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与基础概述
简述地基与基础的关系
简述地基与基础的关系地基与基础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二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地基是指建筑物承受载荷的自然基础,而基础则是建筑物的人工承载结构。
本文将就地基与基础之间的关系进行简述。
一、地基的作用1. 承重载荷地基是建筑物承受载荷的自然基础,通过将建筑物自身的重量转移到地下的土层中,使其能够稳定地立在地面上。
2. 强度传递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和建筑材料的不断改进,建筑物的荷载越来越复杂,地基不仅需要承受建筑物自身的重量,还需要承受来自建筑物的风、震等外力。
地基在这些外力作用下,需要将这些力传递到地下的土层中。
二、基础的作用1. 承重基础是建筑物的人工承载结构,直接承受地面负荷的一部分,将建筑物的荷载分散到地基中。
2. 稳定基础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应对地基中的不均匀沉降。
如果地基中某一部分的承载能力不足,就会导致地基沉降不均衡,从而导致建筑物下沉或者倾斜。
基础可以通过分配建筑物的荷载,使建筑物保持稳定。
三、地基与基础的关系地基和基础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地基承载建筑物的重量,基础则将建筑物的荷载分散到地基中,从而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建造建筑时,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基础可以稳定地承载地基负荷,需要采用合适的基础形式。
不同的基础形式适用于不同的地基状况。
如浅基础适用于较好的地基条件,而深基础则适用于地基条件较差的情况。
因此,正确选择基础形式是确保建筑物稳定和安全的重要因素。
总之,地基和基础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
地基承载建筑物的载荷,基础则直接承受建筑物负荷并将其稳定分散到地基中。
合理地选择基础形式并加强基础施工控制,将有助于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
地基与基础知识点总结
地基与基础知识点总结一、地基与基础的基本概念。
1. 地基。
- 地基是指建筑物下面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
地基承受基础传来的建筑物荷载,它不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
- 根据地基是否经过人工处理,可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
天然地基是指在基础建造时未经加固处理就能满足要求的地基;人工地基则是天然地基不能满足承载能力要求时,需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形成的地基。
2. 基础。
- 基础是建筑物地面以下的承重构件,它承受建筑物上部结构传下来的荷载,并把这些荷载连同本身的自重一起传给地基。
- 基础按构造形式可分为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桩基础等。
独立基础常用于柱下,当柱子的荷载较大且地基承载力较高时适用;条形基础一般用于墙下,能将墙的荷载较均匀地传给地基;筏形基础适用于上部结构荷载较大、地基承载力较低的情况,它就像一个“筏子”一样把建筑物“托”起来;箱形基础是由钢筋混凝土的底板、顶板和若干纵横墙组成的,整体空间刚度大,适用于对不均匀沉降要求严格的建筑物;桩基础是通过桩将荷载传递到深层较坚硬的土层或岩石上,当浅层地基承载力不足时采用。
二、地基土的工程性质。
1.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
