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附海镇生态建设规划

合集下载

慈溪围海造地规划方案

慈溪围海造地规划方案

慈溪围海造地规划方案【正文】慈溪围海造地规划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各地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然而,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围海造地成为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方式。

慈溪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境内,作为一个沿海城市,该地区也面临着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

为了有效应对土地问题,慈溪市政府制定了慈溪围海造地规划方案,旨在通过围海造地来拓展城市用地,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规划目标慈溪围海造地规划方案的首要目标是解决土地资源短缺问题,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用地保障。

其次,规划方案还将重点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提供更多的居住和休闲空间,为市民创造宜居的生活条件。

此外,规划方案还将加强对海岸线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确保围海造地不会对环境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

二、技术实施方案1.工程设计在慈溪围海造地规划方案中,将采用先进的工程设计技术,确保围海造地工程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通过调查研究和模拟分析,确定工程所需的防波堤、土方挖填等关键参数和尺寸。

工程设计还将充分考虑海岸线变化、水深等自然条件,为围海造地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2.生态保护慈溪围海造地规划方案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将采用一系列措施,保护当地的生态系统。

例如,在围填海过程中,将尽量减少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减少水体污染,确保海洋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

同时,还将建设相应的生态绿带,增加植被覆盖面积,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

3.基础设施建设围海造地需要充足的基础设施支持,慈溪围海造地规划方案中将合理安排基础设施建设的布局。

包括道路、桥梁、供水、供电、排水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力求为围海造地后的城市发展提供完备的支撑条件。

此外,规划方案还将考虑到交通流量和人口规模的增长趋势,合理规划交通网络,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

三、实施进程慈溪围海造地规划方案的实施将分阶段进行。

首先,进行前期的勘测和方案设计。

其次,进行围海造地工程的实施,包括土方填筑、护岸工程等。

最后,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恢复工作,确保围海造地后的城市能够正常运行,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规划引领 典型示范 慈溪市南部沿山精品线全面建成

