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之歌》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

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

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1.花之歌教学设计之一教学目标:1.认识“穹”、“孕”等10个生字。

会理解“苍穹”、“旖旎”、“琼浆”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诗一般的语言,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感悟花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花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理解花的形象,感受生活中的美。

2难点:借助语言文字展开丰富想象,体会花儿向往光明,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的人生态度,流露出作者对花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1.关于花的诗句。

2.黎巴嫩纪伯伦的《啊!风》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请看下面一组诗。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这三首诗中都写到花。

花是美丽的,带给大自然以多姿多彩,带给大自然以芬芳。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散文诗《花之歌》,诗人纪伯伦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所以他笔下的花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构成了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

这花给人以启迪,富有生命的内涵,接下来请跟随诗人,走进花的世界吧!2.书写课题:4.花之歌3.介绍作者。

纪伯伦是黎巴嫩诗人、作家、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现代小说、艺术和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

其主要作品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

代表作品有《我的心灵告诫我》,《先知》,《论友谊》。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借助字典等工具书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苍穹( qióng )孕育(yùn )摇曳( yè)馥郁(fù)赠予(yǔ)硕大(shuò)琼浆(qióng )鸣啭( zhuǎn )婆娑( suō)冠冕(miǎn )(2)检查词语的理解。

《花之歌》教学设计教案

《花之歌》教学设计教案

《花之歌》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花之歌》。

(2)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2)通过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运用诗歌中修辞手法的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珍惜花草树木的情感。

(2)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花之歌》。

(2)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诗歌《花之歌》的文本。

(2)与诗歌主题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写作练习纸张和文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诗歌《花之歌》。

(2)准备好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与诗歌主题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之美。

(2)教师简要介绍诗歌《花之歌》的背景和作者。

2. 朗读诗歌(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花之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自主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

3. 解析诗歌(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分享自己的感悟。

4. 应用修辞手法(1)教师给出一个场景,要求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2)学生现场写作,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五、课堂小结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六、教学延伸1. 教师组织一次户外活动,如植树、绿化校园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 学生分组进行调查,了解周围环境污染的原因和危害,并提出解决方案。

《花之歌》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花之歌》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花之歌》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花之歌》。

(2)理解《花之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分析诗中的象征意义,了解花在诗人心中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

(3)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运用象征手法表达情感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花之歌》。

(2)理解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

难点:(1)诗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诗中象征意义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准备:(1)课文《花之歌》的文本。

(2)相关背景资料。

(3)投影仪或白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花朵,谈谈对花的感受。

(2)提问:你们知道花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吗?2. 朗读与背诵:(1)引导学生朗读《花之歌》。

(2)鼓励学生背诵诗文。

3. 文本分析:(1)分析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探讨诗中的象征意义,如花代表生命、美丽、短暂等。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

(2)分享讨论成果。

5. 写作练习:(1)请学生运用象征手法,写一段关于“友谊”的短文。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写作心得。

(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五、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1)学生能否正确朗读和背诵《花之歌》。

(2)学生对诗中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的理解程度。

(3)学生运用象征手法表达情感的能力。

2. 教学方法的适用性:(1)朗读、讨论等教学方法是否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2)小组合作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教学效果评价:(1)学生的课堂表现,如发言、讨论等。

《花之歌》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花之歌》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花之歌》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花之歌》。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花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写,分析和解读文本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2)培养学生珍惜生命、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多次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掌握正确的朗读节奏和语音语调。

2. 生词短语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通过例句和练习,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

3.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解读花的象征意义,理解作者的意图。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花朵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花朵的美丽。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花的美丽和生动。

3. 学习生词短语: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通过例句和练习,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

4.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解读花的象征意义,理解作者的意图。

四、作业布置:1. 朗读并背诵课文。

2. 做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热情反应。

他们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了课文中所描述的花的美丽和生动。

他们也能够熟练地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有些学生在朗读时,对一些句子的语音语调掌握不够准确,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练习。

一些学生在课文解析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帮助。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课文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2. 利用图片和实物等辅助教学材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3. 通过分组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互动等。

《花之歌》教学设计

《花之歌》教学设计

《花之歌》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花之歌》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诗歌以花的口吻,讲述了大自然的话语,一曲清新美妙的花之歌展现在我们眼前,诗歌从花的生命周期、花生长在绿地中、花的生长过程、花的贡献和花的追求五个方面展现了奇特的想象,借物喻人,表达了对花以及像花一样积极乐观的人们的赞美之情。

