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婚姻形态
中国传统婚姻习俗

• 一、中国古代婚姻形态的嬗变 二、婚姻发展史 三、一夫一妻制下的婚姻形式 • 四、历代婚姻礼俗 五、关于离婚问题
• 一、中国古代婚姻形态的嬗变 1.中国婚姻礼制源头的两大创始人 (1) 中国婚姻礼制的始祖母-女娲 • (2)中国婚姻礼制的父亲-月下老人
• 二、婚姻发展史 • 1.原始群婚阶段. • 2.血缘婚. 3.抢亲婚. 4.族外婚. • 5.对偶婚 • 6.一夫一妻制
Hale Waihona Puke 、一夫一妻制下的婚姻形式• 1. 政治和亲婚.
2.强权干涉婚 1)选婚. 2)罚婚 3) 赠赐婚. • 3.聘娶婚. • 4. 转房婚 5. 经济实用型婚姻 1)交换婚 2)入赘婚3) 童养媳. 4) 典妻婚 5.鬼婚
四、历代婚姻礼俗
• 1.首先谈礼.它相当于现代社会的仪式.包括以下几 个方面: 1) 非媒不娶. 2)六礼,具体说来是六步. • 第一步纳采,第二步问名 ,第三步纳吉,第四步纳 征,第五步请期,第六步亲迎. • 2.花轿迎亲 • 3.“哭嫁” • 4.“传代”习俗 • 5.“闹房”和“听房” • 6.“撒帐” • 7.“见舅姑”礼
五、关于离婚问题
• 《礼记.大戴礼》曰: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 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盗窃, 去.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中国古代婚姻制度是指封建社会时期的婚姻法律和风俗习惯。
古代中国的婚姻制度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古代氏族社会,但在秦汉以前的封建社会中,婚姻制度主要采用部落联姻的方式。
在封建社会中,婚姻是非常重要的社会关系,涉及到家族和社会的利益。
婚姻制度主要包括婚姻法律和婚姻习俗。
婚姻法律规定了婚姻的合法性、禁止近亲婚姻、离婚等法律规定。
婚姻习俗则指的是婚礼的仪式和婚姻生活中的风俗习惯。
古代中国的婚姻制度中,男方通常是娶妻方,女方则是嫁入男方的家庭。
婚姻通常是由父母或长辈安排的,而不是由双方自由选择。
这种婚姻制度被称为包办婚姻。
在包办婚姻中,双方的家庭通过媒人的介绍来商定婚姻的事宜。
这种制度通常是为了维护家族的名誉和利益。
此外,古代中国的婚姻制度还有一种重要的形式,即联姻制。
这是指通过婚姻联姻两个家族或政治集团的关系。
联姻是一种政治手段,可以用来巩固势力、争取盟友或建立外交关系。
在联姻中,通常是统治者或贵族之间进行的,通过婚姻将两个家族紧密联系起来,共同维护利益和权力。
除了包办婚姻和联姻,古代中国的婚姻制度还包括其他一些特殊形式。
比如,封建社会中有一种称为妻兄弟婚的形式,在这种婚姻中,一位男性娶了他已故兄弟的妻子。
这种婚姻形式主要是为了保障妻子的生活和身份地位。
古代中国的婚姻制度还存在着一些限制,比如禁止近亲婚姻。
古代中国普遍禁止直系亲属之间的婚姻,比如父女、母子、姐弟等。
这是为了避免近亲繁衍所导致的遗传疾病和家族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
总体来说,古代中国的婚姻制度是基于封建社会的家族利益和社会秩序的需要而建立的。
虽然这些制度不同于当代婚姻制度,但它们在中国社会和文化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演变分析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演变分析婚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制度之一,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具有不同的形式和特点。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也不例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变革。
本文将从远古时期到清朝时期,逐一分析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演变过程。
远古时期:女性处于相对平等的地位远古时期,中国的婚姻制度以父系氏族制为主,婚姻关系主要由父亲通过聘请的方式来协定。
这种婚姻制度下,女性处于相对平等的地位,具有一定的自由选择权和地位。
西周时期:出现“妻妾同室”的制度进入西周时期,婚姻制度开始出现一些变化。
从这个时期开始,男性可以娶妻妾同室,并对妻妾进行严格的等级管理。
在这种制度下,夫妻之间的关系开始出现了明显的极端化。
春秋时期:夫权思想逐渐形成随着历史的演进,到了春秋时期,夫权思想逐渐形成,并开始在婚姻制度中占据主导地位。
男性成为全家的主人,拥有绝对的权力和婚姻权利。
女性的地位开始下降,成为了从属的对象。
战国时期:贞烈思想和嫡庶区分开始发生战国时期,中国婚姻制度的变化趋势进一步加剧。
在这个时期,贞烈思想开始流行,妇女被期待着守节。
同时,嫡庶区分的意识也开始发生,这导致了正妻、妾室和儿媳的地位和权力之间的激烈竞争。
汉朝时期:封建礼教开始强化到了汉朝时期,婚姻制度逐渐开始朝向封建礼教方向发展。
在这个时期,宗法社会的婚姻制度更趋完善,政治和社会的身份保持着高度统一。
男尊女卑的制度逐渐剥夺了妇女的社会地位。
男女之间的爱情被排斥,严格的婚姻规范和伦理道德逐渐被建立起来。
唐宋元明清时期:性别差别和等级化趋于加强进入唐宋元明清时期,婚姻制度趋于加强。
妻妾不再同室,而是进行妻子和妾室的区分。
在这个时期,性别差别和等级化趋于加强,阶层之间的婚姻约束也愈加严格。
同时,家族制度的加强和继承方式的变化,导致了“娶妻养子”的婚礼习俗的形成。
总结综合来看,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变革。
从最早的女性相对平等的地位,到春秋时期以后的男尊女卑制度的形成,再到唐宋元明清时期的阶层等级和性别差异的强化。
中国的古代婚姻制度

