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建筑保护历史与理论概述
西方城市历史遗产保护历程和文献梳理-文档
西方城市历史遗产保护历程和文献梳理在城市历史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中,西方国家具有相当的代表性,集中体现了城市遗产保护的行动轨迹,他们的实践探索和理论观点构成了现代保护运动的基础。
西方真正意义上的探索活动大约始于19世纪中期,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内容不断丰富,认识逐渐深化,概念逐渐拓展,方法与手段逐步改进和完善,同时积累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到20世纪70年代,在理论、方法和实践上都已经趋于成熟。
在这个过程中,相关保护性的文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西方城市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早期探索阶段(19世纪40年代――20世纪30年代)(2)第二阶段:现代理论的形成阶段(20世纪30年代)(3)第三阶段:现代理论的发展与成熟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今)1 早期探索阶段(19世纪40年代――20世纪30年代)1.1法国(19世纪40年代)文艺复兴时期,通过对古代文献的重新发掘、整理和理解,人们意识到人应该是一切事物的中心。
因为这样的一种思潮,众多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城市遗迹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
至工业革命时期,历史建筑的文化意义开始凸显,“文物建筑”的概念被提出。
1792年,法国大革命期间,法国人明确提出了“文物建筑是过去某个时代的活的见证”的观点,要求以艺术和历史的名义保护历代的城市遗产。
19世纪40年代,勒?杜克担任法国文物建筑总监的首席建筑顾问,提出了一整套的“风格修复”理论,认为每一座文物建筑或其局部,都应当在外观和结构上修复到它原有的风格,强调“只允许用更好的材料、更牢靠或更完善的方法取代被破坏的部分”。
“风格修复”理论很快传遍了欧洲,成为当时欧洲各国修复文物建筑的主导理论思想。
但是该理论过于追求风格上的统一和完整,忽略了对文物建筑“原真性”的尊重。
1.2英国(19世纪中后期)英国以艺术评论家J?拉斯金为首发起了反修复运动。
拉斯金认为文物建筑结构的逐渐老化并最后坍塌是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因此只需要进行必要的维护和保养,而不应该去修复。
西方建筑保护历史与理论概述
•
•
1899及1907年,海牙的和平会议形成了由一系列文件和宣言构成 及 年 海牙公约》 海牙公约》 的《海牙公约》。《海牙公约》认为占领国应是被占领土公共建 筑及不动产的“管理者及使用权者” 他们应相应的“ 筑及不动产的“管理者及使用权者”。他们应相应的“保护这些 房产的资本,根据使用权者的法规、 房产的资本,根据使用权者的法规、临时拥有及使用的权利对其 进行管理。 在围攻及轰炸的情况下, 进行管理。” 在围攻及轰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采取所有必要 步骤不伤害献身于宗教、艺术、科学……的历史古迹”(The 的历史古迹” 步骤不伤害献身于宗教、艺术、科学 的历史古迹 Hague Convention, 1907, art. 55)。 )。
•
瓦泰尔表述的原则在美国南北战争中得到了遵循, 瓦泰尔表述的原则在美国南北战争中得到了遵循,1863年, 年 美国政府发布了一份由德裔法学家弗朗西斯·利伯博士 (Francis Lieber,1800-72)为政府军起草的在战争情况下 , ) 进行遗产保护的法规。 进行遗产保护的法规。 普法战争后( 普法战争后 ( 1870-71), 俄罗斯的亚历山大二世在布鲁塞 ) 尔召开了讨论这个问题的第一次国际会议。 尔召开了讨论这个问题的第一次国际会议 。 1874年8月27日 年 月 日 的会议批准了《关于战争法律及惯例的国际宣言( 的会议批准了《关于战争法律及惯例的国际宣言(A Project of an International Declaration Concerning the Laws and Customs of War)》(Williams, 1978:16)。 ) ) 这份文件宣称:文化属于人类的共同遗产,艺术财富一旦被 这份文件宣称:文化属于人类的共同遗产, 毁就无法弥补,他们的文化价值对所有人都是有价值的,并 毁就无法弥补,他们的文化价值对所有人都是有价值的, 不只属于他们所属的国家。该文件还建议设计一个明显的标 不只属于他们所属的国家。 志以标明被保护的建筑。这份文件虽然只是停留在纸面上, 志以标明被保护的建筑。这份文件虽然只是停留在纸面上, 但在理念上影响力确是显而易见的。 但在理念上影响力确是显而易见的。
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历程
建筑遗产保护理论形成的几个阶段
• 第一阶段:探索阶段(法国学派、英国学派、意大利 学派)
• 第二阶段:科学规范的国际性保护观念的形成(雅典 宪章)
• 第三阶段:成熟与高潮阶段(威尼斯宪章,世界遗产 公约、内罗毕建议马丘比丘宪章,华盛顿宪章)
建筑遗产保护理论初步探索阶段
-----19世纪40年代,法国学派
• 遗产保护作为一门学科,真正的开始大约是在19世纪的 中后叶,在欧洲。然后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到20世纪 60-70年代,在理论、方法和实践上都走向成熟。这一百 余年的发展过程,内容极为丰富,从认识的逐渐深刻、概 念的逐渐扩展,目的与原则的不断调整、修正,方法与手 段的反复摸索和改进、完善,到经验和教训的积累与汲取。
➢英国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
• 原则—对于过去年代里创造的文物建筑,最有效的方法是保持其在 物质上的原真性。任何必须的修缮或修复决不可使历史见证失真,而 又必须明白无误地是现代的。
