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册 火山与地震 2教案 苏教版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4《火山和地震》教学设计2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4《火山和地震》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2.4《火山和地震》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火山的类型、形成原因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知道地震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并学会使用简单的地质考察方法。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和探究能力,对火山和地震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火山和地震的内在联系,以及地质构造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进一步引导和拓展。
此外,学生对实地考察、数据分析等方法的应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训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火山的类型、形成原因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知道地震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学会使用简单的地质考察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提高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珍惜资源的意识,增强学生对自然地理现象的敬畏之心。
四. 教学重难点1.火山和地震的成因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地震的预测和预防措施。
3.地质考察方法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实地考察法:学生进行地质考察,提高实践能力。
4.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准备实地考察所需的工具和设备。
3.制定考察路线和安全措施。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火山和地震的景象,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地理现象,激发学生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火山的类型、形成原因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讲解地震的成因、预测方法和预防措施。
展示地质考察的方法和技巧。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火山、地震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并结合实地考察,探究地质构造。
六年级科学上册 火山与地震教案 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火山与地震教案苏教版第一章:认识火山教学目标:1. 了解火山的基本概念、类型及分布特点。
2. 掌握火山喷发的原因及过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火山的基本概念、类型及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火山喷发的原因及过程。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PPT等。
教学过程:1. 引入:展示火山喷发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火山的兴趣。
2. 讲解:介绍火山的基本概念、类型及分布特点。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火山喷发的原因及过程。
4. 演示:用PPT展示火山喷发的过程。
5. 练习:学生完成火山相关练习题。
6.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
第二章:探索地震教学目标:1. 了解地震的基本概念、成因及影响。
2. 掌握地震的预测及防范措施。
3.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地震的基本概念、成因及影响。
教学难点:地震的预测及防范措施。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PPT等。
教学过程:1. 引入:展示地震现场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地震的关注。
2. 讲解:介绍地震的基本概念、成因及影响。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地震的预测及防范措施。
4. 演示:用PPT展示地震预测及防范的方法。
5. 练习:学生完成地震相关练习题。
6.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
第三章:火山与地震的关联教学目标:1. 了解火山与地震的关联性。
2. 掌握火山地震带的分布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念。
教学重点:火山与地震的关联性。
教学难点:火山地震带的分布特点。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PPT等。
教学过程:1. 引入:展示火山与地震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二者关联性的思考。
2. 讲解:介绍火山与地震的关联性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特点。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火山地震带的分布特点。
4. 演示:用PPT展示火山地震带的分布特点。
5. 练习:学生完成火山地震带相关练习题。
6.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
第四章:火山地震灾害与防治教学目标:1. 了解火山地震灾害的类型及危害。
六年级科学上册 火山与地震教案 苏教版
教案:六年级科学上册火山与地震教案苏教版第一章:认识地球的板块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表面的板块构造;2. 掌握板块的运动和相互作用;3. 了解火山和地震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重点:地球板块构造和板块运动教学难点:板块相互作用和火山地震的形成教学准备:地球板块构造图、火山和地震图片、PPT课件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板块构造图,了解地球表面的板块划分;2. 讲解板块的运动和相互作用,如碰撞、俯冲、拉裂等;3. 展示火山和地震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它们与板块运动的关系;4. 通过PPT课件,详细讲解火山和地震的形成过程;5.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火山和地震的认识和感受。
巩固练习:1. 根据地球板块构造图,简述板块的运动和相互作用;2. 解释火山和地震的形成原因及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地球板块构造图和讲解板块运动,使学生了解了地球表面的板块划分和板块相互作用,引导学生分析火山和地震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在讲解过程中,注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第二章:火山与地震的特点教学目标:1. 掌握火山和地震的特点;2. 了解火山和地震的分布规律;3. 学会观察和描述火山和地震现象。
