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教学反思1
音乐二泉映月的教学反思(2篇)
音乐二泉映月的教学反思《二泉映月》是一篇很让人感动的文章,文章生动地记录了阿炳热爱音乐,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故事,音乐记载了他苦难坎坷的一生。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听一段二胡曲——《二泉映月》,将学生带入《二泉映月》那优美的旋律中,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感受文章所述内容,从而让学生带着对学习这篇的憧憬进入精读课文的学习中。
本课教学重难点是体会乐曲旋律变化及乐曲丰富的内涵。
教学中,我让学生先感受“心”,因为有了心,才能领略内涵,才能听懂音乐。
再让学生读文,划出描写景色的句子,在读中想象。
找句子也要用心,用心读了,才能用心找出相应描写二泉映月这一处景色的句子。
所以,学生能用心找到这些,我及时表扬鼓励,肯定这种做法,同时也示意其他学生学习这种做法,才能学好本课。
找到句子之后让学生通过读了解阿炳遭受了怎样的坎坷,体会“坎坷”时,我抓住重点句让学生读文体会,创设情境,进一步体会,在反复地品读中感悟,又在感悟中去品读,从而能深入了解阿炳不平静的内心世界,为理解《二泉映月》这首乐曲作好铺垫。
再进一步体会阿炳,还是通过读表现出阿炳的心声。
孩子们充满智慧的体验,闪耀着一颗颗亮晶晶的“童心”。
最后升华感情,欣赏阿炳从心中流淌出来的世界名曲。
在乐曲的感染之下,学生又一次投入地谈体会,那抑扬顿挫的语调饱含着对乐曲的欣赏,那真情流露的眼神流淌着对阿炳的崇敬。
开始,我播放乐曲的柔和的一段,帮助学生理解无锡二泉的美丽风光,缓缓流淌,仿佛流进了我们的心田。
然后,播放乐曲的高潮部分,帮助学生理解阿炳的坎坷经历,体会阿炳对命运的抗争,引起学生的共鸣。
我又播放乐曲的结尾部分,让学生体会到阿炳用全身心在创作乐曲,他已经深深地久久地沉醉在艺术情怀中了。
整节课,学生都是在音乐的氛围中,不仅享受了阿炳的艺术作品,更是学习到了阿炳热爱生活,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课文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感染学生的情感。
通过学习,学生收获很多,他们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感悟,进入了阿炳的内心世界。
音乐二泉映月的教学反思范文(2篇)
音乐二泉映月的教学反思范文《二泉映月》是一篇很让人感动的文章,生动记录了阿炳热爱音乐,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故事,音乐记载了他苦难坎坷的一生。
虽然课前有几个学生就对我说:“老师,这篇文章很感人,好美啊!”但是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学生,他们很难深刻领悟文章的中心,很难体会音乐要传达的情感。
然而学生的话给了我压力,在学生的眼睛里,文章是如此的美,万一我上的让他们感觉不到美怎么办呀?一、借助音乐,理解课文。
我在课堂中多次用了音乐,想借此烘托气氛,让学生尽快进入文本,我的设计是这样的:用音乐渲染激情,上课前,我先播放二胡曲《二泉映月》,让优美凄苦的乐声把学生的深思凝聚起来,带入一个优美的意境中,接着引入课题:这段旋律你们熟悉吗?叫什么名字?引入课题并板书,接着让学生质疑:你最想了解什么?随着学生一个又一个问题的提出,就让他们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课文朗读,乙级让学生将自己最喜欢读的段落多读几遍,为第二课时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我是用重组的方式(这也是借鉴了其他老师的方式),以文章的4、5自然段作为中心,这似乎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这句带到了文章的第一小节,随即让学生积累描写环境优美的词语;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带到了文章的第二自然段,体会师父对“我”的重要性,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随机学习文章的第三自然段,想象阿炳失明后的生活是如何的,让学生在想象中感受阿炳对音乐的热爱,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也用到了音乐,让学生学习第五自然段的时候,我自己配乐朗读了让学生找描写泉声的句子,以及这泉声告诉人们什么?在知道朗读后的齐读,我也用了音乐做背景,课后自己还吁了一口气,感觉很顺利。
二、感悟音乐,激情导读。
《二泉映月》是一篇文情皆美的文章,初读此文,我便被文中优美的语言文字所描绘的空灵意境所吸引,更被蕴藏宇文中但又淋漓尽致流露出的精神美所感染,而当我聆听完那举世闻名的二胡独奏《二泉映月》后,内心更是震撼!这是一篇适合朗读,而且需要通过朗读来感悟的课文。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精选5篇)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精选5篇)《二泉映月》及教后反思篇1教学过程预设:第一课时一、播放《二泉映月》,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听音乐吗?今天这节课上,王老师想先播放一段曲子,请同学们仔细聆听,用心体会,听完后谈谈第一感觉。
