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 第二章 第二节 城市化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2-2 城镇化 (56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2-2 城镇化 (56张)

人口数/万人 >1000 500~1000 100~500 50~100 <50
泰州 扬州
长 江
南京 镇江
常州 无锡

南通

常熟泰州

扬州 镇江
长 扬中
如皋
泰兴靖江江 南通 张家港
海门
南京 句容 丹阳 常州 江阴
金坛 无锡
常熟 太仓
溧阳
苏州 昆山
海 启东
宜兴
吴江
上海
湖州
嘉兴
嘉兴
桐乡
平湖

进经济发展。
02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城镇里建筑密集,人口密度和居住密度大,水、电、天然气等设 施集中,可提高土地、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 城镇中大型的住宅小区可以集中提供水、 电、气等资源,客 纳众多人口,满足人们日常休闲、购物等生活需求。
03 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 城镇化伴随着污染物的集中排放,同时也便于 人们对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提升环境质量, 通过平整土地、修建设施、绿化等措施,改善 城乡居住环境
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明显超过了国家
指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 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
经济发展的承受能力,城市基础设施和 公共服务建设相对落后,如巴西等拉丁 美洲国家。
【补充】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可能出现的问题
➢ 超前城镇化
➢ 滞后城镇化
➢ 城镇化水平区域差异大
拉丁美洲的许多国
发展中国家在改革开放 我国东部的自然禀赋(气候、
城市的拉力和乡村 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
成因 的推力
涨,交通拥堵;郊区基 础设施的完善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20世纪70-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以后

必修二 第二章 第二节 城市与城市化

必修二  第二章  第二节 城市与城市化

(3)B住宅区内部的楼房布局有什么 特点?楼房南低北高,错落有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分析其布局的优势。
利于采光,便于通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城市工业区分布有何特点? 位于城市边缘,多沿交通线分 布;位于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地带; 位于河流下游沿岸。
读某地区城市分布及图中甲城市地 租等值线示意图,完成3~4题。 3.关于图中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共有三级城市等级体系 ②甲城市服务范围比乙城市广 ③二级城市数目比三级城市数目多 ④乙、丙都是甲城的卫星城,服务 功能相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关于图中甲城市地租值大小的描 述,正确的是( ) ①a<b ②b<c ③b<d ④c<d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图,完成以下2题。
8.甲城有意引进一家造纸企业,正确 的选项是( ) A.布局在甲城的工业区内 B.布局在甲乙两城行政边界处 C.布局在甲城盛行风下风向的西南郊 D.不宜引进该企业
[解析] 造纸企业是污染水源的工业之一, 根据图中河流流向可以判断出,甲城位于 乙城的河流上游,该造纸企业布局在甲城 的任何位置都会严重污染乙城的河水,因 此甲城不适合布局有污染的企业。
解析:由市中心向郊区地租水平逐 渐降低,故a>b>c.根据“大于大的, 小于小的”,可知d>b.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城市里快餐店越多越好,因为这样可 以方便居民 B.城市里快餐店比大酒店多,这是因为 快餐店服务范围大、赢利多 C.小镇上有快餐店,可能没有大酒店, 这是因为大酒店比快餐店需要更大的 服务范围 D.城市越大,提供的服务会越高级,因 而会淘汰一些快餐店,增加一些大酒 店

