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价值取向

合集下载

浅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和技术的不断更新,课堂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当今社会,教育的目的不仅是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本文将从课堂教学的意义、有效性的影响因素以及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等几个方面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浅析。

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课堂中,学生可以通过老师的指导和教学活动去获取新知识,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

在课堂中,学生们可以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互动,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交流能力。

课堂教学也是学生运用知识的场所,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作业和考试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要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有多种因素的积极影响。

老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经验是决定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位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能够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只有学生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听讲课、做笔记、提问、思考等,才能更好地领会和掌握学习内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学校和家庭环境也会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产生影响。

学校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氛围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而家庭的支持和鼓励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积极探索和运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根据不同的学科和学生特点,教师应该采用多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阅读、演讲、写作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和场景下进行学习和实践。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们在交流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并培养了学生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还有,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方式。

教师有效课堂提问_价值取向与标准建构

教师有效课堂提问_价值取向与标准建构

教师有效课堂提问_价值取向与标准建构教师有效课堂提问:价值取向与标准建构引言:教师提问是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良好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思考和探索,促进知识的巩固和理解。

然而,如何进行有效的提问,并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是每一个教师面临的挑战。

本文从教师提问的价值取向和标准建构两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帮助教师提升课堂提问的质量和效果。

一、教师提问的价值取向教师提问的价值取向是指教师提问所追求的目的和价值观。

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为核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取向:1.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通过提问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主动思考和参与课堂的热情。

2. 激发学生思维能力:通过有针对性的提问,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活动,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推理和创新能力。

3. 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合理的提问能够引导学生从表层的记忆和简单的理解上升到更深层次的分析和综合,帮助他们建立知识体系。

4.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提问,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寻找和掌握知识,逐渐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师提问的标准建构教师提问的标准建构是指教师提问所需具备的标准和要求。

下面列举几个教师提问的标准,供教师参考和应用:1. 清晰明确:教师提问应该表达清晰,简洁明了,避免使用模糊、含糊或复杂的语言。

2. 深入透彻:教师提问应该有层次感,从基础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

3. 细致入微:教师提问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程度提问,避免一刀切的提问方式。

4. 多元多样:教师提问应该多样化,不仅包括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的结合,还可以使用情境化、质疑式和引导性的提问方式。

5. 注重互动:教师提问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对话,鼓励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主动性。

6. 鼓励创新:教师提问应该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创造力。

有效教学,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

有效教学,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

有效教学,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作者:李建华来源:《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年第10期目前在广大中小学普遍存在着“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的畸形现象,反思目前的课堂教学,如何实施有效教学有了研讨的必要。

有效学习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

有效教学更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学习的有效性是一个大系统,牵扯着课堂教学的许多方面,“教材”“学生”“生成”对有效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其中的“生成”,在逻辑上和前两者不是对等的,但它是新课改中的流行元素,在教学实践操作中存在着许多偏差,对课堂的有效性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所以,本文拟用这三个方面内容为例,“管中窥豹”,以其引发更多教师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并加入到这一话题的讨论中来。

一、关于“教材”——鉴赏、理解与开发1.要做教材的鉴赏者会鉴赏才能创新。

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们鼓励教师不要机械地“教教材”,但是,不要“教教材”不等于不要钻研教材,不要把握教材意图。

深刻地理解教材,把握教材层次出发点意图,有着较高的导向作用,形象地说,它一促一颦,牵引着课堂的每一个细节。

所以,我以为,真正有效的课堂需要教师对教材有一个深度、全面、系统的解读。

2.要做教材的开发者要学会利用教材,拓宽教师的开发空间,进行合理的、适度的、准确的开发:可以重组知识性教材,迁移学法;开发体验性内容,开发开放性内容,拓宽知识。

对于教材,我们应把握对教材的理解和合理地开发,倡导“深入浅出”,“深入”是“浅出”的前提,把教材钻研得越深,课上起来就越简单、越得心应手,名师常把复杂的内容教得很简单。

平庸的教师却会把简单的课越上越复杂,原因就在这里。

只有真正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吃透教材的精神,也才能实现对教材的必要超越,使有效教学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二、关于“学生”——关注与顺应建构主义理论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不是知识的简单接受过程,而是学习主体基于自身原有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

浅谈有效课堂的双取向三尺度

浅谈有效课堂的双取向三尺度

浅谈有效课堂的双取向三尺度摘要〕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单位时间,是课堂的主要因素。