中国的古代婚姻制度中国的古代婚姻制度历史悠久且丰富多样。
古代中国的婚姻制度具有独特的特点和规定,包括婚姻的形式、婚姻的意义、婚姻的礼仪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古代婚姻的形式古代中国的婚姻形式主要包括嫁与娶两种,其中嫁指女子嫁入男方家庭,娶则是男子娶妻成家。
嫁与娶都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周密安排和各种正式的仪式。
以嫁为例,一般来说,女子要通过父母或其他家族成员的协商决定婚事,然后进行彩礼的交换,最后在举行婚礼后女子嫁入男方家庭。
这一过程注重礼仪的规定和遵守,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尊重和礼让。
二、婚姻的意义在古代中国,婚姻被视为一种社会关系的建立和家族传承的重要手段。
婚姻的意义在于延续家族血脉、繁衍后代、巩固家族地位和维护家族荣誉。
古代中国注重血脉传承,男子需要继承家业并生育后代,女子则承担传宗接代的重任。
因此,对于古代中国人来说,婚姻是家族生命力的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方式。
三、婚姻的礼仪古代中国的婚姻礼仪复杂而庄重,分为订婚和婚礼两个阶段。
订婚是正式确定婚姻关系,并签订婚约的过程。
而婚礼则是婚姻正式举行的仪式,通常包括迎亲、祭拜祖先、交换婚礼以及新娘进入新家等环节。
在婚礼中,男方家庭需要准备鞭炮、红布、花轿等水火不容的祥瑞物品,以示对新娘的敬重和欢迎。
而女方家庭则准备嫁妆和其他婚礼必备品,以示对新娘的祝福和送别。
四、古代婚姻的限制与责任古代中国的婚姻制度中有一些限制,例如同姓者不得通婚,堂兄弟堂姐妹之间也禁止成婚等。
这些限制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于宗族规模和族谱传承的重视。
此外,古代婚姻还强调了夫妻之间的责任和义务。
男方需要承担维持家族生计和保护妻子的责任,而女方则需要尊重丈夫的地位和履行母妇之道。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婚姻制度在形式、意义、礼仪、限制和责任等方面都具备其独特的特点。
婚姻作为家族延续的重要手段,在古代中国社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尽管随着时代的变迁,婚姻制度也发生了一些改变,但这些古代婚姻的影响和痕迹仍然深深地根植在中国的文化中。
中国古代社会“一夫一妻制纳妾制”并存原因探析

中国古代社会“一夫一妻制纳妾制”并存原因探析一、概述中国古代社会,婚姻制度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形态,即一夫一妻制与纳妾制并存的现象。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婚姻制度看似矛盾,却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长河中相互交织、共同存在,构成了古代婚姻制度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一夫一妻制,作为人类社会最为普遍的婚姻制度形式,体现了男女平等、尊重和家庭构建等价值观念。
在古代中国,这一制度并非绝对,而是与纳妾制并行不悖。
作为古代中国特有的一种婚姻补充形式,允许男子在已有正妻的情况下,再纳娶其他女性为妾,从而形成了古代社会特有的“一夫多妻”现象。
这种并存现象的产生,既与古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密切相关,又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婚姻、家庭、性别等问题的认识和态度。
一夫一妻制作为主流婚姻制度,保障了家庭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另一方面,纳妾制则作为一种补充形式,满足了部分社会成员的特殊需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地位的某种认知和态度。
深入探究中国古代社会“一夫一妻制纳妾制”并存的原因,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婚姻制度和文化观念,也能为我们思考当代社会的婚姻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出发,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探讨。
1. 简述中国古代社会一夫一妻制与纳妾制并存的现象在中国古代社会,一夫一妻制与纳妾制并存的现象是一个独特而复杂的社会现象。
这两种制度虽然在表面上看似矛盾,但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独特面貌。
一夫一妻制作为人类社会的基本婚姻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实践。
它强调夫妻之间的平等和尊重,体现了家庭和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与此纳妾制作为一种特殊的婚姻形式,也在古代社会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即男子在已有正妻的情况下,再娶其他女子为妾,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一夫一妻制的界限,形成了两者并存的局面。
这种并存现象的产生,既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也反映了当时的文化、伦理和法律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 婚姻

(1)“不顺父母” 亦即妻子不孝顺丈夫的父母,理 由是“逆德”。
(2)无子
孟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理由是绝后。 (3)谣僻
亦妻子与丈夫之外的男性发生性 关系,理由“乱族”。
(4)嫉妒
★ ★ ★ ★ ★
指妻子好嫉妒。 ★ 理由是“乱家”亦即认为妻子的凶悍 嫉妒会造成家庭不和。
(5)恶疾 指妻子患了严重的疾病 理由是,不能一起参加祭祀。
和离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一种 允许夫妻通过协议自愿离异的 法律制度行为。
2.政治联姻 政治联姻,即统治阶层利用婚姻血 缘关系来调节政治关系,扩大政治 势力。 (1)有为政治上的结盟而联姻的。 (2)有施美人计,以图报雪耻而联 姻的。 (3)也有为民族关系而嫁女和即 某一部落的男子可以到另一部落中 间去抢掠女子为妻。 “娶”字由“取”和“女”构成,《 解字》中定义为“取”捕取也,就是 抢,占有的意思。
(2)赐婚 是指帝王将相或匪头贼手把自己手 中的女人当奖品送给自己喜欢的人
7、指腹婚
又称“胎婚”一般是两家夫人同时 怀孕,又是至交,便指腹相约, 如生一男一女则结为夫妻。
8、交换婚 是中国历史上很典型的一种婚姻形 式,它是指两个不同的姓的家族通 过协议,互换异性子女互为配偶的 婚姻方法,一家男子去另一家女子 ,必须以一女嫁到对方家作为交换 条件。
传统婚礼程式 1.纳采 男方请媒提亲后,女方同意之义婚 男方再准备礼去女方家求婚,礼物 是“雁”
2.问名 求婚后托请媒人问女方姓名,八字 准备合婚的仪式
3.结吉
把问名后占卜合婚的好结果通知女方 的仪式,后世也叫“订盟”现称“订婚
4.纳征
又称“纳币”是订盟之后男方将聘礼 送往女方家,请入成婚阶段的重要 礼仪。
《说文解字》中对“姻”字的解释为,“姻,婿家 也,女之所因,故曰姻。“姻”字在古代代表“席 ”引申为凭靠之意,意思是女方嫁到婿家,就有依 靠了。
中国古代的婚姻及婚姻制度

