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观测记录
落地式脚手架沉降观测记录
落地式脚手架沉降观测记录1.引言2.观测方法本次脚手架沉降观测采用了以下方法:(1)利用水平仪和测量尺,对脚手架的支柱进行垂直度和高度的测量,以确定起始状态;(2)安装沉降仪器在支柱下方,通过测量仪器的垂直位移,记录支柱的沉降情况;(3)在观测过程中,定期进行数据采集并进行分析。
3.实施过程本次观测过程中,选取了一处建筑工地的落地式脚手架进行实际观测。
观测前,首先对脚手架的支撑情况进行了检查和调整,确保其稳定和牢固。
然后,在支柱下方埋设了沉降仪器,并对仪器进行标定。
开始进行沉降观测后,每天定时测量并记录仪器的垂直位移。
4.观测结果通过连续观测和记录,我们得到了脚手架的沉降数据。
根据实际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果:(1)在脚手架施工初期,沉降速度较快,存在一定的初期沉降现象;(2)随着施工的进行,脚手架的沉降速度逐渐减慢,呈现出逐渐稳定的趋势;(4)沉降的主要原因是地基土壤的压实和沉降,以及施工负荷的作用。
5.讨论与建议通过对脚手架沉降观测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讨论和建议:(1)对脚手架的支撑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稳定性和牢固性;(2)严格控制施工负荷,避免超载现象的发生;(3)根据沉降观测数据,及时对存在沉降较大的支柱进行检测和加固;(4)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合理的地基处理措施,以减少脚手架的沉降现象;(5)在脚手架拆除后,应进行终期观测和记录,以进行后续工作的参考。
6.结论通过落地式脚手架沉降观测,我们得到了脚手架的沉降数据,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根据观测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1)脚手架的沉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重视和监测;(2)脚手架的沉降速度与施工过程和地基状况有关,需要进行合理的控制和处理;(3)脚手架的沉降问题可能会引起安全隐患,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和加固。
总之,通过对落地式脚手架沉降的观测和记录,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脚手架安全隐患,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和稳定。
基础沉降观测记录
基础沉降观测记录基础沉降观测是一种针对土地或建筑物的沉降情况进行精确测量的方法。
这种观测通常用于建筑物的施工前后,以评估其基础稳定性、预测未来的沉降量,并帮助设计师和工程师制定合理的建筑方案。
以下是一个基础沉降观测记录示例,展示了观测的时间、地点、测量设备以及所得的数据。
观测时间: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月1日观测地点:城市A地区一个高层住宅楼的建筑基础测量设备:全站仪、水准仪、沉降仪第一阶段观测(2024年1月1日):-全站仪测量建筑物四个角点的水平位移,得到以下数据:-角点A:向东移动1.2毫米,向南移动0.5毫米-角点B:向西移动0.8毫米,向南移动0.3毫米-角点C:向西移动1.0毫米,向北移动0.2毫米-角点D:向东移动0.5毫米,向北移动0.1毫米-水准仪测量建筑物四个角点的垂直位移,得到以下数据:-角点A:下沉0.2毫米-角点B:下沉0.1毫米-角点C:下沉0.3毫米-角点D:下沉0.4毫米-沉降仪测量建筑物中心位置的垂直位移,得到下沉0.3毫米的数据第二阶段观测(2024年7月1日):-全站仪测量建筑物四个角点的水平位移,得到以下数据:-角点A:向东移动2.5毫米,向南移动1.0毫米-角点B:向西移动1.8毫米,向南移动0.7毫米-角点C:向西移动2.0毫米,向北移动0.5毫米-角点D:向东移动1.0毫米,向北移动0.3毫米-水准仪测量建筑物四个角点的垂直位移,得到以下数据:-角点A:下沉0.6毫米-角点B:下沉0.3毫米-角点C:下沉0.8毫米-角点D:下沉0.9毫米-沉降仪测量建筑物中心位置的垂直位移,得到下沉0.8毫米的数据第三阶段观测(2024年1月1日):-全站仪测量建筑物四个角点的水平位移,得到以下数据:-角点A:向东移动3.8毫米,向南移动1.5毫米-角点B:向西移动2.5毫米,向南移动1.0毫米-角点C:向西移动3.0毫米,向北移动0.8毫米-角点D:向东移动1.5毫米,向北移动0.5毫米-水准仪测量建筑物四个角点的垂直位移,得到以下数据:-角点A:下沉0.9毫米-角点B:下沉0.4毫米-角点C:下沉1.2毫米-角点D:下沉1.3毫米-沉降仪测量建筑物中心位置的垂直位移,得到下沉1.1毫米的数据根据以上观测数据,可以发现建筑物的基础存在明显的沉降现象。
建筑物沉降观测记录
建筑物沉降观测记录一、引言建筑物沉降是指由于地下土壤的压缩或沉积、荷载作用等原因,建筑物在竖直方向上发生下沉变形。
沉降是建筑物工程中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特别是对于高层建筑和重要设施,沉降观测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本文将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并进行记录和分析。
二、沉降观测设备和方法1.观测设备本次沉降观测使用的设备包括测沉点、测墩、水准仪、测斜仪等。
其中,测沉点用于测量建筑物的沉降情况,测墩用于测量地表的沉降情况,水准仪用于测量建筑物的高程变化,测斜仪用于测量建筑物倾斜情况。
2.观测方法沉降观测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基准期观测,即在建筑物完工后,对建筑物进行首次观测,确定建筑物的初始沉降情况。
第二阶段是日常观测,即在建筑物使用期间,定期对建筑物进行观测,监测沉降的变化情况。
三、观测数据记录与分析1.基准期观测数据在基准期观测中,我们选取了不同位置的测沉点和测墩进行观测。
观测周期为每个月一次,观测时间为1年。
观测数据如下表所示:观测点,观测时间(月),沉降值(mm)--------,----------------,--------------A,0,0B,0,0C,0,0D,0,0E,0,0注:观测点A、B、C、D、E分别代表不同的测沉点。
通过对基准期观测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a)建筑物在基准期观测范围内未出现明显的沉降情况,表明建筑物在初始阶段的沉降较小。
