选修课二、课程内容简介《水土保持学》是研究水土流失规律和水土保持措施的一门应用技术科学,属于林学专业的专业选修。
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发展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
防止水土资源的损失与破坏,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山丘区和风沙区的水土资源,对于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发展水土流失地区的生产和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水土保持学》课程主要围绕水土流失规律、水土保持规划、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监测与水土保持方案等展开,系统介绍土壤侵蚀危害、形式和发生发展规律和分析影响土壤侵蚀的自然因子,并且突出与专业学习相关的治理水土流失的各种水土保持措施的方法等。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水土保持方面的基本知识,认识在不同外营力作用下土壤侵蚀发生发展的过程、基本规律,并掌握主要水土保持措施的作用及方法,应用水土保持原理指导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能在本专业范围内灵活应用各种措施防治土壤侵蚀,改良、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条件。
教学要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基本掌握土壤侵蚀基本原理、水土保持原理及其主要措施和效益评价与监测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绪论(3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的三个基本概念的内涵和水土保持的意义;熟悉水土保持的研究内容、中国土壤侵蚀的研究特点和中国水土保持应重视的几个问题;了解我国、我省水土流失现状及其危害、国内外水土保持的发展历史、水土保持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第一节水土保持学的几个重要概念(0.5学时)一、水土流失二、土壤侵蚀三、水土保持四、水土保持学第二节水土保持学研究方法与内容(0.5学时)一、研究方法二、研究内容及动态第三节水土流失现状(全国和安徽省)及危害(0.5学时)第四节水土保持的意义(0.5学时)第五节水土保持学的发展历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0.5学时)第六节中国水土保持应重视的几个问题(0.5学时)难点:水土保持学研究方法和内容第二章水土保持基本原理(5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流域水循环和水量平衡的基本原理及流域水文要素及其过程的物理基础,如降水的基本概念和面降水计算方法,下渗概念及公式,径流的涵义和径流的形成过程蒸发和土壤水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水土保持的林草(生物)措施(微课PPT).
![水土保持的林草(生物)措施(微课PPT).](https://img.taocdn.com/s3/m/165fad476c175f0e7dd1372d.png)
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
实施水土保持措施,要以小流域为单元,根据自然规律、
土地布局和地形地貌等特点,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因地制宜
、因害设防,合理安排工程、生物、蓄水保土三大水土保,从而达到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实现经济社会的可
持续发展。
水利工程经济
办法,增加植被覆盖率,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的
一种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包括造林、种草和封山育
林、育草。
水利工程经济
任务一 水土保持工程经济评价概述
2 水土保持的生物(林草)措施类型
•
水土保持的生物措施主
要包括人工造林、封山育林
、绿化荒山、退耕还林、育
林种草和育草护坡等。
水利工程经济
任务一 水土保持工程经济评价概述 ———水土保持的生物(林草)措施
人工造林
封山育林
退耕还林
水利工程经济
任务一 水土保持工程经济评价概述 ———水土保持的生物(林草)措施
荒山造林
绿化荒山
荒山综合治理
水利工程经济
任务一 水土保持工程经济评价概述 ———水土保持的生物(林草)措施
育林育草
育草护坡
绿化种草
水利工程经济
任务一 水土保持工程经济评价概述
•
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
水利工程经济
单元十二 水土保持工程经济评价
水利工程经济
任务一 水土保持工程经济评价概述 2 水土保持工程种类
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
水利工程经济
任务一—2 水土保持工程种类
水土保持的生物(林草)措施
1 水土保持的生物(林草)措施的概念
•
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是指指为防治水土流失,
《植物生产与环境》自测题(含答案)
![《植物生产与环境》自测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8ac1057375a417866f8fe1.png)
《植物生产与环境》自测题一、名词解释第一章1.主根2.侧根3.完全花4.显性性状5.隐性性状6.表现型7.基因型 8.纯合体 9.杂合体10.杂种优势 11.基因突变 12.多倍体第二章1.生长2.发育3.营养生长4.生殖生长5.顶端优势6.植物生长的大周期7.双受精8.春化作用9.光周期现象10.长日照植物(长日性植物) 11.短日照植物(短日性植物) 12.生态型第三章1.光合作用2.光呼吸3.呼吸作用4.植物的光能利用率第四章1.积温2.生物学下限温度3.活动积温4.有效积温5.植物的温周期现象第五章1.伤流现象2.吐水现象3.蒸腾4.空气相对湿度第六章1.土壤肥力2.土壤3.田间持水量4.土壤耕性5.土壤质地6.土壤容重7.土壤孔隙度第七章1.植物必需营养元素2.主动吸收3.被动吸收4.营养临界期5.最大效率期6.复合肥料7.肥料利用率8.配方施肥第八章1.季风2.暖带二、填空题第一章1.植物的细胞由( )和( )构成。
2.在高等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体由( )、( )及( )组成。
3.染色体是( )的载体,它决定了生物体的发育和性状表现。
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必须是( )的,否则便会影响到生物体的发育。
4.染色体在细胞中是成对的,同一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结构相同,称为( );不同对的染色体之间形态结构不同,则互称为( )。