规划引领 典型示范 慈溪市南部沿山精品线全面建成
灵湖人 家
竣傘
慈溪 市 自 开展 美丽 乡 村 建设 以 来 点 规划 为 引 领





與 变






慈 溪 市 南 部 沿 山 精 品 线 全 面 建 成


以 全线 景 区 化 为 理念

以高 起

全 力 打 造 南 部 沿 山 精 品 线 。 精 品 线 全 长 约 3 3公 里

西



起 横河

东至 达蓬 山

横 跨 6个 镇

20
个村

拥 有 全 国 重 点 文物 保 护

单 位越 窑 遗址 杜湖

重 要 水 源 保 护 地 上 林 湖 水 库 以 及 鸣 鹤 古镇 方 家 河 头 古 村等 名 胜 古 迹


五 磊寺


白洋湖


20





慈 溪市 以荣 获
省 第二届
美 丽 乡 村 建设

村 庄 规 划 评选

等 奖的
慈 溪 市南 部 沿 山 、Biblioteka 精 品 线规 划为蓝本

大 力 实 施道 路建 设

景观 绿化

外 立面 改造



重 要节 点 建设 和环 境 整 治提 升 等五 项工 程
色 村 6个

沿 线 打 造 中 心 村 3个





国 家级 青瓷 文化体

慈溪市附海镇生态建设规划

慈溪市附海镇生态建设规划

慈溪市附海镇生态建设规划(初稿)慈溪市附海镇生态建设规划目录1 总论 (6)1.1 项目由来 (6)1.2 编制依据 (7)1.3 规划范围及时限 (8)2 基本情况 (9)2.1 自然地理概况 (9)2.1.1 地理位置 (9)2.1.2 地形地貌 (9)2.1.3 气象气候 (9)2.1.4 水文水利 (10)浙江大学环境科学系- 1 -2.1.6 滩涂资源 (10)2.2 社会经济发展 (11)2.2.1 行政区划 (11)2.2.2 人口组成 (11)2.2.3 经济结构 (11)一、总体情况 (11)二、工业情况 (11)三、农业情况 (12)四、第三产业情况 (12)2.2.4 基础设施 (13)一、给水 (13)二、排水 (13)三、垃圾处理 (13)四、交通设施 (13)五、其它基础设施 (14)2.2.5 风景名胜 (14)2.2.6 各村概况 (14)2.3 生态环境现状 (15)2.3.1 生物多样性 (15)一、生态系统多样性 (15)二、物种多样性 (16)2.3.2 环境质量 (17)一、水环境质量 (17)二、空气质量 (17)三、声环境质量 (18)四、土壤环境质量 (18)2.3.3 污染源 (19)一、工业源 (19)二、农业源 (20)三、生活源 (22)2.3.4 绿化 (22)2.3.5 自然灾害 (22)一、旱灾 (22)三、潮害 (23)四、风灾 (23)2.4 城镇发展规划 (23)2.4.1 城镇性质 (23)2.4.2 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23)2.4.3 城镇总体规划 (24)一、村镇体系规划 (24)二、特色工业园区规划 (25)3 有利条件与限制因素 (26)3.1 有利条件 (26)3.1.1 群众热切盼望 (26)3.1.2 自然要素齐全 (26)3.1.3 经济基础扎实 (26)3.1.4 交通条件良好 (27)3.2 限制因素 (27)3.2.1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27)3.2.2 环境污染日益加重 (27)3.2.3 经济结构矛盾突出 (27)3.2.4 农居环境有待改善 (28)4 规划目标 (29)4.1 指导思想 (29)4.2 基本原则 (29)4.3 总体目标 (29)4.4 阶段目标 (30)4.5.1 基本条件现状 (31)4.5.2 考核指标现状 (32)一、社会经济发展类指标 (33)二、城镇建成区和中心村环境类指标 (34)三、辖区生态环境类指标 (35)4.5.3 目标可达性 (37)一、发展趋势有利条件分析 (37)二、发展过程中不利条件分析 (37)5 生态功能分区 (39)5.1 生态功能总体分区 (39)5.2 水环境功能分区 (40)5.3 环境空气功能分区 (40)5.4 声环境功能分区 (40)6 生态建设的主要任务 (41)6.1 建设循环高效的生态经济体系,打造家电之镇、花卉之乡 (41)6.1.1 发展生态工业,强化家电之镇 (41)6.1.2 发展生态农业,创建花卉之乡 (44)一、优化农业结构,发展花卉产业 (44)二、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 (45)三、扩大围涂面积,调整农业布局 (45)6.2 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体系,打造绿色附海 (47)6.2.1 完善基础设施 (47)一、加快建设污水处理设施 (47)二、完善垃圾收运及处理系统 (47)三、完善交通道路系统 (48)6.2.2 控制污染源头 (48)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减少工业污染 (48)二、发展生态农业,控制农业面源 (50)三、推进现代化服务业,防治第三产业污染 (51)6.2.3 调整能源结构 (51)一、调整燃煤结构 (51)二、推广使用燃气 (52)三、开发清洁能源 (52)6.2.4 整治水系河道 (52)一、河道现状 (52)二、整治目标 (53)三、整治措施 (53)6.2.5 整理土地资源 (54)一、整理建设用地 (54)二、保护农业用地 (55)6.2.6 改善绿化系统 (55)6.3 建设和谐优美的生态家园体系,打造谐美附海 (56)6.3.1 全面实施新村改造工程 (56)6.3.2 彻底改善集镇环境形象 (56)一、高起点绿化主要道路 (56)二、高标准搞好环境卫生 (57)6.3.3 加快建设农村基础设施 (57)6.3.4 积极打造生态示范村庄 (57)6.4 建设先进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打造文明附海 (58)7 重点工程 (59)7.1 重点工程简介 (59)7.1.1 生态经济 (59)一、生态工业与清洁生产 (59)二、生态农业建设 (60)三、现代服务业建设 (60)7.1.2 生态环境 (60)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61)五、污染源治理 (61)六、河道整治 (62)七、绿化 (62)7.1.3 生态家园 (63)八、村居布局调整 (63)九、集镇环境形象建设 (63)7.1.4 生态文化 (64)十、环境宣传与教育 (64)7.2 部门职责 (64)7.3 资金估算 (65)8 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67)8.1 组织保障 (67)8.2 资金筹运 (67)8.3 公众支持 (67)8.4 地区协作 (67)附表1附海镇生态建设规划指标现状及规划目标附表2 附海镇生态建设重点工程及投资方案附图1附海镇区位图附图2附海镇行政示意图附图3附海镇生态功能区划图附图4附海镇环境功能区划图附图5附海镇水环境治理主体项目规划图1 总论1.1 项目由来党的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慈溪围海造地规划方案

慈溪围海造地规划方案

慈溪围海造地规划方案1. 引言慈溪市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境内,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渔业城市。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慈溪市面临着严重的土地资源短缺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市政府决定实施围海造地规划方案,以扩大土地面积,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2. 规划目标慈溪围海造地规划方案的目标是通过填海造地,扩大土地面积,提供足够的用地空间,以满足未来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需求。

具体规划目标如下:•扩大城市建设用地,提供更多的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海洋资源,实施生态修复;•提供更多的公共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推动经济发展。

3. 规划内容3.1 填海造地范围慈溪围海造地规划范围包括市中心区域附近的海岸线,总面积约为XX平方公里。

填海造地主要集中在海岭、湾里和沙头地区。

3.2 填海造地工程填海造地工程将采用土石填埋和固定海岸线的方式进行。

具体工程步骤如下:1.清理河道和岸线,确保施工区域的通水条件;2.进行水底勘测和地质钻探,确定施工区域的地质条件;3.进行土石填埋工程,填充淤泥和砾石,形成填海区域;4.在填海区域边缘设置固定海岸线的措施,如设置防波堤和海堤等。