中国古代的婚姻及婚姻制度首先,古代中国的婚姻制度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合婚”,另一种是“买卖婚”。
在“合婚”中,婚姻是由双方家庭协商决定的,一般以父母或其他亲属代表双方进行。
而在“买卖婚”中,婚姻是通过物质的交换来达成的,一般是男方家庭给女方家庭一定的财货来交换女方的婚配权利。
其次,古代中国的婚姻参与者主要有三个角色,即男方、女方和父母。
男方在婚姻中扮演着主导角色,他们有权选择妻子,并且负责家庭的经济和生活。
女方在婚姻中地位相对较低,以从属地位存在,需要服从丈夫和夫家的安排和管理。
父母则扮演着重要的媒人和协商者的角色,他们有权决定子女的婚姻对象,并且负责婚礼的筹备和进行。
古代中国的婚姻制约条件也比较严格,主要包括经济条件、社会地位和家族关系。
首先是经济条件,在古代社会中,男方需要有一定的财产和经济基础,才能够承担婚姻的责任和家庭的生活。
再者是社会地位,男方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声誉和地位,以便提升自己和家族的社会地位。
最后是家族关系,古代中国非常注重家族的血统传承,所以婚姻关系必须符合家族的利益,以维护家族的血脉传承。
古代中国的婚姻仪式也是非常注重的,以及具有丰富独特的传统习俗。
婚姻仪式一般包括聘礼、过礼和婚礼三个阶段。
聘礼是男方家庭向女方家庭赠送的礼品,表示对女方的负责和尊重。
过礼是女方正式离开家庭并进入男方家庭的仪式,通常需要进行一系列祭祀和宴请。
婚礼则是男方和女方正式成婚的仪式,有时候还需要进行一些象征意义的仪式,如敬茶等,以表示双方的互相尊重和责任关系。
总之,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是一个非常复杂而严格的体系,其通过家庭的安排和协商来保证婚姻的稳定和家族的延续。
尽管在古代婚姻中男方的地位相对较高,女方的地位相对较低,但是婚姻制度也承载着社会和家族的观念和意义,尊重和维护着传统的家族价值观。
古代的婚姻类型

古代的婚姻类型
古代的婚姻类型有很多种,以下列举了一些主要的类型:
1.聘娶婚:这是中国婚姻形式中最广泛、最持久、最正宗的婚配。
在这种婚姻中,男子以财务作聘礼而娶妻,女子因聘礼而出嫁。
2.血亲婚:在人类婚姻发展史上,血亲婚是乱婚(杂婚)之后出现的婚姻形态,它根据血缘关系,组成了血缘群体。
这种婚姻形态有多种变化形式,包括无级别婚、级别婚、份辈婚和表亲婚。
然而,由于血亲通婚出现了不育和畸胎,人们开始谋求族外婚。
3.族外婚:族外婚使血缘群体变成氏族,使人类从自然群体进一步走向社会。
这种婚亲被称为氏族婚,其发展阶段又可以分为族外级别婚、两合外婚(两个集团的合婚,它不同于血亲婚,但是通婚结果仍有血亲因素)和环状联系婚。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古代的婚姻类型非常复杂多样,上述类型并不能完全涵盖。
中国古代婚姻史稿

中国古代婚姻史稿
中国的婚姻制度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以下是对中国古代婚姻发展的简要概述:
- 群婚制:从原始社会开始,人类就实行群婚制,排除了子女、兄妹等直系亲属之间的婚姻。
这种制度直到现在还存在于一些原始族群中。
- 个体婚:从父系原始社会中后期到奴隶社会后,人们开始从群婚制走向个体婚。
婚姻形式也逐渐多样化,包括“一夫一妻”“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或“多妻多夫”等。
- 近亲限制:西周时期就已经有了“同姓不婚”的观念,之后又对“中表亲”进行限制。
到了宋朝,政府层面开始禁止“表亲结婚”,但在民间仍然较多。
最终,在1980年的《婚姻法》中,明确禁止三代以内的表亲关系。
总体而言,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受到了儒家思想、法律思想和礼制的影响,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
中国古代婚姻

中国古代婚姻在中国古代社会,婚姻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制度,承载着传统文化的观念和道德准则。
古代中国的婚姻制度具有独特的特点,包括婚姻的目的、婚姻的形式、婚礼习俗以及婚姻关系的影响等方面。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进行探讨。
一、婚姻的目的古代中国婚姻的主要目的是延续家族和血脉的传承。
男方要求婚姻的首要条件是女方容貌美丽、家庭背景良好以及她们是否能够生育,而女方则更注重男方的经济条件和家族地位。
因此,在古代中国,婚姻是根据家族的利益和社会地位的综合考虑而决定的。
二、婚姻的形式在古代中国,婚姻的形式通常包括两种:一是包办婚姻,二是自由婚姻。
包办婚姻指的是婚姻的安排由父母或长辈决定,双方并不直接参与。
自由婚姻则是双方自愿选择结合,有时甚至可以通过相亲等方式来寻找合适的伴侣。
三、婚礼习俗中国古代婚礼习俗非常丰富多样,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传统。
通常,婚礼由聘礼、过门、拜堂等环节组成。
聘礼是男方家族送给女方家族的物品,表示男方对女方的尊重和承诺。
过门是婚礼的重要环节,代表着女方离开父母家,成为男方家庭的一分子。
而拜堂则是新婚夫妻向神佛祈福和向长辈行拜帖的仪式。
四、婚姻关系的影响在古代中国,婚姻关系涉及到夫妻之间的权利义务,以及夫妻与其他亲属的关系。
男方通常在婚姻中扮演着家庭的主导角色,而女方则需要依附于丈夫和公婆的家庭。
夫妻之间的权利义务以及与婆媳关系、夫家亲友关系的相处都是婚姻关系中需要面对和处理的问题。
五、社会对婚姻的态度中国古代社会对婚姻有着严格的约束和规范,尤其是女性。
女性在婚姻中需要尊重男方和公婆的权威,以及遵守家庭和社会的道德规范。
女性的地位在这个时期相对较低,婚后需要顺从丈夫,并服从夫妻关系中的各种规定。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是建立在家族利益和社会地位基础之上的,强调男尊女卑,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和角色相对较低。
尽管如此,婚姻制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体现了传统道德观念和社会准则。
中国古代婚姻

四、纳妾制度的危害
对家庭:造成家庭关系的复杂化 对男性:财产的分配、身体与精 力衰竭、感情的分散 对女性:无我心态、依附感
五、纳妾制度的遗留
(一)存在原因
1.制度根源基本消失 2.财富、地位差别依然存在 3. 不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二)在当代社会中表现形式
1.婚外情
2.包二奶
(三)预防措施:
鲁迅在与许广平同居之前曾奉母命娶夫人朱 安,他与许广平的结合成为其批判旧婚俗、 旧社会制度的典型例证。
行路难(贺子珍) 贺家有女长叹息,十载别君归未期。延安传来帝 子意,新得美人夜夜迷。君不见长征万里路,携 手共避敌。新欢毕竟赛旧好,古来姬妾胜发妻。
三、妾的社会地位
《谷梁传》:‚毋以妾为妻。‛ 《礼记》:‚奔者为妾,父母国 人皆贱之。‛ 《吕氏春秋》:‚妻妾不分则室 家乱。‛
第二,纳妾成为财富与地位的象征
皇帝、士大夫与富民豪商
‚亲王妾媵十人,一次选;世子郡王妾四人, 将军三十无子具二人,三十五无子具三 人……庶人四十以上无子者,许娶一妾。” ——《明会典》刑部律例
晚明时期,士大夫一旦登科第,便会纳妾, 这既是一种身份象征,也是一种时尚 。清代, 日趋放任,不只是士大夫纳妾没有标准,就是 富民豪商亦置妾多人。
二、纳妾制度存在的根源(合理性)
第一,重子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第二,纳妾成为财富与地位的象征 士大夫与富民豪商 第三,满足男子对“色”与“情”的需 求。
此处的色、情属于中性词,并非贬义。 “娶妻娶德,娶妾娶色”
第一,重子嗣。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邱氏,苏人俞钦玉之妻也。钦玉, 故刑部尚书士悦子,颇知书,而轻财好色, 尝以邱无子,置妾七人。” ——陆容《菽园杂记》 乡医王素行,“年四十余无子,女 则成群,乃破产娶妾生子”。 ——清代常州《王氏宗谱》
第二讲 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