2.日常观测数据在日常观测中,我们每季度对建筑物进行一次观测,观测数据如下表所示:观测点,观测时间(季度),沉降值(mm)--------,------------------,--------------A,1,2B,1,1C,1,3D,1,2E,1,1A,2,4B,2,3C,2,6D,2,5E,2,3A,3,6B,3,5C,3,9D,3,8E,3,6注:观测点A、B、C、D、E分别代表不同的测沉点。
通过对日常观测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a)在建筑物使用过程中,观测点A、B、C、D、E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沉降现象,说明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了沉降;b) 观测点C的沉降值最大,达到9mm,说明该处土壤的沉降较明显;c)建筑物沉降值的变化趋势并不平稳,分析其原因可能与土壤的压缩特性和荷载作用有关。
储罐基础沉降观测试验记录
储罐基础沉降观测试验记录为了确保储罐的基础安全,进行了一系列的观测试验。
以下是测试的详细记录。
1.测试目的:测试储罐基础的沉降情况,确定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2.测试时间: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月7日。
3.测试地点:储罐基础所在地。
4.测试设备:测量仪器、数据记录仪、水平仪、标尺等。
5.测试方法:a.在储罐四个角落分别钻取观测孔,孔深度约为储罐基础深度的2倍。
b.在观测孔内安装垂直支撑杆,并连接水平仪和标尺。
c.使用测量仪器对每个观测孔进行垂直位移测量,并记录数据。
d.每天重复测量三次,取平均值作为当天的测量结果。
6.测试结果:测试期间,共进行了7天的观测试验,每天的测量结果如下表所示:测量日期,观测孔1垂直位移(mm),观测孔2垂直位移(mm),观测孔3垂直位移(mm),观测孔4垂直位移(mm)----------,----------------------,----------------------,----------------------,----------------------2024/01/01,0,0,0,02024/01/02,0.2,0.3,0.4,0.12024/01/03,0.3,0.4,0.5,0.22024/01/04,0.5,0.6,0.7,0.32024/01/05,0.7,0.9,1.1,0.52024/01/06,0.9,1.2,1.4,0.72024/01/07,1.1,1.5,1.7,0.97.数据处理和分析:a.将每个观测孔的测量数据取平均值,得到每天的平均沉降量。
b.绘制沉降曲线图,观察沉降趋势。
8.测试结论:a.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观测孔的垂直位移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呈现出一定的沉降趋势。
b.沉降量在测试期间内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变化幅度较小且平稳。
c.根据储罐基础沉降标准,每个观测孔的沉降量均在安全范围内。
9.建议和措施:a.根据测试结果,储罐基础的沉降情况符合安全要求,无需进行修复或加固。
沉降观测记录
沉降观测记录
沉降观测是利用物理量或者是测量仪器来记录地基的沉降情况及其变化的一种方法。
在实际的沉降观测中,常用的记录仪器有全站仪、水准仪、气象站及其他各种工程测量仪器。
最常用的沉降观测方法是水准仪法,即使用水准仪来检测地表与相对标准(如国家标准或经过平衡处理后的原始数据)地表之间的高度差变化,而进行沉降观测后,通常会将原始数据进行多年间绝对位置变化和加权平均处理,以便得到一个相对精确的沉降量。
此外,根据不同情况也能使用其它监测方法如GPS、INSAR、RS、TDX等。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将所得到的原始数据存储到Excel文件中进行处理和存储。
Excel文件中包含了时间、日期、监测体位置信息、观测数值及其单位信息。
此外,为了保证数据准确性还要实时检测监测装置是否正常工作,如有异常情况也要对数据作必要校正。
通过不断实施上述步骤,就能得到一套完整的观测记录。
A-J7-1_沉降观测记录
津资A—J7一l填写说明
一、一般说明:
1.为了使施工过程中及竣工后的建筑物沉降值得到有效控制,设计必须标
注工程竣工验收沉降值。
无论何种结构类型的工程,施工单位都要对建筑物进
行沉降观测。
2.根据工程的不同结构类型布置观测点,设点的个数及问距必须符合设计
和《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97)的规定方法。
3.沉降观测如设计无要求时,沉降观测点设置,框架、高层建筑物的观测点
应设置在砼柱上,沿建筑物纵横轴线,沉降缝两侧设置,按规定埋设永久点。
在
正负零以上100—150mm,依据建筑物平面图绘制单线图确定观测点的位置,当
相邻建筑比较近也应设沉降观测点。
4.每次观测要及时整理,沉降数据要真实。
5.沉降观测的次数和时间要求:第一次观测应在观测点安置稳固后进行,
基础施工至±0.00部位作为第一次观测,建筑每加高一层观测一次,当建筑物竣
工后,第一年观测4次,第二年观测两次,第三年观测一次。
6.依据天津市文件,凡需进行变形控制的工程,建设单位必须在工程开工
前委托沉降观测单位签定观测合同,并由观测单位制定出观测方案,方可报请开工。
二、栏目说明:
1.“观察点编号”栏:以建筑物单线图确定观测点的位置编号进行记录,应与实际标志一致。
2.“标高(m)”栏:注明留沉降观测标志的标高和每次沉降观测标高。
3.“沉降量(mm)本次”、“累计”栏:注明每次沉降观测实测量并进行累计(第一次留沉降观测标志应注明0)。
4.“工程部位”栏:注明观测楼层时的施工部位。
5.“观测人员”、“监测人员”栏:施工单位的人员进行观测、监测。
挖孔桩沉降观测记录
挖孔桩沉降观测记录观测日期:20XX年XX月XX日观测地点:地点一、观测目的:本次观测旨在对挖孔桩进行沉降观测,以评估施工场地的地基承载力,为后续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二、观测装置:1.挖孔桩测斜仪:采用挖孔桩自身测斜仪进行观测,能够测量桩身的竖直度以及倾斜角度。
2.钢尺:用于测量挖孔桩的竖直位移。
三、观测方法:1.挖孔桩测斜仪法:在挖孔桩各个观测点上分别安装挖孔桩测斜仪,记录测斜仪显示的竖直度和倾斜角度。
2.钢尺法:在挖孔桩上标记参考点,并在不同时间观测钢尺顶部距离参考点的垂直位移。
四、观测结果:根据实际情况,在挖孔桩上共选择了10个观测点,每个观测点进行连续30天的观测。
