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法律制定法律制定就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
2、法律执行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在狭义上,法律执行则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被称为行政执法。行政执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重要环节。
具有稳定性和变动性、阶段性与连续性、现实性与前瞻性相统一的特点,既反映和肯定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做法,又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发展预留了空间。
3、体现了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国情要求
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如何构成,一般取决于这个国家的法律传统、政治制度和立法体制等因素。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单一制国家,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与这一基本国情相适应,中国宪法和法律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统一而又多层次的立法体制,这就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结构特征,(这既反映了法律体系自身的内在逻辑,也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
4、教育作用
是指通过法律的实施,法律规范对人们今后的行为发生的直接或间接的诱导影响,也就是说,法的教育作用针对的是一般人的行为,例如,通过对违法行为实施法律制裁不仅对违法者本人起到警示、警戒的作用,而且也对一般人产生了教育性影响。
三种实现方式:通过法制宣传教育、通过制裁c各种违法犯罪行为、通过表彰法制建设先进人物。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和方面,它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的,所以从我国法的本质和整体来说,它应该而且事实上也积极地保护和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当然,对不同的改革对象和改革的不同发展阶段来说,法的促进作用的形式和程度是有差别的。一般地说,在某一重大改革还处于积累经验的阶段时,法的作用不及它在普遍推广阶段中的作用来得显著。在后一阶段,为了使这一改革制度化、规范化,法的作用就会突出起来。这也就是说,这里有一个从政策指导到制定法律的过渡问题。但可以肯定,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的改革,越来越多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准则需要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3、法律适用法律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在我国,司法机关是指国家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权,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
4、法律遵守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
人们通常把守法仅仅理解为履行法律义务。其实,守法意味着一切组织和个人严格依法办事的活动和状态。
各国的法律制度基于本国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情况不断发展,也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而相互沟通、交流、借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始终立足于中国国情,坚持将传承历史传统、借鉴人类文明成果和进行制度创新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注重继承中国传统法制文化优秀成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进行制度创新,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另一方面,注意研究借鉴国外立法有益经验,吸收国外法制文明先进成果,但又不简单照搬照抄,)
5、强制作用: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实施的。
是指法为保障自己得以充分实现,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惩罚违法行为的作用,也就是说,法的强制作用只能针对违法犯罪人的行为,如果没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那么法的强制作用就不能显现。
三、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法律制定(立法)、法律遵守(守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等环节。(一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
1.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一个国家法律体系的本质,由这个国家的法律确立的社会制度的本质所决定。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就决定了中国的法律制度必然是社会主义的法律制度,所构建的法律体系必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所包括的全部法律规范、所确立的各项法律制度,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充分体现了人民的共同意志,维护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中国制定哪些法律,具体法律制度的内容如何规定,都坚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出发,从人民群众的根本意志和长远利益出发,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
二是善于借鉴我国传统法律和外国法律的成功经验。
前人和他人的成功经验实际上是客观规律的反映,因而对这些成功经验的吸收,就是对规律性认识的吸收。
三是立法体制、立法程序和立法技术能适应时代发展而不断改革与创新,确保立法的质量和水平。
依法办事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依法享有并行使权利,二是依法承担并履行义务。因此,不能将守法仅仅理解为履行义务,它还包含着正确行使权利。在法律运行过程中,守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
总结:
今天我们初步了解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有(),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有(),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的环节包括( )。希望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做一名懂法律和守法律的公民。
法的指引功能(作用)是指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提供某种行为模式,指引人们可以这样行为、必须这样行为或不得这样行为,从而对行为者本人的行为产生的影响,也就是说,法的指引功能(作用)是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来实现的,它涉及的对象主要是指本人的行为。法的评价功能(作用)是指法律对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或违法及其程度,具有判断、衡量的作用,也就是说,法的评价作用涉及的是法的律他作用,即对他人的行为的评价,这是区别指引作用(涉本人的行为)和评价作用(涉他人的行为)的关键所在。法的预测作用是指人们可以根据法律规范的规定事先估计到当事人双方将如何行为及行为的法律后果,也就是说,预测作用的对象是人们相互之间的行为,这里的人们应作广义的理解,即包括国家机关的行为。法的强制作用是指法为保障自己得以充分实现,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惩罚违法行为的作用,也就是说,法的强制作用只能针对违法犯罪人的行为,如果没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那么法的强制作用就不能显现。法的教育作用是指通过法律的实施,法律规范对人们今后的行为发生的直接或间接的诱导影响,也就是说,法的教育作用针对的是一般人的行为,例如,通过对违法行为实施法律制裁不仅对违法者本人起到警示、警戒的作用,而且也对一般人产生了教育性影响。
布置作业:
1、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有哪些?
