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的法律思想

合集下载

荀子的政治主张

荀子的政治主张

荀子的政治主张
荀子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位重要哲学家,他的政治主张主要体现在其著作《荀子》中。

荀子的政治主张包括以下几点:
人性本恶论:荀子认为人性本来就有恶的倾向,如果不进行教育和规范,人就会变得堕落和残暴。

因此,荀子主张通过教育和法律制度来规范人的行为。

君主专制论:荀子主张建立一个强大的君主专制政府,使君主拥有绝对的权力和权威。

他认为,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法治思想:荀子认为,法律制度应该是一种规范人行为的有效工具,它可以对人们的行为进行限制和约束。

他主张制定明确的法律规定,并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的惩罚。

天命思想:荀子认为,君主是天命所归的,他必须尽其所能地治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

同时,荀子也强调了君主必须以德治国的思想,即君主必须具有高尚的品德和为人民着想的精神,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和信任。

总之,荀子主张通过强有力的君主专制政府和法律制度,来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同时,他也认为君主必须以德治国,为人民谋福利。

1/ 1。

荀子法律思想

荀子法律思想

荀子法律思想。

一、性恶论是荀子的法律思想的理论基础在荀子看来,人性是与生俱来的人的自然本性。

性与情、欲联系在一起,人的情性都是一样的,不因人的高低贵贱有所区别。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这就导致人性必然转向恶的方向。

人的无休止的色欲、财富欲、权利欲等好利恶害的品质就是恶,如果任其发展,那么必然会发生争夺、淫乱而犯分乱理,只有经过教化,才能改恶从善,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义的要求。

人性虽然恶,但是可以通过教化和法度,使其化性起伪。

二、良法与恶法理论1、礼法一体论是荀子法律理论的核心思想荀子把礼与法贯通起来,将礼作了法的解释,隆礼重法的礼法一体论是荀子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

其内容之一是创立了礼法的范畴。

荀子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使用了礼法这一术语。

这不是礼与法两个概念的简单重复,其所反映的是一种新的法律理念,即未来大一统国家制定的法律应当是礼法,而不是弃法与外的单纯的礼,也不是无礼统率的单纯的法。

当然,荀子的立法一体论不是把礼法简单的绝对的合二为一,也不是把礼与法的界限全面抹去,而是有区别的统一。

2、良法与恶法的判断标准:非礼无法。

即良法与恶法的划分依据不仅仅归于道德层面,而且还以行为是否合乎礼作为依据。

一是国家立法应该以礼为指导,以礼为准绳,合乎礼的要求的就是良法,反之即是恶法。

二是在法律实践中,行为人对非礼无法的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

3、王霸之道的良法应该具备四个条件:礼治主义、大一统中央君主集权主义、民水君舟的重民主义、隆父的家族血缘伦理主义。

三、明分使群的法律起源论荀子认为,法律起源不仅是由于它适应着化性起伪的需要,而且是因为它要明分使群。

法律适应着圣人贤王为了改造人性、确定权利义务的分配,从而解决人们的争端,避免社会秩序紊乱而起源的。

四、法律本体论法义即是法的精神、原理、原则,法数指法律条文本身。

荀子认为,只知道法数不知道法义,后果严重。

表面好像重视法律条文或说成文法典,实际尚法而无法,表面上言之成理,逻辑严密,实际上愚弄百姓。

中国法律思想史2002.4--2011.7真题

中国法律思想史2002.4--2011.7真题

全国2011年7月自学考试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课程代码:0026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西周关于“天命”转移的学说是( )A.以德配天B.王权神授C.岁时祭天D.恭行天罚2.西周时期,礼的作用是( )A.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B.长长,男女有别C.亲亲,尊尊D.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3.周公主张“奸宄杀人,历人宥”中的“历人”是指( )A.有过刑罚经历的人B.历史上的人C.无关的过路人D.年老无依的人4.春秋时期主张以法统政、礼法并用的思想家是( )A.齐桓公B.吴起C.管仲D.申不害5.最早提出“仁政”学说的先秦思想家是( )A.孔子B.管仲C.邓析D.孟子6.先秦时期,提出“治之经,礼与刑”法律命题的思想家是( )A.孟子B.荀子C.商鞅D.韩非7.下列墨家思想命题中,带有自然法色彩的是( )A.尚贤B.尚同C.以天为法D.相爱相利8.“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的先秦思想流派是( )A.墨家B.儒家C.道家D.兵家9.老子认为,天下混乱、人民难治的原因,在于统治者追求( )A.无为B.有为C.清净D.自然10.“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的法治主张出自( )A.商鞅B.庄子C.墨子D.孔子11.与“有道之国,法立则私议不行”主旨较为接近的说法是( )A.公私之分明,则小人不嫉贤,而不肖者不妒功B.先王不恃其强,而恃其势C.权者,君之所独制也D.所谓一刑者,刑无等级12.早期黄老之学具有的明显特征是( )A.专任法治B.道法自然C.以德治国D.道法结合13.“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法律命题的思想本质是( )A.以法治国B.德主刑辅C.以礼治国D.政教合一14.晋代明确提出“以礼率律”的思想家是( )A.张斐B.杜预C.刘颂D.拓跋宏15.下列法律制度中,由北魏孝文帝创立并沿用至清朝的是( )A.八议B.肉刑C.十恶D.存留养亲16.主持制订《开皇律》的皇帝是( )A.隋炀帝B.隋文帝C.唐高祖D.唐太宗17.唐代集中批判“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观点的作品是( )A.《春秋繁露》B.《时令论》C.《礼记》D.《断刑论》18.《大学衍义补》的作者是( )A.朱熹B.王安石C.丘濬D.真德秀19.宋代主张恢复“明法科”考试的思想家是( )A.范仲淹B.王安石C.欧阳修D.司马光20.黄宗羲提出“一家之法”中的“家”,主要是指( )A.家庭B.官员C.个人D.皇帝21.王夫之所谓“封建”制的本质是( )A.郡县制B.分封制C.分省制D.藩属制22.龚自珍认为,国家、刑罚、礼乐起源于( )A.商B.工C.农D.兵23.“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反映了洪秀全的( )A.君主专制思想B.君主共和思想C.立宪民主思想D.君臣共主思想24.洋务运动的口号除了“自强”以外,还有( )A.民主B.立宪C.法治D.求富25.近代提出“法律本原实与经术相表里”的著名人物是( )A.沈家本B.李鸿章C.张之洞D.曾国藩26.《大同书》的作者是( )A.章太炎B.梁启超C.谭嗣同D.康有为27.按照梁启超的社会演进观念,“多君为政”的下一步是( )A.民为政B.一君为政C.共和民主D.君主立宪28.沈家本认为新旧法学的共同核心是( )A.平等B.情理C.仁恕D.人权29.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同盟会B.兴中会C.光复会D.强学会30.章太炎“限袭产之数”主张的实质是限制( )A.人身权B.继承权C.契约权D.房产权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代表人物法律主张及礼仁思想

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代表人物法律主张及礼仁思想
礼崩乐坏的原因在于“失礼”。 • 2、从“亲亲”原则出发,主张父子相隐; • 3、反对铸刑鼎。(进一步损益周礼——纳仁入礼)
• (二)“仁”
• 孔子所说的“仁”,是指人民的一种精神状态和道德观念。“仁”作为一种 道德观念,仍然是以西周以来的宗法伦理道德为基础,强调礼必须与 仁相结合。
• 其一,爱人。“泛爱众,而亲仁”,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 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
儒家代表人物—子的法律思想
• 一、“礼”与“仁”相结合的思想
• (一)“礼”
• 孔子所说的“礼”,是指广义的“礼”,它包括西周以来所形成的整套典章 制度和礼仪习俗,其基本内容是: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核心的宗法等级
制度。
• 对周礼进行修订的内容: • 1、赞美西周之礼,并主张正名、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认为
• 其三、提倡刑罚适中: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 手足。”
• 其四、中庸思想,“礼之用,和为贵、中和、用中,无过而无不及。”
• 其五、重民:“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也 说过: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 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二、“德主刑辅”思想 • (一)提倡“仁政”,反对暴政
• 其一、敛从其薄,认为“苛政猛于虎”。 其二、先富后教,“贫而无怨难”
• 其三、反对贫富悬殊,孔子说:“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均, 不患寡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 其四、反对人殉制度
• (二)德主刑辅:“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 三、“为政在人”

中国法律思想史上的儒法之争

中国法律思想史上的儒法之争

中国法律思想史上的儒法之争——“人治”与“法治”法家的“法治”理论和儒家的“人治”理论是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大重要的法律理论,这也是法家和儒家一直以来的必争点,两种思想在不同的时代由两大家提出来,各有其特点。

一、儒家的“人治”理论先秦儒家认为:天下的安危取决于统治者,尤其是国君的道德和素质。

儒家的“人治”有两个主要内容:一是君主的言行表率作用重于设法立制;二是治理国家中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比建立制度更为重要,其人治思想体现在法律方面的内容,核心是论证“人”和“法”的关系,即治理国家中统治者的道德品格更为重要。

