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课题研究报告
高中学生研究性课题范例民俗文化
![高中学生研究性课题范例民俗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bc9df877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4b.png)
高中学生研究性课题范例:民俗文化引言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传统习俗、信仰和价值观的集合,反映了该社会的历史、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
在现代社会,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许多民俗文化逐渐消失,因此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成为了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高中学生如何进行研究性课题,以挖掘、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
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目的:通过研究民俗文化,了解和保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研究意义:1)传承民俗文化,让学生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2)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术水平。
研究方法1.文献调研: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报纸、杂志和互联网资料,收集和整理民俗文化的相关信息和历史背景。
2.实地调查:到民俗文化较为集中的地区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当地的传统习俗、节日和仪式。
3.访谈调查:与当地居民、长者、专家学者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民俗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情况。
研究结果与讨论通过研究,我们了解到我国的民俗文化非常丰富多样,包括传统节日、民间艺术、习俗礼仪等方面。
这些民俗文化反映了我国的历史、地理、气候和民族等多个方面的特点。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许多地方的民俗文化正在逐渐消失。
原因包括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缺乏兴趣、城镇化进程和经济发展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冲击等。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以确保它们能够得到永久保存和传承。
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的方法包括:1.教育宣传:通过学校教育、社区宣传等方式,向年轻一代传授民俗文化的知识和价值,并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2.文化节日:举办传统文化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让年轻人参与其中,亲身体验传统习俗和节日氛围。
3.社区活动:组织社区民俗文化活动,如舞狮表演、民俗展览等,增强民众对传统文化的参与和关注。
4.信息保护:通过建立数据库、进行专题研究和保护传统技艺等方法,将民俗文化保存下来。
结论民俗文化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意义。
民俗文化课题研究总结
![民俗文化课题研究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dcebd03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56.png)
民俗文化课题研究总结一、引言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通过对民俗文化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一个地区的历史、社会、经济、宗教等方面的特点。
本文旨在对民俗文化课题进行研究总结,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实地调研,对民俗文化的内涵、特点、传承与保护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二、民俗文化的定义与内涵民俗文化是指特定地域、特定群体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民间传统为基础的文化现象。
它包括民间习俗、节日庆典、民间艺术、民间技艺等多个方面。
民俗文化承载着人们的情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是人们对自然环境和社会关系的感知、认知和表达。
三、民俗文化的特点1. 多样性: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俗文化呈现出多样性,反映了地理环境、历史背景、民族特点等方面的差异。
2. 传承性:民俗文化是代代相传的,通过口头传统和实践活动的方式,将民俗文化的知识和技艺传递给后代。
3. 社会性:民俗文化是社会共同行为的体现,它能够凝结社会成员的情感,增强社会凝结力和认同感。
4. 活力性:民俗文化不是静止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而不断演变和更新。
四、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1. 传承方式(1)家庭传承:通过家族内部的传统教育和亲身实践,将民俗文化的知识和技艺传递给后代。
(2)学校教育:将民俗文化纳入学校教育课程,通过专业的教学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3)社区传承:通过社区组织的活动、展览和比赛等形式,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宏扬。
2. 保护措施(1)法律法规保护: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对民俗文化的保护责任和措施。
(2)资源调查与保护:对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资源进行调查和保护,确保其得到合理的利用和传承。
(3)文化活动与展览: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和展览,宣传和传播民俗文化,提高社会对民俗文化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五、案例分析:某地区的民俗文化研究以某地区的传统节日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对该地区的民俗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
春节风俗习惯调研报告(五篇)
![春节风俗习惯调研报告(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30d8c010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1f.png)
春节风俗习惯调研报告(五篇)春节风俗调查报告1调查时间:20__年2月16日调查地点:__调查人:__调查问题:春节习俗中的贴春联,吃年夜饭、拜年、压岁钱。
被调查者:家长、老前辈、有关资料调查结果:1、贴对联春联是从两千年前战国时期的“桃梗”演变而来的。
《淮南子》上说,桃符(即桃梗)是桃木刻的。
上面刻着灭降福的咒语,一年一换。
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在过春节时心血来潮,令人将桃树削片,他提笔在上面题写了联句:“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这就是中国最早的春联了。
以后,春联得以推广,沿袭至今。
过年时,各家各户都要贴春联。
2、吃年夜饭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家家户户都汇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年夜饭。
这是新年的第一次正餐,既可以在自己家吃,也可以在长辈家吃。
对于年夜饭的菜式和菜数都是很讲究的,在我们当地,年夜饭至少要炒六个菜,然后再煮上一大盆大锅饭,焖一盆大米,在午夜12点还要吃饺子,第二天就不用再吃太多饭了,都忙着到处去拜年。
3、拜年及收压岁钱正月初一拜年是我们小孩子最喜欢的日子,因为我们可以受到许多压岁钱。
