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爸爸的老师(教案)
《爸爸的老师》教案设计
《爸爸的老师》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和情感。
(3)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的情感,懂得感恩和回报。
(2)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珍惜亲情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积极面对生活挑战,勇敢追求梦想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和情感。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
(3)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课文《爸爸的老师》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封面,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爸爸的老师》。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爸爸的老师”的认识和经历。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
(2)学生组内讨论,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3)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分析课文:(1)学生分享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从细节描写中分析人物性格和情感。
(3)学生分组讨论,思考课文中的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
五、课堂小结: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3. 布置作业: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爸爸的老师》的故事,并谈谈自己对“爸爸的老师”的认识和感受。
六、教学延伸:1.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课文中的人物,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表现出该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爸爸的老师》教学教案
《爸爸的老师》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爸爸的老师》,了解爸爸的老师是一位和蔼可亲、知识渊博的人,激发学生尊敬老师的情感。
2. 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积极思考、主动表达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从故事中获取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内容,体会爸爸的老师的形象特点。
2. 学会从故事中获取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2. 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积极思考、主动表达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爸爸的老师》的故事课件或图书。
2. 学生准备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的习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谈话方式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最喜欢的老师,激发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2. 讲述故事:教师用课件或图书展示《爸爸的老师》,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爸爸和他的老师,让学生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3. 讨论故事: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对爸爸的老师的印象,学生可以通过举手发言或小组讨论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4. 分析故事: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中获取信息,了解爸爸的老师的形象特点,如和蔼可亲、知识渊博等。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中的教育意义,如尊敬老师、感恩老师等。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老师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7. 课堂小结: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尊敬老师的重要性。
8.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阅读理解、表达能力方面的进步。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和参与程度,评价其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通过学生关于最喜欢老师的短文,评价其写作能力和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学校的老师来课堂分享他们的教学故事,让学生更加了解老师的工作,增进尊敬之情。
2. 组织学生参观学校的历史博物馆,了解学校的发展历程和历代老师的贡献。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6爸爸的老师》word教案 5
③你想爸爸怎么回答——“我得感谢老师,是老师您教会了我,懂得二二得四……”
二、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2-7节。
(1)指名读课文2-7节。
(2)爸爸那么有学问,怎么还有老师?真让我觉得新鲜。
指导读句(看清楚标点符号,把句子读好。)
3、朗读全文,读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老师,要尊敬老师)
小结复习
媒体出示:
学问、严肃、注意、年级、意思、虽然、教导
媒体出示:
在课文中找一个与带点的词意思相近的词,写在括号里。
今天我和小明打架了,老师严厉地批评我们。()
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要关心同学。()
我请爸爸陪我到书城去买书,爸爸同意了。()
一人读生字,一人组词。
3、写字指导。
算:上中下结构的字。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的字,头和尾伸缩要得当,突出主笔,协调统一。
肃:注意笔顺。
思:上下结构的字。上下各占一半,“心字底”的卧钩要弯曲圆润。
虽:以下半部分为主的字,下部应略宽。
导:竖弯钩要封口,上下有横画的字,应上短而下长。
4、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小学语文二年级第一学期电子教案
执教:
课题
6、爸爸的老师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算、副、肃、注、级、思、虽、导”8个生字的字音。并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生字。积累词语“学问、严肃、注意、年级、意思、虽然、教导”7个。能说出“严厉、教育、同意”的近义词。能在田字格里正确描写“算、肃、思、虽、导”。
2、朗读儿歌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能根据标点符号的提示,读出不同语气。
《爸爸的老师》教案设计
《爸爸的老师》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作者通过故事表达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故事中体会到尊敬老师的道理。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的优秀品质。
(2)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从故事中体会到尊敬老师的道理。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通过故事表达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2)如何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的品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合作探讨,解决生字词问题。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2)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体会到尊敬老师的道理。