观测结果如下:观测点1:日期竖直度(mm)倾斜角度(°)1天-20.052天-30.083天-50.12......30天-300.50观测点2:日期竖直度(mm)倾斜角度(°)1天-10.022天-20.053天-40.10......30天-280.48(以下类似,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五、数据处理:1.竖直度数据可以直接使用,用于评估挖孔桩的沉降情况。
2.倾斜角度数据可将其转换为水平位移,通过三角函数计算得出。
3.对观测点的垂直位移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个观测点的沉降量。
六、结论及建议:根据以上观测结果,可以得出挖孔桩在观测期间出现的沉降情况。
根据沉降量评估地基承载力,结合工程设计要求,可进一步进行施工及地基处理方案的制定,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沉降带来的不利影响。
以上为本次挖孔桩沉降观测的记录,供工程设计及施工参考使用。
边坡沉降观测记录
边坡沉降观测记录1.边坡基本信息:记录边坡的位置、尺寸、土壤类型、施工时间等基本信息,以便了解边坡的背景和特点。
2.观测日期和时间:记录每次观测的具体日期和时间,以便进行后续分析。
3.观测点设置:描述观测点的选择和布设情况,包括观测点的编号、坐标、深度、间距等参数。
4.观测方法和仪器:记录使用的观测方法和仪器,如水准仪、全站仪、测斜仪等,以确保观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观测数据:记录每次观测的数据,包括沉降量、位移、倾斜角度等,通常以表格形式呈现。
6.数据处理和分析: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算出每个观测点的沉降速率和位移速率,并进行趋势分析,判断边坡的稳定性。
7.结果讨论:根据数据处理和分析的结果,对边坡的沉降情况进行讨论,分析沉降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8.风险评估和预测:基于观测结果和讨论,对边坡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并预测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避免潜在的安全隐患。
9.后续监测计划:根据观测分析的结果,制定后续的监测计划,确定监测频率和方法,以便进行长期监测和评估。
边坡沉降观测记录的编写应准确、详尽,并应遵循相关规范和标准。
其中,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连续性至关重要,数据处理和分析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也是关键。
只有积累了充分的历史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讨论,才能更好地了解边坡的变形特点和演化规律,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需要注意的是,边坡沉降观测是一个复杂的工作,涉及到地质、土力学、结构等多个学科的知识,需要由专业人士进行。
同时,观测过程中也需要关注安全事项,确保观测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综上所述,边坡沉降观测记录是对边坡沉降监测结果的详细描述和分析。
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获得边坡的沉降速率和位移速率,并判断边坡的稳定性。
边坡沉降观测记录的编写应准确、详尽,并应遵循相关规范和标准,以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工程设计和施工。
市政工程沉降观测记录
市政工程沉降观测记录市政工程的建设离不开对地表沉降的观测和监测。
沉降观测记录是对市政工程在施工及后期使用过程中地表沉降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的重要依据。
下面是对市一处市政工程的沉降观测记录进行详细描述。
该市政工程位于市中心地区,总工期为两年,主要包括地下管道的敷设和交通道路的改造。
在施工开始之前,施工方进行了详细的工程勘察和地质勘探,确定了地质情况和地下水位,并制定了相应的工程方案。
沉降观测开始于工程正式开工之日,观测周期为一个月。
观测点共选取了20个,包括施工区域和周边区域。
每个观测点都设置了测点标志,并固定在地表上。
观测采用了电子水准仪和GNSS定位仪进行测量。
在第一个观测周期内,观测结果显示各观测点的沉降量均在正常范围内,变化较小。
在施工期间,由于工程的挖掘和地下管道的敷设等作业,观测点的沉降量开始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
经过三个月的施工,观测结果显示部分观测点的沉降量已超出最初预计的范围。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沉降情况,施工方在工程周边又新增加了5个观测点,并且对原有观测点进行了额外的测量。
经过六个月的施工,观测结果显示大部分观测点的沉降量仍在增加。
其中,距离施工区域较近的观测点沉降量增加最为明显,超出了原先设定的标准。
在施工完工后的观测周期内,观测结果显示施工区域的沉降速度有所减缓,但仍在缓慢增长。
与此同时,距离施工区域较远的观测点沉降量也出现了微弱的变化。
根据观测结果,施工方决定采取一些沉降控制措施,包括增加填充物的厚度和加固地基等,以减缓沉降速度。
在后续的观测中,观测结果表明采取的措施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沉降速度得到了一定的控制。
市政工程后续的使用过程中,施工方还将继续对沉降情况进行观测和监测,以确保市政工程的安全使用。
通过这次市政工程沉降观测记录,可以看出在施工期间地表沉降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在施工区域周边的地区。
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控制措施能够减缓沉降速度,确保市政工程的顺利进行和后期的安全使用。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日期: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地点:市中心商业区背景:该建筑物是一座高层办公楼,共有35层,建筑面积约为5万平方米。
由于该地区所处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且该建筑物周围存在地铁隧道和地下管线,因此需要进行沉降观测测量,以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安全。
测量方法:为了准确测量建筑物的沉降情况,我们采用了共测点法和自测法相结合的测量方法。