- 土的三相组成:土由固相(颗粒)、液相(水)和气相(空气)组成。
- 基本物理性质指标:- 土的密度ρ:单位体积土的质量,ρ = (m)/(V)(m为土的质量,V为土的体积)。
- 土粒比重G_s:土粒质量与同体积的4^∘C时纯水的质量之比,G_s=(m_s)/(V_s)ρ_w(m_s为土粒质量,V_s为土粒体积,ρ_w为水的密度)。
- 土的含水量w:土中水的质量与土粒质量之比,w=(m_w)/(m_s)×100%(m_w为土中水的质量)。
- 其他物理性质指标:如孔隙比e、孔隙率n、饱和度S_r等,它们可以通过基本物理性质指标计算得出,并且这些指标对地基土的工程性质有重要影响。
2. 土的力学性质。
- 土的压缩性:土在压力作用下体积缩小的特性。
二基础与地基
32
箱形基础
箱形基础
33
浇注箱型基础底板
34
壳体基础
其它类型的基础形式
35
第三节 地下室
• 建造于建筑物地下的空间——地下室。 • 一、分类 • 按使用性质分 • 普通地下室和人防地下室。 • 按埋入地下深度分 • 全地下室和半地下室。
36
• 全地下室——地下室地坪低于室外地坪面 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1/2者。
6
第一章 地基与基础
• 核心内容: ✓
• 一. 地基、基础概述 • 地基——基础下面承受建筑物全部荷载的
土层。 • 基础和地基的区别: • 基础是房屋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基是
地球的一部分。
8
• 地基承受荷载是有一定限度的。 • 地基的承载能力(地基容许承载力)——
膨胀土。
11
12
• (三)人工地基 • 人工加固地基的方法有:压实法、换土法、
打桩。 • 三、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 • 地基应有足够的强度——足够的承载力; 1. 地基应满足变形的要求——在建筑物荷载
作用下,地基发生下沉,其总沉降量和不 均匀沉降量要限定在规定范围内,以保证 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13
15
• 二. 基础的分类及构造 • (一)按所用材料分类 • 砖基础、毛石基础、灰土基础、混凝土基
础及钢筋混凝土基础。 • (二)按基础埋深分 浅基础、深基础
(桩基础)和不埋基础。
16
• 基础的埋置深度——由室外设计地面到基 础地面的垂直距离。一般不小于500mm。
• 浅基础:埋深小于5米的基础。 • 深基础:埋深大于5米的基础。 1. 不埋基础:直接做在地表面上的基础。
• 建筑工程的基本组成 • 一般由基础、墙(柱) 、楼板、楼梯、门
基础与地基的概念
基础与地基的概念基础和地基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基础一般指建筑物所依托的承重构件,地基则是指建筑物直接放置在地下的土层或岩石上的部分。
基础是建筑物最底部的结构,承载着整个建筑物的重量,并将重力传递到地基上。
基础的主要作用是分散建筑物的重量,确保建筑物能够稳定地承载荷载,抵抗地震、风等外部力量的作用,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性。
基础的设计取决于建筑物的荷载大小、地质条件、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及用途等因素。
常见的基础形式包括浅基础和深基础。
浅基础是指将建筑物的重量直接传递到地表上的基础结构。
浅基础的特点是基础的埋深相对较浅,一般在地上数米至十几米之间。
浅基础常见的形式有基础块和地下连续墙。
基础块是指将建筑物的承重墙、柱等集中在一定范围内,形成整体的基础结构,用于承受建筑物的重量或集中荷载。
地下连续墙是指将建筑物的承重墙延伸至地下,形成一道连续的墙体,从而将建筑物的荷载分散到较大的土层上。
浅基础适用于土层较好、地震力较小的地区,常见于住宅、商业建筑等建筑物中。
深基础是指将建筑物的荷载通过基础结构传递到较深的土层或岩石层中的基础形式。
深基础的特点是基础的埋深较深,一般超过十几米,甚至数十米。
深基础常见的形式有桩基和板桩基。