课堂教学是一种能量运动。

课堂四大要素都是课堂能量运动的介质。

有效课堂的价值取向主要针对教师和学生,是双取向价值。

有效课堂的衡量尺度有三个,即教学内容呈现的有序度,思维引导的梯次度,彼此联系的发散度。

是为有效课堂的“双取向三尺度”。

〔关键词〕课堂有效价值尺度在国内,对有效课堂或者高效课堂的实践与著述颇多,但都没有形成对有效课堂内涵的统一认定,其实施途径、方法乃至模式也多元多样。

笔者认为,有效课堂是高效课堂的基础,高效是相对而言的,标准很难确定,因此,仅探讨一下有效课堂的价值取向、衡量尺度和评价指标问题。

1 有效课堂的双取向价值1.1 有效教学价值取向综述。

有效课堂源于有效教学。

目前,西方和国内对有效教学的概念定义都基于不同的价值取向。

一是西方学者认为,有效教学的解释可以归纳为目标取向、技能取向和成就取向三种基本取向。

二是国内研究人员认为,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这是沿用经济学上效果、效益、效率的概念来解释有效教学。

三是从“有效”和“教学”两个概念出发来界定有效教学。

它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的效益。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所谓“教学”, 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四是从表层、中层、深层三个层面对有效教学进行结构化分析。

这种观点认为,从表层分析,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形态;从中层分析,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思维;从深层分析,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理想。

实践有效教学,就是要把有效的“理想”转化成有效的“思维”,再转化为一种有效的“状态”。

随着有效教学研究的精微化,有效课堂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

1.2 有效课堂能量运动要素。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
价 值取 向。这就是用先进的理 念提 升教 学品位 ,用丰厚 的内涵彰显教 学精神 ,用积极 的互 动凸现教 学主体 ,用鲜明的个性追求教 学艺术,使课 堂教 学真正跟课程标 准、新教 材 内容
和谐地演奏 出科 学、艺术的旋律 。 关键词 :理念 ;内涵 ;互动;个性 。
中学 语 文在 坚持 教育 创新 、全 面推 行 素 质教
进 的教 学理 念 :没有 朗 读 ,就 没有 文 学作 品 的 鉴
赏。
“ 学会学 习” 、 “ 学会 发展” 已成为 当今全球 教 育的共识 。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 19 年的一份报告 96
※ 笔 者 曾 和 同 事 合 作 教 学 刘 禹 锡 的 《 室 陋
铭 》 , 获 得 了地 区级 优 质 课 一 等 奖 。 这 节 课 摒 弃
i l
学习: ( 人类的 )内在 宝库 》明确指出 :接受教 育不再是 为 了升学和谋生 ,而是 为了个人能力的充
传统的 “ 满堂 灌 ”、 “ 堂 问”教 法 ,而始 终 以 满 “ 读” 为根 本 ,有 阶梯、 分能级进行三 个层 次的教 学 ,从而 实践 了我们的教 学理念 :感知性 阅读 ,意 在 读通课 文 ;理 解性 阅读 , 目的读懂课 文 ;鉴 赏性

用理念提升教学品位
报载 一 :不久前 ,美 国科 学教育 协会代表 团访
问 上 海 ,在 一 所 著 名 重 点 中 学听 了一 堂 由特 级 教 师
现代 哲学家维特根斯 坦 曾对 “ 想 ( 思 理念 )” 予以 这样 的表 述 :事 实的逻 辑 形 象就 是思 想 ( 理 念 )。语 文 教学 作 为一 种关 涉 人 的精 神世 界 的活 动 ,因而 其理念便有 了双重意义 :一 是理念武装我 们的行 为 ,可以用理念 重塑我们的教 学行为 ;二是 用理念 滋养学子丰富 的心灵和厚重 的人格 。也就是 说 ,在 中学语 文教学 中 ,倘若有先进 的理 念熠熠生 辉 ,倘若 有丰富的理念互 相碰撞 ,倘若 有高尚 、独 到 、深刻 的理 念来鼓舞 人心 ,我们的语文 教学 ,乃 至我们的 人生 ,才会有价值可 言 ,才会更有趣 味 , 更有魅 力。

课堂教学的价值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的价值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核心的环节,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知识传递、情感交流、能力培养的重要平台。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并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渐体会到课堂教学的价值所在。