3.3 分区规划填海造地后的土地将根据不同功能进行合理利用,分为住宅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和绿地等不同的区域。

具体规划如下:1.住宅用地:用于建设各类住宅小区,满足居民需求。

2.商业用地:建设商业中心、购物中心、餐饮娱乐场所等商业设施。

3.工业用地:用于建设工业园区,促进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

4.公共设施用地:包括学校、医院、公园、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

5.绿地:设立公共绿地和生态保护区,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3.4 环境保护措施在填海造地工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

具体措施包括:1.实施海洋生态修复,恢复填海前的海洋生态系统;2.推行海洋垃圾治理,减少海洋污染;3.加强海岸线防护,保护海岸带生态系统;4.限制填海造地面积和速度,防止过度开发。

慈溪千亩花海二期规划方案

慈溪千亩花海二期规划方案

慈溪千亩花海二期规划方案引言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城市生活的压力下,人们渴望有一个能够放松身心的地方。

慈溪千亩花海作为一处远离喧嚣都市的绿地,给人们带来了一份宁静与美丽。

为了满足人们对更好的休闲娱乐环境的需求,我们制定了慈溪千亩花海二期规划方案。

1. 规划目标慈溪千亩花海二期规划方案的目标是通过改善景观设计、增加休闲设施、提升服务质量等一系列措施,将慈溪千亩花海打造成为集旅游观光、休闲放松、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成为慈溪市的一张亮丽名片。

2. 规划内容2.1 景区规划在景区规划方面,我们将从植被布局、景观设计、游览线路的打造等方面进行优化。

增添更多具有地域特色的植物,使游客在花海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提供多样化的游览线路,让游客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线路。

2.2 休闲设施为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休闲和娱乐需求,我们规划了一系列休闲设施。

在景区内增设游乐园区、运动健身区、儿童乐园等,使游客可以在花海中尽情嬉戏,感受快乐与释放压力的乐趣。

2.3 科普教育慈溪千亩花海不仅仅是一处休闲娱乐的场所,我们还将增加科普教育元素。

建设观鸟台、科普馆等设施,举办生态讲座、野外跟踪等活动,让游客在欣赏花海的同时,增长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2.4 农产品体验慈溪地区以农业为主,为了更好地体现地域特色,我们还将规划农产品体验区。

游客可以亲手采摘当地的新鲜蔬果,感受农耕的乐趣,同时也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

3. 实施措施3.1 引入专业团队为了保证规划方案的实施能够顺利进行,我们将引入专业的设计团队。

这些专业人员将根据慈溪千亩花海的实际情况和规划目标,提供专业的设计和建议。

3.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了实现规划方案的目标,我们还将加强慈溪千亩花海的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道路、停车场等交通设施,增加餐饮、住宿等服务设施,提升游客的满意度。

3.3 增加投入为了落实规划方案,我们将增加投入,用于景区建设、设备更新、人员培训等方面。

慈溪滨海经济开发区四期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项目

慈溪滨海经济开发区四期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项目

慈溪滨海经济开发区四期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项目慈溪滨海经济开发区四期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项目是慈溪市政府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而制定的规划方案。

该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提升慈溪市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加快当地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规划目的、规划内容、实施方案等方面对该项目进行详细介绍。

规划目的慈溪滨海经济开发区四期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项目的主要目的是加快推进滨海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提高区域经济水平和竞争力。

通过科学规划土地利用、建设用地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实现经济结构升级、产业发展、环境保护和城市管理等方面的目标。

规划内容慈溪滨海经济开发区四期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土地利用规划规划项目将科学规划区域内土地的利用方式和用途,合理布局不同功能区域,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同时,根据生态环境和城市发展的需要,合理划定生态绿地、产业园区、居住区等不同用地区域。

二、建设用地布局规划项目将科学规划区域内建设用地的布局,确定不同区域内建设项目的位置、规模和功能,并制定详细的建设方案。

同时,对重点建设项目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确保项目的质量和效益。

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项目将确定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包括道路交通、水利排水、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建立统一的管理体系。

同时,规划项目还将重点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

实施方案慈溪滨海经济开发区四期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项目的实施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政策支持为确保规划项目的顺利实施,慈溪市政府将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包括土地利用政策、建设用地政策、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等,为规划项目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二、项目管理规划项目将建立专门的项目管理机构,负责规划项目的实施监督、评估和总结。

同时,加强项目管理与配合,确保规划项目的高效实施和质量保障。

三、社会参与规划项目将积极引导社会各界的参与,倾听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促进规划项目的顺利实施。