4. 实践环节:(1)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情景。
(2)学生发表自己对尊敬老师的认识和体会。
5.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尊敬老师的品质。
(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以课文为素材,编写自己的故事。
四、作业布置:1. 回家后向家人讲述课文内容,分享自己对尊敬老师的体会。
2. 写一篇关于尊敬老师的作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3. 学生从故事中体会到尊敬老师的道理的情况。
4. 学生角色扮演和作文写作的表现。
六、教学准备:1. 教材:《爸爸的老师》课文文本2. 教学辅助材料:生字词卡片、课件、教学挂图等3. 教学设备:计算机、投影仪、音响设备等七、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课文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爸爸的老师》教案设计:帮助学生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作为现代社会中的一员,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这不仅关系到我们个人的成长,也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篇文将从一份教案的设计入手,来帮助孩子们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故事中父亲和老师之间的关系。
2、能够描绘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3、了解什么是家庭教育。
4、了解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1、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传达教育的重要性。
2、通过讲解家庭教育的特点和作用来让孩子们了解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3、通过互动讨论的方式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教育的作用和重要性。
三、教学活动安排1、教师向学生讲述《爸爸的老师》故事,并介绍主要角色的关系及故事的情节。
2、教师向学生解释什么是家庭教育,以及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作用。
3、教师与学生互动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以及他们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与看法。
4、在回答学生的问题时,教师应该通过分享自己的经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他们思考有关家庭教育的问题。
5、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教育学生如何与家长和老师沟通,以便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并更好地完成学生的教育任务。
四、教学方法1、讲故事的方式: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来引导学生思考教育的重要性。
2、互动讲解:在引导学生了解家庭教育的特点和重要性的过程中,采用组内讨论和个人分享的方式进行。
3、做练习的方式:通过不同类型的问答练习,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教育的作用和重要性。
五、教学提示1、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教育问题,以便更好地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2、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思维纠偏,帮助他们正确地理解教育的作用和重要性。
3、教师还应该注意在讲解故事的同时,适当地引导学生了解故事中角色之间的关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育的复杂性。
4、教师不仅可以从教学内容中获取知识,还可以利用教材为他们提供人生经验和价值观的指导。
《爸爸的老师》教案设计
《爸爸的老师》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所传递的尊师重道的情感。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培养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思考来感悟生活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情感。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尊师重道的美好品质。
三、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2.生字词卡片3.课堂讨论话题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聊一聊:同学们,你们都有自己的爸爸,那你们的爸爸有没有提到过他们的老师呢?他们是怎么评价老师的?(二)课文朗读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情感。
2.教师选取几名学生朗读,指导学生朗读技巧。
(三)课文内容理解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回顾课文内容,梳理课文脉络。
2.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
(四)课堂讨论1.讨论:课文中的爸爸为什么那么尊敬他的老师?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二)生字词学习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认读。
2.学生组内交流,分享生字词的识记方法。
(三)课堂讨论1.讨论:课文中的爸爸是如何尊师重道的?(四)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的尊师重道的故事。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二)写作训练1.教师出示写作话题:以“我的老师”为题,写一篇作文。
2.学生讨论作文构思,教师指导写作技巧。
(三)课堂小结1.学生分享自己的作文构思。
(四)课后作业1.完成作文《我的老师》。
2.观察生活中的尊师重道现象,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课文《爸爸的老师》,让学生感受到了尊师重道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表达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参与,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通过写作训练,让学生将尊师重道的品质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达到了教学目的。
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二)生字词学习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认读。
《爸爸的老师》课文教学方案
《爸爸的老师》课文教学方案
《爸爸的老师》课文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的:
在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能力的同时教育学生要尊重老师。
因为一个人再有本事他也有老师,无论今后取得什么成就,都是与老师当初的教诲分不开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爸爸是怎样对待他的老师的,为什么爸爸会有这样的举动?
2.我们为什么要尊重老师?
三、教学准备:
电脑、幻灯片
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1.阅读并熟悉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教育学生要尊重老师,以及这样做的意义。
二、教学过程:
1.学生自读课文
2.教师范读课文
3.自读、熟悉课文
4.指名读课文
5.默读课文,思考问题:1)爸爸是怎样对待他的老师的,为什么爸爸会有这样的举动?
2)我们为什么要尊重老师?