板书设计:
6.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三、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教学后记:
资料:辩证唯物主义就是用发展的、联系的、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历史唯物主义就是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而不是英雄人物。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引人们去发现客观规律,在法律实践中尊重和反映客观规律。
(国家强制性和人民自觉遵守法律相统一,则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2.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是科学性和先进性的统一。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法律受少数人狭隘利益的局限,容易与客观规律和历史发展趋势相背离。社会主义法律反映的不是少数人的特殊利益,而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尽管这种共同利益的具体内容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但它与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和基本律是一致的。因此,从本质上说。社会主义法律更能够尊重和反映客观规律,更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
使法律体系既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又顺应当代世界法制文明时代潮流。这个法律体系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充分体现了它的独特文化特征。
5、体现了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通常是对这个国家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现状的反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法律体系需要不断丰富、完善、创新。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整个国家还处于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这就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必然具有稳定性与变动性、阶段性与连续性、现实性与前瞻性相统一的特点,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必然是动态的、开放的、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封闭的、固定的,必将伴随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国家建设的实践而不断发展完善。
与其相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宪法为统帅,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这些法律规范由不同立法主体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立法权限制定,具有不同法律效力,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一个科学和谐的统一整体。)
4、体现了继承中国法制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
2、预测作用:法律通过对某种行为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使人们能够遇见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后果,从而自觉地实施合法的行为,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
3、评价作用:具有评价行为法律意义的作用。
是指法律对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或违法及其程度,具有判断、衡量的作用,也就是说,法的评价作用涉及的是法的律他作用,即对他人的行为的评价,这是区别指引作用(涉本人的行为)和评价作用(涉他人的行为)的关键所在。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一)法律的作用是指法律对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所产生的影响。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表现为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秩序以及推动社会改革与进步。此外,还有以下作用:
1、指引作用:
引导人们选择合法的行为、约束非法的行为。
指引人们可以这样行为、必须这样行为或不得这样行为,从而对行为者本人的行为产生的影响。
2、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
中国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与改革开放相伴而生、相伴而行、相互促进。一方面,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内在要求,是在深入总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丰富实践经验基础上进行的。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法制环境,发挥了积极的规范、引导、保障和促进作用。
1、师生问好、考勤
新课引入:
6.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
备注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1.从体现的意志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是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共同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我国法律自然要体现工人阶级的利益和意志。但我国工人阶级没有自己独立的利益,他们的利益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在中国,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因此,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既是工人阶级利益和意志的体现,同时也是广大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体现,实现了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4.能在职业生活中自觉遵守职业道德。
情感目标:1、认同职业道德对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
2、对职业道德规范有敬畏感,注重这方面的修养和锻炼。
教学重点
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正确的职业观和创业观。
教学难点
自觉遵守职业道德。
教具、电化手段
教学过程(含组织教学、复习提问、新课内容、教学方法及板书、板画设计,时间分配。练习巩固、总结)
任课教师姓名
任课班级
教研组审批
授课日期
第三周星期四(3月17日)
本教案授课节数
2
课题
6.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能力目标:1、能对现实社会各种职业行为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评价。
2、能按照职业道德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创业观。
2、法律执行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在狭义上,法律执行则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被称为行政执法。行政执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重要环节。