以下是我对课堂教学价值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课堂教学是知识传递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是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主要途径。

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讲解、演示、讨论等多种方式,将学科知识系统地呈现给学生。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1. 系统性:课堂教学能够将学科知识进行系统梳理,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知识进行有机整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 有效性:课堂教学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在课堂上,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合理调整教学节奏,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吸收知识。

3. 实时性:课堂教学能够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

二、课堂教学是情感交流的平台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的途径,更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平台。

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信任、尊重和关爱,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 师生关系:课堂教学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情感共鸣:课堂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情感表达,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生活场景,使学生产生共鸣,增强学习动力。

3. 人际交往:课堂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在课堂上,学生需要与同学、教师进行互动,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课堂教学是能力培养的摇篮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和情感交流的平台,更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摇篮。

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思维、实践操作等能力。

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与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与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与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教育的作用日益凸显。

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工具,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而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取向对于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和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两个方面展开探讨。

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应当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为中心。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课堂教学应当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发展的引领者和促进者。

课堂教学应当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课堂教学还应当注重学生的情感和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只有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才能使课堂教学真正发挥其积极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还应当注重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公平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之一,而课堂教学作为教育的重要载体,其实现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关爱和支持,从而实现教育的公平。

要重视教育质量的提高,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使每一堂课都能够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契机,从而提高教育的整体水平。

只有通过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才能使学校教育得到可持续发展。

要实现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强调课堂教学与社会需求的对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而课堂教学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其价值取向应当注重与社会需求的对接。

