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试题:阶段性测试题1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习题:第七单元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含解析
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课后训练案巩固提升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解放法令,根据这一法令:农民无条件地获得了法律上的人身自由,从此以后,他们成为政府的臣民,不再隶属于他们的主人。
解放法令还规定,农民可以通过赎买获得一半土地,另一半土地归地主所有,而地主有权决定保留哪块土地。
……政府把农民组织在旧有的农民村社中,实行连环保。
村社在名义上由农民选举公职人员,实行“自治”,但又规定村社隶属于地方行政机构,必须执行政府的一切法令。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材料二改革后,农村的自然经济转化为小商品经济,贫富不均的现象日益严重,出现了阶级分化。
农村中的富农分化出一些资本家性质的农业经营者,他们用多种方式积累资本,添置新式农具,购置耕地,雇佣大批劳动力,发展资本主义农业。
——摘编自人民版选修一(1)根据材料,说明1861年改革后的俄国农村发生了怎样的社会变化。
,说明上述变化对俄国社会近代化的重大影响。
,第(1)问,要结合材料从俄国农民身份地位、经济的发展以及政治管理模式三个角度说明俄国农村的变化。
第(2)问,要从政治、经济两个角度说明对俄国的影响。
农民的身份地位由没有人身自由的农奴变为法律上的自由人;在农村经济中,资本主义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农村基层组织村社取代了原来农奴主对农民的管理。
(2)为俄国的工业化提供了劳动力、市场、资金等;为俄国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创造了条件。
2.下列是一组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下图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
(2)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声越来越高……”(3)1876年,一位地主说:“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逝得无影无踪。
”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上述哪一描述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习题:第三单元 第3课 促进民族大融合 含解析
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课后训练案巩固提升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
崤函帝宅,河洛王里(指洛阳地区),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材料二南朝将领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了洛阳的风貌后发出感叹:“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
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摘编自《洛阳伽蓝记》(1)根据材料一,判断“魏主”是谁。
他有何意愿??与材料一有何内在联系?(1)问,根据材料可知,“魏主”表达了从平城迁都洛阳,移风易俗,实现霸业的意愿,由此可判断应为北魏孝文帝。
第(2)问考查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迁都洛阳促进了中原地区经济的恢复发展,使之出现“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的局面。
孝文帝。
意愿:迁都洛阳,便于移风易俗,实现霸业。
(2)现象:北方经济、文化从战乱中得到恢复和发展。
内在联系: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北魏孝文帝没有不顾一切社会条件和人事条件去强制推行改革,而是大玩技巧,迂回取直,在摆脱反对派的围追堵截上……非常巧妙地让反对派乖乖就范、别无选择地朝着预定的目的地前进。
材料二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孝文帝改革“不期然的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并用史实加以说明。
,谈谈你对黄仁宇观点的理解。
第(1)问,从材料一可知,北魏孝文帝采取“迂回”手段进行改革,即北魏孝文帝注重改革策略。
联系教材知识,可知迁都洛阳即是这一策略的最好证明。
第(2)问,从“中国再统一”的角度入手,联系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和效果进行分析即可。
注重改革策略。
迁都洛阳。
(2)改革的主观目的是缓和社会矛盾,改变北魏落后局面,巩固统治。
改革的客观效果是促进了民族融合,为隋唐大一统奠定基础。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习题:第1单元测评 Word版含解析
姓名,年级:时间:第一单元测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梭伦改革的第一个重大措施是颁布“解负令"。
……然而“解负令"并不是平分土地,所以贵族阶级祖传的土地亦即非因高利贷收进的抵押土地仍归贵族所有,贵族阶级的优势经济地位并没有受到摧毁性的打击。
第二项重大改革措施是按土地收入的财产资格划分公民等级,取消以前的贵族、农民、手工业者三级之分。