共测点法是在建筑物周围选择一定数量的测点进行测量,以获取建筑物整体的沉降情况。
自测法是在建筑物内部选择若干个标志性的位置进行测量,以获取建筑物不同部位的沉降情况。
测量记录:根据测量方法,我们选择了建筑物周围的10个测点和建筑物内部的5个测点进行了沉降观测测量。
以下是我们在观测周期内的测量记录:建筑物周围测点:测点1:初始标高100.00m,2024年1月1日测量结果99.98m,2024年12月31日测量结果99.97m,总沉降量:0.03m。
测点2:初始标高100.00m,2024年1月1日测量结果99.99m,2024年12月31日测量结果99.96m,总沉降量:0.04m。
...测点10:初始标高100.00m,2024年1月1日测量结果99.98m,2024年12月31日测量结果99.99m,总沉降量:0.01m。
建筑物内部测点:测点1:初始标高50.00m,2024年1月1日测量结果50.02m,2024年12月31日测量结果50.00m,总沉降量:0.02m。
测点2:初始标高50.00m,2024年1月1日测量结果50.00m,2024年12月31日测量结果49.98m,总沉降量:0.02m。
...测点5:初始标高50.00m,2024年1月1日测量结果49.99m,2024年12月31日测量结果49.98m,总沉降量:0.01m。
测量结果分析:根据上述测量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建筑物周围的测点总体沉降量较小,最大沉降量不超过0.1m,建筑物整体结构安全。
沉降观测记录
沉降观测记录1. 引言沉降是指地表或建筑物在一定时间内垂直方向的下沉变形。
沉降观测是一项重要的地质工程测量技术,用于监测地表或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通过沉降观测记录,可以了解地下岩土层的物理性质,评估工程的稳定性,预测可能的地质灾害和建筑物的安全性。
本文档将介绍沉降观测记录的基本内容、观测方法和数据分析。
2. 沉降观测记录的内容沉降观测记录包含了以下主要内容:2.1 观测地点和日期记录沉降观测的具体地点和日期,这有助于对不同地点和不同时期的沉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2.2 观测设备和方法记录使用的沉降观测设备和观测方法。
常用的沉降观测设备包括测量仪器、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
观测方法可以分为静态观测和动态观测两种,具体选择何种观测方法取决于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
2.3 观测数据详细记录每次沉降观测的测量数据,包括测量时间、沉降量和误差等信息。
测量数据可以以表格形式呈现,便于分析和比较不同观测点之间的沉降变化。
2.4 图表分析通过绘制沉降观测数据的图表,可以更直观地展示沉降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常用的图表包括线型图、柱状图和趋势图等。
图表分析可以帮助工程师和地质学家更好地理解沉降的程度和速率,评估工程的安全性。
3. 沉降观测方法沉降观测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具体选用何种方法应根据工程要求和地质条件来决定。
3.1 静态观测方法静态观测方法是通过在观测点上设置测点,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对测点进行多次测量,得到沉降数据的变化情况。
常用的静态观测方法包括水准测量、全站仪测量和GNSS测量等。
3.2 动态观测方法动态观测方法是通过使用传感器连续测量地表或建筑物的变形,实时获取沉降数据。
常用的动态观测方法包括激光测距仪、压力传感器和倾斜计等。
4. 沉降观测数据分析沉降观测数据的分析是评估工程稳定性和预测地质灾害的关键步骤。
4.1 基本统计分析通过对沉降观测数据进行基本的统计分析,可以获得平均沉降量、最大沉降量和沉降速率等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作为工程设计和监测的参考依据。
储罐基础沉降观测试验记录
储罐基础沉降观测试验记录1.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观测储罐基础的沉降过程,并记录下沉降量。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储罐基础沉降的情况,评估其稳定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实验材料和设备-储罐基础-测量工具(水平仪、测量尺等)-记录工具(纸张、铅笔等)3.实验步骤3.1娴熟操作测量工具,确保准确度和稳定性。
3.2在储罐基础上设置参考线,并用水平仪将其调整平正。
3.3每日定时测量参考线相对于水平仪的偏差,并记录下来。
3.4持续观测一定天数(如30天),每天均按照相同的方法测量并记录。
4.实验数据记录日期沉降量(mm)-------------------Day 1 0.5Day 2 0.8Day 3 1.2Day 4 1.5Day 5 1.7......Day 30 7.25.实验结果分析5.1 通过观测数据可以看出,储罐基础在30天内产生了7.2mm的沉降,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5.2根据经验判断,该沉降速度可能属于正常范围内。
然而,需要进一步根据设计要求和研究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5.3如果沉降速度超出了正常范围,可能说明基础存在问题,需要进行修复或加固。
6.实验讨论6.1本实验仅仅针对储罐基础的沉降进行了观测,对于沉降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未进行详细研究。
6.2今后可以进一步探讨储罐基础沉降的机理,并结合不同地质条件和环境因素进行更全面的研究。
6.3在设计储罐基础时,要合理考虑地质情况和沉降的可能性,采取适当的措施以保证基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7.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测了储罐基础的沉降过程,并记录下30天内的沉降量。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我们初步认为储罐基础的沉降速度处于正常范围内。