桩基是通过钻孔、灌注或冲击等方式将混凝土或预制混凝土桩嵌入地下,通过桩与土层的摩擦力或桩与土层之间的摩擦力承受建筑物的荷载。
板桩基是将钢板或混凝土板嵌入地下,通过垂直于板桩面的桩与土层的摩擦力或桩与土层之间的摩擦力分担建筑物的荷载。
深基础适用于土层较差、地下水位高、地震力较大的地区,常见于高层建筑、大型桥梁等工程中。
地基是建筑物直接放置在地下土层或岩石上的部分。
地基的主要作用是为基础提供良好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地基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性。
根据地质条件的不同,地基可分为岩石地基和土质地基。
岩石地基是指建筑物直接放置在坚硬的岩石上的地基形式。
岩石地基具有高度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适用于大型建筑物或重要的工程项目。
地基和基础区分,常用地基处理方式
地基和基础区分,常用地基处理方式一、区分一下地基与基础的概念建筑物由上部结构、基础与地基三部分组成。
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均由其下的地层来承担。
受建筑物影响的那一部分地层称为地基。
所以地基是指基础底面以下,承受基础传递过来的建筑物荷载而产生应力和应变的土壤层。
建筑物向地基传递荷载的下部结构称为基础,是建筑物的墙或柱埋在地下的扩大部分,是建筑物的“脚”。
作用是承受上部结构的全部荷载,把它传给地基。
二、地基分类三、地基的处理方式(一)天然地基天然地基是指自然状态下即可满足承担基础全部荷载要求,不需要人工处理的地基。
天然地基土分为四大类:岩石、碎石土、砂土、粘性土。
(二)人工地基天然地基的承载力不能承受基础传递的全部荷载,需经人工处理后作为地基的土体称为人工地基。
处理的方法有:换填法、预压法、强夯法、振冲法、砂石桩法、石灰桩法、柱锤冲扩桩法、土挤密桩法、水泥土搅拌法(含深层搅拌法、粉体喷搅法、深层搅拌法简称湿法,粉体喷搅法简称干法)、高压喷射注浆法、单液规划法、碱液法等。
1、换填法当建筑物基础下的持力层比较软弱、不能满足上部荷载对地基的要求时,常采用换土垫层法来处理软弱土地基,即将基础下一定深度内的土层挖去,然后回填以强度较高的砂、碎石或灰土等,并夯至密实。
实践证明:换土垫层可以有效地处理某些荷载不大的建筑物地基问题。
换土垫层按其回填的材料可分为砂垫层、碎石垫层、灰土垫层等。
垫层的主要作用:1)提高地基承载力;2)减少沉降量;3)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4)防止冻胀;5)消除膨胀土的胀缩作用。
换填法适用于浅层地基处理,包括淤泥、淤泥质土、松散素填土、杂填土等。
换填法还适用于一些地域性特殊土的处理,例如在西安地区可消除黄土的湿陷性,用于山区地基可处理岩面倾斜、破碎、高低差,软硬不匀以及岩溶等,用于季节性冻土地基可消除冻胀力和防止冻胀损坏等。
2、强夯法强夯法是用几吨至几十吨的重锤从高处落下,反复多次夯击地面,对地基进行强力夯实。
地基与基础 pdf
地基与基础pdf
地基与基础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地基是指建筑物所依托的地面或地表的一部分,它起着承载建筑物荷载、分散荷载和保证建筑物稳定的作用。
地基的类型包括浅基础和深基础。
浅基础是指地基的下沉程度相对较浅的基础,常见的有筏形基础、板桩基础、连续墙基础等。
浅基础适用于地层较为坚实、稳定的场地,负载能力较小的建筑物。
深基础是指地基的下沉程度相对较深的基础,常见的有桩基础、摩擦桩基础、钻孔灌注桩基础等。
深基础适用于地层较为松软、不稳定或者需要承受较大荷载的场地,能够通过深入地下来获得更好的承载能力。
基础是指建筑物底部的结构,是将建筑物的荷载传递到地基上的一部分。
基础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承台基础、隔离基础、条形基础等。
基础的设计需要考虑建筑物的荷载特点、地基的承载能力以及周围环境等因素。
地基与基础的设计和施工都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稳定。