……第一等级可任执政、司库及其他一切官职;第二等级与第一等级同,惟不得任司库;第三等级可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则依旧不得担任一切官职,但可以和其他等级一样担任陪审法庭的陪审员。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材料二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最为公正的政体,应该不偏于少数,不偏于多数,而以全邦公民利益为依归。
"……古典时期的雅典城邦……正是依靠立法和制度来调适城乡公民的贫富差距,防止极贫极富,从而有效保障了公民集体的稳定与发展,实现政治民主,文化繁荣,形成古典盛世的历史局面。
-—解光云《和谐:西方古代强国之道—-古希腊罗马历史盛期的启示》(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梭伦是如何“依靠立法和制度来调适城乡公民的贫富差距”的。
(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对当今的社会改革有何借鉴意义。
(8分)思路解析:第(1)问考查梭伦“调适城乡公民的贫富差距,防止极贫极富"的改革措施,根据材料简要概括即可。
第(2)问可结合当今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归纳梭伦改革体现出的历史启示:比如循序渐进、追求公平公正等。
)经济上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同时允许贵族保留祖传土地;政治上实行财产等级制度,但同时限定第四等级的参政权。
(2)借鉴:改革必须追求公平公正,兼顾各方利益,防止贫富差距拉大;改革应坚持政治民主化方向,逐步推进。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一书中对梭伦改革做了如下描述:当梭伦完成上面所述的宪法时,平民时常来找他,并且为着他的法律而使他感到烦恼,批评这些,问问那些;他既不愿变更法律条文,又不愿居留而受谤,所以旅行埃及,以经商和游览该地为目的,声明十年之内,将不回来,因为他认为他没有义务留下来解释法律,大家应该遵从他所写的法律条款。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习题:第3单元测评 Word版含解析
姓名,年级:时间:第三单元测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劝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魏书·高祖孝文帝纪》材料二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迁者听逐空荒……诸宰民之官(各地的地方长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与上任)相付.卖者坐如律。
——《魏书·食货志》(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说明北魏实行均田制能否解决“富强者并兼山泽"的社会现象。
(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颁行均田令的积极影响。
(8分)参考答案:(1)不能。
均田制虽能一定程度上缓解土地兼并的状况,但土地兼并存在的根源在于土地私有制,而均田制只是在不触动地主阶级土地所有权的前提下,对封建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并未改变土地私有制的性质。
(2)官吏分田,有助于整顿吏治;保证了北魏政府的财政收入;使黄河流域农业生产得到恢复与发展;促使北方少数民族逐渐定居农耕;对后世的土地制度有较大影响。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遥看孟津河,杨柳郁婆娑,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儿歌。
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趶跋黄尘下,然后别雄雌。
——北朝《折杨柳歌》材料二(公元499年,魏孝文帝自邺城返回洛阳)又引见王公卿士,责留京之官曰:“昨望见妇女之服,仍为夹领小袖.我徂东山,虽不三年,既离寒暑,卿等何为而违前诏?”—-《魏书》(1)材料一《折杨柳歌》反映出鲜卑人怎样的民族性格?孝文帝改革后发生了怎样的改变?(9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孝文帝为何责备“留京之官”。
说明了什么问题?(8分)1)问,第一小问诗歌反映出鲜卑族豪迈尚武的民族性格.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变"是鲜卑族逐渐汉化。
2020学年高中历史阶段性测试题1新人教版选修1
阶段性测试题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60分)1.下图是顾銮斋教授所著《如歌岁月》书影,该书对古希腊文明的勃兴进行了系统释读和探秘。
影响古希腊文明勃兴最重要的客观条件是( )A.大河流域B.延绵大陆C.重叠的山峦与海洋D.亚非文明影响解析:选C 古希腊独特的地理自然环境是孕育古希腊文明,尤其是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因素。
故选C项。
2.梭伦改革前雅典最尖锐的社会矛盾是( )A.国王与贵族B.贵族与平民C.贵族与奴隶D.国王与平民解析:选B 结合所学知识,梭伦改革的背景是贵族与平民的斗争,故B项正确;根据前面的分析,故A、C、D三项错误。
3.普鲁塔克在《梭伦传》中记述道:“所有的平民都负了富人的债,他们或者是替富人耕种土地,缴纳5/6的收成,因而被称为‘六一汉’或‘塞特’;或者以自己人身作债务抵押,可以被债主押收,因而有的在本土成为奴隶,有的被卖到了外国。
”“六一汉”群体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雅典民主政治高度发展的结果B.贵族对平民实行盘剥的结果C.雅典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D.是雅典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解析:选B “六一汉”是指无力还债的平民,不得不为债主耕种土地,把收成的5/6作为地租交给债主,保留收成的1/6。
“六一汉”的状况是当时雅典下层平民的生动写照。
这种现象的出现,显然是贵族对平民实行盘剥的结果。
