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5篇)
一、绪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况,以及如何有效地权衡技术和教师能力,以达到实现课堂的目标,都是当下研究的重要焦点。
本文将讨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从教师和学生投入、教师权威和课堂教学内容三个方面来分析。
二、教师和学生投入首先,教师和学生的投入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教师要有足够的投入,要能够把所学的知识系统的讲解,注重解释理论的思想,体现学科内容的逻辑性,善于抛砖引玉,对学生提出内容质疑,进行深入挖掘,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受到鼓舞,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学生投入则更加重要。
学生在课堂上应该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掌握知识,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习能力,充分理解老师的理论分析,对讲授的内容进行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丰富自己的学习内容。
三、教师权威第二,教师权威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因素,也是教师有效管理课堂的核心。
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三个方面:第一,坚持原则,每节课都要清晰地宣讲和贯彻落实,这是教师考试时的关键;第二,根据学生的不同年级,采取不同的技巧和方法,形成较好的教学氛围;第三,宜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有选择地引入课程内容,这样学生可以更加投入,学习更快更有效,从而正确地指导学生的学习,保持教师的权威性。
四、课堂教学内容最后,课堂教学内容也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必要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深入研究学科内容,教师在课堂上应重视学科理论研究,可以从基础学科的概念,分析和解释的角度,帮助学生理解学科理论的深刻性,从而把握常见的概念,进而指导学生的实践;二是灵活应用新技术,教师可以结合实际,以学科内容为基础,利用新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受益,从而保证课堂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以达到实现学习任务目标的有效性。
五、结论综上所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和学生的投入,以及教师权威和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掌控。
关于课堂教学活动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个 关 键 因 素 ,它 开 展 得 是 否 卓 有 成 效 将 直 接 影 响课 堂 教 学 效 果 的 优 劣 , 认 为 在 课 堂 上 教 师 需 要 注 意 以 下几 方 面 。 我 关注学生的学 习 心 理 学 家 认 为 ,人 的一 切 活 动 都 是 由一 定 的 动 机 所 引 起 的, 动机 是 一 切 活 动 的 原 动 力 。 教 师 如 能 在 课 堂 上 注 重 培 养 、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 充分 发挥 其 潜 能 , 生 的 学 习 成 绩 和 能 学 力 就 会 产 生 巨 大 的 飞 跃 。 如何 调 动学 生 的学 习动 机 呢 ? 1激 发 和 维 持 学 生 的 求 知欲 和好 奇 心 . 只有 把 学 生 的求 知 欲 和 好 奇 心 培养 、 发 出来 , 生 才 会 激 学 自动 地 学 习 和 发 现 问 题 。 认 为 创 设 问题 情 境 是 个 好 方 法 , 我 教 师 给 学 生 提 供 学 习材 料 和 学 习 条件 , 其 亲 自实 践 . 其 产 生 让 使 好 奇 、 惑 、 讶 , 由 此 产 生 强 烈 的 求 知 欲 和学 习兴 趣 . 而 疑 惊 并 从 激 发 其 去 探 索 和 解 决 问题 。 2设 置 适 合 的 目标 定 向 , 学 生获 得 成 功 体 验 . 使 通 常 我 们 把 学 生 分 为 学 习 目标 定 向 型 和 成 就 目标 定 向 型 。前 者 是 把 学 习 当成 掌握 知 识 , 得 某 种 能 力 的 方 式 : 者 获 后 则 把 学 习 当成 为 了获 得 对 其 能 力 的 积 极 的 评 价 或 避 免 否 定 的 评 价 。学 习 目标 定 向 的学 生更 勇 于 挑 战 , 有 学 习 能 力 , 能 更 更 适 应 今 后 的学 习 、 作 和 生 活 , 们 正 是 我 们 要 培 养 的 。 成 工 他 而 就 目标 定 向 型学 生则 偏 向 于 喜 欢 选 择 较 易 解 决 的 问题 。 回避 具 有 挑 战 性 的情 境 , 习 毅 力 较 差 , 到 困难 易 失 去 信 心 , 学 遇 我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实践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实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是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如何有效、恰当地在课堂教学上激发人的这种需求是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核心。
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笔者认为,所谓有效性课堂教学,其实质是对预期的课堂教学目标的圆满完成,无论教学思想如何更新,教学内容如何改革,最终都要落实在课堂的教学效果上。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观察,笔者想结合个人教学和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提高电子电工技能实训课的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构建技能实训课的有效教学策略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学习就是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探究自己的情感,实现自己的潜能,达到最佳的境界。
所以,笔者在进行技能实训课教学时,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运用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来指导活动开展,从而提高技能活动的成效。
那么,应采用哪些教学策略,把技能实训落到实处呢?(一)先呈性策略先呈性策略是指教师预先有目地提供关于相应活动的学习材料,组织相关的学习活动,当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时能顺利与原有知识结构联系起来,为在活动中学习新知识做好知识准备,这种预先开展的学习活动就叫做先呈性学习策略。
因此,笔者在进行技能实训课教学时,为学生预先提供相关学习材料,让学生明确实训的意义,保证对学生实训过程有效指导。
笔者在给学生讲解国产t68型卧式镗床电路图时,先组织带领学生到实训基地参观,让学生了解镗床的结构,再开机全面演示机床的操纵过程,再指导部分学生进行操纵练习。
学生对t68型卧式镗床的基本结构和运行情况了解后,对电力拖动的控制要求就明确了。
(二)自我实现策略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一种固有的、先天的维护自我、提高自我、自我实现的动机,这是人最基本的也是唯一的动机和目的,它指引人朝向满意的个人理想成长。
学生具有先天的学习潜能,课堂教学应充分利用学生这种学习内驱力,激发学生自我实现的欲望。
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几点思考
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标。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那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现笔者结合在教学中的实践经验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一、有效备课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过程的简单备课已经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教师能否灵活地、创造性地进行课堂教学,关键在于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备课,凭借平常在教学实践中的观察、积累,制定出全面可行的教学目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形成教学过程、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一种最优化的全面构思和合理安排,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