二、学情分析我面对的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通过前几年的学习已经对诗歌有了大致的了解,基本具备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以及揣摩文章表情达意的能力,但在重点词语以及写作手法的处理和理解上还需要老师及时的点拨和引导。

三、教学目标(一)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二)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说出对花的各种形象的理解。

(三)感受并交流课文中想象奇特的地方,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受诗人奇特的想象。

教学难点:学习并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五、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感知“我”是花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结合日常生活经验,交流对花的认识。

3.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懂词语。

(1)学生自由读课文(2)借助“/”符号,读好长句子的停顿。

(3)理解“亮晶晶的眼睛”“硕大无朋的独眼”指的是星星和太阳,初步感受想象奇特。

(二)走进课文,理解“我”是花1.朗读课文,学生找出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我”是花,画上波浪线,并做批注。

2.交流指导,形成板书。

3.引导学生比较发现:仔细看板书,读一读花瓣上的关键词,你发现了什么?4.学生交流。

(板书:由花的特点想开去)(三)研读课文,感受奇特想象1.默读1-4自然段,画出花有哪些别名,并想想作者为什么赋予花这样的别名?(1)交流反馈,关注“大自然的话语”“星星”“诸元素之女”“礼品”“冠冕”“祭献”等词语。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花之歌》教案优质(优秀4篇)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花之歌》教案优质(优秀4篇)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花之歌》教案优质(优秀4篇)教学目标:1.交流平台:阅读文章,首先要读懂,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词句段运用:体会排比句的特点以及这样写的妙处;说说分号的用法;路牌的读音。

3.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过故人庄》。

教学重点难点:2难点: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借助画面,理解古诗大意,体会古诗的意境与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准备排比句的课件。

2.准备《过故人庄》的录音、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板书:语文园地)二、学习“交流平台”1.复习本单元学习的课文。

2.本单元学习的方法。

感受课文中丰富的想象,深入理解内容。

3.阅读“交流平台”的内容,你明白这段话的要点是什么吗?(1)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圈画重点语句。

(2)可以围绕重点写写批注,或感受。

4.交流。

(1)阅读文章,首先要读懂,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为了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关键要想。

(2)阅读的时候,可以从课文的内容联想到更多,比如作者的其他作品,写同一景物或事物的作品,以及文章的写作方法,等等。

举例子的时候,要选择本单元中的内容,可以换成“草原”那一课的例子。

6.总结:阅读文章时,要由课文内容往外想,这样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够活跃思想,激发创造力哟!三、学习“词句段运用”1.出示排比句课件。

A.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B.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C.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2.朗读,理解句子意思。

3.认识排比修辞手法以及特点。

排比是一种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花之歌》教学设计及反思

《花之歌》教学设计及反思

《花之歌》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花之歌》这首诗的背景与作者;2.理解《花之歌》的基本意思;3.掌握《花之歌》中的一些重要词语与表达;4.培养学生欣赏与感悟诗歌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2.学习《花之歌》中一些重要词语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美丽的花海视频,激发学生对花卉的兴趣,并提问:“你们知道诗歌中有一首《花之歌》吗?你们想听一听吗?”引入本堂课的主题。

2.课堂互动(15分钟)-《花之歌》是谁写的?-诗歌中的“花”是什么意思?-诗歌的背景是什么?3.分组阅读与解读(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阅读与解读《花之歌》,每个小组挑选一段诗句进行解读。

教师可以在每个小组中设立组长,指导小组成员去理解句中词语的意义,并作出解释。

4.课堂交流(15分钟)将各小组派代表上台解释他们所阅读与解读的诗句,其他组进行补充与提问。

帮助学生对整首诗的意义有个整体的理解。

5.重点词汇解析(15分钟)在分析完整首诗之后,教师针对其中的一些重要词汇进行解析,包括“芬芳”、“花开”等,帮助学生理解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与意象。

6.收集花卉名字(15分钟)教师提议学生在课堂上收集大家所了解到的花的名字,并表达对花的喜爱之情。

学生可以自动组织小组进行收集、呈现与交流。

7.课堂结束(5分钟)教师对本课所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多读诗歌,欣赏大自然的美。

四、反思不过,本节课在教学设计方面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学生在阅读与解读诗歌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生字生词,导致理解困难。