2019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城镇化课件28张

2019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城镇化课件28张
城镇的交通便捷、文化设施齐全、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就业机 会多、生活便利等方面的优势对乡村人口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
意义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意义3:改善城乡 居住环境
意义4:增强区域社会和谐
【固】
读某省城镇、工业相关数据统计图,回答1~2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省城镇化的主要表现是( ) C
A.城镇工业产值增加
概念:城镇化也称城市化,一般指乡村人口向城 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思考:歌词反映了城市中的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 化?
【课标要求】
【导】
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以及城镇化的利弊
【学习目标】
1.运用材料,概括城镇化的含义、主要表现及意义。 2.运用资料,概括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材料四 城市的“空心现象”: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 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乡村和小城镇迁移,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 或卫星城,并将城市文化和产业等带到郊区,在郊区兴建了许多 超级市场、高级住宅、大型停车场,而且在老城和新城或卫星城 之间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运输。 3.读材料二、四,城市空心化现象出现在城镇化的哪个阶段?此 阶段的城镇化有什么特点?出现的问题有哪些?发展新趋势是什 么?
【学】(限时8分钟)
知识点二:城镇化进程 要求: 1、认真阅读教材第34-37页内容,然后读学案图 文材料和问题。有圈画和标注。 2、独立思考,完成问题。 3、有疑问的问题做好标注。 4、把握好时间。
【议】(省略)
【展】
世界城镇化进程
发 达 国 家 和 发 展 中 国 家 城 镇 化
材料一
1800—2000年世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学】(限时6分钟)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知识点考点提炼汇总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知识点考点提炼汇总

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1)第二节城镇化 (9)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16)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一、乡村的土地利用1.乡村:以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

2.农业用地(1)类型:农业用地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不同类型。

(2)分布:农业用地一般分布在村落的周围。

3.乡村土地利用乡村以农业用地和居住为主。

当乡村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村落内部土地利用出现了简单的分化,以公共服务设施为中心,住宅往往由此向外环绕分布。

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1.城镇城镇包括城市和镇,是以非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

2.城镇的功能区(1)居住区:是城镇中广泛分布的一种功能区。

(2)商业区:多位于城镇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主要为点状或条状分布。

大城市的中心往往形成中央商务区(CBD)。

(3)工业区:多分布在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通常距离城镇中心较远,同时要考虑保护环境。

(4)其他功能区:行政区、文化区、旅游休闲区、生态区等。

3.城镇内部空间结构(1)定义:各种功能区在空间的组合。

(2)案例香港⎩⎨⎧商业区:集中在维多利亚港两岸居住区:分布在商业区的外围工业区:远离商业区和住宅区沈阳⎩⎨⎧工业区:围绕交通线路呈扇状或块状分布在城 市的东西两侧居住区:集中在市中心及其外缘三、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1)经济因素——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①交通便捷程度②距离城镇中心远近(2)其他影响因素:政策、文化、环境等因素。

2.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城镇内部空间结构是随着城镇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的。

四、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1.城镇功能分区≠城镇用地城镇功能分区和城镇用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比如商业用地不等同于商业区,商业用地是指商业活动占用的土地,而商业区中除了商业活动外,还有其他活动,即用地类型除了商业用地外,还有居住用地、交通用地等。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城镇化》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城镇化》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城镇化》知识点总结思路分析:知识点总结:一、城镇化的意义1.概念:也称城市化,一般是指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2.标志(1)城镇人口增加。

(2)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上升——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

(3)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

3.城镇化的意义(1)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4)增强区域社会和谐。

二、世界城镇化进程1.城镇化的时间差异18世纪中叶之前:世界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很低,不到2%18世纪中叶开始:工业革命,城镇化开始加快发展。

20世纪以来:世界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迅速上升2.城镇化的地区差异(1)发达国家:起步早,城镇化水平高,出现了与城镇化过程相反的人口流动现象。

(2)发展中国家:起步晚,城镇化水平低,发展速度快。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差异明显,具体如下所示。

3.城镇化过程城镇化初期→郊区城镇化→逆城镇化→再城镇化(1)城镇化初期:人口由乡村向城镇集聚,乡村地区转化为城镇地区的现象。

(2)郊区城镇化:由于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

所以人口、产业由市区迁往郊区或郊区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城市规模扩大的现象。

(3)逆城镇化:由于中小城镇和乡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环境优美,加上城中心居住环境相对变差,人口继续迁往郊区以及中小城镇和乡村,大城市人口出现负增长的现象。

(4)再城镇化:城镇中心区产业结构,交通、环境得到改善后,人口迁回市区的现象。

(5)其他城市化现象①超前城镇化:是指城镇化水平超过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基础设施落后的现象,如巴西、阿根廷。