然要遭到男子反对。
• 男子逐渐要求让子女归本氏族,私有财产由自己的子女继承。 • 男宿女家的旧俗过渡到男娶女嫁的新俗。 • 这样,母系社会就转化为父系社会了。 • 由于男子要把财产传给亲子,不再允许配偶与兄弟(包括族兄弟)发生性关系。 • 从此,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就宣告诞生了。
父权制的胜利
• 一夫一妻制的产生,意味着母权制的被推翻和父权制的胜利。 • 恩格斯说这是一场革命,是“人类所经历过的最激进的革命之一”。
2. 义绝
• 义绝是一种强制离婚制度。 • 夫妻之间、夫与妻的亲属之间或妻与夫的亲属之间、夫妻双方的亲属之间,发生了法律所指
明的事件,如殴打、杀害、奸情等,不论夫和妻的意愿如何,必须离异,违者要受刑事处罚。
• 这种官方强制离婚,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对人们婚姻关系的直接干预。
3. 和离
• 所谓和离就是夫妻双方合意离婚。 • 唐代以前,已有和离现象,但用法律规定和离,则自唐朝开始。 • 唐律规定:“若夫妇不相安偕而和离者,不坐。”
1.什么是族外婚和对偶婚
• 亚血族婚,也称族外婚。 • 所谓族外婚就是不同氏族的兄弟姐妹之间互相通婚。
对偶婚
• 所谓对偶婚就是不同氏族的同辈男女之间一对一的配偶,在或长或短的时期内实行同居,它
是族外婚配偶范围的缩小和配偶对象的相对固定。 2.族外婚和对偶婚的特点
• 在亚血族群婚阶段,男女婚配仅仅是纯粹的性关系,彼此既不结成固定夫妻和家庭,也没有
聘娶婚
• 所谓聘娶婚就是由男方家长通过媒人向女方求亲,并向女方赠送聘礼。 • 人们通常说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是这种婚姻的特点。
聘娶婚形成的原因
• 《白虎通·嫁娶 》说:“男不自专娶,女不自专嫁,必由父母 ,须媒妁何?远耻防淫泆也。” • 更重要的原因是对政治、经济利益的考虑。主婚权的基础是家长权和家长对家庭财产的支配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特点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特点
1、我国古代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多妾制。
即使皇帝也只是有一个老婆,但那个时候的内容只要有条件,可以娶很多个老婆,但那叫妾,不能称妻。
妾下面还有通房丫头。
只有办了手续的通房丫头才能称妾。
2、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是宗法制度下的包办和买卖婚姻,婚姻是男女双方家族的事情,婚姻的成立和解除由家长决定。
在这种男子为中心的宗亲制度下,夫妻的关系是极不平等的,夫权至上,“夫者倡,妇者随”,女性附属于男性,没有独立的人格。
3、婚姻和家庭是家族伦常关系的载体,所以在其中充满的伦理和道德的约束,而这造就了相对稳定的婚姻关系,女子要从一而终的要求培养了爱情的专一和忠诚的传统,家长制的控制使两性关系归于单纯,扼制了婚姻道德的沦丧。
4、我国封建社会,妇女没有社会地位,夫为妻纲,妇女的一切只能服从和依赖于丈夫,即使丈夫死了也不准改嫁,从一而终。
而男子却可以三妻四妾,皇帝有三宫六院,一般的达官贵人亦都妻妾成群。
5、中国古代婚姻经过复杂漫长的过程,都是由“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从中牵引,而真正结婚的男女双方都未直接参与,只有在结婚完成之后才见对方模样。
如此玄妙的结合,是谓千里姻缘一线牵,男女之间的姻缘,要经过媒人的物色,经过生辰八字批合吉凶,就以定下姻缘,共度一生。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变迁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变迁引言: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最早的部落联姻、父母之约,到后来的婚姻媒介的兴起及婚礼习俗的形成,无疑是历史的见证。
本文将通过探讨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演变,深入了解这一历史进程。
一、婚姻制度的原始形态在中国古代,最早的婚姻形式是由部落之间的联姻关系构成。
在这种制度下,婚姻被视为一个族群之间的纽带,既有利于族群间的联合,又有利于资源的共享。
此时的婚姻往往是由族长或族老与其他部落的领导人之间达成的。
婚姻的实施主体是父母或家族长辈,而个体意愿很少被考虑。
二、父母之约与婚姻媒介的兴起随着时代的推移,婚姻制度逐渐演变为个体选择的重要环节。
在春秋战国时期,婚姻开始注重男女双方的自由选择。
然而,由于宗族关系和世仇冲突等原因,自由选择的范围仍然受到限制。
这时,由于婚姻关系对家族利益至关重要,父母之约开始成为常见的婚姻形式。
双方家族通过父母之约,确定了婚姻对象和婚姻条件。
而对于个体来说,他们的婚姻选择范围则主要依赖于媒婆、红娘等婚姻媒介。
三、婚姻媒介的角色与婚姻习俗的形成在中国古代,媒婆、红娘等婚姻媒介在婚姻的促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他们以熟悉当地的社会关系为基础,通过撮合男女双方,为其寻觅婚姻对象。
同时,他们也在婚姻仪式和礼节的安排上发挥着作用。
例如,在婚礼中,婚姻媒介在新娘和新郎之间进行沟通和调节,以确保婚礼仪式的顺利进行。
婚礼习俗如拜堂、敬酒、闹洞房等也在这一时期形成。
四、孔家店之变与儒家思想对婚姻制度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对婚姻制度的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尤其是到了宋代,随着孔子思想的影响逐渐深入人心,最典型的例子即为孔家店之变。
孔子提出了以家族为中心的婚姻制度,主张同姓不亲,追求通婚,以加强家族之间的联系。
这一思想对后来的婚姻制度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促使同姓族群的婚姻逐渐减少,而异姓之间的婚姻则得到鼓励。
五、近代婚姻制度的新变化近代以来,特别是20世纪以后,中国婚姻制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