相传,在古时候,有一个专门在大年三十晚上吃小孩的妖怪,有一对夫妇用红纸包了几个铜钱放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妖怪来了以后,这个小孩身上冒出红光,妖怪吓得赶紧跑了,其他人也学者给自己的孩子压岁钱,妖怪果然不敢来了。
所以,现在长辈们会给自己的孩子压岁钱,以祈求孩子们来年平平安安。
4、调查体会:春节是我国的传统日,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我们应该多了解一下传统节日文化,感受一下传统文化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春节风俗习惯调研报告【篇1】春节春雨春花艳,新年新岁新日红。
值此新春佳节之际,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知行学社的部分成员利用寒假的闲暇之余就“春节文化”这个课题在广东省__市展开热火朝天的调查活动,经过一系列的访谈、观察和问卷的形式对梅州地区的春节文化进行认知、了解,最后对调查春节传统习俗、春节期间的活动、以及春节期间的开销三个方面的总结如下:一、随着观代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这一连串的急剧化,使得些十分重要的春节民俗面着无形的危机。
民俗文化研究报告
![民俗文化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136af64cc1755270622082f.png)
民俗文化研究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
民俗就是这样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
民俗是人民传承文化中最贴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劳动时有生产劳动的民俗,日常生活中有日常生活的民俗,传统节日中有传统节日的民俗,社会组织有社会组织民俗,人生成长的各个阶段也需要民俗进行规——结婚人们需要有结婚典礼或仪式来求得社会认同,在人的精神意识领域也有民俗——许多生活中的禁忌就是如此:大年三十至初二,家中不许扫地,如果进行打扫就会破坏来年的财运。
民俗现象虽然千差万别、种类繁多,但是它也并非无所不包。
民俗,正如它的名字,它深植于集体,在时间上,人们一代代传承它,在空间上,它由一个地域向另一个地域扩布——压岁钱的风俗年年如此,而且各地盛行就是例证。
当然,民俗也不是铁板一块,它在传承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版本,不然为什么过年时北方吃饺子南方却吃年糕呢?民俗学家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民俗的变异”。
虽然民俗常常因为时过境迁而不断改变,却自有分明的类型或模式,您知道吗?南方的吊角楼与北方四合院就是两种不同类型民居建筑。
民俗就是这样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
我们置身其间却不为其所累,甘愿接受这种模式性规的保护!关于民俗的围与分类,不同的民俗学家由于不同的学术背景和特定的课题需要,都有自己的一套说法。
划分民俗的围和类别的原则总是与民俗的定义联系在一起的,既然我们把民俗定义为群体模式化的生活文化,那么,我们就以民俗事象所归属的生活形态为依据来进行逻辑划分,于是,我们得到三大类八小类的民俗:1.物质生活民俗(1)生产民俗生产民俗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社会大众,在一定生态环境里进行生产实践活动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物质文化事像。
民俗文化课题研究方案
![民俗文化课题研究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335367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ff.png)
民俗文化课题研究方案1. 研究背景本研究旨在探讨民俗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其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民俗文化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形式,承载着人们对历史、传统和身份认同的情感,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和文化融合的发展,民俗文化正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变革。
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民俗文化的特征、变化以及对社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和传承策略。
通过对民俗文化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增强公众对于民俗文化的认知和重视,促进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
3.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主要关注以下方面:- 民俗文化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民俗文化的历史演变和变化趋势- 民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 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问题- 民俗文化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和发展方向4. 研究方法为了实现以上研究内容的目标,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 文献研究:对相关民俗文化的历史资料、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了解其发展和演变。
- 田野调查:通过参与观察、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现状和变化。
- 群体访谈:与相关民俗文化从业者、专家学者、当地居民等进行深入交流,探讨其对民俗文化的看法和建议。
- 数据分析:对研究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形成具有科学依据的结论。
5. 预期成果本研究预计将达到以下成果:- 形成全面准确的民俗文化研究报告,对民俗文化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
- 提出有效的民俗文化保护和传承策略,为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决策提供参考。
- 提高公众对民俗文化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促进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
6. 研究计划本研究计划将按照以下步骤展开:- 第一阶段:文献研究和理论框架的构建(1个月)- 第二阶段:田野调查和数据收集(2个月)- 第三阶段:数据分析和结果整理(1个月)- 第四阶段:写作和报告撰写(1个月)- 第五阶段:成果宣传和推广(2周)7. 研究团队本研究将由专业的研究团队负责实施,团队成员具备相关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
关于传统文化的调研报告
![关于传统文化的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3dd70a8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46.png)
传统文化的调研报告关于传统文化的调研报告我们眼下的社会,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
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传统文化的调研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传统文化的调研报告篇1一、前言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趋频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渐渐统一化,这就造成很多人淡化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而注重外来节日,像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4月1日的“愚人节”12月25日的“圣诞节”等西方国家节日在中国变得相当流行,而中国的传统节日像五月初五的“端午”等节日却被我们中国人淡化了。
就此问题,我对西安部分高校的部分在校大学生做了关于中国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