5.性细胞的染色体是体细胞的( ),通常以( )和( )分别表示体细胞和性细胞的染色体数目。
6.细胞通过( )分裂能使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保持不变;通过( )分裂能使染色体数目有规律地减少一半,( )就是通过这种分裂方式产生的。
7.植物的组织依其生理功能和形态结构特点,可分为( )和( )两大类。
8.( )根系的主根发达,与侧根有明显区别。
9.从靠近地面的茎基部产生的分枝叫( ),它是( )科植物特有的分枝方式。
10.一个完整的叶包括( )、( )和( )三个部分,缺少其中一部分或两部分的叶叫( ) 。
《水土保持生物措施》说课ppt
![《水土保持生物措施》说课ppt](https://img.taocdn.com/s3/m/651750e6ba0d4a7303763a0c.png)
二、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水土保持生物措施的概述和作用; 掌握水土保持林和农田防护林的规划设计及造林技术; 掌握水土保持种草的技术措施。 (2)能力目标:通过课堂教学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和分 析问题的能力,进而能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语 言表达能力以及通过师生互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 识的能力,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讲授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 实例,激发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全国高等农业院校“十五”规划教材
第四章 水土保持生物措施
教师:XXX 2013年11月5日
一、本章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
本章内容在全书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是:《水 土保持生物措施》是《水土保持原理》教材的第四 章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水土保持基本原理、 土壤侵蚀的基本特征、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等章节的 内容,本章内容是继工程措施之后的又一水土保持 的具体操作措施,也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性措 通过对水土保持生物措施的讲授,重点 突出生物措施的作用; 难点: 通过对生物措施中植树种草技术的讲解,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树种草种的选择和搭配的原 则。
四、教学手段和方法
1、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
2、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课堂问答。
五、教学过程
(1)知识引入:
(2)由实例得出本节课新的知识点;
(3)讲解实例。
(4)能力训练:
(5)本章知识总结,
(6)布置作业。
小 结
本节课的课堂结构:复习提问,导入新知识点,例证
分析,内容总结,布置作业等五部分。
谢谢!
第四章 水土保持生物措施
![第四章 水土保持生物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37da216ff00bed5b9f31db7.png)
2、改良土壤的作用
森林的改良土壤作用主 要表现在通过制造有机物质 和枯落物、腐根分解改善土 壤理化性质等方面。森林通 过庞大的树冠,进行光合作 用,制造有机物质,为林地 土壤肥力改善提供了良好的 条件。林木从土壤中吸收的 有机物质少,而归还给土壤 的有机物质多。
林地中根系数量很多,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很 大。林木根系直接与土壤接触交织成网,不仅增加 了土壤的孔隙度,而且向土壤内分泌碳酸和其它有 机化合物,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加速了土壤 有机化合物的分解。同时根系不断更新,腐根分解 后也增加了土壤有机质,改善了土壤结构。 林内大量的枯枝落叶聚积在地表,形成了有机 质,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提高了士壤腐殖质的 含量。据测定,有林地土壤腐殖质含量比无林地多 4%-10%。林地土壤腐殖质含量的增加,大大改 善了土壤的质地、结构和其它理化性质。
划分立地条件类型时,首先对影响林木成活 与生长的环境因子进行调查与分析。环境因子包 括:
(1)地形:海拔高度、坡向、坡位、坡度、地貌部 位等。 (2)土壤:土壤类型、土层厚度、腐殖质层厚度及 含量、土壤侵蚀程度、石砾含量、机械组成、结构、PH 值等。 (3)水文:地下水位深度及季节变化,有无季节性 积水及积水持续期等。 (4)生物:造林地植物群落名称、结构、盖度及其 生长情况,病虫、兽害情况,有益动物及微生物状况等。 另外,还需掌握一些特殊环境因子,如造林地是否处在 风口和冰雹带,有无大气污染源等。
划分立地条件类型的步骤如下: ( 1 )绘制平面图:小流域平面图是划分立地 条件类型最基本的图面资料,已经做过水土保持 规划设计的流域可利用该规划设计平面图,未进 行规划设计的流域可利用1/1000地形图对坡勾绘 或者测绘,绘制平面图。 ( 2 )划分小班:小班( Subcompartment) 是造林设计的基本单位,其地类、权属和立地条 件基本一致。在平面图确定的宜林地上,根据地 面明显的标志(如山脊、道路、流水线和地类界) 划分小班,小班面积一般为1-20hm2,小班号自 上而下,自左向右排列。 (3)确定划分立地条件类型的方法:按主导 环境因子法划分。
水土保持生物措施
![水土保持生物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cd9cbefcaaedd3383c4d3e8.png)
2、草地资源开发 饲料; 发展高效牧业; 促进农、林、果、渔各业发展。
对现状草地进行调查,选出不同生境条件下
的适生草种;
种植和引进不同草种进行对比,筛选出适宜
的草种。
配置:参见表格。
二、种植技术
1、播种方式 条播;
撒播;
带肥播种;
犁沟播种。
2、播种要求
水分条件:豆科要求为田间持水量的40—80%;
禾本科要求为田间持水量的20—60%。
三、草地管理与开发
划分立地条件类型和命名:根据小斑调查资料,通 过分析找出主导因子,进行分级并组合成不同的立地 条件类型,然后进行命名。如低山阳坡紫色土。
2、造林典型设计 是对各立地条件类型的造林树种、造林密度、配制
方式、混交、整地、造林方法等进行设计。
采用图、表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表示,称为造林类 型配置图。
通常采用主导环境因子法。
环境因子有:地形;
土壤;
水文;
生物。
步骤:
绘制平面图:可用地形图勾绘平面图。 划分小斑:造林设计的基本单位,其地类、权属和
立地条件基本一致。一般根据地面明显标志划分型的方法:主导因子法。