1.充分把握新课标,是有效备课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语文学科的性质、任务和基本理念,规定了学科教学的总目标、阶段目标和实施建议。
“实施建议”部分对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实施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新的空间。
教师在教学备课方面应充分把握新课标精神。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有效备课的重要内容教师在进行有效备课之前,首先要通读教材,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理解编写的意图、教材特点,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是活用教材,在全面理解教材结构体系之后,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总体目标,教师可根据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内容和特点灵活处理,对教材内容、单元组合进行适度调整或补充。
充分开发和利用当地的、学生熟知的课程资源,是教师进行有效备课的重要内容。
3.学情把握到位,是有效备课的关键解读学生,“把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一堂课下来,一个教学内容的安排对于全班学生来说,有哪些学生基本不用引导就能掌握,哪些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中才能领会;哪些学生必须在教师的引导或是重点关注下才能达到有效备课,那么我们的课堂才能有的放矢,有效课堂才能开展。
实现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实现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新课程改革在培养目标上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课程的实施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如何提高课程实施的效益,即教学效益,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和核心问题。
所以,新课程改革呼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呼唤有效的课堂教学。
一、加强课前备课,提高教学准备的有效性(1)仔细研究学生,搞好学情分析。
“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教师课前备课时就要对学生做深入具体的分析,对学生了解得越清楚,教学中就越能调动所有学生的思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
教师则通过及时反馈,调节教学,并适时进行质疑、迫问,把课堂引向深入。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落实课标,研究教材,把握教材,超越教材。
有效教学直接指向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教师教学中要始终紧扣《数学课程标准》,以课标中的要求为基准,对学生在相应学段应达到的学业程度进行衡量。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处理好教科书和教学的关系。
做到“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教科书(包括教辅资料)进行“再度开发”,对课程内容进行“校本化”、“生本化”的处理,并适当引入一些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实例,使课堂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特别要精心设计“知识与能力”的教学过程和方法。
保证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从人力、物力、时间、方法与过程上保证重点内容的教学与难点的突破。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二、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它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的功效。
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的程度。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学目标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成功的体验,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要。
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几点思考和探究
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几点思考——参加区进修学校教研〔备课〕组长培训心得体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
指的就是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
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那么,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实施者的教师,如何能够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如何客观的评价教学的有效性?如何在新课标、新课程、新教材中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都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怎样的课堂教学才算是有效性的?通过学习知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标准已不仅仅是停留在“我听懂了,我会做了”这样的层面上。
这种认识是片面的,走入了一种误区。
真正的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使学生在三维目标达到和谐统一的发展。
三、如何使得课堂教学更具有效性?1、树立正确的观念。
有效的课堂教学并不是传统的“我听懂了,我会做了”。
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仅停留在学生知识的获得和掌握,还要关注学习过程中能力和思维的培养,心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形成。
新时期国家的建设和竞争更需要有创新性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就要从小抓起,是一个可持续的,长期的行为。
2、切实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更应夯实双基,努力提升自身素质。
比如专业知识和素养,师德师风的建设。
…1‟提升教师的素质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同时,课堂和教学的评价标准、制度和体系,也应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不再“唯分数论英雄”,不再”考分考分,老师的法宝,学生的命根”。
真正让学生既能学到当前的知识,又让学生的学习有了长期的,可持续性的发展…2‟、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
3、确实开展好教研组、备课组活动。
“每上一节课,我通常要准备一个月”,国内某著名教师如是说。
教研组、备课组活动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和途径。
提高中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提高中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摘要】中职教育是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然而许多中职课堂教学存在效果不高的问题。
