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科学内容】

合集下载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1.前言1.1 目的1.2 依据1.3 适用范围1.4 主要任务2.课程目标2.1 总体目标2.2 教育目标2.3 知识与技能目标2.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课程内容与要求3.1 科学方法与实践3.1.1 观察、实验与分析3.1.2 数据采集与处理3.1.3 模型构建与验证3.2 运动与力3.2.1 物体的运动3.2.2 力的作用与受力分析 3.2.3 运动与力的关系3.3 能量与能量转化3.3.1 功、能与能量转化3.3.2 功率与机械效率3.3.3 能量转化的例子与应用 3.4 光学3.4.1 光的传播与反射3.4.2 光的折射与光的色散 3.4.3 光的干涉与衍射3.5 电学3.5.1 电流与电路3.5.2 电阻与电阻器3.5.3 静电与电磁感应3.6 热学3.6.1 热量与温度3.6.2 物质的热膨胀3.6.3 热传导与热辐射4.教学方法4.1 探究教学法4.2 案例教学法4.3 实践教学法4.4 合作学习法4.5 讨论与互动5.课程评价与考核5.1 评价标准5.1.1 知识与技能评价5.1.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 5.2 考核方式与工具5.2.1 平时表现评定5.2.2 作业与实验报告评定5.2.3 考试与测试评定6.拓展资源6.1 实验室设备与器材6.2 参考教材与学习资源6.3 网络课程平台6.4 教学辅助软件与多媒体资源7.附件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义务教育:指国家法律规定所有公民都有接受的基础教育权利,义务教育一般包括小学与初中教育阶段。

- 物理课程:学校课程设置中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物质的性质、结构、运动以及能量转化等方面的内容。

- 课程标准:为了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规范教育教学行为,确保教学质量,制定的对教育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教育评价等方面的要求,供学校、教师等教育从事者参考和使用。

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1)一、课程性质 (1)二、课程基本理念 (1)三、课程设计思路 (2)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3)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4)一、科学探究 (5)二、科学内容 (6)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17)一、教学建议 (17)二、评价建议 (22)三、教材编写建议 (26)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30)附录 (32)一、学生必做实验说明 (32)二、行为动词说明 (33)三、科学探究实例 (33)第一部分前言物理学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它一直引领着人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深化着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基础。

尤其是20世纪初建立的相对论和量子论,引发了物理学的革命,对化学、生物学、地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材料、能源、环境、信息等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的方式,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物理学的迅速发展及其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基础教育物理课程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的本质,反映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需求;应发挥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为此,本标准确定了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学习后应达到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综合反映人类在探索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程中的成果。

物理学不仅含有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含有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方面的培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科学探究二、科学内容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一、学生必做实验说明二、行为动词说明三、科学探究实例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综合反映人类在探索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程中的成果。

物理学不仅含有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含有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方面的培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及时代发展的联系。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世界观。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为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平等机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得到发展。

(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将其运用于实践,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

(三)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注意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关注科技发展给社会进步带来的影响,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是教育部制定的一项重要文件,旨在规范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以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

以下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相关参考内容:一、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和物质世界的基本认识,使其能够正确观察和描述物体的运动、变化及特性。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其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其能够对新事物保持好奇、探索并创造。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使其能够与他人进行理性和有效的合作和交流。

二、知识体系1. 运动类知识:内容包括速度、加速度、位移、力、质量、力的合成和分解等。

2. 力学类知识:内容包括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功、能等。

3. 声学类知识:内容包括声音的传播、强度、音调、共振等。

4. 光学类知识:内容包括光的反射、折射、色散、成像等。

5. 热学类知识:内容包括温度、热传导、热膨胀、热辐射等。

6. 电学类知识:内容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电流大小的测量、电路图等。

三、教学要求1. 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能够应用物理知识解释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 能够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和观测,收集实验数据并进行整理和分析。

3. 具备科学探究的能力,能够提出科学问题、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质疑和挑战既有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其了解与物理学相关的科学技术和科学发展的趋势。

6.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交流、合作、互助,共同完成物理实验和探究活动。

四、评价方式1. 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包括测试、作业、实验报告、学习小结等形式。

