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述类文本阅读《 “魏晋风韵”为何难以超越 》真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20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逐题解答版

2020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逐题解答版

2020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2.答题时,直接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27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评论,完成1~4题。

“魏晋风韵”为何难以超越嵇绍玉①书法史上的魏晋时期留下了无尽的辉煌,以清雅、高逸、流美、洒脱为特征的“魏晋风韵”,一直被后期书家苦苦追索。

书法演进有种奇特现象:一种审美风格的形成,从萌动、滋生、繁茂、壮大到成熟,往往经过漫长时间的孕育,高峰形成后又迅速坍塌。

同样,“魏晋风韵”在隋唐后便跌入低俗,虽也不乏书家踵其前贤而光耀千秋,但水准始终难以接近、持平或超越,只能空发仰慕之思。

②书法特别垂青于魏晋,魏晋书家才情早熟,素养宽博,韵致别具,人才辈出各领风骚。

我们从书家行为与心路历程便可知晓“魏晋风韵”产生的本质和动因。

魏晋时期书家大多放浪形骸,举止超脱,不滞于物,不拘于事。

这种外界表现缘于他们充沛的内在感情。

他们情感丰富,易于动情,对事对物一往情深,执著而痴迷。

而这种情感体认与把握,又缘于他们对生命意识的高度敏感。

一方面,他们哀叹生命之仓促短暂。

王献之《桃叶歌》中的“春花映何限,感郎独采我”,对人生短促一唱三叹深感于怀,人生如梦、所欣皆为陈迹的悲凉始终萦绕胸际。

另一方面,他们感受到生命反复无常。

那个时代,谁都可能瞬间抓住偶然的机遇而登朝入室,谁都可能因不测之际而面临灭顶之灾,世事动荡成为人们存活的强大而酷烈的异己力量。

《三国志·钟繇传》中记载:“人当道情,爱我者一何可爱,憎我者一何可憎!”正是社会炎凉极好的写照。

再一方面,他们欷歔生命之虚空无依。

谢安在《与支遁书》中说:“人生如寄耳,顷风流得意之事,殆为都尽。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现代文阅读(27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酒文化是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源远流长、根深叶茂。

中国人在饮酒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价值观、生活情趣、思维方式、审美意象、精神追求等,是“中国酒文化精神"的核心所在。

自由是中国酒文化精神的内在核心之一,对自由意识的体验、领悟、开掘与渴求,构成了中国酒文化的重要价值指标。

酒文化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

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庄周高唱绝对自由之歌,倡导“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无何有之乡”。

“志气旷达,以宇宙为狭"的魏晋名士“醉鬼”刘伶在《酒德颂》中有言:“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有扃牖,八荒为庭衢"幕天席地,纵意所如。

”体现了文人饮酒摆脱世俗羁绊而获得人生的自由状态,自由是中国酒文化精神重要的美学追求。

这种自由是一种审美化的心灵,就是自由化的心灵。

它使我们能够飞翔到心灵的至高境界,它能打破心灵的外在锁链和内在锁链,达到心灵本真形象的恢复和重建,重在“真"。

总的来看,酒文化中的自由意识,主要指的就是“真”,不受生死荣辱的羁绊,拥有了一种自然本真的赤子之心,是一种在空间中无拘无束的没有障碍的生存体验,是一种自我价值实现的舒适和谐的心理状态。

酒文化中有浓厚的超越意识,这是一种自我超越,求得一个物我两忘的自然境界。

超越意识是哲学意识的精髓,是生命意识的强化,是宇宙意识的回响。

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生中充满了痛苦与不幸,生命囿于特定的时空局限而难得伸张。

超越精神、超越意识是摆脱现实束缚,对更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愿望。

陶渊明一生与诗、酒一体。

生性爱酒,但家境贫穷至极,无酒也雅咏不辍。

他自己常说,夏日闲暇时,高卧北窗之下,清风徐徐,与羲皇上人不殊。

2019年高考语文练习9语言文字应用名句名篇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练习9语言文字应用名句名篇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板块组合滚动练9语言文字应用+名句名篇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语言文字应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中国历史前进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制度演进所带来的,更加紧密和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则使__________的躲藏变得愈发困难。

