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池上 刘攽》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刘攽《雨后池上》原文、译文及赏析

刘攽《雨后池上》原文、译文及赏析

刘攽《雨后池上》原文、译文及赏析《雨后池上》是北宋史学家刘攽创作的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动静结合的写法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古诗吧。

《雨后池上》原文宋代: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译文及注释•译文一场大雨过后池塘里涨满了水,非常平静,好像蘸水轻轻磨光的镜子照映着岸边房屋的倒影。

东风忽然吹起,下垂的柳条袅娜起舞,柳枝上的水珠撇向荷叶中间,不断发出声响。

注释1、池上:池塘。

2、一雨池塘:一处雨后池塘。

3、淡磨:恬静安适。

淡,安静。

4、明镜:如同明镜。

5、檐楹:这里指房屋。

檐,房檐。

楹,房屋前面的柱子。

6、舞:飘动。

7、更作:化作。

8、荷心:荷花。

赏析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雨后池塘图,从诗中写到的东风、垂杨、荷花等物象来看,背景是春季,因此,再确切些说是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给读者以清美的艺术享受。

首句展示的是雨后池上春景的静态美。

第一句写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只淡淡地出一“平”字。

如果只读这一句,会觉得它过于平常,但在这句之后紧接以“淡磨明镜照檐楹”,却境界顿出。

“淡磨”二字颇可玩味。

施者是春雨,受者是池面,经春雨洗涤过的池面,好比经人轻磨拂拭过的明镜,比中有比,比中有拟人,这就使“水如镜”这一浅俗的比喻有新鲜之感。

不仅能使读者感受到春雨后池上异常平静、明净的状态,并能进而联想到前此蒙蒙细雨随着微风轻拂池面的轻盈柔姿。

“淡磨明镜照檐楹”,创造的正是非春雨后池塘莫属的艺术境界。

与此相适应,这两句语势平缓,无一字不清静,连略带动感、略为经意的“淡磨”二字,也一如字面,给读者以一种轻淡的心理感受,显得毫不着力。

三四句由静而动,进一步写雨后池上的动态美。

东风忽起,舞动池边的垂杨,吹落垂杨柔枝细叶上缀满的雨滴,洒落在池中舒展的荷叶上,发出一阵清脆细密的声响。

这里,诗人笔下荡漾的东风、婆娑起舞的垂杨、荷心的万点声,无一不具有一种流动的韵致和盎然的生意,与前二句相比,别是一番情趣。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课外古诗词赏析阅读专项练习题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课外古诗词赏析阅读专项练习题

课外古诗词赏析阅读专项练习题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诗歌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结合全诗分别概括实写和虚写的内容。

2.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第二句“凉”字好在哪里?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雨后池上(宋)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薝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注释:①薝楹:薝廊。

②更:又。

1.诗题为《雨后池上》,那么,诗中从哪些方面表现了“雨后”二字?2.请简要赏析第二段加点词语的妙处。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唐)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注:①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年)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

②迁客,指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

贬官长沙。

③古曲有《梅花落》。

1.用自己的话说说“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这两句诗的意思。

2.第二句中的“望”字包含了诗人哪些情感?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小题题农父庐舍丘为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

湖上春既早,田家日不闲。

沟塍①流水处,耒耜平芜间。

薄暮饭牛罢,归来还闭关②。

(注)①沟塍(chéng):田埂和田间的水沟。

②闭关:闭门谢客。

1.“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与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你试作赏析。

2.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内容,并揣摩作者在这首诗中寄予的情怀。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刘克庄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

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

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释: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

渴望为抗金复国做出贡献,却不为当朝重用,屡遭迁废,仕路坎坷。

(1)词中“百种千般巧”的“巧”表现在哪里?(2)你认为词人借“天公”与“花事”的关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语文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试题答案

语文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试题答案

语文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试题答案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雨后池上(北宋)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诗中从哪些方面表现了“雨后”二字?(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

2.阅读古诗,回答问题春寒①梅尧臣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动②,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处于低潮。