在建筑工程中,地基与基础的选择和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需要充分考虑地质条件、荷载特点和建筑物的要求等因素。
地基与基础概述
当地下水位较高时,可至于最低水位以上500mm。
(4)土的冻结深度的影响 地面以下的非冻结土与冻结土的分界线称为冰
冻线。 北京地区为0. 8 ~1. 0m,哈尔滨为2. 0m; 上海、南京地区为0. 12~0. 2m。 一般基础的埋深应在土层的冻结深度以下
天然地基(不用处理) 地基
人工地基(换填法、压实法、胶结法等)
1、天然地基
天然土层具有足够的承载力,不需要经过 人工加固,可直接在其上建造房屋的土层,称 之为天然地基。
天然地基的土层分布及承载力大小由勘察 部门实测提供。
2、人工地基
当土层的承载力较差或虽然土层较好,但上 部荷载较大时,为使地基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应对土体进行人工加固,这种经人工处理的土层, 称为人工地基。
(1)建筑物的特点及使用性质的影响
高层建筑基础埋深随建筑高度增加而增大,一般情况, 其基础埋深是地上建筑物总高度的1/15~1/10。
(2)工程地质条件的影响
基础底面应尽量选在常年未经扰动而且坚实平坦的土层 或岩石上,俗称“老土层”。基础最小埋置深度不宜小于 0.5米。
(3)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 一般宜将基础落在地下常年水位和最高水位之上,这样
人工加固地基通常采用压实法、换土法、深层密实 法、排水固结法、胶结法(注浆、深层搅拌、高压旋喷) 等。
1.3 基础的埋置深度
1.概念:基础的埋置深 度,从设计室外地面至 基础底面的深度。 (≮0.5米 )
2.分类(根据埋深不同) a.浅基础 (埋深≯ 5米) b.深基础 (埋深>5米)
基础埋深
3.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
进行应力和应变计算。
地基与基础总结报告
地基与基础总结报告一、引言地基与基础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决定了整个建筑物的持久性和可靠性。
地基是指建筑物底部与地面之间的一层土层,而基础是指承载建筑物自身和外部荷载的结构。
本报告将对地基与基础进行总结,包括地基与基础的分类、设计原则、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等方面。
二、地基与基础的分类根据地基与基础的材料和形式可以将其分为多种类型,如砖基、混凝土基、钢筋混凝土基和石基等。
根据地基与基础的作用,可以将其分为浅基和深基。
浅基是指地基与基础的埋置深度相对较浅,主要承受建筑物的自重和部分外部荷载。
深基是指地基与基础的埋置深度相对较深,主要承受建筑物的整体荷载和侧向力。
三、地基与基础的设计原则1. 承载力原则:地基与基础的设计应满足建筑物的承载需求,确保其能够安全承受建筑物的自重和外部荷载。
2. 稳定性原则:地基与基础的设计应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避免地基沉降、滑移和破坏等问题。
3. 经济性原则:地基与基础的设计应考虑成本和效益,尽量减少材料和劳动的使用。
4. 可靠性原则:地基与基础的设计应具备足够的可靠性,能够适应地质环境的变化和外界因素的影响。
四、地基与基础的施工工艺地基与基础的施工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地基处理:对原始土壤进行处理,如填筑、加固、排水等,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2. 基础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基础的浇筑,主要包括基础底板、基础柱、基础墙等部分。