②滞后城镇化:是指城镇化水平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现象。

这种情况会导致城市劳动力不足、农村劳动力过剩,会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城镇化的阶段和特点初期阶段:城镇化水平较低、发展速度慢。

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中期阶段:城镇化水平较高、发展速度加快,同时城区发展问题也相继出现。

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2章第2节 城镇化 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2章第2节 城镇化 教学设计

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第二节城镇化本节是从时间发展角度认识城镇的发展过程一城镇化。

城镇化过程是城镇的动态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促进了城镇的发展,面且还带动了农村的发展。

从面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

大规模的城镇化运动在全球展开,对于发达国家面言,已经步人后城填化阶段,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当前还处于城镇化从起步到快速发展的过渡时期。

近年来,人们对城镇化有了新的认识。

现代社会城镇化在积极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城镇化进程加速也让城市管理问题目益凸显。

地理信息技术作为城市各种地理要素空间的数字化描述。

城市与空间定位有关的各种信息的载体,成为城镇管理的重要手段。

在讲述的时候重点结合案例分析,并注意联系当地实际。

学习目标核心素养目标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运用资料说明城镇化的利与弊。

综合思维能够通过案例和资料综合分析比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差异。

核心目标1.了解城镇化的概念和主要标志。

2.结合实例和资料,了解世界城镇化的进程和不同地区的城镇差异。

3.结合实例,知道城镇化中的问题,会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4.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城镇管理中的应用区域认知结合区域资料,理解城镇化的概念,城镇化的主要特征,了解城镇化的意义,出现的主要问题。

地理实践力通过调查本地区的情况,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本地区城镇管理中的应用。

人地协调观通过学习了解本地区城镇化过程中的问题,以及应对的措施,体现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1、城镇化的概念及主要标志。

2、不同地区城镇化的差异及原因。

3、运用资料概括城镇化的进程,明白各阶段的主要特点。

多媒体自制教具导入:尽管才经过3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镇分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城镇不断涌现,城镇数量急剧增多,原有的城镇规模持续扩大。

其实在我们的家乡也在出现此类似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呢?请同学们看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城镇化。

教师板书:城镇化一、城镇化的意义学生阅读教材P31页,思考以下问题:1.城镇化的概念2.城镇化的主要标志是什么?教师讲述;1.城镇化概念:城镇化也称城市化,一般是指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2022_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乡村和城镇第2节城镇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2022_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乡村和城镇第2节城镇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A.Ⅰ
B.Ⅰ和Ⅱ
C.Ⅱ后期和Ⅲ
D.只有Ⅲ
[解析] 第(1)题,图甲反映的现象是逆城镇化。逆城镇化表现为中 心城市人口迁往郊区及周边的小城镇和乡村,城市人口出现负增长。其 原因主要是城市环境质量下降,人们对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城乡 间交通条件的改善,以及农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第(2) 题,逆城镇化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向郊区 及周边的小城镇和乡村迁移,此阶段发达国家城镇化速度在变慢,处在 后期阶段,即Ⅱ后期和Ⅲ阶段。
归纳拓展 1.内涵
2.标志
注意:衡量城镇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是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 例。
3.动力机制
方法技巧:
典例剖析
例题1 下图为某城市20年间发展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 题。
(1)从图中可直观看出的城市发展现象 A.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B.城市人口比重不断增加 C.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D.城市工业生产和商业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2)该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是 A.城郊农业生产结构变化 B.城市道路建设受到限制 C.城市人口增长速度缓慢 D.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变缓
2.城镇化、郊区城镇化、逆城镇化及再城镇化的表现、成因与联系
城镇化
郊区城镇化 逆城镇化
再城镇化
人口、产业由
市区迁往郊区
人口由乡村转
人口继续迁往
及郊区农业人
表 向城市,农村
小城镇和乡村,
口转化为非农
人口迁回市区
现 地域转化为城
大城市人口出
业人口,市中
镇地域
现负增长
心衰落,城镇
总人口增加
城镇化
郊区城镇化 逆城镇化
A.先增后减
B.先减后增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城镇化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城镇化教学设计
此外,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可能存在单一视角、缺乏系统思维的情况。因此,教师需关注学生思维的引导和培养,帮助学生建立全面、多角度的地理分析框架。同时,学生在情感态度上,可能对城镇化问题关注不足,需要通过生动、具体的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城镇化进程中的动力机制和影响因素,分析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介绍城镇化的概念、类型和发展过程,让学生掌握城镇化基本知识。
(2)分析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影响因素,引导学生了解城镇化进程中的关键问题。
(3)讲解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特点、阶段和存在的问题,让学生结合实际,深入认识城镇化现象。
3.实践活动:
(1)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城镇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城镇化的概念、类型及其发展过程,掌握城镇化水平的主要衡量指标。
2.学习分析城镇化的动力机制,了解影响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如经济发展、人口迁移、政策制度等。
3.掌握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特点、阶段及其存在的问题,学会运用地理学视角分析城镇化进程中的实际问题。
1.分组: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选一个组长,负责组织讨论。
2.话题:给出一个关于城镇化问题的主题,如“如何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的人口问题”。
3.讨论要求:每组针对话题展开讨论,要求每位成员发表观点,组长做好记录。
4.结果分享:讨论结束后,每组选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四)课堂练习,500字
3.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高一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_第二章_第二节_城市化过程与特点_word版含解析