教学重点:火山和地震的特点和分布规律教学难点:火山和地震现象的观察和描述教学准备:火山和地震图片、PPT课件、地震仪模型教学过程:1. 展示火山和地震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点;2. 讲解火山和地震的分布规律,如板块边缘和地壳活跃地带;3. 演示地震仪模型,让学生了解地震的监测和预警;4. 通过PPT课件,详细讲解火山和地震现象的观察和描述方法;5.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火山和地震特点的认识。
巩固练习:1. 描述火山和地震的特点及其分布规律;2. 简述火山和地震现象的观察和描述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火山和地震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点,讲解火山和地震的分布规律。
【精品】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4 火山和地震|苏教版 (2)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火山和地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科学教育理论指导:科学课标中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地球与宇宙领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地球与宇宙”领域内容是小学科学四大主题内容之一,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居重要地位。
主要包括地球的概貌与地球的物质、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天空中的星体。
而地震属于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之三:地球运动与地表变化。
在整个研究中可以运用探究发现法、实验探索法、小组讨论法、建构模型研究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在教学地震内容时,运用了小组讨论法及建构模型研究法进行研究。
如:小组可以借助各种图片认识、讨论地震发生的场景及其带来的危害,然后借助不同颜色的毛巾、筷子等材料感受地震的形成原因,接着通过纸箱、积木等建构模型进而模拟地震的发生,并判断地震的中心和强弱,最后通过交流明确地震时逃生的方法。
学情分析:孩子们对地震有一定的了解,尤其是近几年各种媒体对地震的报道及日常学校的演练,他们对具体的内容比较了解。
但孩子们对于地震的形成原因及模拟地震的发生并判断地震的强弱学习稍有难度,需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学习。
教学目标:1.知道地震的形成原因。
2.能根据地面的损坏程度判断震中和地震的强弱。
3.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地震的国家之一,了解张衡及他的贡献。
4.知道预防地震的措施。
5.培养学生具有同情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地震的形成原因。
难点:根据楼房的倒塌情况判断地震的中心和强弱。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毛巾、有关地震的图片、视频资料、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学生每人一根能折断的筷子、纸箱、积木。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引出课题。
1、播放地震视频。
谈话:孩子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视频,大家认真看,说说看完之后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感受:预设:那里发生了地震、人们经历了严重的灾害……)2、讲述:是的,那里的人们经历了一次可怕的自然灾害——地震。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2.4 火山和地震》苏教版(2)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2.4 火山和地震》苏教版(2)一. 教材分析《2.4 火山和地震》这一节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课程的一部分。
教材通过介绍火山和地震的形成原因、特点和影响,使学生了解地球内部的动力学作用,认识自然界的强大力量,并学会如何保护自己。
本节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和科学知识,对火山和地震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火山和地震的内在联系和深层次原因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对地震的防范和自救知识掌握不多,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火山和地震的形成原因、特点和影响,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解释自然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尊重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火山和地震的形成原因、特点和影响。
2.难点:火山和地震的内在联系和深层次原因的解释。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火山和地震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探讨问题来获取知识。
3.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掌握火山和地震的相关知识,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火山和地震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火山喷发和地震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火山和地震的景象,引发学生的兴趣。
接着,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对火山和地震有什么了解?它们是如何形成的?”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火山和地震的形成原因、特点和影响,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火山和地震。
在此过程中,教师讲解火山和地震的内在联系和深层次原因,解答学生的疑问。
3. 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火山和地震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我们如何防范和自救?”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小学科学苏教六年级上册2单元我们的地球火山和地震教学设计
火山和地震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因为本课所涉及的教学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即使有的同学已经通过影片或其它的途径感受了火山和地震,但是我觉得这种感受还是比较感性的,比较肤浅的。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很难像教材中有些课那样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效结合起来,并引起学生的认知共鸣。
但是,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这课内容又是学生们所感兴趣的,所以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又应该是我们教师所利用的很好的教学资源,但是一节课的时间我们很难做到面面俱到。