• 主张—修复是根本不可能的。 • 用保护[protection]代替修复[restoration],保护古建筑身上的全部历史,
1. 历史背景 2. 法国学派风格修复的提出 3. 基本理论和原则 4. 评价
1. 历史背景
• 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变化的核心是意识到人应该是一切事物的中心和 衡量标准。这个认识是通过诗人、哲学家、人文学家对古代文献的重 新发掘、整理和理解逐渐形成的。雕塑家和画家们也到古代艺术中寻 求灵感,众多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城市、建筑遗迹重新成为人们眼中 的古代建筑与雕塑的宝库。“拜占廷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抄本,罗马 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 希腊的古代。在它的光辉的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
用经常的照料来防止破坏。 • 为加固而用的措施应该让人一下就能辨别出,决不能伪装成什么。 • 决不窜改古建筑的本体和装饰。
西方经验与我国历史建筑保护
西方经验与我国历史建筑保护收稿日期:2008204203作者简介:苏 军(19782),男,助理工程师,荣盛房地产建筑设计公司,河北廊坊 065000乔媛媛(19782),女,助理工程师,荣盛房地产公司,河北廊坊 065000曹玉红(19732),女,工程师,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河北张家口 075024苏 军 乔媛媛 曹玉红摘 要:通过对于西方历史建筑保护的观念与实践历程的回顾和对保护现状的一些研究,来发现中国历史建筑保护的不足之处,并探讨了对中国历史建筑保护目前存在问题可以积极参与的一些工作,以积累历史建筑保护的经验,促进历史建筑保护的发展。
关键词:历史建筑保护,原真性,保护,修复中图分类号:TU 287文献标识码:A1 西方历史建筑保护的观念与实践的历程西方欧洲国家对于历史建筑保护的观念和实践是在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真正的实施。
虽然在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聚会雅典,通过了《雅典宪章》,明确提出保护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和地段。
但是当时正值欧洲工业革命时期,人们热衷于发展经济,对古建筑和历史环境缺乏认识也不关心,所以有许多优秀古典建筑和街区都被无情地摧毁,加上后来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出现,使城市发展步入误区。
战后,许多欧洲国家为了恢复被战火毁灭的家园、解决住房短缺等问题进行了大规划重建,然后又为改善内城环境而进行过大规模城市改造。
在这些时期,大批的传统住宅被成片推倒或者自然衰落。
人们建起全新的居住街区,发展商业、娱乐、旅游服务等具有吸引力的新兴行业。
原有社会结构遭到了破坏,城市中心渐渐衰败,城市风貌变得呆板、单调。
种种的社会问题使得公众对经过改造的内城环境多有怨言,从而引发了保护与更新观念的重要转变。
也就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各国对城市历史遗产都开始采取一种比先前更为谨慎甚至保守的态度,即强调适度发展,限制再开发,希望通过鼓励人们返回市中心居住以便更好地保护旧城风貌;在增强旅游业活力的同时,重视开发本土市场。
欧洲建筑遗产保护观念与方法对我国的启示
欧洲建筑遗产保护观念与方法对我国的启示摘要:欧洲建筑保护的历史很悠久,从文艺复兴运动以来文物建筑的修复和保护就成为一门专业学科,至今已有六百年的历史。
而近代保护理论始于19世纪中叶,近50年来在理论和时间上又有了较大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单体文物古迹的保护到保护古迹所处环境、历史街区,进而扩大到保护历史古城的发展过程。
我国和欧洲同时是世界遗产大国,同样面临古旧建筑如何保护和改造再利用的问题。
基于这种情况本文将通过介绍欧洲国家近代保护理论以及改造理论来引导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的实践活动。
关键词:建筑保护欧洲中国启示Abstract:The history of European architecture protection is very long, since the Renaissance of cultural relic building repair and protection has become a professional discipline, has been six hundred years of history.And modern protection theory began in the middle of the 19th century, nearly 50 years on the theory and the time have a bigger development, the protection of cultural relics has experienced a monomer to environment protecting relics, historical block, and then expand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ncient city of the protection of historical process.China and Europe are big world heritage at the same time, also face how to protect and reuse transformation of the old buildings in.Based on the situation in this paper, by introducing modern European countries protect theory and transform theory to guide the practice of architec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in China.Keywords: Building Protection Europe. China Revelation1.欧洲建筑遗产保护发展过程欧洲丰富的建筑文化遗产在全世界享有盛誉,建筑遗产保护也有着悠久的历史,经历了文艺复兴式保护时期,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发展时期,“法西斯学派”对文物建筑的破坏期,近代文物建筑保护的成熟期和基于威尼斯宪章的飞越期。