高一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_第二章_第二节_城市化过程与特点_word版含解析

知识·巧学一、城市化1.概念城市化(Urbanization)又叫城镇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它包括三个密切联系的方面:一是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的人口城市化;二是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地域城市化;三是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误区警示城市化的三个过程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城市化的三个过程是紧密联系且不可分割的三个方面。

2.表现(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2)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3)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

城市化主要有三个标志,即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的用地规模和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其中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是最主要的标志,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高低;而城市人口增加和用地规模则反映城市发展的合理性。

误区警示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不能只从表面上认为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的扩大是城市化最主要的标志。

方法点拨如何理解城市化的三个标志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都是相对的,不能作为绝对标准,在认识一个国家城市化的水平时,还应结合城乡收入、劳动方式、人均收入、文化教育的差异性和价值观念的趋向性等各项指标,以衡量、综合分析城市化水平和合理程度。

3.城市化的意义城市化作为一种影响极其深广的社会现象,给人们不仅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还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它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城市化使人口、产业结构、工业、科技、文化思想等都发生了转变,如表2-16所示。

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因为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会促进城市的发展。

城市化不仅包括物质形态上的变化,还包括居民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化。

知识拓展乡村—城市转型乡村—城市转型强调的是在农村地区发生的城市化现象,包括景观的、社会的、经济的、人口的转变,实际上是农村经济结构功能的现代化转变,如表2-17所示。

高中地理 第2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2节 城市化教案 中图版必修2-中图版高中必修2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 第2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2节 城市化教案 中图版必修2-中图版高中必修2地理教案

第二节城市化学习目标:1.知道城市化的含义、标志、主要动力及城市化过程中的主要环境问题。

2.理解城市化发展的地区差异及其成因,城市化对自然环境和对人文环境的影响。

(重点)3.掌握不同国家或地区城市化的表现及地区差异,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重难点)一、城市化的概念1.定义: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2.城市化的内涵与主要标志内涵人口的集中过程城市人口总量及其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镇数量增加,城镇数量加大;每个城镇规模扩大地域的转换过程城市用地扩展,农业用地发展为城区;城市用地进一步分化;土地景观发生较大变化经济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变。

伴随经济结构变化,城市文明向农村地区扩散主要标志城市人口总量占总人口的比重3.城市化的本质:第二、第三产业的建立和集聚。

[特别提醒]城市化的标志中,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高低,而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则反映城市的发展是否合理。