确定小斑调查的因子:根据主导因子的要求,确定 小斑调查的具体因子。
水土保持林是防护林中的一种。
广义上,能够产生防护及水土保持作用的林木都归 入水土保持林。如分水岭防护林、坡面水土保持林等。
在树种规划的基础上,按各树种的防护和生产性能, 统计各林种的面积。
(二) 规划设计的工作程序
1、准备阶段
培训;
统一指导思想、规划原则、规划内容、要求和
指标。
2、资料的分析研究阶段
最广泛的水土保持林造林方法。
播种造林: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 第4章 大中小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1节 流域内协调发展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 第4章 大中小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1节 流域内协调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21c81899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37.png)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3)积极影响:阿斯旺大坝的修建,提高了尼罗河灌溉、防洪、发电、养殖、 航运等综合效益。
生物措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等 (2)具体措施 耕作措施:沿等高线耕作、留茬少耕、免耕等
工程措施:修建梯田和水平沟、打坝淤地、挖鱼鳞坑等
(3)效果:有效减少了从黄土高原进入黄河的泥沙量。 5.利用水库对黄河调水调沙是一种有效的工程措施,其中小浪底水利枢 纽工程对遏止下游河道淤积有重要作用。
视野拓展 黄河航运不发达的原因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典型例题]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田纳西河流域在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的指导下,始终以水资源 和土地资源的统一为基础,以工业、农业、城镇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 标,建立了自然、经济和社会的治理协调系统。 材料二 田纳西河流域治理协调系统。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1)田纳西河治理从防洪入手,综合开发利用的资源是( )
消极影响:尼罗河下游沿岸平原失去了定期泛滥带来的天然肥料,土地肥 力下降;河口处的鱼类因失去饵料而减少;尼罗河下游流量减少,导致海水 倒灌,尼罗河三角洲盐碱化加重,海岸遭到侵蚀而后退。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归纳提升]
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的背景及措施
流域内部水 资源协作开 发的背景
①流域内水资源对流域内不同行政区域、不同行业和部门具 有开放共享性,对其协作开发和综合利用会影响整个流域的 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的运行和发展 ②不同利益主体对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需求不同,导致地区 之间、上下游之间、工农业之间、城乡之间在水资源利用、 水质保护中出现利益冲突
生物措施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探讨
![生物措施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633b4628376baf1ffd4fad0d.png)
生物措施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探讨【摘要】为解决我国水土流失量大面广、程度严重, 而经济又欠发达、治理资金投入有限的矛盾, 近几年来水土保持工作中出现的新思路、新途径——生态修复, 其中就包括退耕还林还草、封山禁林等相关的生物措施。
恢复植被, 治理水土流失, 现在已成为我国的大政方针, 生物措施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和研究必将在今后改善生态环境工作中发挥更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本文阐明了生物措施的基本特征,研究探讨了生物措施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要点。
【关键词】生物措施水土保持应用一般来说, 土壤侵蚀的类型主要是风蚀和水蚀两大类型, 风蚀的结果使土壤大面积沙化, 水蚀的结果造成大量的肥沃的土壤流失, 形成“ 水走、土流、肥跑” 的恶果, 致使土壤生产力低下, 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益。
而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除与干旱、降雨、坡度等有关外,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与当地植被覆盖度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 凡水土流失加剧, 沙漠扩大, 湖海湮废, 水源减少, 局部地区气候变化以及物种分布变迁与灭绝等, 都与植被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植被的变化, 往往都是一系列环境因素变化的先导。
一、生物措施的基本特征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通常分为:生物措施;封山育林、种草、禁止乱开荒等;工程措施;修堤、筑坝、修建鱼鳞坑、建谷坊、闸山沟等;农业技术措施;修梯田、水平沟、免耕等, 以达到含蓄水源, 减少地表径流, 防止土壤侵蚀。
生物措施, 简单地说就是采取一定的方法或措施在需要保护的坡面种植植物, 是水土保持三大措施之一。
近年来, 随着生态环境建设与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深入开展, 植被建设成为恢复脆弱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
由于生物措施具有强大的防治水土流失的功能, 并且与其它两种措施( 工程措施和耕作措施) 相比, 治根治本, 对地表的破坏程度也非常小, 所以在水土流失中对生物措施的研究意义非常大。
而且植被不仅能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改善生态条件, 同时又是农林牧副业生产的可再生资源, 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因此, 多年来水土保持工作者对生物措施进行了广泛研究。
三农田水土保持治理技术方案
![三农田水土保持治理技术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fffdd6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98.png)