②“亚”通“压”,“青帘”指酒旗。

(1)颔联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体现了“春寒”。

(2)全诗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请简要赏析。

3.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雨后池上(北宋)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诗中从哪些方面表现了“雨后”二字?(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

4.古诗文阅读夜过西湖[宋]陈起鹊巢犹挂三更月,渔板惊回一片鸥。

吟得诗成无笔写,蘸他春水画船头。

(1)品析第二句中的“惊回”二字。

(2)这首诗的题目可否改为“西湖寻诗”?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

5.古诗文阅读春兴唐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春郊唐钱起水绕冰渠渐有声,气融烟坞晚来明。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

(1)这两首诗都是写春天,但春的阶段有所不同。

第一首诗的阶段是,第二首诗的阶段是。

(2)借物抒怀是诗歌中常用的手法,请结合两首诗中的“风”这个物象,简要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

初二上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1[001]

初二上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1[001]

初二上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1 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雨后池上(北宋)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诗中从哪些方面表现了“雨后”二字?(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________”这个成语源自颔联,现表达“要达到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这个道理。

颈联“________”字写出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空”字是说潭影使人心中俗念消除殆尽。

(2)诗歌的七,八两句动静关系处理得十分巧妙,请结合诗句分析。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首诗以________字为线索,以________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从动植物的变化来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试从中找出一处并进行品析。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相见欢[宋]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两句的画面。

(2)“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后面小题登城刘敞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1)“雨映寒空半有无”中的“映”和“半有无”写出了雨的什么特点?(2)三、四句运用________手法,展现了一輻雨映寒空、山深树幽的江南画卷.流露出作者________的心情。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雨后池上 练习

雨后池上 练习
雨后池上
【作者】刘攽(bān)【朝代】宋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词句注释:
1、淡磨:恬静安适。淡,安静。
2、檐楹:这里指房屋。檐,房檐。楹,房屋前面的柱子。
白话译文:
一场大雨过后池塘里涨满了水,非常平静,好像蘸水轻轻磨光的镜子照映着岸边房屋的倒影。东风忽然吹起,下垂的柳条袅娜起舞,柳枝上的水珠撇向荷叶中间,不断发出声响。
南柯子·十里青山远
【作者】仲殊【朝代】宋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暑,清风衬晚霞。绿杨堤畔闹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白话译文:
潮水涨平了沙路,远处的青山连绵不断,偶尔听到几声鸟鸣,好像是在哀怨时光流逝。又是凄凉冷漠的秋天了,我远在海角天涯。
残月西堕。白露湿衣,拂晓的凉风慢慢地吹散朝霞。走到那似曾相识绿杨堤畔,我询问起塘中盛开的荷花:“你可记得,那年我路边沽酒,敲开的是哪不断的青山,是远景描写;潮水涨平了沙路,是近景描写。2、视听结合。青山、潮水、沙路是视觉描写;耳边响起鸟鸣叫的声音,是听觉描写。3、拟人。“怨年华”的“怨”字,把人的情感赋予啼鸟,表达作者内心的愁怨之情。
答案:
1、前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唐雨后优美迷人的静态美。后两句用“忽起”“垂杨舞”以及垂杨叶子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写出了雨后池上的动态美。2、全诗动静结合,又以动衬静,组成了一幅美丽的雨后池塘春景图,表达了作者对此美景的赞美热爱之情。
学生版262页
教师版30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检测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检测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检测试卷含答案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寿阳曲·远浦帆归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注释】酒旆(pèi):酒店的旗帘,酒家悬于门前以招徕顾客。

(1)全诗境界清淡闲远,前三句中________是近景。

________是远景,近景远景相得益彰。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雨后池上(北宋)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诗中从哪些方面表现了“雨后”二字?(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

3.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全诗以________为线索,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景的________之情。

(2)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

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

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幕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首联虚中有实,虚写的内容是1 ,实写的内容是“黄鹤楼”。

(2)比较本诗尼联与《渡荆门送别》的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在写法和情感上的异同,填写下表。

5.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雨过山村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雨后池上》原文及诗词鉴赏-古诗-赏析_0

