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设计
八年级物理上册 1_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学习目标:1、知道测量的必要性。
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3、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刻度尺正确测量长度。
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正确测量时间。
4、知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5、通过相关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过程,激发操作兴趣,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素质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学习重点:1、认识常用的计时工具和长度测量工具。
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学习难点:1、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
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学习过程:一、测量的必要性生活中我们常通过眼睛直接判断物体的大小、长短。
上面左图的帽檐直径AB与帽子高度CD哪个较长?右图中,中心的两个圆哪个面积较大?先看看,再用尺量。
仅凭感觉判断距离的远近、长短、温度的高低……,不一定正确,更谈不上准确。
为了正确地认识周围的世界,准确地把握事物的特点,人们发明了许多仪器和工具。
这些仪器和工具帮助我们进行准确测量。
尺、钟、温度计等,都是我们熟悉的测量仪器或工具。
二、国际单位制——测量需要有统一的标准传说有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各用自己的腰围做标准,测量同一段布的长度,因结果不同而互相争吵,这说明什么?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_______________ ,这个____________________就叫国际单位制。
三、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阅读课文第11页①度的国际单位单位是_______ ,单位的表示符号是_______ ,常用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的表示符号分别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
②位换算:1千米(km)=_______分米(dm)= _______厘米(cm)= _______毫米(mm)=微米(µm )=_______纳米(nm)③了解“米”的准确定义: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s内所经路径的长度定义为1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将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相结合,使学生感觉新知识并不那么生疏,有利于学生更快的承受新知识。
对长度单位系统的总结,便于学生记忆。
学完一个知识点马上练习,有利于学生
掌握知识点。
二、长度的测量
播放PPT,引导学生认识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
正确使用刻度尺
①认
PPT播放刻度尺的图片答复以下问题:
〔1〕它的单位是什么?
情景导入
导入新课
Ppt播放教科书第十页的两个图片。
PPT演示:AB=CD,两个圆大小相等
在生活、消费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比拟间隔的远近、时间的长短、温度的上下…人们常常用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等感觉器官去感知外界的情况。但是,仅凭感觉去判断,不一定正确,更谈不上准确。为了正确地认识周围的世界,准确地把握事物的特点,人们创造了许多仪器和工具。这些仪器和工具帮助我们进展准确的测量。尺、钟表、温度计等,都是我们熟悉的测量仪器或工具。
记录
板书设计
利用PPT,演示秒表的使用、读数。
PPT播放刘翔110米栏的视频。
学生根据生活经历说出时间的单位:时〔h〕、分〔min〕、秒〔s〕,1h=60min,1min=60s
观察
学生使用停表测量时间。
培养学生观察总结的才能。通过分组实验,纯熟地掌握停表的使用
四、误差
引出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学生观察比拟AB与CD的长短,两个圆的大小,学生根据直观的观察判断AB比CD短,上面的圆小于下面的圆。
观察
通过直观视觉和ppt的比拟,使学生得出结论:仅凭感觉判断不准确。
新课教学
一、长度的单位
凭感觉不准,那么我们需要借助工具进展测量,测量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首先规定他的单位。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为学科和课程主要内容,旨在通过实际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掌握长度的测量单位、工具以及时间的测量单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对测量工具的使用不熟练,对测量单位的概念理解不深刻,以及对测量原理的不理解。针对这些问题,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方案,以期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长度和时间测量的重要性,如“为什么我们需要测量长度和时间?”“长度和时间测量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等。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在长度和时间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讨论解决方法。
3.通过问题驱动,让学生探究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原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小组合作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际生活中的长度和时间测量场景,如建筑工人使用尺子测量楼层高度,运动员使用秒表计时等,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创设实验情境,如测量教室的长度和宽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长度测量的意义。
3.通过讲述科学家们对长度和时间测量的探索历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科学精神。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内容包括:长度和时间测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在测量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通过小组合作,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心得,提高了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测量工具及测量原理。同时,让学生反思自己在测量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鼓励他们不断进步。
初二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设计5篇
初二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设计5篇第一篇:初二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设计初二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设计教学准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学情分析本节是本章的第一节,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中学生,缺乏定量研究自然现象的经验,对测量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使学生了解测量的必要性是这部分内容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本课贴近生活,可通过实验操作来进行新课的讲授。
学生普遍来说都能专心听课,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教学难点:误差的产生。
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教学工具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速度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要计算速度必须知道什么量?怎样利用公路上的里程碑大致测出汽车的速度?必须要测出相应的时间,看来测量时间对于生活和科学研究非常重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如何准确地测量时间。
