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的特殊性与新农合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合集下载

少数民族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以湖北恩施自治州为例袁玉鸣

少数民族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以湖北恩施自治州为例袁玉鸣

Vol.28No.12Dec2012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Chifeng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第28卷第12期(下)2012年12月近年来,恩施州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探索出了适应民族地区实际的新经验.但受自然条件、人口素质等多方面因素制约,恩施州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在部分乡镇,尤其在高山及偏远村组还比较突出.因此,研究完善新农合可持续发展机制,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卫生服务条件,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与水平,使农民病有所医,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1为民、便民、利民,新农合成效显著恩施州新农合工作紧扣“高标准运行,高水平服务”这一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紧紧锁定参合农民满意这一重点,切实抓好定点医疗机构管理这一难点,始终盯住基金管理这一焦点,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在构建新农合管理机制上做文章,已基本形成了政府组织引导,部门协调配合,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家庭账户为辅,补偿合理,监管严密,服务便捷的新农合制度框架.1.1新农合管理体系全面建立恩施州新农合制度实施以来,把实施新农合制度作为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构建和谐恩施的大事来抓,列入为民办实事的内容之一.各县市相继成立了新农合医疗管理委员会,下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按程序审定了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药店),各定点住院医疗机构设立合管科,配备1-3名专职合管员,为管理新农合奠定了基础.1.2基本实现了全覆盖目标由于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参与度高,全州“新农合”运行平稳,自2004年在咸丰县开展试点,到2007年4月已覆盖了全州八县市,新农合政策不断推广,农民参合积极性逐步提高,参合农民逐年增加,参合率由试点初期的78.37%上升到2011年的96.87%,参合农民达到322.094万人,农民参合积极性稳步增强.1.3农民因病致贫、返贫得到缓解恩施州把实施新农合,能否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解决农民因病致贫、返贫问题作为执政者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基本准则,把参合农民能否真正受益作为新农合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年1-6月,全州参合农民住院达188990人次,住院率为5.9%(不含住院分娩),比去年同期上升26.3%;实际发生医疗费用61063.6075万元,比去年同期上升37.4%;实际补偿参合农民34875.3730万元,比去年同期上升58.4%;统筹区域内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了75.3%,实际平均补偿率超过55%达到了57.1%(不含二次补助),其中利川市61.3%最高,其他县市分别是建始县57.6%、宣恩县56.9%、巴东县55.8%、恩施市55.8%、鹤峰县54.9%、咸丰县54.6%、来凤县53.8%.所有统筹地区新农合的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8万元以上.同时,为逐步提高全州参合农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结合已经开展的提高参合农村居民儿童先心病、白血病、终末期肾病、重性精神病和宫颈癌、乳腺癌等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试点,还将积极组织各有关医疗机构对肺癌、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心肌梗塞、脑梗死、血友病、I型糖尿病、甲亢、唇腭裂、艾滋病机会感染等13个病种的现行收费情况进行调查.同时按照临床路径规范要求测算单论少数民族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以湖北恩施自治州为例袁玉鸣(湖北省恩施州委党校,湖北恩施445000)摘要:从恩施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的基本情况出发,总结概括了其运行的现状与成效,研究分析了恩施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取得的经验与存在的困境,并对少数民族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的机制进行了探讨.关键词:新型农合;可持续发展;民族地区;研究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2)12-0106-03106--病种费用标准,拟在近期将上述疾病纳入提高重大疾病医疗保障试点范围,届时将有20个病种被纳入到提高农村居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试点范围;为减轻农民用药负担,恩施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还转发了《湖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药物目录(第四版)》,县市级可用药品目录从607种扩大到了899种,省州级可用药品目录从651种扩大到了1000种,为进一步完善新农合用药管理,为参合农民带来更大的实惠作了一些实在的事情.1.4基金监管得到加强新农合管理部门高度重视资基金监管问题,一是做到“三个到位”,即监管公示制度到位,二是事前、事中和事后常规核查到位,三是向纪检监察机关人大、政协备案制度到位;二是各级合管部门与定点医院坚持协议办事,明确规定参合农民住院时必须按目录内所列药品实行“事先告知”制度,并纳入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考核;三是在州农合办的指导下,县市合管办每月从管理系统中随机抽取一定样本对参合住院农民编码、病案号等进行检查,直接与定点医院核对,对违反规定的予以公示,落实相应的惩戒措施,以确保基金有效实用.2新农合运行中存在的问题2.1个人缴费增加,农民及地方政府压力加大恩施州农民参合率水平近年来逐年提高,但由于2012年个人缴费提高,老百姓普遍认为制度变化太快,参合农民难以适应,农民从心理上有了一些抵触情绪.若继续不断的调高,将会使惠民政策变成农民的经济负担,少数人认为是政府已经在逐渐地绑架农民;另外,由于少数民族地区财力本来就不宽裕,对有大量农村困难群众,如农村低保户、五保户和特困优抚对象都需要政府出资,如果将筹资标准再提高,将从两方面直接增加地方政府特别是县市级政府的财政负担;另外,基金个人部分的征收完全依赖于村委班子成员,为完成参合率,不得不花大量时间去组织发动,导致成本增大,甚至垫资现象不可避免,在大量垫资的情况下就会演变出较多的“合情不合法”的情况,最终影响了农民参合的积极性,可见,参合率的提高就会受到制约.2.2医疗费用上涨过快,农民和政府的负担增加开始显现新农合以其低门槛、广覆盖、高补偿的优势迎得了广大农民的欢迎,但医疗费用上涨过快,必然影响参合农民的积极性.从2008-2010年的情况来看,参合农民医疗费用在三级医疗机构上涨最为明显,不合理检查、治疗、诱导消费、药品价格等现象导致了每年超过10%的增长速度,其中州级2009年较2007年度例均费用上涨(按照县市地域统计)有3个县超过2000元,有4个县市平均上涨在1600元左右,总体上涨幅度在30%以上.截止今年6月,全州参合农民住院费用在二级医疗机构平均达到3754元、在县外达到了8999元,同比2011年同期分别上升13.6%和13.6%.