然而,我们还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研究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把握储罐基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非常重要,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深入研究储罐基础沉降的机理,以便在工程设计过程中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案。
沉降观测记录
沉降观测记录
沉降观测记录是对地表或建筑物在一段时间内的垂直位移进行测量和记录的过程。
沉
降观测常用于土地沉降、地基沉降和建筑物沉降等工程项目的监测和评估中。
记录沉降观测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观测点信息:记录观测点的编号、名称、位置、高程等基本信息。
2.观测时间:记录每次观测的日期和时间,并标明观测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3.观测方法:包括静态观测和动态观测两种方法。
静态观测是通过固定测点,采用水
准仪或全站仪等测量仪器进行测量。
动态观测是通过安装测点的结构感测器和传感器,实时或定期获取数据进行测量。
4.观测数据:记录每次观测所得到的沉降数据,通常以毫米为单位。
数据包括各观测
点的沉降量、测区的总体沉降量、沉降速率等信息。
5.观测记录:记录观测人员、观测设备和观测环境等相关信息。
沉降观测记录的目的是为了及时监测沉降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工程
项目的安全和稳定。
同时,通过长期的观测记录,可以评估地层的稳定性和土地的沉
降趋势,为未来的工程设计和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桥梁基础沉降观测记录
桥梁基础沉降观测记录
日期:[观测日期]
地点:[观测地点]
1. 观测目的
本次观测的目的是监测桥梁基础的沉降情况,以确保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观测设备
本次观测使用的设备包括:
- 沉降测量仪器
- 沉降标志点
3. 观测方法
观测方法如下:
1. 在桥梁基础的关键位置设置沉降标志点。
2. 使用沉降测量仪器对标志点进行定期观测。
3. 每次观测记录标志点的上下沉降情况,包括沉降量和沉降速度。
4. 观测结果
根据观测记录,得出以下结果:
- [观测日期1]:标志点A的沉降量为X,沉降速度为Y。
- [观测日期2]:标志点A的沉降量为X,沉降速度为Y。
- ...
5. 分析和建议
根据观测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 桥梁基础在观测期间表现稳定,沉降量和沉降速度均在正常范围内。
- 继续定期观测桥梁基础的沉降情况,以确保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6. 结论
本次桥梁基础沉降观测结果表明,桥梁基础在观测期间保持稳定,建议继续定期观测。
以上为桥梁基础沉降观测记录。
建筑物沉降观测记录
建筑物沉降观测记录一、观测目的和背景在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建筑物沉降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建筑物的沉降不可避免地会对结构的稳定性和整体性产生影响,甚至可能给建筑物带来严重的损害。
因此,对建筑物沉降的观测和监测非常重要,可以提早发现沉降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加固。
本次观测是对一座新建的多层办公楼进行沉降观测,旨在了解建筑物的沉降情况,评估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并提供参考数据,用于建设单位的建筑物质量监督和维护。
二、观测方法和仪器设备1.观测方法本次观测采用了水准法和激光测距法两种观测方法,以提高观测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1)水准法:使用高精度水准仪对建筑物的各个测点进行高程观测和记录。
(2)激光测距法:使用激光测距仪对建筑物的各个测点进行水平距离的观测和记录。
2.仪器设备本次观测使用的仪器设备主要包括:(1)高精度水准仪:保证高程观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激光测距仪:提供了高精度的水平距离观测和记录。
三、观测方案和结果分析1.观测方案为了全面了解建筑物的沉降情况,观测人员选取了建筑物的关键点进行观测,包括主体结构的支柱和墙体等。
观测周期为每半年一次,观测时间为一周,每天进行两次观测,上午和下午各一次。
观测数据通过仪器设备直接记录并保存,同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2.观测结果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测和数据处理,得到了如下的观测结果:(1)建筑物各个测点的高程沉降情况:根据水准观测数据,计算出每个测点的高程沉降量,并绘制沉降曲线图。
(2)建筑物各个测点的水平位移情况:根据激光测距数据,计算出每个测点的水平位移量,并绘制位移曲线图。
通过对观测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和趋势,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加固。
四、观测结论和建议根据观测结果的分析和评估,得出了以下观测结论和建议:1.建筑物的沉降情况较为稳定,整体沉降量在合理范围内,没有明显的异常情况。
2.建筑物的沉降趋势为逐渐平稳,未出现大幅度的加剧或减缓。
建筑工程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建筑工程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1.引言建筑物沉降是指建筑物地基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所引起的地面下沉现象。
沉降的过程会涉及到建筑物的结构变形和地基土的变形等。
为了及时了解并掌握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建筑工程中通常会进行沉降观测测量。
本文将对建筑工程的沉降观测测量记录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
2.沉降观测测点设置我们选取了该建筑工程的四个不同位置进行沉降观测测量,具体的位置信息如下:-位置1:建筑物的西北角-位置2:建筑物的东北角-位置3:建筑物的东南角-位置4:建筑物的西南角3.沉降观测测量方法在沉降观测测量过程中,我们采用了精密水准仪进行观测,测量结果以毫米为单位。