二、新课学习(一)时间的测量1.计时工具教师概括介绍计时工具的发展变化过程。
在古代,人们用日晷、沙漏等器具来计时。
16世纪后,欧洲出现了有重锤的摆钟,近代机械式钟表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现代利用石英晶体制成了稳定、轻巧、方便的电子钟表,它们一天的偏差不超过0.5秒。
目前最准确的计时装置是天文台使用的原子钟,30万年的偏差只有1秒。
让学生看课文了解古代和现代的几种计时工具。
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古代人和现代人测量时间的工具、测量方法?简要介绍日晷、沙漏计时原理:日晷(guǐ):在太阳照射下垂直于日晷圆盘上的杆在圆盘上形成影,随太阳升降运动,不同时刻在日晷上影子的位置不同,在日晷上对应位置标上对应的时刻,就可以用来计时了;②沙漏:沙漏上方容器的沙子以相同的时间间隔向下方的容器漏下相同数量的沙子,根据漏下的沙量计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五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五篇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二、能力目标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具有初步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能力。
2.通过进行简单的测量,具有使用简单测量工具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1.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开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2.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
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教学难点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同学们闭上眼睛,估计十秒钟以后举手睁开眼睛,我来计时,看谁估计的最准确。
开始![生]按照指令操作[师]谁能估计一下课桌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生]学生答复。
[师]指出正确得数,要想得出准确的数据,我们要学会使用仪器来测量长度和时间,这节课我们在小学和日常生活中对时钟、表、刻度尺使用和对一些时间、长度单位的初步认识的根底上继续学习。
二、新课教学1.长度的测量[师]大家都知道长度可以用尺子来测量。
同学们能说说都有些什么样的尺子吗?[生]直尺、三角板、卷尺。
[生]裁缝用的皮尺、木匠用的折尺……[师]还有在精确测量或特殊测量时常用的游标卡尺、千分尺(也叫螺旋测微器)。
(教师可以在列举尺子的过程中。
将这些尺子一一展示给学生,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师]同学们谁还知道人体的哪些部位可以作为尺,用来估测长度?人体哪些部位的长度具有特殊的关系?[生]人伸开两臂的长度大约等于身高;伸开手掌,从大拇指到中指尖的距离叫“一大柞〞,大拇指到食指尖的距离叫“一小柞〞。
如能知道自己“一柞〞的长度、身高,就能利用双臂及手掌估测物体的长度。
[生]人的头长和脚长相同;身高等于9.5倍头长;人握住拳头的大小和心脏一样大。
[生]人身体上许多部位是按“黄金分割〞分配的,比方眼睛是头部的黄金分割点,肚脐是人体的黄金分割点等。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1节的内容。
本节的主要内容为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让学生通过对长度和时间这两个物理量的了解,了解国际单位制并学会基本的测量方法,第一次科学正确的对物体进行测量并且正确读数,而且在中考中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为后面运动的快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刚接触物理,对于物理读数和记录数据的规范性还不能成为习惯,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多次严格的训练,让学生逐步形成严谨的认识。
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
但是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且在他们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支持。
因此本节课我以学生身边现象引入知识,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国际单位及单位换算;2、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和表测量长度3、知道测量的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4、知道测量有误差。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明确测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通过实际测量,让学生体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正确记录测量结果;(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2、培养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体验成功的快乐。
目标制定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到物理,从自然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验和活动,从被动到主动,在锻炼能力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了解科}技发展,从而融入到现代社会中。
所以本课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注重全员参与、让学生主动探究等方面作了一些努力。
三、教学的重难点:(一)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和长度的测量(二)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策略:(一)设计理念:根据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其中的物理规律。
人教版(2024)-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物理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物理观念:通过学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建立正确的物理量概念,理解测量的重要性。
2.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测量和数据分析。
3.科学探究:引导学生经历长度和时间测量的探究过程,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认识到测量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课前解析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测量,也是学习其他物理知识的基础。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长度和时间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准确的测量方法和单位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学习。
三、教学目标1.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3.了解测量误差,学会减小误差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1.长度和时间单位的换算。
2.正确使用测量工具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五、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刻度尺、停表等测量工具。
六、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的单位,掌握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2.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5分钟)1.教师播放一段视频,展示生活中各种需要测量长度的场景,如建筑施工、服装设计、体育比赛等。