在加大对医疗机构医疗费用控制、推进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和医改的大环境下,医疗费用的上涨还在以较高的速度上涨,已经超出合理增长的范围,必须引起高度重视.2.3新农合行政管理机制不顺新农合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标志着国家对农民这一弱势群体的医疗保障问题的高度重视和具体实践.因此,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要求,在管理的机制上,管理手段上就应该有更多有别于职工医保、城市居民医保的优惠政策、办法出台.但就全省乃至全国来看,在新农合管理的机制远远不及职工医保、城市居民医保.新农合制度覆盖面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内涵建设的进度,机制建设出现了断层,缺乏管理的法律支持和行政执法地位,在履行行政职能,开展业务检查时显得力不从心.本来在三大医保来看,新农合所占比重最大、难度最大,而多数农合管理者工作在艰苦的乡镇,不仅要做好农合本职工作,甚至还要参与乡镇做好产业发展、社会治安等工作,加之新农合就医管理、费用核查、审核结报、监督监管复杂,动员农民参合耗时耗力,而他们却得不到同等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职称得不到聘任,远不能满足现实状况和实际工作需要,因此,在既无职称又无行政职务级别状态下,已严重影响了管理部门积极性的发挥.可以说,在“三保”中,新农合在工作上是重点,在地位上是孙子,在经济上是弱者.2.4人才缺乏,业务运行不适应有资料研究显示,新农合经办机构每名工作人员管理的人数是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管理中心的23.5倍,在恩施州就显然还高于这个数据.当前,村级医疗人才青黄不接,年龄老化,致使部分村卫生室无法很好的开展医疗工作,在开展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中难度较大,影响了农民就近就医;在政务、业务、财务、药品器械“四统一”管理中受多种因素影响,导致执行不力,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队伍不稳定,乡(镇)医疗卫生专业队伍素质不高,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与新农合的目标要求差距很大.2.5信息化建设滞后,科技支持不适应新农合信息化建设从2010年开始,恩施州由于特殊地理环境的客观原因,目前依然存在不少问题.恩施市尚有还有2家县级和6家乡镇定点医疗107--机构没有建立HIS,宣恩县还有2家县级定点医疗机构HIS没有与新农合管理系统进行系统对接;恩施市、建始县、宣恩县和鹤峰县的县乡两级定点医疗机构还没有接入专网,村级定点医疗机构也还只有利川市、巴东县和来凤县总计643个接入新农合专网;参合人员基础信息录入只有建始县开展了一小部分,离村卫生室网络接入率达到95%以上、参合人员基础信息录入率达到90%以上的目标差距很大,这必然带来工作效率的低下.3新农合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与对策.3.1树立“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理念,建立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因为新农合是一项重要的惠民政策,党委政府要因势利导,把新农合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不仅在财政投入上要有递增的硬性规定,还要营造有利于新农合发展的社会环境.要认真宣传新农合的方针、政策,让农民群众自己认识到参加新农合的好处,增强农民的互助、风险及健康意识,变要我参加新农合为我要参加新农合.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成立新农合管理局,明确其在政务、业务、事务上综合管理的职能,通过政策杠杆、法律手段和市场机制,变“新农合制度”中的“自愿原则”为“强制原则”.同时,在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参合筹资标准在“十二五”期间不宜马上提高,应主要通过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来补偿新农合资金不足的问题,要适当引入商业保险进入新农合,探索民族地区农民个人健康储蓄+政府补助模式来促进可持续发展.3.2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建立医药费用监控机制要进一步改革支付方式,推行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按床日付费、总额预付,并覆盖统筹区域内所有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要建立新农合对医疗费用增长的制约机制,实施定点医疗机构付费总额控制,将新农合基金支出总体控制目标分解至各医疗机构,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针对目前部分县市住院费用增长过快、住院率过高的势头,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强化综合管控,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和分级医疗的原则,加强对各级医疗机构添置大型医疗设备的审批管理,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和参合农民的医疗费用负担,对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次均费用及增长幅度、平均住院日、目录外药品使用比例、住院人次数占总诊疗人次比例进行考核,并纳入分级管理评价体系,对违反新农合管理相关规定的定点医疗机构采取警告、扣减即时结报回付款、暂停或取消定点资格等措施,促进医疗机构进一步加强自律.3.3加强信息化建设,实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机制要根据医改要求和《卫生部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加强新农合信息化建设,加大与当地电信部门的协同工作力度,明确责任,克服困难,建立台账实行销号式管理,以攻坚的态度和决心做好村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网络接入工作,确保全州村级网络接入率达标.在网络覆盖的基础上及时将新农合网络割接进入专网运行,进一步明确新农合信息系统管理员工作职责,规范其工作行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3.4强化基金监管,建立基金平稳运行机制一要提高筹资水平,增加财政补助,严格执行新农合基金财务会计制度,规范监管措施,杜绝挪用和违规使用基金、骗取套取基金等行为;二要加强基金收支预算管理,实行不相容职务分离,搞好基金运行分析和风险预警,提高使用效率.要避免部分地区统筹基金结余过多,又要防止收不抵支.三要坚持常规审计与定期专项审计相结合,内部监管与外部监管相结合,实行三级定期公示制度;四要加大对违反各项基金政策行为的查处力度.对有组织进行骗取、套取基金的行为要依法依规严厉查处,违规的医疗机构要取消定点资格.建立和完善新农合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构建城乡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提高农村人口幸福指数,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少数民族地区只有在新农合的推行中不断解放思想,在新农合管理运行的机制上创新、在基金筹集上创新,在保大病向保全面上创新,在县市级统筹向地市州级统筹上创新,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不断改进,新农合必将最大程度造福于参合农民.———————————————————参考文献:〔1〕李珍,王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困境[J].南风窗,2008(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http: ///gzdt/2012-02/22/content_2073 982.htm/2012-10-22.〔3〕王红漫.大国卫生之难[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4〕2011年恩施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11117/ca239 187.htm/2012-10-12.108--。