2. 评价应注重学生的过程和结果,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发展。

3.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注重对学生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和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问题。

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可直接打印

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可直接打印

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可直接打印
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完整版-可直接打印
为了提供一份完整的物理课程标准,本文档将介绍2011年版的物理课程标准,并提供可直接打印的格式。

这份标准旨在指导物理课程的教学和研究,确保学生们获得全面且系统的物理知识。

本标准包含了不同年级的教学目标、核心概念、研究内容和评估方法。

每个年级的课程标准都按照学科知识的递进和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进行了设计和安排。

以下是2011年版物理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
1. 年级教学目标:标明了每个年级学生需要达到的物理知识和技能的预期目标。

2. 核心概念:列出了物理学中的关键概念,例如力、能量、运动等,以帮助学生建立对物理学科的整体认识。

3. 研究内容:详细介绍了每个年级学生需要研究的具体内容,
包括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实验技巧和应用知识等。

4. 教学方法: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帮助教师
更好地达到课程标准。

5. 评估方法:说明了如何对学生的研究进行评估,以确保他们
对物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研究效果。

6. 可直接打印格式:本文档提供了可直接打印的物理课程标准,方便教师、学生和家长查阅和使用。

本文档为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提供了一份全面且易于理解的物理
课程标准。

通过遵循这些标准,我们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物
理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研究和职业发
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意:本文档仅为参考,具体实施应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进行调
整和补充。

感谢您的阅读!。

2011年物理课程标准

2011年物理课程标准

2011年物理课程标准
2011年物理课程标准是我国教育部颁布的一项重要文件,它对我国中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

这一标准的颁布,对于提高中学物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2011年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教学内容作出了详细规定,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内容既包括基础知识,也包括拓展知识,有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物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其次,2011年物理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物理实验是物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观察、实验、分析和判断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此外,2011年物理课程标准还对物理教学方法提出了要求。

要求教师要注重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动手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的来说,2011年物理课程标准的颁布,对于推动中学物理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要结合这一标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拓宽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努力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是我国教育部发布的一项重要文件,它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这一标准的颁布,对于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将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三个方面对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进行分析。

首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对课程设置进行了明确规定。

根据标准,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设置为“物理科学基础”和“物理实践活动”两大模块。

其中,“物理科学基础”包括物理学基本概念、物理学基本原理和物理学基本方法等内容;“物理实践活动”包括实验、观察、测量、数据处理和物理实践技能等内容。

这种设置既注重了物理学的理论知识,又注重了物理学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其次,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具体规定。

在“物理科学基础”模块中,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力、能量、运动、波动等;要求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等;要求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实验、测量、推理等。

在“物理实践活动”模块中,标准要求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测量、数据处理和物理实践技能的训练。

这些内容既注重了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又注重了物理学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全面提高。

最后,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对教学要求进行了明确规定。

标准要求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标准还要求学生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要注重动手能力训练,要注重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的培养。

这些要求既注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注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全面提高。

综上所述,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应当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

(完整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完整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科学探究二、科学内容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一、学生必做实验说明二、行为动词说明三、科学探究实例第一部分前言物理学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它一直引领着人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深化着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基础。

尤其是20世纪初建立的相对论和量子论,引发了物理学的革命,对化学、生物学、地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材料、能源、环境、信息等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的方式,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物理学的迅速发展及其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基层教育物理课程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的本质,反映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需求;应发挥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为此,本标准确定了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学习后应达到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综合反映人类在探索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程中的成果。

物理学不仅含有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含有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方面的培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通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及时代发展的联系。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世界观。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1、前言本文档是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标准,旨在指导学校开展物理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

2、教学目标2.1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2 培养学生基本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

2.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3、教学内容3.1 物理学科概述3.1.1 物理学科的定义和研究对象3.1.2 物理学的发展历史和主要分支3.2 运动学3.2.1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3.2.2 牛顿定律和动量守恒3.2.3 弹性碰撞和不完全弹性碰撞 3.3 热学3.3.1 温度和热量3.3.2 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 3.3.3 热力学循环和热机效率3.4 光学3.4.1 光的传播和折射3.4.2 光的反射和成像3.4.3 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3.5 电学3.5.1 静电场和电场力3.5.2 电流和电阻3.5.3 电磁感应和电磁波3.6 声学3.6.1 声的传播和声音的特性3.6.2 声音的合成和声强的调节 3.6.3 超声波和音叉的应用3.7 基本实验技能3.7.1 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实验数据的处理3.7.2 实验设计和实验记录3.7.3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实验结论的得出4、教学方法4.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传授物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4.2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现象和原理的理解。

