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提纲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 6月9日 定稿(1)

徐州幼专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一.选择题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C.0—6岁)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A.横向研究)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纵向研究)4.下列属于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是(A.抓握反射)。
5.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A.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6.第二信号系统的出现是在(A.出生后的下半年起)7.一般认为,婴儿从(D.生后4个月)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
8.设置视崖装置以检查儿童深度知觉的心理学家是(A.吉布森和福克)9.幼儿的记忆以(B.无意识记忆)为主。
10.儿童通过多次尝试,通过拉桌布取得放在桌布中央的球,下次在看到床单上的球就会通过拉床单来拿到手。
此阶段孩子的思维处于(B.直觉行动思维阶段)。
11.直觉行动思维直到学龄时期,也仍然是“概念智力”的一个基础,这段话出自(A.皮亚杰)12.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B.表象)进行思考13.婴儿的行为与效果之间还没有分化,行动还没有目的,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B.习惯动作时期)14.婴儿的动作与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D.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
)15.在(A.感知运算阶段)阶段,儿童形成物体永久性意识,并有了最早期的内化动作。
16、在(B.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开始认识事物的属性。
17.获得守恒性和可逆性概念是在(C.具体运算阶段)阶段?18、“三山实验”说明了该阶段儿童思维处于(A.自我中心)。
19.“三座山试验”的设计者是(B.皮亚杰)A.维果斯基B.皮亚杰C.蒙台梭利D.福禄贝尔20、婴儿能够有意识地回忆以前的事情是在(D三岁左右)21.(A.微笑)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22.(A.道德感)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标准而引起的情感。
《学前儿童发展》复习备考资料

《学前儿童发展》复习备考资料一、幼儿发展的生理特点1.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幼儿的身体发育较快,身高和体重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
2.幼儿视力、听力和触觉的发展:幼儿的视力和听力逐渐成熟,注意力集中时间逐渐延长。
3.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幼儿的大肌肉发展快于小肌肉,适合进行各种体育活动。
二、幼儿发展的心理特点1.幼儿认知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逐渐增强,开始进入操作阶段。
2.幼儿语言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渐丰富,开始掌握语法规则。
3.幼儿情感发展:幼儿的情感呈现多样化,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关爱和支持。
三、幼儿发展的社会特点1.幼儿社交发展:幼儿开始与同龄儿童建立友谊关系,学会合作和分享。
2.幼儿自我概念发展:幼儿逐渐建立自我概念,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3.幼儿性别角色意识发展:幼儿开始认识性别差异,学习性别角色。
四、幼儿发展的各个阶段1.生理发展阶段:出生-1岁2.意向行为阶段:1-2岁3.真实性思维阶段:2-7岁4.学前期:3-6岁5.潜伏期:7-12岁五、《学前儿童发展》复习备考重点1.了解幼儿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点;2.掌握幼儿发展的各个阶段和特征;3.学会运用各种观察方法和评估工具。
六、复习备考方法1.多阅读学前儿童发展相关的书籍和资料;2.参加相关的培训和讲座,加强实践经验;3.认真总结和整理知识点,进行笔记和复习。
七、《学前儿童发展》考试注意事项1.注意考试时间和地点,提前做好准备;2.注意带齐考试所需的文具和资料;3.注意考试的答题要求和时间分配。
通过以上的复习备考资料,相信您能够更好地掌握《学前儿童发展》的知识点,顺利通过考试。
祝您考试顺利,取得优异的成绩!。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纵向研究11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或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3.实证研究法研究者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最后冲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
4.横向研究11 在同一个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5.直觉行动思维是指思维活动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儿童在动作中进行思维。
6.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介于直觉行动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思维方式。
7.记忆策略是指我们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多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
4.自传体记忆是指到了学前期,幼儿能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比较复杂的具体事件的记忆。
8.记忆恢复是指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后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之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
9.自我中心语言讲话者不考虑他在于谁说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在听他讲话,他或是对自己说话,或由于和一个偶然在身边的人共同活动感到愉快而说话。