这样的窘况,让求隐不能的魏晋士人不得不转而寻求精神上的逃避,他们眼见财富和地位不再__________却无能为力,终日周旋于身份认知与生存状况的巨大落差中不得解脱,还要时时__________,唯恐稍有疏忽而招致祸端。

正如《晋书》所说,“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朝不保夕的强烈危机感加上囿于现实无处可逃的苦闷,三百年间的每一个人都患上了名为“末日迷狂”的集体癔症。

后人提起魏晋风流,无不带着艳羡的语气,言必提“‘六朝’卖菜佣都有烟水色”,殊不知这风雅至极的“烟水色”背后,是多少徒劳无功的苦闷和刻意为之的伪装。

就在这__________,连对坐争辩都得规避俗事、政事以避祸的“清谈时代”,玄学家何晏带着一剂名为“五石散”的药方华丽登场,( )。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朝不保夕的强烈危机感和囿于现实无处可逃的苦闷,这三百年间的每一个人几乎都患上了名为“末日迷狂”的集体癔症。

B.朝不保夕的苦闷加上囿于现实无处可逃的强烈危机感,使这三百年间的每一个人都患上了几乎名为“末日迷狂”的集体癔症。

C.朝不保夕的强烈危机感加上囿于现实无处可逃的苦闷,几乎使这三百年间的每一个人都患上了名为“末日迷狂”的集体癔症。

D.朝不保夕的苦闷和囿于现实无处可逃的强烈危机感,使这三百年间的每一个人都患上了名为“末日迷狂”的集体癔症。

[解析]原句的主干是“危机感加上苦闷,每一个人患上了癔症”,缺谓语。

A项,没有辨明逻辑关系,“患病”是“危机感”和“苦闷”使然,缺谓语;B项,副词“几乎”应该修饰限定动词“使”;D项,语序不当,“朝不保夕”对应“强烈危机感”,“囿于现实”对应“苦闷”。

2020随州中考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0随州中考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随州市202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现代文阅读(27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1分)1.(2分)“魏晋风韵”难以超越。

2.(3分)道理论证(引用论证)。

引用明代王世贞的话(名人名言)论证了“时代审美和承续动机使赵孟頫成为‘魏晋风韵’追随者”(“元代赵孟頫直追‘魏晋风韵’,研习时间最长,功夫最足”)的观点,使论证更具权威性,更有说服力。

3.(3分)后期书家只注重审美,没有像魏晋书家一样自觉地深入思考生命的真谛与意义,证明自身的存在与价值。

(紧扣“没有自觉地‘生命之思’”概括作答,意近即可,3分;直接摘抄原文,2分)4.(3分)C(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6分)5.(3分)第一怒:在昆明,和滕固吵翻,一怒回上海。

第二怒:在上海,和作者因对黄宾虹晚年画作意见不同而发怒。

第三怒:文革期间,因不堪凌辱,一怒而死。

(一怒,1分;意近即可)6.(3分)“踱”,慢步行走的意思,运用动作描写(1分),形象地写出了“我”既关心(担心)傅雷又因其性格刚直不敢靠近的矛盾心理(2分)。

(意近即可)7.(3分)文章最后一段文字蕴含了作者对傅雷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怀念(2分),他希望傅雷刚直不屈,坚持真理的品德能在知识分子间传承(1分)。

(意近即可)8.(4分)傅雷是一个性情刚直(性格刚劲、刚直不屈)、教子严格、治学严谨、舐犊情深、坚持真理、工作专注、德艺双馨、人格高贵、热爱祖国的知识分子。

(写出其中四方面,每方面1分;语句完整,意近即可)9.(3分)B二、古代诗文阅读(25分)(一)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5分)10.(3分)D11.(2分)(1)一上高城万里愁(2)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2分)12.(2分)B13.(3分)A14.(4分)(1)(2分)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明白)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知”“孰”翻译正确各0.5分,语意通顺,无语法错误,1分)(2)(2分)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有德行有才能。

12议论文阅读-2020年中考(70个地级市)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解析

12议论文阅读-2020年中考(70个地级市)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解析

专题12议论文阅读-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解析【安徽】【材料一】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成长,一定意义上就是在重演人类的发展史。