4.3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

4.4 案例法: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5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地展示物理现象和原理。

5、教学评价与考核5.1 学业水平评价:考察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和期末考试等。

5.2 学科能力评价:考察学生对物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包括实验报告、问题解答和实际应用等。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释疑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释疑
本文详细介绍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修订情况。修订背景主要基于十年来的课程改革实践,以及社会发展对义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修订依据则括国家课程改革方针、政策,各类调研结果,国际比较以及时代发展对课程的要求等。修订内容方面,新课标更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和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突出了课程的基础性、时代性和应用性,同时增强了指导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具体来说,新课标对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目标以及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细化和完善,还增加了必做实验,以强化实验教学的实践性和指导性。这些修订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实施物理课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顿第一定律。用物体的惯
性解释生活和自然中的有 关现象。
(4)通过实验探究,理解 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 顿第一定律。
2.2.6 知道简单机械,通
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 平衡条件。
(5)通过实验探究,学会 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 大小和方向。
2.2 机械运动和力
2011年版 2.2.7 通过实验,理解压强 。知道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 小压强的方法。 2.2.8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 实验稿 (6)通过实验探究,学习 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 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 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 法。了解测量大气压强 的方法。 (8)通过实验探究,初步 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 的关系。
生产中的一些现象。
2.3 声和光
2011年版 2.3.6 通 过 实 验 , 了 解 白 光 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 2.3.7 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 实验稿 (4)通过观察和实验,知 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 合的不同现象。 (5)知道波长、频率和波 速的关系。了解波在信 息传播中的作用。
1.4.2 有合理利用资源 、保 护环境的意识,能在个人力所 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 发展有所作为。
( 3 )初步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 和发展前景。 ( 4 )有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
源的意识。
2. 运动和相互作用
2.1 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2011年版 实验稿 (1)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 动及其相对性。 (2)能从生活、自然中的 一些简单热现象推测分 子的热运动。初步认识 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 动的联系。
解液体压强与那些因素有关。
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 活的关系。了解流体的压强
与流速的关系及其在生活中
的应用。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引言: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基本规律和物质运动变化的科学,它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培养创新意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基于此,制定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旨在明确物理课程的目标与内容,指导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第一章课程目标1.1 发展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1.1.1 提高观察能力1.1.2 培养实验和探究能力1.1.3 发展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1.2 培养科学态度和价值观1.2.1 了解物理与科技的关系1.2.2 培养科学精神1.2.3 培养科学伦理和安全意识1.3 培养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1.3.1 发展动手能力1.3.2 培养工程设计和创造能力1.3.3 发展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章课程内容2.1 运动与力2.1.1 运动的描述和研究方法2.1.2 力的概念和力的效果2.1.3 物体的力学性质和测量:::2.2 能源与能量转换2.2.1 能量的概念2.2.2 能量的转换和守恒2.2.3 能源与社会发展:::2.3 光学与光学仪器2.3.1 光的反射和折射2.3.2 光的成像和光学仪器的原理2.3.3 光的衍射和干涉:::(更多章节内容)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探究式教学3.1.1 实验教学3.1.2 问题引导3.1.3 实践活动3.2 讨论式教学3.2.1 学生讨论3.2.2 小组合作3.2.3 情景模拟3.3 归纳式教学3.3.1 探索总结3.3.2 学习任务3.3.3 知识归纳(更多教学方法)结尾1、本文档涉及附件:根据具体教学需要所附附件请联系相关教材出版社获取。

2、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为保障教学的合法性和规范性,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请咨询专业法律人士。

初中物理 新课标(2011版)