10.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11.亲社会行为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
12.依恋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
13.移情是体验他人情绪情感的能力。
14.性别稳定性儿童对自己的性别不随年龄、情境等的变化而改变这一特征的认识。
15.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范型或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
二、填空题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

《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部分: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1.认知发展的基本概念a.定义认知发展b.认知结构与认知过程的关系c.知觉与认知的关系2.雷亚当斯认知发展理论a.传感期阶段b.运动期阶段c.操作期阶段3.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4.学前儿童的思维特点a.动态、灵活的思维b.想象力的增强c.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5.认知发展的评估方法a.观察法b.测验法c.记录法第二部分: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1.语言发展的定义与特点a.语言的定义与功能b.语言发展的阶段与特点2.学前儿童的语言习得a.语音习得b.词汇习得c.语法习得d.语用习得3.语言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a.家庭环境b.监督与引导c.学前教育的质量4.语言发展的评估方法a.听力测试b.表达能力测试c.交流能力测试第三部分:学前儿童的社会情感发展1.社会情感发展的定义与特点a.定义社会情感发展b.社会情感发展的特点2.学前儿童的自我概念与自尊a.自我概念的形成b.自尊的发展与影响因素3.学前儿童的情绪发展a.情绪的定义与特点b.不同年龄阶段的情绪表达能力4.学前儿童的社会认知与社会互动a.社会认知理论b.社会互动能力的发展5.社会情感发展的评估方法a.情绪观察法b.行为表现观察法c.问卷调查法第四部分:学前儿童的游戏与创造力发展1.游戏的定义与特点a.游戏的定义b.游戏的分类2.学前儿童的游戏特征a.角色扮演游戏b.互动与合作游戏c.创造性游戏3.游戏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a.身体发展b.认知发展c.社会情感发展4.创造力的概念与特点a.创造力的定义与发展b.创造力的分类5.创造力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a.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b.问题解决能力第五部分:学前儿童的性别与性别角色发展1.性别意识的形成a.性别认同b.性别稳定性c.性别角色2.学前儿童的性别角色发展a.性别角色特征b.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因素3.学前儿童的性别认知与性别偏好a.性别认知的特征b.性别偏好的形成与变化4.学前儿童的性别角色教育a.性别平等教育的重要性b.性别角色教育的策略第六部分:学前儿童的发展异常与干预1.学前儿童的发展异常分类a.智力发展异常b.语言发展异常c.行为发展异常d.情绪发展异常2.学前儿童发展异常的早期识别a.早期发现异常的重要性b.早期发现异常的方法3.学前儿童发展异常的干预措施a.个体化干预计划制定b.家庭与学校合作的重要性c.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4.学前儿童发展异常的评估与跟踪a.发展评估工具的选择与使用b.长期干预效果的评估与跟踪以上是一个大致的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涵盖了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语言发展、社会情感发展、游戏与创造力发展、性别与性别角色发展以及发展异常与干预等内容。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 至6 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 遗传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之一,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
3. 新生儿视觉调节机能较差,视觉的焦点很难随客体远近的变化而变化。
4. 8个月以后的婴儿主要采用两种方式开展交流活动,一种是陈述,另一种是请求。
5. 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水平分为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自律道德阶段。
6. 学前儿童的音乐感知能力是学前儿童音乐表现能力、欣赏能力的基础和前提。
7. 随着年龄的递增,儿童的社会性游戏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从独自游戏到平行游戏,从平行游戏再到联合游戏,最后发展到合作游戏。
8. 儿童的性别概念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性别认同性别稳定性和性别恒常性。
9. 华生强调环境对塑造儿童行为的决定性作用,进而发展为教育万能论强调对儿童发展的控制。
10.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
11.颜色视觉方面的一个重要缺陷是色盲。
12.婴儿三种不同的典型气质类型是容易抚育型、抚育困难型、启动缓慢型。
13.观察他人的过程有注意、保持、运动复现、动机等4个组成部分。
14.美国心理学家吉布森设计的视崖装置是知觉研究中的一个经典实验装置。
15.研究表明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上下_ ,再前后_ ,然后是左右_ 。
16.儿童在音乐世界中扮演着_感知者_ 、表现者和欣赏者的角色。
17.婴儿的情绪和情感表现为易变换_ 、易冲动、易感染、易暴露的特点。
18.在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儿童既能理解又能使用的词称为积极词汇。
19.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工具性侵犯,一种是敌意性侵犯。
20.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自我评价的发展。
2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22.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主试,把被研究者称为被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大纲 张丹枫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大纲张丹枫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学科。