针对这样的实际情况,我觉得我们的教师可以大胆的去重组教材,当然这种重组教材表现的手段和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本课的重组我觉得应该是放在教学的侧重点的筛选上。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4. 火山和地震》教案2
《4. 火山和地震》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收集有关火山和地震荡的资料;能够模拟火山和地震的形成。
2、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了解火山和地震的形成原因及地震的预测方法;知道张衡发明的候风地动仪的工作原理。
3、了解张衡及他的贡献,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火山和地震的形成原因。
难点: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教学准备师:火山和地震课件;1瓶啤酒(演示火山喷发)、启子;一次性筷子(用“搭支架”用的竹筷)每人三根(分组实验:地震)。
生:收集火山和地震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1、提问:地球的构造分为哪几部分?地球内部有哪些特点?2、谈话:地球内部的温度很高、压力很大,地壳在不断的运动,会发生什么样的自然现象呢?让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录像。
3、观看“火山和地震”的现场情景。
4、提问:刚才你看到的是什么自然现象?5、谈话:关于火山和地震,你想知道哪些问题?请各组讨论后,提出你们组最感兴趣的问题。
6、全班交流:你们组最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7、谈话: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很多,不可能都研究,我们只能选择其中的几个问题来研究好吗?(二)自主学习1、火山是怎样形成的?(1)谈话:我们先来研究火山是怎样形成的。
你认为火山是怎样形成的,说说你的想法(学生试答)。
(2)谈话:下面请同学们再来看一段录像,看完后,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火山是怎样形成的。
(3)播放课件。
(4)小组讨论:火山是怎样形成的?(5)全班交流、小结。
(6)谈话: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见到过类似火山喷发的现象呢?(7)谈话:你见过打开啤酒瓶子时的情景吗?啤酒里的泡沫是用一定的压力压到瓶子里去的。
我现在就来打开一瓶啤酒,请你们注意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8)演示模拟实验:老师打开一瓶啤酒,学生观察。
(9)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现象?(10)讨论:联想火山喷发,说说模拟实验分别代表什么?想一想泡沫喷出的原因是什么?(啤酒瓶子代表地壳,啤酒里的泡沫代表岩浆,打开瓶盖就像地壳里有了裂缝,泡沫喷出就像火山喷发,原因是啤酒内部有压力。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4 火山和地震|苏教版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火山和地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火山和地震的现象,认识火山喷发和地震的成因,知道一些预测地震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学生掌握避震的技能,使学生学以致用,能解决身边“发生”的问题。
2、学会在学习过程中搜集资料、整理事实、研究事实、应用事实和拓展事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奥秘的兴趣,渗透科学的自然观教育二、教学重点了解火山和地震的现象三、教学难点认识火山喷发和地震的成因四、教学准备1、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视频。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地球上的板块、现代地震仪的图片。
2、学生每组准备两根小木棍,一条毛巾。
3、铁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积木块等五、教学时间 1 课时1六、教学流程:(一) 导入1、谈话:2008年5月12日,在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造成7、8万人死亡,1、8万人失踪,37万人不同程度受伤,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我国政府为悼念在地震中遇难的同胞,把每年的五月十二日定为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纪念日。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火山和地震的相关知识。
2、板书课题: 火山和地震(二)出示教学内容:初步了解火山和地震的现象,认识火山喷发和地震的成因,掌握一部分地震的前兆,知道一些预测地震的方法。
(三)组织学生探究火山形成及喷发的原因1、引导学生认识火山喷发的成因。
(1)观看火山喷发的视频。
思考:1、火山是怎么形成的?(板书:高温、高压的作用)2、火山喷发时,你看到了哪些情景?3、火山喷发有哪些好处?有哪些危害?看过火山喷发,结合刚才的录象,请大家再看书说说火山形成及喷发的原因。
引导学生看书中22页有关火山喷发的描述。
板书: (熔融的岩浆喷发)(2)用土豆泥和番茄酱模拟火山的喷发。
你认为哪些现象预示着火山将要喷发?(3)小结火山喷发的原因。
2、拓展:学生介绍火山知识。
讨论:为什么说我国台湾省是地震和火山喷发的频繁地区?为什么地球上有的地方经常有火山爆放,有的地方却没有?从火山爆发的现象中,人们能获得哪些信息?小结:在板块的边缘,由于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作用,岩层受到压力较大,这往往是火山和地震的多发地带。
六年级科学上册火山与地震教案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火山和地震的基本概念,理解它们产生的原因。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表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探究兴趣,增强其地理学科素养。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火山概述1. 火山的定义2. 火山的类型及特点3. 火山喷发的影响第2课时:地震的基本概念1. 地震的定义2. 地震的成因3. 地震的破坏力及影响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火山和地震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展示火山和地震的图像、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第1课时:1. 引入新课,展示火山图像,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火山的定义、类型及特点。
3. 分析火山喷发对环境的影响。
4. 课后小结,布置作业。
第2课时:1. 引入新课,展示地震相关图像,引导学生思考。
2. 讲解地震的定义、成因。
3. 分析地震的破坏力及影响。
4. 课后小结,布置作业。
五、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估其对火山和地震知识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其学习兴趣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定期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六、教学内容第3课时:火山与地震的监测与预防1. 火山和地震的监测方法2. 火山和地震预警系统的运作3. 火山和地震的防范措施第4课时:火山和地震实例分析1. 分析著名火山喷发和地震事件2. 总结火山和地震的规律及特点3. 提高学生应对火山和地震的能力七、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火山和地震实例。