二、现状(一)、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重视程度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值得倡导并隆重举行的,比如说“端午节”是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英雄——屈原的;还有部分大学生认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节日的意义,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对中传统节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人不能完全说出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节“这个节日。
(二)、当代大学生对西方国家节日的了解及重视程度部分大学生认为要与西方国家“接轨”,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及文化,就必须接受西方国家的文化及节日传统;大多数人表示对于西方国家的节日既不能说完全摒弃,也不能说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的融合,对于节日这一问题而言,他们表示可以接受,但不会去隆xx祝,毕竟那是别人的节日。
(三)、大学生热衷外国节日的主要原因由于对我国文化、民族传统知识的欠缺以及盲目从众崇洋媚外的心理导致部分大学生对外国节日表现出“狂热”的态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当代大学生从小就被社会定位为为了考试而拼命学习的一类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钻研”那些课本知识以应付考试,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错误的认为科技、经济等某方面优于中国的部分西方国家就是自己的偶像,从而导致崇洋媚外,热衷于外国的文化教育及服饰等各种东西,当然西方国家的节日也成为他们青睐的对象。
民俗文化研究课题报告
![民俗文化研究课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2ac1d0c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93.png)
民俗文化研究课题报告背景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特有的传统文化,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信仰体系等方面的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许多传统的民俗文化逐渐消失或受到冲击。
对民俗文化进行研究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题旨在研究某地区的民俗文化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分析、结果和建议,以促进该地区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分析1. 民俗文化概况我们需要对该地区的民俗文化进行概况性描述。
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传统节日:列举并介绍该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包括庆祝活动、习俗和仪式等。
•饮食习惯:描述该地区特色饮食,如特色菜品、传统饮品等。
•服饰与装饰:介绍该地区传统服饰、装饰品以及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
•传统婚嫁习俗:阐述该地区婚嫁仪式的特点、习俗和相关传统习俗。
2. 民俗文化现状在分析民俗文化现状时,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传承情况:了解该地区民俗文化的传承情况,包括是否有相关的组织或机构进行保护和推广。
•影响因素:分析导致民俗文化衰退或消失的主要因素,如现代化进程、城市化等。
•社会认可度:探究民众对该地区民俗文化的认可程度,以及是否存在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3. 民俗文化保护与发展基于对民俗文化概况和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建议:•教育与宣传:加强对民众的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他们对民俗文化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组织与机构:建立相关组织或机构,专门负责民俗文化的保护、研究和推广工作。
•创新与融合:鼓励创新,将民俗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使其更具吸引力和传播力。
•法律与政策: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政策,保护和支持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结果经过对该地区民俗文化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该地区的民俗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现代化进程和城市化的冲击,部分传统习俗已经消失或濒临失传。
•尽管如此,该地区民众对民俗文化仍有一定认可度,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
•需要加强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民众对民俗文化的认知程度,并通过各种手段推动其传承和发展。
高中学生研究性课题范例民俗文化
![高中学生研究性课题范例民俗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7fefe59a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0a.png)
高中学生研究性课题范例:民俗文化1. 引言在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民俗文化作为传统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中,民俗文化逐渐被遗忘和淡化。
本篇文档旨在介绍高中生研究性课题中关于民俗文化的范例,通过研究民俗文化的底蕴和价值,呼吁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的重要性。
2. 选题背景作为高中生研究性课题的选题,民俗文化既有一定的独特性,又具有广泛的研究领域。
通过研究民俗文化,不仅可以了解本国的传统文化,还能够学习到研究方法、历史知识和跨学科的融合能力。
同时,民俗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和传承也引起广泛关注。
选择这个主题,既可以满足高中学生的研究需求,又有益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3.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民俗文化的深入研究,探求其底蕴和价值,进一步认识民俗文化的意义,并提出相关的保护和传承策略。
通过研究,旨在唤起社会对民俗文化的关注,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保护。
4.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4.1 文献研究通过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学术文献和民俗文化的研究成果,了解民俗文化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分析其特点和价值。
4.2 实地调研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活动或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等,在实地观察和参与的基础上,了解民俗活动的举办形式、意义和影响。
4.3 问卷调查通过设计问卷调查,获取民众对民俗文化的认知和态度,了解对民俗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需求和意愿。
4.4 数据分析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民众对民俗文化的认知程度、保护意识和传承需求,为制定相关策略提供参考。
5. 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民俗文化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对维护社会稳定和提升国家形象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社会对民俗文化的认知程度普遍较低,保护和传承工作亟待加强;•加强民俗文化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民众对民俗文化的认知和保护意识,是当前的紧迫任务。