为了提高中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加强师生互动、多元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等方面入手。
加强师生互动可以促进学生参与和思考,多元化教学方式有利于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激发学生兴趣可以提高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可以丰富教学内容。
通过这些措施,不仅可以提高中职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还可以促进中职教育的发展。
加强对中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探索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中职教育的提升和优化贡献力量。
【关键词】中职课堂教学、效率、师生互动、多元化、激发兴趣、提升能力、现代技术、思考、引言、正文、结论、观点、未来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中职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其中之一便是如何提高中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改进。
本文将从加强师生互动、多元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等几个方面展开讨论,旨在探讨如何有效提高中职课堂教学的效果。
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我们相信中职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技能型人才。
至此,我们已经了解了中职教育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下面将进一步讨论如何提高中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2 问题意识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为学生提供了实用性强的技能培训和职业发展的基础。
在中职课堂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重视和解决。
由于中职学生学历普遍较低,学习动力不足,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会遇到学生不积极参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情况。
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可能无法满足当下中职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课堂有效教学反思
课堂有效教学反思
我认为有效教学需要满足几个关键要素:
1. 良好的课堂组织:有效教学需要有一个清晰的课堂组织结构,包括目标设定、教学
内容的组织和安排等。
只有课堂组织良好,学生才能明确知道课堂要求和学习目标,
有一个明确的学习框架。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课堂内容缺乏兴趣是导致学习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例如游戏、实验、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3. 强调互动和参与:课堂中的互动和参与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
的机会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通过互动和参与,
学生能够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并提高学习动力。
4. 让学生进行实践和应用:理论的学习只是学习过程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能够将所
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的任务或项目,让学生主动动手
实践,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5. 反思和评估:教师应该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估,找出问题所在并及时进
行调整。
同时,也要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评估,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学习进展和需要
改进的地方。
综上所述,课堂有效教学需要课堂组织良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互动和参与、让学生进行实践和应用,并进行反思和评估。
只有满足了这些要素,才能够真正实现
有效教学的目标。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
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
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习水平有所提高,有进步,有收获。
我国教育改革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积极吸收国外优秀教学模式精髓,,更新陈旧的教育观念和单一的教学模式,努力创造出一种真正意义上尊重人的创造性、相信人的潜力,体现学生本位、重视能力培养、适合时代需求的崭新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
我国教学方法现状:教育学发展到现在,所有教学方法大致都可归结到由赫尔巴特提出的“传统教学法”和由杜威提出的“现代教学法”这两大类中。
传统教学法是世界各国最早流行的教学方法。
到了19世纪50年代,随着以问题为中心的情景教学等方法的出现,逐渐形成了现代教学法体系。
相对于传统教学法,现代教学法在师生关系上以学生为本;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以实践为中心,以直接经验为主。
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国内的教育工作者不断进行改革,并吸收国外优秀教学理念和方法,如医学专业教育中的分系统按科目顺序教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式教学,以及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
pbl教学法等已开始被实际运用。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新型教学法也被用于实践,为我国高等教育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活力。
但是在这个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凸现出了一些问题,教学方法的改革还需进一步调试,以便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与本国学生相适应。
从事小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一、知识的有效性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
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5篇)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1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人们对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也在逐步加深。
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性教学?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很通俗的解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1. 什么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一个由外部的实在世界、内部的心理世界以及行为世界三个层面所构成的结构系统。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方式。
2.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夸美纽斯说:“……假如没有一个学生违背本人的意志,被迫去学习任何学科,我们就不会有发生厌恶和智力受到抑制的情形了,每一个人都会顺着他的自然的倾向去发展。