2. 利用多媒体展示火山和地震的实时数据,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八、教学步骤第3课时:1. 引入新课,展示火山和地震监测设备,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火山和地震的监测方法。
3. 介绍火山和地震预警系统的运作。
4. 分析火山和地震的防范措施。
5. 课后小结,布置作业。
六年级科学上册 火山与地震教案 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火山与地震教案苏教版第一章:认识地球的表面1.1 地球的构造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通过图片和模型展示,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地球的表面特征。
1.2 地球板块运动解释地球板块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板块的运动和相互碰撞。
通过地球板块模型演示,让学生观察和理解板块的运动规律。
第二章:火山爆发的原因和过程2.1 火山爆发的原因解释火山爆发的成因,引导学生了解地壳运动和地壳裂缝的作用。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让学生观察和描述火山爆发的现象。
2.2 火山爆发的过程解释火山喷发过程中的岩浆上升、喷发和火山灰扩散的过程。
通过火山模拟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火山爆发的过程。
第三章:地震的成因和传播3.1 地震的成因解释地震的成因,引导学生了解地壳断裂和地壳运动的作用。
通过地震模拟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地震的成因。
3.2 地震的传播解释地震波的传播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地震波的类型和传播方式。
通过地震波传播模型演示,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地震的传播过程。
第四章:火山和地震的影响4.1 火山爆发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火山爆发对环境、气候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观察和描述火山爆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4.2 地震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地震对建筑物、道路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地震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第五章:火山和地震的监测与预防5.1 火山和地震的监测解释火山和地震监测的方法和技术,引导学生了解监测的重要性。
通过火山和地震监测设备展示,让学生观察和理解监测过程。
5.2 火山和地震的预防措施引导学生了解火山和地震的预防措施,包括建设抗震建筑、制定应急预案等。
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参与制定地震应急预案,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第六章:火山和地震的探测技术6.1 火山和地震探测设备介绍地震仪、测震仪、红外线探测仪等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作用。
学生动手操作模型,了解探测设备的使用方法。
6.2 火山和地震探测技术讲解遥感技术、地质勘探技术、地下水监测技术等在火山和地震探测中的应用。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4 火山和地震|苏教版
《火山和地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火山与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是自然现象。
2、了解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及地震的预防措施。
3、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地震的国家之一,了解张衡及他的贡献。
4、会做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5、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难点:做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火山和地震的录像、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课导入新课:通过前几天的学习,我们对地球有了初步的了解,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地球是有那些分组成的吗?(学生回答:地壳、地幔、地核)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地球的两大自然现象——火山和地震学生交流:关于火山和地震你知道些什么?视频欣赏:通过片段你又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明确目标:通过学习(二)民主导学任务一:认识地震灾难以及了解唐山大地震任务呈现:师:你了解我国历史上的重大地震或火山爆发吗?师:下面给大家1分钟时间了解唐山大地震的情况。
地震会给我们人类带来了哪些灾难,唐山大地震中给我们中国和唐山人民带来了哪些灾难?学生上网流览后交流问:地震会给我们人类带来了哪些灾难,唐山大地震中给我们中国和唐山人民带来了哪些灾难?提问:师:地震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A、你有没有亲身经历过地震或火山喷发呀?B、那对于火山喷发和地震现象,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来研究呢?(教师板书:选择学生提及的问题,作为探究的内容)任务二:选择地震或火山作为重点研究任务呈现:师:地震和火山是紧密相关的,不过,老师今天简单地把它分成火山和地震两类,请你快速考虑后选择你要研究火山还是地震?请选择研究火山的同学举手!(确定分组)下面请研究火山的同学点击火山世界,研究地震的同学点击地震园地,老师给大家5分钟时间,把从网络上学习和搜索到的相关的资料,以火山的成因和地震的成因为主,快速浏览学习,比一比哪组的学习效率高。
自主学习:学生选择研究火山或是地震。
苏教小学科学六上《2.4.火山和地震》教案 (2)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火山与地震一、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根据一些自然现象推测地球的内部构造。
2.能够制作一个地球结构的模型。
(二)科学知识:知道地球的内部结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科学的自然观。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分别装有水、细沙、小石头的黑色胶卷盒若干。
介绍地球内部构造的录像。
火山、地震、地热、海啸等图片(也可以为录像)。
优美的音乐一段学生准备:煮熟的鸡蛋、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小刀。
三、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桌上有三个密封的胶卷盒,在不打开盖子的前提下,你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盒子里装的是什么?你准备怎样做?2.学生讨论3.学生实验:(注意在实验中要及时记录你所得到的信息,然后依据所得的信息进行判断:盒子里可能是什么?)4.学生汇报交流。
(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并能提示学生完整的表达)(二)了解地球内部构造1.过渡提问:刚才同学们说盒子里的物体的时候,都用到了“好象”这个词,说明大家对这个实验的结果还不能肯定,这仅仅是一个猜测而已。
地球也象一个无法打开的胶卷盒,那么关于地球内部的信息你可以通过哪些现象去猜测呢?把你知道的说给大家听听。
2.学生汇报。
