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阅读材料与作业

合集下载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 第1讲 自然界的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课时作业(含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 第1讲 自然界的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课时作业(含

第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下面示意某大河流域规划50年后建设用地增加比重(a图)和该流域水循环某环节水量增加比重(b图)。

读图,完成1~2题。

1.材料中某水循环环节是( )A.降水B.蒸发C.地下径流D.地表径流2.流域建设用地增加对流域环境的影响是( )A.使区域气候趋于干热B.河流中下游地区洪涝减少C.流水侵蚀作用加强,水土流失严重D.岩层结构趋于稳定,地质灾害减少解析:第1题,综合分析两图可得,随着建设用地比重增加,某环节也增加,二者呈正相关关系。

建设用地增加,绿地面积减少,导致下渗量减少,蒸发量减少,降水量减少,地下径流量减少,短期内地表径流增加。

故选D。

第2题,流域内建设用地增加使区域降水量减少,太阳辐射增加,气候趋于干热;地表径流的季节变化增大,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加重;建设用地一般都是用现代建筑材料对地表进行覆盖,水土流失问题较轻;工程建设往往会破坏岩层结构,导致地质灾害增多。

故选A。

答案:1.D 2.A下列两幅图表现了雨水的两种不同处理方式,读图,完成3~4题。

3.甲图表现的雨水处理方式,所起到的良性作用是( )①减缓城市涝灾②缓解城市缺水③减少雨水和污水的汇流④有利于实现雨水的资源化⑤完善城市区域的水循环⑥完善城市的水生态环境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 D.①②⑤⑥4.乙图显示的雨水处理方式,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 )A.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城市的水循环中的下渗B.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城市的水循环中的径流C.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城市的水循环中的蒸发D.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城市的水循环中的蒸腾解析:第3题,甲图表现的雨水处理方式,将雨水收集、存储起来,所起到的良性作用是减少了地表径流量,减缓城市涝灾,①对。

合理收集利用,缓解城市缺水总量,②对。

将雨水收集处理,减少雨水和污水的汇流,③对。

收集利用雨水,有利于实现雨水的资源化,④对。

雨水被收集存储起来,改变了城市区域的水循环,破坏了径流环节,⑤错。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1894~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课后作业含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1894~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课后作业含解析

第1讲 1894~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2018·河北张家口期末)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幼稚园的儿童玩一种“打沉定远舰”的游戏;许多报刊大肆制造战争舆论,宣传对清战争,日本天皇下达矛头指向中国的《造观语书》。

据此可知( )A.中日关系的传统格局面临着挑战B.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已成定局C.战争前夕中华民族意识尚未觉醒D.中日双方军事实力对比悬殊答案 A解析从历史上来看,日本长期向中国学习,在政治、文化等方面受中国的影响很大。

但从材料信息来看,日本做好了通过战争打败清朝、迫使中国屈服的准备,因此中日关系的传统格局面临着挑战,故答案为A项。

战争还未爆发,败局已定说法未免武断,B项排除;C、D两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

2.(2019·山东实验中学诊断)下图版画名为《高丽月夜大战牛阵得胜全图》,作于甲午战争期间。

画中,狂牛角上绑有利刃,背上负有灯笼,直冲日军而去,日军士兵或瘫软在地,或仓皇返身逃跑。

这幅版画( )A.利于安抚民心维护清朝统治B.表明清政府坚决抗日的决心C.表现清军将领战术思想先进D.全景再现了甲午战争的情景答案 A解析材料“日军士兵或瘫软在地,或仓皇返身逃跑”可知,此画的目的是要显示清军的强大,安抚民心,故选A项;“坚决抗日”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作战模式显然不符合“战术思想先进”,排除C项;材料只是局部战场的情景,故“全景再现”说法错误,排除D项。

3.(2019·贵州航天高级中学月考)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这里的“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是指( )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由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答案 C解析“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对于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规定,说明帝国主义开始从商品输出为主改变为资本输出为主,故C项正确。

第1课 《邓稼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

第1课 《邓稼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

第1课《邓稼先》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实验室外的居里夫人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

当人们走完了人生的旅途,有些佼佼者就被世人誉为不平庸的人了。

居里夫人就是其中之一。

她那美好的心灵,崇高的思想境界,表现在许多方面。

“吝啬”的富人从1933年起,居里夫人的年薪已增至4万法郎,但她照样“吝啬”。

她每次从国外回来,总要带回一些宴会上的菜单,因为这些菜单都是很厚很好的纸片,在背面写写物理、数学算式,方便极了。

她的一件毛料旅行衣,竟穿了一二十年之久。

有人说居里夫人向来到死“总像一个匆匆的贫穷妇人”。

有一次,一位美国记者追踪这位闻名学者,走到村子里一座渔家房舍门前,他向赤足坐在门口石板上的一位妇女打听居里夫人,当她抬起头时,记者大吃一惊——本来她就是居里夫人!不要专利居里夫妇发现镭后,世界各地纷纷来信索求制镭的主意。