孔孟的“为政在人”孔子认为在治理国家时,最高统治者的言行,甚至喜怒哀乐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危、社会的治乱、人民的苦乐。

因为上行下效是普遍规律。

他强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因此统治者自身要给人民和自己的臣下树立榜样。

同时,孔子进一步指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观点。

国家举贤才要做到“近不失亲,远不失举”,以弥补“任人唯亲的不足”,重人治,轻法治,主张贤人治国论。

孟子认为“君”和“法”的关系是:“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提出“尊贤使能”的“惟仁者宜在高位”的人治论。

荀子的“有治人,无治法”第一、法是由人制定的。

治理国家关键在人而不在法,法必须要有好的统治者才能执行好,法虽“治之端”,但毕竟是由治理国家的统治者制定出来的。

第二、法是由人执行的。

即使有了良法,还得靠人来执行贯彻,否则就是一纸空文发挥不了任何作用。

“故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

第三、法不能应对复杂、变化多端的国家大事和社会生活概括无遗。

而且法有一定的稳定性,不能完全随机应变,这就需要人在执行法律中发挥自身的灵活应变和当机立断的能力了。

二、法家的“法治”理论法家是春秋战国时兴起的一个学派,其核心思想是主张顺应历史发展,“依法治国”。

法家的“法治”思想是建立一定的理论基础上的。

中国法律思想史电大答案真题

中国法律思想史电大答案真题

1、单选题4分“天命”、“天罚”思想最早出现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答案:A标准答案:A得分:2、单选题4分殷商时代的“礼”主要是一种A.宗教祭奠仪式B.政治组织原则C.普遍行为准则D.国家根本大法答案:A标准答案:A得分:3、单选题4分“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出自A.尚书B.诗经C.论语D.礼记答案:D标准答案:D得分:4、单选题4分“恭行天罚”的思想本质是A.神权法B.自然法C.制定法D.习惯法答案:A标准答案:A得分:5、单选题4分周公提出“父子兄弟,罪不相及”的观点,表明他主张A.族诛连坐B.罪止一身C.尊尊亲亲D.以德配天答案:B标准答案:B得分:6、单选题4分较为接近老子自然主义法律思想的思想家是A.孟子 B.申不害 C.慎到 D.庄子答案:D标准答案:D得分:7、单选题4分春秋时期,子产所铸刑书本质上属于A.自然法 B.教会法 C.成文法 D.习惯法答案:C标准答案:C得分:8、单选题4分提出“兼相爱,交相利”思想命题的是A.道家 B.墨家 C.儒家 D.法家答案:B标准答案:B得分:9、单选题4分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先秦思想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答案:C标准答案:C得分:10、单选题4分反对人定法,提出“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候”的是A.老子B.庄子C.荀子D.慎到答案:B标准答案:B得分:11、多选题4分下列属于先秦宗法等级制的内容或产物的有A.嫡长继承制B.王位世袭制C.世卿世禄制D.九品中正制答案:ABC标准答案:ABC得分:12、多选题4分西周“礼治”的原则有A.男女有别 B.亲亲 C.长长 D.尊尊答案:ABCD标准答案:ABCD得分:13、多选题4分下列说法中,符合西周“礼治”原则的有A.男女有别 B.礼不下庶人 C.亲亲、尊尊` D.刑不上大夫答案:AC标准答案:AC得分:14、多选题4分“明德慎刑”的思想史周初的政治家周公提出的,其内容主要包括A、要求对犯罪进行具体分析、区别对待B、反对族诛连坐,主张罪止一身C、犯罪“乱罚无罪、杀无辜“,主张德刑并用,实行教化D、对危害宗法等级秩序和私有财产的犯罪严惩不赦答案:ABCD标准答案:ABCD得分:15、多选题4分法家认为法律的作用包括A、“定纷”以“止争”B、“兴功”而“惧暴”C、“存天理,灭人欲”D、“一民而使下”答案:ACD标准答案:ACD得分:16、多选题4分老子从“无为而治”的思想出发,向统治者提出了“三去”、“三绝”的原则;其中“三去”是指去甚、去奢、去泰;那么“三绝”是指A、绝圣弃智B、绝仁弃义C、绝巧弃利D、绝少分甘答案:ABC标准答案:ABC得分:17、多选题4分A.荀子 B.孟子 C.韩非 D.商鞅答案:CD标准答案:CD得分:18、多选题4分管仲提出的“国之四维”包括A.义 B.礼 C.耻 D.廉答案:ABCD标准答案:ABCD得分:19、多选题4分下列不属于荀子法律思想的是A.暴君放伐B.明分使群C.民贵君轻D.有治法,然后有治人答案:ACD标准答案:ACD得分:20、多选题4分下列先秦思想家的法律思想中含有“黄老”成分的有A.慎到B.申不害C.韩非D.陆贾答案:ABCD标准答案:ABCD得分:21、判断题4分“法”的观念产生于战国时期;其实践来源是春秋末期产生、战国时期得到蓬勃发展的成文法运动; 答案:正确标准答案:正确得分:22、判断题4分西周礼治最重要的原则是亲亲尊尊;答案:正确标准答案:正确得分:23、判断题4分吕刑又称甫刑,是由西周吕侯主持修定的法典;答案:正确标准答案:正确得分:24、判断题4分先秦诸家流派中,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是墨家;答案:正确标准答案:正确得分:25、判断题4分孔子政治法律思想的核心和出发点是礼;答案:错误标准答案:错误得分:作业二被誉为“汉代孔子”的着名思想家是A.董仲舒 B.王充C.仲长统 D.贾谊答案:A标准答案:A得分:2、单选题4分东汉对“天刑”论提出激烈批判的思想家是A.刘秀 B.刘安C.王充 D.郑玄答案:C标准答案:C得分:3、单选题4分西汉新儒学的代表作是A.新语B.九章律C.白虎通义D.春秋繁露答案:D标准答案:D得分:4、单选题4分下列属于西晋律学家杜预着作的是A.律表B.泰始律C.唐律疏议D.律本答案:D标准答案:D得分:5、单选题4分西汉董仲舒“德主刑辅”的主张,所赖以引申的理论是A.天人合一 B.天气 C.人性 D.国法答案:C标准答案:C得分:6、单选题4分反对“天人感应”说,进而提出“人以法制胜”的法哲学思想的是A.董仲舒 B.刘禹锡 C.韩愈 D.柳宗元答案:B标准答案:B得分:7、单选题4分唐中后期,提出“贫困思邪而多罪”的犯罪根源论的思想家是A.刘禹锡 B.韩愈 C.白居易 D.柳宗元答案:C标准答案:C得分:8、单选题4分柳宗元认为国家和法律不是天意的产物,而是的产物;A.理 B.势 C、天 D、人答案:B标准答案:B得分:9、单选题4分下列与“刑不上大夫”说法最为接近的是A.“廉耻节礼以治君子”B.“治国以礼义为先”C.“权势法制,人主之斤斧也”D.“振举纪纲,一遵正法”答案:A标准答案:A中国古代的律学原从属于A.医宗B.律宗C.法学D.儒学答案:D标准答案:D得分:11、多选题4分黄老法律思想的基本内容有A、清静无为,顺乎民欲B、逆取顺守,德刑相济C、明具法令,进退循法D、约法省禁,除秦苛法答案:ABCD标准答案:ABCD得分:12、多选题4分西汉初期,重新受到重视的儒家法律思想主要有:A、尊君重民的民本思想B、兴礼仪,礼法结合C、废除肉刑,实行仁政D、刑不至君子答案:ABCD标准答案:ABCD得分:13、多选题4分董仲舒法律思想的理论基础主要有A、“天人合一”的神权法理论B、阴阳五行说C、宗法思想D、兼爱非攻思想答案:ABC标准答案:ABC得分:14、多选题4分董仲舒的“性三品”说把人的性分为A.圣人之性B.中民之性C.贤人之性D.斗筲之性答案:ABD标准答案:ABD得分:15、多选题4分董仲舒“新儒学”的思想因素包括A.儒家思想B.阴阳五行家思想C.法家思想D.天命神权思想答案:ABCD标准答案:ABCD得分:16、多选题4分柳宗元的法律思想有两个突出方面: A.法律的产生与发展是“势”所必然 B.赏罚务速 C.秋冬行刑 D.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答案:AB标准答案:AB得分:17、多选题4分在晋代,标志律学已经成为独立学科的两部着作是A.杜预律表 B.张斐律本 C.张斐律表 D.杜预律本答案:CD标准答案:CD“玄学”作为魏晋时期着名的哲学学派,其代表着作有A、春秋B、老子C、周易D、庄子答案:BCD标准答案:BCD得分:19、多选题4分唐初统治集团的法律思想主要有A、礼刑结合,相互为用B、重视立法,宽简稳定C、明正赏罚,一断以律D、慎刑恤狱,务求其答案:ABCD标准答案:ABCD得分:20、多选题4分能够体现中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与律的融合的法典有A、新律B、晋律C、北魏律D、北齐律答案:ABCD标准答案:ABCD得分:21、判断题4分“春秋决狱”亦称“引经断狱”,就是以春秋以及其他儒家经典作为根据,对案件定罪量刑;答案:正确标准答案:正确得分:22、判断题4分“三纲五常”不仅是汉代社会立法、司法的根本指导原则,更是成为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想核心;答案:正确标准答案:正确得分:23、判断题4分“三纲五常”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纲”和“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答案:正确标准答案:正确得分:24、判断题4分中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自汉中期形成后,便开始了与律的融合,这种融合至唐律中最终完成;答案:正确标准答案:正确得分:25、判断题4分柳宗元认为法律法律是时势发展的必然产物,虽非神授,却是圣人之意;答案:错误标准答案:错误得分:作业三系统自动阅卷1、单选题4分宋代朱熹法律思想的核心是A.