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素质和能力。

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十大价值取向

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十大价值取向

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十大价值取向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十大价值取向通过聚焦课堂教学的过程,我们看到当前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教学的行为发生了一些新颖的变化,形成了十分明显的价值取向,笔者尝试概括如下.价值取向之一.兼顾继承与发展,侧重于改革创新教育历来强调继承发展,但是改革必须坚定不移,不断深入,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改革,尤其要在“亲和力、问题性、思想性、联系性”等方面进行大胆的创新.因此在课堂教学程序中迸发的的每一个“闪光点”都会受到充分的肯定和关注.价值取向之二.兼顾问题与情境,侧重于情境创设课堂教学实践表明:当学生被创设的情境所感染,或思维进入预定的情境之中时,即感受“悬念”、“趣味”、“矛盾”、“顿悟”和“喜悦”的教学情境,其作用是都能有效地激发起学生旺盛的求知欲,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的兴趣与毅力.价值取向之三.兼顾三维目标,侧重于过程、情感一般的课堂教学,在思维方法训练上均有相当的重视.能恰当把握好“本体”和“载体”的关系,凡能体现和渗透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课堂教学均得到普遍的认可,开放的、发散的课堂行为尤其得到赞赏.价值取向之四.兼顾接受与探究,侧重于探索研究接受教学作为传统教学的主要形式,现在以至将来仍会运用.特别是有意义的接受性教学,对于大量的概念、法则、规律的学习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积极实践探究教学而采用的实验探究或尝试理论探究的方法,可在学生心中掀起一种探究的心理冲动,造成认知冲突,产生想象和猜想.价值取向之五.兼顾师生互动,侧重于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但主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使人们把目光更加专注于学生.因此,凡学生信心得以加强、人格得到尊重、能力得到发展、主体参与并得到充分体现的课堂均为好课的主要标志.价值取向之六.兼顾形式与本质,侧重学科本质学科的本质观是学科教学观的重要表现.外在的趣味性不是学科的本质,根本的是要从各学科内部来挖掘、开发,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新课标背景下,教学的价值取向在于密切联系实际,适度降低形式化要求,突出学科本质.对知识应用这一目标的追求应注重于本质的内涵,通过有效的学习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思想方法和科学的态度等潜在价值.价值取向之七.兼顾内容与结构,侧重逻辑结构逻辑结构是教学过程的纲领与骨架.教学逻辑结构合理的实现,可从师生活动、教学流程、时空分配等方面落实.为此要有明确的师生活动的内容、对象、主体、目的;要有清晰的可以确定情景、问题、探究、应用等环节的科学的教学流程;要有合理的、突出重点的时空分配.价值取向之八.兼顾练习与活动,侧重多元活动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训练.学习训练的内容、形式不能仅局限于习题的演练.比如课堂中的探求、类比、联想、归纳、总结等多元化活动,也是训练的重要形式.其实教材上每一个新知识、新内容的学习过程都是培养学生解决新问题能力的好素材和最佳时机. 新课程强调训练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因此,常规练习要适量,问题设计应有开放性,富有新意、真实生活气息的问题应有效进人课堂.价值取向之九.兼顾教情与学情,侧重学法指导众所周知:一方面,知识的形成及积累充分发挥了人类的心智功能;另一方面,由经验性和实践性衍生出来的知识具有广泛的应用性.课程改革需要从学科的本质特征出发,在经验与理性、形式与实质、人与社会之间寻求动态平衡.在课堂教学中,讲授、演示、探究、体验等教学方法客观上没有明确的优劣之分,只有教师选用是否恰当之别.选用什么样的教法、怎样指导学法,取决于教师的理解、领悟、驾驭、实施能力,因师、因生、因时、因教学内容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学法指导具有普遍的、长效的发展价值.价值取向之十.兼顾知识与文化,侧重于文化价值新课程改变着教师的角色定位,即由知识的传播者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成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者、自主学习的组织者、良好品德的培养者、非智力因素的激发者,因而新课程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生活和行为,其根本表现为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变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知识是文化的载体,通过知识的学习、掌握和运用,开发智力,提升思想,实现文化的传承.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至少面临使用新教材、运用新的教学策略(手段)、拥有新的教学观念这三个高低有别的层次和类型的“转变”,因此新课程的实施作为一个过程、一个框架、一种理念、一种文化,任重而道远.认清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新的价值取向,就会找准教学的“着力点”,教学就会按科学的教学理念所引导的航向顺利前行,从而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苏东坡说:“学如富贵在博收,仰取俯拾无需筹”,如果教师能在教学实践中不停地“仰取”“俯拾”,兼收并蓄,久而久之,知识自然就会丰富起来,教学业绩就会硕果累累,专业成长定会水到渠成、灿然而就.。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价值取向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价值取向
一、什 么是课堂 教学的有效 性 现 在我们都知 道:教学是一门 科学,也是一门 艺术。 其 实对这个问 题的认识 有一个漫长 的过程。在 20 世 纪 以 前,在西 方的 教育理 论中 占主 导地位 的教 学观是“ 教 学 是 艺术 ”,持这 种观 点 的人 认为 :影 响教 学 过程 的 因 素 是 复杂 的 、多方 面的 ,每 个教 师 的情 况不 同 ,每个 班 学生的 情况 不同,所 以教学 是无 规律 可循的 ,是难以 用 科学的 方法 进行研 究的 。教学 只能 是一种 教师 个性 化 的、没 有“ 公 共的 方 法 ”的 行 为 ,是 一种“ 凭 良 心 行 事” 的“、约定 俗成”的行为。 但 是,随着 20 世纪以 来科学思 潮的影 响以及 心理 学特别 是行 为科学 的发 展,人们 才逐 步意识 到,教学 也 是科学 。也 就是说 ,教学不 仅有 科学 的基础 ,而且还 可 以用科 学的 方法来 研究 ,教 学是 一种 有规律 的行 为,教 学的结果 是可以测量 的。所以人 们才提出 :教学 不仅是 一门艺术 ,也是 一门科学 。有 效教学的 理念正是源 于 20 世纪 上半叶 西方 的教学 科学 化运动 ,它是“ 教 学是 艺术 还是科学 ”之 争的产物。 有效教学的 核心问题 就是教学的 效益问题 ,即什么 样的 教学是 有效 的,什么 样的 教学是 高效 的、低效 的还 是无效 的。所谓 “ 有效”,主要是指通 过教师在 一段时间 的教学 之后,学生所获 得的具体 的进步或发 展。也就是 说, 学生 有无进 步或 发展是 教学 有没 有效益 的唯 一指 标。比 如,一个教 师承担了 一个班的数 学教学任 务,在 期 末考试 和总 结的时 候, 人们看 这个 班是进 步了 还是 退步 了,是 进步幅 度大 还是幅 度小 ,以此衡 量教 师教学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价值取向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价值取向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价值取向新课程理念下怎样才算一堂好课,这是目前讨论比较多的一个问题。

一般说来,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除了要看教师的基本素质以外,主要有如下几点要求:1. 在课程目标方面,师生是否明确并落实了三维的课程目标;2. 在教学方式方面,教师是否转变了教的方式和学生是否转变了学的方式;3. 在使用教材方面,教师是否能够做到用好教材并超出教材,能够开发课程资源;4. 在教学效果方面,学生的收获是否大,课堂教学的效益是否高。