张丹枫是该学科领域的一位著名学者。
以下是张丹枫一个关于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大纲的示例:
一、绪论
1.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3.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二、学前儿童生理发展
1. 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和规律
2. 学前儿童身体发育与营养
3. 学前儿童动作发展
三、学前儿童认知发展
1. 感知觉发展
2. 记忆发展
3. 思维发展
4. 语言发展
四、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
1. 情感发展
2. 社会交往能力发展
3. 道德发展
4. 自我意识发展
五、学前儿童个性与心理健康
1. 个性发展
2. 气质与性格发展
3.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
六、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与心理指导
1.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和原则
2.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和技巧
3. 学前儿童心理指导
七、学前儿童教育与心理发展
1. 学前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2. 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3. 学前教育中的心理问题与对策
八、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应用
1. 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2. 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
3. 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应用
最后,敬请注意,以上只是一个张丹枫关于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大纲的示例,具体内容可能有所不同。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和研究方法,深入了解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为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
2.儿童的智力发展:学习儿童的智力发展要了解儿童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规律。
该领域的重点内容包括儿童类概念的形成、儿童的物体永恒性的理解、反身作用的发展、手势和符号使用的发展等。
4.儿童的社交发展:学习儿童的社交发展要了解儿童的同伴关系、角色扮演和角色扮演能力、社交习得和交往技能等。
重点内容包括儿童的同伴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儿童社交技能的学习和表现等。
此外,还需要重点复习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评价技术。
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统计法和心理测量法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对儿童进行科学的观察和测量。
评价技术包括智力量表、语言评定工具、行为观察量表和情绪评价工具等,这些技术可以帮助专业人员评估儿童的发展水平和问题。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结合相关的案例分析、实际操作和应用技巧,加深对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此外,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学术期刊、参考专业书籍和参与学术讨论等方式,扩展和深化对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知识。
最后,注意整理和总结,形成清晰而有条理的复习笔记,便于回顾和查阅。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精)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学前儿童心理学 4是研究0-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纵向研究11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或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3.实证研究法研究者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最后冲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
4.横向研究11在同一个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5.直觉行动思维是指思维活动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儿童在动作中进行思维。
6.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介于直觉行动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思维方式。
7.记忆策略是指我们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多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
4.自传体记忆是指到了学前期,幼儿能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比较复杂的具体事件的记忆。
8.记忆恢复是指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后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之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
9.自我中心语言讲话者不考虑他在于谁说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在听他讲话,他或是对自己说话,或由于和一个偶然在身边的人共同活动感到愉快而说话。
10.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11.亲社会行为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