中国农村互助医疗制度的可持续性分析--基于贵州省开阳县的调查

中国农村互助医疗制度的可持续性分析--基于贵州省开阳县的调查

中国农村互助医疗制度的可持续性分析--基于贵州省开阳县的
调查
辛怡;张丽丽
【期刊名称】《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年(卷),期】2006(020)001
【摘要】通过对贵州省开阳县农村互助医疗制度试点情况的调查,分别从供给与需求的角度对开阳县互助医疗制度的可持续性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开阳县互助医疗模式在我国西部农村地区的实施具有可持续性.在需求方面表现为:筹资水平在农民经济承受能力之内,筹资水平具有公平性:在供给方面表现为:公共支持加强,可信的政策承诺.但是在风险分摊、管理成本、逆选择等几个方面存在着影响制度可持续性的种种隐忧.
【总页数】4页(P23-26)
【作者】辛怡;张丽丽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人口研究中心,贵州,贵阳,550025;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中心,辽宁,大连,116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7
【相关文献】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互助医疗制度的比较分析--基于贵州省独山县和开阳县的调查 [J], 魏来
2.自愿性与强制性之间--中国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嵌入性与可持续性发展分析 [J], 顾昕;方黎明
3.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的可持续性生计研究——基于贵州省的调查分析 [J], 徐锡广;申鹏;;;
4.民族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情况分析——基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调查 [J], 王红梅
5.制度的可持续性:基于一项新型合作医疗调查的研究 [J], 张兵;宋尹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农民参合视角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中西部地区7省10县的农户调查

农民参合视角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中西部地区7省10县的农户调查
Me i l c e e N C )i C nrl n s r hn .Me o s B sd o ua h ue o uvydt o d a S h m ( R MS n e t d Wet nC ia c aa e t d : ae nrrl o shl sre a f m 7 h d ar
f t r lig e s o ri i to a e i 9. u u e wil n s fpatcpain r t s 7 9% n r s e t ey o u a e i e t s r e a a i n r la d W e tr e p ci l n r r lr sd n u v y d n Ce ta n sen v t
Ch n .47. ia 9% r r lr sd n s u d rtn he c ne t f NRCMS a d 1 3% t i k t a:h s iaiai n r i u s — u a e i e t n e sa d t o tn s o n 9. h n h i o p tlz to e mb r e me tp a sa mp ra tr l n l y n i o n oe.Th e ul o g si g e so d ls o t tr r lr sd n s a tcp to e a ir t e r s t fLo itc Re r s i n Mo e h w ha a e i e t ’p rii ai n b h v o u
卫生政策研究 21 生 ! 箜 鲞笠 ! 02

医 疗 保 障

农 民参合 视 角 下 新 型农 村 合 作 医疗 可持 续 : 发展研 究
— —
基 于 中西部 地 区 7省 1 0县 的农 户调 查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的制约瓶颈与路径选择——基于河南四地市的调研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的制约瓶颈与路径选择——基于河南四地市的调研

院补偿 0 6 亿人次 ,门诊补偿 6 7 .2 . 亿人次 , 殊病种大额 门 减轻了参合人员看病 就医费用过 高的负担 。在调 查的 5 0 特 0 个 诊补偿 0 0 . 5亿人 次…。就河 南而言 ,截至 2 0 0 9年 ,河南 样本 中,参加新农合 的人数 为 4 2人 ,参合率达到 9 . % 7 44 ,
摘要:新型农村 合作 医疗 制度对 于实现社 会公 平、保障农 民健康 、 促进社 会和谐发挥 了重要 的作用 , 但其 可持 续
发展 也面 临着一些现 实困境。文章在梳理我 国 当前新农合 整体运行 的基 础上 , 结合 实证 调研 , 深度 剖析 了影 响其
持 续发展 的制 约 因素 。 明确指 出要 大力强化政府 的组织与 引导 , 积极拓 宽筹 资渠道 , 序渐进地提 高保 障水平 , 循 在 加 强监管 的基础 上 ,提供优 质 的医疗服 务 ,促进新 型农村合作 医疗持续 、 中图分类号:F 2 3 3
省 17个县 ( 、区 )有 7 0 . 8万农 民参合 ,参合率达 到 这充分说 明,广大群众 切实 体验到 了新型农村 合作医疗这 5 市 504 9 . 8 , 省 新农 合 累 计 补 偿 医 疗 费用 6 .8 元 , 大 地 4 1% 全 96 亿 极 民心工 程 的优 越性 。 缓解 了参 合 农 民的 医疗 负 担 。 2、 从 参 合 农 民 受 益 情 况 来 看 ,尽 管 广 大 农 民 非 常 认 二 、 本 文 的 研 究 样 本 与 研 究 方 法 可 这 一 制 度 , 而 且 确 实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缓 解 了农 民 看 病 贵 的 ( )样 本 情 况 。为 了解 当 前 新 农 合・ 运 行 情 况 , 问 题 , 但 是 , 就 补 偿 力 度 和 保 障 水 平 方 面 , 还 有 待 于 进 一 的

2024年新农合医疗情况总结

2024年新农合医疗情况总结

2024年新农合医疗情况总结
2024年,中国新农合医疗保险继续发展壮大,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加全面的医疗保障。

以下是2024年新农合医疗情况的总结:
1. 覆盖范围扩大:2024年新农合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涵盖了更多的农村居民。

政府继续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确保更多贫困农户都能享受到医疗保障。

2. 医疗服务质量提升:2024年,新农合医疗保险积极引导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升服务质量。

通过增加基层医生的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了农村居民的就医体验和医疗质量。

3. 服务项目增加:新农合医疗保险在2024年增加了一些新的医疗服务项目,如特殊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服务,部分农民工的医疗保障等。

这些增加的项目使得新农合医疗保险更加贴近农村居民的日常需求。

4. 医保支付水平提高:2024年,政府进一步提高了新农合医疗保险的支付水平。

农村居民的报销比例有所增加,报销范围也有所扩大。

这使得农村居民在就医时的负担得到了一定的减轻。

5. 信息化建设加快:2024年,新农合医疗保险加快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通过建设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报销系统,方便居民就医和费用报销的流程。