实际上,在这四个方面,最主要的还是看课堂教学效果。

但课堂教学的效果主要是指什么,这就涉及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价值取向问题。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现在我们都知道: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

其实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20世纪以前,在西方的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影响教学过程的因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每个教师的情况不同,每个班学生的情况不同,所以教学是无规律可循的,是难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的。

教学只能是一种教师个性化的、没有“公共的方法”的行为,是一种“凭良心行事”的、“约定俗成”的行为。

但是,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才逐步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

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是一种有规律的行为,教学的结果是可以测量的。

所以人们才提出:教学不尽是一种艺术,也是一门科学。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正是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它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

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问题,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的、低效的还是无效的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比如,一个教师承担了一个班的数学教学任务,在期末考试和总结的时候,人们看这个班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是进步幅度大还是幅度小,以此衡量教师教学效益的大小。

有效性: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

有效性: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

有位教师将《 六月二十七 日 望湖楼醉书》 一课的 教学 目 标设计为 : ①有表 隋 朗诵古诗 ; 地 ②在理解的
基 础上 背诵 古诗 ;③查 阅资 料 ,了解 诗歌创 作 的背 景, 理解 诗 歌 的意 境 。这样 的教 学 目标 设计 , 能说 只 是 表述 了教 学 目的 , 不能有 效地 指导 教学 。 并 同样 的教学 内容 ,另外 一位 教师 将教学 目标设
四、 要有 热 烈的讨 论
决 问题 。 这种 教学方 式 既加深 了学 生对 知识 的理解 , 也 培养 了学 生分析 问题 与解 决 问题 的能力 。 此外 , 堂不是 教 师单独 表演 的舞 台 , 不是学 课 也 生 被动静 听 的场所 。在课 堂 中 ,师生应 有充分 的交
流, 学生 也应 有 自由表述 的权 利 和机会 。在课 堂 中 ,
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 图。但是 ,教师不能只是新
课 程 实施 的执 行者 ,而 应成 为新 课 程 的建设 者 和开 发者 , “ 教 材创 造地 教 ” 要 用 。
生非常积极 , 结果不仅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 还使
学 生 获得 了许 多远 远超 出教师 想象 的 收获 。 事 实 上 ,任何 知识 对 于学 生来 说都 是外 在 的东 西 。要 想让 学 生 吸收知 识并 转化 为 自身 经验 ,就必 须 经过 学生 主体 的 内化 过程 。因此 ,要 提高 课 堂教 学 的有 效性 ,教 师 就要 激发 学 习主体 的主动 性和 积 极性 , 学生 主 动寻 找信 息 , 让 而不 是被 动遭 遇 信息 。
学 生通 过 充分 的读 、 冷静 的思考 、 热烈 的讨 论 , 不仅
会形成 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整体感知和把握 , 也会产

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让学生学得更有价值

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让学生学得更有价值

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让学生学得更有价值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实现教学活动的主阵地。

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学得更有价值呢?我认为在平时在教学中,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努力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使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体会学习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重组教材、活用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把有的教学内容重新进行了改进,充分分析教材、挖掘教材、活用教材、用好教材进一步体现教材的趣味性和思维性。

如在教学一年级第一册《数砖墙》时,通过重新组合教学内容,把一节普通的练习课设计成一节具有思维性和趣味性的课。

在教学中不仅让学生会做题而且要求学生说讲出做题的思路,把思考的过程用语言表述出来。

学生通过交流讲出思考的过程体现了思维的多样性。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用语言把自己观察到的内容和思维的过程表达出来,而且整个思维深度不断加深;不仅能完成简单的练习而且有效地完成具有难度和挑战性的练习。

学生整个身心都投入到思维活动中去,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能促进学生的思维的发展。

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仅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更重要的是把握好培养的时机。

实践证明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对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能力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加强了。

情感体验比较愉快还意犹未尽,有的学生提出还可以学习四层、五层的不完整的数砖墙。

对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整节课学生的情绪处于积极状态都热情、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活跃了起来。

二、以生活经验激活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数学教学要善于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课堂上采用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把枯燥的数学问题与生活情景相联系,把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

教师可根据低年级学生学习特点和生活经验,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获得数学信息、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从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浅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敋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境之一,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学生的学习成效、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当今的教育体制下,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需要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本文将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教学的特点和有效教学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浅析,以期能够更好地帮助教师提升课堂教学的水平。