教师可以事先告知学生一些重要词汇的含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整首诗的意义。

其次,在收集花卉名字的环节,可以考虑安排学生进行一些拓展性的活动,比如,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花卉图册,同时收集一些有关花卉的小故事。

这样可以更加丰富学生对花卉的了解与喜爱,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花之歌》(完整版)

《花之歌》(完整版)

《花之歌》(完整版)《花之歌》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为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9课《花之歌》,该诗是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的散文诗《组歌》中的一篇,运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花”的口吻,描绘了花的成长、凋谢和再生,展示了花的快乐、悲伤和对未来的渴望,从而告诉我们生命的真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偷偷地”“静静地”造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想象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关爱大自然,珍惜生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理解诗中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体会诗歌的意境。

2.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生字卡片、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1.1 教师播放课件,展示各种花卉图片,引导学生欣赏花的美丽。

1.2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花,谈谈为什么喜欢。

1.3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花的成长过程,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0分钟)2.1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2 学生合作学习,交流课文理解,讨论诗歌的意境。

3. 课堂讲解(10分钟)3.1 教师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3.2 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 课堂练习(5分钟)4.1 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4.2 学生表演课文,增强对诗歌意境的体会。

5. 作业布置(5分钟)5.1 抄写生字词。

5.2 背诵课文。

六、板书设计《花之歌》生长凋谢再生快乐悲伤渴望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

2. 背诵课文。

3.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生命的理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较深刻,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学设计第1篇】设计说明《花之歌》是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的一首散文诗。

文中尽显“纪伯伦风格”中的轻柔、凝练、隽秀与清新,也展现出纪伯伦“平易中发掘隽永,以美妙的比喻启示深刻的哲理”这一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诗人通过花语的清新流露,构建了一幅大自然活生生的图画。

这首散文诗表面是写花,但真正是写人,诗人利用花这种大自然的语言来寄托自己的伟大情操。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学课文,以课文前的导读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以读促思,读中感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大自然中的“花语”,体会作者奇特的想象。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纪伯伦的及介绍资料,作者的及介绍资料。

2.课件:不同情境中花的。

学生准备:搜集描写花的其他文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板书课题,引导质疑。

生1:花会唱什么歌?生2:这里的“花”是什么花?生3:作者是谁?2.通过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对作者的了解:纪伯伦,黎巴嫩著名的诗人,是黎巴嫩的文坛骄子,作为哲理诗人和杰出的画家。

纪伯伦的散文诗轻柔、凝练、隽秀、清新,“平易中发掘隽永,以美妙的比喻启示深刻的哲理”,这一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被称为“纪伯伦风格”。

他的作品以散文诗为主,通过奇特大胆的想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3.引导学生根据这段文字说说自己准备怎样学习课文。

预设:生1:我想通过课文前的提示去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诗人的想象。

生2:我想通过多读来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生3:我想了解诗里有没有蕴含什么哲理。

生4:我想把它背下来,感受纪伯伦语言的美。

……设计意图:让学生讨论怎样学习课文,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

有了目标,就会有针对性的学习,从而感受到如果阅读目的不同,就要选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二、自学课文1.小组合作,进行自学。

(1)借助拼音读准课文中注音的字词。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优秀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优秀教案第【1】篇〗4* 花之歌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2.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说出对花的各种形象的理解。

3.感受并交流课文和“阅读链接”中想象奇特的地方,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 感悟花的形象,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并交流课文和“阅读链接”中想象奇特的地方,和同学交流。

难点: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说出对花的各种形象的理解。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花入课,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各种花的。

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是啊,一朵朵娇艳美丽的鲜花,带给我们美的享受。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首散文诗《花之歌》,诗人纪伯伦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

在他的笔下,花有生命、有灵性,它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同时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芒,给人以启迪。

让我们跟随诗人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能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

学生参与收集作者资料的过程,能激发他们对于文本内容及创作背景的兴趣。

一起感受花的美好吧!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交流资料,介绍作者: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纪伯伦的资料,教师适时补充、总结。

二、交流预习,提问检查1.互相检查生字的读写。

2.同桌互看,对方提出的课堂探究能不能解决。

3.选择一两位同学的问题在全班交流。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交流指导。

(1)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碰到不会读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采取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