《建筑保护史》文献综述
《建筑保护史》文献综述XX大学本科生课程作业学生:Eugène Emmanuel Viollet-le-Duc 学号:********专业、班级:建筑X班XX大学建筑院一〇五四年《建筑保护史》文献综述前言:《建筑保护史》这本书的初衷是追溯现代保护原则的根源,修复的现代理念是长期的历史思潮演进的结果。
怀旧是人类的心理本能,它能让人与过去建立联系,对历史进行评价分析,进而进行功能性的利用,保护思想的大发展,多发生在社会动荡后各种思潮涌现,每个人需要对过去进行重新解读、并重新凝聚社会力量时。
本书按照时间顺序展开,从早期(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建筑保护观念展开论述,依次写了文艺复兴思潮对建筑保护的影响、启蒙时代的保护实践、法国大革命后古典时代的建筑保护实践、浪漫主义时期的建筑保护思潮、拉斯金、莫里斯的反修复运动、李格尔的价值经典分析和意大利保护流派的修复理论,最后用量章阐述了二战后各个国家的现代保护思潮、国际化的保护实践,并对未来的保护发展做出了展望。
书中着重于阐述主流社会思想、建筑保护思潮与建筑保护实践之间的关系、演变和发展。
文献的价值和意义:该文献是建筑保护领域最权威最重要的书籍之一,作者尤嘎·尤基莱托是一位常年生活和工作在罗马的芬兰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和建筑遗产保护专家,他在多个国际性的文物保护机构任职,多年来参与了大量国际建筑遗产保护修缮及专业培训工作,在建筑遗产保护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方面兼具经验,本书是其在实践多年后,根据其博士论文修改而成。
作者在《建筑保护史》中以欧洲为主,疏离了关键性的建筑保护实践案例、保护思潮以及与建筑保护相关的人物,阐述了建筑保护思想、观念的演变过程,使得本书成为了解该领域的必读书目。
一. 早期的建筑保护1.1 早期的建筑保护意识早期的人类文明并没有保护建筑遗产的明确观念,但早期的人们具有“纪念物”的概念:古埃及的石室坟墓与金字塔传递着法老的记忆,虽然受损,但也会受到人们的崇拜;亚历山大在征服波斯时,下令修复居鲁士大帝的陵墓,并搜查破坏者;重建万神庙时,旧的万神庙修建者名字被刻在建筑上;建造君士坦丁凯旋门时,前朝皇帝的头像被君士坦丁的容貌代替,这些对古代遗迹的处理方式反映出,早期人类意识到了古代遗迹具的纪念性,是历史的一种标志物。
欧洲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理论与方法的演进及其中国实践
谢谢观看
欧洲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理论的 演进
自20世纪初以来,欧洲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理论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在萌芽 阶段,人们主要建筑遗产的保存和修复,以防止其进一步损坏。随着时间的推 移,人们逐渐意识到预防性保护的重要性,并开始在实践中运用这一理论。
在成长阶段,欧洲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人们 开始从综合角度出发,考虑社会、经济、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对建筑遗产的影响, 并倡导跨学科合作,为建筑遗产的预防性保护提供更为全面和系统的理论支持。
然而,中国在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一方面,尽管已经出 台了相关法律法规,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另一方面,中国 的建筑遗产数量庞大、种类繁多,预防性保护工作需要更加全面、系统和深入 地开展。
结论
欧洲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理论与方法对于中国建筑遗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 次演示分析了欧洲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理论的发展历程、方法现状以及中国在 该领域的实践情况,并探讨了未来研究方向。在此基础上,本次演示得出以下 结论:
3、制定科学合理的建筑遗产保护规划,兼顾保护与城市开发的需要。 4、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建筑遗产的监测与维护工作。
5、发挥教育作用,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六、结论与建议
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理论和方法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历史和现状的 分析以及对典型案例的探讨,我们总结出了若干保护方法和策略。然而,由于 建筑遗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实践。
二、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的历史与 现状
1、历史背景