鬼婚
又叫冥婚,阴婚,即幽冥世界的婚姻。起源很早, 至少在先秦时期就已流传开来。名目很多,冥配, 配骨,幽婚,圆坟。
交换婚
中国古代,从上到下,交 换婚广为流行。比如西周时姬、 姜两姓世代为婚。汉武帝娶卫 青之姐卫子夫为皇后,卫青则 娶武帝姐、纳采:相当于后世的提亲。男方 请媒人到女方提亲,女方答应议婚以后, 男方用一只大雁并备上其他礼物前去求 婚,女家若同意议婚,就收纳其礼物。
对偶婚:产生在母系社会的繁荣时期。 当族外婚的配偶范围逐渐缩小,异性 的同辈男女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内对偶 同居,便成为对偶婚。在这种形式下, 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情况仍然存在, 女子处于支配阶段,世系按母系计算。 一夫一妻制:自父系氏族开始实行并 延续至今的主要婚制。这时女子脱离 自己氏族嫁到男方,女从夫居。所生 的子女改依父系计算世系。
四、纳征:男方送上 聘礼,正式订婚。即后来 的订婚礼。
五、请期:男方择定 吉日后,由媒人去争取女 方同意。相当于后世的 “告期”,“下日子”。 六、亲迎:到了婚期, 男子前往女家迎娶。
唐代婚俗,除传统六礼之外,还吸收 了少数民族的婚俗,增加了一些礼俗,仪式 更多,场面也更热闹:
“下婿”:新郎一行到女家门前, 要受女方家属的戏弄,称“下婿”, 这是受少数民族“栏门”的影响。 催妆:新娘出门之前,要梳妆 打扮,迟迟不出,男方则咏诗催妆。 障车:新娘的车或轿子启程后, 还有“障车”节目,阻止新娘动身, 这起源于女家对新娘的惜别。
指腹婚
指腹婚,又称胎婚,中国旧时 包办婚姻的一种形式。两家主 妇同时怀孕时,父母者便指腹 为媒,若所生为一男一女,即 结为夫妻。此俗约形成于六朝, 多行于富豪官宦之家,目的是 为了延续门第之间的平等关系, 通过婚姻互相制约。
童养媳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课件

05
请期:男方请媒人向女方询问结婚日期,女 方同意后,男方再正式确定结婚日期
06
亲迎:结婚当天,男方亲自前往女方家中迎 娶新娘,婚礼仪式完成后,夫妻正式成婚
05
婚姻的法律地位和 权利义务
THEME TEMPLATE
婚姻的法律地位
婚姻的法律地位: 婚姻是家庭的基础, 受到法律的保护和 规范
婚姻的法律地位: 夫妻双方在婚姻中 享有平等的权利和 义务
04
婚姻的程序和礼仪
THEME TEMPLATE
婚姻的程序
添加标题
提亲:男方请媒人 向女方提亲
添加标题
纳采:男方送礼并 请媒人向女方提亲
添加标题
问名:男方请媒人 向女方询问生辰八 字
添加标题
纳吉:男方请媒人 向女方送聘礼
添加标题
纳征:男方请媒人 向女方送彩礼
添加标题
请期:男方请媒人 向女方商议婚期
添加标题
亲迎:男方到女方 家迎娶新娘
婚姻的礼仪
01
纳采:男方请媒人向女方提亲,女方同意后, 男方再正式向女方求婚
02
问名:男方请媒人询问女方的名字和生辰八 字,以便占卜婚姻是否合适
03
纳吉:男方将占卜结果通知女方,如果占卜 结果吉利,男方会向女方送聘礼
04
纳征:男方送聘礼给女方,女方接受聘礼后, 婚姻关系正式确立
婚姻的法律地位: 婚姻是社会的基本 单位,对社会的稳 定和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
婚姻的法律地位: 婚姻的法律地位在 不同的历史时期和 地区可能存在差异
Hale Waihona Puke 夫妻的权利和义务夫妻双方享有姓名权、人身 自由权、继承权等
夫妻在婚姻关系中的法律地 位平等
夫妻双方有互相扶养的义务 夫妻双方有互相忠实的义务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代婚姻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代婚姻古代中国的婚姻制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而独特的方面。
它不仅仅是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的联姻,更是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人际关系的协调。
在古代中国,婚姻被看作是一种重要的家族事务,同时也被视为一种社会责任和道德规范。
本文将从婚姻的形式、婚姻的目的和婚姻的仪式等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代婚姻。
一、婚姻的形式在古代中国,婚姻形式有着许多种类。
最常见的婚姻形式是父母之命,媒人之言。
这种婚姻通常是由父母代为在两个家族之间商议,往往存在一定的利益驱动,比如维护家族的声誉、巩固家族财富等。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婚姻形式是通过个人自由选择,例如相亲、自由婚姻等。
二、婚姻的目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婚姻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两个人的幸福,更是为了家族的延续和社会的稳定。
古代婚姻观念认为,婚姻的目的是为了生育后代,继承祖先的血脉,并保持家族繁荣。
因此,选择配偶时,除了要考虑双方的性格、才华和家庭背景等因素外,还要关注对方的身份和家族地位,以确保后代能够维护家族的声誉和传统。
三、婚姻的仪式古代中国的婚姻仪式是一个庄重而隆重的过程。
首先是聘礼,这是男方家族向女方家族提供的礼物,以示诚意和尊重。
聘礼通常包括金银珠宝、丝绸等豪华的礼物。
随后是定亲,男方家族和女方家族正式商定婚姻事宜,并确定婚期。
在婚礼当天,新娘会穿着传统的婚礼服饰,如红色的喜袍和盖头等。
婚礼上,还会举行祭祀仪式,祈求神灵保佑新婚夫妇幸福和家庭和睦。
四、婚姻的传统价值观古代中国婚姻有着浓厚的传统价值观。
首先是男尊女卑的观念,男性在婚姻中拥有主导地位,女性则被视为从属于男性的角色。
其次是家族利益至上的观念,婚姻的选择通常考虑家族的声誉和利益,而非个人感情。
再次是严守婚姻忠诚的原则,古代中国重视婚姻的稳定和长久性,对于夫妻双方的忠诚非常看重。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中国的婚姻观念和制度也在不断变化。
如今的婚姻更加注重个人的幸福和自由选择,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也得到了提升。
古代婚嫁的演变