2、播放乐曲《春舞曲》《迎宾曲》《二泉映月》(节选)3、每听完一段乐曲后让同学谈自己的感受,体会《二泉映月》的悠扬、婉转、悲伤、深沉、优美、高昂……4、了解曲名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板书课题:二泉映月二、明确学习目标,了解阿炳生世。
1、同学们,这首曲子的名字叫《二泉映月》,而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课题就叫“二泉映月”。
看了课题,你想了解关于“二泉映月”的哪些问题。
(1)《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是谁谱写的?(2)在什么情况下谱写的。
(3)这个曲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老师依次在课题后打上?)师:上述问题,只要通过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书,就很容易解决。
2、同学们,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通过课前预习,你认识了本课的生字词了吗?(引导学生巩固本课的字词。
)谁能说说这首曲子是谁谱写的?3、课前,王老师要求大家听听《二泉映月》的曲子,并收集有关阿炳生世的资料。
现在谁来说说你对阿炳有哪些了解。
三、精读1—4节,了解创作背景。
1、同学们,下面我们来讨论第二个问题:《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是阿炳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作的呢?请带着这个问题反复读读1-4节,要把这四小节读正确、读通顺。
2、学生自读,老师巡视。
3、分节指名朗读。
教师评价并随机点拨:(1)出示“饱经风霜”一词指导朗读好这个词和所在的句子。
(2)出示“卖艺度日”一词,从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出示另一个:度日如年。
这句话该怎么读?4、同学们,阿炳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二泉映月》的,哪一节回答了这个问题?(第4自然段)再细细读读第4自然段,然后自己试着说说阿炳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5、指名说,畅所欲言,教师随机板书:时间:中秋夜地点:二泉环境:月光、流水心境:想到……听到……6、再指名练说,把板书中的关键词都用上,完整地说清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背景。
《二泉映月》教学反思
《二泉映月》教学反思
引言概述:
《二泉映月》是中国民族音乐经典之一,具有独特的音乐魅力和文化内涵。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重传授乐曲的演奏技巧,更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文化意蕴。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二泉映月》的教学进行反思,希望能够对音乐教育工作者有所启发。
一、历史背景
1.1 了解《二泉映月》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渊源
1.2 探讨曲调中蕴含的中国传统音乐元素
1.3 分析曲谱中的音乐符号和表现技巧
二、技术要点
2.1 强调正确的演奏姿势和手指技巧
2.2 讲解音乐中的节奏感和音准要求
2.3 演示如何表现曲调中的情感和意境
三、文化内涵
3.1 引导学生了解《二泉映月》的文学典故和意象
3.2 分析曲曲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3.3 探讨音乐与文化的互动关系,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四、表现技巧
4.1 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动态和音色来表现曲调的变化
4.2 强调演奏中的细节处理和音乐表达
4.3 提倡学生在演奏中注重个性化的表现,展示个人风格
五、教学方法
5.1 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包括听力训练、视唱练耳等
5.2 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和表演,提升综合素质
5.3 注重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进行个别指导和培养
通过对《二泉映月》教学的反思,我们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演奏水平,更能够引导他们深入理解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涵,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希望音乐教育工作者能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音乐教育体验。
《二泉映月》教学反思
《二泉映月》教学反思1、《二泉映月》教学反思《二泉映月》是一首二胡独奏曲,由我国著名民间音乐家阿炳创作,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