我国建筑遗产保护工作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建筑遗产保护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直到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文 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提高,建筑遗产保护才逐渐受到。
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历程
遗产保护运动的成熟与高潮阶段
• 1954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荷兰海牙通过了《武装冲突情况下 保护文化财产公约》 • “公约”强调了文化财产保护的意义和重要性—“确信对任何民族文 化财产的损害亦即对全人类文化遗产的损害,因为每一民族对世界文 化皆有贡献”。 • “公约”对“文化财产”进行了定义—“具有重大意义的可移动或不 可移动的财产。例如建筑、艺术或历史纪念物而不论其为宗教的或是 非宗教的,考古遗址,作为整体具有历史或艺术价值的建筑群,艺术 作品,具有艺术、历史或考古价值的手稿、书籍及其他物品…
英国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
• 原则—对于过去年代里创造的文物建筑,最有效的方法是保持其在 物质上的原真性。任何必须的修缮或修复决不可使历史见证失真,而 又必须明白无误地是现代的。 • 主张—修复是根本不可能的。 • 用保护[protection]代替修复[restoration],保护古建筑身上的全部历史, 用经常的照料来防止破坏。 • 为加固而用的措施应该让人一下就能辨别出,决不能伪装成什么。 • 决不窜改古建筑的本体和装饰。
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历程 ----以欧洲国家为代表
主讲教师:韩瑛
引言
•
遗产“保护”的活动在历史上是早就存在的事情。早期 的“保护”多是以物件的收藏为主,或是出于原始宗教的 信仰和对祖先的崇拜,或是社会群体的精神象征,或是审 美意识的表现,还有社会地位和财富的表示。应该说是博 物馆学的起源和萌芽。
• 在遗产保护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形成过程当中,欧洲国家 的状况具有相当的代表性,集中地体现了遗产保护运动的 行进轨迹,他们的实践探索和理论观点与现代的遗产保护 运动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是现代遗产保护学科的基石。
2. 法国学派的风格修复理论
•
对西方古建筑的看法__概述及解释说明
对西方古建筑的看法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西方古建筑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凭借其独特的设计理念、精湛的建筑技艺和卓越的美学价值,这些古老而庄严的建筑一直吸引着许多人们的关注与赞誉。
本文将对西方古建筑进行全面概述和解释,探讨其历史背景、特点与魅力,并分析其对当代社会的影响与启示。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来论述对西方古建筑的看法。
首先,在引言中我们将简要介绍文章内容,并提出研究目的。
接下来,第二部分将着重回顾西方古建筑的历史背景,包括古希腊罗马时期、中世纪欧洲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不同建筑风格及变革。
第三部分将重点阐述西方古建筑的特点和魅力,包括其独特设计理念与结构技巧、影响世界建筑发展的经典之作以及艺术与实用相融合的美学价值。
第四部分将探讨西方古建筑对当代社会的影响与启示,涵盖文化传承与历史意义保护角色、设计与城市规划借鉴以及促进跨文化交流与旅游发展等方面。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本文观点,并展望西方古建筑在未来的价值和意义,并呼吁对本土建筑传统的保护与创新。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介绍和解读西方古建筑,以增进读者对其深度和广度的认识。
希望通过揭示其历史背景、特点和魅力,探讨其对当代社会的影响与启示,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西方古建筑的视角。
同时,通过强调本土建筑传统的保护与创新,期待能够激发人们对自身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识,并鼓励更多关注和参与到本土建筑传承中去。
2. 西方古建筑的历史背景2.1 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建筑风格西方古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时期。
在古希腊,人们开始采用独特而精细的建筑设计,例如多柱式结构、对称美,并广泛运用大理石等材料。
帕台农神庙和雅典卫城是两个代表性的例子。
同时,罗马帝国也对西方古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
罗马的建筑工程大胆创新,包括圆形竞技场、浴池和拱门等。
其中最著名的一座建筑就是罗马大斗兽场,在当时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宏伟壮观的建筑之一。
西方建筑保护历史与理论概述
1941年正式出版的《雅典宪章》与1933年的文件在表述上略有不 同,一共8项,其中第7项专门是针对“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地区 ”:
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均应妥为保存,不可加以破坏。 1、真能代表某一时期的建筑物,可引起普遍兴趣,可以教育人民
者; 2、保留其不妨害居民健康者; 3、在所有可能条件下,将所有干路避免穿行古建筑区,并使交通
这次雅典会议的主席由国际博物馆办事处的主席朱尔斯·德西雷 (Jules Destrée)担任,有主要来自欧洲23个国家的120位代 表。