慈溪市“十五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 策划 范本

慈溪市“十五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 策划 范本

慈溪市“十五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十五五”是我市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深化期、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窗口期、人口格局制约发展凸显期、生态环境改善共识期、城市功能完善提升期。

根据《慈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为更好地发挥重大建设项目对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关键作用,特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年。

本规划是对“十五五”时期我市重大建设项目作出的总体部署,是政府开展重大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推进重点工程建设以及合理配置土地、资金、环境容量等各类资源要素的重要依据,是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的重要参考。

一、现实基础与发展环境(一)“十四五”时期重大项目建设主要成效1.产业结构更趋优化新型工业化增势强劲。

“十四五”期间,“4+4”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5.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从21.1%提高到37.6%。

滨海经济开发区升格为省级开发区,全球首条石墨烯产业化生产线落户投产,海尔(慈溪)家电产业园入驻滨海经济开发区。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列入宁波国家高新区“一区多园”首批专业园。

周巷镇北现代工业集群区和观海卫智能家电集聚区建设稳步推进。

现代服务业高端化发展。

大市场、大平台、大项目全力推进,中心城区形成以—2 —CBD为中心,城北、城东、城西品形而立的四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麦德龙、银泰城等大型商贸企业相继入驻,“月光经济”、“拇指经济”兴起。

商品市场物流园区、e点电子商务园、鸣鹤风景区、上林湖青瓷文化产业园四大服务业平台建设初有成效。

周巷新城南部综合广场、观海卫新城综合体、慈东龙湖商业综合体等商业综合体和区域性现代物流项目开发建设稳步推进,周巷、观海卫、龙山区域性服务业中心特色显现。

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全市推进农业“两区”建设。

打造现代农业开发区主平台,通过全面实施“3320”现代农业园区工程,基本形成出口蔬菜、名优水果、特色水产、花卉苗木、生态畜禽(蜂)5大主导产业和出口蔬菜、生猪、杨梅、葡萄、南美白对虾5大规模超2亿的产业集群,建成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个,建有省级园区10个,宁波市级园区25个,慈溪市级园区10个;围绕打造国内一流现代农业综合区、新型业态农业先行区和低碳农业实验区的目标,集中力量建设占地10万余亩的市级现代农业开发区,已引进泰国正大等国内外大型农业企业15家,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5亿元以上、产业投入9亿元,形成农作物生产能力5.6万亩。