故选B项。
4.下图展示的是古代雅典的轻装步兵,该兵种是当时雅典军队的三大兵种之一。
轻装步兵装束简单,手持简易的武器。
在梭伦执政时期,轻装步兵主要来源于第四等级,主要是因为该等级( )A.政治地位较高,很少参与作战B.交纳赋税太多,无力参与作战C.拥有财产较少,所尽义务较小D.拥有财产较多,所尽义务较小解析:选C 根据财产等级制度,等级越高,享有的权利和所尽的义务也越大;等级越低,享有的权利和所尽的义务也越小。
第四等级拥有的财产较少,享有的政治权利较少,在军队中主要是充当轻装步兵和一般水手。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检测:第一单元梭伦改革 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
单元综合检测(一)(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2019·马鞍山二中高二月考)在一堂关于“雅典民主政治形成原因”的课堂讨论中,四位同学的发言中最接近体制因素的表述是()A.雅典的“五百人会议”扩大了雅典的民主基础B.雅典港湾众多,工商业发达C.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D.雅典注重对公民参政素质的培养解析:选C。
题干中的“体制因素”是关键词,符合这一限制条件的只有C项。
2.古代雅典城邦平民能在反对贵族的斗争中取得胜利,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是()A.平民开展暴力斗争B.代表平民利益的领袖不断改革C.平民中不再有债务奴隶D.平民中新兴工商业者力量壮大解析:选D。
联系公元前6世纪雅典城邦的社会矛盾进行分析。
公元前6世纪,雅典城邦中存在着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工商业奴隶主与旧贵族之间的矛盾。
平民在反对奴隶主旧贵族的斗争中,获得了工商业奴隶主的支持,迫使奴隶主旧贵族不得不变革,给予平民一定的权利,故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是新兴工商业者力量的壮大。
A项是斗争的方式;B项与史实不符合;C项是梭伦改革的后果(结果)。
答案为D项。
3.(2019·广州中山七校高二联考)梭伦改革时期,雅典出现了三个分属不同背景的政治派别:代表平原地带氏族贵族利益的平原派;代表沿海地区新兴工商业奴隶主的海岸派;代表山地贫穷农牧民的山地派。
梭伦改革措施中,最能体现海岸派利益的是() A.颁布“解负令”B.划分四个选区C.设四百人会议D.划分公民等级解析:选D。
颁布“解负令”体现了平民阶层中较为贫穷公民的利益,故A项错误;划分四个选区体现了整个平民阶层的利益,故B项错误;设四百人会议也是有利于保障平民阶层的利益的,故C项错误;梭伦改革是按财产多少划分等级,因而体现了代表新兴工商业奴隶主的海岸派的利益,故D项正确。
4.梭伦在历史上被称为雅典“民主之父”,下列对其改革措施的表述正确的是() A.颁布解负令,废除雅典的奴隶制度B.为发展农业生产,积极鼓励粮食出口C.为防止僭主政治,实施“陶片放逐法”D.设立陪审法庭以受理公民投诉解析:选D。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新同步人教版选修1单元测评1 梭伦改革 Word版含解析
姓名,年级:时间:单元综合测评(一)梭伦改革(时间:60分钟分值:90分)1.(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荷马时代”(约公元前11~前9世纪),阿提卡居民分属4个部落,每个部落包括3个胞族,每个胞族包括30个父系氏族。
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管理机构,彼此互不相属,长期纷争不休.到“荷马时代”末期,随着社会经济和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氏族内部的阶级分化进一步加剧。
由于多利亚人南侵,迈锡尼各部的一些居民为躲避战乱纷纷逃至雅典居住,他们成为氏族之外的居民。
由于居民混乱,原有的氏族管理机构失灵。
为适应这种新形势的需要,便出了传说中的提修斯改革,其主要内容,一是在雅典设立中央议事会,把各部落的重大事务收归起来管理;二是把阿提卡自由居民分为贵族、农民、手工业者三个等级,并规定唯有贵族才有担任公职的权力。
通过改革,氏族部落管理机构正式发展成为贵族独占的国家机构。
-—《(世界通史教程)古代卷》(齐涛主编)材料二从氏族部落废墟上产生的雅典国家,氏族贵族垄断了一切主要官职。
公元前8世纪以后,雅典国家机构有执政官、贵族会议和公民大会。
执政官最初为终身任职,后改为十年一任,执政官全部由贵族中产生,任职期满后进入贵族会议.贵族会议实际上是最高权力机构,有权决定国家大事,并掌握最高审判权、推荐和制裁执政官的权力。
公民大会是由能自备武装出征的平民组成,它只有从贵族中选举官员的权力,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不起实际作用.—-《世界上古中古史》(朱寰主编)(1)荷马时代的雅典处于怎样的社会形态?史学家普遍认为提修斯改革促进了雅典城邦国家的初步形成,依据是什么?(8分)(2)公元前8世纪以后雅典政治体制的特点是什么?说明依据.由此对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及政局带来怎样的影响?(7分)【解析】本题旨在考查雅典城邦国家的形成过程及贵族政治的特点、影响。
第(1)问,应结合政治常识“国家”的概念来理解作答。
第(2)问,应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综合回答。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阶段性测试题3人民版选修1
阶段性测试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自西晋末年八王之乱后,黄河流域经历了近二百年的战乱,直到北魏的统一。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时间( )A.386年B.439年C.485年D.493年解析:A项是北魏建立的时间;B项是统一黄河流域的时间;C项是孝文帝开始改革的时间;D项是迁都洛阳的时间。
答案:B2.北魏太武帝在一次攻城时曾给守城主将写信说:“我今所遣战士,尽非鲜卑人。