我们的祖先通过劳动实现了人类文明的提升,由此我们每个人,特别是我们在儿童阶段的成长,都离不开劳动环节的淬炼。

《朱子家训》中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可见,古人讲究从细节培养生活自理的劳动习惯,从而保持身体和精神的基本健康。

现在有的家长却不让孩子做家务或参加其他劳动,习惯大包大揽,目的是让孩子多点时间读书学习。

其本意是爱孩子,然而,这却剥夺了孩子一个非常重要的全面“学以成人”的机会,家长这样的做法,并不一定能帮助孩子提升学业成绩,反而可能会让孩子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

我们必须谨记:尽管我们人类文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

现代社会,劳动教育并不只是要锻炼体质,还要让儿童在劳动中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造,提高动手能力,这对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都有重要的影响。

比如说,人类往往在劳动中创造美的世界,让儿童学习通过劳动创造美的世界,可以提升儿童的审美情趣。

由于劳动教育关涉诸多方面的教育,因此必须系统、合理地加以推进。

(选自韩震《劳动是学以成人的基础》,《光明日报》2019年1月28日,有删改)【材料二】2019年长沙市普通中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数据显示:我市普通中学学生普遍具有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86.79%的初中生和84.14%的高中生能正确认识劳动价值、尊重劳动、崇尚劳动;70.61%的初中生和72.38%的高中生热爱劳动;68.75%的初中生、76.97%高中生将“科学家、教师、医生、工程师、警察、军人”等吃苦耐劳、敬业奋斗的劳动者作为自己的未来的理想职业。

调研也发现,学生劳动习惯有待加强。

1.65%的初中生和1.69%的高中生表示在家中“从不”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26.66%的初中生和26.9%的高中生表示在家中“偶尔”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福建省漳州市2022-2023学年(下)期末高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福建省漳州市2022-2023学年(下)期末高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福建省漳州市2022-2023学年(下)期末高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魏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变化时期。

烦琐迂腐,既无学术效用又无理论价值的谶纬和经术,在时代动乱和农民革命的冲击下垮台,代之而兴的是门阀士族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这种意识形态领域的新思潮就是人的觉醒。

它成为了从两汉时代脱身出来的一种历史前进的音响。

在人的活动和观念完全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支配控制下的两汉时代,是不可能有这种觉醒的。

但这种觉醒却是通由曲折复杂的途径而出发、前进和实现的。

文艺和审美心理比起其他领域,反映得更为敏感、直接和清晰一些。

如《古诗十九首》,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开一代先声。

它们在对日常时世、人事、名利、享乐等的咏叹中,直抒胸臆,深发感喟。

在这种感叹抒发中突出的是性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伤。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这些“古诗”与友情、离别、相思、怀乡、行役、命运、劝慰等结合糅杂在一起,使这种生命短促、人生坎坷、欢乐少有、悲伤长多的感喟,愈显沉郁和悲凉。

这种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

可见这个问题在当时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上具有重要的位置,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

在表面看来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欲求和留恋。

而它们正是在对原来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从经术到宿命,从鬼神迷信到道德节操的怀疑和否定基础上产生出来的。

也就是说,以前所宣传和相信的那套伦理道德、鬼神迷信、谶纬宿命、烦琐经术等规范、标准、价值,都是虚假的或值得怀疑的,它们并不可信或并无价值。

只有人必然要死才是真的,只有短促的人生中总充满那么多生离死别哀伤不幸才是真的。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抓紧生活,尽情享受呢?为什么不珍重自己珍重生命呢?表面看来似乎是无耻地在贪图享乐、腐败堕落,其实正相反,它是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深刻地表现了对人生、生活的极力追求。

2019年初三非连续文本阅读—— 论述类(含答案)

2019年初三非连续文本阅读—— 论述类(含答案)

论述类阅读专项复习方法探究(2019年白云区初三上期末)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7题。

(17分)保护城市文化,我们的精神家园才不会荒芜;保留城市记忆,人类文明才不会迷航。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广州考察时,特地来到了荔湾区西关历史文化街区。

实践告诉我们,城市文明传承和根脉延续十分重要,传统和现代要融合发展,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保存城市的记忆,方能保护历史的延续性,保留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