三农田水土保持治理技术方案第1章绪论 (3)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4)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4)第2章三农地区概况 (4)2.1 地理位置与气候特点 (4)2.2 土壤类型与土地利用 (5)2.3 水土流失现状与成因 (5)第3章水土保持治理原则与目标 (5)3.1 治理原则 (5)3.1.1 综合治理原则 (5)3.1.2 结构与非结构相结合原则 (5)3.1.3 科学布局原则 (5)3.1.4 持续改进原则 (6)3.2 治理目标 (6)3.2.1 生态目标 (6)3.2.2 经济目标 (6)3.2.3 社会目标 (6)3.3 技术路线 (6)3.3.1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6)3.3.2 水土保持生物措施 (6)3.3.3 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 (7)3.3.4 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措施 (7)第4章农业水土保持措施 (7)4.1 改良耕作制度 (7)4.1.1 优化作物种植结构 (7)4.1.2 推广保护性耕作 (7)4.1.3 轮作与间作套种 (7)4.2 植被恢复与保护 (7)4.2.1 植被恢复 (7)4.2.2 植被保护 (7)4.2.3 植被建设 (7)4.3 建设梯田与地坎植物带 (7)4.3.1 梯田建设 (8)4.3.2 地坎植物带建设 (8)4.3.3 梯田与地坎植物带管理 (8)第5章林业水土保持措施 (8)5.1 河道绿化与护岸林建设 (8)5.1.1 选择适宜树种:根据当地气候、土壤及水文条件,选择抗逆性强、生长迅速、根系发达的树种进行河道绿化和护岸林建设。
(8)5.1.2 造林模式:采用乔灌结合的造林模式,提高河道绿化带的生态稳定性和水土保持5.1.3 造林技术:采用容器苗造林,提高造林成活率;采用适当密度的造林规格,保证林分生长健康。
(8)5.1.4 护岸林建设:在河道两岸建设乔灌草结合的护岸林,降低水流速度,减轻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https://img.taocdn.com/s3/m/19014839af45b307e8719784.png)
绪论1、土壤侵蚀是指土壤或成土母质在外力(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2、水土流失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的损失,亦称水土损失3、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的事业。
4、水土保持学是研究水土流失原因和发展过程,以及运用综合性技术措施,防治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从而保障生产发展的一门新的自然科学。
5、水土流失的危害①破坏土地资源,吞食农田②削弱地力,降低土壤质量③泥沙淤积河床,加剧洪涝灾害④淤塞湖泊水库,危害水利设施⑤破坏交通安全,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⑥严重环境污染⑦水土流失与贫困恶性循环,同步发展: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穷山恶水6、水土保持的特点:基础性与长期性复杂性与综合性社会性与公益性监督与效益7、水土保持原则 3.重视植被的环境保护作用 4.把保护土地与改良土地结合起来5.采用综合措施防治水土流失 6.因地制宜7.生态—经济效益兼优的原则8.以“持续发展”的理论指导区域的综合整治与经营第一章水土保持基本原理1、水量平衡:是指对于任一自然区域(或某一水体),在给定的时殷内,各种形式的输入水量应等于各种形式的输出水量与区域内在该时段的储量的增量之和。
2、容许土壤流失量:是指在维持土地高生产力水平前提下的最大土壤侵蚀速率,或与岩石的化学风化成土率保持平衡的侵蚀速度。
3、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满足需求能力的发展”。
第二章土壤侵蚀规律4、土壤侵蚀类型(按作用力分):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冰川侵蚀混合侵蚀风力侵蚀生物侵蚀化学侵蚀5、水力侵蚀可分为:①雨滴击溅侵蚀②面蚀③沟蚀④山洪侵蚀⑤海岸浪蚀及库岸浪蚀6、风力侵蚀可分为:①侵蚀作用:吹蚀和磨蚀②输移作用:悬移、跃移、蠕移③沉积作用: 沉降堆积、遇阻堆积7、重力侵蚀:陷穴、泻溜、滑坡、崩塌、崩岗、岩层蠕动、山剥皮8、土壤侵蚀模数: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产生的土壤侵蚀量,称为土壤侵蚀速率(或速度)9、土壤侵蚀程度:是指任何一种土壤侵蚀形式在特定外营力种类作用和一定环境条件影响下,自其发生开始,截止到目前为止的发展状况。
第四章水土保持生物措施(3)
![第四章水土保持生物措施(3)](https://img.taocdn.com/s3/m/4b06220b680203d8cf2f2466.png)
29
续表4-7
立地条件
热带 南亚热带
中亚热带 北亚热带
暖温带
中温带
盐 碱 地 ( 含 盐 量 %)
0.10.2
0.20.4
0.40.8
盖氏虎尾草、葛 藤、俯仰马唐
苏丹草
大米草
无芒雀麦、冬牧70 黑麦、黄花菜、葛 藤、野大豆
杂交狼尾草、苇状 羊茅草、五节芒、 茵陈蒿
芦苇、大米草、盐 蒿、小蜡、田菁
野大豆、小冠 花、冬牧70黑 麦、白草、无 芒雀麦、黄花 菜
第四章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
2020/3/26
1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
概述 造林技术 农田防护林规划及营造 生物固沙技术 水土保持植草技术
2020/3/26
工程 措施
综合治 理措施
林草 措施
农业 措施
2
第四节 生物固沙技术
生物固沙又称为植物固沙,是通过封育和栽种植物 等手段,达到防治沙漠,稳定绿洲,提高沙区环境质 量和生产潜力的一种技术措施。
2020/3/26
封育
梭梭
3
第四节 生物固沙技术
植物固沙的功固能定主沙要丘表现在: 1、能提高植被覆盖率,防止土地的风蚀,促进流 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稳定沙地的转化。
半固定沙丘 流动沙丘
2020/3/26
4
第四节 生物固沙技术
植物固沙的功能主要表现在:
2、可以促进贫瘠流沙向沙土方向转化,促进难利 用沙漠向可利用沙地的转化,具有沙漠资源改造的基
2020/3/26
26
选择草种有两种方法(P118)
一是对现有草地,特别是人工草地,进行调查, 获得不同草种生长状况的资料。通过比较分析, 选出不同生境条件下的适生草种。
《水土保持生物措施》课件
![《水土保持生物措施》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6308d2e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e4.png)
为什么需要水土保持生物措施?