(让学生进行充分交流,注意让学生说出一些现象和判断。
)3.看相关录像:科学家们又是通过哪些途径来收集并了解有关地球内部的信息的呢?我们先来看一组有关地表现象的图片。
(课件出示火山.地震.地热.海啸等图片,让学生进行观看。
)4.通过这些现象引导学生对地球的内部情况做一个推测并画下来。
5.相互交流讨论6.说说自己的构思,比比谁画的最有可能。
7.观看录像,对比验证(介绍地球内部构造的片段)8.出示鸡蛋一只,讨论:鸡蛋的内部结构会与地球的内部有什么关系?9.实验验证,弄清地核.地幔.地核与蛋壳.蛋白.蛋黄之间的相似之处。
(三)制作地球构造模型1.用橡皮泥做一个地球构造模型2.师生讨论制作步骤3.学生交流自己想好的制作步骤,教师注意及时进行归纳4.学生动手做地球模型。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4《火山和地震》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4《火山和地震》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4《火山和地震》这一课,主要向学生介绍了火山和地震的形成原因、特点以及与之相关的自然现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掌握火山和地震的发生原理,提高对自然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和科学素养,对于火山和地震这一主题,他们可能在生活中有所听闻,但缺乏系统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逐步深入探讨火山和地震的奥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火山和地震的形成原因、特点及与之相关的自然现象;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对火山和地震现象的认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增强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之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火山和地震的形成原因、特点及与之相关的自然现象;2.教学难点:地球内部的构造,火山和地震的发生原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火山和地震的奥秘;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模型等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火山和地震的相关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我国著名的火山和地震为例,引导学生关注这一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新课导入:介绍地球内部的构造,引导学生了解火山和地震的形成原因;3.知识讲解:分析火山和地震的特点,以及与之相关的自然现象;4.实例分析:通过观察、分析实例,使学生掌握火山和地震的发生原理;5.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探讨火山和地震对人类的影响及应对措施;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火山和地震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7.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收集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加深对这一主题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火山和地震的关键知识点,包括地球内部构造、火山和地震的形成原因、特点及应对措施等。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火山和地震优秀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火山和地震备课时间 9.20教材分析《火山和地震》选自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
本单元顺应学生思考、探究问题的规律,从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开始,引领学生从地球表面到地球内部去认识地球。
《火山和地震》主要研究地球运动与地表变化。
在火山和地震现象中火山离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实际都比较远,但地震现象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熟悉。
本课从学生的亲身感受出发,引导学生建立模型研究,知道火山和地震的成因。
学情分析通过前三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知道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知道地球表面有各种形状,能认识一些典型的地貌,知道科学家根据一些自然现象推测出了地球内部的构造,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能用橡皮泥等制作地球内部构造的模型。
但是不知道地球内部是运动的,充满了力量。
另外,学生能针对问题,从更多渠道查阅相关资料,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学生的科学探究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基于以上分析,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课件展示法:通过视频课件展示,让学生形象地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样子及形成原因;通过影像资料介绍许多科学家为研究火山和地震做出的贡献。
演示法:通过火山喷发和地震的模拟实验,让学生形象的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
讲解法:学生对火山和地震的资料不是很熟悉,需要教师的讲解;指导法:在做火山和地震的模拟实验时,由于学生不具备探究的基础,都需要教师详细的指导;合作探究法:在探究地震和火山的成因以及自我保护的方法时都采用了此方法,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团体的力量,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内力作用的结果。
2.认识火山喷发和地震的成因。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模拟地震,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能对现象作出解释。
2、掌握地震来临时的逃生方法。
3、学会在学习过程中搜集资料、整理事实、研究事实、应用事实。
六年级科学上册 火山与地震 2教案 苏教版
火山和地震课程标准:1.了解火山喷发现象。
2.了解地震的现象。
3.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
4.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5.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教学目的:●能够收集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
●能够模拟火山的喷发。
●能够模拟地震的形成。
教学成果:预计学生能够●知道火山与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了解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及地震的预防措施。
●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地震的国家之一。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层次1:不知道火山与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层次2:知道火山与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了解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及地震的预防措施。