每个观测点的测量都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步骤1:在观测点设置固定的测量点,通常使用金属钉或铁棒来标记。
步骤2:测量固定点的高程,作为基准高程。
步骤3:进行测量,准确记录每个观测点的沉降情况。
步骤4:汇总和分析测量结果,并制作图表。
下面是该建筑工程四个观测点的沉降观测测量记录:观测点1:观测次数沉降量(mm)10.520.831.241.551.7观测点2:观测次数沉降量(mm)10.320.631.041.351.6观测点3:观测次数沉降量(mm)10.420.731.041.251.6观测点4:观测次数沉降量(mm)10.220.430.741.151.45.结果分析通过对测量记录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所有观测点在使用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沉降现象发生,表明地基的变形是普遍存在的。
-观测点1和观测点4的沉降量较小,而观测点2和观测点3的沉降量较大,可能是因为地基土的性质在不同位置有所差异。
-在观测过程中,沉降速度逐渐增加,说明沉降问题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剧。
6.结论建筑物的沉降在工程实践中是常见的问题,及时了解和掌握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对于维护建筑物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沉降观测测量,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地基沉降问题,从而保证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
建筑物沉降观测通用测量记录、数据
编号:001工程名称建筑物名称1#楼建筑层数11F水准点号及高程BM1=101.83200m BM2= 101.83157m BM3=101.57933 观测日期2020年11月20日观测仪器型号DSZ2+XFSI观测时本工程施工形象进度:1层梁、板、梯混凝土浇筑完毕观测点编号初次观测高程(m)上次观测高程(m)本次观测高程(m)本次沉降数(mm)本次高程-上次高程累计沉降数(mm)本次高程-初次高程1# 101.85267 101.85267 101.85217 -0.5 -0.5 2# 101.88203 101.88203 101.88133-0.7 -0.7 3# 101.88715 101.88715 101.88625-0.9 -0.9 4# 101.86651 101.86651 101.86531-1.2 -1.2 5# 101.87049 101.87049 101.86979-0.7 -0.7 6# 101.85649 101.85649 101.85569-0.8 -0.8本日观测结论:当日观测的数据进行简要分析与判断结论:数据正常沉降观测点位分布图:1#楼沉降观测点布置图编号:002工程名称建筑物名称1#楼建筑层数11F水准点号及高程BM1=101.83200m BM2= 101.83157m BM3=101.57933 观测日期2020年12月5日观测仪器型号DSZ2+XFSI观测时本工程施工形象进度:3层梁、板、梯混凝土浇筑完毕观测点编号初次观测高程(m)上次观测高程(m)本次观测高程(m)本次沉降数(mm)本次高程-上次高程累计沉降数(mm)本次高程-初次高程1# 101.85267 101.85217101.85157 -0.6 -1.1 2# 101.88203 101.88133101.88053-0.8 -1.5 3# 101.88715 101.88625101.88515-1.1 -2.0 4# 101.86651 101.86531101.86401-1.3 -2.5 5# 101.87049 101.86979101.86899-0.8 -1.5 6# 101.85649 101.85569101.85469-1.0 -1.8本日观测结论:当日观测的数据进行简要分析与判断结论:数据正常沉降观测点位分布图:1#楼沉降观测点布置图编号:003工程名称建筑物名称1#楼建筑层数11F水准点号及高程BM1=101.83200m BM2= 101.83157m BM3=101.57933 观测日期2020年12月15日观测仪器型号DSZ2+XFSI观测时本工程施工形象进度:5层梁、板、梯混凝土浇筑完毕观测点编号初次观测高程(m)上次观测高程(m)本次观测高程(m)本次沉降数(mm)本次高程-上次高程累计沉降数(mm)本次高程-初次高程1# 101.85267 101.85157101.85087 -0.7 -1.8 2# 101.88203 101.88053101.87963-0.9 -2.4 3# 101.88715 101.88515101.88395-1.2 -3.2 4# 101.86651 101.86401101.86261-1.4 -3.9 5# 101.87049 101.86899101.86809-0.9 -2.4 6# 101.85649 101.85469101.85359-1.1 -2.9本日观测结论:当日观测的数据进行简要分析与判断结论:数据正常沉降观测点位分布图:1#楼沉降观测点布置图编号:004工程名称建筑物名称1#楼建筑层数11F水准点号及高程BM1=101.83200m BM2= 101.83157m BM3=101.57933 观测日期2021年3月5日观测仪器型号DSZ2+XFSI观测时本工程施工形象进度:7层梁、板、梯混凝土浇筑完毕观测点编号初次观测高程(m)上次观测高程(m)本次观测高程(m)本次沉降数(mm)本次高程-上次高程累计沉降数(mm)本次高程-初次高程1# 101.85267 101.85087101.85007 -0.8 -2.6 2# 101.88203 101.87963101.87863-1.0 -3.4 3# 101.88715 101.88395101.88285-1.1 -4.3 4# 101.86651 101.86261101.86111-1.5 -5.4 5# 101.87049 101.86809101.86709-1.0 -3.4 6# 101.85649 101.85359101.85239-1.2 -4.1本日观测结论:当日观测的数据进行简要分析与判断结论:数据正常沉降观测点位分布图:1#楼沉降观测点布置图编号:005工程名称建筑物名称1#楼建筑层数11F水准点号及高程BM1=101.83200m BM2= 101.83157m BM3=101.57933 观测日期2021年3月15日观测仪器型号DSZ2+XFSI观测时本工程施工形象进度:9层梁、板、梯混凝土浇筑完毕观测点编号初次观测高程(m)上次观测高程(m)本次观测高程(m)本次沉降数(mm)本次高程-上次高程累计沉降数(mm)本次高程-初次高程1# 101.85267 101.85007101.84917 -0.9 -3.5 2# 101.88203 101.87863101.87753-1.1 -4.5 3# 101.88715 101.88285101.88165-1.2 -5.5 4# 101.86651 101.86111101.85951-1.6 -7 5# 101.87049 101.86709101.86599-1.1 -4.5 6# 101.85649 101.85239101.85109-1.3 -5.4本日观测结论:当日观测的数据进行简要分析与判断结论:数据正常沉降观测点位分布图:1#楼沉降观测点布置图编号:006工程名称建筑物名称1#楼建筑层数11F水准点号及高程BM1=101.83200m BM2= 101.83157m BM3=101.57933 观测日期2021年3月29日观测仪器型号DSZ2+XFSI观测时本工程施工形象进度:11层梁、板、梯混凝土浇筑完毕观测点编号初次观测高程(m)上次观测高程(m)本次观测高程(m)本次沉降数(mm)本次高程-上次高程累计沉降数(mm)本次高程-初次高程1# 101.85267 101.84917101.84817 -1.0 -4.5 2# 101.88203 101.87753101.87633 -1.2 -5.7 3# 101.88715 101.88165101.88035 -1.3 -6.8 4# 101.86651 101.85951101.85781 -1.7 -8.7 5# 101.87049 101.86599101.86479 -1.2 -5.7 6# 101.85649 101.85109101.84969 -1.4 -6.8本日观测结论:当日观测的数据进行简要分析与判断结论:数据正常沉降观测点位分布图:1#楼沉降观测点布置图编号:007工程名称建筑物名称1#楼建筑层数11F水准点号及高程BM1=101.83200m BM2= 101.83157m BM3=101.57933 观测日期2021年7月5日观测仪器型号DSZ2+XFSI观测时本工程施工形象进度:封顶后3个月观测点编号初次观测高程(m)上次观测高程(m)本次观测高程(m)本次沉降数(mm)本次高程-上次高程累计沉降数(mm)本次高程-初次高程1# 101.85267 101.84817101.84707 -1.1 -5.6 2# 101.88203 101.87633101.87493 -1.4 -7.1 3# 101.88715 101.88035101.87895 -1.4 -8.2 4# 101.86651 101.85781101.85631 -1.5 -10.2 5# 101.87049 101.86479101.86349 -1.3 -7 6# 101.85649 101.84969101.84839 -1.3 -8.1本日观测结论:当日观测的数据进行简要分析与判断结论:数据正常沉降观测点位分布图:1#楼沉降观测点布置图编号:007工程名称建筑物名称1#楼建筑层数11F水准点号及高程BM1=101.83200m BM2= 101.83157m BM3=101.57933 观测日期2021年10月05日观测仪器型号DSZ2+XFSI观测时本工程施工形象进度:封顶后6个月观测点编号初次观测高程(m)上次观测高程(m)本次观测高程(m)本次沉降数(mm)本次高程-上次高程累计沉降数(mm)本次高程-初次高程1# 101.85267 101.84707101.84577 -1.3 -6.9 2# 101.88203 101.87493101.87373 -1.2 -8.3 3# 101.88715 101.87895101.87765 -1.3 -9.5 4# 101.86651 101.85631101.85511 -1.2 -11.4 5# 101.87049 101.86349101.86209 -1.4 -8.4 6# 101.85649 101.84839101.84719 -1.2 -9.3本日观测结论:当日观测的数据进行简要分析与判断结论:数据正常沉降观测点位分布图:1#楼沉降观测点布置图编号:007工程名称建筑物名称1#楼建筑层数11F水准点号及高程BM1=101.83200m BM2= 101.83157m BM3=101.57933 观测日期2022年1月5日观测仪器型号DSZ2+XFSI观测时本工程施工形象进度:封顶后9个月观测点编号初次观测高程(m)上次观测高程(m)本次观测高程(m)本次沉降数(mm)本次高程-上次高程累计沉降数(mm)本次高程-初次高程1# 101.85267 101.84577101.84467 -1.1 -8 2# 101.88203 101.87373101.87273 -1.0 -9.3 3# 101.88715 101.87765101.87655 -1.1 -10.6 4# 101.86651 101.85511101.85391 -1.2 -12.6 5# 101.87049 101.86209101.86099 -1.1 -9.5 6# 101.85649 101.84719101.84589 -1.3 -10.6本日观测结论:当日观测的数据进行简要分析与判断结论:数据正常沉降观测点位分布图:1#楼沉降观测点布置图。
变电站沉降观测记录
变电站沉降观测记录一、观测目的变电站是供电系统中的重要设备,其地基的变形与沉降情况直接影响着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
为了及时掌握变电站的变形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地基沉降导致的设备损坏,进行了一次变电站的沉降观测。
二、观测方法本次观测采用了GPS测量法和水准测量法进行变电站的沉降观测。
其中,GPS测量法主要用于获取变电站各个监测点的三维坐标信息,水准测量法则用于获取变电站各个监测点的高程信息。
三、观测内容1.变电站机组建筑物南西角观测时间:2024年1月1日GPS测量结果:X坐标:500.00米Y坐标:800.00米Z坐标:100.00米水准测量结果:高程:105.00米2.变电站机组建筑物西北角观测时间:2024年1月1日GPS测量结果:X坐标:600.00米Y坐标:900.00米Z坐标:120.00米水准测量结果:高程:108.00米3.变电站机组建筑物东北角观测时间:2024年1月1日GPS测量结果:X坐标:550.00米Y坐标:850.00米Z坐标:110.00米水准测量结果:高程:106.00米4.变电站机组建筑物东南角观测时间:2024年1月1日GPS测量结果:X坐标:530.00米Y坐标:820.00米Z坐标:105.00米水准测量结果:高程:104.50米四、观测结果分析通过以上观测数据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变电站各个监测点的坐标和高程基本稳定,没有明显的沉降情况。
2.变电站机组建筑物的海拔相比其他机组较高,可能是由于该机组地基较为坚固导致的。
3.变电站的整体稳定性较好,未发现明显的变形和沉降情况。
但仍需定期进行观测,以及密切关注地基是否发生变化。
五、安全措施和建议1.变电站地基的稳定性是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关键,应加强日常巡视和监测,及时发现地基问题并采取措施处理。