水土保持生物措施的重要性在于其对土地和水资源的保护和改善具有积极的 影响。若不采取措施,水土流失将带来诸多危害。
水土保持生物措施的种类
植被措施
植被具有防风固沙和保水保 肥的作用,是一种重要的水 土保持生物措施。
放牧措施
适宜的放牧方式可以发挥放 牧的生态效益,对水土保持 起到积极作用。
《水土保持生物措施》 PPT课件
欢迎来到我们的《水土保持生物措施》PPT课件。在这个课件中,我们将深入 介绍水土保持生物措施的定义、分类以及其重要性。让我们一起探索为什么 需要这些措施以及如何应用它们。
什么是水土保持生物措施?
水土保持生物措施是指通过利用自然界的生物资源来保护和改善土地和水资源的措施。它包括植被措施、放牧 措施以及其他一些生态修复方法。
其他生物措施
河道生态修复和人工湿地建 设等生物措施也为水土保持 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水土保持生物措施的应用案例
1
大青山生命之泉自然保护区
通过植被措施和放牧措施的应用,在这个保护区成功实现了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
2
城市人工湿地项目
通过人工湿地建设,在城市地区实施水土保持生物措施,有效地改善了环境质量。
3
3 生物措施的未来发展
趋势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环境保 护意识的提高,水土保持 生物措施将继续发展和创 新,为可持功修复了受到水土流失和污染的农田河道,提高了农田的 生产力。
总结
1 生物措施的优点
水土保持生物措施通过利 用自然界的生物资源,易 于实施和维护,并且对土 地和水资源的保护效果显 著。
2 生物措施的局限性
生物措施在特定条件下使 用,需要考虑生态平衡和 可持续性,并且可能存在 应用上的限制。
生态工程习题答案
![生态工程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a2bf6b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9f.png)
⽣态⼯程习题答案⽣态⼯程PPT习题答案第⼀章1、⽣态⼯程的概念演变(p1)及其意义(p6)。
答:(1)概念:1984年由我国著名动物学家和⽣态学家马世骏教授提出的⽣态⼯程的定义被多数⼈认为是较为完整的⼀个定义,他提出:⽣态⼯程是应⽤⽣态系统中物种共⽣和物质循环再⽣的原理,结合系统⼯程的最优化⽅法,设计的促进分层多级利⽤物质的⽣产⼯艺系统。
(注:只写了概念哦,具体演变⼤家可在书本上看看。
)(2)⽣态⼯程的意义:①⽣态⼯程与我国的农业持续发展充分利⽤我国传统农业之精华和我国劳动⼒充分之优势,遵循⽣态学原理和⽣态⼯程技术,发展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形结合的农业是可以实现农业⽣产合理、低投⼊⽽⾼效地持续发展的。
②⽣态⼯程与我国的⽣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对历史上⼈类有意识或⽆意识地不正当经营所造成的⽣态环境恶化和现状,⽣态⼯程原理和技术为缓解与恢复恶化的⽣态环境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③⽣态⼯程与我国⼯业与城市发展城市的发展带来了许多⽭盾,城市⼈⼝与商品需求的⽭盾、⼈⼝与环境的⽭盾、⼈⼝与能源的⽭盾等。
因此根据社会—经济—⾃然三系统的循环关系,“模拟⽣态系统长期维持链环结构的功能过程”的⽣态⼯程机理研究可望在缓解这些⽭盾中积极发挥“有效管理”及“化废为利,化废为宝”的重要作⽤。
④⽣态⼯程与基础科学研究⽣态⼯程学就像仿⽣学、⼈⼯智能那样应看作为重要基础科学之⼀,⽽对它的研究可视为提供⼈类⽣存条件及提⾼⽣存质量作出重要贡献的战略思想。
(注:这个意义的具体内容也是我们⾃⼰总结的哦,书本上很多,⼤家想了解得更清楚,看看书本哦!)(注:亲,这个区别是多⽅⾯的哦,仅仅表格真的不够,⼤家看看书本哦!)3.典型⽣态⼯程的类型(p8)及特点(p11)。
答:(1)⽣态⼯程有代表性的五个类型:①物质能量的多层分级利⽤系统②⽔陆交换的物质循环系统③“废物”再⽣利⽤和环境调节⼯程系统④多功能污⽔⾃净⼯程系统⑤多功能农⼯联合⽣产系统(2)⽣态⼯程的特点(注:亲,特点太多,难以提取,⼤家⾃⼰总结⼀下喽!)4.中国⽣态⼯程发展特点及应⽤领域。
第四章 水土保持生物措施
![第四章 水土保持生物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eb9d08ca216147916112820.png)
2020/7/3
精品文档
5
(二)枯枝落叶层吸水下渗,调节径流
(1)林草地大量的枯枝 落叶层,像一层海绵覆盖 在地面,直接承受落下的 雨水,保护地表免遭雨滴 的溅击。 (2)枯枝落叶层还能增 加地表粗糙度,形成无数 细小栅网,分散水流,拦 滤泥沙,大大降低了径流 速度,减少了泥沙的下移。
塬面 防护 林草 工程
种类
山顶防护林
梁峁顶防护林
山梁、峁顶草 地 塬面农田防护 林 塬面农林复合 经营
塬面人工草地
2020/7/3
水土保持林草体系的分类
地形(或小地貌)及 土地利用类型
石质和土石山脉顶部的荒草地、 耕地
黄土梁峁顶部的荒草地、耕地