听《二泉映月》,犹如看到阿炳其人。
他的悲、他的恨、他的爱,全部融化在《二泉映月》那深情感人的旋律之中。
因此教学本篇课文,我充分利用这首曲子。
一、凭借乐曲,激发兴趣。
上课伊始,我播放了优美凄苦的《二泉映月》,并引导学生谛神凝听:这首曲子听出了有那几段?旋律分别是怎样的?再与学生的初步甲流后,我告诉学生,这首二胡曲的讯率就是阿炳一生经历的写照?曲为心声,阿炳的甚或经理是怎样的呢?这样顺利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情感,激发他们自主阅读课文的强烈欲望。
二、依据乐曲,诱导入境。
课文第五自然段采用了琴声和心声交替出现的写法,用文字的形式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优美旋律。
如何使学生进入这段文字所描绘的意境之中呢?一方面,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以及所看到的电影、电视中关于月夜美景、山泉流淌、月映池面的镜头,展开合理的想象,将乐曲和相应的画面来链接起来;另一方面,让学生边倾听乐曲,边朗读课文。
这样,学生的视觉、听觉同时发挥作用,就容易进入一种曲中有文、文中有曲的美妙意境中。
学生在倾听琴声的同时也在倾听着阿炳的心声。
从而实现了学生与文本,学生与阿炳的情感交流,让学生的心跟着阿炳,跟着阿炳的音乐一同跳跃。
三、通过乐曲,体会感情。
教学结束时,学生通过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对听《二泉映月》的态度,领会阿炳对命运抗争、对光明向往的抗争精神,极巧妙地突出了中心。
此时,感受《二泉映月》那动人心弦的乐曲,师生共同沉浸在乐曲的意境、人生的思索之中。
2、《二泉映月》教学反思《二泉映月》一直是我最喜欢的民乐之一。
在兴奋的时候听它,总能使自己很快沉静下来,不至于失去自我;在忧郁的时候听它,仿佛乐曲能带走我的烦恼,让心灵有了归属;在悲伤的时候听它,更如找到了倾吐的对象,忍不住泪水潸然而下。
所以,对于乐曲《二泉映月》我有一种不解的情结,无论何时听到它,总会驻足凝神,听上片刻。
二泉映月教学反思范文(2篇)
二泉映月教学反思范文《二泉映月》是一篇很让人感动的文章,文章生动地记录了阿炳热爱音乐,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故事,音乐记载了他苦难坎坷的一生。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听一段二胡曲——《二泉映月》,将学生带入《二泉映月》那优美的旋律中,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感受文章所述内容,从而让学生带着对学习这篇的憧憬进入精读课文的学习中。
本课教学重难点是体会乐曲旋律变化及乐曲丰富的内涵。
教学中,我让学生先感受“心”,因为有了心,才能领略内涵,才能听懂音乐。
再让学生读文,划出描写景色的句子,在读中想象。
找句子也要用心,用心读了,才能用心找出相应描写二泉映月这一处景色的句子。
所以,学生能用心找到这些,我及时表扬鼓励,肯定这种做法,同时也示意其他学生学习这种做法,才能学好本课。
找到句子之后让学生通过读了解阿炳遭受了怎样的坎坷,体会“坎坷”时,我抓住重点句让学生读文体会,创设情境,进一步体会,在反复地品读中感悟,又在感悟中去品读,从而能深入了解阿炳不平静的内心世界,为理解《二泉映月》这首乐曲作好铺垫。
再进一步体会阿炳,还是通过读表现出阿炳的心声。
孩子们充满智慧的体验,闪耀着一颗颗亮晶晶的“童心”。
最后升华感情,欣赏阿炳从心中流淌出来的世界名曲。
在乐曲的感染之下,学生又一次投入地谈体会,那抑扬顿挫的语调饱含着对乐曲的欣赏,那真情流露的眼神流淌着对阿炳的崇敬。
开始,我播放乐曲的柔和的一段,帮助学生理解无锡二泉的美丽风光,缓缓流淌,仿佛流进了我们的心田。
然后,播放乐曲的高潮部分,帮助学生理解阿炳的坎坷经历,体会阿炳对命运的抗争,引起学生的共鸣。
我又播放乐曲的结尾部分,让学生体会到阿炳用全身心在创作乐曲,他已经深深地久久地沉醉在艺术情怀中了。
整节课,学生都是在音乐的氛围中,不仅享受了阿炳的艺术作品,更是学习到了阿炳热爱生活,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课文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感染学生的情感。
通过学习,学生收获很多,他们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感悟,进入了阿炳的内心世界。
教学反思《二泉映月》
教学反思《二泉映月》教学反思《二泉映月》1《二泉映月》是苏教版第十册上的一篇课文,虽然文质兼美,但由于篇幅较长,难点很多,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
文中有很多生字、生词,特别是描写乐曲旋律变化的词语,用的几乎是音乐上的专业术语,再加上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离现在的孩子也比较遥远,体会他的坎坷经历也不太容易。
于是,我在反复读文、揣摩思考之后,决定采用“创设情境、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方法进行本课教学。
教学课文第3、4自然段,体会“坎坷”时,我抓住重点句让学生读文体会,再创设情境,进一步体会,在反复地品读中感悟,又在感悟中去品读,从而能深入地了解阿炳不平静的内心世界,为理解《二泉映月》这首乐曲作好铺垫。
本课教学重难点是体会乐曲旋律变化及乐曲丰富的内涵。
教学中,我让学生先听乐曲,对乐曲有初步的感知。
再让学生读文,划出描写旋律变化的句子,在读中体会。