教师提问:“同学们,在这些场景中,为什么都需要测量长度呢?测量长度有什么重要意义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首先我们来认识长度的测量。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长度测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认识长度的单位。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长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米(m),以及常用的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讲解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km=1000m,1m=10dm=100cm=1000mm,1mm=1000μm,1μm=1000nm。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1课时)(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1课时)(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课时,教学内容为第1.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本节课主要介绍长度的基本单位——米,以及时间的单位——秒,并通过实际测量活动让学生掌握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理解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难点: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刻度尺、计时器。
学具:学生用书、笔记本、刻度尺、计时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长度和时间场景,如运动员百米赛跑、教室的长度等,引导学生思考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以及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示例,讲解如何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时间。
同时,引导学生注意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保持刻度尺的平直、视线与刻度垂直等。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给出几个测量长度和时间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随机抽取学生回答,并给予评价。
5. 小组合作(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长度或时间测量题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测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 请用刻度尺测量你教室的长度,并记录结果。
2. 请用计时器测量你跑100米的时间,并记录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长度和时间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2)测量工具:刻度尺、
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学生注意学习要求
(3) 探究:如何使用刻 阅读教材,了解古代和 学生看挂图,判断图形
度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世 界 各 国 的 长 度 的 不 的长短和大小
①、观察:量程、分度值、 同,明确国际单位制的 学生练习单位换算
零刻度线
意义
②、放置 ③、读书
学生独立思考
(1) 人的感觉有时不 可靠的
总结
(2) 国际单位制 2. 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基本单位:
观察、总结. 思考并回 答.
米符号:m 常用单位:千米、分米、 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B、C 类学生回答 A、B 类学生回答
1/2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及设计意图 学生活动内容、方法
合作探究
课题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反思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课时
第 1 课时
C:认识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工具及其国际单位,知道误差产生的原因以及减
小误差的方法,知道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B:观察并动手操作测量工具,提高操作能力。 A: 培养学生擅于利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激发他们勇于探索 科学实践的进取精神。
二.导入新课: 1. 如何进行长度的测量 是科学的呢?就让我们 一起学习长度和时间的
启发学生多留意身边的 物理现象,创设悬念,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导 入新课
学生动手实际测量物 体的长度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B 类学生回答 A 类学生回答
测量 2. 强调学习目标和考点
独立思考,讨论相结合
三.新课教学: 1. 国际单位制: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教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道长度与时间的单位以及单位之间的换算;2.学会测量物体的长度和某个事件的时间;3.认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通过活动,使学生掌握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基本技能。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和单位的换算。
难点:1.使用不同的方法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
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教学方法】实验分析法、讲授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运动会上运动员跳远和运动员赛跑的图片。
学校每年都会举行田径运动会,田径赛分为田赛和径赛两类。
在田赛中通常以距离的长度来记成绩,这就要进行长度的测量;在径赛中通常以时间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就要进行时间的测量,如图乙所示。
请大家思考,时间和长度的测量用到哪些工具?这些工具如何使用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研究一下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二)新课讲授:一般长度的测量:有甲、乙两幅图,请不用测量比较甲图中线段AB与CD的长短,比较乙图中中心的两个圆的大小。
请你回答:(1)你实际估测的结果是怎样的?(2)请再实际量一量,看看你有何发现?1.长度的单位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首先规定它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教师布置学生自学:(1)阅读P15科学世界“国际单位制”。
(2)阅读“长度的单位”部分(P10~P11)。
教师引导学生记清单位符号,并熟记换算关系。
(1)记清单位符号:(如图所示)(2)熟记换算关系:1 km=1 000 m=103 m1 dm=0.1 m=10-1 m1 cm=0.01 m=10-2 m1 mm=0.001 m=10-3 m1 μm=0.000 001 m=10-6 m1 nm=0.000 000 001 m=10-9 m知识拓展阅读课本P11“小资料”了解“米”的准确定义:光在真空中1299 792 458s内所经路程的长度定义为1 m。
阅读课本P13“小资料”,了解一些物体的长度或物体间的距离,形成感性认识。
人教版八年级 物理上册: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课标与教材分析】课标: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包括测量单位、测量方法和测量活动三个小节。
主要内容为长度的估测、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间的估测,用停表或手表测时间等;介绍测量的方法及测量的误差。
重点:1.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单位的换算。
2.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难点:1.正确读取和记录测量结果。
2.长度和时间的估测和间接测量。
3.误差的产生。
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和初一已经学习过刻度尺的使用、长度与时间的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这些知识对于学习本节知识非常有帮助。
但是,学生并不一定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时间;不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因此,本节重点是学习刻度尺使用,如何记录测量结果。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通过实践,学习测量长度、时间的基本技能。
2. 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刻度尺的正确方法;2、通过对物体长度的估测掌握估计长度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学会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并介绍测量的方法及测量的误差;认识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与媒体:讲授法、实验探究法、阅读法、讨论与交流。