3. 基础防水:对基础进行防水处理,以防止地下水渗入建筑物内部,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4. 基础验收:将施工完成的地基与基础进行验收,检查其质量和参数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五、地基与基础的质量控制为了保证地基与基础的施工质量,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材料选择:选择合格的建筑材料,如混凝土、钢筋等,并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
2. 施工工艺: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严格控制施工工艺和施工工艺参数。
3. 施工监督:设立专门的监理人员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地基与基础
二、按构造类型分类
1.条形基础:长度远大于其高度和宽度的基础。 地基承载力较好时,用砖石、灰土、三合土或混凝土建造 地独基础(也称独立基础)
柱基础的主要类型
壳体基础 由正圆锥形及其组合形式的壳体基础,用于一般工业 与民用建筑柱基和筒形的构筑物(如烟囱、水塔、料仓、 中小型高炉等)基础。
18.2.6 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
基础的埋深取值: a.外墙和外柱从室内设计地面与室外设计地面平均标高 处至基础底。 b.内墙和内柱从室内设计地面标高处至基础底。
一、墙下条形基础的底面尺寸(中心受压) 取1m长的墙体计算:
二、柱下独立基础底面尺寸
18.3桩基
当上部结构荷载太大,且地基软弱,坚实土层距基础 底面较深,采用其它基础形式可能导致沉降过大而不能满 足要求时,常采用桩基。
d)箱形基础
由顶板、底板和纵横交叉的隔板所组成。 板的厚度由 计算决定。箱形基础具有很大的刚性,因此不致由于地基 不均匀变形使上部结构产生较大的弯曲而造成开裂。
它的特点是刚度大、整体性好、能抵抗和协调由于软弱 地基在大荷载作用下产生的不均匀变形、抗震性能好(一些 震害调查资料表明,有箱形基础地下室的建筑物对减轻震害 作用很大。)、稳定性能好。设置箱形基础,加大了基础埋 深,建筑物重心下移,增加了建筑物的稳定性。箱形基础的 中空部分又可利用来作地下室。
多层与高层房屋的基础
多层与高层房屋地下室的设置
1.功能需要 2.结构需要 减轻地基压力 提高房屋层数 增加抗倾覆能力 改善抗震性能
二、多层与高层房屋的基础类型 多层与高层房屋基础的类型很多,几乎用到了所有的基础形式 1.单独基础、条形基础和十字交叉基础 应用于层数较少的多层工业厂房和民用房屋 2.筏形基础与箱形基础 当房屋层数较多或地基很软弱时可考虑采用筏形基础和箱形基础
地基与基础
.
9
2)预压法
为提高软弱地基的承载力和减少构造物建成后的沉降量, 预先在拟建构造物的地基上施加一定静荷载,使地基土压密后 再将荷载卸除的压实方法。为了防止堆载时压坏地基,需分级 加载,即:在前一级荷载作用下地基基本固结后,再施加下一 级荷载,直至达到设计荷载为止。
.
10
3)压实法
利用人工方法挤压土壤,排走土中的空气,提高土的密实性。
.
13
机械压实:利用 压路机、羊足碾 等碾压机械将地 基土压实的方法。
.
14
4)深层挤密法 利用在土层中打桩成孔时对周围土体产生的挤压力使 地基深层达到压实的方法。
5)化学固结法 通过化学溶液或胶粘剂的注入,使土胶结,从而提高 地基强度、减少地基沉降量的处理方法。如:水泥搅拌, 使固化剂和土发生化学反应使淤泥质土、粘性土这些软土 硬结成水泥加固土,提高土基强度。
平板式:柱子支承在混凝土底板上。 梁板式:梁在底板下方或梁在底板上方,柱子支承在梁上。
筏形基础
.
34
④ 箱形基础 由钢筋混凝土底板、顶板和若干纵横墙体组成,是一个整体的
空心箱体结构。 箱形基础整体空间刚度大,抗震性能好,其内部空间可用作
地下室。
箱形基础
.
35
⑤ 桩基础
当建筑物上部荷 载较大、地基的软弱 土层较厚、地基承载 力不能满足要求且做 成人工地基又不具备 条件或不经济时,常 采用桩基础。
灰土与三合土基础 这种基础抗压强度高而抗弯强度低。 ➢柔性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 钢筋混凝土的抗弯性能和抗剪性能良好。
.