怎样处理这件事呢?某星期日的清晨,他们举行了5分钟的谈话。

彼埃尔·居里惊奇地说:“我们必须在两种决定之中挑选一个。

一种是毫无保留地讲述我们的研究结果,包括提炼主意在内……”居里夫人做了一个赞成的手势说:“是,固然如此。

”彼埃尔继续说:“或者我们可以以镭的所有者和发现者自居。

若是这样,那么,在你发表你用什么主意提炼铀之前,我们须先取得这种技术的专利执照,并且决定我们在世界各地选镭业上应有的权利。

”“专利”代表着巨额的金钱、愉快的生活,代表着传给子女一大笔遗产……但是,居里夫人坚定地说:“我们不能这样办,这违抗科学精神。

”不求名利第 1 页/共12 页居里夫人天下闻名,但她既不求名也不求利。

不相识的人问她:“你是居里夫人吗?”她总是惊奇地回答:“不是,你认错了。

”她闻名以后,几乎天天都要收到世界各地慕名者要求签名的来信。

为了挣脱这种干扰,她专门印了一种写着概不签名的卡片,每逢接到来信,就给对方寄一张……她一生获得各种奖金10次,各种奖章16枚,各种名誉头衔117个,却给人一种全不在意的印象。

2021版江苏高考选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高效作业:第1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解析

2021版江苏高考选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高效作业:第1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解析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扬州一模)尚鬼,认为鬼神主宰万事万物,唯有商王能受其感应;周人则认为“天命靡常,唯德是辅”“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这一解释意在说明() A.新政权统治的合法性B.商人的主要活动就是祭祀C.商人从未实行过德治D.宗教迷信是商灭亡的根源解析:选A。

周人认为天命无常,只选有德,顺应民意,民意即天命,其目的在于说明武王伐纣是顺天应民的,强调新政权的合法性,故选A项;商人尚鬼并不等同于商人的主要活动就是祭祀,排除B项;“从未”说法绝对,排除C项;“宗教迷信是商灭亡的根源”违背史实,商亡于暴政,排除D项。

2.(2020·南京调研)魏晋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中说:“……于是乎立其封疆之典,裁其亲疏之宜,使万国相维,以成磐石之固;宗庶杂居,以定维城之业。

”该观点主张()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解析:选B。

材料“立其封疆之典,裁其亲疏之宜,使万国相维,以成磐石之固;宗庶杂居,以定维城之业”主张按血缘关系的亲疏进行分封,巩固对地方的统治,故选B项;宗法制是实行分封制的原则和理论依据,排除A项;郡县制是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行省制始于元朝,时间不符,排除D项。

3.(2020·苏州调研)卫国是周公之弟康叔的封国,是商朝都城朝歌所在地;鲁国是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国,原来是商代重要的属国奄国所在地;齐国是姜太公吕尚的封国,是周公东征对象蒲姑所在地。

这反映出西周的分封制()A.依据严格的宗法等级B.得到同姓子弟的支持C.具有明确的政治目的D.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解析:选C。

材料中的这些分封都是为了稳定统治,所以材料反映出西周的分封制具有明确的政治目的,C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宗法等级的信息,A项不符合题意;B项在材料中并没有明确的表述,排除;西周的分封制并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D项不合史实,排除。

4.(2020·无锡期中)“周代分封制的实质则是周天子作为国家元首委派诸侯去各地建立地方政府,推行天下一统的政治制度。

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人民版】第1课学习指南与作业

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人民版】第1课学习指南与作业

[课标要求] 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第1课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目标导航] 1.理解北魏孝文帝前期改革的背景。

(难点) 2.理解孝文帝改革的经济、政治与社会习俗等方面的措施。

(难点)一、智者的选择(改革背景)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386年,鲜卑族拓跋部建立魏国,定都平城,史称北魏;439年,北魏消灭其他割据政权,统一北方。

2.北魏统治的危机(1)阶级矛盾激化:北魏政治黑暗,租调徭役繁重,官吏的贪污和搜刮加重了人民的负担,起义不断发生。

(2)民族矛盾激化:北魏统治者随时强迫百姓服役当兵,甚至任意杀戮,从而激起各族民众的暴动。

(3)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拓跋贵族与汉族地主之间常常发生矛盾。

思维点拨北魏前期的经济、政治改革,本质上是落后的制度与中原先进生产力的矛盾、民族压迫政策与民族融合趋势的矛盾,这些矛盾是北魏统治者不得不正视的现实,迫使他们进行改革以摆脱危机。