古代婚嫁的演变大家都知道在不同地方,不同的时代,婚嫁的方式都是不一样的,那么你知道古代婚嫁的演变是怎样的吗?下面由店铺为你整理古代婚嫁的演变的相关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古代婚嫁的演变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婚姻具有非常神圣而庄严的意义。
《易系辞》云“: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
”认为男女婚姻是承载天地阴阳之性密合而成。
《易序卦》云“:有天地,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有所措。
”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算为五伦,而伦常礼制、社会规范都是基于婚姻制度而逐步建立起来的。
中国古籍中也早有关于婚姻内涵的记载。
《礼记·经解》郑玄注:“婿曰婚,妻曰姻”;《说文解字》解释为“:婚,妇家也”“、姻,婿家也”,都说明了婚姻具有严肃的伦理学意义,婚姻制度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规范,婚姻礼仪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析和探究我国古代婚姻制度的历史演变,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感知古代男女间社会关系的文化特征及其发展脉络。
一、婚姻的几种发展模式在漫漫的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我国的婚姻制度经历了凤凰涅槃般烈火的煎熬和痛苦的考验,从早期的原始群婚模式一步步走向具有现代文明特征的一夫一妻制度,见证和审视着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
我国古代的婚姻制度主要有以下几种发展模式:原始群婚:原始群婚是人类早期祖先进行的一种两性偶合关系,古语曰:“其民聚生野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
”古代人们露宿野外,群居共生,男女之间的交往没有任何的规定和约束,也没有明确和固定的配偶,完全处于一种自然奔放状态,“感天而生,知有母而不知有父”。
远古时代原始群婚的现状甚至产生了一些民间传说,比如《诗经·商颂》就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记载,反映了当时男女无别、媾和无禁的自然婚姻状态。
血缘婚姻:随着人类历史发展的进步,原始人群逐渐分化,形成了不同的集团部落,并且渐渐以血缘家族的形式作为识别标准。
中国古代婚姻制

关于买卖婚
买卖婚是男子用钱财把女子买来作 为自己妻妾的一种婚姻形式。
自周代以后,妻为聘娶,妾为买卖。 汉代之后,妾的买卖在禁止之列。自唐 以后,朝廷明文规定,买卖妻妾者当受 到法律制裁,甚至被处以极刑。但实际 上是禁而不止,买卖婚长期存在着。
官媒用“斧”“秤”作为行业标 志。
关于“指腹婚”
司马光在《家范》中揭露它的 弊端说:“及其既长,或不孝无 赖,或身有恶疾,或家贫冻馁, 或丧服相仍,或从官远乡,遂致 弃信负约,违狱致讼者多矣。”
关于童养媳
它是指有儿子的家庭,抱养人家的童女为 养女,等到儿子与养女达到结婚年龄,使他 们完婚成亲,俗称圆房。由于这种媳妇来时 年少,需要长大成人后才可成亲,所以又叫 待郎媳。当然,还有叫等郎媳的,乃是男方 还没有在娘胎里酝酿,父母就为其领养媳妇 的,叫做“插朵花儿待儿生”,其功能约相 当于中国人给女孩子起名招弟,一切尽在不 言中。
关于聘娶婚
《周礼·地官·媒氏》说的“掌万民之判” 的“媒氏”和《管子·入国篇》中“凡国 都皆有掌媒”,这种主管“合独”的媒妁 都是官媒。
《战国策·燕策》说的“周地贱媒”, 当属私媒。
据史料记载,宋代已有媒人行会 组织,元代媒人由乡社推选出来后在 官方注册,政府给他们颁发《至元新 格》(类似婚姻法之类的文书),使 他们熟悉法律条文。
关于“媵妾制”
《公羊传·庄公十九年》:“媵者何? 诸侯娶一国,则二国往媵之,以侄娣 从。”
《诗经·大雅·韩奕》:“韩侯取妻,汾 王之甥,蹶父之子。韩侯迎止,于蹶之 里,百两彭彭,八鸾锵锵,不显其光。 诸娣从之,祁祁如云;韩侯顾之,烂其 盈门。(注:朱熹《诗集传》:“諸侯 一娶九女,二國媵之,諸娣諸媵也。)
中国古代联姻例子