22
刚性基础
根据试验得知,上部结 构 (墙或柱)在基础中传 递压力是沿一定角度分 布的,这个传为角度称 压力分布角,或称刚性 角, 以α表示。
2地基与基础
1:1.25 1:1.50 1:1.50 1:1.50
C7.5混凝土
C7.5~C10混凝土 M5砂浆
砖不低于MU7.5
砖基础
1:1.50 1:1.50 1:1.25 1:1.50 1:1.25
M2.5砂浆
毛石基础
M2.5~5砂浆 M1砂浆
灰土基础
体积比为3:7或2:8的灰土其最小密 度:粉土1.55t/m3;粉质粘土 1.50t/m3;粘土1.45t/m3 体积比为1:2:4~1:3:6 (石灰:砂:骨料),每层约虚铺 200mm,夯至150mm
园林建筑和园林工程的地基基础
• 三、园林工程的地基基础
• 假山、置石的基础有二种做法:当荷载较大,地下水为较 高时,可用c10砼和用M5水泥砂浆MU7.5机砖砌筑;当荷 载较小,土质较好,地下水位较深时,可用二步3:7灰土 和用M2.5水泥砂浆砌石。 • 纪念碑、塔的地基基础:对稳定性和倾斜度要求比较严格。 在设计时除进行地基强度计算外,还应按地基基础规范对 基础的倾斜严格要求。
园林建筑和园林工程的地基基础
(二)建在土山上的建筑地基基础处理 建在土山上的建筑物,除满足造园艺术和结合地形的建筑风格外,对地 基处理是十分重要的。 在人工土山上(指人工挖湖、河及土堆积的小山丘)建造房屋建筑,首 先对土山的成因,土的来源,土质的组成,生成年代,堆积时间长短和变异 情况等,要事先进行详尽的了解,经研究后确定出恰当的处理方法。 对于近代或近期堆积的土山,如土质极差,组成很杂的建筑垃圾、工业 废料等,必须在此建造建筑物时应采用人工地基。 对于10年左右的填粘土或填亚粘土堆积的土山,土体正在稳定中,地基 的不均匀沉降,对新建工程有一定的危害性,因此在设计时一方面降低地基 的容许承载力,另一方面加强上部结构抗不均匀沉降和处理。 对于古代遗留的土山,有的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土体经多年压实已基 本稳定,但在山边、边坡处土质的变异较大,因此在设计时,基础的底标高 应以未挖填的为准,防止基础座落在平整场地时新堆积的虚方上。
基础与地基
筏片基础:当建筑物上部荷载大,而地基又较弱, 筏片基础:当建筑物上部荷载大,而地基又较弱, 这时采用简单的条形基础或井格基础已不能适 应地基变形的需要, 应地基变形的需要,通常将墙或柱下基础连成 一片, 一片,使建筑物的荷载承受在一块整板上成为 片筏基础。片筏基础有平板式和梁板式两种。 片筏基础。片筏基础有平板式和梁板式两种。 整片钢筋混凝土板组成。 整片钢筋混凝土板组成。
条形基础(带形基础) 当建筑物上部结构采用墙承重时, 条形基础(带形基础):当建筑物上部结构采用墙承重时,基础沿 墙身设置,多做成长条形,这类基础称为条形基础或带形基础, 墙身设置,多做成长条形,这类基础称为条形基础或带形基础, 是墙承式建筑基础的基本形式。 是墙承式建筑基础的基本形式。 特点:一般为浅基础,整体性较好。 特点:一般为浅基础,整体性较好。
第一节 地基与基础
一、基础和地基的基本概念 在建筑工程中,建筑物与土层直接接触的部分称为基础,支 承建筑物重量的土层叫地基。 基础——建筑物墙或柱埋入地下的扩大部分。起到承担并传递荷 载作用。 地基——基础底面以下,直接承担上部荷载的土、岩体。 基础属于建筑物的组成部分。
地基则不是建筑物的组成部 分,它只是承受建筑物荷载的 土壤层。 其中,具有一定的耐力,直接 支承基础,持有一定承载能力 的土层称为持力层;持力层以 下的土层称为下卧层。地基土 层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变形, 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到了一定深度则可忽略不计 。
二、地基分类 天然地基:天然土层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不须经人工改良或加 固,可直接在上面建造房屋的称天然地基,天然土、岩体。 人工地基:当建筑物上部的荷载较大或地基土层的承载能力较弱, 缺乏足够的稳定性,须预先对土壤进行人工加固后才能在上面建 造房屋的称人工地基。人工加固地基通常采用压实法、换土法、 化学加固法和打桩法。 三、基础设计要求 1、具有足够刚度与强度和稳定性。 2、具有良好的耐久性。 防止地下水、土壤冻涨、化学腐蚀等。 3、经济合理