二、孝文帝改革的措施1.制度改革重点精讲(1)孝文帝推行均田制,没有触及封建土地私有制。

政府分配的是大量无主荒地。

(2)实行均田制的前提是国家掌握着大量无主土地,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

但是,均田制并未触动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

孝文帝前期改革创建的各种新制度都以均田制为中心,有力地促进了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进一步巩固了北魏的政权,为后来推行更深层次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2.迁都洛阳(1)原因①在鲜卑贵族集中的旧都平城,孝文帝推行的改革遭遇了保守势力的非难和抵制。

②平城地区产粮有限,经常发生水旱疾疫之灾,不足以承载大量人口所需的生活供应。

③洛阳地处中原,农业发达,是当时中原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2)迁都:493年,孝文帝以讨伐南朝为名,迁都洛阳。

(3)影响:迁都洛阳是孝文帝推进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迁都洛阳为孝文帝推行革除旧俗的改革提供了地理环境和文化氛围。

思维拓展孝文帝迁都,实质上是一场是否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的斗争。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作业)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作业)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时过关一、单选题1.张光直在《中国青铜时代》一书中介绍了西方按照社会进化的观点将民族学上的各种社会加以分类排列的理论,其演进模式为:游团(地域性的狩猎采集集团)——部落(一般与农业经济相结合)——酋邦(具有初步不平等的复杂社会)——国家(阶级社会)。

据此仰韶文化和河姆渡文化相当于A.“游团”B.“部落”C.“酋邦”D.“国家”2.史学家吕思勉论及古代政制时说,古代“交通不便,一山一水之隔,其人即不相往来”,故此,强大之国往往“封邦建国”。

在此他论述的是A.封建制度B.分封制C.王位世袭制D.礼乐制度3.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

禹死后,其子启继位。

这标志着()A.国家取代了部落B.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C.部落取代了氏族D.铁器取代了青铜器4.史料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

”类似现象的出现当不早于()A.商周时期B.秦汉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B.距今约1万年前,人们已大量使用彩绘陶器,以粟为主要栽培作物C.大汶口文化时期代表器物是黑陶D.仰韶文化时期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6.商王朝的统治者拥有空前集中的财富,这从数量可观的甲骨文和殷墟考古出土的文物中可以证明。

据此判断,我们获取商朝历史信息的史料属于A.直接史料B.影像史料C.口述史料D.间接史料7.家谱是一种特殊的图书体裁,记录了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和家族重要人物事迹,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

1984年离乡多年的世界船王包玉刚回到宁波访问,在天图阁看到了馆藏的《包氏家谱》,意外发现自己是包拯的第29代嫡孙。

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与下列制度有关的是A.禅让制B.宗法制C.礼乐制D.察举制8.周天子称同姓诸侯为伯父、叔父,称异姓诸侯为伯舅、叔舅,整个国家宛如一个庞大的家族系统。

通史版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4单元第1讲俄国十月革命课时作业含解析

通史版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4单元第1讲俄国十月革命课时作业含解析

俄国十月革命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20·河北衡水摸底)德阿宁在《克伦斯基等目睹的俄国1917年革命》中写道:“在革命之前的几个月就己经感觉到充满大革命的气氛,随时都有发生动乱的可能,然而这种感觉却不是从布尔什维克、马克思主义者和革命家那里”,而是从“自由主义者、右派那里”显露出来的。

这次革命( )A.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B.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C.开创了社会主义运动新局面D.破坏了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答案 A解析由材料“革命的气氛……从‘自由主义者、右派那里’显露出来的”可知所述的革命是二月革命,此次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故A项正确,排除B、C、D三项。

2.(2019·重庆区县高二期末)1917年3月12日(俄历2月27日),布尔什维克党发布《告全体俄国公民书》,号召人民:推翻沙皇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没收皇室和地主土地,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等。

这表明二月革命( )A.建立了工农民主政权B.具有反封建的民主性质C.已转向社会主义革命D.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答案 B解析布尔什维克党的斗争目标集中反映了二月革命中俄国工农大众反对封建专制压迫、争取政治经济权利的要求,具有反封建的民主性质,故选B项。

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工农民主政权和转向社会主义革命说法有误,排除A、C两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斗争目标不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故排除D项。

3.(2019·江苏省四星级学校高三第一次调研)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了将近三年,劳动群众生活在饥寒交迫之中。

1917年三八妇女节那天,俄国彼得格勒妇女走上街头,高喊“打倒沙皇!打倒战争!”的口号。

各工厂工人纷纷响应。

政府派警察和军队镇压,但军队支持罢工工人。

当月27日晚,起义的工人、士兵取得了胜利,建立了苏维埃及其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