有治人,无治法 B.无为而治 C.存天理,灭人欲 D.德礼政刑答案:C标准答案:C得分:2、单选题4分A.刑B.政C.德D.义答案:C标准答案:C得分:3、单选题4分提出“以公理而灭私情”说的思想家是A.丘濬 B.顾炎武 C.黄宗羲 D.张居正答案:A标准答案:A得分:4、单选题4分西汉下令废除肉刑的皇帝是A.汉武帝 B.汉文帝 C.汉高祖 D.汉景帝答案:B标准答案:B得分:5、单选题4分在中国古代,敢于明确反对“复仇”的人是A、孔子B、荀子C、董仲舒D、王安石答案:D标准答案:D得分:6、单选题4分诸子百家中,坚决反对赦罪,主张“不赦过,不宥刑”的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答案:D标准答案:D得分:7、单选题4分“一祖之法无不敝,千夫之议无不靡”,反映出龚自珍主张A.无为而治B.变法改革C.重典治国D.君主专制答案:B标准答案:B得分:8、单选题4分太平天国财产公有思想的具体法律表现是A.资政新篇B.原道救世歌C.原道醒世训D.天朝田亩制度答案:D标准答案:D得分:9、单选题4分洋务派法律思想的根本在于A.战国时期法家的法律思想B.西方资产阶级的法治原则C.魏晋时期的玄学思想D.中国传统的纲常名教答案:D标准答案:D得分:10、单选题4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作为洋务派的行动纲领,其提出者是A.曾国藩B.孙中山C.章太炎D.张之洞答案:D标准答案:D得分:11、多选题4分12、多选题4分在王夫之总结了历代统治经验特别是明亡的教训,指出当时在法制推行方面所存在的三大缺陷是A.没有一套因时之宜的法律制度 B.“任法”不“任道”C.“任法”不“任人” D.法律“趋时更新”答案:ABC标准答案:ABC得分:13、多选题4分理学法律思想的基本内容A、主张德礼政刑“相为始终”B、主张废除“三纲五常”C、主张人治优于法治D、“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的执法思想答案:ACD标准答案:ACD得分:14、多选题4分宋明时期的“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是A、王守仁B、陆九渊C、王充D、陆游答案:AB标准答案:AB得分:15、多选题4分下列哪些内容体现了以礼入法、礼法结合的特点A.官当、八议B..准五服治罪C.重罪十条D.亲属相容隐答案:ABCD标准答案:ABCD得分:16、多选题4分围绕同罪异罚问题,中国封建社会思想界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论,下列思想家赞同同罪异罚的有A、贾谊 B、郑玄 C、商鞅 D、丘濬答案:ABD标准答案:ABD得分:17、多选题4分中国封建法律所规定的离婚制度包括A、八议B、七出C、三不去D、十恶答案:BC标准答案:BC得分:18、多选题4分下列能够体现资产阶级革命派法律思想民主性的有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学习西方的分权学说和法治原则C.宣传和提倡“自由、平等、博爱”D..建立保障人民主权和民主自由的新法制答案:BCD标准答案:BCD得分:19、多选题4分下列内容,属于魏源思想主张的有A.君主立宪B.师夷长技以制夷C.太平之世不立刑20、多选题4分章太炎的分权理论包括 A.立法 B.教育 C.行政 D.司法答案:ABCD标准答案:ABCD得分:21、判断题4分理学,又称“道学”,是对形成于宋代并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长期占据统治跌日的一中学术思想的总称; 答案:正确标准答案:正确得分:22、判断题4分朱熹的法律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正统法律思想;答案:正确标准答案:正确得分:23、判断题4分在诸子百家中,法家出于孝道,对复仇持赞赏态度;而儒家与之相反,坚决反对复仇;答案:错误标准答案:错误得分:24、判断题4分先秦儒家主张德治、爱民、慎刑,反对族诛连坐;法家则支持族诛连坐,并在其执政时大力实施;答案:正确标准答案:正确得分:25、判断题4分沈家本的刑法改革思想可以概括为轻刑主义,这一思想来源于中国古代“治以宽平”的“仁政”思想与西方刑法理论;答案:正确标准答案:正确得分:作业四系统自动阅卷1、单选题4分西周礼治最重要的原则是A.男女有别 B.长长 C.德主刑辅 D.亲亲尊尊答案:D标准答案:D得分:2、单选题4分西周“以德配天”君权神授说的提出,意味着A.神权的某种动摇B.神权的更加稳固C.神权已经被抛弃D.神权根本没变化答案:A标准答案:A得分:3、单选题4分主张“与民分货”的先秦思想家是A.韩非B.邓析C.公孙侨D.管子答案:D标准答案:D得分:4、单选题4分A.仲长统 B.刘秀 C.王充 D.董仲舒答案:C标准答案:C得分:5、单选题4分西汉初期治国的主导思想是A.儒家学说B.黄老学说C.墨家学说D.法家学说答案:B标准答案:B得分:6、单选题4分与晋代刘颂“律法断罪,皆当以法律令正文”主张较为接近的是A.援引比附B.罪刑法定C.引经决狱D.德主刑辅答案:B标准答案:B得分:7、单选题4分朱熹在法律上主张刑罚应该A.以宽为本B.以严为本C.大肆赦宥D.以私去公答案:B标准答案:B得分:8、单选题4分就复仇问题,柳宗元专门撰写了驳复仇议,主张 ;A.支持复仇 B.禁止复仇 C.有限制的复仇 D.无限制的复仇答案:C标准答案:C得分:9、单选题4分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前发表的、并为变法提供思想理论根据的着作是A.请定立宪开国会折B.孔子改制考C.上清帝第六书 D.上清帝第五书答案:B标准答案:B得分:10、单选题4分梁启超变法思想中所推崇的国家政体是A.人民民主B.民主共和C.君主专制D.君主立宪答案:D标准答案:D得分:11、多选题4分下列人物中,公开反对公布成文法的有A.叔向B.子产C.孔子 E.邓析答案:AC标准答案:AC得分:12、多选题4分下列能够反映墨家“天志”思想的说法是A. .天子有善,天能赏之B.天子为暴,天能罚之C.爱人利人者,天必福之D.恶人贼人者,天必祸之答案:ABCD标准答案:ABCD得分:13、多选题4分A.韩非B.慎到C.孟子D.庄子答案:CD标准答案:CD得分:14、多选题4分唐律疏议中的宗法伦理思想主要表现在A、准五服以治罪B、罪责自负C、维护父权D、维护夫权答案:ACD标准答案:ACD得分:15、多选题4分下列属于唐中后期庶族地主对封建正统法律思想补充的是 ;A、法律的产生和发展是“势”所必然B、“天人交相胜”C、“刑礼迭相为用”D、“贫困思邪而多罪”答案:ABCD标准答案:ABCD得分:16、多选题4分晋代是律学鼎盛时期,期间出现了三个着名的律学家,他们的思想史魏晋律学乃至我国古代律学的代表,他们是A、钟繇B、刘颂C、杜预D、张斐答案:BCD标准答案:BCD得分:17、多选题4分下列能够体现“心学”法律思想的是A、立法应因地制宜B、“申明赏罚”C、执法应一视同仁D、以“保甲”“乡约”正风俗答案:ABD标准答案:ABD得分:18、多选题4分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的代表人物主要有A、龚自珍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答案:BCD标准答案:BCD得分:19、多选题4分清政府成立修订法律馆后任命的修律大臣有A.沈家本B.张之洞C.杨度D.伍廷芳答案:AD标准答案:AD得分:20、多选题4分章太炎设计的中华民国方案,在宪法思想上看,具有的特点是A.主张直接民权B.抑强辅.否定代议制 D.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答案:ACD标准答案:ACD得分:21、判断题4分“法”的观念产生于战国时期;其实践来源是春秋末期产生、战国时期得到蓬勃发展的成文法运动; 答案:正确标准答案:正确得分:22、判断题4分崇尚无为,提出“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的先秦思想家是老子;答案:错误标准答案:错误得分:23、判断题4分东汉对“天刑”论提出激烈批判的思想家是王充;答案:正确标准答案:正确得分:24、判断题4分韩愈的法律思想以反对佛、道、,恢复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统治地位,特别是弘扬君权神授为宗旨;答案:错误标准答案:错误得分:25、判断题4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体现了王夫之思想中“民主”、“民权”的因素,标志着封建正统法律思想遭到了彻底的否定;答案:错误标准答案:错误得分:。

荀子的隆礼重法思想(法律史论文)