游标卡尺、刻度尺、细铜丝(直径0.6毫米、长30厘米左右)、铅笔、硬币、书本、长方体木块、透明三角板、停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复备导入新课:学生观察书中P10页的图,判断图中两条线段的长度是否相等。
再找学生用尺子进行测量,并与观察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测量的重要性。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设计
《机械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刻度尺的使用、时间的测量2、知道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能力目标:1、观察实验能力:能从生活中观察到物体的实例.2、思维能力:判断和分析,结合参照物的知识分析运动和静止的情况.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释、判断自然界中的运动现象.情感目标:1、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教育.2、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3、利用地球同步卫星的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教材分析教材从实例中引出了物体运动的问题,并称物体位置的变化为,再推广到自然界的实例中.参照物的概念也是由实例引出,并联系实际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实例,要求学生会联系实际判断已知参照物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情况和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的参照物.在此基础上,感性的分析了匀速直线运动,并说明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即从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渐深化,最后分析我国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并思考一些问题.教学过程一、长度的测量1、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让学生观察。
让学生找出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做为“尺”。
①伸开手掌,从大拇指到中指指尖的距离,称为“一柞”。
②伸开两臂的长度,大约等于身高;人步行时,平均一步的长度;某一个手指的宽度等。
2、长度的单位复习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单位间进率。
了解长度单位还有微米、纳米等。
了解“米”的准确定义: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s内所经路径的长度定义为1米。
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应做到: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二、时间的测量1、计时工具时间单位(1)复习小学学过的时间单位及单位间进制率。
(2)了解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
(3)认识时间单位的符号:小时(h)、分(min)、秒(s)2、停表的使用三、机械运动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人教版物理八上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测量实验。小组成员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知识拓展,提高创新能力:
在掌握基本测量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拓展,如了解测量技术在科技领域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5.多元评价,关注个体差异: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实验操作、口头汇报、小论文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实践作业:
-请学生运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家中某一物品的长度和日常生活中的某个活动时间,记录数据并计算出平均值。
-学生需注意测量过程中的误差来源,并尝试采用所学方法减小误差。
2.理论作业:
-根据课堂所学,完成以下练习题:
3.总结、归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总结测量长度和时间的方法、技巧,归纳出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4.应用、拓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拓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在测量过程中,学生将体会到精确测量对实验结果的重要性,从而培养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2.分步骤教学,注重实践:
(1)基本概念:通过讲解、举例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长度和时间的基本概念,掌握主单位及换算关系。
(2)测量工具:详细介绍刻度尺、秒表等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测量技巧。
(3)误差处理:引导学生了解误差的概念,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探讨减小误差的方法。
教师进行实际操作演示,并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测量工具的理解。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长度和时间的概念:通过图片和实例,让学生理解长度和时间的基本概念,以及在国际单位制中的主单位。
八年级学生对物理学科已有一定的兴趣和基础,具备初步的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习本章节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物理概念和简单的物理规律,但对于长度和时间测量的精确性和科学探究方法的理解尚显不足。此外,学生在小学阶段对长度和时间已有初步的认识,但在物理学科中,对测量工具的使用、误差分析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概念,了解长度和时间在国际单位制中的主单位及换算关系。
2.培养学生使用刻度尺、秒表等基本测量工具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能力,并能正确读取数据。
3.使学生掌握测量过程中误差的产生原因,了解如何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
4.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长度和时间现象,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长度和时间测量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借助实验、实例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c.探讨如何减小误差,如:改进测量方法、选用精密测量工具等。
4.教学过程中注重以下方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1长度及时间的测量优秀教学案例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奥运会百米赛跑的场景引入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概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抽象的物理概念。
2.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结合:在讲授新知的过程中,不仅讲解了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和换算关系,还通过小组实验和讨论,让学生动手实践,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长度的基本单位和换算关系,理解时间的基本单位和换算关系。
2.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使用停表测量时间。
3.掌握用累积法测量物体长度和时间的技巧。
4.能够运用长度和时间测量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及换算关系。同时,我会设计一些生活化的实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长度和时间测量的重要性。
例如,提问:“为什么我们需要测量长度和时间?在现实生活中,长度和时间测量有哪些应用?”