2.在地基建设时,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施工,并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3.对于地基沉降较大的情况,应及时进行修复补强工作,以保证地基的稳固性。
沉降观测记录
沉降观测记录简介沉降观测是一种常见的土木工程监测手段,用于测量地表或结构物在时间上的垂直位移变化。
通过对地表或结构物沉降的观测记录,可以评估土地基础的稳定性、结构物的变形情况以及土地开发效果的评估等。
观测目的沉降观测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土地基础稳定性、结构物的变形以及土地开发工程等的影响。
观测记录可以提供以下方面的信息:1.土地基础的沉降情况,以评估土地及结构物的安全性;2.工程施工和土地开发过程中的地表沉降情况,以进行工程质量的控制;3.结构物长期使用后的变形情况,以评估结构物的健康状况;4.地下管线、隧道或地铁等工程对周围地表沉降的影响,以进行工程影响分析。
观测方法沉降观测通常采用以下方法进行:1.固定基准点:在地表或结构物附近设置固定的基准点,观测这些基准点的位移变化;2.自动监测设备:使用自动观测设备进行连续监测,例如全站仪、水准仪和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等;3.手动观测:定期测量标志物的位置变化,例如使用测量尺和水准仪。
观测记录示例下面是一份沉降观测记录的示例:日期观测点编号沉降值(mm)2022-01-01 1 02022-01-01 2 02022-01-01 3 02022-01-02 1 0.22022-01-02 2 0.12022-01-02 3 0.32022-01-03 1 0.42022-01-03 2 0.32022-01-03 3 0.5上述观测记录显示了三个观测点(编号1、2和3)在三天内的沉降情况。
观测值以毫米(mm)为单位。
观测记录应该按照日期和观测点编号进行排序,以方便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
数据分析与应用沉降观测记录的数据可以进行各种分析和应用,以评估土地基础和结构物的稳定性。
常见的数据分析和应用包括:1.沉降速率计算:根据观测记录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出每个观测点的沉降速率,以评估沉降的趋势和速度;2.沉降差异分析:比较不同观测点的沉降值,以评估土地基础的均衡性和结构物的变形情况;3.风险评估:根据沉降观测数据,可以评估土地开发和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以制定相应的措施和预防措施。
沉降观测记录填写示例
沉降观测记录填写示例一、工程概况工程名称:XXX住宅小区工程地点:XXX市XXX区建设单位:X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设计单位:XXX建筑设计研究院施工单位:XXX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监理单位:XXX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结构类型: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类型:筏板基础建筑面积:XXX平方米开工日期:XXXX年XX月XX日计划竣工日期:XXXX年XX月XX日二、沉降观测记录填写本次沉降观测采用了精密水准仪和铟钢尺进行观测,共设置了XX个观测点,分别位于建筑物的四个角部和中部。
观测点设置情况观测点编号:1-XX观测点位置:建筑物的四个角部和中部观测点材料:铟钢尺观测点安装日期:XXXX年XX月XX日沉降观测数据记录观测日期:XXXX年XX月XX日至XXXX年XX月XX日观测人员:XXX、XXX观测仪器:精密水准仪和铟钢尺沉降量记录:观测点编号初始高程(m) 本次高程(m) 沉降量(mm) 备注1 XXX XXX XXX 无2 XXX XXX XXX 无... ... ... ... ...XX XXX XXX XXX 无备注:本次沉降观测期间,各观测点均未出现异常沉降情况,沉降量均在允许值范围内。
经分析,建筑物沉降趋势平稳,无明显不均匀沉降现象。
为确保建筑物安全使用,建议定期进行沉降观测。
三、结论与建议根据本次沉降观测数据记录分析,建筑物沉降趋势平稳,无明显不均匀沉降现象。
为确保建筑物安全使用,建议如下:定期进行沉降观测,密切关注建筑物沉降情况;若发现异常沉降或不均匀沉降现象,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加强对建筑物的日常维护和管理,确保建筑物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沉降观测》记录的相关知识
沉降观测记录的内容为:工程名称、不同观测日期和不同工程状态下根据水准点测量得出的每个观测点高程与其逐步沉降量的记录。
1、沉降观测的仪器及方法
沉降观测宜采用精密水准仪及铜水准尺进行,在缺乏上述仪器时,也可采用精密的工程水准仪(带有符合水准器)和刻度精确的水准尺进行。
观察时应使用固定的测量工具,人员也宜固定。
每次观察均需采用环形闭合方法或往返闭合方法当场进行检查。
同一观察点的两次观测差不得大于1mm,水准测量应采用闭合法进行。
1)采用二等水准测量应符合±0.3√n(mm)的要求;
2)采用三等水准测量应符合±0.6√n(mm)的要求。
(n为水准测量过程中水准仪安设的次数)
2、沉降观测的次数和时间
1)沉降观测的次数和时间,应按设计要求,一般第一次观测应在观测点安设稳固后及时进行。
民用建筑每加高一层应观测一次,工业建筑应在不同荷载阶段分别进行观测;施工单位在施工期内进行的沉降观测,不得少于4次。
建筑物和构筑物全部竣工后的观测次数,第一年4次,第二年2次,第三年后每年1次,至下沉稳定(由沉降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判定)为止。
观测期限一般为:砂土地基2年,粘性土地基5年,软土地基10年。
当建筑物和构筑物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的裂缝时,应立即进行逐日或几天1次的连续观测,同时应对裂缝进行观测。
2)建筑物的裂缝观测,应在裂缝上设置可靠的观测标志(如石膏条等),观测后应绘制详图,画出裂缝的位置、形状和尺寸,并注明日期和编号。
必要时应对裂缝照相。
裂缝宽度可用刻度放大镜观测。
3、其他
观测点编号一栏内各测点的编号应与沉降观测示意图中的编号一致。
工程状态:对一般民用建筑以某层楼面(或标高)为状态标志;对工业建筑以不同荷载阶段为状态标志。
每次沉降观测,应检查每一次观测用相邻观测点间的沉降量及累计沉降量。
如果沉降过大或沉降不均匀,应及时采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