第 一 届 历 史 古 迹 建 筑 师 及 技 师 国 际 大 会 (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Architects and Technicians of Historic Monuments)
不增加拥挤,亦不使妨碍城市有机的新发展。
包括1907年《海牙公约(Hague Convention)》在内的有关 文化遗产保护的早期国际文件并没有规定国际团体的公共 责任。相反,泛美国际联盟Union of Panamerican States 的成员第一次讨论了这个问题并在1935年4月15日于华盛 顿签署了《保护艺术、科学机构及历史性纪念建筑的华盛 顿协定》(若尔其协定Roerich Pact)。
UNESCO的一个重要职能是制定各种协定及推荐文,为国家层面上 的保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立法及实践提供国际参考。
美国建筑遗产保护历程研究
针对以上问题,本次演示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立法,加大对建筑遗产保护的投入。通过加强立法和政策支持,加 大对建筑遗产保护的投入,为保护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
2、明确保护组织的权责和职能。通过明确各保护组织的权责和职能,建立 协调机制,实现保护工作的统一和高效。
3、加强管理和维护。通过加强管理和维护,确保建筑遗产的持久性和真实 性。同时,应注重对历史地段的保护和传承,防止出现“假古董”现象。
谢谢观看
1、许多建筑遗产面临被拆除或改建的威胁。随着城市更新的加速和经济发 展的需要,一些传统建筑和历史地段面临被拆除或改建的威胁。
2、保护组织的权责不清。一些保护组织之间存在权责不清、职能重叠的问 题,导致保护工作难以协调和统一。
3、建筑遗产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维护。一些建筑遗产由于缺乏有效管理和维 护,出现了损坏和失修的情况,甚至有些历史地段出现了“假古董”现象。
到了20世纪中期,美国建筑遗产保护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64年,美 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历史保护法案》,该法案规定了对国家历史遗址、建筑物、 构筑物和历史地段进行保护的措施。此后,各州也相继制定了相关的历史保护法 律和法规。同时,民间保护组织也大量涌现,如美国建筑师学会(AIA)等。
然而,尽管保护运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比如, 许多建筑遗产仍面临被拆除或改建的威胁;有些保护组织的权责不清;还有一些 建筑遗产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维护等。
研究方法
本次演示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案例分析法进行研究。首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 和资料,了解美国建筑遗产保护运动的历史和发展过程;其次,选取几个具有代 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深入了解建筑遗产保护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和挑战。
结果与讨论
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可以发现美国建筑遗产保护历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和挑战:
西方建筑保护历史与理论概述26页PPT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西方建筑保护历史与理论概述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巴黎圣母院建造与保护的历程及方法论
二、文学特点
二、文学特点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其文学特点也体现在几 个方面。首先,小说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让读者在了解结局之后再慢慢揭示事情 的经过,这种叙事方式在当时颇为新颖,也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一大特点。其次,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明,且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
二、文学特点
卡西莫多是世所罕见的丑陋之人,却有着一颗善良纯净的心;艾斯梅拉达则 美丽动人,却遭受命运的摆布。这些人物形象的刻画充满了对比和反差,给读者 留下深刻印象。最后,雨果在小说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 文本充满了诗意和韵律感。
标题: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品——巴黎圣母院
除了建筑风格外,巴黎圣母院的内部装饰也极为华丽。教堂内部的彩色玻璃 窗和石刻雕塑是装饰的主要元素。这些玻璃窗和雕塑以宗教故事为主题,展示了 圣经中的场景和人物形象。此外,教堂的钟楼也是游客们争相参观的地方。钟楼 高达93米,可以俯瞰整个巴黎市区的景色。
标题: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品——巴黎圣母院
谢谢观看
如今,巴黎圣母院成为了法国最重要的文化旅游景点之一,每年吸引着来自 世界各地的游客。在游览巴黎圣母院时,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到这座哥特式建筑的 壮丽与精美,还可以了解其背后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标题: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品——巴黎圣母院
