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池上 刘攽》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刘攽《雨后池上》原文、译文及赏析

刘攽《雨后池上》原文、译文及赏析

刘攽《雨后池上》原文、译文及赏析《雨后池上》是北宋史学家刘攽创作的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动静结合的写法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古诗吧。

《雨后池上》原文宋代: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译文及注释•译文一场大雨过后池塘里涨满了水,非常平静,好像蘸水轻轻磨光的镜子照映着岸边房屋的倒影。

东风忽然吹起,下垂的柳条袅娜起舞,柳枝上的水珠撇向荷叶中间,不断发出声响。

注释1、池上:池塘。

2、一雨池塘:一处雨后池塘。

3、淡磨:恬静安适。

淡,安静。

4、明镜:如同明镜。

5、檐楹:这里指房屋。

檐,房檐。

楹,房屋前面的柱子。

6、舞:飘动。

7、更作:化作。

8、荷心:荷花。

赏析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雨后池塘图,从诗中写到的东风、垂杨、荷花等物象来看,背景是春季,因此,再确切些说是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给读者以清美的艺术享受。

首句展示的是雨后池上春景的静态美。

第一句写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只淡淡地出一“平”字。

如果只读这一句,会觉得它过于平常,但在这句之后紧接以“淡磨明镜照檐楹”,却境界顿出。

“淡磨”二字颇可玩味。

施者是春雨,受者是池面,经春雨洗涤过的池面,好比经人轻磨拂拭过的明镜,比中有比,比中有拟人,这就使“水如镜”这一浅俗的比喻有新鲜之感。

不仅能使读者感受到春雨后池上异常平静、明净的状态,并能进而联想到前此蒙蒙细雨随着微风轻拂池面的轻盈柔姿。

“淡磨明镜照檐楹”,创造的正是非春雨后池塘莫属的艺术境界。

与此相适应,这两句语势平缓,无一字不清静,连略带动感、略为经意的“淡磨”二字,也一如字面,给读者以一种轻淡的心理感受,显得毫不着力。

三四句由静而动,进一步写雨后池上的动态美。

东风忽起,舞动池边的垂杨,吹落垂杨柔枝细叶上缀满的雨滴,洒落在池中舒展的荷叶上,发出一阵清脆细密的声响。

这里,诗人笔下荡漾的东风、婆娑起舞的垂杨、荷心的万点声,无一不具有一种流动的韵致和盎然的生意,与前二句相比,别是一番情趣。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课外古诗词赏析阅读专项练习题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课外古诗词赏析阅读专项练习题

课外古诗词赏析阅读专项练习题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诗歌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结合全诗分别概括实写和虚写的内容。

2.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第二句“凉”字好在哪里?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雨后池上(宋)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薝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注释:①薝楹:薝廊。

②更:又。

1.诗题为《雨后池上》,那么,诗中从哪些方面表现了“雨后”二字?2.请简要赏析第二段加点词语的妙处。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唐)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注:①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年)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

②迁客,指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

贬官长沙。

③古曲有《梅花落》。

1.用自己的话说说“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这两句诗的意思。

2.第二句中的“望”字包含了诗人哪些情感?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小题题农父庐舍丘为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

湖上春既早,田家日不闲。

沟塍①流水处,耒耜平芜间。

薄暮饭牛罢,归来还闭关②。

(注)①沟塍(chéng):田埂和田间的水沟。

②闭关:闭门谢客。

1.“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与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你试作赏析。

2.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内容,并揣摩作者在这首诗中寄予的情怀。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刘克庄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

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

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释: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

渴望为抗金复国做出贡献,却不为当朝重用,屡遭迁废,仕路坎坷。

(1)词中“百种千般巧”的“巧”表现在哪里?(2)你认为词人借“天公”与“花事”的关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语文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试题答案

语文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试题答案

语文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试题答案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雨后池上(北宋)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诗中从哪些方面表现了“雨后”二字?(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

2.阅读古诗,回答问题春寒①梅尧臣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动②,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处于低潮。

②“亚”通“压”,“青帘”指酒旗。

(1)颔联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体现了“春寒”。

(2)全诗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请简要赏析。

3.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雨后池上(北宋)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诗中从哪些方面表现了“雨后”二字?(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

4.古诗文阅读夜过西湖[宋]陈起鹊巢犹挂三更月,渔板惊回一片鸥。

吟得诗成无笔写,蘸他春水画船头。

(1)品析第二句中的“惊回”二字。

(2)这首诗的题目可否改为“西湖寻诗”?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

5.古诗文阅读春兴唐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春郊唐钱起水绕冰渠渐有声,气融烟坞晚来明。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

(1)这两首诗都是写春天,但春的阶段有所不同。

第一首诗的阶段是,第二首诗的阶段是。

(2)借物抒怀是诗歌中常用的手法,请结合两首诗中的“风”这个物象,简要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

初二上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1[001]

初二上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1[001]

初二上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1 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雨后池上(北宋)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诗中从哪些方面表现了“雨后”二字?(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________”这个成语源自颔联,现表达“要达到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这个道理。

颈联“________”字写出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空”字是说潭影使人心中俗念消除殆尽。

(2)诗歌的七,八两句动静关系处理得十分巧妙,请结合诗句分析。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首诗以________字为线索,以________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从动植物的变化来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试从中找出一处并进行品析。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相见欢[宋]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两句的画面。

