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期末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刑法

绪论:(了解)

1刑法学研究什么?

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科学。

第一章:刑法概说

1什么是刑法?

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和应负刑事责任,并给犯罪人以何种刑罚处罚的法律。

2.刑法与其他法律相比的特征?

(1):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为广泛。

(2):刑法的强制力最为严格。

3.刑法的根本任务?《刑法》第二条

(1)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2)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财产

(3)保护公民私人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4)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4.刑法的分类

(1)按解释的效力分:

立法解释:由最高立法机关对刑法含义所作出的解释。

司法解释:由最高司法机关对刑法含义所作出的解释。

学理解释:由国家宣传机构、社会组织、教学研究单位或专家从学理

上对刑法含义所作出的解释。

(2)按解释的方法分类:

文理解释:就是对法律条文的字义,包括单词、概念、术语、从文理

上作出的解释

伦理解释:按照立法精神,联系有关情况,从逻辑上所作的解释。第二章:刑法基本原则《刑法》3,4,5条

(1)罪刑法定原则:“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2)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对任何人犯罪,不论犯罪人的家庭出身、社会地位、职业性质、财产

状况、政治面貌、才能业绩如何,都应追究刑事责任,一律平等的适

用刑法,依法定罪、量刑、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3)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犯多大的罪就应承担多大的刑事责任,法院也应判处其相适应轻重的

刑罚,做到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罪刑相称,罚当其罪;在分析罪重

罪轻和刑事责任大小时,不仅要看犯罪的客观社会危害性,而且要结

合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害性,把握罪行和罪犯各方面因素

综合体现的社会危害性程度,从而确定其刑事责任程度,适用相应轻

重的刑罚。

第三章:刑法效力范围

(1):刑法的空间效力《刑法》6、7、8、9条

是指刑法对地和对人的效力,也就是要解决刑事管辖权的范围问题

主要包括:属地原则,属人原则,保护原则,普遍原则

我国采用属地原则为基础,兼采用其他原则

(2):刑法时间效力

刑法生效方式:1.公布之日起效,通常为一些单行刑事法律的做法。

2.公布之后一段时间再施行。

刑法失效方式:1.国家立法机关明确宣布某些法律失效

2.新法施行后代替了同类内容的旧法

刑法的溯及力:是指刑法生效后,对于生效以前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

确定是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

我国采用从旧兼从轻的原则

第四章:刑法概念与犯罪构成(了解)

(1)刑法概念:《刑法》13条

(2)犯罪构成: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

第五章:犯罪客体

(1)概念:是我国刑法所保护的,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2)分类:一般客体:是指一切犯罪共同侵犯的客体,即我国刑法所保护

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整体。

同类客体:是指某一类犯罪行为所共同侵害的,我国刑法所保护

的社会关系的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我国刑法分则

正是根据同类客体的原则,将犯罪分为十大类)直接客体:是指某一种犯罪行为所直接侵害而为我国刑法所保护

的社会关系,即我国刑法所保护的某种具体的社会

关系。

(3)犯罪客体和犯罪对象的区别

1.犯罪客体要件是任何犯罪必备的构成要件,而犯罪对象只是某些犯罪

必备构成要件。

2犯罪客体决定犯罪的性质,犯罪对象不能

3.任何犯罪都会使犯罪客体受到侵犯,而犯罪对象则不一定受到侵害。

4.犯罪客体是犯罪分类的基础,犯罪对象则不是。

第六章:犯罪客观方面

(1):构成要件:危害行为、危害结果、行为时间、行为地点、行为对象、

行为方法(手段)、行为因果

(2):危害行为:在人的意志支配下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身体动静。

表现形式:作为(不当为而为)

不作为(当为而不为)

不作为的义务来源:1: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

2:职务或业务上要求的义务

3: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合同,债务等)

4: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

(3)危害结果:种类

1按危害结果是否是犯罪构成要件分:构成结果与非构成结果

2.按危害结果的现象形态分:物资性结果与非物质性结果

3.按危害结果距离危害行为的远近或危害结果与危害行为的联

系形式分:直接结果与间接结果

(4)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概念:是指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认定的角度)

是指犯罪行为与犯罪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结局的角度)因果关系的中断:在因果关系的发展进程中,如果介入第三方的行为

被害人的行为或特殊的自然事实责可能导致条件

关系的中断

第七章:犯罪主体

概述:是实施犯罪的行为依法应承担刑事责任的人

刑事责任能力的决定因素:责任年龄,精神状况,生理状况

行为:

2.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

3.强奸

4.抢劫

5.贩卖毒品

2.病理醉酒: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不构成犯罪

自己知道还饮酒实施了危害行为的,构成犯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