(2)预设难词,教师相机指导。

苍穹:天空。

冠冕: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

这里泛指帽子。

旖旎:柔和美好。

馥郁:形容香气很浓。

硕大无朋:形容无比的大。

朋,伦比。

婆娑:盘旋舞动的样子。

(3)朗读展示:①指名个人朗读。

②小组合作朗读。

③老师学生对读。

2.再读课文,引导思考。

(1)默读课文,一边思考一边简单批注: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2)用“读到……时,我仿佛看到花儿……”的句式,学生小组内交流。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学设计(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理解课文内容。

2.整体把握这首散文诗独特精巧的构思。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以物喻人、寄托诗人心中美好情感的写法。

4.把课文与“阅读链接”中的材料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作者想象的奇妙。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教师播放以花为主题的音乐片段(如民歌《茉莉花》、世界名曲《花之圆舞曲》等),让学生静静倾听,并谈谈听曲的感受。

导语:同学们,老师刚才给你们播放了几段乐曲,它们都是以花为主题的,有民歌,有流行歌曲,还有西方的古典音乐。

你们的脑海中是不是浮现出了曾经见过的花朵的模样呢?这些都是名副其实的“花之歌”。

今天我们要学习纪伯伦的《花之歌》,这是一首散文诗,是一首花的赞歌。

学习这篇文章,也需要我们发挥想象力,就像刚才大家听那些美妙的音乐一样。

2.出示课题,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题并引发思考。

思考:“花之歌”,单从字面上看,我们可以理解为“花的歌”,它会唱些什么呢?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作者简介。

纪?哈?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

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

本文选自《泪与笑》中的《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另四首是《美之歌》《幸福之歌》《雨之歌》《浪之歌》。

纪伯伦的散文诗充满浓郁的诗情和深刻的哲理,与印度诗人泰戈尔齐名,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两位巨人”。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称他“是东方刮起的第一次风暴,席卷了西方,给我们西海岸带来了鲜花”,而他带有强烈东方意识的作品被称为“东方赠给西方的最好礼物”。

2.听音频朗读,一边听,一边学习停顿和朗读的语气。

3.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标注读不通顺的地方。

《花之歌》教案设计

《花之歌》教案设计

《花之歌》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花之歌》。

(2)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2)通过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诗歌《花之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抽象意象的理解和表达。

2. 诗歌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诗歌《花之歌》的文本。

2. 与诗歌主题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写作纸张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展示与诗歌主题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中的花朵。

(2)教师简要介绍诗歌《花之歌》的背景和作者。

2. 朗读和理解诗歌:(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帮助学生熟悉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3. 欣赏和分析修辞手法:(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解释其作用和效果。

(2)教师举例说明如何运用这些修辞手法到自己的写作中。

4. 写作练习:(1)教师给出一个与诗歌主题相关的写作题目,要求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2)教师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写作,并进行互相评改和反馈。

5. 总结和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诗歌《花之歌》的内容和修辞手法。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诗歌中的价值观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六、教学评估:1. 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和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花之歌》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花之歌》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花之歌》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花之歌》。

(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学会欣赏诗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

(2)学会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花之歌》。

(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难点:(1)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

(2)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诗歌《花之歌》,理解诗歌内容。

(2)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道具等。

(1)预习诗歌《花之歌》,了解诗歌的大意。

(2)准备合作探讨的问题和观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花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花卉的美。

(2)引导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花卉的认识和感受。

2. 诗歌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花之歌》。

(2)学生自主学习,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

(3)教师讲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4. 诗歌展示(1)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如朗读、表演等,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点评学生的展示,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1)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掌握程度如何。

(2)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3)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如何,有哪些值得肯定的地方。

(1)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是否深刻,有哪些收获。

(2)在合作探讨中,自己的表现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花之歌》教案

《花之歌》教案

《花之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节奏美。

理解诗歌中意象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阅读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体会诗歌优美的语言,理解诗歌中花的形象。

领悟作者以花自喻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2、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花的象征意义,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

引导学生从花的视角思考人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各种花卉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花的形态和特点。

提问:花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花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感受?2、初读诗歌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思考: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内容?3、整体感知学生交流初读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提问:作者笔下的花具有怎样的特点?4、精读诗歌学生分组朗读诗歌,思考以下问题:花在哪些地方出现?花与自然有怎样的联系?花的生命历程是怎样的?小组讨论,交流汇报,教师点评并总结。

5、探究象征意义引导学生思考:花在诗歌中仅仅是一种植物吗?它还象征着什么?学生自主思考,发表见解,教师适时点拨。

6、体会情感提问:作者通过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人生态度?学生结合诗歌内容和自己的理解,阐述观点,教师进行总结和升华。