6.举名人尊师的例子来巩固、加强思想教育。
(出示幻灯片)
课后小结:内容学生熟悉,也很感兴趣,教师组织了多种孩子们喜欢的方式来读,对爸爸的爱师之情理解的有深度,朗读比较到位。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爸爸的老师》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a.掌握课文《爸爸的老师》的基本内容和生字词。
b.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朗读表达能力。
c.引导学生体验家庭亲情和师生情谊,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
2.教学难点:
a.对课文中的复杂句子和文章结构的理解。
b.学生在表达过程中,语言组织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运用。
3.教师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集中讲解,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高理解能力。
4.学生互相交流练习心得,分享解题技巧,共同提高。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知识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不足。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强调家庭亲情和师生情谊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尊敬老师、关爱家人。
四、朗读与表达(5分钟)
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节奏。
2.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朗读课文,提高表达能力。
五、游戏与拓展(10分钟)
1.教师设计相关游戏,如“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句子接龙”等,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进行拓展活动,如“我心中的老师”、“我和爸爸的故事”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a.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表达、合作等方面给予积极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b.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6.课后拓展,提升素养:
a.布置与课文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b.鼓励学生参加课后阅读活动,提升语文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爸爸的老师的课文。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老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你们知道爸爸小时候的老师是什么样子的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去了解爸爸的老师吧!”
《爸爸的老师》教案设计
《爸爸的老师》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爸爸的老师》,了解并感受师生之间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乐于分享的好习惯。
3. 提高学生观察图片、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理解,感受师生之间的情感。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爸爸的老师》绘本、相关教学图片、教学PPT等。
2. 学生准备:已阅读《爸爸的老师》绘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爸爸的老师》的故事内容,分享自己对本故事的感受。
2. 观察图片:展示《爸爸的老师》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内容。
3. 分享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与老师之间的感人故事,或者自己尊敬和感激的老师。
4. 情感体验: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故事中师生之间的情感,引导学生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五、作业布置:1. 绘制一幅自己尊敬的老师的画,并写上对老师的祝福语。
2. 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自己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的感人故事。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爸爸的老师》的延伸阅读。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在阅读理解、表达交流等方面的能力。
2. 关注学生在情感体验方面的成长,评价学生对师生情感的认知和表达。
七、教学拓展:2. 邀请学校的老师,让学生与老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感情。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九、教学修改: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2. 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十、教学总结:1. 在课程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回顾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成长。
2. 鼓励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学会尊敬和感激身边的每一个人。
课文《爸爸的老师》的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爸爸的老师》教案适用年级: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爸爸的老师》,了解作者对爸爸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2. 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尊敬长辈的美德。
3. 提高学生朗读、思考、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学会尊敬长辈,关心父母。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 培养学生尊敬长辈的品质。
二、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课文《爸爸的老师》文本。
2. 相关图片或多媒体素材。
3. 教学卡片。