”有效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有效教学”主要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时间、精力、努力),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带来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
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唯一尺度。
3.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做才能使课堂有效呢3.1深钻教材,备好课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备课。
因为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根本之根本。
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以说备好课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必须有一桶水。
”这就要求老师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来为每一堂课做准备。
那么如何才能备好课呢?备教材:教师在备课时要参阅教师用书,明确这节课的重点和目标。
思考如何用巧妙、直观的方法,层层突破,轻易地化解难点,让学生理解接受。
备学生:教师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已有的知识经验,预见学生在课堂上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和反应,想出解决的对策。
备教案:教师在教案中充分考虑到学生可能提出哪些问题?教师应该怎样去回答、去解决?3.2上好课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一门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
有效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5篇
有效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5篇有效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篇1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
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
"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
这次我学了《有效课堂教学与实践》。
对于我们一线的老师有了好的很大的帮助和指明了我们以后工作的方向,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首先,从教学目标入手:重视课前的备课。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取决于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目标制约着课堂的进程与发展。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新课程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多元的,它不仅要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影响学生终身发展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我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质即学生获得发展。
因此,要把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有机地整合于教学之中,这正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真正内涵。
其次,从教材内容入手:灵活使用教材。
现行教材经过多次改革其知识内容系统、科学且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但是,教材只是教学的依据之一,同样的教材会因为学生具体情况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经常说要树立"用教材教"的新观念,而不是机械地"教教材",可以对教材做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
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
第三,重视课中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
课改思想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学生的这些学习方式都是在教师组织、指导等"教"的行为下发生的。
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思考
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思考一、对课堂教学有效性含义的思考从20世纪初开始,教育学家开始探讨有效教学问题,最终得出的结论:学生的进步或者发展成为判定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
在新课标下,教学有效性可以这样描述: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精力,取得最大化的教学效果。
具体来说,教学有效性包含三个条件: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其中,有效果体现了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有效率是通过公式: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100%来衡定的,有效益则体现了教学活动的价值。
从有效教学的含义中,我们不难看出: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它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主题思想,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均衡发展的内涵;有效教学要求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有效教学和教学活动之间的联系;有效教学更多的关注教师的工作效益;有效教学也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课改也教师提出了两条要求。
首先,教的立足点的改变。
课堂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授业解惑,而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
其次,学的有效性,即学生获得发展。
在这个环节中,主要是通过学习时间、学习效果、学习体验来考察课堂教学是否真正做到了有效教学。
二、对课堂教学氛围的思考据研究表明,人只有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能有丰富的想象,才能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因此,我们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有效性教学。
众所周知,“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首先,教师要具有亲和力,要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阅历,可以实现教学的连贯性,避免教与学相互脱节;了解学生的爱好或者兴趣,可以达到教学共鸣;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为教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供依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备课,从了解学生入手,有利于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进而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新)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李常明
(二) 不同角度看课堂教学有效性