这次革命使俄国( )A.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B.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C.解决了民众的温饱问题D.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答案 D解析根据“打倒沙皇!打倒战争!”可知,这是二月革命的背景。

三年级阅读与写作讲义(一)

三年级阅读与写作讲义(一)

三年级阅读与写作讲义(一)引言三年级是孩子阅读与写作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一阶段,孩子们开始逐渐掌握基本的阅读和写作技巧,建立自己的阅读习惯,并能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本文档旨在为三年级的阅读与写作教学提供一份讲义,在这一讲义中,我们将着重介绍阅读与写作的基本概念,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以及如何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

正文一、阅读的基本概念与技巧阅读是语言能力的核心,也是培养孩子们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介绍以下内容:1. 阅读的定义与重要性2. 阅读的基本技巧:字词理解、句子理解、篇章理解3. 培养孩子们的阅读理解能力的方法:练习、阅读指导、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4. 阅读中遇到困难的解决方法:查字典、推理、提问二、写作的基本概念与技巧写作是孩子们表达思想和感受的重要方式。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介绍以下内容:1. 写作的定义与重要性2. 写作的基本技巧:拟人、比喻、对比等3. 培养孩子们的写作能力的方法:写作练习、模仿、创作4. 写作中如何整理思路和提升作文的逻辑关系的方法三、阅读与写作的关系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介绍以下内容:1. 阅读对写作的影响:开阔思路、扩展词汇、提高写作表达能力2. 写作对阅读的影响:深入理解、激发阅读兴趣、提升阅读理解能力3. 如何通过阅读促进写作能力的培养4. 如何通过写作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四、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介绍以下内容:1. 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2. 选择适合孩子们年龄和兴趣的阅读材料3. 鼓励孩子们进行自主阅读4. 分享阅读体验与启发思考五、提高孩子们的写作能力提高孩子们的写作能力需要长期的培养和指导。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介绍以下内容:1. 练习日常写作,如写日记、作文等2. 鼓励孩子们进行创作,如写故事、写诗等3. 模仿优秀作品,学习写作技巧4. 提供写作指导与反馈总结通过本文档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三年级阅读与写作的基本概念与技巧,并明白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史版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单元第1讲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成熟课时作业含解析

通史版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单元第1讲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成熟课时作业含解析

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成熟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9·四川眉山一诊)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的更替如下。

据此可以推知,当时( )A.南北地区交流减少B.北方行政区划变化频繁C.南方秩序相对稳定D.专制政体遭到严重破坏答案 C解析图片内容无法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方的交流情况,排除A项;根据图片内容可知,北方地区是政权变化频繁而不是行政区划变化频繁,排除B项;图片中南方地区的政权更迭和区域变化相较北方来说较少,说明南方秩序相对稳定,故选C项;图片内容无法体现专制政体是否遭到破坏,排除D项。

2.(2019·山西省高三考前适应性测试)下表是两晋南朝时期代表皇权的宗室外戚与世家大族在官僚体系中的占比变化情况。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西晋东晋南朝宗室外戚19%-38% 7% 19%-38%世家大族49%-64% 78% 49%-64%B.皇权与门阀势力斗争激烈C.皇权势力逐渐走向衰微D.社会发展出现了严重倒退答案 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西晋到东晋时期,代表皇权的宗室外戚在官僚体系中占比降低,而世家大族占比在增大,说明这一阶段皇权弱于世族;从东晋到南朝时期,宗室外戚比重占比逐步增大,而世家大族占比缩小,说明这一阶段皇权有所增强。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皇权与门阀势力斗争激烈,故选B项。

材料无法体现官僚体系遭到破坏,排除A项;图表主要反映的是皇权势力与门阀势力斗争的反复性,并非皇权一直走向衰落,排除C项;D项材料无法得出,排除。

3.(2019·昆明市高三摸底调研)成书于三国时期的《人物志》介绍了如何从形貌神态、言谈举止、为人处事等方面鉴别人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才评定理论体系。

《人物志》的出现( )A.与政治制度密切相关B.促使科举制形成并发展C.标志着门阀士族制度的形成D.为三国争雄奠定了人才基础答案 A解析三国时期刘劭的《人物志》,是唯一流传至今的中国古代人才学理论著作,该书详细介绍了如何从形貌神态、言谈举止、为人处事等方面鉴别人才。

《第一课 2 哲学的基本问题》作业设计方案-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第一课 2 哲学的基本问题》作业设计方案-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哲学的基本问题》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2. 让学生通过实践和思考,进一步理解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培养学生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阅读材料:选择一段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相关材料,如黑格尔、马克思等人的观点,进行阅读并理解。

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哲学基本问题的含义、重要性以及现实意义。

每个小组需要选出一个代表,准备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3. 完成作业报告:每个小组都需要写一份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作业报告,包括讨论过程、理解、自己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展望等。