同时,也推动了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互通,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总的来说,2024年的新农合医疗保险在覆盖范围、医疗服务质量、支付水平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农村居民在医疗保障方面得到了更好的支持,实现了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发展。

第 1 页共 1 页。

新农合医疗制度发展现状探讨

新农合医疗制度发展现状探讨

新农合医疗制度发展现状探讨首先,新农合医疗制度在覆盖范围上取得了显著进展。

自2003年新农合医疗制度实施以来,覆盖范围逐年扩大。

最初仅有几个试点地区,如今已覆盖全国农村地区。

根据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新农合医疗制度参合总人数达 6.27亿人,占全国农村人口的比例超过了90%。

这意味着绝大多数农村居民可以享受到新农合医疗保险的福利。

然而,新农合医疗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能力和水平相对较低,无法满足农民的基本医疗需求。

这导致了一些患者不得不前往城市的大医院就诊,增加了医疗资源的压力,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就医费用。

其次,新农合医疗保险政策的执行存在差异。

不同地区的具体政策和制度安排存在差异,导致了一些患者在跨地区就医时遇到了困难。

此外,一些农村居民对新农合医疗保险的认知度和参与意愿较低,影响了制度的运行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应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新农合医疗制度。

首先,需要加大对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和支持,提高其医疗服务水平。

这可以通过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资金投入、人才培养和技术支持来实现。

其次,应进一步推进农村医疗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通过加大对医疗人才的培训和激励,促使更多的医生和护士选择到农村地区执业。

此外,还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和激励措施,鼓励更多的医疗机构和专家团队参与到农村医疗服务中。

最后,需要加强对新农合医疗保险政策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提高农民的认知度和参与意愿。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宣传广告、教育培训、社区活动等,将政策知识传递给更广大的农村居民。

总之,新农合医疗制度在覆盖范围和基金筹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在实际运行中依然面临一些挑战。

通过优化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以及加强政策宣传和普及工作,可以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新农合医疗制度,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

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探讨——以新疆喀什地区麦盖提县为例

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探讨——以新疆喀什地区麦盖提县为例

院费用 不超 过 160元 ,地 区级 医 院 为 5 % 、 自治 区级 医 院为 4 % ;高 支 付 限 额 提 高 到农 民 年 0 0 0
人 均纯 收入 的 6倍 以上 ;各级 定 点 医疗机 构对 6 5岁 以上老 年人 和 领取 计 划 生育 “ 证 ” 的家庭 两
实 行倾 斜政 策 ,对其 所 发生 的医 疗费 用补 偿可 高 于正 常 比例 5个百 分点 。在 制度 建设 上 ,实 行 收 费 价格 公示 和 费用 清单 制 ,接受 物价 部 门和群 众 监督 ,增 加 收费透 明 度 ;进 一 步规 范 医疗 机构 药
疗制度实施方案》 。从 2 1 0 0年起 ,新型农村合作 医疗人均筹资标 准为 :每人每年不低于 10 , 6元
即 中央 财政 每人 每年 补 助 6 0元 , 自治 区 财 政 每 人 每 年补 助 8 0元 ,县 财 政 每人 每 年 补 助 1 0元 ,
农 民缴费每人每年 1 O元 ;起付线标准为乡 ( 镇)卫生 院 5 O元 ,县级医院 10元 ,地 区及 自 5 治
口的近 9 % 。15 0 9 8年 ,麦 盖 提县借 鉴 内地省 区创 办农 村 合 作 医疗 的经 验 ,在 巴扎 结米 乡 、央塔
克乡进行试点并取得初步成效。15 99年开始在全县推广合作 医疗制度 。20 03年启动新农合试点 ,
并 于 20 0 9年 率先 实行 门诊 统筹 ,将 糖 尿病 、高 血 压 、心 脏 病伴 心 功 能 不全 、脑 出血 及 脑 梗塞 恢
于非农化和工业化进程 以及 国民: 济的发展这一现象得到改进 。 为贯彻 《 经 ① 中共 中央 国务 院关于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精神 ,落实 《 国务 院关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 (0 9 2 1 年) , 0 9 7 20 ~ 0 1 》 2 0 年 月卫生部等五部 门印发了医改配套文件 《 于巩 固和发展新型农 关 村合作 医疗制度的意见》 ,逐步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的基本 医疗保障差距 ,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统筹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现状问题地区状况与发展研究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现状问题地区状况与发展研究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现状问题地区状况与发展研究
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种顺应形势,适合国情和经济发 展状况的理性制度安排,在为农村居民提供适度的医疗和卫生保障 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不仅直接关系我国几 亿农民的健康和利益,而且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也具有重要意义。探析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现状与问题,探究新 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地区发展状况, 探索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 续发展的方法与策略,对我国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康发展意义 重大。
化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风险的对策研究.pdf 65 建立和完善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思考.pdf 68 论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法律制度的完善.pdf 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pdf 75 试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完善.pdf 80 71
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建设的思考.pdf 83 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务管理的探索.pdf 86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研究.pdf 89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现状与对策思考以连云港市赣榆县为例.pdf 27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问题的法律分析.pdf 29 30
新型农村作医疗保险基金运行状况可持续性研究.pdf 34 广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运行的比较分析.pdf 38 河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新农合支撑体系的构 建.pdf 41
中国学术期刊文集(2013)
目录 一、问题现状篇 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问题及对策.pdf 1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现状与问题分析.pdf 3 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思考.pdf 5
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问题的认识与思考基于制度构建的视角.pdf 6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问题分析及对策探究.pdf 10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问题的调查与分析.pdf 1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永州市零陵区的调查.pdf 16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现状调查及其对策分析以山东省为例.pdf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现状及完善建议.pdf 24 22

广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广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维普资讯
广西新 型农村 舍作 疗 可持 续笈展 的 思考
◎ 支 玉 娟 0
摘 要: 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 医疗制度 , 当前党和政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实解决农民 因病致贫、 是 切 因病返贫问题 的重要举措。本文首先介 绍了广西新农合运行的基本情况, 分析了新农合推广过程 中出现的问题 , 最后提 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实蕙义。