总的来说,巴黎圣母院是欧洲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品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 艺术和文化价值。这座大教堂不仅是法国的文化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也是格
一、建筑风格
巴黎圣母院的建筑风格独特,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这座哥特式建筑始 建于1163年,历时几百年才得以完成。其立面繁复的雕塑、尖拱形的窗花和细长 的塔尖,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神秘感。走进教堂内部,光线幽暗,营造出 一种梦幻般的氛围,让人们不禁产生浪漫主义诗人所追求的“灵性”与“神秘” 之感。
英国的古建筑保护
英国的古建筑保护英国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其中古建筑作为国家身份和历史的重要象征,一直受到高度的重视和保护。
这些古建筑不仅是英国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全人类共同的遗产。
本文将探讨英国古建筑保护的背景和意义,历史起源,现状问题,取得的成果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英国古建筑保护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
1818年,英国成立了首个古建筑保护组织——古建筑保护协会,旨在防止对古建筑的不当开发和破坏。
此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古建筑保护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各种保护组织和法案纷纷涌现,为古建筑保护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然而,尽管有这些法律和组织的保障,英国古建筑仍面临着严重的损坏问题。
其中,环境污染、自然灾害、城市化和旅游业的发展等都是主要原因。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英国政府和各界人士积极采取各种保护措施,包括实施预防性保护、修缮和维护、以及推广古建筑旅游业等。
英国古建筑保护的成果非常显著。
通过多年的努力,许多古建筑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修缮,得以完整地传承给后代。
这些古建筑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了解英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成为了世界各地游客的热门目的地。
此外,古建筑保护还对经济发展、旅游业的推动以及社区凝聚力的增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展望未来,英国古建筑保护面临着新的挑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何在保持古建筑原貌的实现对其有效的管理和利用,将成为未来古建筑保护的重要课题。
此外,提高公众对古建筑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以及加强国际合作,也是未来古建筑保护的重要方向。
总的来说,英国古建筑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些古建筑不仅是英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全人类共同的遗产。
只有通过有效的保护和管理,我们才能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传承给后代,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其对于社会、经济和旅游业的积极作用。
面对未来的挑战,我们需要继续努力,加强保护措施的改进和创新,以实现古建筑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共存。
古建筑木结构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信息和文化遗产。
浅析英国建筑遗产保护2
浅析英国建筑遗产保护
——以伦敦为例
引言
英国建筑概览(1485~1914)
英国坐落在欧洲的西北角,它是 一个岛国,海岸线蜿蜒曲折,体 现了整个国家与海洋无比亲密的 关系。海洋对英国而言不是陆地 的中断反而是与外界交往的主要 通道,通过海洋,英国曾获得了 极大的发展机遇。
古罗马最早将读写技能,宗教传 统输入英国。英国是第一个进入 工业革命的国家,这一文明的源 起与发展体现了英国非凡的建筑 创造能力。
勒·杜克强调形式的纯净,任何影响整体建 筑艺术形象的细小部分均为其所不容。
19世纪英国保护思想的形成
普金和拉斯金与“反修复”
“反修复”观点强 调建筑即使破败不 堪也不能改动。
普金设计的哥 特教堂细部
英国古迹保护的先驱是威廉·莫里斯,他提出了保守性整修的观点:修复不应 定格在特定风格,而应建立在对存量评估的基础之上,模仿历史风格会造成 古迹真实性的丧失,新旧应有所区别;估计要日日勤于维护,要将真实材料 原样原址保存。Βιβλιοθήκη 19世纪英国保护思想的形成
“风格性修复”与“反修复”之争
1、勒·杜克与“风格性修复”
勒·杜克在建筑维护中强调保持建筑结构、外 表和风格完整性的修复,他指出修复 (restoration)一个建筑不是维护它、修理 它或是重新装饰它,而是要建立一个完整的 表达,哪怕它在历史瞬间中从未出现过,或 者是仅被规划过,但在历史上从来没有修建 而成的部分也可能根据建筑师的考察重新建 立起来。
1841年普金在《尖券或基督建 筑的真实原则》一文中提出了关 于建筑的两个论点:
1~建筑要便于建造,符合比例