具有稳定性和变动性、阶段性与连续性、现实性与前瞻性相统一的特点,既反映和肯定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做法,又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发展预留了空间。
3、体现了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国情要求
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如何构成,一般取决于这个国家的法律传统、政治制度和立法体制等因素。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单一制国家,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与这一基本国情相适应,中国宪法和法律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统一而又多层次的立法体制,这就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结构特征,(这既反映了法律体系自身的内在逻辑,也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
4、教育作用
是指通过法律的实施,法律规范对人们今后的行为发生的直接或间接的诱导影响,也就是说,法的教育作用针对的是一般人的行为,例如,通过对违法行为实施法律制裁不仅对违法者本人起到警示、警戒的作用,而且也对一般人产生了教育性影响。
三种实现方式:通过法制宣传教育、通过制裁c各种违法犯罪行为、通过表彰法制建设先进人物。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和方面,它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的,所以从我国法的本质和整体来说,它应该而且事实上也积极地保护和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当然,对不同的改革对象和改革的不同发展阶段来说,法的促进作用的形式和程度是有差别的。一般地说,在某一重大改革还处于积累经验的阶段时,法的作用不及它在普遍推广阶段中的作用来得显著。在后一阶段,为了使这一改革制度化、规范化,法的作用就会突出起来。这也就是说,这里有一个从政策指导到制定法律的过渡问题。但可以肯定,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的改革,越来越多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准则需要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3、法律适用法律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在我国,司法机关是指国家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权,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
4、法律遵守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
人们通常把守法仅仅理解为履行法律义务。其实,守法意味着一切组织和个人严格依法办事的活动和状态。
各国的法律制度基于本国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情况不断发展,也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而相互沟通、交流、借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始终立足于中国国情,坚持将传承历史传统、借鉴人类文明成果和进行制度创新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注重继承中国传统法制文化优秀成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进行制度创新,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另一方面,注意研究借鉴国外立法有益经验,吸收国外法制文明先进成果,但又不简单照搬照抄,)
5、强制作用: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实施的。
是指法为保障自己得以充分实现,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惩罚违法行为的作用,也就是说,法的强制作用只能针对违法犯罪人的行为,如果没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那么法的强制作用就不能显现。
三、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法律制定(立法)、法律遵守(守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等环节。(一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
1.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一个国家法律体系的本质,由这个国家的法律确立的社会制度的本质所决定。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就决定了中国的法律制度必然是社会主义的法律制度,所构建的法律体系必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所包括的全部法律规范、所确立的各项法律制度,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充分体现了人民的共同意志,维护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中国制定哪些法律,具体法律制度的内容如何规定,都坚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出发,从人民群众的根本意志和长远利益出发,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
二是善于借鉴我国传统法律和外国法律的成功经验。
前人和他人的成功经验实际上是客观规律的反映,因而对这些成功经验的吸收,就是对规律性认识的吸收。
三是立法体制、立法程序和立法技术能适应时代发展而不断改革与创新,确保立法的质量和水平。
依法办事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依法享有并行使权利,二是依法承担并履行义务。因此,不能将守法仅仅理解为履行义务,它还包含着正确行使权利。在法律运行过程中,守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
总结:
今天我们初步了解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有(),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有(),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的环节包括( )。希望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做一名懂法律和守法律的公民。
法的指引功能(作用)是指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提供某种行为模式,指引人们可以这样行为、必须这样行为或不得这样行为,从而对行为者本人的行为产生的影响,也就是说,法的指引功能(作用)是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来实现的,它涉及的对象主要是指本人的行为。法的评价功能(作用)是指法律对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或违法及其程度,具有判断、衡量的作用,也就是说,法的评价作用涉及的是法的律他作用,即对他人的行为的评价,这是区别指引作用(涉本人的行为)和评价作用(涉他人的行为)的关键所在。法的预测作用是指人们可以根据法律规范的规定事先估计到当事人双方将如何行为及行为的法律后果,也就是说,预测作用的对象是人们相互之间的行为,这里的人们应作广义的理解,即包括国家机关的行为。法的强制作用是指法为保障自己得以充分实现,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惩罚违法行为的作用,也就是说,法的强制作用只能针对违法犯罪人的行为,如果没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那么法的强制作用就不能显现。法的教育作用是指通过法律的实施,法律规范对人们今后的行为发生的直接或间接的诱导影响,也就是说,法的教育作用针对的是一般人的行为,例如,通过对违法行为实施法律制裁不仅对违法者本人起到警示、警戒的作用,而且也对一般人产生了教育性影响。
布置作业:
1、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有哪些?