民俗文化报告
![民俗文化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6332108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6f.png)
民俗文化报告民俗文化报告(精选7篇)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报告十分的重要,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
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民俗文化报告(精选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民俗文化报告1调查目的:此次调查主要是将我的家乡安福县的饮食文化系统地形成文字,将其展现出来,使得我自己以及同组同学对我的家乡的饮食文化有深入了解。
调查对象:安福县部分村落调查方法:查找资料,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安福距今有2200多年的建县史,是江西省18个文明古县之一,历史上人文鼎盛,文化源远流长,民俗文化保存较为完整,有表嫂茶、吃新节、火把节、烧塔等数十种民俗活动。
表嫂茶在元宵节后到春播之前,安福会以自然村为主,每天一户,轮流进行“表嫂茶”习俗表演。
“表嫂茶”,俗称“请茶碗”,是安福县境内农村已婚妇女们之间流行的一种独特茶俗,气氛热烈,特色鲜明。
它分布于安福的南乡片和西乡片,而以南乡洲湖镇塘边村最典型。
请茶时,请茶主妇要用黄条萝卜、甜姜、黄豆等茶点热情款待。
喝茶时,不讲究规矩程式,大家无所不谈,气氛热闹祥和,平日里的各种嫌隙,都在畅谈中化为乌有。
待到茶兴浓时,一些能打山歌的表嫂会唱《采茶歌》、《三碗茶》等来助兴。
吃新节至每年早稻收获之前,安福将会举行“吃新节”盛宴。
安福吃新节是安福县68个乡村盛行的一种地方性传统民俗节日,其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周朝,历史十分悠久。
相传很久以前,天地洪荒,武功山成了孤岛。
人们困在岛上,一天,一只大花狗泅上了孤岛,从尾巴上抖落数十粒稻种,救了人们的大难。
故此,丰收的稻穗便像弯弯的狗尾。
后来每年早稻收获之前,人们便举行盛宴,让大花狗尝新,以表谢意。
另一种传说武功山有只“白雾妖精”,每年夏收前吐出白雾,把农民即将收割的稻谷毁掉。
后来,“五谷神”将“白雾精”打败,救了农民,人们在新谷登场前举行宴会,请五谷神尝新,以致谢忱。
节日的内容主要是祭祀五谷神、土地、康王、福主和梅山诸神菩萨。
关于传统节日的研究报告两篇
![关于传统节日的研究报告两篇](https://img.taocdn.com/s3/m/be7ca9a4b9d528ea81c77952.png)
关于传统节日的研究报告两篇传统节日是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之所以传统,就在于它有广泛地民间基础,一代一代传承。
但在现在大家普遍感觉传统节日的节日氛围越来越淡,大家更喜欢西方的一些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将何去何从?这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去正视的一个问题。
因此,我们小组决定去了解、关心我们的传统节日。
只有广大人民过好传统节日,从物质到精神都能得到充分满足,节日遗产才能传承下去。
传统节日的回归具有积极地标本意义,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被定为法定节假日之后,政府部门还应采取相应措施和办法来弘扬这些传统节日,帮助人们挖掘这些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与此同时,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过外国人的节日,说明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很大。
如果我们自身的文化现在不好好保护,在传统节日逐渐淡化的现状下还将更加受到冲击。
因此,我们小组决定研究中国传统节日,更进一步了解这些传统节日,了解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
同时,也希望本小组成员能够在这次活动中得到锻炼并提出一些合理且可行的意见让大家思考并对周围的人产生一些影响。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研究。
研究小组按时间序列对传统节日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还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方法的研究1、上网查询资料、上图书馆查找资料的方法,工具选择的研究。
2、预期成果展示的方式(如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图片资料等)撰写格式、内容要求的研究。
3、调研报告、PPT课件、学生政治小论文等展示方法的研究。
1、确定课题研究的对象:群众、学生等2、详细活动步骤及任务分工第一阶段:具体活动时间2月8日~2月22日第二阶段:通过查资料的方式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传承与现状。
.第三阶段:(1) 小组成员讨论,进行分工。
(2) 收集资料。
(3) 进行实地考察。
(4)把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出小报、写反思与论文。
(5) 小组讨论,得出研究成果3、资料的收集、整理过程:到图书馆、上网查找资料。
进行问卷调查、采访周围群众与节日相关人员。
民俗文化研究课题报告收获与反思
![民俗文化研究课题报告收获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9f55363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67.png)
民俗文化研究课题报告收获与反思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民俗文化研究课题的收获与反思在深入研究民俗文化这一课题的过程中,我不仅收获了丰富的知识,也对自我和周围的世界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春节民俗文化调查报告
![春节民俗文化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d9b799d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c3.png)
春节民俗文化调查报告1. 引言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民最盛大的团圆节。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参与各种传统的民俗活动,例如贴对联、放鞭炮、舞龙舞狮等。
本文将对春节民俗文化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其历史背景、特点和影响等方面。
2. 历史背景春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文献记载,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迄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它源于古代人们对于农历新年到来的祭祀和庆贺。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春节的庆祝活动逐渐丰富,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
3. 春节民俗活动调查为了更好地了解春节的民俗文化,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活动。
以下是我们的主要调查结果:3.1 贴对联在春节期间,许多家庭会在门口和屋内贴对联。
对联一般由两个相对照的对联条组成,上联和下联互相呼应,以表达吉祥和美好的祝愿。
3.2 放鞭炮放鞭炮是春节最具代表性的活动之一。
据调查发现,放鞭炮起源于古代驱邪的习俗。
人们相信鞭炮声能驱走邪灵,带来平安和好运。
3.3 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春节期间最受欢迎的表演节目之一。
通过舞动巨龙或雄狮,人们祈求来年丰收和吉祥如意。
3.4 家庭团聚春节是一个重要的家庭团聚的时刻。
根据调查数据,超过90%的人在春节期间会回家与家人共度这个重要的节日。
4. 春节民俗文化的影响春节的民俗文化在中国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4.1 强化传统价值观念春节的民俗活动传承了中国古代的传统价值观念,例如亲情、友情、尊老爱幼等。
这些价值观念通过春节庆祝活动得到强化和传播。
4.2 增进社会凝聚力春节民俗活动的参与是家庭、社区和社会成员之间联系的重要方式。
通过参与共同的庆祝活动,人们之间的社会联系得到增强,社会凝聚力也得到加强。