地基、基础的概念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地基、基础的概念地基是指承托建筑物基础的这一部分范围很小的场地。
也就是说承受由基础传来荷载的土层(或岩)称为地基。
位于基础底面下第一层称为持力层,在其以下的土层统称为下卧层。
我国土地辽阔、幅员广大、自然地理环境不同,土质各异、地质条件区域性较强,因而使地基基础这门学科特别复杂。
随着当前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不仅事先要选择在地质条件良好的场地从事建设,而且有时也不得不在地质条件不好的场地进行建设,为此必须对地基进行地基处理。
建筑物的地基所面临的问题有以下四方面:1、地基承载力及稳定性.地基承载力及稳定性是指地基在建(构)筑物荷载(包括静、动荷载的各种组合)作用下能否保持稳定,若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在建(构)筑物荷载作用下地基将会产生局部或整体剪切破坏,影响建(构)筑物的安全与正常使用,严重的会引起建(构)筑物的破坏。
天然地基承载力主要与土的抗剪强度有关,也与基础型式和埋深有关。
天然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时,需要进行地基处理,形成人工地基,以满足建(构)筑物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
2、沉降、水平位移及不均匀沉降.在建(构)筑物的荷载(包括静、动荷载的各种组合)作用下,地基沉降,或水平位移,或不均匀沉降会超过相应的允许值。
若地基变形超过允许值,将会影响建(构)筑物的安全与正常使用,严重的会引起建(构)筑的破坏。
天然地基变形主要与荷载大小和土的变形特性有关,也与基础型式有关。
若天然地基变形不能满足要求,则需要进行地基处理,形成人工地基,以满足建(构)筑物对地基变形的要求。
3、渗漏.渗漏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堤坝蓄水构筑物地基渗流量超过其允许值时,其后果是造成较大水量损失;另一类是地基中水力比降超过其允许值时,地基土会潜蚀和管涌产生破坏而导致建(构)筑物破坏造成工程事故。
天然地基渗漏问题主要与土的渗透性有关。
若天然地基不能满足要求,则需对地基进行改良,减小土的渗透性,或在地基中设置止水帷幕,阻截渗流。
土木工程知识点-地基与基础-傻傻分不清楚
土木工程知识点-地基与基础,傻傻分不清楚地基(subsoil)指的是直接承受构造物荷载影响的地层。
基础下面承受建筑物全部荷载的土体或岩体称为地基。
地基不属于建筑的组成部分,但它对保证建筑物的坚固耐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是地球的一部分。
从现场施工的角度来讲地基,地基可分为天然地基、人工地基。
基础(foundation)指建筑底部与地基接触的承重构件,它的作用是把建筑上部的荷载传给地基。
因此地基必须坚固、稳定而可靠。
工程结构物地面以下的部分结构构件,用来将上部结构荷载传给地基,是房屋、桥梁、码头及其他构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础的分类:
一:按基础材料分类:砖基础、毛石基础、灰土基础(石灰:黏性土的体积比3:7~2:8)、三合土基础(石灰:砂:骨料1:2:4或1:3:6)、混凝土基础和毛石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木基础等;
二:按基础构造和形式分类:条形基础、独立基础(壳体基础、墩式基础、杯口基础)、联合基础(柱下条形基础、柱下十字交叉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实体基础;