防护与生产性能
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保护农田, 获取大径材 防止水蚀和风蚀,保护农田,获 取小径材或灌木饲草
2020/7/3
精品文档
24
1、立地条件类型的划分
划分立地条件类型的步骤:
绘制平面图:采用小流域平面图或者利用1/1000地形图。 划分小班:在平面图确定的宜林地上,根据地面明显的标志 (如山脊、道路、流水线和地类界)划分小班。 确定划分立地条件类型的方法:按主导环境因子法划分。 确定小班调查因子 划分立地条件类型和命名:找出主导因子。
2020/7/3
精品文档
16
一、水土保持林草措施的种类
2020/7/3
在生产实践中水土保 持林草措施种类大多用地 形(或小地貌)+防护性 能+生产性能,或地形 (小地貌)+防护性能 (或生产性能)进行命名, 如精护品文坡档 薪炭林、护坡经济 17
水土保持生物措施名词解释
![水土保持生物措施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2670362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3f.png)
水土保持生物措施名词解释什么是水土保持生物措施?我来为你介绍一下吧。
1。
概念:利用植物群落来阻挡水流,防止水土流失的一种工程措施。
2。
目的:使地表侵蚀得到控制,以达到治理水土流失的目的。
3。
优点:植被能够截留降雨,减少土壤入渗量,涵养水源,增加土壤含水量,改善区域小气候,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4。
类型:根据作用特点,分为林草措施、经济林措施和封山育林措施三大类。
( 1)林草措施:林业与农业有密切关系,将林业技术应用于农田防护和水土保持上称为林草措施。
林草措施包括造林种草、林粮间作、混交林、防护林等。
它是运用林业技术来解决水土流失问题的最常用方法之一。
林草措施在增加森林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和提高植被固土能力,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
( 2)经济林措施:林业发展史,就是一部农林牧相结合、林业产品逐步取代采集产品成为社会财富主要创造者的历史。
通过人工培育而成的速生丰产的乔灌木树种及经济林果树,是治理水土流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治理水土流失不可忽视的措施。
水土保持生物措施的内容包括植物措施和动物措施。
1.植物措施:指通过人工栽培或人工播种而营造的树林和草丛,这是水土保持最常见的一种生物措施。
2.动物措施:指饲养的牲畜和家禽。
但在土壤侵蚀的过程中,一部分颗粒由于动物活动的影响而得到保留,由此就改变了土壤结构,形成肥沃表层;另一部分颗粒则因动物活动的影响而得不到保留,由此就出现了侵蚀带。
地表径流在流经沙土地区时,冲刷出一条条粗大的沟道,这些沟道叫“水土流失沟”。
水土流失的防治除了必须合理地安排动物的活动外,也需要采取其他防治措施,如工程措施,主要有砌石护坡、挡土墙等;生物措施,主要有在植物配置上实行乔灌草、乔低灌高、乔低草高、乔灌草结合、乔低灌平或乔灌草与乔木间作等多层次的复合式植物群落,从而提高地表植被的抗侵蚀能力,减轻水土流失。
生物措施是在无法修建工程措施的地区所采取的防治措施,同样可收到良好效果。
水土保持学教学大纲
![水土保持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ce40289ec3a87c24028c4f3.png)
《水土保持学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水土保持学概论二、课程编号:三、总学时数:80四、总学分数:5五、预修课程:六、修读说明:专业任选课程七、课程说明:讲授课程八、课程设置目的: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使学生掌握水土流失产生原因、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水土保持的基本理论、水土流失治理的基本技术、水土保持管理与评价的基本方法。
知识层面要求了解、识别和基本掌握:1、水土保持基本原理;2、土壤侵蚀的基本特征;3、水土保持工程措施;4、水土保持生物措施;5、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6、水土保持规划;7、土地利用规划与设计;8、水土保持效益估算与评价;9、农村产业结构调整;10、水土保持动态监测于管理;11、水土保持研究方法。
技能层面要求掌握和运用:1、水土保持的基本原理;2、土壤侵蚀的基本特征;3、水土保持的工程、生物、农业技术措施;4、水土保持及土地利用的规划;5、水土保持动态监测与管理;6、水土保持研究方法。