4. 提出自己的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疑问和困惑,并尝试解答。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阅读和讨论:学生需要独立完成阅读材料,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并独立完成作业报告。

2. 真实思考和总结:学生需要真实表达自己的思考和理解,总结讨论和作业报告中要体现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3. 积极参与交流:学生需要积极参与全班交流,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倾听他人的观点,互相学习和启发。

四、作业评价:1. 小组讨论的参与度和理解深度:评价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是否能够理解和表达哲学基本问题的含义和重要性。

2. 作业报告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是否真实表达了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作业报告是否清晰、有条理。

3. 问题提出和解答情况:评价学生是否能够提出有深度的问题,是否能够尝试解答自己的疑问和困惑,以及是否能够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观点。

五、作业反馈:在完成作业后,学生可以将作业报告和疑问提交给老师,老师会给予反馈和指导。

老师会针对学生的理解和思考进行点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哲学基本问题。

同时,老师也会提供一些补充材料和思考题,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认识。

通过本次作业的设计,旨在通过阅读、讨论、思考和反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哲学的基本问题,培养其运用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分层作业)(解析版)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分层作业)(解析版)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分层作业)一、选择题A基础练1.据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在我国境内广泛分布,距今四五千年左右开始交流频繁,并逐步移植到中原地区,融合到华夏文明中。

这主要反映出中华文明()A.在新石器时代开始出现B.发展中存在多源性特点C.广泛分布在祖国大地上D.具有多元一体发展特征2.目前发现的中国新石器农业遗址,时间较早者,聚落内除了某个大型房舍外,鲜少其它类型的建筑遗址.但是时间越晚的遗址,除了该类大型房舍外,在大型房舍四周分散若干数量不等的小型建筑;而且越到后来,这种小型建筑的数量越多。

对此变化,解释最为适当的是()A.族长权威的萎缩B.族长权威的扩张C.财产公有制强化D.私有财产制萌芽3.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

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A.建筑技术的进步B.人工取火的发明C.饲养水平的提高D.生产工具的改进4.在半坡及周边的宝鸡北首岭、华县泉护村等遗址中,都发现了粟的皮壳。

在半坡遗址中还发现了白菜和芥菜的籽种。

在河姆渡、青莲岗、良渚等地的氏族部落已普遍栽种水稻。

据此可知()A.我国原始农业发展呈现出种植区域化特征B.原始社会时期黄河流域普遍种植粟和蔬菜C.长江中下游是我国原始社会主要粮食产区D.我国是最早具有完备农业生产体系的国家5.在仰韶文化早期遗址中,住所和贮藏坑大多是分立的,用于存放东西的灰坑处于住所之外;而在后期,贮藏室往往置于卧室的内侧或下方,得到严密的保护。

这一变化体现了()A.天下为公B.父权至上C.货力为己D.宗法形成6.“爵”通常被认为是饮酒器,也是饮酒礼上尊卑关系的象征,进而被用来代表品位序列。

大约从西周到春秋,“五等爵”制渐趋成熟。

这反映了()A.冶炼技术的提高B.铸造工艺的完善C.等级制度的发展D.宗法体系的崩溃7.如图是河南巩义出土的“河洛古国(距今5300年前后)”中9个陶罐模拟的北斗九星天文遗迹。

第1课《社戏》展示课教学设计 阅读材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课《社戏》展示课教学设计 阅读材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社戏》教案课题名称:《人生如“戏”》——运用比较阅读探寻《社戏》美之所在授课年级八年级学情分析《社戏》这是一篇经典的文章,文章的篇幅虽长,但故事情节简单,加上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过鲁迅的几篇文章,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也读过鲁迅的《朝花夕拾》这部名著,相信对鲁迅的作品已经不算陌生,所以这节课采用与鲁迅学过的作品比较阅读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再通过与《社戏》前文的比较分析,让学生能更深入理解鲁迅写这篇小说的真正用意。

教学目标1、感受《社戏》及鲁迅相关主题作品中景、事、人的美好。

2、运用比较阅读探寻《社戏》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社戏》与鲁迅相关主题作品以及前后文之间的比较阅读,通过阅读了解文章主旨所在。