7、拓展延伸让学生模仿《花之歌》的写作手法,以“____之歌”为题,写一首小诗。

展示学生作品,进行点评和交流。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案第【1】篇〗《花之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

2、整体把握这首散文诗独特精巧的构思。

3、体会以物喻人,寄托诗人心中美好情感的写法,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

2.理解作者笔下的花的形象。

教学难点: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哲理。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出示)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是啊!一朵朵娇艳美丽的鲜花,带给我们的是美的享受。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首散文诗《花之歌》,诗人纪伯伦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

在他笔下,花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了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

让我们跟随诗人一起感受花的美好,花的灵性吧。

2.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3.介绍作者。

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作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

其主要作品有《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

纪伯伦、鲁迅和泰戈尔一样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1.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画出生字词,注意把课文读通顺。

(2)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2.学生按照提示要求自学。

3.交流学习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1)认读新词。

出示字词:苍穹坠落绿茵祭献旖旎馥郁琼浆领悟硕大无朋心驰神往顾影自怜孤芳自赏指名读。

男女生读。

全班齐读。

(2)学写字词。

师指导书写“穹、祭、旖、旎”。

学生练写,个别展示,集体评议。

(3)理解词语。

苍穹:天空。

冠冕: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说课稿第【1】篇〗《花之歌》说课稿一、说教材《花之歌》是纪伯伦的散文诗集《组歌》中的一首,诗人用花的语言来叙述大自然的话语,文中尽显“纪伯伦风格”中的轻柔、凝练、隽秀与清新。

诗人通过花语的清新流露,构建了一幅大自然活生生的图画。

二、说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苍穹、孕育、冠冕”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

3.理解文章主旨,体会作者的感情。

借助丰富的想象,丰富人生内涵。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不要求学生深入理解每句话意思,只需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即可。

通过朗读品味优美的语言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体会借物喻人,寄托心中美好情感的写法,丰富审美体验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1.朗读感悟法。

本文语言优美,描写生动,再加上这篇课文不属于精讲篇目,所以不必过多讲解分析,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多读,在读中去感受、领悟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促进学生自悟自得,受到美的熏陶。

2.自主学习法。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要想让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得到实现就要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努力挖掘学生的求知欲。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让学生自读自悟,思考并交流教师提出的问题,给予学生极大发挥空间。

四、说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以学生比较熟悉的花引入话题,用让学生感受花的美丽,引入课题,理解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出韵味,并在多次朗读中划分出文章的结构。

(三)研读感悟。

1.学生再读课文,探究第一部分(1—4段)是围绕什么在写,前四段的语言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

这部分以“我是……”的句式对花的形象展开描画。

2.研读5—7自然段,说说这一部分是围绕什么在写。

这部分主要围绕“我在做什么”,继续描写花的形象。

分别写了“我”的一天如何度过——迎接光明、送行光明;“我”怎样和周遭世界和谐相处——摇曳、呼吸、微睡、醒来;以及我在享受世界无私给予的同时,坚持追求光明的决心与行动。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学设计第1篇】《花之歌》教案一、欣赏《花之圆舞曲》1、师:花是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礼物,它带给我们美丽与芬芳!诗人用美丽的诗句赞美它,画家用五彩的画笔描绘它,音乐家用优美的旋律表现它。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柴可夫斯基所创作的交响乐《花之圆舞曲》。

2、播放音乐《花之圆舞曲》(片断)。

师:你们能听出这是几拍子的音乐吗?几个部分?(引子、第一圆舞曲、第二圆舞曲)3、这首圆舞曲是三拍子的。

它选自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夹子》,是克拉拉随着王子来到童话王国,百花仙子为欢迎她而跳得一段舞蹈的伴奏音乐。