第二次听乐曲,我配合乐曲旋律变化进行讲解,并让学生边听边想象,阿炳用琴声在倾诉什么?引导学生逐步地了解乐曲的丰富内涵。
其中,我设计了个别读、指导读、分角色读、示范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以期对乐曲内涵有更深入的理解。
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同时,我注意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引导学生体会排比句的妙用及段落的结构方式。
教学结束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这首动人心弦的二胡曲,仅仅是阿炳对自己坎坷经历、痛苦生活的倾诉吗?现在,你对这位盲艺人阿炳是否有了更深的了解?旨在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让学生自由表达,同时,不知不觉地进行一次自我教育,从而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这堂课,我曾在去年的“三市”交流活动中展示过,听课的老师及专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尤其是课堂情境的创设,教师富有激情的话语,为学生营造了诗意的课堂。
这次,在我校举行的“一日教研”活动中,我再次上这一课,并保持了以往教学设计中的优点,。
课前,我进行了试教,并根据老师们的建议做了适当的改进,将比较句子的教学删去,使得教学环节更紧凑,同时,加强了对重点词句的指导、朗读、感悟,使课堂教学更真实、朴实、扎实。
《二泉映月》教学反思
《二泉映月》教学反思引言概述:《二泉映月》是中国著名的二胡独奏曲,具有浓厚的中国情怀和独特的音乐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深感到《二泉映月》作为一首经典的音乐作品,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和审美能力,还能够提升他们的演奏技巧和音乐表达能力。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二泉映月》教学的反思和体味。
正文内容:1. 音乐理解与表达1.1 学生对《二泉映月》的音乐理解学生通过学习《二泉映月》,能够深入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律和情感表达方式。
他们能够领悟曲调中的高潮和低谷,以及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2 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的提升通过学习《二泉映月》,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演奏技巧和音乐表达能力。
他们需要通过练习掌握曲目中的各种技巧和特点,如滑奏、颤音等。
同时,他们还需要通过感悟曲目的情感内涵,将其通过演奏传达给观众。
这样的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演奏水平,还培养了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
1.3 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的培养《二泉映月》作为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音乐作品,通过学习和演奏,学生能够培养自己对音乐的审美能力。
他们能够欣赏和分析曲目中的旋律、和声、节奏等要素,从而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具有重要作用。
2. 技巧训练与演奏水平提升2.1 对曲目的技巧要求的理解学生在学习《二泉映月》时,需要深入理解曲目中的各种技巧要求。
他们需要掌握滑奏、颤音、琶音等技巧,并将其运用到演奏中。
通过对技巧的训练,学生的演奏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
2.2 对演奏技巧的练习与巩固学生在学习《二泉映月》时,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来巩固各种演奏技巧。
他们需要反复练习琶音的准确性、滑奏的灵便性等,以达到演奏的流畅和准确。
这样的练习对于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2.3 演奏技巧的运用与创新学生在学习《二泉映月》时,需要在掌握基本演奏技巧的基础上,进行技巧的运用与创新。
二泉映月的教学反思范文(2篇)
二泉映月的教学反思范文《二泉映月》是一篇很让人感动的文章,生动记录了阿炳热爱音乐,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故事,音乐记载了他苦难坎坷的一生。
虽然课前有几个学生就对我说:“老师,这篇文章很感人,好美啊!”但是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学生,他们很难深刻领悟文章的中心,很难体会音乐要传达的情感。
然而学生的话给了我压力,在学生的眼睛里,文章是如此的美,万一我上的让他们感觉不到美怎么办呀?一、借助音乐,理解课文。