广 西新农合县 ( 、 总数将 达到 8 市 区I 8个 , 盖农 业人 口 3 0 覆 69 多万 人 , 增补 后的新农合 县( 、 占广 西 19个 县( 、 的 市 区I 0 市 区I

广 西新 型农 村合 作 医疗发 展状 况
0 6 市 区 的 l%。 广 西壮族 自治 区地处祖 国西南边疆 , 典型 的老 、 、 、 8 7 %, 是 少 边 Q 3 占农业人 口达 5 %以上的 9 个 县( 、 I 97 山、 穷地区。作 为西部落后的 民族地 区 , 广西大部分农 民长期
元 , 中自治区 】政 s元 , 财政 s元 , 其 财 县 中央财政补 助 l , 助 基 金 。 O元
成合作医疗基金 。2 0 0 6年广 西地方财政对参合农 民每人每
新农合 给参保农 民带 了了切实的保障 , 合农 民敢看病 、 参
年补助凋 增到 I , 中 , S元 其 自治 区本级承 担 8元 , 、 市 、 看 得起病 。 2 。 年到 20 市 县( 从 。3 0 6年底 , 试点地区参合 农民受益 率 区I 承担 7元 , 这样 加上 中央财政补 助的 2 O元和农 民 自己缴 从 4 . %提高到 4 . %,合作医疗基金从 5 1 03 5 62 5 90万元增加到
4 O元 , 这样各级财政的补助就达到 8 元 。 O 2 参保情况 、

农村少数民族发展的特点与政策研究

农村少数民族发展的特点与政策研究

农村少数民族发展的特点与政策研究一、背景介绍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促进国家的发展。

农村地区是我国各民族发展的重要基础,而特别是农村少数民族的发展更是需要我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对农村少数民族发展的特点与政策进行研究。

二、人口与地理分布中国境内有56个民族,其中包括大量的少数民族。

这些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南、西北、东北等偏远地区,其中大部分是农民。

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农村少数民族的经济落后、教育水平低下等问题十分突出。

三、经济状况农村少数民族的经济状况普遍较为贫困。

少数民族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农业生产,但由于基础设施的滞后以及技术水平的不足,使得他们的农产品产量低、品质差,难以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

与此同时,农村少数民族的就业机会也相对较少,由此加剧了农村贫困问题。

四、教育与文化农村少数民族的教育与文化状况也是一个亟需改进的方面。

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以及少数民族文化的差异,农村少数民族的教育机会相对较少,教育质量也难以得到保障。

同时,由于语言、宗教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少数民族的文化多元性面临着被同化和消失的风险。

五、农村发展政策为了促进农村少数民族的发展,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政策措施。

其中包括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改善少数民族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此外,政府还鼓励少数民族农民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农村旅游等方式增加收入。

六、教育政策为了改善农村少数民族的教育状况,政府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

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政府设立了农村特殊教育补充措施,提供贫困学生的学费、书本费等经济资助,使得更多的农村少数民族孩子能够接受教育。

此外,政府还主动提供师资支持,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七、文化保护政策为了保护农村少数民族的文化多元性,政府也加大了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力度。

通过修复和保护少数民族村寨、寺庙等文化建筑,加强对民族传统节日和习俗的保护,政府致力于使少数民族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中国农村地区特有的一种医疗保障制度,旨在为农村居民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缓解其面临的医疗风险和困境。

本文将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背景、特点、优势和存在的问题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背景和特点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是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农村地区普及医疗保障的一项重要措施。

由于农村经济与城市相比发展较为滞后,农村居民普遍面临医疗资源不足、医疗费用高昂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适合农村特点的医疗保障制度。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农民合作社为基础组织形式,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农民进行自愿组织,通过经济共享、风险分担的方式进行互助,共同解决医疗保障问题。

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农民自愿参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基于农民自愿参与的原则,农民可以选择是否加入,并决定自己的缴费标准和参保范围。

2.政府资金支持: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通过财政拨款、医保基金等方式进行资金投入,以确保医疗保障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3.医保基金管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通过设立医保基金进行管理,参保人员每年缴纳一定的费用,形成共同的医疗保障基金,用于支付参保人员的医疗费用。

4.医疗结算方式: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采用了定点结算的方式,即参保人员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减轻了参保人员的经济压力。

二、优势和进展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农村地区得到了广泛推行和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和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供基本医疗保障: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农村居民提供了基本的医疗保障,解决了他们就医难、看病贵的问题。

农民加入农村合作医疗后,只需要支付较低的医疗费用就可以享受到相应的医疗待遇。

2.缓解贫困风险: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农村贫困人口具有重要意义。

在农民遭遇重大疾病或意外伤害时,合作医疗制度可以提供一定的医疗救助和财务援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避免因医疗费用而陷入更深的贫困。

3.激励基层医疗机构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实行新型农村合作 医疗制度 , 解决农 对合作 医疗不感兴趣 了_ 。 2 J
这将使新 型农村合作 医疗制度 民“ 因病致 贫 、 因病返贫 ” 问题 , 是党 中央 、 12 参保人 口的总 体受益 面和 受益 率不 政 的支持 , . 的可持续 发展 面 临隐 患。许 多 地方 政府 国务 院着力解决三农 问题 , 打造 和谐社 会 高 , 民参保 的积 极性不足 农 考 根据《 中共 中央 、 国务 院关 于 进 一步 采取 目标 考核制 , 核下级发 动新农合 的 参保率 ” 指标 , 靠 “ 依 政绩 ” 向、 政过 导 行 20 年是新 型农 村合作 医疗从试 点转 向 加 强农 村卫生 工作 的决 定》 07 和卫 生 部 、 财 “ 和建设 社会 主 义 新农 村 重大 战 略举 措 。 全面推进 阶段 , 中央号召 , 要坚定信 心 , 扎 政 部和农业部《 于建立新 型农村合 作 医 多推 动而 缺乏法 律 与 制度保 证 的推 动形 关 实工作 , 不失时机地全面推进并 确保 新农 疗 制度的意 见》 新 型农 村 合作 医疗 制 度 式 , 短期效应 十分 明显 , 但政 策 的稳 定 性 , 市 合覆盖全 国 8 % 以上 县 ( 、 , 0 市 区) 确保 新 的功能定位主要是 “ 重点解决 农 民患大病 则显不足 。随着合作 医疗 的全面推 开 ,
0元计 算 , 政 每年 就 要 承担 5亿 财 究工作 中不断 出现 的情 况和困难 , 探讨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特 殊病 种门诊医疗统筹 , 忽视农 民最基 人均 1 而
决办法 , 对合作 医疗制度可持续发 展具 有 本 的医疗保健 需求 , 种 制 度上 “ 大不 元 配 套 经 费 。 这 补 重要意义 。 14 筹 资手段原始 , . 成本 高 , 效率低 补小 ” 的局限 , 影响 了农 民参保 的积极 性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面临的困难和发展方向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面临的困难和发展方向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面临的困难和发展方向刘谦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为帮助农民抵御大病风险,重点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而做出的重大举措。