12.依恋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
13.移情是体验他人情绪情感的能力。
14.性别稳定性儿童对自己的性别不随年龄、情境等的变化而改变这一特征的认识。
15.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范型或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
二、填空题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考试大纲)

学前教育专业专升本考试《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学前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必修的基础课程,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升本考试课程。
《学前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的考试内容、考核目标和考试命题充分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科性质与特点,强调学生对本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考试内容的深度与学前教育专科生相应的知识面趋于一致。
Ⅱ、考试内容总要求:1、初步掌握有关学前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一般概念、掌握学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特点及主要理论流派的基本观点。
2、运用学前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分析研究学前学前儿童的基本发展特点水平和规律,并具有尝试促进学前学前儿童发展基本能力。
Ⅲ、考试大纲第一章绪论(一)考核知识点: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2.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及研究方法。
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中的伦理道德。
(二)考核要求:1.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2.把握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和研究方法。
3.明确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研究中所要遵循的基本伦理道德第二章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一)考核知识点:1.理论是什么。
2.成熟势力说代表人物;双生子爬梯实验;格赛尔三个观点;成熟的含义和发展的本质。
3.华生唱到的行为主义的三个原则。
4.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体系:应答性行为的概念;操作性行为的概念;5.观察学习的定义;观察学习的认知过程;自我效能感的定义。
6.人格的结构;心理性欲的发展阶段。
7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8.皮亚杰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认知发展的阶段。
9.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最近发展区(二)考核要求:1.格赛尔的成熟势力说2.理解并把握华生和斯金纳行为主义观的异同3.把握班杜拉社会学习论的革新思想4.理解并把握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发展的解释5.深入领会皮亚杰相互作用论的实质第三章心理发展的遗传与环境因素(一)考核知识点:1.大脑的反射活动。
学前心理学第二章 复习提纲

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概念:1、观察法:是研究学前儿童的基本方法。
运用观察法了解学前儿童,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包括言语、表情和行为等,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
2、测验法:根据一定的测验项目和量表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方法。
测验主要用于查明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也可用于了解不同年龄心理发展的差异。
3、调查访问法:是研究者通过学前儿童的家长、教师或其他熟悉儿童生活的成人去了解儿童心理的表现。
4、自然实验法:儿童心理实验的一种方法。
即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等正常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来引起并研究儿童心理变化的方法。
5、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儿童的作品(如手工、图画等等)去了解儿童的心理。
由于幼儿在创造活动过程中往往用语言和表情去辅助或补充作品所不能表达的思想,所以脱离幼儿的创造过程来分析儿童作品,难以充分了解其心理活动。
对幼儿作品的分析最好是结合观察和实验进行。
也有一些比较成功的幼儿作品分析法,如“绘人测验”。
二、填空、判断、选择:辩证唯物主义是我们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最高指导原则,同时也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方法论原理。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必须遵循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活动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常用的实验法有两种,即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学前心理学第二章复习提纲1学前儿童心理的研究可以分为各种类型。
以研究时间为标堆,可以分为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以研究范围为标准,可以分为整体研究和分析研究;以研究课题为标准,可以分为差异研究、相关研究和因果研究。
观察法是研究学前儿童的基本方法根据不同的观察目的,观察的对象和范围有所不同以下各种抽样方式。
1.开放式抽样2.封闭式抽样3.时间抽样所谓间接观察法,是指研究者并不是直接观察研究对象的心理表现和行为,而是通过其它途径来了解。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10学前)PS:本重点不保证绝对正确,只供参考,错了不要怪我。