层次3:知道火山与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了解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及地震的预防措施。
探究能力:层次1:不能够收集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
层次2:能够收集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但不能够模拟火山的喷发、地震的形成。
层次3:能够收集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并能够模拟火山的喷发、地震的形成。
教学材料:纸箱、木块、记号笔When you are old and grey and full of sleep, And nodding by the fire, take down this book, And slowly read, and dream of the soft lookYour eyes had once, and of their shadows deep; How many loved your moments of glad grace, And loved your beauty with love false or true,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And loved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 And bending down beside the glowing bars, Murmur, a little sadly, how love fledAnd paced upon the mountains overheadAnd hid his face amid a crowd of stars.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Is not between life and deathBut when I stand in front of youYet you don't know thatI love you.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Is not when I stand in front of youYet you can't see my loveBut when undoubtedly knowing the love from both Yet cannot be together.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Is not being apart while being in loveBut when I plainly cannot resist the yearningYet pretending you have never been in my heart.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Is not struggling against the tidesBut using one's indifferent heartTo dig an uncrossable riverFor the one who loves you.倚窗远眺,目光目光尽处必有一座山,那影影绰绰的黛绿色的影,是春天的颜色。
六年级科学上册火山与地震教案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火山与地震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火山的概念、类型和分布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地震的成因、预测方法和应对措施。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探究科学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地球内部结构的认知,培养其地理学科素养。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火山1. 火山的定义和类型2. 火山的分布和特点3. 火山喷发的原因和过程第二课时:地震1. 地震的成因2. 地震的预测方法3. 地震的应对措施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展示火山爆发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火山的兴趣。
2. 讲解:介绍火山的定义、类型和分布特点,让学生了解火山的概念。
3. 探究:分组讨论火山喷发的原因和过程,引导学生思考火山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4. 实践:让学生观察火山岩石标本,了解火山的地质特征。
第二课时:1. 导入:通过展示地震灾害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地震的关注。
2. 讲解:介绍地震的成因、预测方法和应对措施,让学生掌握地震的相关知识。
3. 探究:分组讨论地震的预测方法和应对措施,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降低地震灾害的影响。
4. 实践:进行地震逃生演练,让学生掌握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方法。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火山和地震基本知识的掌握。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思考和合作能力。
3. 实践操作:检查学生在地震逃生演练中的表现,评价其自我保护能力。
五、教学资源1. 火山岩石标本:用于观察火山的地质特征。
2. 地震灾害图片或视频:用于引发学生对地震的关注。
3. 地震逃生演练道具:用于实践地震逃生方法。
4. 教学课件:展示火山和地震的相关知识。
5. 学习指南: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火山和地震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标本,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
3. 组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 结合时事新闻,让学生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最新动态。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4火山和地震 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教学内容«火山和地震»三维目的进程与方法:会做模拟火山喷发和地震的实验.知识与技艺:1.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2.知道火山与地震的构成缘由以及预防地震的措施。
3.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讨地震的国度之一,了解张衡以及他的贡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仔细实验、细心观察、及时记载的习气,情愿协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
难点:做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
教学预备:火山和地震的录像火山结构表示图三角架铁盒子土豆泥番教学资源茄酱酒精灯火柴纸箱木块笔图片资料等。
学程设计导航战略调整反思一、温习导入,明白目的。
〔8分钟〕过渡揭题:同窗们,火山喷发和地震是地球上较为清楚的地质灾祸,它给人们带来了庞大的物质损失和人身损伤,灾难的画面是那么得令人惊心动魄,至今心缺乏悸。
那么,你知道火山喷发和地震是怎样构成的吗?我们在这样的灾难面前应该怎样更好地维护自己呢?明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火山和地震的知识1. 温习地球由哪几局部组成。