你杀了他们等于替我消除内部隐患,对我们有利无害。
”以上言论本质上反映了( ) A.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政策B.太武帝在战斗中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C.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平等团结的政策D.太武帝在战斗中采取了迷惑敌人的手段解析:北魏太武帝在攻城时常常驱赶汉人作先锋,以减少鲜卑人的伤亡。
答案:A3.崔浩是北魏名臣,他出身于汉族名门望族,后被鲜卑所俘,并受到重用,官职一再提升,崔浩这位汉族儒生受到重用反映的问题是( )A.他是汉奸,卖国投敌B.北魏喜欢利用汉人打汉人C.鲜卑族不断学习汉族文化D.鲜卑族与汉族融为一体解析:鲜卑族在扩大统治地区的同时,也不断学习汉族先进的制度和文化,以巩固自己对广大人口众多、文化先进的汉族地区的统治,重用有才能的汉臣便是方式之一。
答案:C4.封建社会的开明统治者往往实行限制土地兼并的措施,而这些措施常常会遭到地主阶级的公开反对。
只有孝文帝实行的均田制没有遭到地主阶级的公开反对。
这是因为( ) A.均田制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B.孝文帝的武力镇压使地主阶级不敢公开反对C.北魏是鲜卑族建立的,不以土地为生D.均田制的实施使地主阶级的利益同样得到保障解析:均田制实施的前提条件是政府掌握着大量的无主荒地,北魏政府给农民的授田大部分是这些无主荒地,没有损害到地主阶级的利益;同时官吏获得公田,地主原有土地不变,这就保障了他们的利益,故选D项。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试题:3-1改革迫在眉睫 Word版含解析
第三单元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课后强化演练1.东晋时,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政权是()A.代国B.魏国C.北魏D.前秦解析:拓跋部兴起时,于338年建立代国。
后来建立魏国史称北魏。
答案:A2.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开始采用汉族的先进文化进行统治,其措施主要有()①参照汉族封建政权的一些统治方式②推行发展农业的经济政策③重用汉族儒生④兴办太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结合所学知识,①②③④都是当时采取的措施。
答案:D3.宗主督护制导致()A.国家赋税增加B.豪强地主隐瞒人口C.农民负担减轻D.社会矛盾缓和解析:结合所学知识,该制度豪强地主藏匿人口,B项正确。
他们逃避税收,压榨百姓。
A、C、D三项与都护制度相背离。
答案:B4.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导致北方社会矛盾不断激化的主要原因有()①鲜卑贵族推行民族歧视政策②鲜卑贵族对百姓巧取豪夺③都城偏远④南朝政权的威胁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社会矛盾的激化,主要是由统治者的统治措施造成的,与其都城的位置和其他政权没有直接的内在联系。
答案:A5.北魏统一北方后,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其中社会矛盾不包括()A.阶级矛盾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C.民族矛盾D.鲜卑族内部矛盾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当时北魏的社会矛盾。
北魏统一北方后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同时由于豪强地主隐瞒、控制人口,逃避赋税,影响了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也十分尖锐。
但鲜卑族内部的矛盾当时并没有显现出来。
答案:D6.魏孝文帝深受汉族文化影响,其中对他影响比较大的是()A.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解析:在其祖母冯太后的督促下,孝文帝研习儒家经典礼仪。
答案:B7.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目的是()A.采用汉族先进文化B.学习汉族统治政策C.发展经济D.巩固统治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由于北魏面临危机,因此,孝文帝企图通过改革化解危机,巩固统治。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人教版)配套练习:2.3 Word版含解析
新提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商鞅列传》中记载: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
”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最后无处可去的商鞅被逮捕处死。
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了当时的秦国() A.变法深入贯彻B.变法违背民意C.变法阻力重重D.变法最终失败【解析】根据所学,商鞅变法是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
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习俗等领域推行全面改革,废除了旧制度,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分析材料,商鞅出逃后,受困于自己制定的制度,后被逮捕处死。
本题选A项。
【答案】 A2.下图是1975年出土于陕西西安市郊的秦杜虎符,上有铭文为“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
凡兴兵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