没标明页码的,是笔记上的!概念: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属于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从出生到6岁的儿童的生理和心理机制的成长、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2.社会生态学研究方法:是一种把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置于现实生活的自然背景中进行考察研究的方法。
P153. 跨文化研究方法:是对属于几个不同文化背景的研究对象进行比较研究的方法。
是一种比较研究方法。
P164.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横向研究是将不同年龄对象放在同一时期、进行同样的调查或测量的方法,她将各年龄组的主要发展特征进行比较,勾勒出学前儿童发展的趣事和倾向。
纵向研究是对同一研究对象进行长期的追踪调查的方法。
追踪研究是纵向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式。
P185.期待性和现实性:①期待性是指成人在自觉或不自觉性希望儿童达到某一水准的心理期待。
②所谓现实性是指儿童为了不辜负成人的期待,往往会加倍努力的事实。
P356.相互性与应答性:①所谓相互性是指在人文生态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性,也就是回报。
②所谓应答性是指在人文生态环境中,人与人以及人与物或与物为媒介的环境之间的相互关联性,也就是一种回音性。
P367.关键期:心理学家所言的关键期是指人和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时间,如在此时给以适当的良性刺激,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发展甚至导致行为与能力的缺失。
其基本特征是只发生在生命中一个固定的短暂时期。
“印刻”现象。
P298.学前儿童的生理发展:是指身体形态、组织的结构、大脑的发展和机能的生长发育过程。
神经系统、感官的活动和运动能力的发展是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基础。
P419.角色采择:是指儿童采用他人的视角,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的能力,塞尔曼认为只有具备这种能力才有可能进一步了解他人的想法、感受和动机。
10.拟合优度模型:由托马斯和奇洛提出,指的是气质与环境的共同作用对儿童的发展作用,即气质类型的形成,关键在于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否与儿童的旗帜特点相符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考试大纲)只是分享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考试大纲)学前教育专业专升本考试《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学前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必修的基础课程,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升本考试课程。
《学前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的考试内容、考核目标和考试命题充分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科性质与特点,强调学生对本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考试内容的深度与学前教育专科生相应的知识面趋于一致。
Ⅱ、考试内容总要求:1、初步掌握有关学前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一般概念、掌握学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特点及主要理论流派的基本观点。
2、运用学前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分析研究学前学前儿童的基本发展特点水平和规律,并具有尝试促进学前学前儿童发展基本能力。
Ⅲ、考试大纲第一章绪论(一)考核知识点: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2.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及研究方法。
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中的伦理道德。
(二)考核要求:1.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2.把握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和研究方法。
3.明确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研究中所要遵循的基本伦理道德第二章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一)考核知识点:1.理论是什么。
2.成熟势力说代表人物;双生子爬梯实验;格赛尔三个观点;成熟的含义和发展的本质。
3.华生唱到的行为主义的三个原则。
4.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体系:应答性行为的概念;操作性行为的概念;5.观察学习的定义;观察学习的认知过程;自我效能感的定义。
6.人格的结构;心理性欲的发展阶段。
7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8.皮亚杰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认知发展的阶段。
9.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最近发展区(二)考核要求:1.格赛尔的成熟势力说2.理解并把握华生和斯金纳行为主义观的异同3.把握班杜拉社会学习论的革新思想4.理解并把握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发展的解释5.深入领会皮亚杰相互作用论的实质第三章心理发展的遗传与环境因素(一)考核知识点:1.大脑的反射活动。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教学大纲模块一绪论(一)教学目标1.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理解研究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重要意义。
2.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3.理解心理现象的本质。
(二)课时分配3课时。
(三)教学提纲主题1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一、心理现象概述二、心理的实质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四、研究、学习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意义主题2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主题3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的理论一、成书势力说二、行为主义学说三、精神分析学说四、认知发展学说五、高级心理机能学说模块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一)教学目标1.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含义。