4. 学习小组分组。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爸爸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课文内容(1)学生分段阅读课文,讨论每段主要内容。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讨论与思考(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作者为什么尊敬爸爸的老师?(2)全班交流: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
5. 情感体验(1)学生讲述自己尊敬长辈的故事。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尊敬长辈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2. 回家后,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3. 思考如何尊敬长辈,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在尊敬长辈方面的表现。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七、评价与反馈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尊敬长辈的表现,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关注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共同进步。
课文《爸爸的老师》的教案
课文《爸爸的老师》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爸爸的老师》。
(2)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积极性。
(3)培养学生对友谊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的认识,培养积极的人际关系。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概述:《爸爸的老师》是一篇描写父亲回忆自己童年时遇到的一位老师的文章。
文章通过父亲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展现了老师对父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深的影响,表达了父亲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
(2)教学难点: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表达。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老师或家人。
(2)引入课文《爸爸的老师》,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和兴趣。
3.2 阅读理解:(1)分组朗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
(3)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3 词语与句型:(1)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型。
(2)学生通过小组活动,运用词语和句型进行交流和表达。
四、课堂活动4.1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自己与家人或老师之间的难忘经历。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
4.2 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选择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扮演。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动作的准确性。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经验。
(2)强调阅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书、多思考。
《爸爸的老师》教学教案
《爸爸的老师》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爸爸的老师》这篇课文,了解作者通过讲述自己父亲小时候的故事,表达了对老师深深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2. 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优秀品质。
3.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2. 学习作者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来表达情感的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理解并表达对老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和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五、教学准备1. 课文《爸爸的老师》及相关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3. 学生作文本。
4. 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关于老师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老师的印象和感受。
2. 朗读课文:学生自告奋勇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跟读。
3. 理解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七、作业布置1. 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尊敬的老师的故事。
2. 家长参与评价:请家长了解孩子作业内容,评价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
八、课后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学生课堂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作业质量、创新性等。
3. 家长评价:家长对学生在家庭中表现的评价。
十、教学计划调整根据学生实际表现和教学效果,适时调整教学计划,以确保教学目标达成。
六、教学策略1. 采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活力。
2. 运用情感教学,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的品质。
3. 利用情景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爸爸的老师》教学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爸爸的老师》教学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年级学科:小学语文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爸爸的老师》,了解爸爸的老师是一位和蔼可亲、知识渊博的人。