中国古代联姻例子中国古代的联姻制度是一种通过婚姻关系来达到政治目的的方式。
联姻的对象通常是贵族、皇室或其他有权势的家族之间的婚姻联盟。
以下是十个中国古代的联姻例子:1. 周公与太公望的联姻:周公是周朝的重要政治家,太公望则是鲁国的重要人物。
周公通过与太公望的女儿联姻,巩固了与鲁国的关系,增强了周朝的统治地位。
2. 纣王与妲己的联姻:商朝的纣王与妲己是一对臭名昭著的夫妻。
他们的联姻是为了巩固纣王的统治地位,但最终导致了商朝的衰败。
3. 秦始皇与赵姬的联姻:秦始皇娶了赵国公主赵姬为妃子,以此来加强秦国和赵国之间的联盟,进一步统一六国。
4. 汉武帝与卫子夫的联姻:汉武帝娶了卫子夫为皇后,以此来巩固与卫氏家族的关系,增强自己的统治地位。
5. 三国时期的连环计:刘备与孙权的联姻:刘备与孙权通过联姻,形成了对抗曹魏的联盟,为后来的三国鼎立局面埋下了伏笔。
6. 北魏和南朝梁的联姻:北魏的宇文泰与南朝梁的贵族杨坚之间达成了婚姻联盟,为后来的隋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7. 唐朝的外交婚姻:唐朝时期,通过与外国王室的联姻,如与吐蕃、突厥、契丹等国,保持了与周边国家的和平关系,有利于唐朝的疆土稳定和国力发展。
8. 宋朝与辽国的联姻:北宋时期,为了与辽国保持和平,宋徽宗娶了辽朝的公主萧皇后为妃子,以维护两国的稳定。
9. 明朝与蒙古的联姻:明朝洪武帝娶了元朝的公主为皇后,以此来巩固两国之间的和平关系,保护明朝的北方边境安全。
10. 清朝与满洲贵族的联姻:满洲贵族通过与中国汉族的婚姻联姻,加强了清朝对中国的统治,维持了满洲人的统治地位。
总结:中国古代的联姻制度是一种通过婚姻关系来达到政治目的的方式。
这种制度在不同的朝代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于巩固统治地位、扩大势力范围、维护国家安全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同时,联姻也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如争夺皇位、家族纷争等问题。
不过,联姻制度对于中国古代政治和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 ) 原 始 群 时 期 的 ﹁ 乱 婚 ﹂
一 、 人 婚 类 姻 社 形 会 态 的 的 演 变 进 化 与
号其侏于制织男得遣鉴人而已下报妻吴衔采又将克有 曰意离是裁绩六进使之迹走〄令而之将人〄妻军〄犬 蛮〄〄使皆木女。寻结不入乃〄未以军头名以头乃戎《 夷赐好迎有皮。经求〄至南以不知女首造曰少者访之后 。以入致尾〄盘三〄着。山女可所〄也阙盘女〄募寇汉 名山。形染瓠年辄独于〄配违宜又。下瓠。购天〄书 山壑诸。以死〄遇力是止盘信。无帝。。时黄下帝南 广〄子其草后生风之女石瓠〄女封大群下帝金有患蛮 泽不衣母实〄子雨衣解室。因闻爵喜臣令有千能其传 〄乐裳后〄因一震。去中盘请之之而怪之畜镒得侵》 其平斑归好自十晦帝衣;瓠行〄道计而后狗〄犬暴: 后旷兰以五相二〄悲裳所得。以;盘诊〄〄邑戎而昔 滋。〄状色夫人使思〄处女帝为议瓠之盘其万之征高 蔓帝语白衣妻〄者之为险〄不帝欲不〄瓠毛家将伐辛 〄顺言帝服。六不〄仆绝负得皇有可乃遂五〄吴不氏 〄〄 〄
中国古代婚姻形态与观念
( 二 ) 血 族 群 婚 、 ﹁ 族 内 婚 ﹂
数百不男不而北不迷 〄年耕女骄从〄知而《 有而不杂不物不距失列 喜死稼游忌〄知齐涂子 乐〄;〄;不际州〄 汤 〄不土不长竞畔几谬 问 亡夭气媒幼不之千之 》 衰不温不侪争所万一 : 老病适聘居;齐里国 禹 哀〄〄;〄柔限〄〄 之 苦其不缘不心 其滨 治 。民织水君而 国北 水 孳不而不弱人名海 土 阜衣居臣骨性曰之 也 亡;〄;〄婉终北 〄 〄 · ……
◇
《 诗 小 雅 黄 鸟 》 : ﹁ 言 旋 言 归 〄
含 有 群 婚 制 遗 迹 的 称 谓 :
体 甲 的 、 父 形 辈 成 〄 共 母 夫 亲 或 是 共 集 妻 体 ; 的 父 母 亲 辈 是 。 集
实 行 ﹁ 外 婚 制 ﹂ 的 结 果 :
( 三 ) 亚 血 族 婚 、 ﹁ 族 外 婚 ﹂
石摩 )石 资摩 子石 合算 资 合妈 子 资( 逐 子弟 夫 兄、 三摩 也人 石 勒〄 资 合姓 子 合摩 夫 耶 、
下亲是 半名父 段讳子 ( 。的名 凉 上字 山 半各 夷 段有 族 〄半 ) 必截 黑 是相 夷 儿同 的 子〄 命 名即 名 字是 〄 的父 都
—— ——
……
时( 时 代一 〄 开夫 私 当 一 始妻 有 个 的制 制 体 标家 也 家 志庭 就 庭 之) 确 变 一的 立 成 。胜 了 社 ﹂利 起 会 乃来 经 是。 济 文﹁ 单 明它 位
夫 居( ﹂﹁ )走 婚 ﹂ 、 ﹁ 从 妇 居 ﹂ 、 ﹁ 从
( 四 ) 对 偶 婚
实变一 行为旦 ﹁氏完 外族全 婚公禁 制社止 ﹂。内 。氏婚 族〄 的血 根缘 本公 原社 则就 是转
种 图杀 便 信几会当姓 神 腾、 是 自方之系〄 圣 艺食 图 己面图一在 象 、腾的 征 术触 的 祖:腾部未 ) ( 或 后 先图有族被 艺 直 裔 系腾关的用 与术 ﹁表 呼 ) 一名。代作 外现 其 、种、图表别 名 动 婚图 均 图物祖腾名婚 制腾 悬 腾或宗崇称姻 ﹂状 为 戒植观拜或之 。貌 禁 ( 物念包与工 〄 律 对 〄( 作 ) 图 自即 含母具 为 腾 己相 以系以 下社前 一 、的
乙 、 世 系 由 母 亲 确 认 。
虽或由 传 》 缘以出 )
则之子 有氏立 时国〄姓宦。德《 不号其则族诸〄魏 同〄大表〄侯因书 〄或略其邑则生 俱用然所亦以以官 其官也由如家赐氏 义爵。生之与姓志 矣〄至〄 。 谥〄》 ( 。或于氏 按 〄胙: ﹂用或则 : 官之﹁ 事自记 语 有土自 出 物所族 《 世而古 :居所 左 功命天 〄 ·
何 以 《 变 楚 化 辞 < 天 问 》 : 伯 禹 腹 鲧 〄 夫 ·
产争 丙 )( 〄 ﹁子 产女 翁血 ﹂缘 〄从 父母 子系 连与 名从 〄父 幼系 子的 守斗