荀子的隆礼重法思想(法律史论文)

荀子的“隆礼”与“重法”思想战国末期,群雄并起、战乱不断,诸侯异政、百家异说。

荀子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新兴地主阶级开始取得政权,封建制度逐步确立。

荀子对诸子思想进行批判吸收,提出了自己的人性假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隆礼”、“重法”的主张。

一、荀子的人性论——“恶”与“群”(一)人的自然属性:恶荀子之前,孟子提出了“性善论”。

荀子反其道而行之,提出了“性恶论”。

“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

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

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1。

“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2。

“性”的含义,从本源上讲荀子的性“承天而来,是自然界所赋予的,是人生来就是如此的,是自然而然的存在。

……在这一点上,抛开‘天’之具体含义,荀子与其他的思想家在价值判断上处于同一个层次,如孔子的‘性与天道’及孟子‘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的性”3。

可也看出,在“性”本身的含义上荀子与其他思想家是没有明显区别的。

那真正地构成了荀子“性恶论”主体部分的“性”的含义是什么呢?“它是指经验层面的、能够直接被人们所把握的‘性’。

具体可分为三大类:一是指生存欲,这是人性中首要的核心的欲念。

他说:‘人莫贵乎生’4。

又说:‘人之所欲甚矣,人之所恶死甚矣’5。

人的生命是宝贵的,能够活着、能够生存乃是人们最大的欲求。

二是指占有欲和享受欲,这实际上是生存欲的处延在延伸实现的途径。

‘凡人有所一同: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6。

占有欲的实现就意味着享受欲的满足;另一方面享受欲正是导致占有欲的最重要的动机之一。

……三中操练趋利避害。

生存欲、占有欲和享受欲三者共同决定了人性中趋利避害欲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它们也可谓趋利避害欲的具体体现”7。

趋利避害是人生而具1《荀子·性恶》。

2《荀子·正名》。

3王颖:《荀子伦理思想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7页。

中国法律思想史复习资料

中国法律思想史复习资料

复习资料《中国法律思想史》(课程代码00264)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1、谭嗣同《仁学》中所谓“仁”的第一或最主要的标准是(平等 )2、“三权之体皆莞于君主”的提出者是(梁启超 )3、阐述“太平之世不立刑”这一思想的著作是(《大同书 )4、近代洋务派法律思想的代表者是(张之洞)5、曾国藩法律思想的核心是(一秉于礼)6、洪仁王千制定的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施政纲领是(《资政新篇 )7、中国近代“开风气之先”的思想家是(龚自珍)8、夏、商、西周时期主要的法律思想是神权法思想和(礼治思想 )9、春秋时期私自编定“竹刑”的是(邓析)10、孔子所说的“为政在人”,强调的是(贤人治国 )11、先秦时期,第一个提出系统的“性善论”的是(孟子 )13、“处大国不攻小国,处大家不篡小家,强者不劫弱”出自(《墨子.兼爱中》 ) 13、“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一说的提出者是(老子 )14、商鞅认为必须确立法令至高无上的地位,做到(“治不听君,民不从官”)15、主张肉刑可废不可复的思想家是(白居易)16、以儒家“道统”的继承人自居的唐代思想家是(韩愈 )17、“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一著名谏议的提出者是(魏征 )18、犯罪存留养亲制度首创于(唐)19、柳宗元认为刑、礼的关系应是(其本则合,其用则异)20、最早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一思想命题的历史时代是(北宋)21、唐代创立九卿议刑制度的是(唐高祖)22、明末清初,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命题的思想家是(顾炎武)23、明代提出“信赏罚,一号令”法律思想的历史人物是(张居正)24、在丘濬看来,刑罚的根本价值在于(明刑弼教)25、洪秀全认为造成当时各种社会弊端的根源在于(“一出于私”的社会经济制度)26、认为设置法律在于“纳民于轨物之中”的清末思想家是(张之洞)27、曾国藩认为“修、齐、治、平”的结合点是(一秉于礼)28、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是( 儒家思想 )29、王弼与嵇康法哲学观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认为“名教出于自然” )30、从理论上提出区分律与经、律学与经学的必要性,并作出初步论证的晋代思想家是(杜预)31、将封建纲常伦理概括为“三纲”的思想家为( 董仲舒 )32、在《淮南子》的作者看来,人君治理天下最好的办法莫过于( 无为 )33、统治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思想领域数百年的正统哲学为( 程朱理学 )34、北宋中期提出限制君权,“君臣共理天下”的思想家是( 范仲淹 )36、北宋中期倡导依法办事,凡“有司议罪,惟当守法”的思想家是( 王安石 )37、金朝重视吏治,提倡“慎守令之选,严廉察之责”的统治者为(完颜雍 )37、耶律楚材为促进元朝政事统一,起草的法律是( 《便宜一十八事》 )38、明朝倡导“以公理灭私情”理论学说的是( 丘濬 )39、明清之际论述法律问题最多的,涉及面最广的思想家是( 王夫之 )40、提出“专以法律为治”的思想家是( 章太炎 )41、“天命”、“天罚”思想最早出现于( 夏朝 )42、殷商时代的“礼”主要是一种( 宗教祭奠仪式 )43、“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出自( 《礼记》 )45、《管子》所反映的思想学派主要是( 齐国法家 )45、先秦儒家中,主张儒法融合、礼法统一的先行者是( 荀子 )46、“礼之用,和为贵”的说法,反映了孔子主张( 社会和谐)47、墨家法律思想的核心是( 兼爱 )48、战国中期,道家学说的集大成者是( 庄子)49、《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是( 道 )50、最早提出系统“法治”理论的先秦法家代表人物是( 商鞅 )51、商鞅反对复古倒退,主张( 不法古,不修今 )53、秦始皇推崇法家学说的同时,还利用了( 五德终始说 )53、西汉新儒学的代表作是( 《春秋繁露》)54、下列属于西晋律学家杜预著作的是( 《律本》)55、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核心是( 文治 )56、隋唐时期贯彻“务在宽简,取便于时”原则的法典是( 《武德律》 )57、批评《礼记·月令》远离“圣人之道”的唐代思想家是( 柳宗元 )58、提出“性善情恶”说的宋代思想家是(李翱)59、在朱熹看来,“礼之本”是( 德 )、60、提出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的明末清初思想家是(黄宗羲 )61、提出“趋时更新”法律时变观的著名思想家是( 王夫之 )62、“一祖之法无不敝,千夫之议无不靡”,反映出龚自珍主张( 变法改革 )63、太平天国财产公有思想的具体法律表现是(《天朝田亩制度》)64、洋务派法律思想的根本在于(中国传统的纲常名教)65、“一秉于礼”法律主张的提出者是(曾国藩) 66、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前发表的、并为变法提供思想理论根据的著作是(《孔子改制考》 )67、梁启超变法思想中所推崇的国家政体是( 君主立宪)68、参与起草《大清新刑律》的日本法学家是(冈田朝太郎)69、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最早明确提出于(《民报》)70、“中华民国”一词的发明者和解释者是( 章太炎)71、中国古代曾经“铸九鼎,象九州”的历史人物是(夏禹)72、“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说法,反映了当时统治者信奉(君权神授)73、“国无二君,家无二尊”的思想本质是(民治)74、管仲“四民分居定业”思想的具体化是(“三国五鄙”制)75、春秋时期,反对子产“铸刑书”的晋国名臣是(叔向)76、孟子法律思想中,与周公“父子兄弟,罪不相及”的说法最为接近的是(罪人不孥)77、中国历史上最早将礼法结合,使儒、法两家趋于合流的思想家是(荀子)78、作为先秦时期著名的学派,自有法律的是(法家)79、最早提出“君人南面之术”的先秦思想流派是(道家)80、法家提出“圣人为法,必使人明白易知”,“布之于百姓”,说明法律应该具有(公开性)81、先秦时期,主张“事断于法”的思想家是(慎到)82、秦王朝“以法为教”的文化专制思想,直接导致了(焚书坑儒)83、废除秦朝“诽谤妖言法”的皇帝是(汉文帝)84、汉代贾谊的作品是(《新书》)85、秦汉之际,倡议“黥劓之罪不上大夫”的思想家是(贾谊)86、儒家所鼓吹的“三纲”学说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君为臣纲)87、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家是(董仲舒)88、我国古代第一个明确提出无君、无政府主张的思想家是(鲍敬言)89、将“存留养亲”思想最先制度化的皇帝是(孝文帝)90、唐朝坚持“天刑说”的思想家是(韩愈)91、北宋中期,提出限制君权,“君臣共理天下”的思想家是(范仲淹)92、主张立法“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安”的明代思想家是(张居正)93、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认为国家、刑法、礼乐起源于(农)94、魏源介绍和研究“夷情”的主要著作是(《夷氛纪闻》)95、太平天国最主要的立法是(《天朝田亩制度》)96、主张“以礼自治,以礼治人”的思想家是(曾国潘)97、在戊戌变法前夕,康有为对三权分立问题的探讨主要集中在(立法机构)98、清末主张变法,提出“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的思想家是(梁启超)99、清末法律改革时期,为了贯彻“罪刑法定”原则,沈家本提出必须废除(援引比附)100、章太炎设计的“中华民国”是一种(责任内阁制民主共和国)第二大题:多项选择题1、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主张“无为而治”的思想家有()∙ A.老子∙ B.鲍敬言∙ C.庄子∙ D.王弼∙ E.贾谊2、在先秦思想家中,极力主张以礼治国的有()∙ A.周公∙ B.管仲∙ C.孔子∙ D.孟子∙ E.荀子3、王夫之指出,秦汉以后,在“法治”的推行方面存在三大弊端,分别是()∙ A.无法∙ B.郡县不行∙ C.任法和任人背离∙ D.执法宽严不当∙ E.井田被废4、近代中国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有()∙ A.曾国藩∙ B.谭嗣同∙ C.章太炎∙ D.张之洞∙ E.沈家本5、孙中山先生新民权主义的新内容集中体现为()∙ A.取消列强在华特权∙ B.主张“直接民权”∙ C.恢复关税自主权∙ D.实行耕者有其田∙E.强调“主权在民”6、荀况注重对法的理论探讨,他提出的重要的法学概念有( )∙A.法条∙B.法义∙C.法数∙D.类∙E.式7、秦王朝的法律思想主要表现为( )∙A.事统上法,法令由一统∙B.文武并用,德刑相济∙C.礼法结合,阳德阴刑∙D.严刑峻法,深督轻罪∙E.以法为教,以吏为师8、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的主要代表是( )∙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E.唐甄9、康有为倡导的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制的具体方案是( )∙A.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B.冲决一切封建网罗∙C.设议院开国会∙D.制定宪法∙E.实行三权分立10、孙中山“五权宪法”学说中的“五权”包括( )∙ A.立法权∙ B.司法权∙ C.考试权∙D.纠察权∙E.教育权11、下列人物中,公开反对公布成文法的有( )∙ A.叔向∙B.子产∙ C.孔子∙D.赵鞅∙E.邓析12、下列能够反映墨家“天志”思想的说法是( )∙ A.顺天之意,得天之赏∙ B.反天之意,得天之罚∙C.天子有善,天能赏之 ∙D.天子有过,天能罚之 ∙E.人无长幼贵贱,皆天之臣也13、朱熹“严刑”主张的具体内容有( )∙A.恢复肉刑 ∙B.限制赎刑 ∙C.推行社仓 ∙D.以口数占田 ∙E.严惩奸凶14、 集中反映洪秀全法律思想的著作有( ) 集中反映洪秀全法律思想的著作有( )∙ A.《原道觉世训》∙ B.《原道救世歌》 ∙C.《原道醒世训》 ∙D.《劝世良言》∙E.《太平天国起义记》15、下列对《大清现行刑律》特点描述正确的有()∙A.采用罪刑法定主义∙ B.删除了凌迟、枭首等酷刑 ∙C.取消了六律总目∙D.采用缓刑制度 ∙E.分总则、分则两编16、继孔子之后,下列属于先秦儒家流派的人物有()∙ A.子张 ∙B.子思 ∙C.孟子 ∙D.荀子 ∙E.漆雕氏17、东汉时期,反对神学的法律思想家有()∙A.王充 ∙B.刘秀 ∙C.刘预 ∙D.仲长统∙18、宋明时期,主张将法律教育与官吏选拔结合在一起的改革家有()∙A.王安石∙B.范仲淹 ∙C.张居正 ∙D.丘濬 ∙E.朱熹19、下列属于洋务派的法律思想有( )∙ A.“严刑以致又安” ∙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C.“法律本原实与经术相表里” ∙ D.“一秉于礼” ∙ E.“整顿中法,采用西法” 20、清末“礼法之争”中,劳乃宣对《大清新刑律草案》极力攻击的两点是( ) ∙ A.故杀子孙∙ B.妻殴夫∙ C.存留养亲∙ D.无夫奸∙ E.子孙违犯教令第三大题:名词解释题 1、以德配天——(1)西周时期周公提出的一种思想;(2)周公继续夏商以来的“天命”廉洁,但提出天命不是固定不变的,天命可以转移,并且只转移给有德之人。