4、再次聆听,同时用动作(花儿开放状)感受乐曲情绪的变化。

当乐曲情绪变得热情洋溢时,动作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做花儿怒放状。

动作幅度要大。

二、学习歌曲《五月的夜晚》1、师:柴可夫斯基的这部表现百花仙子舞蹈的音乐作品《花之圆舞曲》不仅使我们陶醉,还唤醒了正在沉睡中的紫丁香。

看一簇簇一丛丛紫色丁香花在这个五月的季节尽情地开放了。

2、多媒体出示紫丁香的,并且配《五月的夜晚》这首歌的伴奏音乐作为背景音乐。

3、师:听这段背景音乐是一首匈牙利民歌《五月的夜晚》,它将我们带入欧洲五月的夜晚那浓浓的春意,那晚风吹来的舒适,那花儿绽放瞬间的惊喜。

同学们想听这首歌曲吗?4、听《五月的夜晚》,听一听,歌曲中红色色块的两句旋律用了旋律()的创作手法。

5、师总结: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相同,这种创作手法我们称为旋律重复。

这首歌里还有相同手法的运用吗?学生边说老师边用色块表示。

6、学唱歌曲(1)跟老师唱歌谱,用接唱的方法,即学歌谱有体会旋律重复的手法。

(2)学生用“啦”哼唱。

这么短小的一首歌却有这么多重复的地方,你可以跟着老师的琴轻轻用“啦”来唱一遍吗?并用手势表示旋律线。

(3)唱歌词。

解决音准问题。

7、完整唱歌曲8、歌曲处理(1)保持音记号师:同学们睁大眼睛,看看老师在音符下面做了什么变化?师:同学们认识这个记号吗?那让老师来告诉你们,这一记号叫做“保持音”,顾名思义,保持音的作用就是把音保持住,同学们看看老师这么唱对不对?(师故意用顿音唱旋律)师:那这样唱呢?(师示范正确的保持音唱法,学生比较一下,加了保持音效果更好)师总结:保持音记号我们要唱的连贯、饱满,一起再来把这两句唱一唱。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花之歌》教案优质范文三篇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花之歌》教案优质范文三篇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花之歌》教案优质范文三篇人冀子孙贤,而不敬其师,犹欲养身而反损其衣食也。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花之歌》教案优质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花之歌》教案优质范文一教学目标1.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掌握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3.了解花的作用及其神韵和品格,体会作者想象的奇特。

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作者对花的爱恋与赞美。

2.想象文字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花的美丽。

教学难点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奇特的想象。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1.人们都喜欢花,那五颜六色、清香四溢的鲜花装点了人们的生活。

我们随时随地可见那些美丽的鲜花:生日宴会上的康乃馨,婚礼现场的红玫瑰,校园花坛里的白牡丹……人们赋予鲜花许许多多的含义。

今天我们就来加深对花的认识,让我们来看看黎巴嫩的纪伯伦是怎样看待鲜花的。

(板书课题:花之歌)2. 纪伯伦简介,学生初步了解。

谈话环节可以创设一个氛围,使学生兴趣被激发,能够集中精力到新的学习任务中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解决字词。

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

2.出示词语。

【出示课件2】苍穹坠落孕育冠冕赠予祭献摇曳旖旎馥郁凝视琼浆婆娑心驰神往顾影自怜孤芳自赏3. 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

(二)读懂文意1.在文中,作者将花比作了什么?(大自然的话语、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的星星、诸元素之女、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婚礼的冠冕以及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板书:大自然的话语星星诸元素之女礼品婚礼的冠冕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2.在这首为花儿唱的赞歌里,花儿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花儿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它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

)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1.同学自由朗读,注意读出文章的感情和节奏,感性体会纪伯伦散文诗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2.教师范读课文。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之歌》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
【学情现状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基本能独立阅读本文,知道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但是从字里行间去体会蕴含的哲理还是比较有难度的,需要通过创设情境、品读语句来感悟。

另外本文想象奇特的地方正呼应了本单元的主题“想开去”,也是本文的重点,通过前两课《草原》和《丁香结》的学习,初步掌握了“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阅读方法。

本课主要通过不同方式的朗读来引导学生深化学习这种写作方法并进行指导创作。

【重点难点预设】
重难点:找出文中想象奇特的地方,并学以致用。

【学习目标设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散文诗语言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2.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说出对花的各种形象的理解。

3.感受并交流课文和“阅读链接”中想象奇特的地方,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策略设计
【媒体资源】
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运用音像材料、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方式方法】
结合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和本文的教学目标设计预学案;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等形式进行学习;运用各种形式的朗读、比较阅读、现场创作等方法突破重难点。

【教学结构流程】
学习评价设计
【主要内容】
1. 认真朗读课文三遍,从流利程度和感情表达为自己评星级:
,将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朗读录音发到班级微信群。

2.搜集纪伯伦的资料,特别是代表作品、文学特点、写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课前在班级微信群中交流。