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教学活动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相符的程度。

一个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能够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有效的课堂教学还应该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动力,使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巩固和延伸。

1.以学生为中心2.注重启发思考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该仅仅是传授知识,而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3.多样化教学手段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讲授、示范、讨论、实验、分组合作等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4.注重实践应用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故事、趣味性的案例、多媒体资料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的思考3.活跃课堂氛围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活动,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轻松和愉快。

浅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为主要也是最常见的教学形式。

它是指教师依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教学规划,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但是,仅仅进行课堂教学,并不一定能够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得到保障。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是事先为了实现教育目标而做出的规划,因此教学设计的优劣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首先,教学设计必须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

教师要综合学生的知识背景、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因素,精心设计课程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如果教师不能理解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动机,不能针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风格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

其次,教学设计应当分层次、有条理。

教师要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设置不同的教学环节。

例如,对学生基础薄弱的部分要重点讲解,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让他们直接做题,并设计一些拓展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最后,教学设计要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教学设计只有经过实践,才能知道其实际效果如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随时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和调整。

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的重要手段,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不同的学习群体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因此,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于课堂教学的效果至关重要。

首先,教师应当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唯一的教学方法并不能适应每一个学生,而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风格,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其次,教学方法应当符合教学设计的要求。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应该与教学设计相辅相成,两者不能脱节。

如果教师没有正确的教学方法去实现教学设计,可以影响教学的质量。

浅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而课堂教学作为教育的基本形式,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当今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何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是每一个教育者和学生都应该思考的课题。

本文将从师生互动、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等方面,浅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师生互动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在互动过程中,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学生也可以通过互动,更好地理解教师的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师生互动中,教师需要注重以下几点: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情感,不偏不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要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

学生在师生互动中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要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做出回应。

要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不要害怕犯错,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包括教师和同学的建议,虚心接受不同的观点。

要与教师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不同的教学方法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同的影响。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课程内容来制定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对于不同的学生群体,教师也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对于学生较多的大班教学,教师可以采用讲授和示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便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接受到知识;而对于学生较少的小班教学,教师可以采用讨论和研讨的教学方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还需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学习。

初中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

初中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

初中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随着教育的发展,教育的目标、方法和手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初中是全国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之一,初中教育不仅关乎学生的学习成果,更关乎学生未来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

初中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者对于课堂教学目的、方法和实践效果的理解和追求。

根据不同的价值取向,初中课堂教学可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形式。

本文将从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探讨初中教育的实践和发展。

一、传统的知识传授价值取向在初中教育的早期阶段,教育者往往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标,强调教师讲解的权威性和学生的被动接受。

这种价值取向主要考虑内容本身的重要性,认为学生应该尽可能地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此时,教育者更多地使用讲授、笔记、考试等方式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

这种价值取向的优点在于可以使学生系统地学习科目的知识,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但是,这种价值取向也有很多弊端,如忽略学生个性的差异、缺乏交互性和探究性等。

二、学生为中心的价值取向随着教育的改革,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这种价值取向认为,学生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具备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注重探究、实践、创新等实践性活动。

在这种价值取向下,教育的目标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强调个性发展、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此时,教育者更多地采用讨论、合作、探究和体验等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

这种价值取向的优点在于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实践能力,发挥学生的潜能。

但是,这种价值取向也存在问题,如缺乏教育者的引导、忽略知识本身的重要性等。

三、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针对以上两种价值取向的问题,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关注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

这种价值取向认为,初中教育的目标不应该仅仅是内容本身,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包括知识、实践、思维和情感等方面。

在这种价值取向下,教育者不仅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价值观的形成、道德素养的提高等方面。

浅析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

浅析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

浅析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作者:颜学兵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第19期教育是非常微妙的一种活动,是存在很多混沌区域的。

某一个微小的触动都会使得教育的结果发生重大的改变。

而教师作为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对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尤其是教师的课堂价值取向的潜移默化作用。

在管理心理学中,价值取向被定义为“在多种工作情境中指导人们行动和决策判断的总体信念”。

《价值学引论》中指出价值取向是指“人们把某种价值作为行动的准则和追求的目标。

它是个体的活动或意识中所渗透的价值指向,是人们实际生活中追求价值的方向”。

那么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是什么呢?我认为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就是学科教师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标而选择教什么或怎么教的一种倾向性。