2. 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爸爸的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3. 学生能够理解并实践尊敬老师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 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了解爸爸的老师的品质特点。
2. 学生能够表达自己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理解并实践尊敬老师的价值观。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爸爸的老师》课文文本。
2. 学生准备课本、文具。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以谈话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尊敬的老师,激发学生对尊敬老师的情感。
2. 学生分享自己尊敬的老师的故事或特点。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教师分发《爸爸的老师》课文文本,学生自读。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对爸爸的老师的描述,如和蔼可亲、知识渊博等。
3. 学生分享自己对爸爸的老师的理解和感受。
三、讨论与思考(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尊敬爸爸的老师?2. 学生分享自己对尊敬老师的理解,讨论尊敬老师的表现。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章内容,强调尊敬老师的价值观。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尊敬老师的认识和实践。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表达对尊敬老师的情感。
2. 学生分享自己尊敬的老师的故事或特点。
二、小组讨论(15分钟)1. 教师分发小组讨论任务,引导学生围绕尊敬老师的主题进行讨论。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尊敬老师的理解和实践。
三、实践活动(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尊敬老师,并设计一个尊敬老师的实践活动。
2.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展示自己对尊敬老师的实践。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尊敬老师的价值观。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体会和收获。
《爸爸的老师》教案设计: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语文素养
教案设计: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语文素养一、教学内容《爸爸的老师》二、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阅读独立选择的兴趣和能力。
2.帮助学生提高汉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其语文素养。
3.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导学生探究文本背后的深刻思想,受到启发和感染。
三、教学方法1.课堂教学法2.社会实践法3.小组合作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课堂通过简短的课堂调查,了解学生对阅读的态度和学习方法。
要求学生归纳整理出自己最近一次阅读的内容和感想,以及相应的阅读方法,如何提高阅读效率等。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从而获得新知识,享受阅读的快乐。
2.阅读任务将文本分发给学生,在独立阅读一定时间后,要求学生完成填空、选择等基础性的阅读理解练习,并着力培养学生分析文本、探究思想的专注力和思维能力。
3.社会实践将学生分成小组,组织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家长,亲戚和朋友中,选择一位“有教育特点”的人物,通过深入了解其成长环境、生活习惯和思想成长过程,体验“爸爸的老师”这个故事中所体现出来的“变革主义者”的精神和思想。
4.课堂归纳在本篇故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思维,对比分析文本中提到的多位教育家,例如华罗庚,冯博士和蒋介石。
在讲解他们的故事和成就时,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出自己对未来的生活规划和目标。
五、教学评价1.通过听取反馈和收集作品等方式,评估学生对阅读的态度和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
2.收集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得到的启示和感悟。
六、教学资料1.教材《爸爸的老师》2.教学辅助资料通过制作各种多媒体课件,对故事中提到的各位人物,包括他们的生平主要成就,重要思想和思想贡献等内容进行介绍。
七、教学效果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不仅学习到了一篇优秀的语文阅读素材,而且通过实践活动的形式,进一步理解了阅读与生活的关系。
通过对生活中名人的了解,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提升。
同时,通过加强阅读视野,学生对于未来的生活目标有了更清晰的设想,为未来的生活和成长定下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爸爸的老师》教学教案
《爸爸的老师》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了解爸爸的老师是一位有爱心、有责任心的老师。
2. 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情感。
3.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内容,体会爸爸的老师的优秀品质。
2. 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爸爸的老师》2. 教学卡片:爸爸的老师的图片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课件展示故事封面,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爸爸的老师》。
提问:“你们知道爸爸的老师是谁吗?你们想知道关于爸爸的老师的哪些事情?”2. 讲述故事:利用课件逐页展示故事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感受爸爸的老师的优秀品质。
在讲述过程中,适时停顿,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 讨论交流:提问:“爸爸的老师的哪些品质让你感到敬佩?为什么?”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找到相关情节,组织语言进行回答。
4. 情感体验:提问:“你们想拥有像爸爸的老师那样的老师吗?你们应该如何尊敬和热爱老师?”引导学生从自身经历出发,谈谈对老师的尊敬和热爱。
5. 总结提升:强调尊敬老师和热爱学习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 课后作业:以“我心中的好老师”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热爱之情,举例说明老师的优秀品质。