3想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划出相关句子并批注。

4.找出课文和“阅读链接”中想象奇特的地方,读一读并批注理解。

【评价反馈】
老师于课前听学生朗读录音,对学生朗读情况有基本了解,便于课上指导正音。

【主要内容】
1. 用“读到_____________时,我仿佛看到______________。

”的句式说话。

2. 仿写句子: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我在__________,使________________;我在__________,使____________。

3.想象创作:用“我是……”的句式说说自己变成什么事物,会
做什么?会发生什么?
【评价反馈】
说写结合,生生互评,老师点拨。

【主要内容】
习作:学习本文想象奇特的方法,把自己想象成另一种事物,写一个小片段。

【评价反馈】
针对学生的习作,开展讲评、共赏、互改。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介绍作者,引起阅读兴趣
1.出示纪伯伦的照片和简介:
纪伯伦,黎巴嫩诗人、画家、作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与印度的泰戈尔齐名,被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两位巨人”。

其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表达深沉的感情和远大的理想,并常常流露出愤世嫉俗的态度或表现某种神秘的力量,是阿拉伯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使用散文诗体的作家。

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

主要作品有:《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

本文选自《泪与笑﹒组歌》与他的生平有关。

2.今天我们要共同欣赏这首《花之歌》,看看作者纪伯伦身处颠沛流离,身处异国他乡,是用一种怎么的人生态度面对的。

【设计意图】
通过对作者的介绍,使学生对这首散文诗的写作背景有初步的了解,既激发了学生阅读的欲望,又为接下来理解文本做了铺垫。

二、读文寻花,体会作者表达特点。

1.指名分段阅读,教师正音。

2.自由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
3.小组交流: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我”是花?请用“读到
__________时,我仿佛看到___________。

”的句式跟同伴说一说。

4.全班交流,老师点拨,引导品读重点语句。

预设一:
生:读到“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时,我仿佛看到_______。

(花儿盛开与凋谢、四季轮回、生长与枯萎)
①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谈理解。

②带着感受朗读这一段,指导朗读。

③小结:诗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写出了自然界中循环往复的花开花落。

预设二:
生:读到“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时,我仿佛看到___________。

(新娘手里的捧花、送给妈妈的康乃馨、祭奠逝世者的菊花……)
引导:整体朗读,感受独特的写法。

【设计意图】
1.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探究写法”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力,对写作特点的品鉴力。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发现诗中独特的表达形式,感受花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品读感悟,感受奇特的想象。

1.反馈预习,交流文中想象奇特的地方。

2.小组合作:根据课前预习时批注的句子展开交流,读句子,说奇特,谈体会,互相补充。

3.全班交流,补充体会,互评朗读。

4.根据学生的分享,出示重点语句,感受奇特的想象,感悟生动的画面和蕴含的哲理。

预设一:
生: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①想象:星星是苍穹中的花,花是绿茵中的星星。

②哲理:以星喻花,突出了花的高洁夺目。

预设二:
生: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①模仿句式说话练习:
我在____________,使___________;我在____________,使___________。

②想象生动的画面,指导读出节奏感和音韵美。

预设三:
生: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①哲理:借花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和豁达开朗的高尚品
格。

②引导学生联系作者的生平与写作背景想开去,领悟到作者其实是借花表达自己积极向往和追求光明的人生态度,用“我”来描述能使文章显得含蓄而有趣。

【设计意图】
奇特的想象是本文的重点,引导学生感受奇特想象的趣味性,让学生明白想象也是要符合生活现实的,也能传达出深意的。

四、比较阅读,体会不同作家笔下的奇特想象。

默读阅读链接《杨柳与水莲》,找出想象奇特的地方,和同学交流不同作家笔下奇特的想象。

【设计意图】
通过对比阅读,再一次让学生深入理解什么是“想开去”,引导学生大胆的想象。

同时通过品读语言,指导学生怎样把想象写具体,写生动。

五、想象创作,畅谈“我是……
《花之歌》是花的自述,想象奇特,读来很有趣味。

如果你有一个机会,把自己变成另一种事物,会发生什么呢?
1.用“我是……”的句式,想一想自己变成什么事物,会做什么,会发生什么?
2.与小组同伴交流分享,互相倾听,互相启发。

3.小组推荐最具有奇特想象的同学,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
结合本文的叙述特点,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从读的内容想开去”运用到写作中,结合生活,发挥想象,即兴创作,学以致用,为本单元习作打好基础。

【板书设计】
4※花之歌
纪伯伦
我————花(想象奇特)
积极乐观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