(二)讲授新知
1.讲解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和换算关系。
例如,介绍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以及秒、分钟、小时等时间单位,并讲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讲解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1长度及时间的测量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长度及时间的测量。长度和时间作为基本的物理量,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对于刚接触物理的八年级学生来说,掌握长度的测量方法和时间的基本概念,不仅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还能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接触物理实验的章节,本节课通过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介绍了测量工具的使用和测量方法,为学生以后学习各种物理量的测量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和时间单位的认识,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长度和时间测量有初步的了解,但精确度不高,缺乏系统性的测量方法和技巧。
此外,学生对于物理实验的接触较少,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意识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学会使用刻度尺和秒表等测量工具。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实验意识。
3.通过对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
2.刻度尺和秒表的使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
2.采用示范法,教师演示刻度尺和秒表的使用方法,学生跟随操作。
3.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实践,共同完成测量任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刻度尺、秒表、测量物体等实验器材。
2.制作课件,展示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测量场景,如测量身高、测量跑步时间等,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你们平时是如何测量身高和时间的?从而引出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和演示刻度尺和秒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跟随操作,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技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教师提供的测量物体,记录测量数据。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你们在测量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测量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还有哪些物理量需要测量?如何测量这些物理量?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提出创新的测量方法。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3.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
4.体验通过日常经验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难点:1.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2.正确分辨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在日常活当中,经常用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大小、时间的长短,但往往感觉会欺骗我们。
问题导入1:紫色的线弯了吗?橙色的线哪段长?问题导入2:两条红竖线长度相等吗?问题导入3:帽檐的直径AB与帽子的高度CD哪个较长? 中心的两个圆哪个面积较大?问题导入4:放假前一天与开学前一天哪个时间较长?引出主题:单凭感觉不完全可靠!包括这幅静态的图。
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它们进行实际的测量,从感性的认识转变成理性的认知。
二、新课讲授(一)长度的单位1.提出问题:想一想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自学课本知道还有哪些新的单位?2.讨论交流: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单位间进率。
了解微米、纳米。
3.归纳总结:4.浏览自学:自读科学小资料,了解有关“米”的规定。
针对训练1单位换算:54Km= m = nm24nm = mm = km×104 ×1013 ×105×1011方法:提前写出八个单位的换算关系,注意跨单位换算。
(二)长度的测量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1.活动一:引导学生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教师出示刻度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让学生观察。
2.活动二:观察刻度尺的结构,小组讨论,回答问题:(1)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2)它的量程是多少?X|k | B| 1 . c |O |m(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教师强调: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如果磨损,要从一个清晰的整数刻度线量起。