板书设计:
6.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三、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教学后记:
资料:辩证唯物主义就是用发展的、联系的、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历史唯物主义就是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而不是英雄人物。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引人们去发现客观规律,在法律实践中尊重和反映客观规律。
(国家强制性和人民自觉遵守法律相统一,则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2.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是科学性和先进性的统一。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法律受少数人狭隘利益的局限,容易与客观规律和历史发展趋势相背离。社会主义法律反映的不是少数人的特殊利益,而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尽管这种共同利益的具体内容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但它与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和基本律是一致的。因此,从本质上说。社会主义法律更能够尊重和反映客观规律,更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
使法律体系既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又顺应当代世界法制文明时代潮流。这个法律体系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充分体现了它的独特文化特征。
5、体现了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通常是对这个国家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现状的反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法律体系需要不断丰富、完善、创新。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整个国家还处于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这就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必然具有稳定性与变动性、阶段性与连续性、现实性与前瞻性相统一的特点,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必然是动态的、开放的、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封闭的、固定的,必将伴随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国家建设的实践而不断发展完善。
与其相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宪法为统帅,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这些法律规范由不同立法主体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立法权限制定,具有不同法律效力,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一个科学和谐的统一整体。)
4、体现了继承中国法制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
2、预测作用:法律通过对某种行为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使人们能够遇见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后果,从而自觉地实施合法的行为,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
3、评价作用:具有评价行为法律意义的作用。
是指法律对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或违法及其程度,具有判断、衡量的作用,也就是说,法的评价作用涉及的是法的律他作用,即对他人的行为的评价,这是区别指引作用(涉本人的行为)和评价作用(涉他人的行为)的关键所在。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一)法律的作用是指法律对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所产生的影响。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表现为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秩序以及推动社会改革与进步。此外,还有以下作用:
1、指引作用:
引导人们选择合法的行为、约束非法的行为。
指引人们可以这样行为、必须这样行为或不得这样行为,从而对行为者本人的行为产生的影响。
2、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
中国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与改革开放相伴而生、相伴而行、相互促进。一方面,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内在要求,是在深入总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丰富实践经验基础上进行的。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法制环境,发挥了积极的规范、引导、保障和促进作用。
1、师生问好、考勤
新课引入:
6.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
备注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1.从体现的意志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是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共同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我国法律自然要体现工人阶级的利益和意志。但我国工人阶级没有自己独立的利益,他们的利益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在中国,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因此,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既是工人阶级利益和意志的体现,同时也是广大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体现,实现了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4.能在职业生活中自觉遵守职业道德。
情感目标:1、认同职业道德对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
2、对职业道德规范有敬畏感,注重这方面的修养和锻炼。
教学重点
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正确的职业观和创业观。
教学难点
自觉遵守职业道德。
教具、电化手段
教学过程(含组织教学、复习提问、新课内容、教学方法及板书、板画设计,时间分配。练习巩固、总结)
任课教师姓名
任课班级
教研组审批
授课日期
第三周星期四(3月17日)
本教案授课节数
2
课题
6.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能力目标:1、能对现实社会各种职业行为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评价。
2、能按照职业道德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创业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