作家冯骥才说,城市和人一样,也有记忆,因为它有完整的生命历史。

城市对于人们,不仅是栖身之所,更是传承文化基因的摇篮。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在全球不少地方,昔日的街区、遗址、老字号、名人故居逐渐被千篇一律的新面孔所取代。

早在上世纪80年代。

一位英国学者就提醒,现在全世界的城市建设都面临一个共同危险,我们的城镇正趋向同一种模样,希望中国的城市建设能够尊重中国文化,尊重城市原有特色。

的确,中国的文化传统弥足珍贵,不应被肤浅的标准、流俗的风格所淹没。

(节选自2018年11月21日人民日报《让城市留下记忆》,有删改)在当前中国地毯式的城市建设改造中,记忆,这个并不特别的词汇愈来愈执著地冒出来,提醒着我们遗忘和丢弃的“罪过”。

许多人会问,城市难道不是愈新、愈方便、愈现代愈好吗?为什么需要记忆?难道为了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记忆,就让我们的城市破破烂烂地堆在那里吗?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关于过去和成长的记忆,城市也一样,也有从出生、童年、青年到成熟的完整的生命历程,这些丰富而独特的过程全都默默保存在它巨大的肌体里。

城市对于我们,不仅是可供居住和使用的场所,而且是有个性价值与文化意义的。

城市最大的物质遗产便是一座座建筑,还有成片的历史街区、遗址、老字号,名人故居等,它们纵向地记忆着城市的史脉与传承,横向地展示着城市宽广深厚的阅历,并在这纵横之间交织出每个城市独有的个性。

我们总说要打造城市的“名片”,其实最响亮和夺目的“名片”,就是不同的城市所具有的不同的历史人文特征。

《“魏晋风韵”为何难以超越》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题)

《“魏晋风韵”为何难以超越》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题)