初中物理 新课标(2011版)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有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对科学的求知欲,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乐于探索自然,能领略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及和谐相处的情感。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产品中的物理学原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有团队精神。
3.经历信息处理过程,有对信息的有效性、客观性做出判断的意识,经历从信息中分析、归纳规律的过程,尝试解释根据调查或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4.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能与他人交流,有自我反思和听取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5.通过学习物理知识,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学能力,学习物理学家在科学探索中的研究方法,并能在解决问题中尝试应用科学研究方法。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规定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基本学习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课程内容由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两部分组成,其中科学内容包括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个部分。
科学内容中的举例是对科学内容要求的进一步解释,活动建议是为教学提供参考的活动实例。
一、科学探究
在本标准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将科学探究列人“课程内容”,旨在让学生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的相似的探究过程,主动获取物理知识,领悟科学探究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会使用简单仪器进行实验,会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识。◇了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分析与论证 ◇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
◇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归类及比较。◇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保持总述、三维目标分述的结构,对具体行文进行微调。
调整
● 对总目标,从知识、能力、情感、科学、技术、社会等方面进 行了梳理与微调;
● 对“知识与技能”目标,将行为动词“初步认识”统一为“认 识”,其它仅做文字推敲;
● 对“过程与方法”目标,分别从观察能力、提问能力、信息收 集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交流能力、自学能力等方面进行了重新梳 理;
观点聚焦
● 为什么要修改课标?
两大任务: 促进教育公平
提高教学质量
目的意义: 巩固改革成果
解决实验中的问题 深化改革,与时俱进
观点聚焦
● 课标修改的原则和重点?
1、坚持德育为先,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传统文化渗透、理想追求,增强社会责任感、形成正确世界观)
2、坚持全面发展,进一步精选对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 展具有重要价值的课程内容
现今四大段 (原表述:“课程价值”5个方面)
微调
课程设计思路
按各学科的统一要求行文,把原“课程标准设计”,改为“课程 设计思路”。
课程理念
调整
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功能,突出物理课程的位,将原课程理念“注 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调整为“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构建评价体系不是单一的课程标准能够完成的,所以作了调整。将“构建 新的评价体系”调整为“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 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进行了适当整合,并做了文字 推敲。
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
调整 1、调整结构标题:
课程内容
(内容标准)
一、科学探究 内容要求(含例)
二、科学内容 (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2、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的表述进行了微调

2011版物理课程标准

2011版物理课程标准

2011版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发布的《物理课程标准》是中国教育部颁布的物理教学大纲,它对中学物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体系、教学要求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规定。

该标准的颁布,对于规范物理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2011版物理课程标准进行详细解读,希望能够为物理教学工作者和学生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首先,2011版物理课程标准明确了物理教学的总体目标和基本要求。

在总体目标方面,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使他们能够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具备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基本要求方面,标准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判断能力,以及科学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2011版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课程的内容体系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标准将物理课程内容分为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和现代物理五个部分,并对每个部分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例如,在力学部分,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牛顿运动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等基本概念和原理;在热学部分,标准要求学生理解热力学基本概念、热能转化原理、热力学循环等内容。

通过这样的划分和规定,标准为物理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指导,有利于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再次,2011版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提出了具体要求。

标准要求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标准还要求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问题解决,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此外,标准还要求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最后,2011版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教学的评价和考核提出了具体要求。

标准要求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的评价,采用多种形式和多种手段进行评价,注重考查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介绍
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详细信息。

该标准是中国教育部制定的教育政策文件,旨在规范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以下是该标准的主要内容。

课程目标
-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课程内容
该标准规定了义务教育科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科学观点和方法论。

2. 生物学知识。

3. 化学知识。

4. 物理学知识。

5. 地理学知识。

6. 科学技术与社会。

教学要求
- 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实验和观察。

-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分析和解释现象。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评价标准
根据该标准,学校应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制定科学课程的评价
标准。

评价应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科学思维能力、实践能力
以及创新能力。

实施指导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还提供了教师的具体教学指导,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实施科学课程。

教师可以根据指导
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

以上是对《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简要介绍。

该标准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了规范的教学指导,旨在培养学生科学素
养和创新能力。

请参考该标准以更好地开展科学教育工作。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教育部: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发布2001年,国家启动了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经过十年的实践探索,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构建了有中国特色、反映时代精神、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各学科课程标准得到中小学教师的广泛认同。