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在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各级政府加强领导,卫生部门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积极推进新农合制度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

一、探索建立适应农村发展的医疗保障制度20世纪80年代以后,农村的经济体制和社会状况发生显著变化,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出现大面积滑坡,农村人口的90%左右需要自费医疗,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逐渐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各级政府要积极引导农民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2010年在全国农村基本建立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呈现六大特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大病统筹、逐步向门诊医疗延伸的互助共济制度。

遵循自愿参加,多方筹资;以收定支,保障适度;先行试点,逐步推广的原则。

与传统合作医疗相比,新农合的主要特点是:一是加大了政府的支持力度,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参加新农合的农民给予一定补助;二是农民以家庭为单位自愿参加,体现了农民互助共济的合作原则;三是以县为单位统筹和组织实施,增强了抗风险和监管能力;四是以大额医疗费用补助为主,兼顾门诊小额费用补偿,重点减轻农民因患大病造成的经济负担,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矛盾;五是由政府负责和指导建立组织协调机构、经办机构和监督管理机构,加强领导、管理和监督,同时赋予农民知情权和监管权;六是同步推进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改善最贫困人群的基本卫生保健问题。

(二)建立符合国情的制度框架和管理运行机制2008年,新农合制度实现全面覆盖,参合人数超过8亿,成为世界上覆盖人数最多的医疗保障制度,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和农村实际的制度框架和管理运行机制。

农村合作医疗困境与对策

农村合作医疗困境与对策

初步发展
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农村合 作医疗制度逐渐普及,为农村居民 提供了基本的医疗保障。
改革与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市场经济 的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行了 改革,逐步形成了多元化的医疗保 障体系。
农村合作医疗面临的困境
资金筹集困难
农村合作医疗资金主要来源于农 民自筹和政府补贴,但实际筹集 资金有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设计上存在一些缺陷,如报销比例低、报销范 围窄等,影响了农民的参保积极性。
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
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农村地区医疗保障水平相对较低。
02
农村合作医疗对策及 建议
完善农村合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等方式,确保农村合作
医疗的资金来源稳定、充足。
医疗需求。
医疗服务水平低
农村地区医疗服务设施和专业技 术水平相对较低,难以提供高质
量的医疗服务。
参保积极性不高
部分农民对合作医疗的认识不足 ,参保积极性不高,导致合作医
疗覆盖面窄。
农村合作医疗问题的原因分析
政策宣传不到位
政府对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部分农民对政策 不了解,参与度低。
制度设计不合理
01
02
03
04
国际经验一:美国农村合作医 疗体系
国际经验二:德国农村合作医 疗体系
国际经验三:日本农村合作医 疗体系
国际经验四:对我国的启示
农村合作医疗的未来发展趋势
趋势一
数字化与智能化发展
趋势二
多元化与个性化发展
趋势三
政策支持与引导
04
结论与展望
农村合作医疗困境的解决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1 2

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实践 中不断完善 、 不断调整 。再者要求具有一定规模 , 以 我区为例 ,参合人员由原来的农 民扩大到未参加城镇职
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群众 ,基本能满足大多数人的要求 。 因此从总体看.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具备农村社会
保障制度的初级形态。
2 是体 现 社会 公 平 、 建和谐 社 会 的 需要 。我 国 的 . 构
不仅表现在居民收入上 , 更是表现在公共产品供给上 , 其 中就包括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供给、医疗保障水平等。新
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政府扩大对农村医疗卫生的投入 提供 了一个制度平台,缓解 了城乡之间长期形成 的不公
平状况 , 使农民开始与城镇居 民一样 , 享受到医疗费用的 补偿 , 尽管现在的补偿水平还有差距 , 但是毕竟改变了长 期形成的向城镇居民“ 一边倒” 的状况。 3 是 国家制度建设的需要。从长远看 , . 建立覆盖全 民、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一直是国家未来 的努力方 向。要实现这个 目标 , 就不能只看眼前 , 而要考虑到制度 的可持续性。只有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纳入农村社 会保 障制度范畴 , 界定为农村社会医疗保险的初级形式 , 并以社会医疗保险为未来发展方 向,这项制度才能取得 法律地位 , 也只有取得法律地位 , 才能保障这项制度 的可 持续性。 ( 从制度安排方面考察 二) 1 参保模式方面, . 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 医疗必须 以户为单位。也就是说 ,要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就必 须是一户的所有居 民同时加入, 健康的也好 , 不健康 的也 好, 都得参加 , 没有选择 , 这样就保障了人群规模 的可持 续性 。从我区运行情况看 ,07 20 年以来参合人数 、 参合率

( 从制度环境考察 一)
城乡差距尽人皆知 , 农村居民相对于城镇居 民处于弱势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论文]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论文]

浅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可持续发展摘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自2003年开始实施以来,至今已有十个年头。

在这十年间,该项制度的实施取得了极大的进展,但仍在宣传上、机制上存在问题。

要让该制度的实施可持续发展,可从加强宣传力度、健全相关机制等方面加以改善。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建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基金。