1.城市化进程加快发达国家已进入后期阶段,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已构成现代城市化的主体。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与工业化关系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伴而行城市化先于工业化,且工业化水平低城市人口变化城市人口比重很高,其增长已逐渐减慢或趋于稳定,甚至出现了城市人口向郊区和农村倒流的现象大量农民流入城市,使城市人口急剧膨胀[误区警示] 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衰败,而是城市化扩展的一种新的形式,它是建立在城乡差别近乎消失、接近形成一体化的基础上的。

乡村、小城镇的交通、水电、信息等设施不断完善,再加上优越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久居城市中心面对混浊空气、噪声的大城市居民到乡村和城镇居住或定居,从而导致逆城市化现象。

3.特大城市迅速发展:超大城市发展速度惊人。

4.出现了巨大的城市带 (1)世界上最著名的六大城市带(2)共同特征⎩⎪⎨⎪⎧自然条件:中纬度平原地带政治经济:都是国家或大洲,乃至全世界的政治经济中心空间分布:大多呈带状延伸扩展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问题(1)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等。

高中新教材人教版地理课件 必修第二册 第二章第二节 城镇化 课件(51张PPT)

高中新教材人教版地理课件 必修第二册 第二章第二节 城镇化 课件(51张PPT)
活力,但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具体表现如下表所示。
问题
表现
成因
环境问题
大气污染、水污染 、 城镇生产和生活排放的 污染物 超出一 垃圾污染、噪声污染 定的限度
社会问题
交通拥堵、住房紧张
城市人口规模和 人口密度 不断增加, 加上缺乏合理的城市 规划 和管理
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差异
2022
第二节 城镇化
第二章
地理
内容索引
自主预习 新知导学 合作探究 释疑解惑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1.城镇化的意义
课标定位
2.世界城镇化进程中的时空差异
3.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素养阐释 1.结合资料,综合分析不同区域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2.能够根据相关材料说明城镇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充分体现人地协 调观 3.结合地理信息技术的特点和功能,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 用
结合材料探究: 城市交通问题主要有哪些? 提示:交通拥堵,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频发;公共交通相对滞后; 停车场紧张等。
[归纳提升]
城镇化的不利影响及表现形式
不利影响 表现形式
环境质 量下降 城镇交 通问题 城镇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噪声污染等环境问 题 交通拥堵,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频发;公共交通相对滞 后;停车场紧张等
[归纳提升]
城镇化的意义具体如下表所示。
项目 意义
原因
经济 发展
促进区域经 济增长
①推动区域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改善产业结构 ②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会 拉动内需
提高资源利 用效率
城镇里建筑密集,人口密度和居住密度大,水、电、 天然气等设施集中,提高了土地、水等资源的利 用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影响均不全面。
编辑课件ppt
5
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
编辑课件ppt
6
上海城市用地的变化
上海市区及县的土地编面辑课件积ppt有何变化?
7
“上海城市用地的变化图”
1911年用地
“上海人口的增加图”
1949年用地
54万 问题:
538万
什么是城市化?——P32第二段
编辑课件ppt
其主要标志是什么?——P32第三—1—949五年段人口
中期阶 段
30%一 70%, 较高
迅速

后期阶 70%以

上,高
缓慢, 甚至停 滞
继续 增大
编辑课件ppt
交通拥挤、环 境恶化、住房 紧张等
大城市的中 心空洞化、 逆城市化等
14
再读:
教材P33表2-2-1“世界城市化的发展趋势”
结论1: ——城市化进程加快
编辑课件ppt
15
活动二:观察图、表,归纳结论。
第一单元第二部分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编辑课件ppt
1
单元问题思维链:
1.城市功能区的种类。 2.中心商务区、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的分布及特点。 3.影响城市空间地域结构的因素。
影响地租的因素。 4.城市规模、等级、服务种类和服务范围的关系。 5.城市化的内涵、主要标志。 6.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46%
52%
结论: 二战以后,世界城市化速度编辑空课件前ppt ,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上12 升
读“世界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归纳你的想 法。
编辑课件ppt
13
城市化 阶段
城市化 水平
城市化发 地域扩展 展速度 趋势
常见的问题
初期阶 段
25%~ 30%以 下,低
缓慢
缓慢
各功能用地混 杂布置,功能 区分异不明确
编辑课件ppt
16
读图,思考:
1. 发达国家与发 展中国家城市 化进程有什么 差异?
2. 城市化与经济 发展水平之间关 系如何?
编辑课件ppt
17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比较表