燔之事,虽毋会符,行殴”。
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了秦国商鞅变法()A.促进商品经济发展B.加强中央集权C.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D.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图文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秦国军队调动凭借的虎符由国君控制、发给。
【答案】 B3.变法中有人批评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
其中主要的体现是()①“为田开阡陌封疆”②重农抑商③法律严酷④一定程度上剥削加重A.①②③B.②④C.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的能力。
商鞅变法中“不以百姓为事”的措施主要体现在③④中,③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④加重了人民所受的剥削和压迫。
【答案】 C4.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最根本的因素是()A.秦孝公的支持B.人民大力拥护C.符合新兴地主阶级愿望D.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解析】本题为最佳选择题,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5.战国时,荀子游访秦国后,在《强国篇》中谈到:秦民风淳朴,官吏忠于职守,士大夫效忠公室,朝廷办事效率高,“故四世(自秦孝公起的四位国君)有胜,非幸也,数也”。
荀子的观点可以说明()A.秦国的四位国君很有作为,秦的强盛是必然的B.秦国军事上的胜利是偶然因素所致C.由于秦国统治政策得当,其强盛成为形势发展的必然D.封建经济发展是秦国强盛的根本原因【解析】此题属于材料选择题,由荀子的所见可知,秦国统治政策得当;“非幸也,数也”的意思为不是幸运的、偶然的,而是形势发展的必然。
阶段检测:第一~六单元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阶段检测:第一~六单元一、选择题1.光武帝刘秀加重内朝官尚书台协助决策的作用,重大或机密事务多与尚书台讨论决定,再交付外朝官僚机构之长——三公监督执行。
对此解释正确的是光武帝( )A.废除了丞相制度B.打击豪强地主的势力C.致力于加强皇权D.裁减官吏,节省开支2.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认为,法国大革命的效果就是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简单、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秩序。
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法国大革命( )A.摧毁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B.建立起人人平等的政治秩序C.完成了国家政治体制的转变D.建立了真正意义的理性王国3.1901年7月,清政府按照辛丑议和过程中西方列强的要求,谕令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在六部之前,设总理大臣一名,会办大臣及会办大臣兼尚书各一人,内设各司分别执外交、通商、路矿、关税、邮政、海防等事务。
这说明清末中央机构改革( ) A.重视社会民情B.解决了内外困境C.与旧制度决裂D.具有被动性特征4.1872年,美国文官委员会制定了新的文官分类(如表所示)。
这一新官制的实施( ) 类别职务选拔方式第一级普通文职通过竞争考试第二级领事人员推荐的基础上考试第三级海关税收直接从各附属部门选拔第四级高级官员按政党分肥的方式任用B.提高了高级官员的素质C.滋生了僵化的官僚习气D.促进了政府的有序运行5.1910年宣统皇帝发布上谕,北洋大学堂毕业生考列“最优等”的学生,“均赏给进士出身,授为翰林院编修”,其他“考列中等”的毕业生,则赏给进士出身,令各部“尽先补用”。
这一材料可以说明当时( )A.通过科举制选拔经世之才B.新式教育与官员选拔相结合C.北洋政府统治基础的形成D.六部分别办学培养对口人才6.子孙“违犯教令”罪由来已久,秦汉已经出现类似罪名,唐朝正式立法。
《唐律疏议》规定“祖父母、父母有所教令,于事合宜,即须奉以周旋,子孙不得违犯。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阶段性测试题6 新人教版选修1
阶段性测试题六(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60分)1.马木路克原意是“奴隶侍卫军”,13世纪中叶以后,成为统治埃及社会的封建军事集团。
下列对其叙述正确的是()A.马木路克是由埃及贵族转化而来B.马木路克对维护埃及社会稳定有重要作用C.16世纪马木路克实际统治了埃及D.19世纪初马木路克从埃及历史舞台消失解析:选D 马木路克是由埃及奴隶转化而来,他们之间经常互相攻伐,导致社会动荡;18世纪末,马木路克架空帕夏,实际上统治了埃及;1811年,马木路克被彻底铲除。
故选D项.2.1798年,拿破仑率法国远征军远征埃及,除携带了2 000门大炮外,拿破仑还带了175名各行业的学者以及成百箱的书籍和研究设备。
他甚至指令“让驴子和学者走在队伍中间”。
拿破仑带领学者们远征埃及主要是为了( )A.掠夺埃及的文化资源B.促进埃及的文化发展C.传播西方的近代文明D.笼络埃及的上层人士解析:选A 拿破仑侵略埃及的主要目的是掠夺埃及的各种资源,包括文化资源.例如拿破仑指使随军学者发掘埃及的文物并带回法国。
故选A项。
3.18世纪末19世纪初埃及人民的三次武装起义()①打击了外国侵略者②形成了独立的民族意识③使埃及逐渐走向富强④开启了埃及近代化进程A.①④ B.②③C.①③ D.①②解析:选D 前两次武装起义都以失败而告终,即使在第三次武装起义成功后,埃及近代化仍没有开始,埃及也没有走向富强。
故选D项.4.穆罕默德·阿里野心勃勃,意图建立一个军事帝国,在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以后,便开始了野蛮的对外扩张过程。