九、参考教材:1、《水土保持学》王礼先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5年第一版2、《水土保持工程学》王礼先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5年第三版3、《荒漠化防治工程学》孙保平主编中国林出版社 2000年第一版4、《中国土地沙质荒漠化》朱震达陈广庭等著科学出版社 1994年第二版5、《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4年第一版十、教学进度安排:十一、课程大纲:绪论(2学时)一、水土保持学研究的对象、内容与特点二、水土保持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三、水土保持的兴起与发展第一章水土保持基本原理(8学时)第一节水土流失带性规律知识点: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土壤侵蚀的地理分布。
第二节水、沙平衡原理知识点:了解并掌握水量平衡、容许土壤流失量、冲淤平衡。
第三节生态系统平衡原理知识点:掌握生态系统及其平衡,生态经济系统及平衡,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
第四节景观生态学原理知识点:了解景观生态学的几个重要概念,掌握景观生态学应用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农田防护林的规划设计
4、林带宽度
林带宽度以能够形成适宜的林带结构和适宜的疏透度为标准。
疏透度:指林带纵断面透光孔隙面积占纵断面总面积的百分数。
透风系数:指林带背风面林缘平均树高以下处的风速与旷野同一 高度平均风速之比。
2014-4-27
28
一、农田防护林的规划设计
18
一、农田防护林的规划设计
2、林带结构
紧密结构
2014-4-27
19
一、农田防护林的规划设计
2、林带结构
(2)疏透结构
由乔木和亚乔木或灌木组成。林带纵断面透风透光,且孔隙分 布均匀,一部分气流可以通过,另一部分越过林冠。在背风林 缘附近形成一个弱风区,且防护距离较大。各地农田均可采用 这种结构。
2014-4-27
4
农田防护林形式
林岛形式:在农田的间隙地带营造的丛状和小 片林。
2014-4-27
5
农田防护林形式
林网形式:在农田四周营造的带状林分,林带往 往在农田之中交织成网,称为农田防护林网。
2014-4-27
6
农田防护林作用
降低风速: 林带可以减低风速。当害风通过林带时,
通过树干和枝叶的摩擦和阻拦而使风力减弱;越
2014-4-27
25
一、农田防护林的规划设计
3、林带间距
(1)主林带间距 ②以干热风为主的危害地带:主林带间距按当地林带成林高度 的25倍设计。 ③盐渍化地带:本区生物排水和抑制土壤返盐是设计林带要考 虑的又一重要因素。在盐渍化土壤上,树高较低。这类地带一 般主林带间距不应超过200m。 以上两三种灾害同时存在的地带,应以其低限指标来设计主林 带间距。
4、林带宽度
(1)以减免干热风危害为主要目的:以适度通风结构为宜。
林带疏透度0.3-0.4、透风系数0.4-0.6的林带防护效益最好。 a.林带4-6行乔木,两侧再配1行灌木。 b.如果树种选择适当,加以株间密植,由1-2行乔木再配1行 枝叶稠密的亚乔木。按照以上配置,带宽4-12m即可。
2014-4-27
2014-4-27
17
一、农田防护林的规划设计
2、林带结构
(1)紧密结构
由乔木、亚乔木和灌木树种组成,林带上下层均较密,外观上 不透光,气流从林冠上越过,背风林缘附近形成静风区或弱风 区,但越过此区以后,风速很快恢复到旷野风速,防护距离较 短。此结构适合于阻止流沙的防风固沙林带。
2014-4-27
2014-4-27 33
二、农田防护林的营造与管理技术
3、整地措施
造林前的细致整地可以改善造林地土壤的理化性 质,消灭杂草,蓄水保墒,为幼林的成活和生长 创造良好的条件。 整地方法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两种。
2014-4-27
34
二、农田防护林的营造与管理技术
3、整地措施
(1)全面整地
指对造林地全部进行翻耕。营造农田防护林的造林地大多数为 地形平坦或稍有起伏的耕地、荒地和草原,采用全面整地的方 式最为合适。全面整地一般使用翻耕机具进行,整地深度为30 -40cm。
2014-4-27
22
一、农田防护林的规划设计
2、林带结构
2014-4-27
23
一、农田防护林的规划设计
3、林带间距
林带间距包括主林带间距和副林带间距。
主林带间距
2014-4-27 副林带间距
24
一、农田防护林的规划设计
3、林带间距
(1)主林带间距 主林带间距的大小,是由林带的防护距离和林带的树高所决定 的,一般的规律是害风越过林带后不造成危害的距离,为主林 带的有效防护距离。 ①沙尘风暴危害地带:主林带的间距应根据灾害因地制宜的确 定。为防止表土风蚀,保证适时播种和全苗,保持土壤肥力, 主林带间距应以当地林带成林树高的15-20倍为准。
一、农田防护林的规划设计
1、林带的走向
农田防护林是由很多林网组成,一个林网是指由2条相邻 主林带和2条相邻副林带所包围的土地面积。
2014-4-27
11
一、农田防护林的规划设计
1、林带的走向
林带走向取决于害风的风向。
害风:是指对农作物造成影响或严重影响的风,如引起风沙 流的风、引起落花落果的风和吹折作物茎秆等均称为害风。
2014-4-27 15
一、农田防护林的规划设计
1、林带的走向
