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性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艺术

赏识性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艺术
赏识性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艺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d12876376.html,

赏识性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艺术

作者:颜彩燕

来源:《黑河教育》2018年第03期

[摘要]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关键在于教师语言运用的艺术。教学语言运用的艺术,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教学的实践活动。它是教师教学艺术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赏识性语言是教师教学语言艺术的内容之一,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创造性的语言对学生的进步与成功,给予重视和赞扬的教学语言。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耐心期待,点燃希望;因材施赏,面向全体;捕捉细节,激发热情三个方面,把赏识性语言的应用艺术发挥到极致,用赏识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关键词]语言艺术;创造性;教学手段;激励评价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常常有这样的困惑:同样的一节课,为什么特级教师上起课来生气勃勃,而有些普通教师上起来却普通无奇?全国小语界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说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一门语言艺术。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创造出一个奇迹;教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也许会扼杀一个人才。”这说明,课堂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教学语言运用艺术息息相关。会说话的教师不一定能成为优秀教师,但优秀教师一定是会说话的人。要想在普通教师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学会“说话”,也就是要掌握教学语言运用的艺术,尤其是赏识性语言。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通过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到赏识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赏识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到80%-90%,相当于激励前的3-4

倍。基于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吝啬表扬的语言,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体会到被尊重的感觉,享受到成功的喜悦。那么,如何艺术地运用赏识性语言呢?

一、耐心期待,点燃希望

课堂上,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每一个优点和进步,并及时地表扬和鼓励,用赏识的眼光和语言点燃学生奋进的火种。

我曾听过一节公开课,课上教师提出了一个有点难度的问题,没人敢举手回答,教室里静悄悄的。当时教室后排坐着十几名听课教师,授课教师有点窘,试探着问:“有没有哪一个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回答错了也没关系。勇敢地举起手好吗?”在他的鼓励下,一个小男生怯生生地举起了他的小手,教师一眼就发现了他,但是并没有马上让他回答,而是再次说了同样的话:“有没有哪一个同学愿意上来回答这个问题?”小男生着急了,把手举得高高的,教师无奈,只好提问了他。可能是由于紧张,也可能是因为兴奋,小男生回答时结结巴巴的,答案也不尽如人意。教师在听小男生的回答时有点心不在焉,显然这并不是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没等小男生说完,教师就迫不及待地请另一个没有举手的学生回答。小男生被晾在了一边,小脸憋得红红的,最终只好悄悄地坐下了。后来,教师又接连提出了几个很简单的问题,同学们都踊跃举手发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只有那个勇敢的小男生像做错了事一样始终低着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