《“魏晋风韵”为何难以超越》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评论,完成1~4题。

“魏晋风韵”为何难以超越 嵇绍玉①书法史上的魏晋时期留下了无尽的辉煌,以清雅、高逸、流美、洒脱为特征的“魏晋风韵”,一直被后期书家苦苦追索。

书法演进有种奇特现象:一种审美风格的形成,从萌动、滋生、繁茂、壮大到成熟,往往经过漫长时间的孕育,高峰形成后又迅速坍塌。

同样,“魏晋风韵”在隋唐后便跌入低俗,虽也不乏书家踵其前贤而光耀千秋,但水准始终难以接近、持平或超越,只能空发仰慕之思。

②书法特别垂青于魏晋,魏晋书家才情早熟,素养宽博,韵致别具,人才辈出各领风骚。

我们从书家行为与心路历程便可知晓“魏晋风韵”产生的本质和动因。

魏晋时期书家大多放浪形骸,举止超脱,不滞于物,不拘于事。

这种外界表现缘于他们充沛的内在感情。

他们情感丰富,易于动情,对事对物一往情深,执著而痴迷。

而这种情感体认与把握,又缘于他们对生命意识的高度敏感。

一方面,他们哀叹生命之仓促短暂。

王献之《桃叶歌》中的“春花映何限,感郎独采我”,对人生短促一唱三叹深感于怀,人生如梦、所欣皆为陈迹的悲凉始终萦绕胸际。

另一方面,他们感受到生命反复无常。

那个时代,谁都可能瞬间抓住偶然的机遇而登朝入室,谁都可能因不测之际而面临灭顶之灾,世事动荡成为人们存活的强大而酷烈的异己力量。

《三国志·钟繇传》中记载:“人当道情,爱我者一何可爱,憎我者一何可憎!”正是社会炎凉极好的写照。

再一方面,他们欷歔生命之虚空无依。

谢安在《与支遁书》中说:“人生如寄耳,顷风流得意之事,殆为都尽。

”生命随波逐流、风雨飘摇,使得趁时纵欲、及时行乐心态甚嚣尘上。

为此,他们反复叩问生命真谛与意义,在心灵深处自觉地认识到,真正的人生就是要以自己的风度、智慧和思想来证明自身的存在与价值,用宽广旷达的胸怀深情拥抱这个世间。

③这种自觉的“生命之思”,直接导致“魏晋风韵”的形成和发展。

《魏晋风度》阅读练习及答案

《魏晋风度》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边的文字, 达成小题。

魏晋期间是地道的乱世,所以文人的广泛心理即是思治,这就促进魏晋名士开始研究宇宙自然与人生本体的关系,并开始追求新的思辩真理。

在这类背景下,“文的觉悟”与“人的觉悟”时代到来,思想开放与自由论辩的民风成为当时文人名士的生活常态,而“魏晋风采”正是在这类气氛中应运而生的。

“魏晋风采”所代表的这类文化,由何晏、王弼首发其端,他们热爱庄老,而起清谈之风;发展至“竹林七贤”时代,这一集体成为魏晋风采的典型代表。

“竹林七贤”即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成、向秀和王戎等七人,他们都是当时的文人名士,他们多数崇尚老庄之学,对社会现实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

但是,因为身处乱世,虽有济世报国之才,却没有值得辅助的明主,只能用放浪形骸、不拘细节的行为来掩盖心里的难过,用不合时宜的言行来表达对朝政的不满。

魏晋名士用自己的言行、诗文等外化行为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详细表现为不一样常人的放旷、真率与智慧。

这类艺术的人生是自然的,是个人的真切处境与心境的表露。

正是因为残忍的政治伤害和生命的命悬一线,使得魏晋士人的人生充满了无尽的忧愁惧怕和深重的悲伤。

这组成了魏晋风采深刻深重的一面。

玄学是这个期间文人的思想灵魂与源泉。

他们用老庄的哲学思想解说儒家经典。

在空谈中商讨自然与人本体的关系,研究更实质的人买卖义,将关注点从力所不及的政治转向了自身存在价值的议论。

《周易》《老子》和《庄子》被奉为玄学经典。

玄学给两汉以来守旧腐朽的儒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给中国的哲学文化领域带来了一种不一样过去的自由、理性、思辩的哲学思想,同时是魏晋名士们自我必定的激烈自信与任性自由的外化表现。

魏晋名士以任性率直的人性来品尝玄趣,由今生发出一种由外知内、以形显神的美学看法,这使他们开始转向对自然山川的热爱与研究,以空灵之心审察山川自然的大道之美。

正是这类超越形的约束的情怀,使自然山川被给予了人性化的灵性与无量的玄趣。

另一方面,他们把在政治理想上的无望转向文学艺术,追求精神上的解脱。

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检测卷 --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检测卷 --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2)气蒸云梦泽,。
(3)《马说》中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
(4)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5)《大道之行也》中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相同的句子是,。
7.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答题。(共8分)
材料一:微信是一款手机通讯软件,支持通过手机网络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可以单聊及群聊,还能根据地理位置找到附近的人,带给朋友们全新的移动沟通体验。作为一种更快速的即时通讯工具,微信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沟通、显示实时输入状态等功能,与传统的短信沟通方式相比,更灵活、智能,且节省资费。
武夷岩茶大红袍是中国茗苑中的奇葩,素有“茶中状元”。茶界泰斗陈椽老先生认为武夷岩茶乙(A.精彩绝伦B.无与伦比)的传统制作技艺是全世界最先进的,值得中国人民骄傲。2006年,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为②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1分)
李时珍的脊梁始终那么高,又那么低。民族记录下了一个伟大医者朴素的背影。
“李时珍”,远不止仅仅等同于《本草纲目》,是永远的经典,更是一个符号,一个民族的魂魄。
(有删改)
【注】①蕲春:今湖北蕲春,李时珍故乡。②私淑弟子:私下向自己仰慕敬佩的人学习的学生。
8.文中写“我的表叔”对刻画李时珍形象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B.雪夜入蔡,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比喻)
C.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拟人)
D.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比喻)

“魏晋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魏晋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追溯起来,“魏晋风流”中的生死主题在东汉末就已发端,“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古诗十九首》中出现了大量古墓、白杨一类让人想起生死的灰色意象。