教学难点《《社戏》与鲁迅相关主题作品以及前后文之间的比较阅读,通过阅读了解文章主旨所在。

教学方法导学法、比较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备注一、导入:结合教师个人自身的探寻经历引入教学内容(展示图片)二、展示教学目标:三、比较赏析、品味情感:引出本节课主题:人生如“戏”,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一)“戏”中景:《社戏》第11段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一)比较阅读(从感官的角度)1、分析《社戏》第11段感官描写的相关内容2、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景段落的感官描写比较得出:描写景物相同的手法,相同的特点(二)“戏”中事:《社戏》中看社戏心情与《五猖会》的心情(选段二)比较阅读(从心理的角度)1、分析《社戏》中“我”看社戏的心情2、分析《五猖会》中作者的看五猖会的心情比较得出:两次经历的心情的不同,突出看社戏心情好的两大原因:(1)自由自在、无拘无束(2)小伙伴们的陪伴(三)“戏”中人:《社戏》中双喜与《阿长与<山海经>》阿长(选段三)比较阅读(从语言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角度)1、通过双喜的语言描写总结其性格特点2、通过选段的语言描写分析《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这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3、比较得出:鲁迅笔下童年美好回忆中的主要人物性格的共同点:善良、热诚、淳朴、宽厚综合以上三个比较得出:社戏美之所在(一),即文章要表达的第一种感情:表达“我”对看社戏这段美好的童年回忆的怀念和眷恋。

《第一课 2 哲学的基本问题》作业设计方案-高中政治统编版19必修4 哲学与文化

《第一课 2 哲学的基本问题》作业设计方案-高中政治统编版19必修4 哲学与文化

《哲学的基本问题》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让学生了解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 让学生学会分析哲学问题的基本方法;3. 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阅读教材:学生需仔细阅读《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教材内容,尤其是关于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的阐述,理解其中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思考题:布置以下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哲学的基本问题:(1)什么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与哲学的基本派别有何关联?(2)为什么说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哲学体系的核心?(3)请举例说明不同的哲学体系如何对待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6人,就思考题进行讨论。

要求每组推选一名代表,总结小组的观点,准备在课堂上发言。

三、作业要求1. 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如一周内)完成作业,并提交书面作业;2. 讨论时,学生应积极参与,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3. 作业内容必须与《哲学的基本问题》课程内容相关,不得偏离主题。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以及课堂上的讨论表现,给予评价;2. 评价标准包括:思考题的回答是否准确理解了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理论;小组讨论中的观点是否具有独创性和逻辑性;参与度如何等。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可根据教师的评价结果,了解自己在《哲学的基本问题》课程中的学习情况,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制定进一步的学习计划;2.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作业反馈,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深化学生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解,包括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等。

2. 提高学生运用哲学基本问题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考,增强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阅读材料:选择一篇与哲学相关的文章,阅读并理解其内容。

要求对文章中的哲学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上册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作业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上册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作业

课时评价作业基础达标练题组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1.(2020海南儋州一中高一期中)出土于元谋人遗址的两枚牙齿、石器、炭屑,以及其后在同一地点的同一层位中发掘出的少量石制品、大量炭屑和哺乳动物化石,证明当时元谋人已经( )A.大量使用陶器和从事原始农业B.会制造简陋的工具和使用火C.村落聚居和学会用火D.从事渔猎和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答案:B2.下图所示器物是一种制作精致、造型小巧、外表乌黑发亮、胎壁薄如鸡蛋壳的黑陶。

此类器物是下列哪一文化的代表性器物( )A.大汶口文化B.河姆渡文化C.龙山文化D.仰韶文化答案:C3.(2021福建三明高一期末)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

以下能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文物是( )A.刻有甲骨文的牛骨B.司母戊鼎C.人面鱼纹彩陶盆D.铁制农具答案:C4.(2021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一期末)进入新石器时代后,中国文明加速前进,逐渐形成了多元一体有核心地区的中华文明,其核心地区在( )A.四川地区B.岭南地区C.中原地区D.辽河地区答案:C题组二从部落到国家5.(2020安徽亳州利辛一中期中)据文献传说记载,少皞氏以鸟名命名官职,凤鸟氏为历正,玄鸟氏为司分,伯赵氏为司至,青鸟氏为司启,丹鸟氏为司闭……爽鸠氏为司寇,鹘鸠氏为司事。

该记载反映出少皞氏部落( )A.国家形态基本形成B.官员职责较为明确C.官僚体制十分健全D.官制等级界限分明答案:B6.(2020辽宁辽阳高一期末)陶寺遗址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以龙山文化陶寺类型为主的遗址,确切年代为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1900年。

在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发现了规模空前广大的城址和气势恢宏的宫殿。

根据发掘的成果来看,这时社会贫富分化悬殊,形成了特权阶层。

据此可知,当时( )A.已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B.开始产生贫富差别C.已进入奴隶社会鼎盛时期D.已进入传统农耕社会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发现了规模空前广大的城址和气势恢宏的宫殿。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7单元 第1讲 世界地理概况 作业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7单元 第1讲 世界地理概况 作业