我在课堂中多次用了音乐,想借此烘托气氛,让学生尽快进入文本,我的设计是这样的:用音乐渲染激情,上课前,我先播放二胡曲《二泉映月》,让优美凄苦的乐声把学生的深思凝聚起来,带入一个优美的意境中,接着引入课题:这段旋律你们熟悉吗?叫什么名字?引入课题并板书,接着让学生质疑:你最想了解什么?随着学生一个又一个问题的提出,就让他们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课文朗读,乙级让学生将自己最喜欢读的段落多读几遍,为第二课时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我是用重组的方式(这也是借鉴了其他老师的方式),以文章的4、5自然段作为中心,这似乎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这句带到了文章的第一小节,随即让学生积累描写环境优美的词语;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带到了文章的第二自然段,体会师父对“我”的重要性,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随机学习文章的第三自然段,想象阿炳失明后的生活是如何的,让学生在想象中感受阿炳对音乐的热爱,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也用到了音乐,让学生学习第五自然段的时候,我自己配乐朗读了让学生找描写泉声的句子,以及这泉声告诉人们什么?在知道朗读后的齐读,我也用了音乐做背景,课后自己还吁了一口气,感觉很顺利。
二、感悟音乐,激情导读。
《二泉映月》是一篇文情皆美的文章,初读此文,我便被文中优美的语言文字所描绘的空灵意境所吸引,更被蕴藏宇文中但又淋漓尽致流露出的精神美所感染,而当我聆听完那举世闻名的二胡独奏《二泉映月》后,内心更是震撼!这是一篇适合朗读,而且需要通过朗读来感悟的课文。
二泉映月教学反思
二泉映月教学反思篇一:二泉映月教学反思《二泉映月》教学反思《二泉映月》是一篇很让人感动的文章, 生动记录了阿炳热爱音乐,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故事,音乐记载了他苦难坎坷的一生.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对阿柄生活的那个时代很陌生,在教学《二泉映月》时,在品读体验时会有一定的难度。
如在教学“他整天戴着墨镜??生活呀!”这一段话,于是我采用语言引领学生进入情境的方法:如:请大家默读(第3、4段)————边读边想:想想究竟发生了哪些坎坷的经历,让置身于黑暗世界的阿炳从这淙淙的流水中听到这么多他儿时未曾听到的声音?学生交流:场景一:这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阿炳出去卖艺?? 场景二:在一个风雨交加的黄昏,阿炳饥肠辘辘,拖着沉重的步子回来 ??场景三:有一天,阿炳病倒在自己那间破旧不堪的茅屋里,真是叫天天不应??也许??学生说过后,让学生代词入句子品读体会阿炳的坎坷。
这样我想能够达到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地体会语言文字,在反复品读中感悟,又在感悟中去品读的效果。
课后,有的老师建议插入“你能用哪些词语形容这位民间艺人(生: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刚强不屈、)”,一语点醒梦中人,此节在这里真是恰到好处。
其次我在教学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这一环节时,我采用朗读,心曲琴曲水乳交融的方法。
如:默读第5自然段,我特别做了如下修改:⑵插上想象的翅膀,填写:他爱——————过渡:琴弦就是阿炳的心弦,琴声就是他的心声。
最后:拓展延伸:配乐诗:《永远的二泉映月》,人物形象生动凸显、升华。
总体感觉这节课比较得心应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比较到位。
尤其是最后的配乐诗:《永远的二泉映月》,在朗读中渗透了自己的理解、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与阿炳成为知音、与文本产生共鸣。
篇二:二泉映月教学反思《二泉映月》教学反思《二泉映月》是一篇文质优美、憾人心灵的文章。
文章生动记录了阿炳热爱音乐,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故事。
(实用模板)《二泉映月》教学反思
《二泉映月》教学反思《二泉映月》教学反思1阿炳坎坷的人生经历,与生俱来的音乐才华,成就了〈〈二泉映月〉〉这首不朽的世界名曲。
课文《二泉映月》就是要向我们展示阿炳创作背后的百感交集。
片段一:师:先请大家来听一首曲子。
播放〈〈二泉映月〉〉,学生听的很入迷。
猜猜老师听后最大的感想是什么?生:伤感。
生:情绪时而激昂,时而失落。
生:心中有些愤慨。
师:你们说的都很对,老师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然而让老师感动的是这首曲子的创作者以他顽强的意志与生活抗争,他就是阿炳,我们课文的主人公。
反思:用艺术的音乐导入,创设良好的情景。
以音乐作为桥梁,勾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与之有关的文本的学习中。
再者情感上的启发往往会让人有一种欲罢不能之感,迫切的想了解与之有关的内容。
这种先声夺人,在一节课的开头便能吸引学生,获得兴趣盎然的效果。
为进一步指导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让学生猜猜老师心中的感想,实际上是问学生听后有什么感想。
但是让学生猜,学生思想上的负担减轻了,思维也会更活跃。
并且即使学生猜不出来也不会遇到冷场的尴尬,可以让其他学生接着猜,这样不漏痕迹的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想。