4.3 带动经济发展春节期间,许多商家会推出各种促销活动,吸引消费者购买商品。
春节的消费需求对于促进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5. 结论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其民俗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丰富多彩的活动。
最新民俗文化课题研究总结
![最新民俗文化课题研究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f2fc5d4f90f76c660371a24.png)
民俗文化课题研究总结民俗文化课题研究总结怎么写,以下是XX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课题研究的春风沐浴着正在飞跃的校园,课题研究的雨露滋润着每一位师生的心田。
在上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在“科研兴教”的敦促下,我们课题组老师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这片沃土中齐心协力,奋战在教学第一线。
辛勤地耕耘,也编织着我们的美好理想。
回首在课题组这学期的工作,一曲曲奔跑般的旋律不禁从心底溢出……一、充分发挥课题组的优势,集思广益,众志成城。
我们的课题组,一个拥有19人的大集体,其中有功力深厚的教导主任,有久经沙场的老战士,有年轻有为的生力军。
在研究中,我们课题组这个团体,较好地发挥着我们的人文环境优势,较好地发挥着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一学期以来,我们课题组集思广益,共同制订实验研究计划。
实实在在地开展有助师生发展、成长的课题研究活动;积极参与各级组织的研讨活动,承办省教学研讨活动,并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
广东省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观摩研讨会于20XX年11月24日在我校隆重召开,来自东莞、广州、中山等地的全省各地代表参加了会议,省教厅的杨建国先生和佛山教研室的姚淑华老师、南海区教研室党朝亮先生和各市、区的语文教研员亲临现场作指导。
来自全省七个地区的七位老分别作课,我校的杜小敏老师为全省老师代表展示了语文综合性学习课例“乐读清平乐”,杜老师声情并茂地引领504班的学生遨游在古色古香、韵味十足的古词课堂中,该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累丰富,底气丰厚,受到上级领导和全体老师代表的高度赞扬。
11月25日,我校图文并茂的展板,最具特色的学生作品和精彩纷层的经典诵读汇报表演,让来宾们大饱眼福。
交流研讨期间,各地代表纷纷踊跃发言,研讨气氛浓郁。
代表们表示收获甚丰,从我校“师生齐学经典”中,他们找寻到了一条如何更好地开展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道路。
我校“学经典,用经典”的浓郁学习氛围深深地感染着全省的教师代表们。
会后,省教厅的杨建国先生表示本次活动办地相当成功,意义深远,为推动全省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民俗文化课题研究总结(整理14篇)
![民俗文化课题研究总结(整理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fa3f3bcd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46.png)
民俗文化课题研究总结(整理14篇)篇1:民俗文化课题研究总结一、课题简介(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需要教育的使命,不仅仅是帮助孩子习得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引领中学生的精神成长,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灵魂的碰撞和升华。
中学生身体在不断成长的同时,其精神生命也在逐渐生长,尽管他们并不十分成熟,但是让他们用自己的心亲自去倾听、去感受、去体悟生命中的真、善、美,这远比说教式的教育更生动形象,也更能让人信服。
一千多年的娄江文化,有着无数青少年生活与教育必须的养分,让他们置身在娄江文化的情境中,让他们在与自己能理解和接受的人、事、物的真实接触、体验中,真正触动他们的心灵,在了解、认同并创新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鲜活地引领儿童生命成长,让人格自然而完美起来。
2、传承民族文化的需要民族文化是民族的身份、象征和民族精神、民族发展的动力源泉,传承民族文化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而娄江文化是太仓人民近千年奋斗的结晶,蕴含着无比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价值,以历史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资源,把富有地方色彩的美的事物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看看、听听、说说、唱唱、做做等多种方式,与娄江文化自由互动,在对家乡历史、名人轶事、民风民俗、旧貌新颜、地方艺术等的了解与认识过程中,感受家乡人民用聪明的才智创造出的灿烂文化,培养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喜爱,进而增强他们的乡土情怀和爱国主义情操,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承担起传承娄东文化的责任和义务。
3、贯彻和延伸“生本教育”的需要“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它的精髓就是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育活动,倡导以生命为本的教育理念。
民俗文化的形式多种多样,和学生的生活联系的很紧密,容易激发学生探知的兴趣,这远比在课堂上单一的说教式教育生动的多、形象的多,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自觉自愿的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
因此,开展娄江民俗文化的研究,既能让学生领悟到娄东优秀传统民俗文化其中的魅力,感受美、领悟美,更能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进而提升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民俗文化调研报告
![民俗文化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7351589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ca.png)
民俗文化调研报告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传统、宗教、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在这次的调研中,我们深入了解了中国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多样表现,下面将就此进行详细报告。
首先,民俗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古代至今,中国的各个地区都有着不同的民俗风情,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以及婚嫁、丧葬、祭祀等生活仪式。
这些民俗活动贯穿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反映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情感表达。
其次,民俗文化在中国的传承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传统的民俗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更是对中国古代智慧和文化传统的传承。
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一些民俗文化也在不断地演变和更新,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比如,一些地方的传统节日庆祝活动结合了现代元素,使得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再次,民俗文化对于中国人民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具有重要意义。
民俗文化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它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和记忆,激发了人们对家乡、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向往。