婚屋 后〄 均例 挂 须由 有 分最 代 出幼 表 另一 祖 住子 先 承灵 住魂 〄的 余树 子枝 在的 结老
不乱祖 会颠、 错倒父这 误〄、样 。而子互 背、相 诵孙联 起的系 来关的 〄系命 又〄名 非绝〄 常不既 顺致表 口紊示 〄
图 腾 与 ﹁ 外 婚 制 ﹂
〄
鬼深门藏其邕 物山而不妻州 《 有不后见甚溪 岭 显以入人怯峒 外 诛行。形。之 代 。所其。夫外 答 居合夫妇西 》 也夫过异南 卷 。妇其室有 十 云之妻〄蛮 ﹁ 不道〄妻〄 挂 如〄必之其 剑 是夜挂所夫 ﹂ 〄期剑居甚 : 则于于深刚 〄
送与家州 壻居〄诸 入〄于 溪周 寮谓所 峒去 〄之居 相非 女﹁五 为《 家入里 婚岭 亦寮之 姻外 以﹂外 代 鼓。结 答 乐壻草 壻》 送家屋 来卷 女以百 就十 往鼓余 亲: 寮乐间 女邕 。 ……
·
畲民世代保存着绘有盘瓠传说的“祖图”
潮安县凤南镇山犁村雷氏祖图
广东省民族研究所 朱洪、李筱文摄
/666/dispbbs.asp?BoardID=58&ID=57(2007-01-14)
如得必我大剩世世得梦□□七朵见唱 今见定兄刀留上上见见炉炉日云东)苗 得青世自斩兄全有青太跌抛七正边:人 见竹上妹断妹无人竹平落到夜是起 歌 妹先无结青结一是在不昆上暗杀朵 谣 刀生人为竹为个无山见仑天乾人云担( 痕身民婚根婚人人林人山心坤云。柴﹁ 。。;。。。。。。。〄。。朵运做 当行若若只世青兄行第七七雨云水斋 初过你你有上竹妹过二日日落不都﹂ 青昆青青兄人答开□日七七七见完时 竹仑竹竹妹民言言□朝夜夜日朵满道 全山不先心水兄青山清洪洪并云〄士 无脚和和不淹妹竹脚早水水七样梦 节下合合服死道道下起落淹夜〄 〄〄〄〄〄〄〄〄〄〄〄〄〄 ……
家 厚 《 纳 新 聘 唐 〄 书 贫 家西 窃域 妻传 去》 。: 婚 礼 〄 富 ·
相牛二 随马家《 还为相隋 舍聘许书 。〄〄室 更壻韦 将辄传 归盗》 家妇: 。将婚 待去嫁 有〄之 娠然法 〄后〄 乃送 ·
每 群 九 牸 一 牡 以 资 遣 之 。
妇进婚 氏食〄 《 以皆留 大 奴躬于 金 婢亲妇 国 数之家 志 十。〄 户三执初 〄年仆兴 牛然隶风 马后役土 数以〄》 十妇虽: 群归行既 〄。酒成
◇ 走 婚 :
妇女 之之 《 家家 礼 三三 记 日夜 不不曾 举息子 乐烛问 〄〄》 思思: 嗣相孔 亲离子 也也曰 。;: 取嫁 ·
《 礼 《 》 说 娶 文 妇 以女 昏部 时》 。: 婚 〄 妇 家 也 〄 ·
段何梁 〄至启 《 与相超 易 寇混: 》 无<﹁ 中 大得夫 屡 异无寇 见 邪古与 ﹁ <代婚 匪 ﹂婚媾 寇 媾截 婚 所然 媾 取二 ﹂ 之事 〄 手〄
《 尔 雅 释 亲至姊释 相女〄名 亚氏一》 而门人: 相〄取两 倚姊妹壻 〄夫〄相 共在相谓 成前亚曰 其〄次亚 礼妹也〄 也夫。言 。
之门 ( 党为 郭 ﹁ 注《 为僚 : 姻壻 诗尔 兄﹂ 曰雅 弟。 ﹁释 ) 琐 。妇琐亲 》 之姻: 亚 党﹂两 为〄壻 婚今相 江 兄东谓 弟人为 〄呼亚 壻同〄
· ·
妇姒姜之故兄世娣 者〄谓为不妻人 〄是声姒以为多妇 实皆伯〄兄姒惑〄 以呼之年弟。斯娣 妇夫母少之考文妇 人弟为于长之〄 之之姒己幼古以谓 长妻〄则相义兄长 稚也叔呼命〄妻妇 也。向之〄兄呼为 。知之为但弟弟 )此嫂娣以之妻姒 〄谓。年妻为妇 所叔《长既娣。 谓向左于为〄( 长之传己敌弟郭 妇妻》则体妻注 稚为穆呼〄呼:
有 坐河其所卫其楚 如 于〄妻苦护夫新 《 此 寝返或〄其卧闻 太 。榻具诞炊孕床》平 〄糜子爨妇褥: 广 称以〄樵〄〄南 记 为饷经苏疾饮方 》 ﹁壻三自皆食有 卷 产。日若生皆獠 四 翁壻〄。焉如妇 八 ﹂拥便又。乳〄 三 。衾澡云其妇生 引 其抱身:妻〄子 《 颠雏于越亦稍便 南 倒〄溪俗无不起 〄 〄
( 五 ) 一 夫 一 妻 制 家 庭
促 成 婚 姻 与 家 庭 关 系 演 进 的 机 制 。
·
·
隘 者忻喾其 狄人父契之人狄 生 无 巷 〄然元母 非浴微生〄行〄 商 父 《 帝于〄尧因浴有 《 。 《 ﹂ ﹁ 。 居说妃有 喾川故代 史 诗 的感 史 期〄。邰 次〄不〄孕〄娀 记 商 发生 记 而欲姜氏 妃玄著舜生见氏 生践原女 周 明鸟名始契玄之 殷 颂 展 神 子之出〄 本 也遗。举 。 鸟女 本 》 阶 话 〄。野曰 纪 。卵其之 ( 堕〄 纪 : 段 ﹂ 以践〄姜 》 )〄母〄 《 其为 》 天 。 曲 : 简娀必 索 卵帝 : 命 折 为之见原 狄氏非 隠 不而巨。 周 吞女喾 》 〄喾 殷 玄 反 祥身人姜 后 之与子 : 简次 契 鸟 映 〄动迹原 稷 〄宗。 谯 狄妃 母 〄 ﹁ 弃如〄为 名 则妇以 周 取。 曰 降 有 之孕心帝 弃 简三其 云 吞三 简 而 母 : 〄 · · ·
来天 (地 兄开 妹辟 为、 婚洪 )水 的为 其祸 他、 传人 说种 由
……
不 漱 《 裳 礼 。 记 》 : 嫂 叔 不 通 问 〄 诸 母
( 贾 疏《 : 同周 族礼 诸》 为: 父 行诸 者父 。守 )贵
宫 贵 室 。
舅 姓羜复 。诸 ﹂ 侯〄我 ) 、以诸 诸速父 侯诸。 谓 同父﹂ 姓。《 大﹂伐 夫( 木 皆毛 曰传 》 父: : ;﹁ ﹁ 异天 姓子 既 则谓 有 称同 肥
服乙 甲 役〄 〄 婚抢 女 。婚 子 、不 窃落 婚夫 、家 买。 卖 婚 、 交 换 婚 、
◇ 的 由 斗 ﹁ 争 从 : 妇 居 ﹂ 向 ﹁ 从 夫 居 ﹂ 过 渡
归惟夫诣人也若窃法 始其〄官未。〄人度 初亲亦自已已谓妻疏范 被父是陈者而之女略成 卷母卷〄。复﹁以〄大 之兄伴官其为卷逃婚《 家弟得为舅他伴〄姻桂 。及之追姑人﹂转多海 初〄究若卷〄移不虞 娶复〄前去言他正衡 者为往夫〄卷所。志 所后往访至以〄村》 诉人所知有为安落: 〄所谓所历伴居强南 即卷前在数侣自暴州 。 〄 〄
生 为《 姓说 〄文 从》 女: 生姓 。〄 人 所 生 也 〄 因
故 买《 妾礼 不记 知 其曲 姓礼 则》 卜: 之取 。妻 不 取 同 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