1960年 1980年 2000年
世界人口(亿)
30
45
60
总人口(亿)
10
12
15
发达国家 城市人口(亿) 5
8
11
比例(%)
50
67
72
总人口(亿)
20
33
45
发展中国家 城市人口(亿) 3
6
20
比例(%)
15
20
44
问题1:对比72和44,你的理解是?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发展中国城市化水平低。
问题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快慢)是否一样? 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放缓,出现逆城市化;发展中国城市化进程快。
Ting编辑课件ppt
18
观察“发达国家大城市人口迁移”图, 归纳你看到的现象。
逆城市化现象
时间: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
发生空间: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含义:与城市化过程相反的人口流动现象
表现: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回流;
大城市中心区萎缩;
中小城镇发展迅速,乡村人口数量增多。
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
年份
特大城市数量 (个)
占城市总人口 (%)
1900 13
1950 1960 1980 2000 71 114 222 408 29.5 34.0 40.8
结论:
大城市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小城镇;
二战以后 大城市的数目不断增多,人口迅速膨胀;
大城市中,1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的发展尤为迅速
编辑课件ppt
2
第二节 城市化
编辑课件ppt
3
一、城市化的概念
编辑课件ppt
4
课标6: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生还应会解释这种城市化对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使教 学最终归结在对人地关系的理解上。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存在利弊两方面:
一是对于地区社会环境的影响,如促进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 的调整;
负面如耕地减少,居住质量下降等;
二是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如城市数量的增加对地球生态环境的 影响,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等;再如城市居住地环境的变化, 随着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如果管理不当的话,城市居住区 内的环境状况会变得恶劣,污染严重,这将直接影响城市居 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只强调城市化过程带来的环境问题或只强调对自然环境
设施的改善
编辑课件ppt
19
发展中国家的城乡移民
问题:你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合理吗?说说你的理由?
阅读教材:P35第二段
编辑课件ppt
20
结论2: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同
编辑课件ppt
21
活动三:观察图、表,归纳结论。
编辑课件ppt
22
读“世界特大城市的发展趋势表”,归纳特大城 市的发展特点: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7.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表现。 8.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影响的主要表现。 9.西方园林与中国园林的差异及其反映的文化差异。
• 举出以上问题解决的证据。(用哪些图、哪些数据、哪些结论。)
• 每位同学提出最少5个问题。(写在书上)
并针对每个问题有自己的见解编辑。课件(pp能t 回答同伴的提问)
1990年用地
1324万
8 1990年人口
城市化——
人口 向城市地区集聚
1. 概念 乡村 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
2. 标志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3.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
编辑课件ppt
9
二、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23
再读:
教材P36表2-2-3世界超大城市的发展趋势
结论3:
——特大城市迅速发展
编辑课件ppt
24
活动四:观察图像,归纳结论。
编辑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ppt
25
读“世界特大城市和城市带图”,说出各城市带名 称。
编辑课件ppt
26
问题1:观察“世界特大城市和城市带图”,说出各城市 带的地理位置有何共性。试分析原因。
地理位置:都位于中、低纬度地带。编辑课件ppt
27
原 因:中、低纬度地带温度适宜人类居住。
问题2:观察“世界特大城市和城市带图”,说出各城市 带的自然条件有何共性。试分析原因。
自然条件:都位于平原地带。 原 因: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编辑肥课沃件p,pt 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2和8 节 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地区,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编辑课件ppt
10
活动一:观察图、表,归纳结论。
编辑课件ppt
11
读“世界城市化的发展趋势”
几千年前
18世纪中叶
二战结束
现在
缓慢发展
加速发展(起步) 空前发展
时间 1800年 1900年 1950年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城市人 口比重
2.5%
13.3%
29%
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