这里的“基础”是指( )A.埃及国力日益增强B.埃及民主政治确立C.奥斯曼素丹的支持D.英法等国家的纵容解析:选A 随着改革的推行,埃及国力日益增强,这为埃及对外扩张提供了基础和保障,故A项正确;奥斯曼、英、法等国都反对埃及的扩张,故C、D两项错误;阿里建立的是封建专制统治,B项错误.5.19世纪上半叶,欧洲国家工业革命发展迅速,纺织工业对棉花等原料的需求猛增。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质量检测:(二) 商鞅变法 Word版含解析
专题质量检测(二)商鞅变法(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重要时期,其根本性的变化是()A.社会经济的变化B.统治方式的变化C.社会性质的变化D.思想文化的变化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春秋战国时期新旧制度交替之际,A、B、D三项只是社会性质变化的具体表现,C项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变化。
2.商鞅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
”其主张得到秦孝公的支持,秦孝公任用商鞅实施变法的主要出发点是()A.增强秦国国力B.商鞅的主张符合法家思想C.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大势所迫D.借变法打击贵族势力,巩固统治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秦孝公面对诸侯争霸的局面,任用商鞅变法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富国强兵以便在争霸中处于优势地位,从而巩固自己的统治。
3.在商鞅变法中,堪称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官僚制度开端的是()A.废除井田制B.建立户籍制C.推行县制D.统一度量衡解析:选C封建官僚制度主要是指地方服从中央,中央对地方官吏垂直管理的制度,始于商鞅变法中郡县长官由国君任免的规定,故选C。
4.世人对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 A.奖励军功B.奖励耕种C.焚烧诗书D.什伍连坐制度解析:选D因为秦实行“什伍连坐”,所以人际关系比较淡薄,怕被连累;因为实行“告奸制度”,也使人们之间的关系“好生分”。
5.商鞅变法时制作“商鞅铜方升”标准器,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又加刻诏书发到地方,其主要影响是()A.促进了秦朝经济的发展B.有利于加强集权,巩固统一C.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活D.促进秦国的强大解析:选B本题的四个选项都可以作为“商鞅铜方升”制作并加刻诏书送到地方的影响。
但“商鞅铜方升”是秦统一度量衡的主要措施,最主要的影响还是有利于加强集权,巩固统一。
6.“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阶段性测试题2新人教版选修1
阶段性测试题二(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60分)1.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齐国大夫田成子杀死齐简公,自立为相。
其后人田和取代姜氏正式成为国君,这反映出( )A.春秋时期分封制已受到破坏B.齐国已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C.春秋时期中国社会动荡不安D.齐国率先废除了旧有的制度解析:选A 公元前481年是春秋末期,旧的分封制遭到破坏,不但诸侯不再听命于周王,而且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诸侯国内部也出现了士大夫夺权的现象,故选A。
2.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
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解析:选A 材料中“初税亩”是一种赋税制度,按亩收税,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
B项不符合史实;C、D两项表述错误,土地国有制是在瓦解而不是完善或完全消失。
故选A 项。
3.(2019·南昌高二检测)“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
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王朝软弱无力”指中央集权制度建立B.“经济变革”指土地私有制逐步代替井田制C.“多事”指“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封建主”指新兴的地主阶级解析:选B “经济变革”指的是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广,土地私有制逐步代替了井田制,从而推动了中国社会进程,故选B。
4.吴起在楚国变法时重用有才能的人,赏罚严明;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
这些措施( )A.彻底摧毁了贵族势力B.贵族子弟失去了参政资格C.沉重打击了贵族特权D.导致新兴地主与贵族对立解析:选C 由“重用有才能的人,赏罚严明”“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可知用人依据才能和军功,故本题选C项;其他三项说法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阶段性测试题一(第一单元梭伦改革)(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60分)1.公元前7世纪,雅典社会动荡不安。
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A.来自其他城邦的威胁加剧B.内部社会矛盾的激化C.城邦用严刑峻法维护秩序D.工商业的发展受到限制解析:公元前7世纪,雅典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激化,甚至出现了平民的暴动;与此同时,工商业奴隶主阶层也要求进行政治改革,分享政治权利。