课时规范练44世界地理概况课时规范练第91页下图为非洲某月盛行风向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月份最可能是()A.1月B.4月C.7月D.10月2.此时节()A.①地羚羊成群B.②地树叶枯黄C.③地阴雨绵绵D.④地酷暑难当答案1.C 2.A解析第1题,图示月份非洲几内亚湾沿岸盛行西南风,说明气压带、风带北移,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形成西南季风。

北半球是夏季,最可能是7月 ,C项对。

第2题,此时节北半球是夏季,①地是热带草原气候,正值雨季,羚羊成群,A项对。

②地是热带雨林气候,树叶常绿,B项错。

③地是热带沙漠气候,晴朗干燥,C项错。

④地是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带影响,温和湿润,D项错。

“我看不到春花,看不到秋叶,没有季节之流转。

静寂的可怖,不仅仅是声音的静寂,而且色彩、植被、山脉、村落及整个大地,都毫无变化,让我失去了时间意识。

在这里,雨直直地下来,烟缕垂直地升起。

”据此完成3~5题。

3.文字中描述的现象最可能出现在()A.欧洲西部B.非洲南部C.中国西北D.马来群岛4.“雨直直地下来,烟缕垂直地升起”的原因可能是()A.位于赤道无风带B.雨、烟受重力作用C.地转偏向力为零D.受人为因素干扰5.推测“我看不到春花,看不到秋叶,没有季节之流转”的主要原因是()A.地处沙漠,终年炎热干燥B.地处热带,全年气候炎热C.地处雨林,土壤比较贫瘠D.地处低纬,没有四季变化答案3.D 4.A 5.B解析第3题,由题干材料“没有季节之流转”可知,该地无明显的季节变化,并且分布有植被、山地。

欧洲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受盛行西风的影响,所以不会出现“烟缕垂直地升起”,故A项错;非洲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有明显的四季更替,故B项错;中国西北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全年降水稀少,植被稀少,故C项错;马来群岛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无明显四季更替,植被覆盖率高,所以D项正确。

第4题,由上题可知该地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地处低纬度。

《第一课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业设计方案-高中政治统编版19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第一课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业设计方案-高中政治统编版19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通过学生对公有制经济和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学习,加深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国家经济政策的认知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作业内容1. 阅读材料:学生需认真阅读关于公有制和多种所有制经济的材料,包括国家政策文件、经济理论文章等,并做好笔记。

2. 课堂讨论:学生需分组讨论公有制和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定义、特点及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每组需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3. 观点报告:结合课程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性及未来发展趋势”的报告,报告应包含自己的观点和分析。

4. 模拟分析:设计一个模拟情景,如一家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经营案例,分析其中公有制和私有制的结合方式及其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三、作业要求1. 每位学生需认真完成每项作业内容,并确保作业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课堂讨论需积极参与,与组员充分交流意见,确保汇报内容充实、有条理。

3. 观点报告中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具体实例,表达自己的见解。

4. 模拟分析需紧密结合课程内容,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参与度、笔记质量、汇报内容等方面对课堂讨论进行评价。

2. 观点报告将根据内容的逻辑性、深度、广度及原创性进行评价。

3. 模拟分析将重点评价学生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在课堂上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2. 对于优秀的作业和汇报,将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和表扬,以激励学生。

3. 对于学生的疑问和困惑,教师将进行解答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

4. 作业成绩将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通过这份作业设计将有效引导学生们理解和掌握《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提升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第1讲:《藤野先生》(学生版)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第1讲:《藤野先生》(学生版)

藤野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线索,找出文中主要事例。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品析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反语的运用。

1.作者及写作背景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

著名作品集有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等。

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课文写于1926年,回忆了1902—1906年留学日本的片段。

鲁迅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但后来却弃医从文了,我们在本课的学习中会认识到作者思想变化的原因。

2.文章段落结构第一部分(1-3):在东京第一部分(4-35):在仙台(相识、相处、离别)第一部分(36-38):在北京,怀念3.双线结构: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相处—离别—怀念)暗线: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作者的爱国情感—弃医从文)4.藤野先生形象白描手法的直接描述(1)外貌——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2)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3)声调——缓慢而很有顿挫作者口述的间接描述(1)目睹印象——治学严谨(2)耳闻亲见——生活俭朴通过与先生相处的几个典型事例的深层次描述(1)添改讲义——正直热忱、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2)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循循善诱、尊重科学(3)关心解剖实习——真诚关怀、正直无私、热情(4)了解裹脚——认真求实的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过以上四件事的描写,全面地表现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1 第1讲 精练习题高效作业

1 第1讲 精练习题高效作业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江苏海门一模)1954年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讨论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后政治协商会议的任务,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

该会议()A.标志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B.说明统一战线组织进入了一个新阶段C.讨论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D.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解析:选B。