2~建筑的装饰应该服从结构需要
这些“真实性”的讨论在欧洲“风 格性修复”横行的时代成为重要理 论指导
西方建筑保护历史与理论概述
6. 每个国家应建立保护历史与艺术古迹的协会。它们可以共同努力, 协作编纂国家和地区资产的总清单。
•
这个文件很简短。区分了死古迹与活古迹;
•
强调了对死古迹的最小化干涉以及为活古迹寻找功能化用
途的重要性。
•
显然,这个20世纪初的文件受到了法国“风格性修复”的
强烈影响,仍然认为活古迹应按照风格统一的原则进行修
复,而这条原则不久就至少在国际公认的理念层次上遭到
了抛弃。
•
不过该文件也有条件的接受了对不同风格部分的保护。
•
第5条建议则表达了使保护与修复超越国家特定兴趣控制而
根据协定的导言,应该保存及保护不可移动的纪念性建筑 ,因为他们构成了人们文化的遗产。这样的保护在和平及 战争年代都是有效的。这个协定的原则后来产生了 UNESCO,形成了二战后国际协定的基础(Clement, 1993) 。但这样共同责任并没有免除单个国家的责任。实际上, 在国际保护努力及监督“人类共同遗产”的状况的环境下 ,如何尊重国家主权还是一个基本问题。
这次雅典会议的主席由国际博物馆办事处的主席朱尔斯·德西雷 (Jules Destrée)担任,有主要来自欧洲23个国家的120位代 表。
第 一 届 历 史 古 迹 建 筑 师 及 技 师 国 际 大 会 (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Architects and Technicians of Historic Monuments)
不增加拥挤,亦不使妨碍城市有机的新发展。
论西方建筑保护经验看我国历史建筑保护
论西方建筑保护经验看我国历史建筑保护摘要:通过对于西方历史建筑保护的思想观念与实践和对保护现状的研究,来看我国历史建筑保护的不足之处,并探讨对我国历史建筑保护目前存在问题,以积累历史建筑保护的经验,促进我国历史建筑保护的发展。
关键词:历史建筑;保护;修复1 西方对历史建筑保护的观念及实践在20 世纪60 年代欧洲国家对历史建筑保护的观念和实践才开始真正的实施。
但是当时正值欧洲工业革命时期,人们热衷于发展经济,对古建筑和历史环境缺乏认识。
战后,许多欧洲国家为了恢复被战火毁灭的家园,解决住房短缺等问题进行了大规划重建,然后又为改善内城环境而进行过大规模城市改造。
在这些时期,大批的传统住宅被成片推倒或自然衰落,人们建起全新的居住街区,城市中心渐渐衰败,城市风貌变得呆板、单调。
这些社会问题使得公众对经过改造的内城环境有诸多不满,从而引发了保护与更新观念的重要转变。
因而从20 世纪60 年代开始,西方欧洲国家对城市历史遗产都开始采取一种比先前更为谨慎甚至保守的态度,即强调适度发展,限制再开发,希望通过鼓励人们返回市中心居住以便更好地保护旧城风貌。
在增强旅游业活力的同时,重视开发本土市场,并且一系列有关的宪章和公约都得到了通过。
目前,西方对于文物建筑的保护,基本上遵循《威尼斯宪章》中的规定,即最大限度地保存文物建筑的原有部分,尽量避免增添和拆除,只采取必要的修缮措施,使用具有可逆性和可识别性的保护方法等等。
2 西方历史建筑保护的观念与实践的现状众所周知,不管是哪种流派都有其缺陷和片面的地方,但正是前人的这些研究工作,才有了现在关于历史保护的现代观念的出现。
目前西方,特别是欧洲的国家的保护方法和保护制度等都已经发展得比较完善。
在保护方法上,包括对文物建筑、历史街区的保护;对旧建筑的改造再利用和对整个城市的历史文化的保护等等。
历史保护作为复兴中心城区的策略,在西方许多城市得以采用。
城市中心存有的大量有吸引力的优秀古建筑,人们重新认识到它们的历史文化价值,采取保护性质的更新活动,确定文物建筑的保护等级,维修历史文物建筑。
西方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
西方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纪元法分类)以及各个阶段主要的建筑现象与理论0.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二世纪:古希腊时期雅典卫城总平面、帕提农神庙、三种柱式(注意与古罗马柱式的区别)特点:一、:平面构成为1:1.618或1:2的矩形,中央是厅堂,大殿,周围是柱子,可统称为环柱式建筑。
这样的造型结构,使得古希腊建筑更具艺术感。
二:柱式的定型。
共有四种柱式:1.陶立克柱式,2.爱奥尼克柱式,3.科林斯式柱式,4.女郎雕像柱式。
三:建筑的双面披坡屋顶形成了建筑前后的山花墙装饰的特定的手法。
古希腊建筑中有圆雕,高浮雕,浅浮雕等装饰手法,创造了独特的装饰艺术。
四:由平民进步的艺术趣味而产生的崇尚人体美与数的和谐。
五:建筑与装饰均雕刻化。
希腊的建筑与希腊雕刻是紧紧结合在一起的。
1、4-15世纪:古罗马时期(拜占庭)特点,一、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
二、整体造型中心突出。
在一般的拜占庭建筑中,建筑构图的中心,往往十分突出,那体量既高又大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心,围绕这一中心部件,周围又常常有序地设置一些与之协调的小部件。
三、它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
其典型作法是在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仿佛一个完整的穹顶在四边被发券切割而成,它的重量完全由四个券承担,从而使内部空间获得了极大的自由。
四、在色彩的使用上,既注意变化,又注意统一,使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立面显得灿烂夺目。
代表:圣索非亚大教堂、罗马万神庙(巴西利卡形式、柱式、帆拱技术、拜占庭建筑特点)2、10-12世纪:罗马式建筑为代表(罗马风建筑、罗曼建筑、似罗马建筑):欧洲基督教流行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
多见于修道院和教堂,是10世纪晚期到12世纪初欧洲的建筑风格,因采用古罗马式的券、拱而得名。
多见于修道院和教堂,给人以雄浑庄重的印象。
对后来的哥特式建筑影响很大。
罗马式建筑承袭初期基督教建筑,采用古罗马建筑的一些传统做法如半圆拱、十字拱等,有时也用简化的古典柱式和细部装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活古迹应被修复到可被持续使用的状态,因为建筑功能是美的基 础之一。