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导致了雅典社会的动荡不安。
答案:B2.梭伦的诗歌中写道:“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
”这主要是针对哪些人而言的()A.雅典的自由民B.雅典贵族C.雅典的执政官D.雅典平民解析:根据材料中这些人“财物山积、丰衣足食”来判断,应当是雅典贵族。
答案:B3.古代雅典城邦平民能在反对贵族的斗争中取得胜利,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是() A.平民开展暴力斗争B.代表平民利益的领袖不断改革C.平民中不再有债务奴隶D.平民中新兴工商业者力量壮大解析:联系公元前6世纪雅典城邦的社会矛盾进行分析。
公元前6世纪,雅典城邦中存在着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工商业奴隶主与旧贵族之间的矛盾。
平民在反对奴隶主旧贵族的斗争中,获得了工商业奴隶主的支持,迫使奴隶主旧贵族不得不变革,给予平民一定的权利,故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是新兴工商业者力量的壮大。
A项是斗争的方式;B项与史实不符合;C项是梭伦改革的后果(结果),答案为D项。
答案:D4.之所以说梭伦改革是雅典历史发展的必然,原因是()A.贵族政治已成为雅典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的障碍B.奴隶反对奴隶主的斗争渐趋激烈C.雅典奴隶制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D.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形成并提出分享权利的要求解析:贵族政治上的专权和经济上的豪夺,使其成为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共同反对的目标,双方矛盾激化,雅典的贵族政治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这就是梭伦改革的历史必然性。
D项是A项的具体体现。
答案:A5.梭伦改革中打破贵族依据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局面的关键性措施是() A.颁布“解负令”B.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C.确立财产等级制度D.设立公民陪审法庭解析:梭伦改革确立财产等级制度尽管没有带来真正的平等,但是打破了贵族对世袭特权的垄断,为工商业奴隶主参政开辟了途径。
答案:C6.下列关于四百人会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由四个等级的公民选举代表参加B.在公民大会闭会期间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存在C.实际上执掌最高统治权D.是梭伦改革的重要内容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四百人会议”规定前三个等级的公民都可当选,并非全部等级均可,故A项错误。
答案:A7.梭伦被历史上称为雅典“民主之父”,下列对其改革措施表述正确的是()A.颁布解负令,废除雅典的奴隶制度B.为发展农业生产,积极鼓励粮食出口C.为防止僭主政治,实施“陶片放逐法”D.设立陪审法庭以受理公民投诉解析:A项中梭伦没有废除奴隶制度,错误;B项梭伦禁止粮食出口;C项属于克利斯提尼改革的内容,故D项正确。
答案:D8.下列措施中,最有利于强化监督功能、推动民主政治建设的是()A.划分公民为四个等级B.“陶片放逐法”C.建立“五百人会议”D.建立“十将军委员会”解析:“陶片放逐法”能够起到监督的职能,以防止别有企图的野心家滥用权力。
答案:B9.“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
”梭伦为此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颁布《解负令》B.就任执政官C.发展工商业D.改革政权机构解析:被出卖的人们回到雅典属于《解负令》中废除债务奴隶制的内容。
答案:A10.某同学在撰写有关公民大会的历史论文时,得出如下结论,其中与事实不符的是()A.梭伦是雅典公民大会的创立者B.所有等级公民均可参加C.公民大会有权决定战争、媾和等国家大事D.“四百人会议”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关解析:根据所学,在梭伦改革前雅典城邦已经设立了公民大会,但公民大会有名无实,国家大权由元老院控制,所以A项与史实不符。
答案:A11.梭伦改革的积极影响不包括()A.发展工商业经济,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B.稳定平民阶层,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阶级基础C.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得以根本解决,稳定了社会秩序D.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的权力,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起了楷模作用解析:梭伦改革虽取得显著成效,但并未消除贵族与平民之间的根本矛盾,贵族、平民对梭伦均不满,社会矛盾依然存在,所以C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C12.帕帕迪是雅典的一名公民,在他的日记中曾这样记叙:“我享受着来自阿提卡的橄榄油,食用着黑海的谷物,穿着波斯的拖鞋和睡衣……”这主要表明()A.雅典贵族的腐朽生活B.雅典是当时世界贸易中心C.该贵族有很大权力D.雅典发达的海外贸易解析:通过对材料的分析,该公民可以享受来自各地的特产,强调的是发达的海外贸易,所以选择D项。
答案:D13.巴黎卢浮宫博物馆藏有一块古雅典公共账目碑,它上面刻录有管理雅典卫城祭祀活动的十名司库官组织节庆所支出的款项。