《雨后池上》原文及诗词鉴赏-古诗-赏析_0

《雨后池上》原文及诗词鉴赏-古诗-赏析2.三四句描写了作者在雨后池上所见的具体景物有哪些?诗中所写景物勾勒的是哪个季节的图画?【参考答案】1.形象地写出了雨后后池水平静、明净(清澈)的状态。

2.垂杨、荷叶,春季。

(4)前两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5)三、四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塘上的一种动态美。

答案: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6)诗歌由风起而垂杨舞,由垂杨舞而荷声万点的连锁反应,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态?答案:反映了作者雨后静观自然的怡然心态。

7.本诗后两句中的“忽起”“更作”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5分)8.本诗在表现手法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9、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10、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

试题答案:7.“忽起”二字,造成突兀之势,展示出景物瞬息间由静而动的变化,给人以强烈的动感;(2分)“更作”二字与“忽起”作呼应回旋,造成一种急促的旋律,从而把诗中有形的与无形的、动态的与静态的景物联系贯通起来,组成一幅形声兼备的艺术画卷。

(3分)(言之成理即可)8.一是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经春雨洗涤过的池面比作经人轻磨拂拭过的明镜,极其形象地写出了春雨过后池上异常平静、明净的状态。

(3分)二是动静结合,构成对比:前两句写出了雨后池上春景的静态美;后两句由静而动,进一步写雨后池上的动态美。

以静显动,以动衬静,相得益彰。

(3分)(言之成理即可)9、答:水面如同刚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来表现水面的平静。

10、答: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迷人的静态。

三、四句“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塘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参考文档】雨后池上诗词阅读答案-优秀word范文 (1页)

【参考文档】雨后池上诗词阅读答案-优秀word范文 (1页)

【参考文档】雨后池上诗词阅读答案-优秀word范文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雨后池上诗词阅读答案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4分)
(2)诗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4分)
参考答案:
(1)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2)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宋代-刘攽《雨后池上》原文、译文及注释

宋代-刘攽《雨后池上》原文、译文及注释

宋代-刘攽《雨后池上》原文、译文及注释
原文:
雨后池上
宋代-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翻译: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一场大雨过后池塘里涨满了水,非常平静,好像蘸水轻轻磨光的镜子照映着岸边房屋的倒影。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东风忽然吹起,下垂的柳条袅娜起舞,柳枝上的水珠撇向荷叶中间,不断发出声响。

注释:
1.池上:池塘。

2.一雨池塘:一处雨后池塘。

3.淡磨:恬静安适。

淡,安静。

4.明镜:如同明镜。

5.檐楹:这里指房屋。

檐,房檐。

楹,房屋前面的柱子。

6.舞:飘动。

7.更作:化作。

8.荷心:荷花。

刘攽《雨后池上》原文翻译及赏析

刘攽《雨后池上》原文翻译及赏析

刘攽《雨后池上》原文翻译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演讲稿、心得体会、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范本、主题班会、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experience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templates, theme class meetings, teaching reflections, teaching design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materials, please pay attention!刘攽《雨后池上》原文翻译及赏析雨后池上【宋】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雨后池上(刘攽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雨后池上(刘攽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雨后池上宋代: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标签春天、古诗三百首、池塘译文一场大雨过后池塘里涨满了水,非常平静,好像蘸水轻轻磨光的镜子照映着岸边房屋的倒影。

东风忽然吹起,下垂的柳条袅娜起舞,柳枝上的水珠撇向荷叶中间,不断发出声响。

注释一雨池塘:一处雨后池塘。

淡磨:恬静安适。

淡,安静。

明镜:如同明镜。

檐楹:这里指房屋。

檐,房檐。

楹,房屋前面的柱子。

舞:飘动。

更作:化作。

荷心:荷花。

赏析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雨后池塘图,从诗中写到的东风、垂杨、荷花等物象来看,背景是春季,因此,再确切些说是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给读者以清美的艺术享受。