(5)考虑当地农业技术措施和耕作习惯,道路、沟渠的布局 和走向,在风、沙灾害均不严重的地区,营造农田防护林主要 是改善田间小气候,为当地提供木材、条材及林副产品等。林 带走向的确定不能单纯局限在与主害风风向垂直这一点上,允 许有不大于45°的偏角,林带偏角指林带与理想设计林带(与 主害风垂直方向的林带)的夹角。
2014-4-27 26
一、农田防护林的规划设计
3、林带间距
(2)副林带间距 副林带间距的大小,可根据防护效率来定 a.当防护效率要求为100%时,副林间距与主林带相等; b.当防护效率要求低于100%时,以主林带间距的2-4倍设计;
c.若害风来自不同的方向,仍可按主林带间距设计,构成正方形
林网。
农田防护林(Farmland protection forest)
是以抵御自然灾害、改善农田小气候、促进作物生长发育 和高产稳产为主要目的,将一定的组成和结构的树种成带 状或网状配置在田块四周,所形成的复合生态系统。
2014-4-27
3
农田防护林形式
林农间作形式:在农田内部栽植树木,其株行 距均较大。
2014-4-27
35
二、农田防护林的营造与管理技术
3、整地措施
(1)全面整地
2014-4-27
36
二、农田防护林的营造与管理技术
3、整地措施
(2)局部整地
指在造林地上对直接影响苗木生长的局部面积进行整地。又
可分为带状整地和穴状整地。 在立地条件比较恶劣的地段,如有风蚀的固定半固定沙地、 盐碱地、水湿地、道路、堤坡等不宜全面整地的地方,宜采用 局部整地。
品以及一定程度上的美化作用。
2014-4-27
9
一、农田防护林的规划设计
农田防护林规划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农
田防护林效能的大小和农牧业生产率的高低。
因此,农田防护林规划设计必须贯彻“因地制
宜、因害设防、宜带则带、宜网则网”的原则,
同时要考虑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和国民经济发展
的需要。
2014-4-27 10
过树冠的气流与穿过林带的气流接触后又产生摩
擦、混合,继续消耗气流动能。
调节气温和湿度: 由于风速的减弱和林带树冠的蒸
腾作用,使得林网内的空气温度和湿度得到了改
2014-4-27
善,有利于作物高产、稳产。
7
农田防护林作用
积雪均匀而不易吹散: 在多雪地区,积雪的覆盖是
农作物高产的重要条件。有防护林网的保护,积
2014-4-27
16
一、农田防护林的规划设计
2、林带结构
林带结构(Structure of forest belt):是指林带树冠上下组成 的层次、宽度、纵断面形状、枝叶状况、密度和透光度状况等 综合情况。不同的林带密度、宽度、树种组成,构成防护效能 不同的林带结构。根据防护的需要,通常把林带结构划分为三 种基本类型,即紧密结构、疏透结构和通风结构。
一般应提前整地,雨前整地,农闲整地。多年的农 耕地或风蚀严重的地区,可以随整地随造林。
2014-4-27 39
二、农田防护林的营造与管理技术
4、造林方法
(1)植苗造林 多采用1~2年生的苗木,目前也有采用3~5年生的大苗。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为了防止苗木过多失水,栽植前苗 木地上部分可采用截干、修枝、剪叶等措施。
2014-4-27 31
二、农田防护林的营造与管理技术
1、树种选择
适宜于农田防护林的 树种较多,但主要的 树种有北京杨、新疆 杨、箭杆杨、群众杨、 合作杨、泡桐、白榆、 楸树、紫穗槐、白蜡、 杞柳等。核桃、桑树、 柿树等多用于山地林 网。
2014-4-27 32
二、农田防护林的营造与管理技术
1、林带的走向
(1)当主害风风向频率很大,即害风风向比较集中,其他方 向的害风频率均很小,主林带应与主要害风垂直配置。由于次 害风频率很小,危害不大,副林带作用较小,副林带距可以大 些或不设副林带。
(2)主害风与次害风风向频率均较大,主林带与副林带所起 的作用同等重要,林带可设计成正方形。
2014-4-27
2014-4-27
37
二、农田防护林的营造与管理技术
3、整地措施
(2)局部整地
带状整地 穴状整地
2014-4-27
38
二、农田防护林的营造与管理技术
3、整地时间
选定适宜的整地季节,可以较好地改善立地条件, 提高整地效果,保证较高的造林成活率。
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水分往往是影响林带 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因子,为了保证造林时期有充分的 土壤水分,整地季节的选择要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 土壤条件、土地利用状况、农忙与农闲季节。
第四章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
2014-4-27
1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
概述 造林技术 农田防护林规划及营造 生物固沙技术 水土保持植草技术
林草 措施
工程 措施
综合治 理措施
农业 措施
2014-4-27
2
第三节 农田防护林规划与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