2. 出示有关火山和地震的图片,引导先生观看。
3. 交流讨论:看了图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先生谈感受〕4、提醒课题。
二。
探求火山喷发的缘由。
〔14分钟〕1、播放火山喷发的视频。
2.师生讨论:结合刚才的录像,请同窗们大胆地猜想一下,火山构成喷发的缘由。
3、分组做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
4、细心观察实验中发作什么现象?仔细记载剖析,讨论火山喷发的缘由。
5、自主小结:①火山喷发的缘由②哪些现象预示着火山将要迸发③从火山喷发的现象中人们能取得哪些信息。
三、探求地震构成的缘由。
〔8分钟〕为了更好地处置这个效果,我们来做火山喷发的实验。
实验前向先生明白提出实验要求。
启示先生说一说土豆泥相当于什么?番茄酱相当于什么?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效果?1、引见地震的缘由:观看有关地震的视频。
地球外部运动发生的力。
2、分组讨论地震构成的缘由〔结合实例:河北唐山四川汶川〕指出:地震也是一3、做模拟地震的发作,判别地震的中心种自然灾祸。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4《火山和地震》说课稿2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4《火山和地震》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火山和地震》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火山的形成、类型和特点,以及地震的成因、地震的级别和测定方法等。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火山和地震是地球上自然现象的一部分,了解它们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对地球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和科学素养,对火山和地震有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火山和地震的成因、类型和特点,以及地震的测定方法等,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究。
此外,学生对于地震的防范和应对知识,也需要进行加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火山的形成、类型和特点,掌握地震的成因、地震的级别和测定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球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增强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之心,提高学生的防范和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火山的形成、类型和特点,地震的成因、地震的级别和测定方法。
2.教学难点:火山和地震的成因,地震的测定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火山和地震的相关知识。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火山喷发和地震的视频,引发学生对火山和地震的兴趣,导入新课。
2.教学新课:(1)火山:介绍火山的形成、类型和特点,让学生了解火山的各种形态和分布情况。
(2)地震:讲解地震的成因、地震的级别和测定方法,让学生了解地震的产生和影响。
3.课堂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火山和地震的认识,以及对于火山和地震的防范和应对方法。
4.总结:对火山和地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强调火山和地震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以及学生应具备的防范和应对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科学上册火山与地震 2教案苏教版
1、了解火山喷发现象。
2、了解地震的现象。
3、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
4、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5、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教学目的:●能够收集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
●能够模拟火山的喷发。
●能够模拟地震的形成。
教学成果:预计学生能够●知道火山与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了解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及地震的预防措施。
●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地震的国家之一。
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1:不知道火山与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层次2:知道火山与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了解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及地震的预防措施。
层次3:知道火山与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了解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及地震的预防措施。
探究能力:层次1:不能够收集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
层次2:能够收集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但不能够模拟火山的喷发、地震的形成。
层次3:能够收集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并能够模拟火山的喷发、地震的形成。
教学材料:纸箱、木块、记号笔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二次备课集中话题(1)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观看一
段录像。
(2)观看“火山和地震”的现场情景。
(3)学生说说:①刚才大家看到了什么自然现象?②谈谈看了录像后的感想。
(4)关于火山和地震,你想知道哪些知识?(5)学生自己提出想研究的各种问题。
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探索和调查
1、确定研究的主题(1)小组讨论想研究哪一个问题?并且把要研究的问题发表在bbs上。
(2)汇报
(教师可以通过实际问题对一些比较重要的应该要了解问题进行引导组织)。
如果有时间可以进行第二个、第三个的研究。
2、指导研究方法(1)我们在网上查资料可以通过四种方法进行。
1,站内查找2,通过链接的网站3,通过一些如:googleZZZ,163ZZZ等查找
4、书本。
(2)文字和图片都可以操作通过复制、粘贴进行比较快。
注意:先到学校网站查找,找不到再到外网去查找。
3、学习进行研究(1)个人进行研究。
(如果在研究的过程中有新的问题可以发表在网上;快的同学可以进行第二个主题的研究)(2)小组讨论汇报、把小组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并且选出代表进行全班讨论。
(教师可以讲一下汇报
后还要进行评选优胜组评选及颁布发小锦旗)知道火山与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回顾和解释介绍侯风地动仪和现代地震检测仪工作的录像和工作过程录像了解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及地震的预防措施,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地震的国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