在当代社会,民俗文化也成为了人们重拾传统、寻找身份认同的重要途径,使得中国人民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更加自信和自豪。
最后,我们需要意识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一些传统的民俗文化可能会面临着失传的危机。
因此,我们需要重视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发展。
同时,也需要在现代社会中注重挖掘和创新民俗文化,使其能够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焕发出新的活力。
总而言之,民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传统和情感,对于中国人民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当重视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发展,同时也要注重挖掘和创新民俗文化,使其能够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焕发出新的活力。
这样才能让民俗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为人们的精神生活和文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2282a788e9951e79b89276c.png)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课题名称研究小组长:研究小组成员指导教师摘要正文一、问题背景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各个民族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习俗和文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外的一些节日也逐步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
对于许多学生来说,他们对中国的传统的节日的理解只停留在很肤浅的含义上,对它反应冷淡,相反,对于外国的圣诞节,反应强烈,以多种形式来庆贺,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我们通过探寻,力图在生活中全面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学习中国的传统知识,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流失的危机感,让学生传承民族文化,从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通过对我国传统民风民俗的了解和认识,可以使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大团结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研究的方法(1)分组探究,确立主题。
(2)协作分工,利用各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
(3)小组探讨,对资料进行整合。
(4)形成总结论文,制作课件。
四、研究过程及研究结论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学生活动:1、让学生初步接触和讨论“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课题的有关问题。
2、了解本课题的学习目的。
3、学习了解本次活动的步骤、方法、各项要求和要注意的地方。
4、制定研究计划表。
5、了解相关技术的要求,商议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法。
教师活动:1、出示一组关于民风民俗的照片(包括节日、娱乐活动、食物)2、介绍中国传统节日民风民俗,激发学生参与本次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
3、组织学生对研究课作提问和谈想法。
4、让学生了解本次活动的目的、要求和上步骤。
第二阶段课题准备阶段(1).提出和选择课题学生活动:1、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2、中国各个地方的传统节日有什么传统的习惯?处理过程是什么样的?3、了解地区的传统节日活动有哪些?这此活动表现了什么意义?4、随机采访百姓对这些传统风俗持怎样的态度?从中反映了什么?我们应不应该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如何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产?谈谈自己的体会。
关于民俗文化研究的课题报告
![关于民俗文化研究的课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cb7213d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8f.png)
关于民俗文化研究的课题报告大标题:关于民俗文化研究的课题报告引言: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展现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民风民俗、价值观念和传统习俗。
通过对民俗文化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一个地区的文化底蕴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本课题报告旨在探讨民俗文化研究的重要性、方法和意义,并分享一些对这一主题的个人见解。
【1】重要性和意义民俗文化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和意义:1.1 保护和传承:研究民俗文化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遗产,防止文化的消亡和遗失。
通过深入了解各地的民俗传统和习俗,我们可以推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1.2 增强文化认同感:研究民俗文化可以增强人们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深入了解自己的民俗传统能够让人们更加自豪和自信地面对自己的文化身份。
1.3 促进交流和理解:通过研究民俗文化,可以促进国际间的交流与理解。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民俗文化有着各自独特的魅力,通过交流和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其他文化的多样性。
【2】研究方法2.1 田野调查:田野调查是研究民俗文化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实地观察和访谈,可以收集到丰富的原始资料和有关民俗的生动信息。
2.2 文献研究:文献研究是了解历史文化的一种常见方法,也适用于民俗文化的研究。
通过梳理和分析相关的历史文献和学术著作,可以深入了解特定民俗的渊源和演变。
2.3 比较研究:通过对不同地区或不同民族的民俗文化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其异同之处,从而更好地理解各个文化体系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3】个人见解3.1 民俗文化的魅力:我个人认为,民俗文化是一个社会的精神象征和灵魂根基,具有无穷的魅力。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民俗文化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寻根溯源的方式,让人们能够追溯到民族的深厚历史和传统。
3.2 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我相信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相辅相成的。
传承能够保护和延续传统的精华,而创新则可以为民俗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和魅力。
民俗文化课题研究报告
![民俗文化课题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7c7d4daa8114431b80dd889.png)
民俗文化课题研究报告一、课题研究背景:民族自豪感与文化危机感的交汇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绵延不断走到今天,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并且从来没有被外来文化割裂的文化形式。
作为中国人,我们感到无比自豪。