1.从内容过程看 (1)教学内容要恰当,(2)教学环境 要宽松,(3)教学形式要多样,(4) 教学组织过程要科学,(5)教学评 价要有较强的包容性。 2.从学习结果看: (1)要提高学习效率,(2)要增进学 习结果,(3)要强化学习体验
3.从基本特征看
(1)以学生发展为基本目标,(2)预 设与生成的辨证统一,(3)教学有效 知识量高,(4)教学生态和谐平 衡,(5)学生发展取向的教师教学行 为
2.大胆取舍,简洁留白
1).大胆取舍:
(1)精选讲授内容。大胆舍去
非核心的、学生一读就懂的常识性 内容 (2)取消各学科的重复练习、 低效练习 (3)取消无效的提问
2).简洁、留白
(1)简洁
①尽可能少说废话 ②尽可能少犯语法错误,尽量克服不规范 的方言土语 ③一语中的,不绕圈子
(2)留白
①时间上教师不要独占,要适当留给学生 ②讲解和探讨问题不要求全
(三)研究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1.促进教师的发展
(1)教育教学目标观点的转变 (2)专业发展
2.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促 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重要 内容:①如何确定教学目标,②如 何精心预设教学方案,③怎样创设 教学情境,④怎样的自主合作探究 是有效的,⑤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 ⑥提问的有效性,⑦多媒体的使用 问题,⑧作业的有效设计,⑨有效 反馈问题等等
3).引导学生树立问题及探究意识 4).引导学生学习探究问题的一般程序
4.教与学方法灵活多样,因势 利导
1).讲授: 2).自主学习
(1)特征(要素)
①是一种主动学习(我要学) ②是一种独立学习(我能学) ③是一种元认知监控学习(我会学)
关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关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战场,这个战场的胜负决定了语文教学的成败,因此,它也应该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
课堂教学改革成功了,语文教学就能走出困境,还能推动语文教学其他方面的改革,新时期语文教学就会取得令人喜悦的成果。
一、以“满堂灌”为特征的讲析法的弊端1.教学中主体客体颠倒,压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规律告诉我们,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人,学好语文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主观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情感和智慧主动投入,积极自觉地去阅读、去思考、去分析、去领悟。
语文教师的任务则是启发、激励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学习语文。
但是,讲析法却让教师成了课堂的“主人”,而学生则处于一种被动的从属的地位。
2.培养的学生高分低能甚至低分低能,只会死记硬背教师传授的语文知识,缺乏阅读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人的能力是在无数的实践中,在无数次的失败和成功中培养起来的,脱离实践,决不能培养能力。
3.无助于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
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倘若今天语文书上的课文依靠老师讲解了,学生才能读懂,那么明天学生离开学校、踏上社会后,怎样去读懂书报、文件资料呢?所以要在中学时代,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
有了语文自学能力,一辈子受益,功德无量啊!综上所述,充分说明:以“满堂灌”为特征的讲析法不能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需要,应该代之以新型的、科学的讨论训练法。
所谓讨论训练法,就是教师尽可能少地讲析,把一堂课的大部分时间让给学生思考、讨论、做练习。
讨论训练法与讲析法相比,具有三大优点:(1)讨论训练法理顺了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客体关系,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处于引导作用的“客卿”地位。
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过去被压抑的学习积极性被激发出来,就会自觉的去思考、去讨论、去练习,情感投入,兴趣日浓,课堂气氛就会生动、活泼、热烈、有趣,语文教学质量自然会得到显著的提高。
课堂教学有效性思考和体会
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和体会教师教的很辛苦,学生学的很痛苦,学生的基本技能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是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因而从上至下对于有效教学及高效课堂的研究就一直不断地进行着,其实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笔者认为“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的传授,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所以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因此,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就是为了帮助教师提高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使老师将目标管理作为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课堂教学是有效性教学实施的载体,课堂教学的精细化是有效教学落实的途径。
有效教学不仅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时,必须创设一种自然、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在课堂上要认真倾听、热情鼓励、友善指正,这样一来学生就能虚心听讲、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在这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就会形成互相尊重,共同促进的合作过程。
正是鉴于这种认识所以我在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中,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作出努力:1.备课必须三体现(1)备课体现师生双边互动式新课改要求“教”服务于“学”,教师通过与学生合作,依靠学生自主动手活动、实践、合作与交流去实现教学任务;教师要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主线,以学生的眼界去设计教学思路,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设计相应对策。
让学生参与课前的准备,自己收集制作有关资料(如实物、图片、数据等),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课堂教学作很好的铺垫,预测到学生的需要,掌握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情感状态,把握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教师在备课时,更多地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去考虑教学方案,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2)备课应体现因材施教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差异,备课时应认真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差异,找准新知识学习的切入点;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情绪,设计课堂教学,把握学习的鼓动点;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差异,根据对象确定分层施教,架好学习的桥梁,使基础较差的学生“吃得进,消得了”,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跳一跳,摘得到”。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几点思考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标.