教师的肯定的回答,应用文本中的原话,进一步引导学生竟情感投入的文本的解读中,有助于学习的展开。
片段二:师:你们就是那邻家的少年,你扶着阿炳来到了二泉。
你听听阿炳想通过这琴声告诉你什么?学生自由读三,四小节。
生:他想告诉我他坎坷的经历。
师:怎么坎坷,你能具体告诉大家吗?生:双目失明,卖艺度日,穷困和疾病折磨着他。
生:还有他唯一的亲人师父也离他而去。
师:是啊,可怜的阿炳,被穷困和病魔折磨着,无依无靠。
板书:师父。
在此插入阿炳的身世。
让学生读课文三、四两小节。
反思:选择一个独特的切入口,对于文本的解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让学生带着邻家少年的身份加入到课文的学习中,拉近了他们与阿炳的距离,也便于更好的走入阿炳的生活,了解阿炳创作的动机。
《二泉映月》教学反思(通用5篇)
《二泉映月》教学反思(通用5篇)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泉映月》教学反思(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泉映月》教学反思1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总会在学生的一举一动间触发一丝灵感,从他们的身上或多或少的收获些感动,也会有所得失。
此次讲授《二泉映月》,就用手中的笔来记录下心中的感慨吧。
《二泉映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语言与音乐交融,情感与情境辉映,读来令人意犹未尽。
如果说阿炳的音乐是灵感的兵法,使“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那我相信本文也是作者的一气呵成,读起来那么简洁明朗、过度自然、意境幽深。
教学过程中,我以指导朗读第五段为主,以学生的自感自悟为基础,进行阅读教学。
《二泉映月》乐曲以及阿炳的苦难人生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因此,第一课时着重让学生交流关于阿炳的资料,并熟悉乐曲,这为第二课时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在我自己读书的过程中,经常会有一闪念间的想法,可是过去就再也组织不起语言,渐渐的我养成了作批注的习惯,空闲时翻翻自己从前看过的勾勾划划的书页,竟也有一丝成就感。
学生的思维跳跃性会更强,因此我把自己的读书方法教给学生。
在本节课的课堂上,我便让学生在《二泉映月》乐曲的陪伴中在书上写下自己的感言,学生的语言有时只是只字片语,却是他们在作者之外的真正属于自己的体悟,对乐曲、对语言文字又多了许多自己的东西。
这项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期待自己能够在批注式阅读方面做得更加完善。
在指导朗读环节中,我注重学生“过程和方法”的指导,力求让学生做到“眼到、口到、心到”的境界;而“心到”最需指导,需带领学生进入文本,揣摩词句,体会出情味,自然能产生语感。
例如:读到“起初,琴声蜿蜒连绵……”时,我便启发学生想像这样的画面,学生由此感到宁静、恬静、优雅……读的感情一下子就找到了。
《二泉映月》教学反思
《二泉映月》教学反思《二泉映月》教学反思1《二泉映月》是一篇很让人感动的文章,文章生动地记录了阿炳宠爱音乐,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故事,音乐记载了他苦难坎坷的一生。
教学时,我先让同学听一段二胡曲——《二泉映月》,将同学带入《二泉映月》那漂亮的旋律中,然后让同学初读课文,感受文章所述内容,从而让同学带着对学习这篇的憧憬进入精读课文的学习中。
本课教学重难点是体会乐曲旋律变化及乐曲丰富的内涵。
教学中,我让同学先感受“心”,由于有了心,才能领悟内涵,才能听懂音乐。
再让同学读文,划出描写景色的句子,在读中想象。
找句子也要用心,用心读了,才能用心找出相应描写二泉映月这一处景色的句子。
所以,同学能用心找到这些,我准时表扬鼓舞,确定这种做法,同时也示意其他同学学习这种做法,才能学好本课。
找到句子之后让同学通过读了解阿炳患病了怎样的坎坷,体会“坎坷”时,我抓住重点句让同学读文体会,创设情境,进一步体会,在反复地品读中感悟,又在感悟中去品读,从而能深化了解阿炳担心静的内心世界,为理解《二泉映月》这首乐曲作好铺垫。
再进一步体会阿炳,还是通过读表现出阿炳的心声。
孩子们布满才智的体验,闪耀着一颗颗亮晶晶的“童心”。
最终升华感情,欣赏阿炳从心中流淌出来的世界名曲。
在乐曲的感染之下,同学又一次投入地谈体会,那抑扬顿挫的语调饱含着对乐曲的欣赏,那真情流露的眼神流淌着对阿炳的崇敬。
开头,我播放乐曲的严峻的一段,关怀同学理解无锡二泉的美丽风光,缓缓流淌,仿佛流进了我们的心田。
然后,播放乐曲的高潮部分,关怀同学理解阿炳的坎坷经受,体会阿炳对命运的抗争,引起同学的共鸣。
我又播放乐曲的结尾部分,让同学体会到阿炳用全身心在创作乐曲,他已经深深地久久地沉醉在艺术情怀中了。
整节课,同学都是在音乐的氛围中,不仅享受了阿炳的艺术作品,更是学习到了阿炳宠爱生活,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课文关怀同学理解音乐,感染同学的情感。
通过学习,同学收获很多,他们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感悟,进入了阿炳的内心世界。
《二泉映月》教学反思