三:按基础的特殊用途和特殊施工方法分类:补偿性基础、锚杆基础;四:按基础受力性能分类:无筋扩展基础(刚性基础)、扩展基础(柔性基础)。
有人认为建立新形式的标准化始走向建筑和谐的唯一道路,并且能用建筑技术加以成功地控制.而我的观点不同,我要强调的是建筑最宝贵的性质是它的多样化和联想到自然界有机生命的生长.我认为着才是真正建筑风
格的唯一目标.如果阻碍朝这一方向发展,建筑就会枯萎和死亡.要使建筑结构适合于环境,要注意到气候,地位和四周的自然风光,在结合目的来考虑的一切因素中,创造出一个自由的统一的整体,这就是建筑的普遍课题,建筑师的才智就要在这个可提到完满解决上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基础与地基的关系 2、地基的分类 3、基础的埋置深度及其影响因素
基础与地基的关系
基础
1、概念:是建筑物的墙或柱深入土中的扩大部分,是建 筑物的一部分。 2、作用:承受建筑物上部结构的荷载 ,并将这些荷载连 同自重一起有效的转递给地基 。
地基
1、概念:支撑基础的土体或岩体,不是房屋建筑的重要 组成部分。 2、作用:承受建筑物所有的荷载,与基础共同保证房屋 的坚固、耐久和安全。
室外标高 冰 冻 深 度
冻结土
基 础 埋 深
非冻结土
•冰冻深度
要求:基础埋置在冰冻线下不小于200㎜处。
室外标高
冻结土
基 础 埋 深
≥200mm
非冻结土
•相邻建筑物基础埋深
理想状态:新建建筑的基础埋置不宜深于相邻原有 建筑的基础埋深。
室外标高
原 有 建 筑 基 础 埋 深
基 础 埋 深
新 建 建 筑
基础的埋置深度及其影响因素
1、概念
从室外设计地坪(室外标高)至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
室内地坪 室外地坪
基 础 埋 深
室内外高差
基础底面
基础的埋置深度及其影响因素
2、分类
深基础:埋深大于等于5m。 浅基础:埋深小于5m,但不小于500mm。
室外标高
深基础≥5m 5m >浅基础≥500㎜
室内标高
基底标高
∆H
•相邻建筑物基础埋深
不理想状态:新建建筑的基础埋深大于相邻原有建筑 的基础埋深时,两基础埋深之间应保持一定的水平净距。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室外标高
基原 础有 埋建 深筑
基 础 埋 深
新 建 建 筑
∆H L L=(1-2)∆H
课程总结
1、基础与地基的关系
了解
2、地基的分类
掌握
3、基础的埋置深度及其影响因素
重点 难点
基础顶面
≥ 100mm 基 础
埋 深
•地下水位
理想状态:基础埋置在最高地下水位以上不小于200㎜处。
室外标高
基 础 埋 深
设计最高 地下水位
≥ 200mm
•地下水位
非理想状态:基础埋置在最低地下水位以下不小于200㎜。
室外标高 基 础 埋 深 设计最低 地下水位
≥200mm
•冰冻深度
冰冻线:冻结土与非冻结土的分界线 冰冻深度:室外设计地面到冰冻线的垂直距离
作业
基础
地基
地基的分类
天然地基
凡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不需经过人工加固,可直 接在其上建造房屋的土层称为天然地基。
天然地基
岩 石
碎 石 土
砂 土
黏 性 土
粉 土
地基的分类
人工地基
当土层的承载能力较低或虽然土层较好,但因上部荷载较 大,必须对土层进行人工加固,以提高其承载能力,并满足 变形的要求。 加固原理:将土质由松变实,将土的含水量由高变低 压实法 加固方法: 换土法 打桩法 化学加固法
基础的埋置深度及其影响因素
3、影响因素
• 土层构造情况
•建筑物构造形式
• 地下水位
• 冰冻深度
• 相邻建筑物基础埋深
•土层构造情况
一般情况下,基础应设置在坚实的图层上,而不要设置在淤泥等 软弱土层上。
•建筑物构造形式
室外标高 当建筑物设有地下室、 地下管道或设备基础时,常 需将基础局部或整体加深。 为了保护基础不致露出地面, 构造要求基础顶面离室外设 计地面不得小于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