2.掌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3.掌握0-6岁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具体表现。
(二)课时分配6课时。
(三)教学提纲主题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含义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三、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四、有关儿童心理发展的几个概念主题2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一、0-1岁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二、1-3岁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三、3-6岁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模块三学前儿童注意和感知觉的发展(一)教学目标1.理解注意、感觉和知觉的定义,并能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
2.识记注意的品质、感知觉的规律。
3.掌握学前儿童注意、感知觉的发展特点。
(二)课时分配4课时。
(三)教学提纲主题1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一、注意的概述二、注意的分类三、注意的品质四、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点五、学前儿童注意的培养主题2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一、感知觉的概述二、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特点三、学前儿童感知规律与教育四、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五、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模块四学前儿童记忆和想象的发展(一)教学目标1.理解记忆和想象的定义,并能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
学前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及内容(完整版)

学前教育⼼理学考试⼤纲及内容(完整版)幼⼉教育⼼理学复习提纲第⼀章绪论⼀、识记(名次解释、选择)(⼀)教育⼼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理规律的科学.(⼆)教育⼼理学的学科性质理论性、应⽤性(三)教育⼼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教与学情境中⼈的⼼理现象(四)教育⼼理学独⽴的年代与标志作为⼀门独⽴的学科,诞⽣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教育⼼理学的创建作出突出贡献的是桑代克,独⽴的标志:桑代克三卷本《教育⼼理学》的出版(五)学前教育⼼理学的研究对象幼⼉园教育活动中学习与教育的⼼理现象及其基本规律(六)学前教育⼼理学的学科性质偏向社会科学,偏重应⽤性的综合科学(七)观察法:指通过感官或借助⼀定的仪器设备,有⽬的、有计划地对⾃然状态下发的现象或⾏为进⾏系统、连续的考察、记录、分析、从⽽获取事实材料的研究⽅法(⼋)实验法:是研究这个局研究假设,运⽤⼀定的⼈为⼿段,主动⼲预或控制研究对象的发⽣、发展过程,并通过观察、测量、⽐较等⽅式探索、验证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法(九)调查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的和课题的需要,有计划地对事实的考察、现状的了解、材料的搜集来认识教育问题或探讨教育现象之间联系的研究⽅法(⼗)测验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需要,采⽤标准化的测量⼯具,按照规定的程序,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实际测定来收集有关的数据资料并加以分析,来揭⽰教育活动的效果,探索教育活动规律的⼀种研究⽅法⼆、领会(选择、简答)(⼀)教育⼼理学的的创建桑代克《教育⼼理学》教育⼼理学的发展历程初创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以普通⼼理学解释学⽣⽣活中的实际问题,并没有⾃成体系。
发展期(20世纪20-50年代):缺乏统⼀的理论指导,体系繁杂,内容各异,尚未成为⼀门独⽴理论体系学科。
成熟期(20世纪60-70年代末):内容⽇趋集中,形成共识,独⽴体系学科正在形成。
完善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注重与教学时间结合,发展。
(三)教育⼼理学的发展趋势1 关注教与学两⽅⾯的⼼理问题,教学⼼理学兴起2 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理因素,教育社会⼼理学兴起3 关注实际教学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4 关注年龄特点、个别差异育个别教学研究(四)学前教育⼼理学的创建结构性整合、结构性分化(五)学前教育⼼理学的发展趋势研究内容多元化和本⼟化、研究⼿段现代化、研究程序规范化、三、简单应⽤(简述、选择、简答)(⼀)学前教育⼼理学的发展过程及其基本阶段幼⼉教育⼼理思想研究:⼉童独⽴的⼈格、尊重⼉童,卢梭。
学前儿童发展评估+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发展评估复习大纲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1、霍尔认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这是典型的遗传决定论。
P52、历史上,第一部科学、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儿童心理》,是由普莱尔编著的。
P113、学前儿童发展的研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华生的小艾伯特恐惧实验就是违背了伦理性原则,而遭受后人的批判。
P134、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著名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表明没有足够的成熟就没有真正的发展,只有准备好了,学习才会真正发生。
P215、依据维果斯基的观点,以下哪个属于高级心理机能?有意注意P226、“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这表明遗传的作用。