使用刻度尺测长度的方法1.活动:学生分组实验,测量铅笔的长度、橡皮的宽度等,教师及时纠正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整体设计新《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使学生了解一些测量的初步知识,例如利用步长估测教室的长度。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物理学和技术中最基本的测量,学生了解一些测量的初步知识,掌握一些测量的基本技能,是他们学习物理所必备的基础。
刚开始学物理的八年级学生,缺乏定量研究自然现象的经验,对测量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使学生了解测量的必要性是这部分内容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第1节首先给出了两幅图,让学生先观察后测量,认识到人的感觉并不总是可靠的,从而引出使用测量工具或仪器进行测量的必要性。
在明确测量的必要性后,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进行研究性学习来总结长度和时间的知识,达到能够规范地使用测量仪器和进行正确测量的目的。
本节的重点是要学生学会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中通过两次分组实验,一次是用刻度尺测长度,另一次是用停表测量时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亲自体验,学会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有效地突出了重点。
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和例题分析实现难点突破。
在教学中应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讨论交流。
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激发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初步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哪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方法。
2.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
2.认识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教学难点1.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测长度工具:刻度尺、皮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计时工具:石英钟、电子手表、机械停表、电子停表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景导入学校每年都举行田径运动会,田径赛分为田赛和径赛两类,在田赛中通常以距离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就要进行长度的测量,如图甲所示;在径赛中通常以时间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又要进行时间的测量,如图乙所示。
请大家思考,时间和长度的测量用到哪些工具?这些工具如何使用呢?问题导入用眼观察甲、乙、丙三幅图,在图甲中帽檐直径AB、帽子高CD哪个较长?在图乙中上下两根线段一样长吗?在图丙中中心的两个圆面积一样大吗?回答:(1)目测的结果是怎样的?(2)用尺子量一量再比较,看看有何发现?古诗导入多媒体播放配画诗《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分析诗句中哪些词句分别对应于描述长度(距离)、时间。
推进新课一、长度的单位提出问题想一想在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自学课本知道还有哪些新的单位?讨论交流复习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单位间进率。
了解长度单位还有微米、纳米。
归纳总结: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符号为m,常用长度单位还有千米(符号为km)、分米(符号为dm)、厘米(符号为cm)、毫米(符号为mm)、微米(符号为μm)、纳米(符号为nm)。
它们同米的换算关系为:1 km=1 000 m=103m;1 dm=0.1 m=10-1m;1 cm=0.01 m=10-2m;1 mm=0.001 m=10-3 m;1 μm=0.000 001 m=10-6 m;1 nm=0.000 000 001 m=10-9 m跟踪例题下面是小亮同学做的长度单位换算的几个算式,请指出他在换算过程中的错误,并写出正确的算式。
(1)5.2 m=5.2 m×100 cm=520 cm(2)6.5×106μm=6.5×106×10-6=6.5 m(3)36 μm=36 μm×1 000=36 000 nm解析:进行单位换算时,正确的格式是数字不变,把相应的单位作等量代换。
答案:三个算式最后的结果都是正确的,但中间的格式都不对。
(1)式中用“100 cm”代换了前面的“m”,所以中间的“m”就不应该有了;(2)式中中间没写单位;(3)式中前面的等式显然是不成立的。
正确的算式应为:(1)5.2 m=5.2×100 cm=520 cm(2)6.5×106μm=6.5×106×10-6 m=6.5 m(3)36 μm=36×1 000 nm=36 000 nm知识拓展阅读课本第11页“小资料”,了解“米”的准确定义:光在真空中1299 792 458s内所经路径的长度定义为1米。
阅读课本第13页“小资料”,了解一些物体的长度或物体间的距离,形成感性认识。
二、长度的测量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活动一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让学生观察。
活动二观察下图刻度尺的外形回答下列问题:(1)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2)它的量程是多少?(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在上图所示的刻度尺中,其零刻度线在左端(离最左端边缘有一小段距离),没有磨损,它的量程为0~8 cm,也就是说它最多能测8cm的长度,它的分度值是0.1 cm。