从2003年起,我国开始实施这一制度,到2013年现在已有十年。

在这十年中,该制度实施情况良好,在全国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下,该制度有效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但是,广大农民在得到了实实在在的优惠的同时,对于这一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实施仍存有一些问题,我们需要找出解决的对策。

一、“新农合”现阶段存在的问题1.宣传问题“新农合”在实施的过程中,主要是解决农民的医疗问题,广大农民也积极地参与进来了,但是仍然有些人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知之甚少。

一方面是由于在广大农村地区,经济落后,信息闭塞,农民群众文化水平较低,对于“新农合”的报销制度了解不多,甚至有的人对于其报销制度根本不知情。

有的人还认为所谓的“新农合”就是一种税收制度,从而导致有的人对于该政策不信任。

而对于已经参与的农民,也有新问题出现。

他们认为该制度的实施确实很好,但是对于该制度,又持有怀疑的态度,他们对于该项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是半信半疑的。

另一方面,也是体现出了农民对于基层干部的不信任。

基层干部长期与农民直接打交道,个别干部可能存在腐败行为,农民在生活中,对于这类干部说出的话就会抱有怀疑和不信任态度,觉得他们肯定是为他们自己的利益着想,或者是由于报销制度在偏远地区存在一些不公平性现象,这些都为“新农合”的宣传带来了负面效应,导致宣传工作不到位,农民对于该制度认识不够。

2.机制不健全关于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说明。

农村发展与可持续农业

农村发展与可持续农业

农村发展与可持续农业如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发展成为了各国都亟需关注的问题之一。

农村是国家经济的基础,也是农民生活的根本来源。

而可持续农业正是保障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撑之一。

本文将就农村发展与可持续农业这一主题展开论述,探讨其相互关系与发展前景。

首先,我们有必要明确什么是可持续农业。

可持续农业是指一种能够提供良好生活条件、健康食品和经济收入的农业模式。

它不仅要满足当前农产品需求,还要以保护环境、提高生态系统健康为前提,使农业生产能够持续发展下去。

这与传统的以农产品产量为导向的农业模式有着明显的区别。

农村发展与可持续农业密切相关。

农村地区是农业的主要生产区域,农业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密不可分。

农村发展需要依靠农业的发展来带动,而可持续农业则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农业发展路径。

以可持续农业为基础的农村发展能够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增加附加值,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繁荣。

可持续农业对于农村发展带来了诸多益处。

首先,可持续农业可以减少农业生产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采用环保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有利于保护土壤、水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其次,可持续农业注重发挥农产品的经济潜力。

通过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可持续农业可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

此外,可持续农业也有助于传承和保护农村的文化遗产和农耕传统,促进农村社区的发展和稳定。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对农产品需求的提高,农村发展与可持续农业的前景也越来越光明。

首先,农村发展需要农业的支撑,而可持续农业能够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供应稳定性,满足城市居民对安全和健康食品的需求。

其次,可持续农业能够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打造品牌农产品,提高农民收入和农村经济的增长点。

再次,可持续农业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实现城乡联动发展和可持续城乡发展。

因此,农村发展与可持续农业的结合将会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然而,要实现农村发展与可持续农业的有机结合,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地区的特殊性与新农合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民族地区在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文化背景等方面与其他地区相比有着自己的特殊性,新农合制度在民族地区的进一步完善过程中,必须与民族特殊性相结合,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标签:民族地区;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特殊性
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制度建立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解决农牧民“看病贵”和“看病难”的问题,而其根本则是要提高农牧民的健康水平,改善其生存与发展能力。

由于民族地区在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文化背景等方面与发达地区相比有着自己的特殊性,新农合制度在运行的过程中,一些发达地区不会出现的问题可能会在民族地区出现,一些在发达地区相对合理的制度设计在民族地区也可能行不通。

因此,新农合制度在民族地区的运行及进一步完善过程中,能否与其特殊性相适应,将直接关系到新农合制度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民族地区新农合制度建设的现状
新农合制度自2003年开始实行试点,到2009年已经基本达到了全面覆盖,民族地区也已全面开展。

2009年,少数民族人口聚集的西部地区已有1 052个县(市、区)全面开展新农合,参合人数达25 894.89万人,其中补偿受益23 337.14万人次。

民族地区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农村牧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及生存和发展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二、民族地区新农合制度的特殊性
(一)民族地区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与新农合的可持续发展
1.民族地区多为历史上蛮荒之地,气候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繁,生产生活条件艰苦,导致农牧民健康水平低下,疾病多发,尤其是传染性疾病和地方病多发。

据统计,2000年我国人均期望寿命(反映一个地区人们的健康水平的主要指标是人均期望寿命)为71.4岁,其中处于相对发达地区的上海为78.14、北京为76.10,而处于民族地区的内蒙古为69.87、云南为65.49、西藏为64.37。

健康是人人向往的,不分种族、民族、性别、年龄和居住地域,健康水平越低的人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潜在需求越高,进而对医疗保障的期望值也越大。

因此,如果排除收入水平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民族地区居民对新农合的需求以及对新农合的期望都是远远大于其他地区的。

2.民族地区拥有广阔的地域空间,但大多处于高山、荒漠之中,地形极其复杂。

一方面,交通十分不便,村落出行能力及信息交流能力非常落后,居民就医难度大,另一方面,人口密度小,自然村数量多、村落布局疏化、居民居住分散,而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一般都集中分布在村委会和乡政府所在地,基本医疗卫生
的可及性受到影响。

这导致了,一方面,农牧民生病后及时得到救治的可能性低,另一方面,农牧民分享新农合实惠的可能性低。

这从民族地区新农合的沉淀资金过大也可以反映出。

按国家卫生部、财政部相关指导意见精神,风险资金和沉淀资金规模应保持在年筹资总额的10%左右,而2008年,“云南省含风险基金在内尚有沉淀资金6.2亿元,占筹资总额的24%”[1]。

(二)民族地区特殊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新农合的可持续发展
1.民族地区大都处于“老、少、边、穷”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区域贫困与个体贫困并存。