慈溪市附海镇生态建设规划

慈溪市附海镇生态建设规划

慈溪市附海镇生态建设规划(初稿)目录1 总论 (1)1.1 项目由来 (1)1.2 编制依据 (2)1.3 规划范围及时限 (3)2 基本情况 (4)2.1 自然地理概况 (4)2.1.1 地理位置 (4)2.1.2 地形地貌 (4)2.1.3 气象气候 (4)2.1.4 水文水利 (5)2.1.5 土壤植被 (5)2.1.6 滩涂资源 (5)2.2 社会经济发展 (6)2.2.1 行政区划 (6)2.2.2 人口组成 (6)2.2.3 经济结构 (6)一、总体情况 (6)二、工业情况 (6)三、农业情况 (7)四、第三产业情况 (7)2.2.4 基础设施 (8)一、给水 (8)二、排水 (8)三、垃圾处理 (8)四、交通设施 (8)五、其它基础设施 (9)2.2.5 风景名胜 (9)2.2.6 各村概况 (9)2.3 生态环境现状 (10)2.3.1 生物多样性 (10)一、生态系统多样性 (10)2.3.2 环境质量 (12)一、水环境质量 (12)二、空气质量 (12)三、声环境质量 (13)四、土壤环境质量 (14)2.3.3 污染源 (14)一、工业源 (14)二、农业源 (15)三、生活源 (17)2.3.4 绿化 (17)2.3.5 自然灾害 (17)一、旱灾 (17)二、洪涝 (18)三、潮害 (18)四、风灾 (18)2.4 城镇发展规划 (18)2.4.1 城镇性质 (18)2.4.2 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18)2.4.3 城镇总体规划 (19)一、村镇体系规划 (19)二、特色工业园区规划 (20)3 有利条件与限制因素 (21)3.1 有利条件 (21)3.1.1 群众热切盼望 (21)3.1.2 自然要素齐全 (21)3.1.3 经济基础扎实 (21)3.1.4 交通条件良好 (22)3.2 限制因素 (22)3.2.1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22)3.2.2 环境污染日益加重 (22)3.2.3 经济结构矛盾突出 (22)3.2.4 农居环境有待改善 (23)4 规划目标 (24)4.1 指导思想 (24)4.2 基本原则 (24)4.3 总体目标 (24)4.4 阶段目标 (25)4.5.1 基本条件现状 (26)4.5.2 考核指标现状 (28)一、社会经济发展类指标 (28)二、城镇建成区和中心村环境类指标 (29)三、辖区生态环境类指标 (30)4.5.3 目标可达性 (32)一、发展趋势有利条件分析 (32)二、发展过程中不利条件分析 (32)三、小结 (33)5 生态功能分区 (34)5.1 生态功能总体分区 (34)5.2 水环境功能分区 (35)5.3 环境空气功能分区 (35)5.4 声环境功能分区 (35)6 生态建设的主要任务 (36)6.1 建设循环高效的生态经济体系,打造家电之镇、花卉之乡 (36)6.1.1 发展生态工业,强化家电之镇 (36)6.1.2 发展生态农业,创建花卉之乡 (39)一、优化农业结构,发展花卉产业 (40)二、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 (40)三、扩大围涂面积,调整农业布局 (40)6.2 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体系,打造绿色附海 (42)6.2.1 完善基础设施 (42)一、加快建设污水处理设施 (42)二、完善垃圾收运及处理系统 (43)三、完善交通道路系统 (43)6.2.2 控制污染源头 (43)二、发展生态农业,控制农业面源 (45)三、推进现代化服务业,防治第三产业污染 (46)6.2.3 调整能源结构 (46)一、调整燃煤结构 (46)二、推广使用燃气 (47)三、开发清洁能源 (47)6.2.4 整治水系河道 (48)一、河道现状 (48)二、整治目标 (48)三、整治措施 (48)6.2.5 整理土地资源 (50)一、整理建设用地 (50)二、保护农业用地 (50)6.2.6 改善绿化系统 (50)6.2.7 防御自然灾害 (51)6.3 建设和谐优美的生态家园体系,打造谐美附海 (51)6.3.1 全面实施新村改造工程 (51)6.3.2 彻底改善集镇环境形象 (51)一、高起点绿化主要道路 (52)二、高标准搞好环境卫生 (52)6.3.3 加快建设农村基础设施 (52)6.3.4 积极打造生态示范村庄 (53)6.4 建设先进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打造文明附海 (53)7 重点工程 (55)7.1 重点工程简介 (55)7.1.1 生态经济 (55)一、生态工业与清洁生产 (55)二、生态农业建设 (56)三、现代服务业建设 (56)7.1.2 生态环境 (56)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57)五、污染源治理 (57)七、绿化 (58)7.1.3 生态家园 (59)八、村居布局调整 (59)九、集镇环境形象建设 (59)7.1.4 生态文化 (60)十、环境宣传与教育 (60)7.2 部门职责 (60)7.3 资金估算 (61)8 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63)8.1 组织保障 (63)8.2 资金筹运 (63)8.3 公众支持 (63)8.4 地区协作 (63)附表1附海镇生态建设规划指标现状及规划目标附表2 附海镇生态建设重点工程及投资方案附图1附海镇区位图附图2附海镇行政示意图附图3附海镇生态功能区划图附图4附海镇环境功能区划图附图5附海镇水环境治理主体项目规划图1 总论1.1 项目由来党的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慈溪水土保持规划

慈溪水土保持规划
慈溪市水土保持规划
说明书
慈溪市水利局 二〇一五年七月
前言
水土流失是我国的头号环境问题。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水土资源是一 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2001 年 6 月,慈溪市人民政府制定了《慈溪市水 土保持规划》,重点对慈溪市 2002 年~2010 年的水土保持工作进行全面规划 和部署,规划对指导慈溪市的水土保持工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002 年 11 月,党的十六大指出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建设生态文明的发 展理念和战略举措。2007 年 10 月党的十七大又提出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2011 年 3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修订 实施,全面强化了水土保持规划的法律地位,并对新形势下的水土保持工 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规定。2012 年 11 月党的十八大将“推进荒漠化、 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央农村工作 会议、2014 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分别对加强水土流失治 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资源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1.4 水土保持现状.............................................................................................................................. 10 1.4.1 水土保持措施...................................................................................................................... 10 1.4.2 水土保持治理经验.............................................................................................................. 13 1.4.3 水土保持监测、监督及管理现状 ...................................................................................... 15

慈溪市十四五期间旧城改造项目清单

慈溪市十四五期间旧城改造项目清单

慈溪市十四五期间旧城改造项目清单慈溪市城乡建设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近日正式发布。

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开展城市更新、城市路网、生态环境、居住品质、行业数字赋能五大方面的建设,朝着“区域节点之城、先进智造之城、融合发展之城、美丽幸福之城”的总体目标大步迈进。

过去五年,是我市城乡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长三角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围绕共建“创新活力之城美丽幸福慈溪”总体要求,我市城市核心渐显、城市更新加快、乡镇魅力频现、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但部分城市发展短板依然存在。