荀子的法律思想简论

荀子的法律思想简论

荀子的法律思想简论荀子是战国末期赵国人,名况,字卿,是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对儒家思想的发展也做出了非常显著的贡献,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李斯、韩非等是他的学生。

荀子时期正是百家争鸣鼎峰时期,而荀子对于各家的思想都有批评,但他非常肯定孔子的思想,他自居是孔子的继承人,在孔子的思想基础上结合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建立了独具风格的思想体系,总结出了很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化性起伪”的道德观、“礼仪之治”的社会历史观等观念。

荀子指出天乃是自然,没理性、意志,而非人格神,宇宙也不是神造的,而是万物自身运动的结果。

荀子“清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的思想还包括天行有常、天人相分和新制天命而用之等。

荀子的性恶论是非常出名的,与孟子的性善说相反,他认为善的,有价值的都是人努力的产物,价值来自文化,而文化是人创造的,他认为为善的一定是经过教养的,人天生性恶,通过学习和努力可以转化恶性,这是荀子“化性起伪”的道德观。

荀子做为我国战国后期最后一位的儒家学派大师,因其无论是在政治上、经济上、哲学上,还是在教育学等方面,都获得了非常卓越的成就,而被后人称为就是集思想家、文学家和政治家于一身的传奇人物。

荀子的思想可谓是“一个中心,多个观点相融合”。

荀子的思想中心是儒家思想,而多个观点相融合则主要体现在荀子在发展自己独特的思想时,对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进行批判性的融合。

荀子的思想主要存有天道观、认识论、礼论和人性论。

天道观是荀子在先秦时期的自然论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发展而来,他认为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且具有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性。

因此,他主张人应在尊重自然规律前提下来发挥主观能动性。

认识论中,荀子明确提出,重新认识实质上就是主体通过感官碰触外界的事物,并利用思维器官所碰触至的外界事物展开理性处置的过程,由此,他特别强调重新认识应当就是全面、客观的,而非片面和主观的。

人性论中,荀子主张人性本恶的核心思想,但人的这种“恶”的本性是可以通过后天教育来加以化解。

荀子的法律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荀子的法律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二 者 可 以相 互 交 融 、 摄 , 国 家 治 理 上 , 不 可 或 缺 。 互 在 都
苟予认为 ,礼” “ 是治理天下的大纲。 以德兼人” “ 是治理国家的最 好方式 , 以力兼人” “ 虽然可 以得到百姓和土地, 但是得不到人心。 由 此可见, 礼” “ 相对于“ 而言 , 法” 具有更重要 的地位, 起着一般 的指导作 用 ,法” “ 不过是为实现“ 的 目标而运用的一种手段, 礼” 礼” “ 具有价值 理 性 , 法 只 具 有“ 具 性 ” “ ” 高 于 “ ” 。 而 工 ,礼 是 法 的 但是 , 苟予指出, 在现实生活 中, 单靠礼义是达不到王天下的 H标
下 , 子 作 为新 兴 地 主 阶 级 思 想 的 代 表 , 应 当 时 历 史 发 展 的趋 势 和 苟 适 潮 流 , 王 道 和霸 道 、 治 和法 治结 合 起 来 , 中 国 历 史上 第 一 次 明确 把 礼 在 提 出 了“ 礼法 ” 的概 念 , 出 了“ 礼 ” 重 法 ” 主 张 。 提 隆 “ 的
( ) 礼 ” 至上 性 论 证 一 “ 的
在苟子看米, 家平治的根本在于“ , 序”只有人们各司其职 , 履行 A己的职责而互不僭越 , 国家才能够得 以发展和扎大。 礼” “ 起着一种
规 范 、 式 的作 用 。社 会 成 员必 须 尊 重 和 遵 守 “ ” 规 定 , 法 礼 的 君主 也 要
家之 长 的基础 上 , 出 了“ 提 隆礼 重法” 礼 法并举 的主 张 。 、 荀子 的这 一主 张后世 产 生 了重要 影响 , 并且 对我 国 当代 法治 建设 也
具有 一 定的借 鉴 意 义。 关键 词 荀子 隆礼 重法 礼 法结合 法治
文献 标识 码 : A

中国法律思想史简答及论述1

中国法律思想史简答及论述1

《中国法律思想史》简答及论述题1、简述管仲的立法思想管仲主张“令顺民心”,“与民分货”,法令的制定必须适应民众好财争利的习性,这是管仲在立法方面,尤其是在经济立法方面的主张。

管仲的立法主张有两个特点:—是强调物质经济利益的地位;二是重商。

(1)管仲认为,立法必须顺应民心。

以民心为向背,而赢得民心的关键在于使法律符合百姓的利欲,适应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要求。

(2)管仲重视商业。

力图用行政和法律手段促进并控制经济的发展。

管仲的立法思想具有重商主义的特征。

(3)管仲在农业方面也有自己极有特色的思想。

2简述秦王朝“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秦统一中国后,建立了以法家思想为指导的专制统治,推行“事皆决于法”的法治思想,用严刑峻法来统治人民。