六、教学策略:1. 采用情景教学法,通过故事课件的展示,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情节,增强对爸爸的老师优秀品质的理解。
2. 运用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3. 采用情感体验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热爱学习的品质。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对问题的思考深度。
2. 课后作业评价:通过学生的作文,评价其对尊敬老师和热爱学习理念的理解和践行情况。
《爸爸的老师》教案设计:用细节展现生命中的美好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真善、真美,认识到生命中的美好,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慈悲之心。
教学重点:通过细节展现生命中的美好,并引导学生感受和思考。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理解生命中的美好。
教学准备:《爸爸的老师》课文,录音机,课件。
教学过程:Step1 导入,唤起学生感受生命中的美好的情感以“你身边的美好”为话题,由教师出示图片或学生分享身边的美好。
Step2 细节展现生命中的美好教师用屏幕或投影仪出示课件,在PPT上展示的图片和文本之间进行切换,通过故事细节向学生展现生命中的美好,例如:场景一:爸爸的老师背上袋子学生们跟随着爸爸的老师到山里来采药,一个背着袋子的人让人不会觉得很舒服,但爸爸的老师的背似乎永远也不会累。
这时,爸爸的老师却问:“小朋友们,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们的山上一年四都是绿树和鲜花,而且还有清澈的溪流,听起来就好像山里住着仙女似的,真美啊!”提示学生:有时候我们并不会去注意一些小小的事情,但却往往在这些细节里看到真实的美好。
场景二:爸爸的老师的背影在山间上学的日子里,爸爸的老师的教学方式是最为自由活泼的,他不强求注重功课,反而注重带学生看生活中的美好。
有一次他带学生到岸边看大海,教学生们如何用“心灵看”大海,如何思考生命的意义。
当他的背影出现在大家视线中时,许多人都不能忍住想哭。
因为在那一刻,经历这生命中一点一滴的教育,让学生感悟到了生命中的真善美。
提示学生:生命中总会有别人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往往在生命中留下的印记是无法舍弃的。
场景三:爸爸的老师的演讲爸爸的老师曾在一个学校做演讲,他讲述了他和孩子们在山间上的趣事和感悟。
虽然演讲了半小时,但听的学生们感觉像是在深深聆听生命轻唱的乐章,当爸爸的老师下台时,全场掌声如雷,而更多的人却是静静地流下泪来,因为在爸爸的老师的演讲中,每个人都看到了生命中的真善美。
提示学生:生命中的美好,不仅存在于闪光的瞬间,更体现在每天的生活、每个人的付出中。
爸爸的老师教案设计
爸爸的老师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爸爸的老师》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复述故事的大致情节。
(3)通过文章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尊敬老师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尊敬老师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的优秀品质。
(2)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爸爸的老师》的主要内容。
2. 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尊敬老师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深入理解尊敬老师的内涵。
2.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爸爸的老师》的相关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爸爸的老师》的作者和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主题——尊敬老师。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 联系生活(1)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尊敬老师。
(2)教师引导学生从日常小事做起,培养尊敬老师的品质。
5. 情感升华(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尊敬老师?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1)复述课文《爸爸的老师》的主要情节。
(2)写一篇关于尊敬老师的感悟的文章。
六、教学拓展1. 课内讨论(1)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辩论,讨论尊敬老师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
(2)通过辩论,深化学生对尊敬老师的理解,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2. 课外延伸(1)鼓励学生收集尊敬老师的名言警句,进行分享。
(2)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尊敬老师的优秀典型,向他们学习。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评价其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的能力。
《爸爸的老师》教案设计:以亲情为主线,培养学生正面价值观
教案设计:《爸爸的老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亲情的重要性,尊重老人,并且保持比较积极的人生态度。
2.学生能够理解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并且通过本文切身感受到父母的辛劳和爱。
3.通过该文学习和实践,学生能够懂得感恩、关爱和家庭教育等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所传达出的情感和人性的真谛。
2.启发学生从本文中学到一些父母的养育子女的经验,指导学生掌握家庭教育的实践技。
三、教学方法:1.阅读策略:朗读、理解文本。
2.课堂互动:对话、问答、课堂示范、互动讨论等。
四、教学过程:1.热身环节:+自我介绍。
2.导入环节:学生通过翻阅课前阅读材料,了解有关父母、老人、家庭教育的相关概念。
3.阅读环节:+朗读整篇文章,理解词汇句型,并对其中的情感体验进行探究。
+学生细读文章,对文章进行概括,理解作者所想要表达的主题。
4.学习新概念:+教师通过示范讲解,学生进行模仿阅读,并了解新概念。
+教师讲解新概念,让学生进行理解。
5.与学生进行探究对话。
让学生以情感的角度,对文章中人物和情节进行分析,并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6.概括文章:通过合作/小组活动或者多人阅读,主题小组讨论整理出一份文章大意概括,表达出对文中主题的理解。
7.思考与探讨:通过课外拓展或者学生反馈等方式,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五、课后作业:1.阅读文章中受到启示的内容,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思考该如何进行实践。
2.进行家庭探讨,考虑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及沟通方式。
3.写一篇感想:对教材内容及课堂学习的感受、理解和实践体验的总结。
六、教学资源:1.教师准备PPT及相关教学材料。