随着“高铁时代”“前湾时代”“长三角一体化时代”的来临,我市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在这一背景下,市住建局围绕十三五发展成果和问题短板,紧盯慈溪城市发展能级和发展机遇,着手编制了规划,经过多次调研,从发展定位、空间布局、项目计划等方面提出了高质量发展要求。

围绕城市有机更新,加速城市品质融合提升。

今年起,我市城乡建设发展将围绕城市新核心、创新发展极、人居改善区,坚持“应拆尽拆,宜整则整”原则,进一步加快城中村改造,计划启动393万平方米。

秉持“绿色、低碳、经济、适用”和“共建共享、共同缔造”的原则,实施“完整居住社区”建设,计划启动老旧小区改造191万平方米、106个小区。

坚持“一路一景观、一街一特色”的原则,深入挖掘城市记忆和文化内涵,重点对城市门户、重要商圈和有记忆的街区周边道路沿线、街景进行整体品质提升,注入具有慈溪特色的文化元素。

围绕城市路网“内畅”,不断完善城市道路骨架。

规划要求,按照“拉框架、强配套、通断头、拓瓶颈”的目标,不断提升中心城区出行通达度。

计划新建(改建)城市骨干道路29条,长度约54.3公里;新建重点板块配套道路42条,长度39.2公里;谋划打通瓶颈路和断头路19条,长度9.9公里,加快形成“八横八纵”的中心城区道路网络。

同时,加快推进公共停车位增量行动,谋划新增5700个公共停车位。

慈溪新城区规划方案

慈溪新城区规划方案

慈溪新城区规划⽅案< DOCTYPE html PUBLIC -WCDTD XHTML StrictEN httpwwwworgTRxhtmlDTDxhtml-strictdtd>⾏政区划调整新闻宣传材料⼀、我市⾏政区划调整背景和必要性我市⾏政区划在历史上曾进⾏过多次变更和调整。

1992年5⽉,通过撤扩并,把65个乡镇合并为23个;2001年10⽉,通过设街并镇,调整为3个街道和17个镇。

这两次⾏政区划调整都产⽣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应,有效整合了资源,提⾼了城市化⽔平,提升了发展后劲。

撤县建市20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

但与此同时,部分镇(街道)现⾏区划的弊端也⽇益显露,特别是在沿海⼤通道开通、余慈统筹加快、慈溪成为推动宁波港桥海联动重要板块的新背景下,慈溪的区位优势和战略地位发⽣了重⼤变化,特别是当前我市正处于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和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慈东⽚区三镇和中⼼城区街道现有区划格局已很难适应新的形势发展。

突出表现在:慈东⽚区三镇总体规模偏⼩,分散发展,导致各镇的城镇功能不健全,设施建设不经济,在⽚区范围内出现了争资源、争中⼼的现象,⼀定程度上造成资源浪费、重复建设、产业布局不合理,现有⾏政区划的限制⽇益成为该区域统筹规划、协调运⾏、集聚发展的体制障碍。

处于中⼼城区的浒⼭街道,在城市建成区⾯积不断扩⼤、新兴产业快速崛起、城市⼈⼝⼤量集聚、管理事务不断增多的新形势下,管辖范围过⼤、管理任务过重、管理⼒量严重不⾜的⽭盾⽇益突出,仍沿袭镇级职能和体制的街道管理体制与加快旧城拆迁改造、培育城市经济增长点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强化城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深化环境整治和⽂明创建的要求不相适应,与推⾏城市精细化管理、夯实社区建设基层基础的要求不相适应。

因此,合理调整慈东三镇和中⼼城区街道⾏政区划,创新⾏政管理体制,是我市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不仅是深⼊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打好中⼼城区改造提升攻坚战和加快培育特⼤镇的迫切需要,也是新形势下以城市化带动市域经济社会整体提升,抢抓新的发展机遇的必然选择,有利于“⼀中⼼、四⽚区”城市发展新格局的加快形成,有利于公共基础设施的统筹布局和共建共享,有利于提升城市的综合管理⽔平,有利于满⾜群众⽇益增长的经济社会⽂化需求,进⼀步增强区域的发展动⼒和竞争实⼒。

慈溪引水工程路线规划方案

慈溪引水工程路线规划方案

慈溪引水工程路线规划方案一、引水工程概述慈溪引水工程是为了解决慈溪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而进行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

工程规模宏大,投资巨大,其路线规划是工程建设的起始点,是工程成功与否的基础。

二、路线总体规划1. 路线选择慈溪地处于浙江省北部,水资源紧缺,地形复杂。

因此,在进行引水工程路线规划时,需要充分考虑地形、水资源分布情况,同时要兼顾灌溉、生活用水、防洪排涝等多种功能需求。

经过综合考虑,我们确定了工程的主要引水路线,将从水资源丰富的区域引水入慈溪地区。

2. 路线布局引水工程的路线需要考虑到地理环境、交通条件、社会经济等因素,并且尽量避开生态环境脆弱区域。

同时,路线的布局要避免对周边村庄、城镇的影响,减少土地占用、环境破坏等负面影响。

我们将尽量选择经济合理、环保友好的路线布局方案,尽可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三、地形条件分析慈溪地区地势复杂,有许多山脉、丘陵、河流等自然地理条件,因此在进行引水工程路线规划时,需要充分考虑地形条件的影响。