其法治思想包括以下几方面:①“事统上法”的指导思想,加强法律的统一。

②“事皆决于法”的法制思想;③严刑峻法,“深督轻罪”的施刑方针;④“以法为教”的文化专制思想。

秦王朝“事皆决于法”的“法治”思想对秦统治者实现统一,建立和巩固中央集权封建国家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其采用单纯的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秦王朝的速亡。

3简述魏源的“变古愈尽,便民愈甚”思想魏源认为天地万物和人类社会都是不断变化的,指出历史进化是客观的必然趋势,提出了“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思想。

他指出“天下无数百年不敝之法,亦无穷极不变之法”。

他列举历代赋税、兵役制度不断变革的事实,说明法令随着“势”的变化而变化,这是历史发展自身的法则。

他还认为后代的法令、制度比古代进步,反对那种“执古”、“泥古”而不知随“势”变法的人,怒斥他们是“读周礼之书,用以误天下”的庸儒。

但魏源认为现有法令制度问题不大,关键是讲求行法之人,除去“法外之弊”,所以其变法思想仅为点点滴滴的改良,根本没有触及封建统治制度,也没有以新法代旧法,仿行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法律制度的要求。

4试述《唐律疏议》中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体现《唐律疏议》是以唐朝早期法律为基础而制定的集大成的律文及释文。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及答案库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及答案库

西周礼治最重要的原则是()A男女有别B长长C德主刑辅亲亲尊尊正确答案:D恭喜您答对了!2 西周“以德配天”君权神授说的提出,意味着( )神权的某种动摇B神权的更加稳固C神权已经被抛弃D神权根本没变化正确答案:A恭喜您答对了!3主张“与民分货”的先秦思想家是( )A韩非B邓析C公孙侨管子4东汉从理论上系统清算和批判谶纬神学的思想家是()A仲长统B刘秀王充D董仲舒正确答案:C恭喜您答对了!5 西汉初期治国的主导思想是( )A儒家学说黄老学说C墨家学说D法家学说正确答案:B恭喜您答对了!6与晋代刘颂“律法断罪,皆当以法律令正文”主张较为接近的是( ) A援引比附罪刑法定C引经决狱D德主刑辅正确答案:B恭喜您答对了!7朱熹在法律上主张刑罚应该( )A以宽为本以严为本C大肆赦宥D以私去公正确答案:B恭喜您答对了!8就复仇问题,柳宗元专门撰写了《驳复仇议》,主张()。

A支持复仇B禁止复仇有限制的复仇D无限制的复仇正确答案:C恭喜您答对了!9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前发表的、并为变法提供思想理论根据的著作是( ) A《请定立宪开国会折》《孔子改制考》C《上清帝第六书》D《上清帝第五书》正确答案:B恭喜您答对了!10 梁启超变法思想中所推崇的国家政体是( )A人民民主B民主共和C君主专制君主立宪正确答案:D恭喜您答对了!下列人物中,公开反对公布成文法的有( )叔向B子产C孔子D邓析正确答案:A,C恭喜您答对了!2 下列能够反映墨家“天志”思想的说法是( ).天子有善,天能赏之B天子为暴,天能罚之C爱人利人者,天必福之D恶人贼人者,天必祸之正确答案:A,B,C,D恭喜您答对了!3 下列不属于法家代表人物的有()韩非B慎到C孟子D庄子正确答案:C,D恭喜您答对了!4 《唐律疏议》中的宗法伦理思想主要表现在()准五服以治罪B罪责自负C维护父权D维护夫权正确答案:A,C,D恭喜您答对了!5下列属于唐中后期庶族地主对封建正统法律思想补充的是()。

孟子荀子法律思想差异研究

孟子荀子法律思想差异研究

孟子荀子法律思想差异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孟子和荀子的法律思想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了二者在对待法律和政治的观点上的差异和异同。

从孟子的法律思想概述和荀子的法律思想概述入手,分析了他们对法律的态度和观念。

接着,通过对孟子荀子法律思想的异同比较,发现了他们在人性和政治方面的不同看法。

具体而言,以人性观点比较孟子荀子法律思想,揭示了他们在人类本性和道德观念上的分歧;以政治观点比较孟子荀子法律思想,则突出了他们在理想政治制度和统治方式上的不同观点。

结合研究结果做出了孟子荀子法律思想差异总结,提出了启示与展望,并提出了研究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孟子和荀子在法律思想上的差异,为我们今后的研究和探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

【关键词】关键词:孟子、荀子、法律思想、异同比较、人性、政治观点、差异总结、启示、展望、研究结论1. 引言1.1 研究背景导言孟子和荀子是中国先秦时期的两位著名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法律思想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而孟子和荀子的法律思想差异也是研究的焦点之一。

孟子是中国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性恶论善”的观点,认为人性本恶,需要通过教化来修正。

在他看来,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的重要手段,但更重要的是要以道德和仁爱来引导人民。

孟子的法律思想注重于教化和德治,强调人的内在修养和道德修养。

而荀子则持有“性恶论恶”的观点,认为人性本恶,需要通过法律来约束和规范。

他主张法律应该是严厉和无情的,通过威严的法律制裁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荀子的法律思想强调法律的严明和执行的决绝性,认为只有严格的法治才能遏制人性的恶。

孟子和荀子对于法律的观念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深入研究他们的法律思想差异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思想史和法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孟子和荀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在法律思想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

研究孟子荀子的法律思想差异,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库

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库

中国法律思想史一、单项选择题1.夏、商、西周时期的主要法律思想,是奴隶主贵族的神权法思想和( C )。

A.德治思想B.人治思想C.礼治思想D.道治思想2.西周礼治的基本原则是( B )。

A.男女有别B.亲亲、尊尊C.嫡长继承D.兄友、弟恭3.墨家法律观的核心是( A )。

A.兼相爱、交相利B.尚同、尚贤C.天志、明鬼D.远交、近攻4.在老子看来,最理想的治国方法是( B )。

A.严刑峻罚B.无为而治C.小国寡民D.君尊臣忠5.战国时期礼法结合的先行者是( C )。

A.孟子B.庄子C. 苟子D.申不害6.提出“定分止争”观点的是( B )。

A.子产B.商鞅C.贾谊D.孟子7.非的变法观点是( C )。

A.祖宗不足法B.变古愈尽,便民愈甚C.法与时转则治D.礼、刑、道迭相为用8.管仲立法思想的特征是( B )。

A.重农主义B.重商主义C.重工主义D.工商并重9.提出“深督轻罪”思想的是( B )。

A.孟子B.斯C.陆贾D.吕不韦10.中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形成于( B )。

A.战国B.汉代C.隋唐D.宋元11.《子》融合了儒、法、阴阳各家的思想,但其主要思想是( A )。

A.道家B.墨家C.农家D.兵家12.颂重法主的主要容是( A )。

A.恢复肉刑B.“文约而例直,听省而禁简”C.法令画一,执法必严D.“刑九赏一”13.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法哲学思想的是( A )。

A.嵇康B.王弼C.郭象D.杜预14.斐认为法律的基本精神是( B )。

A. 天道B.礼C.经义D. 人情15. 确定“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法典是( C )。

A.《法经》B、《九章律》C.《唐律疏议》D.《大元通制》16.柳宗元认为决定国家和法律产生的是( C )。

A.理B.利C.势D.力17.朱熹“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的思想体现在刑罚上为( A )。

A.主恢复肉邢B.主取消肉刑C.主扩大赎刑D.主取消赎刑18.提出“三不足”变法论的是( C )。

荀子性恶法律思想探究

荀子性恶法律思想探究

荀子“性恶”法律思想探究郭成伟姜登峰[摘要]荀子是我国先秦时期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他以性恶论为核心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法律思想。

荀子的性恶论指出了人欲有趋恶的可能和人性需用礼、法改造的必要性和现实性。

他运用“性恶论”这一理论平台,创造性地提出“隆礼重法”的社会治理思想。

荀子的人性法律思想对我国实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

真正的法治只有以人为本,“因性定制”和“顺性而治”,才能做到“令顺民心”。

才能为和谐社会的建立发挥作用。

[关键词]荀子性恶论人性法律思想隆礼重法[作者]郭成伟,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姜登峰,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讲师。

一、荀子“性恶”法律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哲学基础(一)时代背景战国时期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是荀子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当时,整个社会正由奴隶制向封建制变革。

在不断改革的过程中,封建制度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社会思想的创新与理论的发展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当统一国家的呼声越来越高、统一的步伐越走越快的时候,学术上各执一端,相互攻击的局面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了。

如何对百家的学说进行综合的整理,并提出有效的治国思想方略也就成了当务之急。

而荀子以其人性论为基础建构的法律思想就成为解决当时社会变迁、实现国家统一和社会长治久安带有创新价值的法律理论。

荀子法律思想的产生得益于春秋到战国时期几百年的文化繁荣和以“百家争鸣”为标志的思想繁荣。

荀子以理性的态度,用“兼容并包”的学术胸怀整合了这一历史时期的学术思想,建立了自己的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思想体系。