2.相关阅读材料。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6爸爸的老师》word教案 3
《爸爸的老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中情感,懂得一个人无论学问多大,都不能忘记曾经教导过自己的老师,要热爱和尊敬每一位老师。
2.了解诗歌叙述的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诗中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并尊敬曾经教导过自己的老师。
教学难点在朗读中启发学生抓住“我”的情感变化,读出不同的语气。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爸爸的老师》,这首诗通俗易懂,读起来琅琅上口。
二、新课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朗读课文,思考:(1)爸爸的老师是谁?爸爸是怎样对待这位老师的?(2)这首诗讲了哪些内容?是按什么顺序讲的?2.学习课文内容:指名朗读。
自己默读,并思考:这首诗讲了那些内容?第1小节:“我”的爸爸是个数学家。
第2小节:“我”求爸爸带我去看望他的老师。
第6-7小节:“我一路上想象着爸爸的老师。
第8-13小节:爸爸的老师原来就是“我”一年级的老师。
这首诗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我有个数学家的爸爸他要去看望老师我要跟着去这个老师正是教过我的一年级的老师。
3.朗读课文学生自由读,在读的过程中体会“我”的感情变化。
教师指导:用怎样的情感读下面的句子(1)再难的题,他也会算。
对爸爸的敬佩、自豪。
(2)他的学问真好。
(3)一副严肃的样子,把我反复叮咛。
(爸爸对老师十分尊重)(4)你说多么新鲜!我倒真想见见。
我一个劲儿求爸爸。
(要读出好奇的心情)(5)他一定是胡子很长,满肚子的学问。
怎能教我爸爸?(加强反问语气)(6)全诗以第一人称的口气朗读,要读出对老师的尊敬。
三、讨论我们从这首诗中受到了什么教育?表扬在尊师方面做的好的同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爸爸的老师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 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个人,他是一个小朋友的爸爸,出示课文第一小节。
借助拼音,读一读,想一想: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有学问的,精通数学的人。
)2 我和爸爸去看了爸爸的老师,结果让我大吃一惊。
让我们一起学习第7课。
板书课题。
读课题。
说明:通过谈话引入课文,意在让学生对爸爸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理解句子的同时,进行说话训练,也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1听范读。
思考:是什么让“我”觉得新鲜?是什么让我觉得稀奇?出示卡片:新鲜学习生字:新读词语。
2初读课文。
1 第一遍读,借助拼音,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学生开火车朗读交流。
教师正音。
2 第二遍读,带问题读。
要求:再仔细读读,回答刚才的问题。
学生朗读、思考。
交流。
(新鲜:课文第2-7段内容。
稀奇:课文第8-13段内容。
)说明:这一环节有两次读的要求,每次要求各不相同。
第一遍读,是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让学生在实践中正音、识字,自主地学习。
第二遍读要求带问题读,通过有目的的再读课文,帮助学生整体了解课文内容。
(三)品读课文,学习生字。
(1)指名读课文第2-7段。
1 爸爸那么有学问,怎么还有老师?真让我觉得新鲜。
指导朗读:我的爸爸还有老师?你说多么新鲜!(看清楚标点符号,把句子读好。
)我一个劲求我爸爸,带我去看看他。
(读准生字:劲书空)他当然比爸爸强,是位老数学家,他要不是老数学家,怎能教我爸爸?学习生字:强2 看我一定要去见老师,爸爸是怎么说?怎么做的?读句子:我的爸爸眼睛一眨,对我说道:“嗯,好吧!”可是爸爸临走以前,对我反复叮咛,要我注意这个那个,我当然都答应。
学习生字:眨叮咛爸爸会叮咛些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说这么做?(因为爸爸的老师也是我的老师,他很尊敬老师。
)说明:在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随文识字,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通过朗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2)过渡:这多出乎我的意料,因为他是爸爸的老师,所以认为他应该是——出示:他一定是胡子很长,满肚子的学问。
他当然比爸爸强,是位老数学家,他要不是老数学家,怎能教我爸爸?1 那我的老师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指名读课文第8-12段。
学生交流。
(是一位教一年级的女老师。
)学习生字:她(女字旁,表示女性。
)如果鞠躬的是我,那还——不算稀奇,现在鞠躬的是爸爸,我觉得——非常稀奇。
2 让我们听一听他们是怎么说的?分角色朗读老师和爸爸的对话。
3 引读最后一段。
(四)延伸拓展。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有许多老师曾经教育过我们,帮助过我们,你还记得他们吗?你有没有回去看过他们?学生交流。
说明:这一环节旨在帮住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理解,通过说话训练,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五)游戏巩固我们在幼儿园里玩起了游戏——找朋友:在课文中找一个与带点的词意思相近的词,写在括号里。
今天我和小明打架了,老师严厉地批评我们。
()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要关心同学。
()我请爸爸陪我到书城去买书,爸爸同意了。
()(六)指导书写。
在田字格中描、写5个生字,要特别注意“曾”,上半部分要写得宽、扁,下半部分要写得瘦、长。
教师示范书写,边写边说笔画顺序,学生书空练习。
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教学实录片段(朗读教学片段)在指名朗读课文第2-7段后,黑板上出示了三句话。
我的爸爸还有老师?你说多么新鲜!我一个劲求我爸爸,带我去看看他。
他当然比爸爸强,是位老数学家,他要不是老数学家,怎能教我爸爸?师:要读好这段内容,首先要读好这几句话。
自己读一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朗读后,一些孩子举起了手。
生1:我发现他们有各种各样标点符号都不一样。
生2:有句号,问号,感叹号。
师:对啊,句子有不同的标点,读出来的语气、感情都不一样。
你觉得你读哪句最拿手,读给大家听。
教师选一个学生朗读。
生3读第一句,读得非常夸张,孩子们都笑了。
师:听了你的朗读,老师的好奇心也被你勾出来。
又再指两名学生读。
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在被调动了起来。
师:你还想读哪句?一名学生读第三句。
师:你说地真有道理,我也觉得是一位老数学家。
又请一位学生读第三句。
师:有没有同学想读第二句?一名学生朗读。
师:看,一句简简单单的句子,这位同学把它读的多好。
因为他读时注意了这个词——一个劲。
“劲”是生字,拼一拼。
学生开火车拼读生字词语。
师:谁能学着他的样子,再读一读。