(2)“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后面小题登城刘敞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1)“雨映寒空半有无”中的“映”和“半有无”写出了雨的什么特点?(2)三、四句运用________手法,展现了一輻雨映寒空、山深树幽的江南画卷.流露出作者________的心情。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雨后池上 练习

雨后池上 练习
雨后池上
【作者】刘攽(bān)【朝代】宋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词句注释:
1、淡磨:恬静安适。淡,安静。
2、檐楹:这里指房屋。檐,房檐。楹,房屋前面的柱子。
白话译文:
一场大雨过后池塘里涨满了水,非常平静,好像蘸水轻轻磨光的镜子照映着岸边房屋的倒影。东风忽然吹起,下垂的柳条袅娜起舞,柳枝上的水珠撇向荷叶中间,不断发出声响。
南柯子·十里青山远
【作者】仲殊【朝代】宋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暑,清风衬晚霞。绿杨堤畔闹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白话译文:
潮水涨平了沙路,远处的青山连绵不断,偶尔听到几声鸟鸣,好像是在哀怨时光流逝。又是凄凉冷漠的秋天了,我远在海角天涯。
残月西堕。白露湿衣,拂晓的凉风慢慢地吹散朝霞。走到那似曾相识绿杨堤畔,我询问起塘中盛开的荷花:“你可记得,那年我路边沽酒,敲开的是哪不断的青山,是远景描写;潮水涨平了沙路,是近景描写。2、视听结合。青山、潮水、沙路是视觉描写;耳边响起鸟鸣叫的声音,是听觉描写。3、拟人。“怨年华”的“怨”字,把人的情感赋予啼鸟,表达作者内心的愁怨之情。
答案:
1、前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唐雨后优美迷人的静态美。后两句用“忽起”“垂杨舞”以及垂杨叶子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写出了雨后池上的动态美。2、全诗动静结合,又以动衬静,组成了一幅美丽的雨后池塘春景图,表达了作者对此美景的赞美热爱之情。
学生版262页
教师版30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检测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检测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检测试卷含答案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寿阳曲·远浦帆归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注释】酒旆(pèi):酒店的旗帘,酒家悬于门前以招徕顾客。

(1)全诗境界清淡闲远,前三句中________是近景。

________是远景,近景远景相得益彰。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雨后池上(北宋)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诗中从哪些方面表现了“雨后”二字?(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

3.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全诗以________为线索,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景的________之情。

(2)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

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

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幕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首联虚中有实,虚写的内容是1 ,实写的内容是“黄鹤楼”。

(2)比较本诗尼联与《渡荆门送别》的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在写法和情感上的异同,填写下表。

5.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雨过山村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雨后池上》原文及诗词鉴赏-古诗-赏析_0

《雨后池上》原文及诗词鉴赏-古诗-赏析_0

《雨后池上》原文及诗词鉴赏-古诗-赏析2.三四句描写了作者在雨后池上所见的具体景物有哪些?诗中所写景物勾勒的是哪个季节的图画?【参考答案】1.形象地写出了雨后后池水平静、明净(清澈)的状态。

2.垂杨、荷叶,春季。

(4)前两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5)三、四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塘上的一种动态美。

答案: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6)诗歌由风起而垂杨舞,由垂杨舞而荷声万点的连锁反应,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态?答案:反映了作者雨后静观自然的怡然心态。

7.本诗后两句中的“忽起”“更作”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5分)8.本诗在表现手法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9、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10、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

试题答案:7.“忽起”二字,造成突兀之势,展示出景物瞬息间由静而动的变化,给人以强烈的动感;(2分)“更作”二字与“忽起”作呼应回旋,造成一种急促的旋律,从而把诗中有形的与无形的、动态的与静态的景物联系贯通起来,组成一幅形声兼备的艺术画卷。

(3分)(言之成理即可)8.一是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经春雨洗涤过的池面比作经人轻磨拂拭过的明镜,极其形象地写出了春雨过后池上异常平静、明净的状态。

(3分)二是动静结合,构成对比:前两句写出了雨后池上春景的静态美;后两句由静而动,进一步写雨后池上的动态美。

以静显动,以动衬静,相得益彰。

(3分)(言之成理即可)9、答:水面如同刚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来表现水面的平静。

10、答: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迷人的静态。

三、四句“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塘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参考文档】雨后池上诗词阅读答案-优秀word范文 (1页)

【参考文档】雨后池上诗词阅读答案-优秀word范文 (1页)

【参考文档】雨后池上诗词阅读答案-优秀word范文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雨后池上诗词阅读答案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4分)
(2)诗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4分)
参考答案:
(1)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2)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后池上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6.下列关于本诗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这首七言绝句写的是池上雨后的美景,笔随景迁,清新怡人 B.第二句运用比喻修辞,明镜一般的水面,池边檐楹的倒影清晰可见,表现出雨后池塘波平如镜的静美 C.第三句的“忽”字,展示出景物瞬息间由静而动的变化,颇具情味 D. 第四句以静衬动用“万点声”展现了雨后风起后湖面的纷杂与喧闹 7.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的画面 (40字左右)(3分) 6.D 评分意见:本题共2风飞舞,抖落一身水珠,洒向池中荷叶,传来嗒嗒万点声响 7.示例:忽然一阵风起,万千杨柳枝条袅娜着乘分意见:本题共3分准确理解句意2分,合理想象描绘生动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