4. 此类修复应达到古迹的原始风格,古迹由此可保持其统一性,形 式的统一也是建筑美的基础之一,可完美复制原始的几何形式。 如果古迹中存在不同风格部分,且它们具有内在的价值并且不损 害古迹的美学均衡,应该尊重这部分内容。
• 这次雅典会议的主席由国际博物馆办事处的主席朱尔斯·德西雷 (Jules Destrée)担任,有主要来自欧洲23个国家的120位代表。
• 第 一 届 历 史 古 迹 建 筑 师 及 技 师 国 际 大 会 (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Architects and Technicians of Historic Monuments)
•
二、 保护组织、保护会议与保护宣言
•
成立于1877年的英国古建筑保护协会SPAB(The Society for the
Protection of Ancient Buildings)的宣言。但只能算是一个地区性
文件。
•
1904年第六届国际建筑师大会(Six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 会议还特别关注了社会团体在保卫历史古迹方面的角色, 以及对私人资产和紧急情况采取适当措施的问题。认为有 必要原址保护古迹并尊重他们的“如画”特征。同意采用 诸如钢筋混凝土等现代技术,并认为为了保护古迹的特征 最好隐藏那些现代加固措施。对于废墟化构筑物应以“原 物归位(anastylosis)”的方式重新复位原始片断;任何新 材料应可辨识。为了加强历史艺术品的保护,形成一个国 际文献中心,促进对普通公众的教育,大会强调了国际合 作。
•
强调了对死古迹的最小化干涉以及为活古迹寻找功能化用
途的重要性。
•
显然,这个20世纪初的文件受到了法国“风格性修复”的
强烈影响,仍然认为活古迹应按照风格统一的原则进行修
复,而这条原则不久就至少在国际公认的理念层次上遭到
了抛弃。
•
不过该文件也有条件的接受了对不同风格部分的保护。
•
第5条建议则表达了使保护与修复超越国家特定兴趣控制
• 《关于历史古迹修复的雅典宪章(The Athens Charter for the Restoration of Historic Monuments)》
• 会议主要讨论了七个议题:学说与普遍原则、行政与立 法措施、美学品质的提升、修复、衰败、保护技术、国 际合作。会议还对雅典卫城的修复做出了一个特别建议 文。
5. 古迹的保存与修复不应仅被委派给“担负政府使命(diplômés par le Gouvernemnet)”的建筑师,尤其是不应被国家的美学、 考古学、技术目的而控制。
6. 每个国家应建立保护历史与艺术古迹的协会。它们可以共同努力, 协作编纂国家和地区资产的总清单。
•
这个文件很简短。区分了死古迹与活古迹;
尔召开了讨论这个问题的第一次国际会议。1874年8月27日
的会议批准了《关于战争法律及惯例的国际宣言(A Project
of an International Declaration Concerning the Laws and Customs of War)》(Williams, 1978:16)。
Architects)通过的《马德里会议建议(Recommendations of the
Madrid Conference)》是最早试图确定建筑保护原则的国际化
文件。
•
主要内容如下:
1. 古迹可分为两类:死古迹,即那些属于一个逝去的文明或用途已 荒废的古迹;活古迹,即那些继续服务于其原始建造用途的古迹。
• 总的趋势是放弃1904年《马德里会议建议》所倡导的风 格性修复,尊重、保护及维护所有时期与风格的古迹, 会议的决议写道:
不管具体案例可能是多么多样,每个案例都会有某种不 同的解决方案,大会注意到不同国家呈现出一种主流的 总体趋势,即摒弃完全的修复,通过采取一种经常性及 持久性的维护体系有计划地确保建筑物的保存,避免随 之而来的危险。当衰败或破坏的结果导致必须的修复时, 大会建议,应该尊重过去的历史和艺术品,不应排斥任 何特定时期的风格样式。大会建议,应该保持对建筑的 使用,以确保建筑物生命的延续,但他们应被用于尊重 其历史或艺术特征的目的(第1条)。
西方建筑保护历史与理论概 述
•
瓦泰尔表述的原则在美国南北战争中得到了遵循,186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美 国 政 府 发 布 了 一 份 由 德 裔 法 学 家 弗 朗 西 斯 ·利 伯 博 士
(Francis Lieber,1800-72)为政府军起草的在战争情况下
进行遗产保护的法规。
•
普法战争后(1870-71),俄罗斯的亚历山大二世在布鲁塞
而更为科学化、客观化的努力。
• 1931年的雅典会议 • 1919年的巴黎和约催生了总部设在日内瓦的国际联盟。国际联
盟成立了国际智力合作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Intellectual Cooperation),于1922年在日内瓦举办了第一次会 议。 1926年成立了国际博物馆办事处(International Museums Office),总部设在巴黎。其活动包括从1927年开始出版的期 刊《博物馆(Mouseion)》、促进与博物馆和艺术品保护相关 的活动,以及组织国际会议。1931年10月21~30日在雅典举办的 另一次国际会议讨论了与保护建筑古迹相关的问题。
•
这份文件宣称:文化属于人类的共同遗产,艺术财富一旦被
毁就无法弥补,他们的文化价值对所有人都是有价值的,并
不只属于他们所属的国家。该文件还建议设计一个明显的标
志以标明被保护的建筑。这份文件虽然只是停留在纸面上,
但在理念上影响力确是显而易见的。
✓ 1899及1907年,海牙的和平会议形成了由一系列文件和宣言构成 的《海牙公约》。《海牙公约》认为占领国应是被占领土公共建 筑及不动产的“管理者及使用权者”。他们应相应的“保护这些 房产的资本,根据使用权者的法规、临时拥有及使用的权利对其 进行管理。” 在围攻及轰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采取所有必要 步骤不伤害献身于宗教、艺术、科学……的历史古迹”(The Hague Convention, 1907, art.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