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以及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众所周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现结合“分数的初步认识”与“组合图形的面积”两节课的教学,从四个侧面简述我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做法与体会.一、在教学目标定位上,要准确恰当,符合认知有人说: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是的,教学目标是决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因为它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方向. 所以课堂教学目标明确了,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从而增加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例如,“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教学. 由于分数概念是三年级学生初步接触的重要知识,对学生是很抽象的一个内容,教学中要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把教学目标确定在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利用实物操作、直观图形等手段,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比较、交流等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地理解分数的意义.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可确定为:(1)通过引导学生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观图形的研究,使学生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2)通过观察、操作、比较、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交流的意识和语言表达、动手实践的能力,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以上三点,分别体现本节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具体教学目标.再如,“组合图形的面积”这节课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认识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数据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初步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理交流,从而归纳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具体题例,感受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必要性,产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基本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就主要锁定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等学习活动,利用转化的方法把组合图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基本图形,从而探索归纳出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计算方法.二、在重难点的突破上,要集中精力,集中突破教学的重点是一节课的核心内容,难点是阻碍落实教学目标的瓶颈. 也只有明确了重、难点内容,课堂上教师才能集中精力,抓住关键点进行教学,进行有效地集中突破. 最终让学生学有所得.例如,“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重点是认识、理解几分之一;教学难点是对分数含义的理解. 认识和理解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教材的“核心”,所以它是本节课的重点,又因为本节课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所以,它对以后学习起着基石的重要作用. 因此,为了有效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在教学方法上选用演示与操作有效结合的方式进行,即教师在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平均分”的含义的基础上,再以认识突破口展开教学,选取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件——分早点,通过媒体直观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选、折、画、说等四个步骤的教学活动,紧密围绕几分之一展开教学,在时间分配上,重点放在学生的选、折、画环节,从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对几分之一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最终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一目的.再如,“组合图形的面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运用“分割”与“添补”的方法探索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是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组合图形的认识并不会困难. 学生已经系统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对转化思想也有所了解. 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就需要放在:如何把组合图形通过“分割”与“添补”这一操作为载体. 总结出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开拓学生思维视野,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从而也体现数学教学的本真——发展思维,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落在关键点上.三、在学生主体凸显上,要问题导思,合作交流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面对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要使他们乐于接受、主动探索,最有效的教学是让他们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让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其中,去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地发现知识,有效地建构知识. 当然,这个过程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安排学生通过观察后思考并创造表示“一半”的方法,接着再安排让学生对不同的图形选一选、折一折、画一画、自己动手操作创造,最后通过质疑“不同的物体,不同的图形,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可以用表示?”从而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在认识其他的几分之一时,教师再一次引导学生先观察后思考:这些涂色部分可用什么分数表示?你是怎么想的?接着通过展示交流、观察对比、归纳,抽象出分数的本质意义. 以上这些环节,学生始终在参与学习的过程,都是学习的主体.在“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课中,教师可先让学生课前动手拼图,并让学生观察交流,共同感受组合图形的特点. 课堂中多次安排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共同探索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反馈学生的多种解决方法后,又组织学生讨论解决方法的可行性. 