然而最近几十年里,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的渗透,越来越少的传统文化被坚守,传统文化在学生中的地位越来越低,他们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中,要培养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由此可以看出,语文教学是担负着传承传统文化的重大职能的。
我们希望能通过我们的探讨,还学生一块传统文化的净土给学生,夯实他们的语文基础,提升语文能力,积淀文化功底,提高人文修养,打好传统根基。
出于这种既自豪,又担心的心情,我们选择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这个论题。
经市课题组批准正式成为实验学校。
我们随后启动《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
课题组中既有资深的中学高级教师,也有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年轻教师,既有省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又有普通教师;既有教学管理人员,又有一线教师。
学历、职称、年龄搭配合理。
在各级教育部门的有力领导和课题组专家的精心指导下,经过全体实验教师和学生近三年的共同努力,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走进了我校的课堂,使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得以提升。
同时,课题的研究与实验还为师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展示平台,拓展了教师的发展空间,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从而整体提高了我校语文学科教学质量,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
回顾三年来的研究与实验,我们由于实施了较为科学的研究策略,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
现把研究情况做一总结。
二、课题研究概念界定:凸显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感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历史积淀下的珍贵财富,内容之广泛,内蕴之丰厚,非本次课题研究所能尽到。
于是经过商讨,界定本次课题研究中的“传统文化”,指的是适合高中生理解,不甚艰深的内容上,比如爱国主义思想、传统礼仪、传统人文关怀、传统文化习俗以及一些浅近易懂的传统哲学思想等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俗文化课题研究报告一、课题研究背景:民族自豪感与文化危机感的交汇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绵延不断走到今天,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并且从来没有被外来文化割裂的文化形式。
作为中国人,我们感到无比自豪。
然而最近几十年里,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的渗透,越来越少的传统文化被坚守,传统文化在学生中的地位越来越低,他们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中,要培养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由此可以看出,语文教学是担负着传承传统文化的重大职能的。
我们希望能通过我们的探讨,还学生一块传统文化的净土给学生,夯实他们的语文基础,提升语文能力,积淀文化功底,提高人文修养,打好传统根基。
出于这种既自豪,又担心的心情,我们选择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这个论题。
经市课题组批准正式成为实验学校。
我们随后启动《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
课题组中既有资深的中学高级教师,也有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年轻教师,既有省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又有普通教师;既有教学管理人员,又有一线教师。
学历、职称、年龄搭配合理。
在各级教育部门的有力领导和课题组专家的精心指导下,经过全体实验教师和学生近三年的共同努力,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走进了我校的课堂,使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得以提升。
同时,课题的研究与实验还为师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展示平台,拓展了教师的发展空间,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从而整体提高了我校语文学科教学质量,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
回顾三年来的研究与实验,我们由于实施了较为科学的研究策略,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
现把研究情况做一总结。
二、课题研究概念界定:凸显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感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历史积淀下的珍贵财富,内容之广泛,内蕴之丰厚,非本次课题研究所能尽到。
于是经过商讨,界定本次课题研究中的“传统文化”,指的是适合高中生理解,不甚艰深的内容上,比如爱国主义思想、传统礼仪、传统人文关怀、传统文化习俗以及一些浅近易懂的传统哲学思想等内容。
我们将这些内容与常规教学进行多种形式的结合,做到灵活、恰当、充满趣味性与深刻性,争取带给学生反思与进取。
力图将课题的实施和推进过程,化成为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唤醒心智与灵魂、促进生命成长的过程。
三、课题研究预设目标:提高学生语文修养促使教师树大语文教学观我国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中国根的中华民族优秀后代。
而中国传统文化与古代作品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基于此,《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古代作品的学习设定有这样的目标:“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它突出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1、本次课题研究主要依托学生阅读与写作训练,力图使学生在阅读中认识传统、感受传统、理解传统;进而使学生扩展到身边的传统,并能够在自己的写作当中体现出一定的传统文化修养。
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提升语文能力;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培养人文品格;激发和培养爱国情怀,倡导真、善、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
2、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有效地开展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思维得到锻炼,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科学和创新品格。
3、使广大语文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真正转变观念,更新知识,进一步具备厚实的文化素养,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进一步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增强语文教科研的能力。
促使广大教师树立“大语文”教学观,丰富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
四、课题研究方法设计:把握好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这次课题研究,我们以新课程标准理念作统帅,把握好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这一基本特点。
从中学生的特点出发,确定研究的价值取向,凸显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感。
我们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结合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设计好相关的语文学习的活动方案。