P267、大脑皮层分为四个区域,额叶是成熟最晚,并且负责抽象思维、心理联结、记忆和有意运动反应。
P448、当成人说:“小汽车。
”婴儿只说:“车”或者“车—车”,他们还不能完整地模仿成人的语言,此时婴儿语言发展处于的阶段是单词句阶段。
P669、婴儿早期出现的微笑或者好奇的表情,使养护者知道他们的孩子愿意并渴求与他们交往,这表明情绪具有交流功能。
P7910、把婴儿的气质类型划分为容易型、困难型、迟缓型三类的研究者是托马斯。
P8411、婴幼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母亲或主要养育者)亲密的躯体联系的一种倾向,这种现象被称为依恋。
P9212、大脑皮层各区的发育会遵循一定的顺序,以下选项正确的是枕叶—颞叶—顶叶—额叶。
P10813、幼儿对方位知觉的掌握,一般来说,幼儿在5~6岁时才能辨别清楚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向。
P12414、教师在组织集体活动时,有一个幼儿由于打翻了杯子在旁边换衣服,没有参与活动,但事后发现这个幼儿将老师讲的内容都学会了,这表明幼儿学习具有无意性的特点。
P13315、关于词汇的掌握,幼儿掌握最早的词是名词。
P14316、幼儿边搭积木边说,“这里可以过人,这里可以过船……”,这时候幼儿的言语形式被称为游戏言语。
P144-14517、斯皮尔曼利用因素分析法,分析出人的智力中有两种因素: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心理过程的内容:心理学把心理过程划分为三个具体过程:1)认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
思维是认识的核心。
2)情感过程,它是人在认识事物时产生的各种内心的体验,如喜、怒、哀、惧等。
3)意志过程,它是人在活动中为了实现某一目的,对自己行为的自觉组织和自我调节。
心理过程是统一的。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者相互联系。
认识过程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是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基础。
情感过程是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动力。
意志过程对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具有调控作用。
二、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1)直觉行动思维,就是儿童在动作中进行思维。
2)具体形象思维是指儿童思维主要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
它有以下两个特点:(1)具体性喝形象性(2)开始认识事物的属性3)抽象逻辑思维,就是使用概念、判断、推理的思维形式进行的思维。
学龄初期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有以下两个特点:(1)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
(2)不自觉性与自觉性在思维活动中进行消长的过程。
三、皮亚杰的儿童智慧发展理论(一)智慧发展的阶段,这一过程分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细分为六个子阶段:(1)0~1个月,反射活动阶段(2)1~4个月,习惯动作时期(3)4~10个月,有目的的动作形成时期(4)10~12个月,手段和目的之间分化并协调的时期(5)12~18个月,感知运动智慧时期(6)18~24个月,感知运动智慧的综合时期2.前运算阶段(2~7岁),分为两个子阶段:(1)2~4岁,象征思维阶段,已经出现了象征符号的机能。
(2)4~7岁,知觉的半逻辑思维阶段,开始从表象思维向运算思维进展。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形成初步的运算结构,运算获得了可逆性。
这一阶段的儿童发展了接触自我中心的作用,并出现了守恒的概念。
4.形式运算阶段(从11或12岁开始)(二)教育对儿童思维发展的影响教育必须要按照儿童的智力或思维结构及其发展阶段来组织和实施。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必背

道德发展:学前儿童开始形成初 步的道德观念,能够区分对错, 遵守一些简单的行为规则。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遵循儿童心理发 展规律,科学引 导
创设良好的教育 环境,提供丰富 的教育资源
关注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
注重家校合作, 形成教育合力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X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亲子关系:学前儿童与父母之间 的情感联系是他们社会性发展的 基础,对儿童的心理和行为发展 产生深远影响。
自我意识:学前儿童逐渐意识到 自己的存在和自我价值,开始有 自己的想法和意愿,不再完全依 赖父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同伴关系:学前儿童开始对同伴 产生兴趣,与同龄人建立关系, 分享玩具和经验。
经验因素:如儿童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和经验积累,逐渐发展出 更高级的感知觉能力,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营养因素:如儿童的营养状况对感知觉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如缺 乏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可能会影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
03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注意的概念、种类及功能
概念: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种类: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可以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功能:注意具有选择、保持、调节和监督的功能。
记忆的功能:记忆是知识的积累和运用、思维和想象的基础,对个体 心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记忆与学前儿童发展:学前儿童的记忆发展迅速,需要针对其特点 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
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记忆容量增加: 随着年龄的增长, 学前儿童的记忆 容量逐渐增加, 从最初的短时记 忆逐渐向长时记