《古诗十九首》中的迁逝之悲之所以有惊心动魄之效,不仅仅在于作品创作主体对时光流逝的深刻体验,还在于他们在价值失衡后表达出的孤苦无依和生命之痛。

这些确确实实是他们的亲身经历,较之理性认识.上的泛泛而谈,这种生命体验无疑要深刻得多,感人得多。

他们对日常时世、人事产生感叹,感叹生命短促、人世无常,这些构成了诗歌中的生死主题。

表面看来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的却是对生命、生活的强烈欲求和留恋。

魏晋的士大夫们确实厌弃了世界,但并未厌弃生命。

他们厌弃世界正是由于对生命无比的热爱和珍视。

那是一个扼杀生命的时代,热爱和珍视生命的魏晋士大夫们自然要厌弃它,所以魏晋名士们纵情山水、高蹈隐逸、率性旷达,但他们无论如何旷达,依然超脱不了死亡带来的忧惧和哀伤,正如李泽厚所说“外表尽管装饰得如何轻视世事、洒脱不凡,内心却更强烈的执着人生,非常痛苦,这就构成了魏晋风流内在的深刻-一面”。

因为对死亡的无比忧惧所折射出来的是对生命的强烈执着,所以魏晋时代对人生、生死的悲叹并不使人彻底灰心丧气,.反而具有一种积极的情感,催人奋发,教人进取,在生命的绝境中唱出生命赞歌的最强音。

读魏晋人的诗,最深刻动人的,是诗中充满着的对时光飘忽和人生短暂的思考与情感。

魏晋诗歌尚未能创造出唐诗宋词那样完美的抒情意象和抒情境界,它的抒情大多是直抒胸臆的表达,木质无文,而创作主体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他们所抒之情直白却不流于肤浅,能准确恰当地表现出敏感的心灵面对生死时那一份震撼人心的颤动,使得生与死以最接近原质的方式直白地表达出来,有一种令人难以回避的正面冲击力和震撼力,逼人正视、催人深思。

“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其感情之真、力度之大,直至今日依然能唤起人们强烈的共鸣。

魏晋风度阅读答案

魏晋风度阅读答案

魏晋风度阅读答案【篇一:山西省太原市2015年高三年级模拟试题(一)语文试卷】class=txt>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1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0页。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与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的觉醒与魏晋风度李泽厚魏晋时期,社会变迁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的表现,是占据统治地位的两汉经学的崩溃。

代之而兴的是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其基本特征,就是人的觉醒。

《古诗十九首》以及风格与之极为接近的苏李诗,在对日常人事的咏叹中,直抒胸臆,深发感喟:?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被钟嵘推为?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的这些?古诗?中,却有多少个字用于这种人生无常的慨叹! 它们与友情、离别、相思、怀乡、行役、命运、劝慰、愿望、勉励……结合糅杂在一起,愈显其沉郁和悲凉。

这种感喟,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

生命无常、人生易老本是古往今来一个普遍命题,魏晋诗篇中这一命题的咏叹之所以具有如此感人的审美魅力,与其所包含的具体时代内容密不可分。

从黄巾起义前后起,整个社会日渐动荡,接着便是战祸不已,疾疫流行,死亡枕藉,连大批的上层贵族也在所不免。

于是,如何有意义地自觉地充分把握住这短促而多苦难的人生,便突现出来了。

它实质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

正因为如此,才使那些公开宣扬?人生行乐?的诗篇也抒发着一种向上的、激励人心的意绪情感: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底下的,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老骥长嘶,建安风骨的人生哀伤是与其建功立业?慷慨多气?结合交融在一起的。

湖北省孝感市汉川麻河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

湖北省孝感市汉川麻河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

湖北省孝感市汉川麻河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魏晋时期是地道的乱世,因此文人的普遍心理即是思治,这就促使魏晋名士开始探索宇宙自然与人生本体的关系,并开始追求新的思辨哲理。

在这种背景下,“文的觉醒”与“人的觉醒”时代到来,思想开放与自由论辩的风气成为当时文人名士的生活常态,而“魏晋风度”正是在这种氛围中应运而生的。

“魏晋风度”所代表的这种文化,有何晏、王弼首发其端,他们酷爱庄老,而起清谈之风;发展至“竹林七贤”时代,这一群体成为魏晋风度的典型代表。

“竹林七贤”即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成、向秀和王戎等七人,他们都是当时的文人名士,他们大都崇尚老庄之学,对社会现实有着无比清醒的认识。

然而,由于身处乱世,虽有济世报国之才,却没有值得辅佐的明主,只好用形骸放浪、不拘小节的行为来掩饰内心的痛苦,用不合事宜的言行来表达对朝政的不满。

魏晋名士用自己的言行、诗文等外化行为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具体表现为不同常人的放旷、真率与智慧。