同时,在课程标准执行过程中,也发现一些标准的内容、要求有待调整和完善。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我部组织专家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咨询意见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的审议结果,经研究,决定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并于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

现就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在执行中的有关要求通知如下:1.全面加强学习培训工作。

各地要把修订后的课程标准的学习培训活动作为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契机,认真组织开展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校校长、教师和教研人员的全员培训,帮助他们全面理解、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修订后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变化,切实把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全面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2.深入推进教学改革。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主要依据。

各地要引导广大教师严格依据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合理把握教学容量和难度要求,调整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控制好课业负担,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要充分整合专业资源,建立专家咨询和指导系统,围绕课程标准实施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深入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特别要加强对农村地区学校的跟踪指导和专业支持。

3.积极推进评价考试制度改革。

各地要引导学校进行教学评价改革,强化评价在教学诊断和促进学生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确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尤其要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

(完整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最新)

(完整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最新)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科学探究二、科学内容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一、学生必做实验说明二、行为动词说明三、科学探究实例第一部分前言物理学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它一直引领着人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深化着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基础。

尤其是20世纪初建立的相对论和量子论,引发了物理学的革命,对化学、生物学、地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材料、能源、环境、信息等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的方式,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物理学的迅速发展及其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基础教育物理课程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的本质,反映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需求;应发挥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为此,本标准确定了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学习后应达到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综合反映人类在探索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程中的成果。

物理学不仅含有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含有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方面的培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及时代发展的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第三部分课程内容“课程内容”规定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基本学习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课程内容由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两部分组成,其中科学内容包括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个部分。

科学内容中的样例是对科学内容要求的进一步解释,活动建议是为教学提供参考的活动实例。

一、科学探究在本标准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

将科学探究列入“课程内容”,旨在让学生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的相似的探究过程,主动获取物理知识,领悟科学探究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通常,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要素。

科学探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学生的科学探究中,其探究过程可涉及所有的要素,也可只涉及部分要素。

科学探究的要素应灵活渗透在教材和教学的各个方面。

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学习中,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科学内容本标准的科学内容分为“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大部分,下表为科学内容的一级主题与二级主题。

这种呈现形式不代表教材的结构或教学的顺序,教材编者可根据本标准编写不同特色的教材。

科学内容中的样例与活动建议是为教师提供的教学参考,教师可以从中选用,也可以结合当地情况开展更切合实际的教学活动。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方式,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学习科学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1.物质本主题所涉及的科学内容,与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密切相关,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沿有重要联系。

学习这些内容能让学生在小学科学课程的基础上进步认识物质世界。

识这部分内容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对于身边物质的初步认识,教学时应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第二类是对于物质结构和物体尺度的初步认识,由于学生缺少直接经验,因此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第三类是和当前蓬勃发展的材料科学相联系的,教学中应注意体会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

“物质”划分为以下四个二级主题:●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新材料及其应用1.1物质的形态和变化内容要求1.1.1 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1.1.2 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例1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了解它们的使用方法和测温范围。

例2尝试对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发表自己的见解。

1.1.3 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例3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冰熔化、水沸腾等现象。

1.1.4 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活动建议(1)调查学校和家庭的用水状况,设计一个学校或家庭的节水方案。

(2)调查当地水资源的利用状况,并对当地水资源的利用提出自己的见解。

(3)调查当地农田灌溉的主要方式,了解节水灌溉技术。

1.2物质的属性内容要求1.2.1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如弹性、磁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等,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物质的这些物理属性。

例1通过实验,了解金属或塑料的弹性。

列举弹性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例2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磁性和磁化现象。

调查磁性材料在生活中的用途。

例3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导电性,比较导体、半导体、绝缘体导电性能的不同。

1.2.2知道质量的含义。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例4分别说出质量为几克、几十克、几百克、几千克的一些物品,能估测常见物体的质量。

1.2.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1.2.4了解人类关于物质属性的研究对日常生活和科技进步的影响。

例5收集有关物质属性研究的信息。

活动建议(1)测量一些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如让学生自己设计一种方案,测量酱油、食用油、醋、盐、塑料制品、肥皂、牛奶等物品的密度。