这些过程也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四、在教学预设生成上,要互为互补,和谐统一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 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但教学中它又会有动态的生成,所以,教师备课时,要充分估计到课堂上发生的各种情况,考虑好应对的策略,才能及时捕捉和把握好课堂上稍纵即逝的生成性资源. 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教师提出:“不同的物体,不同的图形,为什么都可以用表示?”再如:“同样一个正方形,为什么折法不同,涂色部分却都可以表示呢?”这样的问题有一定的思维含量,能引发学生深入的数学思考. 只有学生明确了分数的本质意义之后才能正确回答,所以,对于有些同学的错误回答,教师就抓住了这样的生成资源,很好地发挥了引导作用,有效地促进了教学的有效性这一目标. 展示时,学生说到对折,教师追问:你用了对折,你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要对折吗?在“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课,当学生汇报了分割与添补的方法后,教师追问: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分割和添补法有什么共同点吗?(都是从未知转化为已知)另外,在练习时,当学生汇报了一个组合图形的分割方法后,教师追问:在分割时应注意什么?(注意给定的条件能否满足分割后的计算要求)总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式、方法、策略、途径等具有多样性,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选用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落到实处.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不仅要在操作层面上进行实践与反思,把操作层面上的实践做法上升为理论层面,而且要在理论层面上予以研究,用理论知识指导教学实践,在实践中用理论的观点来阐释教学现象,使自己成为一个研究型的教师.。
课堂教学有效性进一步思考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进一步思考摘要: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之一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向自主、探究、合作式的转变。
因此,如何使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或技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本文基于这样的背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做了进一步思考。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一、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1.传统课堂教学思想的影响在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以书本知识为中心,忽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在教学中,教师教学就等同于教书,学生的学习就等同于读书,学生对书本知识绝对遵从,把教材和教师讲授的内容视为金科玉律。
2.僵化套用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致使不同学生学习机会差异悬殊课堂教学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重地注重模式,机械地套用一种模式,往往只流于形式,处于被动僵化的局面。
3.不顾学生的反映与思维,按自己的设计进行新课程的很多公开课设计得非常完美,可是在上课中经常碰到学生并不是按教师的设计思路进行,学生的回答有时常常出乎意外,如果按学生的思维进行,课堂设计将被打破,很多老师的处理是先把问题放一放,下课再一起探讨,这种冷冻的处理其实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联系实际,从学生角度创设教学情境,这样学生才能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智力才会活跃,思维才会始终伴随着课堂教学的“旋律”产生共鸣,进发出智慧的火花。
例如笔者在教授《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时,就以陕北民歌“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导入,并结合图片使学生在音乐中感受陕北风光,为笔者后面的教学打下基础,整节课下来,没有一个人在打瞌睡,相反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2.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效率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必须把关注学生作为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条基本原则。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实践
高的部 分 因素 以及提 高有 效 性 的措 施 等提 出 了 自 己的一 孔 之 见 ,力 图 为提 高课 堂教 学有 效 性起 到 些
许 建 言献 策的 作 用 。
【 关键 词 】课 堂教 学 有效 性 思 考 与 实践
一
、
课 堂 教 学 有 效 性 的 内涵
言 ,就 是 看 经 历 过课 堂 教 学 后 ,学 生 是 否 记 得 住 、写
优 待 。 另 一 方 面 , 建立 良好 的 师 生 关 系 , 创 设 民 主 、 合 作 、轻 松 、愉 悦 的 学 习 氛 围 。首 先 ,在 传 统 的授 受 教 学 中 ,教 师 是 知 识 的 权 威 ,学 生 只能 接 受 和 服 从 , 不 能 怀 疑 老 师 、怀 疑 权 威 。 而 在探 究 教 学 中 ,师 生 关 系是 平 等 的 ,学 生 是 教 学 的 主 人 、学 习 的主 体 。教 师
第 二 个层 次是 有 效 率 。 如 果 解 决 问 题 投 入 的 成 本 少 ,即 产 出 与投 入 比例 高 , 即谓 之 效 率 高 ,反 之 即 谓 之 效 率 低 。具 体 而 言 ,效率 高 就 是 解 决 相 同 问 题 时 花
■
力 的 培 养 和 发 展 固然 离 不 开 知 识 经 验 的 积 累 ,但 如 果 不 向 他 们提 供 尽 可 能 多 的 创 新 机 遇 ,他们 的创 新 能 力
20 () . 0 2. 9
[】刘儒德. 3 探究学习与课 堂教学 【 】. M 北京:人民教育 出版社 ,20 . 05
【 】夏 惠 贤 . 4 当代 中 小 学教 学 模 式研 究 【 M】. 南宁 :广 西教 育
出 版 社 . 20 . 0 1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欣喜地看到大部分教师能自觉运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活动,课堂上能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亲自参与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建构新知,学生充满活力,课堂变得更加精彩,这一切确实使人惊叹万分。
然而在“畅所欲言”“自主探索”“活跃气氛”的背后,我们冷静地思考后发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重活动、轻体验,重形式、轻实质,重结果、轻过程的不良现象。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值得我们数学教师去深思,如何让数学真正回归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下面谈一谈笔者个人的一些体会。
一、学习内容——关注学生的“生活化”,更关注学生的“数学化”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和生活得到了有效的融合和连接。
教师在设计数学课堂教学中也常常将生活化的材料引入课堂。
数学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学生学习数学就是要学会用数学思维思考,从而达到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
但当学生面对现实生活材料时,往往习惯于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思考。
如果学习材料选择不当,容易影响数学思考目标的达成。
因此,我们必须合理选择生活化材料,处理好生活化和数学化的关系。