指名读,齐读。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发现这真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孩子,我真想快点见到这位长着白胡子的老数学家啊!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借助拼音读准“新、劲、眨、叮、咛、强、她、绩、虽、曾”10个生字的字音。
并结合课文语言环境正确认读生字。
能说出词语“严厉、教育、同意”的近义词。
能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和记忆“新、劲、绩、虽、曾”。
2朗读儿歌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
能根据标点符号的提示,读出不同语气。
3知道再有成就的人,也是从小由老师交给他们知识,教导他们做人,帮助他们成长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1 能读准生字“新、劲、叮、咛、强、曾”的字音。
2 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读出句子的不同语气。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学生准备: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两遍课文。
说课要点1、说教材《爸爸的老师》是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实验修订本)二年级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本课是一首儿童诗。
作者运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告诉孩子们再有成就的人,也是从小由老师交给他们知识,教导他们做人,帮助他们成长的。
诗歌通俗易懂,节奏明快,韵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是一篇适合通过反复朗读来学习的课文。
2、说学情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已能够自主地进行开篇阅读,虽然所读内容还不是很丰富,但他们已经能从阅读中品尝快乐。
尤其是一些浅显易懂,贴近生活的短小篇目,更是显得兴趣昂然。
而《爸爸的老师》就是这样一首儿童诗。
它简练,压韵,且富有童趣,他们很容易地就能读出、读熟。
并且能边读边思,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3、说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集中、明确、适切的原则,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详见教学设计)课文的学习以随文识字为重点,通过朗读,让学生自己理解体会,在知识点上强调文中标点符号的准确应用。
4、说教法在整堂课中,我始终贯彻一条教学方法,即以学定教。
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自主地感受课文语言的风趣与幽默,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的敏锐里,最终也能实实在在的落实教改的阅读精神。
师生在一种平等对话合作的学习氛围中学习,课堂气氛更融洽。
5、说学法以读带思,自主阅读是新教材符合新教材教学理念的。
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边读边思,联系自己实际生活,说出自己的体会。
从不会说、不敢说,到争着说、有创意地说,从而了解到只有积累平时的点点滴滴,才能脱口而出,在这段路程中需要学生自己不断的摸索和体会。
6、说实施上课一开始,我采用自由谈话方式引入教学,让学生了解“我”的爸爸是怎样一个人。
学生跟据句子提示,个抒己见,得出结论:爸爸是一个有学问的数学家。
然后,由教师对课文进行范读,抓住“新鲜”“稀奇”这两个词语,让学生进行思考:“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听了范读后,学生大致了解整篇课文讲些什么,但要让他们直接回答问题,则有一定难度,因此让问题滞后,请他们再读课文。
第一遍读,借助拼音,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第二遍读,指名读,教师纠正。
同时要求带问题仔细听。
学生在充分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爸爸的老师和我完全想的不一样,爸爸的老师原来就是我的老师。
第三遍读,细细品味,指导学生读出“我”的心理变化过程:新鲜——稀奇。
在朗读中,重点指导学生根据标点符号读出句子的不同语气。
三遍朗读各有要求,有易至难,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创造条件让他们自读自悟。
同时在读文过程中,巧妙的穿插识字教学,有张有弛,在不破坏课堂整体性的基础上,完成生字教学。
最后,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进行说话训练,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教学反思有声有色的朗读《爸爸的老师》是一篇老课文,记得我小时候就学过。
再读这首有趣的文章,依然觉得受益非浅,内容浅显,充满童趣,同时有不失教育意义。
在课堂中,孩子们有声有色地朗读,让整堂课生机勃勃。
郑板桥有句话: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简简单单的读就把孩子深深吸引住了。
当然读不能没有层次,没有目的,也不能傻读,要在读中悟出些什么。
孩子们通过读,知道了“我”是一个有着强烈好奇心的孩子,知道了“我”从爸爸身上看到了尊敬师长的好品德,知道了要尊敬每一个给过你帮助的老师……朗读,给了孩子们思考的空间,让孩子们的思维放飞。
教学案例七嘴八舌“忆当年”人人都去过幼儿园,但是不是都记得自己的老师?在拓展说话联系中,我发现,虽然孩子们的年纪不大,可他们对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小王是一个调皮的孩子,他告诉我们在幼儿园时他很调皮,老师经常会批评他,但他知道老师是很爱护他的。
有一次,他从滑梯上摔下来,跌破了头,老师抱着他去看医生,还买很多好吃的给他吃。
所以,他很喜欢老师,有时放学早,他还会去幼儿园看老师。
小周也说起他看老师的经历,老师们不仅拿出他的照片和他开玩笑,还让他和小弟弟小妹妹们玩。
话匣子一打开,孩子都抢着说,有的说老师教他弹琴,有的说老师睡觉的时候帮他盖被子……看到孩子争先恐后的样子和绯红的脸蛋,我想,这节课在他们的脑海里会印象深刻,不必我归纳总结,尊敬师长这一传统美德会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训练材料一、基础题1、默写词语。
学问数学答应意思虽然2、读词语。
使劲新奇强大她们眨眼叮咛如果成绩3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的.确(de dí)胡子长.(cháng zhǎng)答.应(dā dá)回答.(dā dá)教导(jiāo jiào)教.数学(jiāo jiào)4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写在括号里。
成绩成果这次考试,我取得了优异的()。
他的研究()获得了专家的好评。
稀奇好奇调皮大王小王竟然乖乖地坐在凳子上,一声不响,这可真()。
我从窗外()地向里面看。
5 给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你猜这次考试谁得了第一名()我的小狗不但能表演转圈()还能帮我拿报纸呢()我的爸爸是一位数学家()二、拓展题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一定有许多老师曾经教导过你,谁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用三、四完整的句子,向大家介绍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