(2)调查生活中的一些日常用品,了解它们应用了物质的哪些物理属性。

1.3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内容要求1.3.1 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1.3.2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

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关注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新进展。

例1用图形、文字或语言描述原子的核式模型。

1.3.3 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知道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人,关注探索宇宙的一些重大活动。

例2 了解我国载人航天事业或探月工程的新成就。

例3阅读人类在探索宇宙历程中的有关事例。

1.3.4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大致尺度例4 根据物体尺度的大小设计图表,按电子——原子核——原子——分子——生物体——地球——太阳系——银河系的顺序排列并标出大致尺度。

活动建议(1)观看介绍物质微观世界的科普音像资料。

(2)观看有关人类探索字宙的科普音像资料。

(3)查阅、收集有关人类探索宇宙的资料。

1.4新材料及其应用内容要求1.4.1通过收集信息,了解一些新材料的特点及其应用。

了解新材料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例1 了解半导体的-些特点,了解半导体的应用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例2了解超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超导体的应用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例3了解纳米材料的一些特点,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1.4.2 有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作为。

活动建议(1)从图书馆、互联网上收集有关新材料研究和开发的信息,写一篇小论文。

(2)参观生产某种材料(如建材)的工厂,调查生产这些材料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提出治理的设想。

2.运动和相互作用物质处于永恒的运动和相互作用中,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规律是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学习物理学的基础。

这部分内容涉及较多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比较抽象。

教学时应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经历对知识的探究过程,发展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运动和相互作用”划分为以下四个二级主题:●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机械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2.1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内容要求2.1.1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2.1.2通过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了解分子热运动的-些特点。

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例观察扩散现象,能用分子云.动理论的观,点加以说明。

2.1.3. 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活动建议(1)观家生活中的机械运动现象,说明这些现象表现出的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2)利用常用物品设计实验,说明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停地运动。

2.2机械运动和力内容要求2.2.1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例1利用步长估测教室的长度。

2.2.2 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2.3 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例2通过实验,认识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和快慢。

例3通过实验,认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2.4用示意图描述力。

会测量力的大小。

知道二力平衡条件。

2.2.5通过实验,认识牛顿第一定律。

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例4运用惯性,解释当汽车急刹车、转弯时,车内可能发生的现象。

2.2.6 知道简单机械。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2.2.7通过实验,理解压强。

知道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例5估测自己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

2.2.8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例6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2.2.9通过实验,认识浮力。

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一些现象。

例7了解潜水艇浮沉的原理。

活动建议(1)利用脉搏和步长,估测走路的平均速度。

(2)学读汽车、摩托车上的速度表。

(3)会看《旅客列车时刻表》。

(4)用弹簧或橡皮筋制作简易测力计。

(5)用饮料软管制作喷雾器。

2.3声和光内容要求2.3.1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例1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击鼓面,观察纸屑的运动。

敲击音叉,观察与其接触的乒乓球的运动。

例2将闹钟放到玻璃罩中,抽去空气后,声音变小。

2.3.2了解乐音的特性。

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

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

例3列举超声的应用实例。

例4举例说明如何减弱生活环境中的噪声。

2.3.3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

例5探究光东在平面镜上反射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例6通过光束从空气射入水中的实验,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

2.3.4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2.3.5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例7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在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中的应用。

例8了解人眼成像的原理,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2.3.6通过实验,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

例9观察两只手电筒分别射出的红光与蓝光在白墙.上重叠部分的颜色。

2.3.7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

活动建议(1)调查社区或学校中噪声污染的情况和已采取的控制措施,提出进一步控制噪声的建议。

(2)阅读说明书,学习使用投影仪或照相机。

(3)用凸透镜制作简易望远镜,并用其观察远处景物。

2.4电和磁内容要求2.4.1 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例1举例说明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可如进尘学王秋咨内2.4.2 通过实验认识磁场。

知道地磁场。

2.4.3通过实验,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探究并了解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2.4.4通过实验,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知道力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例2 了解动圈式扬声器的结构和原理。

例3 了解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2.4.5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例4了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2.4.6知道电磁波。

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