教师强调: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如果磨损,要从一个清晰的整数刻度线量起。
2.使用刻度尺测长度的方法活动学生分组实验,测量铅笔的长度、圆柱体的高、木块的长度、物理课本的长和宽等,教师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要求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归纳总结: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即“选、放、读、记”。
(1)选,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
(2)放,即刻度尺的位置应放正,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如图甲所示),不能歪斜(如图乙所示)。
甲乙对于较厚的刻度尺,应使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如图丙所示)。
零刻度线磨损时,要从其他清晰整数刻度线作为起始刻度测起,测量结果应该等于读出的刻度值减去作为起始的刻度值(如图丁所示)。
丙丁(3)读,即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如图所示);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读值)。
图中铅笔长度为69.5 mm,其中69 mm是准确值,0.5 mm是估读值。
(4)记,指记录。
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值和单位。
图中木块长度为2.77 cm。
知识拓展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时,被测物体末端正好落在刻度线上时,我们读的估读值为零,记录时也不能省略,如图甲所示,其读数应为2.50 cm,不能读作2.5 cm,若长度在两刻线之间,我们读数时的估读值就不为零,记录时要把估读值记上,如图乙所示,物体的长度为2.42 cm。
读估读值时,要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不能再向下读了,因为估读值本身已经不准确了,因此再读出的值是没有意义的,不应读取。
跟踪例题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________尺精确些,就使用方法而言,________不正确。
用A尺测量出的物体长度是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能否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刻度尺A分度值是1 mm,刻度尺B分度值是2 mm,分度值越小测量越精确,因此刻度尺A精确些。
刻度尺B有刻度的一侧没有靠近被测木块,使用方法错误。
被测木块的末端恰好落在短刻度线上,此时长度准确值为2.2 cm,估读值为0.00 cm,所以木块长为2.20 cm。
答案:A B 2.20 cm(或22.0 mm)3.使用刻度尺测长度的特殊方法探究活动一测出一个硬币的直径和一个球的直径实验器材刻度尺、两个直角三角板、桌面。
实验方案如图甲所示,分别用直角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贴在刻度尺上,另一条直角边贴在硬币上,这样,两直角三角板直角顶点在刻度尺上所对的读数值之差,就是硬币的直径。
如图乙所示,将球放在水平桌面上,刻度尺与桌面垂直,放在桌边上,用一个直角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贴在球体上,另一直角边贴在刻度尺上,可以在相应的位置上读出数值,得出球的直径。
探究活动二给你如图所示的一段曲线,你能想办法测出这段曲线的长度吗?实验器材柔软的一段棉线、刻度尺。
实验方案先找一段柔软的棉线,在一端做一个记号,然后将它放在图中曲线的一端,让棉线的形状沿着曲线的形状附着在曲线上,在曲线另一端处的棉线上做记号。
最后将棉线取下,伸直,用刻度尺测出棉线上两个记号间的长度,就是曲线的长度。
探究活动三测硬币的周长实验器材白纸、铅笔、刻度尺。
实验方案在硬币边上找一点做出记号,作为起点,找一张白纸,画上一条射线,将硬币边的记号与射线的端点重合,再将硬币沿着射线滚动一周,记下终点。
用刻度尺量出射线端点到终点的长度,就是硬币的周长。
探究活动四测细铜丝的直径实验器材圆铅笔、刻度尺。
实验方案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捋直,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密绕适当的圈数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L,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金属丝的直径d=L/n。
交流总结:以上四种测长度的特殊方法分别称为等量替代法、化曲为直法、滚动法、累积法。
测量长度的方法一定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在实践中多探究,希望你能归纳出更多的方法。
三、时间的测量提出问题你知道的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时间单位有哪些?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交流总结:(1)时间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符号为s。
除了“秒”之外,常用单位还有小时(符号h)、分钟(符号min)。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 h=60 min1 min=60 s 1 h=3 600 s(2)计时工具生活中使用的各种石英钟、电子手表;运动场和实验室常用的机械停表、电子停表。
分组实验(1)练习停表的使用:如何开启、停止、归零;如何读数。
(2)用停表测量脉搏跳动10次所用时间以及1 min内脉搏跳动的次数。
归纳总结:秒表的外形如图所示,A为归零按钮,B为计时秒针控制按钮。
使用时,你应该先进行调节,就是按下归零按钮,使秒针指在“0”处。
再按动秒针控制按钮开始计时。
计时结束时,要按动秒针控制按钮,这时秒针会停在最后计时处,就可以读出时间值。
知识拓展简要介绍日晷、沙漏计时原理:(1)日晷:在太阳照射下垂直于日晷圆盘上的杆在圆盘上形成影,随太阳升降运动,不同时刻在日晷上影子的位置不同,在日晷上对应位置标上对应的时刻,就可以用来计时了(如图甲);(2)沙漏:沙漏上方容器的沙子以相同的时间间隔向下方的容器漏下相同数量的沙子,根据漏下的沙量计时(如图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