首句展示的是雨后池上春景的静态美。

第一句写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只淡淡地出一“平”字。

如果只读这一句,会觉得它过于平常,但在这句之后紧接以“淡磨明镜照檐楹”,却境界顿出。

“淡磨”二字颇可玩味。

施者是春雨,受者是池面,经春雨洗涤过的池面,好比经人轻磨拂拭过的明镜,比中有比,比中有拟人,这就使“水如镜”这一浅俗的比喻有新鲜之感。

不仅能使读者感受到春雨后池上异常平静、明净的状态,并能进而联想到前此蒙蒙细雨随着微风轻拂池面的轻盈柔姿。

“淡磨明镜照檐楹”,创造的正是非春雨后池塘莫属的艺术境界。

与此相适应,这两句语势平缓,无一字不清静,连略带动感、略为经意的“淡磨”二字,也一如字面,给读者以一种轻淡的心理感受,显得毫不着力。

三四句由静而动,进一步写雨后池上的动态美。

东风忽起,舞动池边的垂杨,吹落垂杨柔枝细叶上缀满的雨滴,洒落在池中舒展的荷叶上,发出一阵清脆细密的声响。

这里,诗人笔下荡漾的东风、婆娑起舞的垂杨、荷心的万点声,无一不具有一种流动的韵致和盎然的生意,与前二句相比,别是一番情趣。

与此相随,语势节奏也由平缓而转向急促,字字飞动起来。

“忽起”二字,首先造成突兀之势,展示出景物瞬息间由静而动的变化,给人以强烈的动感;随后再用“更作”二字作呼应回旋,造成一种急促的旋律,从而把上述有形的与无形的、动态的和声响的景物联贯起来,组成一幅形声兼备的艺术画卷。

雨后池上_刘攽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雨后池上_刘攽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雨后池上_刘攽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雨后池上_刘攽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雨后池上宋代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译文一场大雨过后池塘里涨满了水,非常平静,好像蘸水轻轻磨光的镜子照映着岸边房屋的倒影。

东风忽然吹起,下垂的柳条袅娜起舞,柳枝上的水珠撇向荷叶中间,不断发出声响。

注释池上:池塘。

一雨池塘:一处雨后池塘。

淡磨:恬静安适。

淡,安静。

明镜:如同明镜。

檐楹:这里指房屋。

檐,房檐。

楹,房屋前面的柱子。

舞:飘动。

更作:化作。

荷心:荷花。

赏析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雨后池塘图,从诗中写到的东风、垂杨、荷花等物象来看,背景是春季,因此,再确切些说是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给读者以清美的艺术享受。

首句展示的是雨后池上春景的静态美。

第一句写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只淡淡地出一“平”字。

如果只读这一句,会觉得它过于平常,但在这句之后紧接以“淡磨明镜照檐楹”,却境界顿出。

“淡磨”二字颇可玩味。

施者是春雨,受者是池面,经春雨洗涤过的池面,好比经人轻磨拂拭过的明镜,比中有比,比中有拟人,这就使“水如镜”这一浅俗的比喻有新鲜之感。

不仅能使读者感受到春雨后池上异常平静、明净的状态,并能进而联想到前此蒙蒙细雨随着微风轻拂池面的轻盈柔姿。

“淡磨明镜照檐楹”,创造的正是非春雨后池塘莫属的艺术境界。

与此相适应,这两句语势平缓,无一字不清静,连略带动感、略为经意的“淡磨”二字,也一如字面,给读者以一种轻淡的心理感受,显得毫不着力。

三四句由静而动,进一步写雨后池上的动态美。

东风忽起,舞动池边的垂杨,吹落垂杨柔枝细叶上缀满的雨滴,洒落在池中舒展的荷叶上,发出一阵清脆细密的声响。

这里,诗人笔下荡漾的东风、婆娑起舞的垂杨、荷心的万点声,无一不具有一种流动的韵致和盎然的生意,与前二句相比,别是一番情趣。

与此相随,语势节奏也由平缓而转向急促,字字飞动起来。

“忽起”二字,首先造成突兀之势,展示出景物瞬息间由静而动的变化,给人以强烈的动感;随后再用“更作”二字作呼应回旋,造成一种急促的旋律,从而把上述有形的与无形的、动态的和声响的景物联贯起来,组成一幅形声兼备的艺术画卷。