首先,整体上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在新农合所需资金的筹集上,存在着“地方财政汲取能力低、社会集资能力低、个人支付能力低”的困境。

据统计,2008年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2 698元,而少数民族聚居的西部地区为16 000元,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民族地区相对薄弱的地区生产总值及财政收入,使得新农合保障资金的缺口较大,在年初预算中不能足额安排,更不能及时下拨到位,为新农合的顺利开展带来了障碍。

其次,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

从2009年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来看,全国平均水平为4 760.62元,其中最高的是上海11 440.26元,其次为北京10 661.92元,水平最低的依次是甘肃2 723.79元,贵州2 796.93元,青海3 061.24元,云南3 10
2.6元,陕西3 136.46元,西藏3 175.82元,新疆3 502.9元,宁夏3 681.42元,广西3 690.34元等民族地区。

2.民族地区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全建立,市场化程度偏低,市场力量薄弱,市场机制不健全,市场进出、竞争和交易等规则还未有效树立。

西方主流经济学认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能够自动实现帕累托效率最优化,使经济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这是市场经济制度的优点。

但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市场所能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需要政府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三)民族地区特殊的文化背景与新农合的可持续发展
1.民族地区的居民长期劳动、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之中,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风险意识不强。

“民族文化就是一个民族生活方式的总和”[2]。

“少数民族自身的生存状态和生存方式往往是独特的……这不仅是因为少数民族把握世界的方式和自身的生存方式和我们有别,更为根本的是因为在少数民族理解和把握世界的方式和自身的生存方式中蕴涵着不一样的思维方式”[3]。

在进行即期消费与远期消费的选择时,往往更倾向于前者,很少作长远打算。

在收入有限的情况下,通常优先考虑和解决放羊、赚钱、娶媳妇、生娃等问题,而对于疾病预防和小病治疗等问题并不关心。

2.在民族地区居民在思维方式中,“情感的和激情的因素占了很大的比重”[3]。

一方面,导致了他们在就医生选择上对乡村医生的依赖。

由于长期的接触,乡村医生与农牧民之间形成了默契和信任。

另一方面,对民族医药的鐘情。

民族地区中草药资源极为丰富,苗医、侗医、蒙医、藏医等在认识疾病及辩病立症、用药原则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因此,农牧民在日常生病时,多就地取材,选用多种民间草药治疗疾病。

三、对推进民族地区新农合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一)突出中央政府在民族地区新农合建设中的责任
新农合在民族地区是“不论每个人是否愿意购买他门,它们带来的好处不可分开地散布在整个社区里的产品”[4]。

保障农村牧区居民的健康作为一项公共产品是一项重要的政府职能,而政府职能的实现需要依托于其财政实力,与其他地区相比,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民族地区地方政府财政实力有限,很难保障新农合筹资的水平及持续性。

而中央政府的财政资源多于、保障能力大于地方政府尤其是民族地区地方政府,相应地,在民族地区的新农合的建设中,中央政府应该首当其冲,承担主要责任,应适当提高中央政府承担的比例,减少地方政府和农牧民个人承担的比例,以确保新农合建设所需要的资金来源稳定,推进新农合在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持久地保护民族地区农牧民的健康。

(二)加强民族地区基本医疗卫生资源建设
新农合制度建立的直接目的是解决农牧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在民族地区,看病贵的主要原因是农牧民收入低,没钱看病,看不起病,看病难的主要原因是基本医疗卫生资源基础薄弱,没地方看病、看不好病。

从这个角度来看,新农合在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加强基本医疗卫生资源建设:1)坚持民族地区基本医疗卫生资源建设的公益性质,政府不能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而应该将基本医疗卫生资源作为公共产品向民族地区进行有效提供和合理配置,以满足农牧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保证农牧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2)对民族地区的基本医疗卫生资源进行统筹配置规划,采取“抓小放大”的策略,将财力、物力和人力主要投入到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中,尤其是重点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建设,以提高农牧民对基本医疗卫生资源的可获得能力,提高民族地区基本医疗卫生资源的绝对可及性。

(三)提高农牧民对新农合的认同意识和参与意识
农牧民是新农合制度的最主要当事人和受益主体,没有农牧民的积极参与,新农合的可持续发展无从谈起。

民族地区相对落后的教育与传统观念,使得很多农牧民对新农合制度认识不足,并表现出不理解、不信任和不支持。

因此,民族地区新农合的可持续发展,不能仅加强新农合制度本身的建设,更应提高群众的认同意识和参与意识:1)加大对新农合制度宣传的深度和广度,包括补偿方式、补偿比例、管理制度等,宣传形式要形象、生动,符合民族地区特点,容易为广大农牧民所理解和接受。

2)向农民提供健康教育,提高农牧民的保健意识和健康价值观,引导其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增加对健康的有效投入,减少对新农合的“逆选择”行为,从而提高农牧民健康水平。

(四)充分发挥民族医药在民族地区新农合中的重要作用
民族医药在民族地区却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防治常见病、慢性病中具有临
床疗效确切、价格相对低廉等优势,应充分发挥其在新农合制度中的作用。

1)在新农合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过程中,注重开发利用具有民族特色的医药,将民族医诊疗技术、民族医药制剂纳入补偿范围,并适当降低起付线标准和提高补偿比例。

2)在县级医院及乡镇卫生院设置民族医科,加强民族医科室建设,开展民族医专科专病诊断治疗,并进行规范管理。

3)鼓励和聘用当地的名老民族医生参与到民族地区中心卫生室、村卫生室的日常建设中,应用民族医药适宜技术防治民族地区常见病、多发病。

参考文献:
[1]一鸣.五大障碍影响“新农合”资金筹集与使用[N].东方城乡报,2008-02-19-B03.
[2]谢国先.论民族文化的发展规律——兼说“民族文化保护”的认识论问题[J].西北民族研究,2006,(4):44.
[3]刘招明.理解少数民族文化——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思维方式探析[J].青海民族研究,2010,(3):128—130.
[4]尔森.经济学[M].北京:首都经贸人学出版社,1996: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