忆发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第一节一、选择题心理活动最重要的器官是()A、脑B、心脏C、感觉器官D、大脑神经2、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是()A、人脑所固有的B、父母遗传的C、客观现实D、人脑想象出来的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A、主观能动的反映B、像镜子一样的反映C、被动的反映D、原原本本的反映4、常言道“仁者见仁,智者见者”这说明了心理是()A、脑的机能B、对客观现实的反映C、脑对客观现实主观的反映D、脑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5、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人的社会行为B、人的心理现象C、人的心理过程D、人的个性心理6、学前儿童期通常是指()A、3-6岁B、0-1岁C、1-3岁D、0-6、7岁7、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技能比较容易、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称为()A、转折期B、敏感期C、危机期D、最近发展区8、下列不属于6-12个月婴儿的身体发展特征的是()A、能够坐、站、趴B、出现分离焦虑C、能连续清楚的发出一些音节D、有抓握反射9、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和特性,出生时并不齐全,而是在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这说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总趋势是()A、从笼统到分化B、从具体到抽象C、从被动到主动D、从不齐全到齐全10、婴幼儿手眼协调的标志性动作是()A、无意触摸到东西B、握住手里的东西C、伸手拿到看见的东西D、玩弄手指11、下列属于4-5岁幼儿心理发展特征的是()A、爱模仿B、个性初具雏形C、抽象思维开始萌芽D、开始接受任务12、下列属于5-6岁幼儿心理发展特征的是()A、认识依靠行动B、开始掌握认知方法C、开始接受任务D、最初步的生活自理简答题:1、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性2、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第一章第二节一、选择题1、儿童心理发展中提供最初的自然物质基础的因素是()A、遗传B、生理成熟C、教育D、主观因素2、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家庭B、遗传C、生活条件D、教育3、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影响人的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是()A、环境B、邻居C、母亲D、成熟4、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和()A、生理成熟B、家庭因素C、环境因素D、教育因素5、()可以使遗传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A、社会环境B、生理成熟C、心理内部矛盾D、心理活动6、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是()A、社会环境B、生理成熟C、心理内部矛盾D、心理活动7、()为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最初的可能性A、社会环境B、生理成熟C、遗传D、心理活动8、()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和方向的最重要的客观因素A、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B、生理成熟C、遗传D、心理活动二、简答题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第一章第三节1、提出成熟势力说的心理学家是()A、高尔顿B、华生C、格赛尔D、斯金纳2、心理学家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说明了()对幼儿学习技能的重要作用A、遗传因素B、教育因素C、环境因素D、生理成熟3、()创立了精神分析理论A、弗洛伊德B、埃里克森C、华生D、斯金纳4、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包括本我、自我、超我三种成分,人格中的最高部分是(),它遵循的至善至美的原则,是人格的社会成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类型、发展趋势及性别差异
自我意识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六章
幼儿身体发展Leabharlann 不同步性;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大动作、小动作)
第七章
象征性机能的含义
幼儿思维发展的新进展(读书上的内容,了解即可)
成人与儿童在最近发展区内合作时的两个重要特征;
成人提示对幼儿自传式记忆的影响
智商发展的稳定性;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要点)
对错误信念的认识(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儿童计数能力的发展(儿童计数所遵循的原则)
儿童初步数学运算能力发展的趋势
儿童语音发展的特点;儿童词义发展的特点(主要是名词词义发展的特点);句子发展的趋势;促进儿童语言发展的方法。
第八章
移情能力发展的阶段;
学前儿童自我概念发展的典型表现有哪些;
儿童性别概念发展的阶段;
同伴关系的测量;影响同伴关系发展的因素。
第二章
双胞胎研究与收养儿童研究遗传与环境互动的特征
胎儿的身体生长发育的三个时期(时间、主要发育特点);影响胎儿发育的母亲的因素
新生儿行为评估的方法(阿普加量表)
第三章
神经系统发育的可塑性;神经系统髓鞘化和偏侧化的进程;
婴儿身体大小和肌肉发展的特点;影响婴幼儿身体发育的因素
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动力系统理论对动作发展的看法。
第四章
习惯法与去习惯法;视崖实验;形状知觉发展的特点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同化与顺应、四个阶段的名称、时间、思维特点(主要是前两个阶段))
正强化、负强化
语言什么时候产生的,影响语言发展的环境因素
第五章
婴儿笑的发展阶段;
依恋;依恋的类型;依恋发展的阶段;关于依恋的理论;形成安全依恋的条件(主要特点即可);早期依恋对后期心理发展的影响。
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最近发展区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问题有哪些;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前三阶段(时间、名称、发展的任务和社会化代理人);
社会学习理论(关于儿童发展的主要观点);社会文化理论(关于儿童发展的主要观点)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提出者、主要观点)
调查法;跨文化研究;横向研究、纵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