《二泉映月》教学反思引言概述:《二泉映月》是中国著名的古琴曲之一,它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深远的内涵而广受欢迎。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并进行了反思。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展开讨论,分别是曲目背景介绍、技巧要点、情感表达、演奏细节和教学方法。
一、曲目背景介绍1.1 《二泉映月》的历史渊源和创作背景1.2 曲目的音乐结构和演奏难度1.3 曲目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二、技巧要点2.1 左手指法的运用和琴弦的控制2.2 右手指法的技巧和指法变化2.3 曲目中的特殊技巧和乐句的处理三、情感表达3.1 曲目的主题和情感内核3.2 情感表达的技巧和手法3.3 演奏者情感与听众的共鸣四、演奏细节4.1 曲目的节奏和速度掌控4.2 音色的处理和音乐的细节表达4.3 曲目的整体感和演奏的联贯性五、教学方法5.1 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计划的制定5.2 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教学策略的选择5.3 教学评估和反馈机制的建立通过对《二泉映月》教学的反思,我意识到了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例如,在技巧要点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基础训练,提高他们的指法灵便性和音乐表达能力。
在情感表达方面,我应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曲目的内涵,通过音乐表达情感,使演奏更加生动和感人。
在教学方法上,我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二泉映月》是一首具有独特魅力的古琴曲,教学反思使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它的音乐特点和艺术内涵。
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我相信我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演奏这首曲目,并传承和推广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2023年《二泉映月》教学反思
2023年《二泉映月》教学反思《二泉映月》教学反思1最近上了《二泉映月》一课,这一课的重点在于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过程。
于是在第一次试教时,我想通过对第五自然段描述音乐和情感的这部分来分层次的体会音乐中所体现的情感。
如起初的音乐委婉连绵,好像在赞美惠山二泉的美丽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
我让学生读了之后就在文中找到相应的表现惠山二泉美丽景色的文字,找写阿炳所走过的人生道路的段落,一一地去落实,通过朗读来体会阿炳的内心世界。
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学生似乎始终是停留在表面,不能够更深一层地去体会阿炳的内心。
在和刘书记进行了一番沟通后,让我收获颇丰。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具有工具性,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用语文来沟通,如写、说等,在第三学年段就应当落实让学生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在教学当中引导学生去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在阅读教学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而不是单一的在作文课当中才教写作文,只有真正地做到了读写结合,学生的写作水平才能够达到另一水平。
而在这一课当中我只注意了“内容”到“内容”的连接,没有让学生通过深化地理解文章的遣词用句,所以学生学到的东西很表面。
学生要获得的是对自己的今后有用的东西,而这些就像树根一样,只要这些树根长好了,就能够汲取更多的养分,长成参天大树。
那么在这一课当中有哪些值得我们去探讨,真正的是让学生要学的东西呢?比如说:这一课中“慢慢地”的连用、环境的描写、叙述音乐要表达的内涵的文章结构等,这些都是学生要积累的学问。
于是我进行了其次次试教,我抓住了一个主线,文章是怎样通过文字让我们感受到了阿炳的“不屈不挠、对生活、对音乐的酷爱,对光明的憧憬”的精神呢?给学生充分的思索之后,再让学生沟通,老师这时就可以在学生的回答当中加以引导和小结方法,这节课就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通过两次的试教,我最大的收获和感受就是深化研读课标,把课标与本课的教学结合起来,你会发觉这一课中要教给学生的应当是什么。
2023年二泉映月教学反思15篇
2023年二泉映月教学反思15篇二泉映月教学反思1阿炳坎坷的人生经历,与生俱来的音乐才华,成就了〈〈二泉映月〉〉这首不朽的世界名曲。
课文《二泉映月》就是要向我们展示阿炳创作背后的百感交集。
片段一:师:先请大家来听一首曲子。
播放〈〈二泉映月〉〉,学生听的很入迷。
猜猜老师听后最大的感想是什么?生:伤感。
生:情绪时而激昂,时而失落。
生:心中有些愤慨。
师:你们说的都很对,老师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然而让老师感动的是这首曲子的创作者以他顽强的意志与生活抗争,他就是阿炳,我们课文的主人公。