根据梭伦的立法,有权担任司库官职的是()①第一等级②第二等级③第三等级④第四等级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根据财产等级制度,第一等级可担任一切官职,第二等级可担任除司库以外的一切官职,第三等级可出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则无权担任公职。
答案:A14.下图是古雅典陶瓶中的一幅画,该画真实地记录了梭伦改革后,雅典的少年积极学习手工技艺的场面。
梭伦积极提倡这些少年学习手工技艺,主要是为了()习艺的男孩、女孩A.提高平民的政治地位B.打击工商业奴隶主的势力C.促进雅典工商业的发展D.改变雅典社会的产业结构解析:梭伦提倡学习手工技艺,主要是为了促进雅典手工业的发展,进而带动雅典工商业的发展。
答案:C15.下图是为纪念在塞浦路斯举行的国际会议而发行的梭伦纪念邮票,上面印有梭伦的名言“避免极端”(Nothing in excess)。
梭伦改革的措施最能体现他这一主张的是()A.确立财产等级制度B.恢复公民大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C.建立公民陪审法庭D.禁止粮食出口并坚决抑制粮食涨价解析:“避免极端”也就是梭伦在改革中坚持的“中庸”原则,即调和雅典的社会矛盾,既给平民以一定的权益,也不过分削弱贵族的势力。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贵族的势力虽有所削弱,但仍享有比平民更多的政治权利,这充分体现了其“中庸”原则。
答案:A16.梭伦通过改革而确定的实际执掌国家最高统治权的是()A.公民大会B.四百人会议C.陪审法庭D.贵族长老会议解析:四百人会议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主要职责是为公民大会拟订议程、预审提案、准备决议,因此实际上是国家的最高掌权机关。
答案:B17.梭伦把“好的政府”解释为“平衡公民互相冲突的利益”,后来的哲学家叔本华把它归纳为“不要伤害别人,但要尽力帮助所有人!”在梭伦改革中充分体现这一点的是()A.帮助工商业奴隶主获得更多的权利B.帮助平民避免沦为奴隶的可能C.尽力维护各个阶层的利益,避免冲突D.为所有的雅典居民谋福利解析:分析材料中“平衡公民互相冲突的利益”“不要伤害别人,但要尽力帮助所有人!”等信息可知,梭伦改革中充分体现这一点的是尽力维护各个阶层的刺益,避免冲突。
答案:C18.梭伦离开雅典、漫游他乡的主要原因是()A.梭伦改革遭到旧贵族的反对B.梭伦想去外邦漫游C.他建立僭主政治未获成功D.改革未能消除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解析:梭伦改革遭到贵族的反对,同时下层平民的愿望也未能完全实现。
也就是说改革并未完全消除社会矛盾,致使梭伦受到双方压力,尤其是贵族反对而流放。
答案:D19.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基础,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奴隶主贵族专权的局面,尤其是在经济上推行的“解负令”,成为梭伦改革的核心。
这是因为“解负令”() A.剥夺了氏族贵族的特权B.扩大了雅典公民的基础C.维持了商品经济的规则D.满足了平民的政治要求解析:“解负令”解除了债务奴隶制对平民的威胁,不少因欠债为奴的平民重新获得土地和人身自由,扩大了公民的基础。
由此可知,B项符合题意;梭伦改革以“中庸”为指导思想,A项错误;该措施与商品经济发展无关,C项错误;梭伦确立财产等级制,D项错误。
答案:B20.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向往“小国寡民”的社会,下列叙述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①屈原追求的“美政”思想②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③启蒙运动中所倡导的理性王国A.①B.②C.①②D.③解析:分析可知,①中屈原向往的是修明法度、举贤任能;③中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是社会契约、代议制民主;②中雅典民主是原始直接民主,只适合于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因此选择②。
答案:B二、非选择题(40分)21.(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7世纪末,雅典著名学者普卢塔赫说:“贫富不均的程度已甚为严重,这个城市已真正到了危险的境地……似乎除了一个高压力量外,并无其他方式可以解除这种困扰……”——引自《世界上古史》材料二:梭伦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鼓励发展园圃经济、手工业生产和对外贸易,重视技术,唯才是举,走出了一条农工商并重而侧重发展工商业的特色之路;改革后的雅典,工商业得到充分的发展,雅典成为希腊世界的工商业中心和霸主。
——引自姜颖、李亚男《梭伦改革对雅典的经济影响》材料三:在对梭伦的伟大改革惊叹不已的同时,我们认识到他的温和而有效的改革技巧、中庸的改革理念、民主法治的思想甚至每一项具体的改革措施都对我们具有巨大的借鉴意义。
——引自袁永林《梭伦改革述论》(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学者普卢塔赫对梭伦改革前雅典社会状况的认识。
(10分)(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梭伦是如何解决材料一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的。
(10分)答案:(1)认识:贫富不均,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的危险日益严重,必须采用强权措施才能摆脱危机。
(2)讲究改革技巧,温和地缓和社会矛盾;重视经济和技术,重用人才,工商业得到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贫富分化矛盾问题;发展经济,使国家综合国力提高。
22.(20分)梭伦改革为雅典城邦的强盛开辟了道路。
阅读下列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