这种艺术的人生是自然的,是个人的真实处境与心境的流露。

正是由于残酷的政治迫害和生命的命悬一线,使得魏晋士人的人生充满了无尽的忧虑恐惧和深重的哀伤。

这构成了魏晋风度深刻沉重的一面。

玄学是这个时期文人的思想灵魂与源泉。

他们用老庄的哲学思想解释儒家经典。

在空谈中探讨自然与人本体的关系,探求更本质的人生意义,将关注点从无能为力的政治转向了自身存在价值的讨论。

《周易》《老子》和《庄子》被奉为玄学经典。

玄学给两汉以来保守腐朽的儒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给中国的哲学文化领域带来了一种不同以往的自由、理性、思辨的哲学思维,同时是魏晋名士们自我肯定的强烈自信与率性自由的外化表现。

魏晋名士以率性率真的人性来品味玄趣,由此生发出一种由外知内、以形显神的美学观念,这使他们开始转向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探究,以空灵之心审视山水自然的大道之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评论,完成1~4题。

“魏晋风韵”为何难以超越嵇绍玉
①书法史上的魏晋时期留下了无尽的辉煌,以清雅、高逸、流美、洒脱为特征的“魏晋风韵”,一直被后期书家苦苦追索。

书法演进有种奇特现象:一种审美风格的形成,从萌动、滋生、繁茂、壮大到成熟,往往经过漫长时间的孕育,高峰形成后又迅速坍塌。

同样,“魏晋风韵”在隋唐后便跌入低俗,虽也不乏书家踵其前贤而光耀千秋,但水准始终难以接近、持平或超越,只能空发仰慕之思。

②书法特别垂青于魏晋,魏晋书家才情早熟,素养宽博,韵致别具,人才辈出各领风骚。

我们从书家行为与心路历程便可知晓“魏晋风韵”产生的本质和动因。

魏晋时期书家大多放浪形骸,举止超脱,不滞于物,不拘于事。

这种外界表现缘于他们充沛的内在感情。

他们情感丰富,易于动情,对事对物一往情深,执著而痴迷。

而这种情感体认与把握,又缘于他们对生命意识的高度敏感。

一方面,他们哀叹生命之仓促短暂。

王献之《桃叶歌》中的“春花映何限,感郎独采我”,对人生短促一唱三叹深感于怀,人生如梦、所欣皆为陈迹的悲凉始终萦绕胸际。

另一方面,他们感受到生命反复无常。

那个时代,谁都可能瞬间抓住偶然的机遇而登朝入室,谁都可能因不测之际而面临灭顶之灾,世事动荡成为人们存活的强大而酷烈的异己力量。

《三国志·钟繇传》中记载:“人当道情,爱我者一何可爱,憎我者一何可憎!”正是社会炎凉极好的写照。

再一方面,他们欷歔生命之虚空无依。

谢安在《与支遁书》中说:“人生如寄耳,顷风流得意之事,殆为都尽。

”生命随波逐流、风雨飘摇,使得趁时纵欲、及时行乐心态甚嚣尘上。

为此,他们反复叩问生命真谛与意义,在心灵深处自觉地认识到,真正的人生就是要以自己的风度、智慧和思想来证明自身的存在与价值,用宽广旷达的胸怀深情拥抱这个世间。

③这种自觉的“生命之思”,直接导致“魏晋风韵”的形成和发展。

而与之相比较,后世书家再也没有这种自觉自醒的机缘,失去了原生态感悟的底蕴,有的仅是享受智慧之果的福报,以此唤醒自己的审美意识,“睡他人之榻,被他人唤醒”,正是后期书家无法超越“魏晋风韵”的本质原因。

④从书法史上最接近王羲之、王献之的书家来分析,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这一点。

⑤功利目的和生活体验使智永成为“魏晋风韵”的谢幕者。

作为“二王”后裔的隋朝书家智永书艺过人,但他书写目的十分功利,生活方式也十分怪异,躲进楼阁临摹40年,只望复兴祖上宏业,留芳百代。

强烈的功利心和生活际遇使他无关严冬酷暑,无关春青秋黄,既不闻外界自然风风雨雨,也不见寺内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样的举止本身就与“魏晋风韵”难以合辙,使之书法相较王羲之笔法的秀润与圆劲还差一些火候,清健流便稍显不足,欲传承祖上风韵只能徒生望洋之嗟,仅成为这一脉最后一位杰出的传承人。