教师的价值取向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也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甚至会渗透到学生一生的“三观”之中。

它既体现了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又反映了教师个人的内心追求。

所以教师必须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取向。

对课堂的价值取向研究也就必不可挡地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热点和必然。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就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谈谈我的感想。

一、任何一门课程,首先得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的培养俗话说“身体不好是次品,思想道德不好是危险品”。

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人物进行人文教育、思想教育。

如牛顿出生于一个中等农户家中,在他出生之前父亲就去世了,不到三岁母亲就改嫁了,只能依靠他的外祖母养大。

然而这种境遇并没有使他对自己自暴自弃,反而在天文学、光学、力学、数学等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尤其是他的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对整个自然科学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教师借此可以鼓励学生,一个人的成功并不依赖于他的出生,他的家庭背景,而是凭借自己后天的努力实现的。

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社会上“这是一个拼爹的时代”的价值观的影响,充分挖掘教材中人文知识教育,激励学生积极向上。

二、任何一门课程,都是培养人全面发展的课程随着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地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对“人”的教育,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生产批量的“高分低能、能说不能做”的“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价值取向
王敏勤
新课程理念下怎样才算一堂好课,这是目前讨论比较多的一个问题。

一般说来,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除了要看教师的基本素质以外,主要有如下几点要求:1. 在课程目标方面,师生是否明确并落实了三维的课程目标;2. 在教学方式方面,教师是否转变了教的方式和学生是否转变了学的方式;3. 在使用教材方面,教师是否能够做到用好教材并超出教材,能够开发课程资源;4. 在教学效果方面,学生的收获是否大,课堂教学的效益是否高。

实际上,在这四个方面,最主要的还是看课堂教学效果。

但课堂教学的效果主要是指什么,这就涉及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价值取向问题。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现在我们都知道: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

其实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20世纪以前,在西方的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影响教学过程的因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每个教师的情况不同,每个班学生的情况不同,所以教学是无规律可循的,是难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的。

教学只能是一种教师个性化的、没有“公共的方法”的行为,是一种“凭良心行事”的、“约定俗成”的行为。

但是,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才逐步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

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是一种有规律的行为,教学的结果是可以测量的。

所以人们才提出:教学不尽是一种艺术,也是一门科学。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正是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它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

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问题,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的、低效的还是无效的?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比如,一个教师承担了一个班的数学教学任务,在期末考试和总结的时候,人们看这个班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是进步幅度大还是幅度小,以此衡量教师教学效益的大小。

但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更多的是看一堂课的教学效果。

具体到一节课,所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规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师生对既定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这个定义有两方面的规定性:
1.强调课堂教学时间的规定性
我们提出向课堂要质量是指向40分钟(小学)或45分钟(中学)要质量,就是说,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教师要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学生要实现既定的学习目标,而不是随意的把时间前伸和后延,如果学生在课前预习占用太多的时间也是增加学生的负担,如果学生在课后布置很多作业更是增加学生的负担。

我曾经提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标准:高水平的教师向课堂要质量,低水平的教师向课下要质量。

这几年我研究了许多名教师的案例,他们的教学质量高、升学率高,而学生的负担却很轻,其奥妙就是向课堂要质量,所有的问题都在课堂上解决,很少留课后作业甚至没有作业。

如辽宁的魏书生、北京的孙维刚、马芯兰等。

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也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对桌办公的两个老师教平行班,一个老师整天忙得晕头转向,不是批作业就是给学生个别辅导,工作非常敬业,但师生的负担都很重,是以牺牲师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取得成绩的。

而另一个老师可能课后作业很少,也很少给学生个别辅导,课后主要是研究教法,师生都不累,教学成绩却很好。

其关键就是抓住了课堂教学这个环节,力争所有的问题都在课堂解决,不把问题和作业推向课后。

2.强调教学目标的规定性
在课堂教学的开始,教师是否应该把课程目标告诉学生(书面的或口头的),这个问题争论了多少年没有定论。

有的老师说:我在教案中有课程目标,但我不
能告诉学生。

为什么?因为我的课堂教学设计是很艺术的,事先学生不知道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有一种神秘感,愿意听我的课。

如果学生一开始就知道了一堂课的教学要求和目标,就不愿听课了。

教学固然需要艺术性,但更要注重教学效果。

在课程改革之前教师不告诉学生教学目标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过去是先教后学、以教定学,学生围着教师转,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所以课前教师是否告诉学生教学目标并不重要,只要教师知道就行了。