以我们使用了相应的多种研究方法探究课题进程。
1、调查法。
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问卷、谈话、比赛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我们首先使用了调查法,利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学生掌握传统文化的基本情况作了调查,然后使用定量分析法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归类与分析。
此外,我们还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利用课堂教学渗透、测验、竞赛、研究性学习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察,以掌握学生学习动态第一手资料。
2、文献研究法。
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对新教材有关体现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挖掘、分析和归类。
对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上的文言知识和现行人教版高中教材中的文言知识等进行了全面梳理。
3、实践法。
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并付诸行动,在教学实践基础上验证、修正教学行为充实或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以提高研究的价值。
我们充分利用问卷分析结果,针对学生基础状况、抓住学生兴趣点、突破学生薄弱面做出对策,寻找恰当切入口,构筑相关知识系统。
这一阶段,我们一方面利用常规教学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另一方面,我们还针对他们的兴趣进行了一些讲座,比如“金庸笔下的侠义精神”、“《西游记》的兴趣阅读指导”等等。
这些讲座有课题组老师自己准备的,也有的是请组外老师进行的,这些讲座形式活泼,内容丰富,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兴趣。
4、经验总结法。
我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三大步骤研究贯穿新课标理念。
1、前期探索阶段() 在此过程中,我们通过理论学习,构思课题,提出实施方案。
形成申报材料,召开课题报告会,展开初步探索工作。
(1),对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上的文言知识和现行人教版高中教材中的文言知识进行全面梳理,摸清了学生在文言知识方面掌握的程度,并与高中的文言学习进行有效衔接,以保证在高中的文言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
(2),利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在08届学生中进行“关于中国古典文化学习情况的调查”,并对调查问卷进行了详细的总结与分析。
这为接下来的课题推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课题实施阶段()在此过程中,我们展开研究,完成各种评价体系,构建研究体系,形成阶段成果。
(1),对“人教高中选修文言现象及诗歌鉴赏方法”进行整理,以确保在高二选修课教学中将传统文化的传播有效渗透进去。
(2),通过两轮语文知识竞赛,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掌握程度进行摸底,对学生的知识状况做到心中有数。
(3),在高二古文学方面选修课的教学中,融入大量的古代文化内容。
如,“中国传统节日风俗介绍”,“金庸作品中的中国传统侠义精神”,“‘李白的月亮’讲座”,“中国传统名著导读讲座”等等,极大调动了学生了解传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4),在高考复习的文言文复习环节,继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内容。
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内涵,也活跃了高三的学习。
同时查找不足,总结经验,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材料进行分类整理。
3、总结、推广阶段( )在这一阶段,我们重在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总结与整理,总结经验,展示成果,形成成果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几点体会:开发教学资源吸收经典素养培养人文品格回顾三年来的研究与实验,我们由于实施了较为科学的研究策略,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
我们在课题研究推进过程中有几点体会,那就是在常规教学中、在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从传统文学阅读中有效渗透传统教育,开发各类教学资源,让学生吸收经典素养,培养人文品格。
1、在常规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教育。
在常规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内容其实在实施手段上并非难事,课题组认为,语文课本中的作品很多都有着很强的民族特色,在常规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可以不拘一格,比较随意。
比如在文言课文中出现“万乘之国”时,为学生介绍一下中国古代的战车文化;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可以讲讲传统服饰文化和传统建筑文化;在讲到《鸿门宴》中的座位安排时,可以讲讲传统礼仪文化。
还可以专门安排一课,专门介绍某些传统文化的内容。
这样不仅可以丰富课堂内容,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日常生活中有效渗透传统教育。
传统习俗教育是传统文化教育有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让学生真正的了解,才能期望他们去延续这些传统。
我们就尝试过在各节假日前后利用一节课来为学生介绍这些节假日的相关传说与习俗。
方法也可以很多样,比如把传统风俗的来历、习俗内容、相关的神话传说进行详细介绍;或者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乡过春节的整个过程;或者让学生回到老家考察家乡习俗,并写出考察报告等等。
很多学生反映,原来对一些习俗视而不见,通过老师的引导,他们开始发现身边常常发生的事情原来是各有窍门的。
他们觉得这很有趣,也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3、在经典阅读中增加传统文化的积淀。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在阅读中积累传统文化的精华。
教材来源则极为广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古代作品。
我们不仅充分利用了现用教材上的古代作品,还在日常教学中针对学生的文言水平,推荐适合他们的课外古代作品,基本上在高一,推荐他们读篇幅短小的文言作品,到高二推荐学生读语言较浅易的较长作品,到高三则结合高考复习,充分利用古文复习题目的文段,这样一方面进行了文言文的高考训练,一方面又不放松古代文化的渗透,同时又为高考作文准备了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素材。
一举三得,效果良好。
(2)蕴涵丰富传统文化的现当代作品。
这一部分,我们主要是依托教材,在教材选编的名著片段及名著导读基础上,利用学生的节假日时间,开列一些现当代名著书目,由学生自主选择他们喜欢的作品,可以独立研读,也可以组成小组进行研读。
并写作读书报告,要求明确总结出作品中的传统文化内容。
作业检查结果表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确实能够很好地认识传统、感受传统,但很多东西他们独立理解还比较困难,一定要有老师的指导,毕竟时过境迁,很多传统与习俗令他们难以理解也是有情可原的。
再加上他们对这种较深层次的文化表述接触也较少,于是在写作读书报告时很难对作品中的传统文化内容概括清楚,以至没有很有价值的相关材料,这是本次课题研究中的一个遗憾。
(3)作为文化对照,还引导学生关注一些经典外国名著。
通过对比阅读,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各种异同,明白了当今文化的源头,甚至于自主去了解一些文化思想的流变。
我们承认,学生们并没有形成什么很有学术价值的成果,但这一探究过程还是给了学生很多收获,他们的目光不再停留在事情的表面,而开始懂得从文化层面、历史渊源的角度去寻求答案,思考问题的思路与角度进而变得宽广和深远,心胸也变得宽广很多。
我们认为这对于学生的一生都是极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