在进行地形条件分析时,我们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对地区的地形、地貌、水系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评估,以便确定最佳的引水路线。

四、水资源分布情况慈溪地区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大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且存在着水土流失、干旱频发等问题。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引水工程的路线规划需要考虑到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合理利用水资源,调剂水资源,使水资源得以合理分配和利用。

我们在进行水资源分布情况分析时,利用了遥感技术、水资源调查数据等,进行了详细的水资源评估和分析,确定了最佳的引水路线。

五、引水工程路线规划方案1. 引水源地调查在进行引水工程路线规划时,首先需要对引水源地进行详细调查和评估,确定水源的水量、水质、地形、地质、生态环境等情况。

我们采用了多种调查手段,例如实地调查、遥感技术、水资源勘测等,对慈溪引水工程的引水源地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评估,并确定了最优的引水源。

慈溪市市域总体规划

慈溪市市域总体规划

第一章区域发展宏观环境第一节社会经济背景一、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强化,国际环境趋好,国际制造业加速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更快融入世界经济,更大范围地分享国际资金、技术、资源和市场机会;以信息技术、生命科学为先导的新科技革命,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利用后发优势、改造提升传统经济、拓展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这对处于沿海制造业发达地区的慈溪若想在浙江省或者全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制定合理的区域发展战略,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要求。

二、长三角地区发展一体化长三角地跨江、浙、沪三省市,位于长江和钱塘江的入海口,处于中国东部沿海开放城市带和沿长江产业密集城市带的“T型”接合部,具有得天独厚的江海交汇、南北居中的区位条件,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城镇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在核心城市——上海的辐射和带动下,正在加速向世界第六大城市群迈进。

随着杭州湾大桥等一批区域性基础设施的开工建设以及沪杭高速轨道交通等重大项目研究的不断深入,慈溪与上海以及长三角北翼城市的联系日趋紧密,慈溪亟需确立在长三角世界城市群中的地位与功能,进一步明确市域空间发展结构。

三、浙江省空间发展构架“十一五”时期浙江空间发展结构的确定要围绕提升浙江经济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一中心,突出“经济区域、生态优先、城市核心、交通关联、双重协调”的原则,在省城层面重点形成“四圈三带二区”的空间发展构架。

慈溪市处于“四圈”的宁波城市经济圈内,共同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与浙江临港重化工业的核心区域。

同时也处于“三带”中的环杭州湾产业带,形成涵盖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生态保护等的地域经济系统,成为“十一五”时期乃至更长阶段浙江发展的主骨架。

在《浙江省环杭州湾地区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中确定了以“一个杭州湾城市连绵带”为基础,形成“三三四六”的发展框架,在未来15年内,慈溪是新增的50万—100万人口城市之一。

慈溪围海造地规划方案

慈溪围海造地规划方案

慈溪围海造地规划方案1. 引言慈溪市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宁波市中心东北方向,东临东海,北界余姚市,西与宁海县相隔,南与象山县相望。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慈溪市市区面临着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

因此,为了实现慈溪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慈溪围海造地规划方案,该方案将对慈溪市未来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2. 规划目标慈溪围海造地规划方案的目标是通过合理利用海洋资源,扩大市区的土地面积,满足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土地需求的提升。

具体规划目标如下:•扩大慈溪市土地面积,增加城市用地供给;•提高慈溪市的城市化水平,改善人居环境;•推动慈溪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慈溪市经济向海洋经济转型。

3. 规划内容3.1 围湖造地慈溪市规划在东海海域开展围湖造地工程,将原本海域通过围海造地的方式变为陆地,扩大城市用地面积。

根据地勘测量,东海海域深度适宜围湖造陆,没有过大的海浪和风浪,具备围海造地的条件。

3.2 基础设施建设在围湖造地完成后,需要对新的土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但不限于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这些基础设施将为新集聚的人口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并为新的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3.3 生态保护与修复围海造地工程将对原本的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慈溪市规划了相应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

在围海造地的同时,将在新的土地上修建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以保护并恢复当地的生态系统。

4. 实施计划实施慈溪围海造地规划方案需要分为多个阶段进行。

根据目前的规划进度,具体的实施计划如下:4.1 前期准备在实施围海造地规划方案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包括但不限于调研、方案制定、政策制定等工作。