但课程改革提出要转变教与学的教学方式,要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事先不知道一堂课的课程目标,就没法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就很难转变学习方式。

另外如果一堂课没有具体的教学目标,很难评价这堂课效率的高低。

美国的教育学家布卢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二、什么是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
一堂课怎样才算是有效?有效的标准是什么?这里有一个价值取向问题。

离开了价值取向讨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很模糊的。

所谓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就是教学目标的方向性问题。

也就说,在一节课上,在有限时间内,师生做什么最有价值。

做有价值的事才是有效的,价值越大效益越大。

比如,在数学课上,教师带着学生做游戏,虽然数学知识没有学到多少,但学生很开心,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但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在有限的时间内师生做什么最有价值?这就是价值取向问题。

再比如:目前谈论比较时髦的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在过去就有:教师的备课就是预设,教师在课堂教学灵活变通就是生成,并不深奥。

我听过这样一节课:有个老师正在上数学课,讲一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突然教室里来了一只猫,老师话题一转,引导学生讨论起了对动物的保护问题。

有人觉得这是一堂自然生成的好课,是创新,是一堂跨学科的综合课。

我认为:什么时候讨论动物的保护问题都有价值,但具体到这一节数学课,教学的主要目
的是什么,这堂课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在这里讨论动物的保护问题虽然也有价值,但却脱离了教学目标,是无效的或低效的。

再比如:在一节语文课上,老师让学生表演一个小品,虽然这个小品与课文的关系不大,但也能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表达能力。

对这样的课如何评价?特别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有些教师只注重形式的活跃,堂堂都有分组讨论,堂堂都有表演和抢答。

这就涉及到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问题。

师生一定要明确:一堂课的主要任务是干什么,在有限的时间内首先要完成主要任务,主要任务完成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才能提高。

美国哈佛商学院经常给学生讲述一种很有效的做事方法:80对20的法则。

即任何工作,如果按价值顺序排列,那么总价值的80%往往来源于20%的项目。

简单地说,如果你把所有必须干的工作,按重要程度分为10项的话,那么只要把其中最重要的两项干好,其余的8项工作也就自然能比较顺利地完成了。

课堂教学也是如此。

在一堂数学课上,有价值的事很多,比如让学生唱歌,可以增加他的音乐素养;让学生表演,可以增强他的表演能力。

但教师要清楚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这节课主要是围绕什么来开展活动,评价一堂课的标准不是看搞了什么活动,而是完成了什么任务。

三、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与长效和短效问题
新课程提出了三维的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的老师一直感到困惑:这三维的课程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是什么关系,应以什么为主?这实际上也是一个价值取向问题。

对于三维的课程目标,我认为应以知识和技能为主线,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是以知识为载体来实现的。

其关系图示如下:
所谓过程与方法,是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运用了什么方法,是教师灌输获得的还是自主探究获得的,其价值不同;所谓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以什么样的情感和态度来参与的,是积极主动还是消极被
动?是富有兴趣还是厌学乏味?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环保观等价值观念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这一些都以知识为载体。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淡化知识的教学。

建国后我们进行了八次课程改革,有成功的经验,有失败的教训,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双基教学)是一条基本的经验,所以不能淡化。

一堂课的价值取向也有长效和短效的问题。

具体到一节课,满堂灌的方法可能是最好的方法。

有的老师说:如果让学生自学,可能十分钟还搞不明白,我给学生讲,三分钟学生就明白了。

这就如同钻山洞,让学生自己钻,会在黑暗中探索很多时间,甚至会碰头磕腿,如果老师领着学生钻山洞,很快就出去了,因为老师“学道在先,术业有专攻”。

具体到一节课来讲可能会如此。

但从长远来讲,特别是从学生的终生发展来讲就不是如此。

现在提出了终身学习的概念,学生走向社会后还要不断的自学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而这种自学能力不是走向社会后才培养,而是在学校里,甚至从小学一年级就要培养。

另外,学生在初始阶段,自学可能会花费很多时间,不如老师讲授学得快,但经过一个阶段甚至半年、一年的时间,学生的自学能力一旦形成,会成倍的提高学习的效率。

正是从这些意义上,新课程提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

所以课堂教学还有长效和短效的问题。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图一时的效果而忽视学生终生发展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