正如郭沫若所言:“荀子是先秦诸子中最后一位大师,他不仅集了儒家的大成,而且可以说是集了百家的大成的……他是把百家争鸣的学说差不多都融会贯通了。

”〔1〕任何思想的产生都离不开时代的呼唤和需要。

春秋战国时期正处于德国历史学家雅思贝尔斯〔1〕郭沫若著:《十批判书》科学出版社1956年版,第209页。

所说的人类文化史的“轴心时代”。

中国法律思想史自考精华

中国法律思想史自考精华

夏代神权法思想体现在天命天罚商代神权法出现了帝,认为商王的的祖先就是帝,受其之命来人间统治,出现了卜巫祝周公则用上天来取代帝,提出天命转移的以德配天说,天命是有的,但惟命不于常以德配天说意味着神权思想的动摇。

周王以亲亲尊尊为原则实行礼治,礼治的基本特征是: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周公的明德慎罚思想:加强自我克制,实行德治,主张区别对待,罪止一身,主要内容有:1,对具体犯罪进行具体分析,区别对待2,反对族株连坐,主张罪止一身3,反对乱罚无罪,杀无辜,4刑罚适中。

管仲的改良旧礼和以法统政的思想:1,改良旧礼:修旧法,择其善而业用之,对周礼进行四个方面的改造:1打着尊王即维护周天子的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建立齐国的地位2突破了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传统,用礼来教育民众,用削夺封邑的方法打击中贵族3打破了亲亲的宗法原则,任用贤能4批判刑不可知和轻视法度的旧传统,主张以法令作为人的言行准则,用公开的法律作为标准以刑罚纠正偏颇。

2,作内政而寄军令,主张以法理政、以法治民、以法统军,建立行政管辖制度和军事编制制度,提出四民分居定业和三国五鄙制度。

3,令顺民心,与民分货。

提出仓賔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女叔齐明确区分出礼与仪,子产的立法救世思想:1,对礼治的继承的改造。

子产强调礼是人们的行为准则,把礼视为自然的总秩序和总规律,人们应顺应自然,就必须遵守礼,将礼自然化社会化。

2,改革内政,创立新制。

在以礼治国的思想指导下,提出畏君之威,听其政,尊其贵,事其长,养其亲,对个体农户和居民按伍的方式编制起来严加管理,以丘为单位向土地所有者征收军赋,有利于新封建的确立和壮大,取代奴隶制,协调新旧贵族的利益3,铸刑书,公布成文法。

其铸刑书的意义:1冲破了秘密刑思想的束缚,第一交肯定了公布成文刑法的合礼合法2它打破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明确肯定了法律对限制贵州特权的重要作用。

4,宽猛并用的刑法思想。

邓析的“不是礼义”思想:子产是代表着奴隶贵族转化而来的封建贵族的利益和观点,邓析则代表着新兴地主阶级的立场上,主张彻底否定周礼,实行法治革新,对先王之礼的否定和批判,辨析法律概念,私自制定竹刑儒家法律思想主要内容:1,仁学与仁政说2,为国以礼的礼治论3,德主刑辅论4,论法与刑5,为民制产,轻徭薄赋6,为政在人的人治论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法律思想:1,仁者,爱人。

(完整word版)论荀子“隆礼重法”的法律思想及其影响

(完整word版)论荀子“隆礼重法”的法律思想及其影响

论荀子“隆礼重法”的法律思想及其影响论文摘要论文摘要:春秋战国时代,奴隶制分崩离析,封建制逐渐兴起。

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社会政治经济急剧变动的时代,也是中国古代政治哲学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由此,一方面,传统的“礼”以自然与道德为存在的前提,始终受到执政者的重视;另一方面,新兴的“法”不断发展,融入具有法的意义的“礼”。

于是,先秦诸子纷纷对“礼”和“法”的起源、表现方式和功能作用,对“礼”与“法”、“礼”与“刑”的关系著书立说,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争辩中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思想流派。

荀子堪称先秦后期儒家泰斗,其学术集儒家之大成,又采百家之长,是第一个将儒法合流的思想家。

他一方面批判地继承了传统儒家的“礼治”,另一方面继承、修正和发展了法家的“法治”,并在新的封建基础上,提出了政治上、经济上实现统一集权的要求。

他“隆礼重法,以礼为主,礼法合流”的法律思想,不仅对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是中华法制文明的璀璨成果,并深刻影响着中华法系的发展方向。

笔者通过对“隆礼重法”思想的理论和社会基础的分析,礼法的关系和作用等方面的解读,通过比较,着重辨析了荀子“隆礼重法”思想与孔孟的“礼治”“仁政”思想及前期法家礼法观念的继承和发展,力求对荀子“隆礼重法”法律思想的内涵及影响进行初步的探究。

关键词:荀子隆礼重法礼法融合影响和借鉴论荀子“隆礼重法”的法律思想及其影响导言礼,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社会制度。

礼作为宗教祭奠仪式俗始于上古,制成于殷周,理兴于春秋。

夏、殷、周三代之礼,因革相沿,到周公时代的周礼,已经具备调整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教育、婚姻家庭和伦理道德的功能,许多礼的规定已经具备国家强制的法律功能。

“亲亲、尊尊”“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礼治思想实际上是西周立法、司法的指导原则。

孔子作为周文化的继承者和宣扬者,以“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德治思想,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限制,推广了以“仁”为核心的礼学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与法家法律思想之对比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与法家法律思想之对比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与法家法律思想之对比摘要:以古为鉴,可以知兴衰。

通过比较春秋时期儒法两家的法律思想,我们可以对法律与道德的作用做一个对比,亦能有助于我们今天的法治社会建设和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儒家法家德治法治正文: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政治最动荡的一个时期,相应的在思想界也出现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

这一时期,儒法墨道等各种学说先后产生壮大,其中儒法两家其法律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尤为巨大。

因此有必要加以对比研究,以为今日之法治社会建设提供借鉴。

一、先秦儒法两家法律思想概述(一)儒家代表人物法律思想儒家代表人物主要有孔子,孟子和荀子,他们主张人治和德治,即依靠贤人的道德教化来治理国家,他们重视礼义教化的作用,相对轻视刑罚的作用。

孔子曰: 安上治民, 莫善于礼①。

在儒家看来, 经过礼义道德教育和感化, 人们可以遵循统治阶级心目中理想的社会秩序, 成为守法的顺民。

而刑罚只能惩办犯罪行为于后, 无法从根本上真正改变犯罪思想, 亦不可能真正起到预防犯罪的作用。

孔子尤为重视礼义道德对民众的感化作用, 认为通过教育感化可以使人为善, 知耻而无奸邪之心。

孔子把德和礼作为本, 把政和刑作为末, 即以德礼为上策, 以政刑为下策, 寄希望于通过德化和礼教来禁乱之所由生, 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

孟子继承了孔子为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思想, 认为统治者应该依靠礼义道德教化进行统治。

《孟子 尽心》上载: 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善政, 民畏之; 善教, 民爱之。

善政①孝经 广要道章得民财, 善教得民心。

意思是说良好的政令不及良好的教化更得民心。

孟子生活的时代是战国中期, 当时各诸侯国为加强对人民的统治, 刑罚十分严酷, 除继续沿用奴隶制五刑外, 刑罚制度中还出现了车裂、腰斩、枭首、连坐、夷三族等诸多酷刑。

对此, 孟子从其仁政的思想出发, 坚决反对统治者严刑峻法、滥杀无辜, 提出了慎刑戒杀的省刑罚主张, 认为“以力服人者, 非心服也, 力不赡也。

荀子的法律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荀子的法律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荀子的法律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杨文义
【期刊名称】《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3(000)009
【摘要】荀子“礼法并重”的法律思想是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理论基础。