1954年全国人大的召开,标志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故A项错误;1954年,政协会议讨论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后政治协商会议的任务,表明政协成为统一战线组织,统一战线组织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故B项正确;讨论确立新兴国家架构的是1949年的政协会议,故C项错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1956年提出的,故D项错误。

2. 下图是1953年的宣传画《参加选举去》。

此宣传画折射出的历史信息是()A.人民政治协商制度得到落实B.男女政治平等有了宪法保障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开始形成D.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解析:选C。

人民政治协商制度是指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与材料中人民选举人大代表不符,故A项错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于1954年,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人民选举人大代表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开始形成,故C项正确;材料仅体现了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不能反映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故D项错误。

3.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大元教授指出,无论是在1954年宪法草案的起草过程中,还是在1954年宪法草案初稿的讨论中,参与人员既有政治精英和知识分子,也有普通工人和农民。

这表明1954年宪法的制定()A.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B.发挥了人大制度作用C.保证了参与主体的广泛性D.坚持了社会主义原则解析:选C。

题干提及的是1954年宪法制定过程中参与人员有各类人群,这反映了其参与主体的广泛性,故C项正确;民主集中制原则是指在民主基础上实行集中,这是1954年宪法的原则,与参与人员无关,故A项错误;题干无法体现人大制度的作用,故B项错误;题干信息未体现社会主义原则,故D项错误。

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1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含解析鲁教版

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1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含解析鲁教版

第1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基础练](2020·浙江金华十校联考)美国帕克号太阳探测器于2018年8月升空,正式开启人类首次穿越日冕之旅。

读图,完成1~2题.1.下列有关帕克号太阳探测器的叙述,正确的是()A.与地球绕日同向 B.运行轨道为正圆C.属于地球人造卫星D.数次飞越小行星带2.下列有关日冕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日全食时肉眼可见B.温度超过百万摄氏度C.最强烈的太阳活动是耀斑D.与空气分子摩擦产生极光解析:第1题,读图,帕克号太阳探测器绕日运行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与地球绕日方向相同,A项正确;帕克号太阳探测器的运行轨道为椭圆,B项错误;帕克号太阳探测器绕日运行,不属于地球的人造卫星,C项错误;小行星带介于火星和木星之间,帕克号太阳探测器没有飞越小行星带,D项错误。

第2题,日全食时,明亮的光球层被挡住了,用日冕望远镜可见日冕层,肉眼不可见,A项错误;日冕层温度超过百万摄氏度,B项正确;最强烈的太阳活动是耀斑,耀斑发生于色球层,C项错误;极光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夜空出现的美丽光辉,D项错误.答案:1.A2。

B(2020·安徽皖东名校联盟联考)我国计划发射首个火星探测器。

该探测器将环绕火星飞行,并对其进行全面探测。

据此完成3~4题。

3.与地球相比,火星()A.公转周期短B.大气密度小C.表面温度高D.太阳西升东落4.火星探测器绕火星飞行,将成为()A.火星的卫星B.新的行星C.天然天体D.地球的卫星解析:第3题,火星是太阳系中由内向外数的第4颗行星,比地球离太阳远,质量比地球小,故公转周期长,表面温度低,大气密度小,公转和自转方向与地球相同,太阳东升西落。

第4题,火星探测器绕火星飞行,受火星引力作用,成为火星的卫星.答案:3。

B 4.A近年来,吉林省日照时数呈逐渐减少趋势。

下图为1961年以来吉林省年日照时数分布图(单位:h)。

据此完成5~6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2008年4月
2017.3~2017.6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 郑海东 博士
1
Robert I. Sutton, Barry M. Staw, What Theory is Not[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95,40:371-384 Kent D. Miller, Eric W. K. Tsang, Testing management
theories: critical realist philosophy and research method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10, 32:139-158 林毅夫,本体与常无:经济学方法论对话(第一版书名《论
经济学方法——与林老师对话》),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作业3:收集关于转基因食品争论的相关资料,结合科学的概念
和科学研究的特征,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做PPT,课堂随机抽查报告
2017.3~2017.6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 郑海东 博士
3
第1讲阅读材料与作业
阅读材料
凌文辁、张治灿、方俐洛,中国职工组织承诺研究,中国社
会科学,2001年第2期 谭劲松,关于中国管理学科发展的讨论(1),管理世界,2006
年第2期
谭劲松,关于中国管理学科发展的讨论(2),管理世界,2007 年第1期
谭劲松,关于管理研究及其理论和方法的讨论,管理科学学
2017.3~2017.6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作业1:查阅下列文献,以该研究及相关研究为例,说明科学研
究的特征体现在哪里? 杨典,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基于中国经验的社会学分析,
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1期
作业2:收集韩春雨事件的来龙去脉,结合科学的概念和科学研 究的特征,谈谈你的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