《雨后池上》阅读答案

《雨后池上》阅读答案

《雨后池上》阅读答案《雨后池上》是北宋史学家刘攽创作的七言绝句。

诗的第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雨后池上》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雨后池上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注】刘攽(bān),庆历六年进士,曾助司马光修((资治通鉴》。

【试题】1.诗的前两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2.三四句描写了作者在雨后池上所见的`具体景物有哪些?诗中所写景物勾勒的是哪个季节的图画?(4)前两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5)三、四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塘上的一种动态美。

(6)诗歌由风起而垂杨舞,由垂杨舞而荷声万点的连锁反应,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态?7.本诗后两句中的“忽起”“更作”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5分)8.本诗在表现手法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9、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10、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

《雨后池上》阅读答案1.形象地写出了雨后后池水平静、明净(清澈)的状态。

2. 垂杨、荷叶,春季。

5.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6.反映了作者雨后静观自然的怡然心态。

7.“忽起”二字,造成突兀之势,展示出景物瞬息间由静而动的变化,给人以强烈的动感;(2分)“更作”二字与“忽起”作呼应回旋,造成一种急促的旋律,从而把诗中有形的与无形的、动态的与静态的景物联系贯通起来,组成一幅形声兼备的艺术画卷。

(3分)(言之成理即可)8.一是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经春雨洗涤过的池面比作经人轻磨拂拭过的明镜,极其形象地写出了春雨过后池上异常平静、明净的状态。

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综合试题答案

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综合试题答案

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综合试题答案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雨后池上(北宋)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诗中从哪些方面表现了“雨后”二字?(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本诗作于唐高宗仪凤三年(公元678年),骆宾王因上疏论事触犯武则天,被诬而下狱。

(1)诗中的“玄鬓”指的是________,“南冠”指的是________。

(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夜独坐[唐]王维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宋]周弼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房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均写了夜景,但季节不同,王维的诗的是1 ,周弼的诗的是2 。

(2)两诗均描绘了诗人独坐,但诗人的心境是不同的:王诗写的是1 的心境。

周诗写的是2 的心境。

4.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早发(唐)韦庄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

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

树色遥藏店,泉声暗傍畦。

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

(1)诗歌题为“早发”,请简要分析全诗是怎样扣住“早”字来写的。

(2)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别老母清·黄景仁搴帷①拜母河梁②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③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注释】①搴(qiān)帷(wéi):掀起门帘出门。

②河梁:桥,替代送别地。

③惨惨:幽暗无光。

(1)“白发愁看泪眼枯”一句中,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母亲的担忧(用诗句中的字填空)。

(2)有学者评价此诗说“字字沉痛,令人不忍卒读”,请结合诗的三四两句说说你的理解。

6.阅读诗歌,完成下列问题。

《雨后池上》原文注释及赏析

《雨后池上》原文注释及赏析

《雨后池上》原文注释及赏析
【原文】
《雨后池上》
[宋]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①照檐楹②。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③。

【注释】
①淡磨明镜: 指小心地究磨铜镜。

②楹:古时大厅前面的柱子。

③荷心:即荷叶上。

【赏析】
这首七绝描写雨后池塘的风景。

前两句描写池塘雨后的静态美。

雨后池塘水涨满盈,水面平静映照出岸边房舍屋宇。

以明镜喻平静的池水,非常贴切。

后两句描绘池塘的动态美。

忽然东风吹起,垂杨迎风起舞,枝叶的雨滴洒向池塘,使荷叶发出了滴滴嗒嗒的声响。

这一动一静转瞬即逝的天籁被诗人敏锐地捕捉住,而且刻画得相得益彰,很有审美意趣。

湖州市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语文试卷

湖州市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语文试卷

湖州市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语文试卷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雨后池上(北宋)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诗中从哪些方面表现了“雨后”二字?(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

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江上(宋)王安石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1)第二句中“低徊”一词很富表现力,请简要赏析。