荀子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提出的“隆礼重法”的主张和有关“人治”理论对我国现在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和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着积极的借鉴价值,能够有效促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总页数】5页(P37-41)
【作者】杨文义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学院文法学院,河南新乡,453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09.2
【相关文献】
1.试论荀子组织管理思想的当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J], 梁琳娜;邢树
2.论荀子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J], 薛家平
3.荀子的管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J], 李玥
4.荀子的"无为"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J], 李加武; 梁中魁
5.荀子"成人之道"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J], 陈光连; 潘赐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己为其所从事的活动负责。如果他积极努力,天不 能阻挠之;而如果消极怠慢,天也不能保佑之。 ❖ C.制天命而用之 ❖ “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 无义,人有气有知且有义,故为天下贵也。”将人 超越于世间万物 ❖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 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 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 ❖ 然,人何以胜天呢?
❖ “不知法之义,而正法之数,虽博,每临事 必乱”
❖ “有法者以法行,无法者以类举,听之尽也”
❖ (c)明德慎罚
❖ “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明德 慎刑,国家既治四海平。”主张先德而后刑。
❖ 故厚德音以先之,明礼义以道之,致忠信以 爱之,赏贤使能以次之,爵服赏庆以申重之, 时其事,轻其任,以调齐之,潢然兼覆之, 养长之,如保赤子。政令以定,风俗以一, 有离俗不顺其上,则百姓莫不敦恶,莫不毒 孽,若柭不详,然后刑于是起矣。
❖ 亦说:“人之生固小人,无师无法则唯利之 见耳。人之生固小人,又以遇乱世,得乱俗, 是以小重小也,以乱得乱也。”(《荣辱 篇》)
❖ 荀子的所谓的“性恶”并不是从人的本性立 论的,他只是肯定了本性中存在着恶的必然 性,本性的扩张,便沦于恶。
❖ 故在《性恶》中,荀子说:“故必将有师法 之化,礼仪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 而归于治。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 其善者伪也。”这里的“伪”和“人之性恶, 其善者,伪也”中的“伪”是“人为”的意 思
❖ 三、强调人治 ❖ (一)强调君主的决定性作用 ❖ (二)主张尊贤使能 ❖ (三)强调人对法的支配作用
儒家法律思想的特点
❖ 一、儒家思维方式的特点
❖ 1、模糊性思维 ❖ 2、语言文字的简约性 ❖ 3、泛道德主义与泛刑主义相结合
❖ 二、儒家与当代中国宪法基本价值的对立
❖ 1、儒家人治观与宪法至上观的对立 ❖ 2、儒家民本观与宪法“人民主权观”的对立 ❖ 3、儒家义务本位观与宪法“权利保障观”的对立
❖ A.荀子主张君主集权。“人君者,所以管分 之枢要也。” “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 之隆也。隆一而治,二而乱。自古及今,未 有二隆相争而能长久者也。”。
❖ B.君主必须是“贤者”。“天下者至重也, 非至强莫之能任;至大也,非之辨者莫之能 分;至众也,非至明莫之能和。此三至者非 圣人莫之能尽,故非圣人莫之能王。”
荀子的法律思想
❖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年), 名况,字卿,赵国人
❖ 他是先秦后期的儒家泰斗,其学 术集儒家之大成。又采百家之所 长。他立足于儒家,而有进行改 良;他批判其他各家,而又予以 吸收。尤其是对法家学说的吸收, 为后世儒、法合流的新时代之滥 觞。
性恶论
❖ 性者,本始材朴也。《礼论篇》 ❖ 性者,天之就也;情者,性之质也;欲者,情之应
儒家法律思想的基本特点
❖ 一、推崇礼治 ❖ (一)维护礼的权威 ❖ (二)向往礼所规定的等级制度 ❖ (三)追求礼所包含的人道精神; ❖ (四)强调礼对刑法的指导意义。 ❖ 二、重视德治 ❖ (一)重视民众的价值 ❖ (二)重视教化的作用 ❖ (三)主张少用刑罚,反对滥用死刑
儒家法律思想的基本特点
也。《正名篇》 ❖ 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正名篇》 ❖ 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
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 也。目辨白黑美恶,而耳辨音声清浊,口辨酸咸甘 苦,鼻辨芬芳腥臊,骨体肤理辨寒暑疾养。是又人 之所常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 同也。《荣辱篇》
❖ “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仪,礼仪生而制法 度,然则礼仪法度者,是圣人之所生也。”《性善》
❖ 孟子主张性善,人人皆可尧舜,荀子主张性 恶,同样也可以“涂之人可以为禹”。荀子 对此解释道:“凡禹之所以为禹者,以其为 仁义法正也。然则仁义法正有可知可能之理, 然而涂之人也,皆有可以知仁义法正之质, 皆有可以能仁义法正之具;然则其可以为禹 明矣。”
❖ 是养民富民的根本。用“礼义”节制人欲。 “故人莫贵乎生,莫乐乎安。所以养生安乐 者,莫大乎礼义。”“则士大夫无流淫之行, 百吏官人无怠慢之事,众俗百姓无奸怪之俗, 无盗贼之罪,莫敢犯上之禁。”
❖ 最重要的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手段。“君人者, 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 危,权谋倾覆幽险而尽忘矣。”“隆礼,贵 义者其国治,简礼,贱义者其国乱。”
❖ 荀子的“人治”与“法治”之争,是对在国 家治理中何者更为重要的争论。荀子在这一 问题上,坚持的仍然是儒家的“人治论”。 其在《君道》中开宗明义:
❖ “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羿之 法非亡也,而羿不世中;禹之法犹存,而夏 不世王。故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 人则存,失其人则亡。法者治之端也,君子 者法之原也 。”
儒家法律思想的特点
❖ 三、儒家与民法基本价值观念的对立
❖ 1、儒家重义轻利与权利神圣原则的对立 ❖ 2、儒家的等级观念与民法身份平等的对立 ❖ 3、儒家的忠孝依附观念与民法“意思自治”原则的对立 ❖ 4、儒家家族本位、大同思想与民法“公共利益”原则既有
适应的一面也有矛盾的一面。 ❖ 5、儒家“诚”、“信”观念与民法“诚实信用原则”
❖ 但同时,《荀子 性恶》中开宗明义的第一句 就写道:“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 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 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 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 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 犯分乱理而归于暴。”
❖ (1)既然人性本恶,因而犯罪就有其内在的人性 依据。由此,荀子在犯罪原因论上不同于孔孟:肯 定人的恶的情欲是导致犯罪的原始的内在心理驱动 力。
❖ (2)预防和控制犯罪必须要正本清源,改造人性, “化性起伪”。但改造人性并非是去除情欲,而是 要节制情欲。
❖ (3)荀子认为矫治人性的最有力的手段是“礼 义”。这样子便确立了礼在治国中的地位,形成其 以礼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 “心虑而为之动谓之伪,虑积焉,能习焉而 后成谓之伪。”即强调人后天的学习改造, 化性起伪。
❖ 而其化性的途径何在呢?
❖ 荀子在《性恶》中说,“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 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势 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 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是圣王之治而 礼义之化也。今当试去君上之势,无礼义之化,去 法正之治,无刑罚之禁,倚而观天下民人之相与也。 若是,则夫强者害弱而夺之,众者暴寡而哗之,天 下之悖乱而相亡不待顷矣。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 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 (a)反对教化万能论
❖ “尧舜者,至天下之善教化者也,南面而听 天下,生民之属莫不振动从服以化顺之。然 而朱、象独不化,是非尧、舜之过,朱、象 之罪也。尧舜者,天下之英也;朱、象者, 天下之嵬,一时之琐也。”
❖ (b)以礼统法 ❖ “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 “故非礼,是无法也。”
❖ 礼的作用
❖ 是“养”,即“养人之欲”。以使人有所节制,以 免“物”和“欲”不能“相持而长”。
❖ 是“别”。“ 贵贵、贤贤、老老、长长、义之伦也。 行之得其节,礼仪之序也。”
❖ 是人立命修身的标准和行为准则,人们必修按照礼 的规定安分守己以维持社会秩序。“礼者,所以正 身也”。“礼者,表也。”“故绳墨诚陈矣,则不 可欺以曲直;衡诚县矣,则不可欺以轻重;规矩诚 设矣,则不可欺以方圆;君子审于礼,则不可欺以 诈伪。故绳者,直之至;衡者,平之至;规矩者, 方圆之至;礼者,人道之极也。然而不法礼,不足 礼,谓之无方之民;法礼,足礼,谓之有方之士。”
❖ B.重法 ❖ “隆礼重法,则国有常”
❖ “治之经,礼与刑”
❖ “法者,治之端也”
❖ “道之于法也者,国家之本作也”
❖ “天子三公,诸侯一相,大夫擅宫,士保职, 莫不法度而公,是所以班治之也”
❖ 只有“起法正以治之”,才能建立“君上之 势”,进而使“人服而势从”,反之,则 “人不服而势去”,所以治国必须“重法”。
❖ 那么分的根据何在呢?
❖ “分何以能行?曰:义。”义即礼义也。即礼 起于分。
❖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 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 穷。先王恶其乱也,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 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 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 荀子也同样注重法的作用。
❖ “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 人能群,彼不能群也。故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 多力,力多则强,强则胜物。”这种“群”,就是 人类社会组织。
❖ “人何以能群?曰:分。
❖ “人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穷 矣。故无分者,人之大害也;有分者,天下之本利 也。”
❖ 荀子说的“分”指的是社会分工,等级差别。既包 括“士农工商”的分,也包括“君君、臣臣、父父、 子子、兄兄、弟弟”,“使有贵贱之等,长幼之差, 智愚、能不能之分”的分。
❖ 荀子为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取消了旧“礼” 中的除君主嫡系以外各级贵族的世卿世禄制,将原 来的宗法制度变为非世袭的官僚等级制度。“虽王 公大人之子孙也,不能属于礼仪,则归于庶人;虽 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 之卿相士大夫”。从而达到“无德不贵,无能不官, 无功不赏,无罪不罚”。
❖ 荀子坚持的礼法,既不同于孔孟的“礼”, 也不同于法家的“法”。在荀子之前相互对 立的“礼”与“法”之所以能在荀子这里统 一,主要是他对“礼”进行了新的解释,做 了改造。
❖ A.隆“礼”
❖ 传统儒家“礼制”中的两个基本特点是“宗法制” 和“世袭制”。法家极力反对。要求代之以“不别 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的“法治”。
礼法论
❖ (1)礼法起源论:明于天人之分 ❖ A.天行有常。 ❖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起变化” ❖ 据此批判了社会的治乱源于天的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