4.2 围湖造地工程围湖造地工程是实施围海造地规划方案的核心环节。

该工程需要进行详细的勘测和设计,并组织开展围湖造地施工。

4.3 基础设施建设在围湖造地完成后,需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该工程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浙江省慈溪市附海镇生态用地研究

浙江省慈溪市附海镇生态用地研究

Ec o l o g i c a l l a n d u s e i n F u h a i T o wn, C i x i C i t y
L C Yu a n,J I ANG We n w e i ,GUO P i n g y a n
( S c h o o l o f L a n d s c a p e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Z h e j i a n g A& F U n i v e r s i t y ,L i n ’ a N 3 1 1 3 0 0 ,Z h e j i a n g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O n t h e b a s i s o f t h e s u r v e y o n e c o l o g i c a l l a n d u s e s t a t u s i n F u h a i T o w n ,C i x i C i t y ,Z h e j i a n g
用现 状 、区域 开发 强度 和距 环 境敏 感 区距 离等 生态敏 感 性 因子 ,结 合景 观格 局 指数 ,综合 评价 了 附海镇 生 态敏 感 性 程度 及 其 空间分 布状 况 。结 果表 明 :生 态 高度敏 感 区、 中度 敏 感 区 、低 度敏 感 区和 非敏 感 区分 别 占研 究 区 面积 的7 . 1 6 % ,2 7 . 2 9 % ,3 0 . 4 6 %和 3 5 . 0 9 %,并 以此 规 划 出研 究 区生 态安 全 的核 心保 护 区、控 制发 展 区和适 宜发展 区 3 种 生 态用地 类型, 进 而提 出 了不 同生 态用地 类型 的 管理措 施 ,为 附海镇 生 态用地 提供 规 划依 据和 建设 策略 图 3表

慈溪海洋经济发展规划

慈溪海洋经济发展规划

慈溪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慈溪市发展和改革局慈溪市海洋与渔业局二00六年九月慈溪市海洋海洋经济规划组织机构及人员名单一、领导小组组长:李兴达副组长:杨慧芳成员:何登森(市府办)徐桐琦(市海洋渔业局)岑剑国(市发展改革局)陈仲才(市规划局)徐强(市水利局)罗爱庆(市环保局)黄建岳(市旅游局)陈可伟(市交通局)陈亚伟(市财政局)罗维昌(市经济发展局)徐德忠(市国土资源局)岑伯明(市海洋渔业局)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海洋渔业局,岑伯明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技术专家组组长:彭立功成员:顾学俊陈忠阳陈德昌三、编写组组长:岑伯明陈海芳成员:高爱仙顾洪祥施申乔胡仲煜钱立权目录前言 (1)(一)慈溪市发展海洋经济的目的、意义和指导思想 (1)(二)《规划》编制的依据 (2)(三)《规划》的范围 (3)(四)《规划》的期限 (3)一、海洋经济发展概况 (4)(一)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4)(二)存在问题 (6)(三)有利条件 (6)二、发展思路与主要目标 (9)(一)总体思路 (9)(二)指导原则 (9)(三)发展目标 (10)三、海洋产业发展及布局 (12)(一)围涂造地 (12)(二)水产养殖 (13)(三)临港工业 (16)(四)滨海旅游业 (19)(五)港口服务业 (19)(六)海洋新兴产业 (21)四、海洋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 (22)(一)海洋污染防治 (22)(二)海洋生态保护 (23)(三)海洋生物资源保护 (23)(四)海岸和滩涂保护 (24)五、保障措施 (25)(一)增强海洋意识,加强政府对海洋工作的领导 (25)(二)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25)(三)实施“科技兴海”战略,提高海洋经济科技含量 (26)(四)强化管理,依法治海 (26)(五)政策扶持,加大海洋投入 (26)(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海洋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 (27)前言21世纪是海洋世纪,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我国沿海地区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与新的经济增长点,慈溪市从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依据《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浙江海洋经济强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浙江省沿海市、县(市、区)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编制指导意见》(浙发改地区[2004]529号)以及《宁波市海洋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等有关精神,制定了《慈溪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旨在为慈溪市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和建设海洋经济强市提供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慈溪市附海镇生态建设规划(初稿)浙江大学二OO四年十月慈溪市附海镇生态建设规划目录1 总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项目由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编制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规划范围及时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基本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自然地理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 地理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2 地形地貌.............................................................................................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3 气象气候.............................................................................................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4 水文水利.............................................................................................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5 土壤植被.............................................................................................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6 滩涂资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社会经济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 行政区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2 人口组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3 经济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总体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工业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农业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第三产业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4 基础设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给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排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垃圾处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交通设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其它基础设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5 风景名胜.............................................................................................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6 各村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生态环境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1 生物多样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生态系统多样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物种多样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2 环境质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水环境质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空气质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声环境质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土壤环境质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3 污染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工业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农业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