(2)这首诗中的三,四两句于寻常的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做简要分析。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 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C. 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2)请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4.古诗文阅读春兴唐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春郊唐钱起水绕冰渠渐有声,气融烟坞晚来明。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

(1)这两首诗都是写春天,但春的阶段有所不同。

第一首诗的阶段是,第二首诗的阶段是。

(2)借物抒怀是诗歌中常用的手法,请结合两首诗中的“风”这个物象,简要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古诗词阅读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表达诗人心境高远、自由闲适、恬淡惬意的词语是“________”和“________”。

(2)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

合肥市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语文试卷

合肥市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语文试卷

合肥市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语文试卷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雨后池上(北宋)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诗中从哪些方面表现了“雨后”二字?(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

2.阅读古诗,回答问题春寒①梅尧臣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动②,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处于低潮。

②“亚”通“压”,“青帘”指酒旗。

(1)颔联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体现了“春寒”。

(2)全诗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请简要赏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

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1)“笙歌”和“涟漪”两个词中任选一个词作解释。

(2)下片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作简要分析。

5.(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乱花渐欲迷人眼”中“欲”在句中意思是________。

(2)这首诗描写的是初春之景,下面哪个选项中的诗句也是描绘初春景色()。

A.带雪梅初暖,含烟柳尚青。

(孟浩然)B.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

(王维)C.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武元衡)(3)从这首诗中的颔联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锦州市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语文试卷

锦州市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语文试卷

锦州市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语文试卷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雨后池上(北宋)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诗中从哪些方面表现了“雨后”二字?(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

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早发[唐]韦庄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

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

树色遥藏店,泉声暗傍畦。

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

(1)诗歌题为“早发”,请简要分析全诗是怎样扣住“早”字来写的。

(2)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3.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早发(唐)韦庄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

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

树色遥藏店,泉声暗傍畦。

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

(1)诗歌题为“早发”,请简要分析全诗是怎样扣住“早”字来写的。

(2)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

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

(2)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5.古代诗歌阅读。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游洞庭湖(其二)李白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1)两首诗都写了洞庭湖,但诗中表达的感情却有所不同,请说说各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中的“蒸”和“撼”锤炼精妙,极富表现力,“且就洞庭赊月色”的“赊”字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对“赊”字作赏析。

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归园田居·其二陶渊明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①。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2023呼和浩特市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语文试卷

2023呼和浩特市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语文试卷

2023呼和浩特市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语文试卷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

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送行舟。

(1)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

(2)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雨后池上(北宋)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诗中从哪些方面表现了“雨后”二字?(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柳枝词郑文宝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1)这首诗中最能表现作者离愁之沉重的字“________”,作者埋怨船“不管烟波与风雨”都要出发,这里的“烟波与风雨”指的是________。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诗中“几处早莺争暖树”的“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2)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些诗句最能体现这种感情?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北陂杏花①王安石一陂②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③,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释】①本诗写于王安石贬居江宁(今南京)之后,是他晚年心境的写照。

②陂:池。

这里指池边或池中小洲。

一说“北陂”是地名,在江宁。

③雪:指杏花像雪花一样在风中飘零。

(1)你认为“一陂春水绕花身”中的“绕”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2)三,四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6.古诗文阅读(一)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上听吹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注释:①这是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后池上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6.下列关于本诗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这首七言绝句写的是池上雨后的美景,笔随景迁,清新怡人 B.第二句运用比喻修辞,明镜一般的水面,池边檐楹的倒影清晰可见,表现出雨后池塘波平如镜的静美 C.第三句的“忽”字,展示出景物瞬息间由静而动的变化,颇具情味 D. 第四句以静衬动用“万点声”展现了雨后风起后湖面的纷杂与喧闹 7.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的画面 (40字左右)(3分) 6.D 评分意见:本题共2风飞舞,抖落一身水珠,洒向池中荷叶,传来嗒嗒万点声响 7.示例:忽然一阵风起,万千杨柳枝条袅娜着乘分意见:本题共3分准确理解句意2分,合理想象描绘生动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