反思:用艺术的音乐导入,创设良好的情景。
以音乐作为桥梁,勾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与之有关的文本的学习中。
再者情感上的启发往往会让人有一种欲罢不能之感,迫切的想了解与之有关的内容。
这种先声夺人,在一节课的开头便能吸引学生,获得兴趣盎然的效果。
为进一步指导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让学生猜猜老师心中的感想,实际上是问学生听后有什么感想。
但是让学生猜,学生思想上的负担减轻了,思维也会更活跃。
并且即使学生猜不出来也不会遇到冷场的尴尬,可以让其他学生接着猜,这样不漏痕迹的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想。
教师的肯定的回答,应用文本中的原话,进一步引导学生竟情感投入的文本的解读中,有助于学习的展开。
片段二:师:你们就是那邻家的少年,你扶着阿炳来到了二泉。
你听听阿炳想通过这琴声告诉你什么?学生自由读三,四小节。
生:他想告诉我他坎坷的经历。
师:怎么坎坷,你能具体告诉大家吗?生:双目失明,卖艺度日,穷困和疾病折磨着他。
生:还有他唯一的亲人师父也离他而去。
师:是啊,可怜的阿炳,被穷困和病魔折磨着,无依无靠。
板书:师父。
在此插入阿炳的身世。
让学生读课文三、四两小节。
反思:选择一个独特的切入口,对于文本的解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让学生带着邻家少年的.身份加入到课文的学习中,拉近了他们与阿炳的距离,也便于更好的走入阿炳的生活,了解阿炳创作的动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反思1
我看过描写阿炳的电影,阅读过阿炳的人物生平,但是这样一个午后,读到这一段文字还是颇有感触,在以往阅读里,我认识到的他是个伟大的音乐家,有着伟大的生命韧性,通过音乐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抗争,创作出了伟大的音乐。
而这一段话,让我接触到了一个市井小民,他有血有肉,似乎就行走了街头巷陌,卑微而又有些猥琐的色彩。
我曾经在执教公开课《二泉映月》一课,这篇课文文质兼美,生动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的艰辛历程,表现他热爱音乐与生活、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文章真挚感人,当时我把体会盲人阿炳创作的艰辛和名曲的丰富内涵作为本节课的重难点,意图引导学生了解阿炳的艰辛历程,感悟他的满腔情怀,学习他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的理想的精神。
为了追求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我在课前进行了精心的准备,课件的制作也简洁精美,上课学生状态踊跃,大家纷纷讲述自己的理解、抒发自己的感想、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在课堂上互相解答,然后一遍一遍有感情地朗诵重点的文字。
这堂课看起来是圆满的,特别是我在课堂上以年龄为序出示了阿炳的生平,揭示了他苦难的一生,整个课题的情感到达了一个高潮,直至结束,我和学生都沉浸在《二泉映月》及阿炳的人生故事里。
这节课结束后,有一段时间我经常会回想起课堂上的精彩之处,并为自己设计上的小心思而沾沾自喜,而读到这一段文字,再想到那个课堂,我不得不承认由于时间仓促,我在备课前并没有好好地了解课文的主人公,没有更多地阅读资料去更深地了解他,我自己在课堂上对孩子进行理所当然的灌输,以至于自己在这种灌输过程中也心潮澎拜。
对于语文课堂,我们有很多追求,高远的追求——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但是我们又常常在教育教学中“非白即黑”,引导学生要么去仰望,要么去谴责,关于我们生活中每时每刻表现出来的复杂、不完美的人性,却时常忽略不见,当我们去用教学去树立一个形象的时候,真实常常成为了小道消息。
在这节课里,我所展现的主人公不像是一个人,几乎是神性的、完美的。
坐在这里,我不禁猜想如果学生在读到我读的这段文字或者通过其他的途径全面了解到阿炳的为人,并回想起这次的学习经历会怎么想,会有失望的感觉吗?发出“原来竟然是这样的?”的惊叹,还是觉得很正常,甚至觉得理所当然的呢?
每每阅读正史,总会心潮澎拜,阅读野言又让人感慨万千,视角的不同让我们很难能客观公正地了解事情的真实面貌,其间产生的认识的偏差、肤浅的判断甚至偏颇的感受有时让人啼笑皆非。
教育面向于儿童,为了爱护儿童纯净的心灵,我们常常选择纯净的教学内容,从整体中提取出我们需要他们知晓的部分进行灌输。
这样做常常有令人担忧之处,因为儿童很快会长大,会接触到真实的生活,面对扑朔迷离的社会现象,作为成人,总以为他们不能理解、无法看懂,实际上他们常常表现得比我们想象的更棒,接纳的程度比我们猜测的更高。
把真实展现给他,献之以真诚的态度,让他们知道世界不完美,人有多面性,引导他们全面客观地看待、冷静平和地去相处是更好的人生教育。
如果让我重新回到这节语文课,我会有怎样的处理呢?我仍然会给学生一个激情洋溢的课堂,让语文课有魅力,让学生得到扎实的训练。
但是我会让学生有延伸的阅读,去尽可能去走近主人公,去感受他,当学生产生疑问,阅读到的形象和课堂的形象如此不同,我会真诚交流与分享自己的想法——活生生的人是多样化的,不存在完美的人,但是创作出来的音乐是伟大的,“这种音乐只应该跪着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