⑥个性追求和创新理解,使米芾成为“魏晋风韵”信奉者。

北宋的米芾天资高迈,为人狂放,信仰“魏晋风韵”,心慕手追“二王”书迹,《宣和书谱》中记载:“米芾书学羲之,篆宗史籀,隶法师宜官。

”《宋史·文苑传》中说:“芾特妙于翰墨,沈著飞翥,得王献之笔意。

”虽然他一生临池不辍,但刻意角逐个人笔法,求其特殊而又设法求变,最突出的是他笔法圆转、竖钩呈现陡起与“蟹爪”,使书作外形过分竦削。

他有“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中和”思想的体验,但又自称书写过程为“刷字”,讲究痛快淋漓,欹纵变幻。

这种人为的色彩和“魏晋风韵”还是有一段不小的距离。

⑦内在情性和自我意念使苏轼成为“魏晋风韵”突出者。

与智永、米芾不同,苏轼有着自己对生命意义的见解与思考,这正是其《黄州寒食帖》被世人评为“天下第三行书”
的重要原因。

他理解王羲之的“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价值创造之中,所以有骇世之言“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他的“生命之思”主要表现在人生不必对流逝的生命作无谓哀叹,不能把生命绝对化,而应多维度去加以体验,顺则“兼治天下”,逆则“独善其身”。

可以看出,他更多的是对王羲之的继承与发展,而且继承大于发展,失却“首创”与“自觉”意义。

他将情性和自我意念举得过高,提出“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的书学思想,过分注重书家主观情感作用,格外追求创作心态自由。

情感浓郁甚于王羲之,有其优也有其劣,尽管如此,还是可以认为,在书法的千年历史长河中,苏轼是最接近且具有“魏晋风韵”的卓越书家。

⑧时代审美和承续动机使赵孟頫成为“魏晋风韵”追随者。

元代的赵孟頫直追“魏晋风韵”,耽于“二王”时间最久,潜心研习“二王”功夫最足,明代的王世贞在《彝山堂笔记》中说:“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复二王之古,开一代风气。

”他对书法的最大功绩便是复兴“魏晋风韵”,影响之大在元、明、清三朝中无出其右。

但时殊境迁,世人面对现实已无生命叹喟。

而且在艺术形态上,审美也在发生着变化,彼时总体上艺术审美风格日趋内敛,气度日趋狭小,特别是艺术上“逸笔”成熟,使得时代审美更加精致、典雅、秀媚、甜熟。

同时,在传承动机上也值得深究,也许赵孟頫追溯魏晋,有着恢复传统的民族意识,但更多地为超脱现实环境之需。

所以后世书家批评他“媚”“熟”,如明代董其昌说:“赵书因熟得俗态,吾书因生得秀色。

”并非尖酸刻薄。

这就是赵孟頫对“魏晋风韵”只能步其后尘,而不会为其增色的原因。

(选自2019年12月2日《中国文化报》,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第⑧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魏晋风韵”为何难以超越?请简要作答。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晋书家大多洒脱超然,书风追求自由随性,书作崇尚韵味、清逸流美。

B.“二王”是魏晋书坛杰出代表,后世书家因种种局限难以超越他们。

C.苏轼认为,只要融入主观情感,恪守严谨法度,就能写出佳作。

D.选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结构紧凑,逻辑严密,说服力强。

1.(2分)“魏晋风韵”难以超越。

2.(3分)道理论证(引用论证)。

引用明代王世贞的话(名人名言)论证了“时代审美和承续动机使赵孟頫成为‘魏晋风韵’追随者”(“元代赵孟頫直追‘魏晋风韵’,研习时间最长,功夫最足”)的观点,使论证更具权威性,更有说服力。

3.(3分)后期书家只注重审美,没有像魏晋书家一样自觉地深入思考生命的真谛与意义,证明自身的存在与价值。

(紧扣“没有自觉地‘生命之思’”概括作答,意近即可,3分;直接摘抄原文,2分)
4.(3分)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