如教学“搭配”一课,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要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老师出示两件上衣(灰色风衣、红色毛衣)、三件下装(咖啡色裤子、红色裙子、蓝色牛仔裤),并提出问题:每次选一件上衣、一件下装,一共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法?学生小组开展活动(利用教师提供的学具摆一摆)。
生1:可以有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教师请学生展示搭配的方法,引导学生说出:用每件上衣分别去配三件下装。
)生2:我认为只有5种。
教师愣了一下,请他说出自己的想法。
生2:我认为上身穿灰色风衣,下装穿裙子这种穿法不合理,因为它们是不同季节穿的。
师:可以这样穿吗?生2:这样穿在一起要被人取笑的。
生3:我认为只有4种。
上身的毛衣是红的,下装的裤子是咖啡色的,这样的颜色搭配也是不合理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三)——怎么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好像是前英国首相丘吉尔说过:“一个人的声音能够传多远,他的影响力就有多远”。
但是我以为教师要成长为有影响力的教师,仅有自己的声音是不够的。
为什么为什么许多老师总是墙外很香,墙里很臭呢?主要是拾人牙慧,东拼西凑,甚至不务正业。
总在说话上下功夫,没有在实干上做文章。
只有从自己从事的具体工作研究起来,研究才接近实际,学生才获得真正的收益。
一个中小学教师,不是专业的理论工作者,主要的精力不能放在理论的研究上,而应该放在自己教学行为的研究上。
只有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高效课堂才能构建起来,课堂教学的效率才会彰显。
那么怎么样研究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怎么样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怎么样纠正自己教学的偏差?怎么样使优化的行为保持下去、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行为习惯?所有这些问题,就成为我们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首要问题。
首先,把教学当做教育,立足学生的发展与成长,从关注知识的基点转移到关注学生成长的基点上。
这是教学设计应该首先考虑的首先要问题。
其次,创设情境,在体验与体会中生成冲突(价值冲突、思维冲突、情感冲突),激发探究欲望。
这是教学过程中最为核心的问题。
这个方面,一般测评难以把握,主要在于老师自己的体会与学生的感受。
因而教学中最容易忽视。
大家都知道最重要,但是总觉得最空虚。
其实,不论你怎么样教学,哪怕是你没有教会学生任何知识,只要激发了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望,那么就是这个学生离开了学校,他也是一个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人。
他可能成为技术骨干、科技精英、经济专家。
因为这样的学生,可能永远保持旺盛的学习欲望,不断探究未知世界,钻研技术奥秘,探寻人生价值。
问题随时生成的问题,不是预设的问题。
就是预设的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也是源自学生自己的感受而内生性的。
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还原文字背后的真实世界,让学生在真实与模拟的场景中,引起深入思考,逼近思维最近发展区,激起情感的层层涟漪,触摸到冲突的真实存在,从而诱发探究、合作兴趣。
第三,提供舞台,尽可能让学生当家作做主,使课堂从教师施展才华的舞台变为学生展示风采的舞台。
这个是教学过程中最为常规的一环。
这个环节做好与做不好,关系到教学的成败。
为此,我觉得课堂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少讲,让学生多动口朗诵、多动手操作、多动脑思考、多动笔总结、多质疑问难、多表达观点、多独立钻研、多合作探究。
把时间还给学生,甚至留下空白、留下课堂的不完美(课堂沉寂),也要在学生思维飞转、思绪起伏、思想飞扬。
把这个环节做扎实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基本达成。
至于是先教后学还是先学候教,都不是问题的主要方面。
总在该讲出,讲在点子上,讲在困惑处。
学生自己学会的不讲,学生合作会的不讲,讲讲学生也许还不会多的就放弃。
对于主干核心的难点问题,还不要吝惜语言,该大胆泼墨就大胆泼墨。
不然看节省了讲的时间,学生其实不理解,课后还需要补充讲解,那就形成节约型浪费了。
要想使讲解有效率,我一贯的原则是坚持“六化”即:复杂问题简单化,深奥理论通俗化,书本知识生活化,抽象道理直观化,静态知识动态化,裸露知识包装化。
做到六化,我感觉就提高了学生接收问题的效率。
第四,严格训练,提高训练质量,从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在严格训练中内化知识、升华感情、实现知识的迁移与运用,提高学生的智慧水平。
例题要精选;讲解前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能讲解的由学生讲解,学生不能降解的由师生合作讲解;讲解例题过程一定要师生互动,让学生充分参与思考的过程。
课后的习题要精选,不在多,而在于精。
不重复练习,不浪费时间。
作业还要多元,不仅应该有书面作业,而且还应该有实践作业、实验作业、实习作业。
作业的目的有的是为了验证知识,有的是为了体验过程,有的是为了实现知识的迁移与运用,有的是为了巩固与熟练知识,有的是为了锻炼技能,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不同的情况,设置不同的作业。
最后,坚持当堂任务、当堂完成的原则,向40分钟要质量。
力求课内完成任务,反对课程学习内容向课外延伸。
蠡园中学校长邱国华说:“看一所学校质量如何,第一看有没有分数;第二看分数是怎么来的,第三看除了分数还有什么?”他接着说“如果把这三个指标赋予一定的权重,那么分数在目前情况下,只占10%;分数怎么又来的,占到20%,除了分数还看什么,占到指标体系的70%。
”我以为分数对于学生来说不重要,但是没有分数最高学校就寸步难行,就要被社会、学生、以及家长的淘汰。
某种意义上来说,分数就是教育的脊梁,就是大梁的钢筋。
没有功利性的分数,教育就失去了支撑。
只有分数,没有分数之外水泥、石子、沙粒混凝土的包装,最高大梁也是没有生命力的大梁。
甚至包装不充分,最高大梁,也是一个残次的大梁。
所以课程学习在课内,向45分钟要质量,才能保证不挤占课外自由学习的时间,学生才可能精神成长。
才可能具有内在学习的源源不断的驱动力,保持良好得到发展势头,获得可持续发展。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4)——怎么研究自己的教学行为?教育研究本质上是对于教育教学行为的研究。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加强教学行为的研究。
俗话说,学生需要一杯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
这个传统的俗话,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师本身的知识要求。
但是在当下,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和发展,战斗在中小学的民办教师、代课教师,已经淡出教育教学的前沿。
现在撑起教育大梁的骨干教师,应该是经过专业培训的老师。
大学本科教中学,中师毕业教小学,从知识水平上说,已经没有太大的不适应。
目前,摆在教师面前的问题,不是具体知识的更新问题,而是如何把自己的那一桶水倒进学生的一杯水的问题(如果说这样的观念落后的话,那就是如何选用教师的一桶水的一部分,去引出学生洋溢着青春色彩、鲜活、清灵的一杯源头活水问题)。
所以研究自己倒水的行为,就成为当前摆在教师面前的迫切任务。
研究别人的教学行为,可以借鉴、消化吸收。
研究自己的教学行为,可以直接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研究自己的学习行为、思考行为、表达行为,当然也可以促使自己的专业成长,提高倒水的准头、控制倒水的力度,节省倒水的时间,使水杯满而不洒。
那么,怎么样研究自己的教学行为呢?第一,课前要精心预设自己的教学行为,加强课前行为的预测性研究。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只有在事前对于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好了充分的估计,才可能防患于未然。
遇到问题才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处理恰当,落实到位。
在许多事物之中,大家都喜欢说“做最好的准备,做最坏的打算”。
其实,教学也是这样。
充分的准备是上好课的基本保证,既要想到顺利的情景,也要想到不顺利的情景。
想到顺利的情景该怎么办?也要想到不顺利的情景该怎么办?既要想到学生呼应了怎么办,还要想到学生不呼应了怎么办?既要想到整体呼应的时候个体有没有滥竽充数,还要明白个别的呼应并不代表绝大多数?既要想到如何设计坡度降低教学难度实现平稳过渡,还要想到面对认知困难如何激发学生充分挖掘潜力突破难点?既要想到如何大胆取舍突出主干彰显核心,又要想到如何小心求证凸显系统不留遗憾?……凡此种种,在教学中都应该想到,都应该有预案。
尽管教育智慧、教育机智可以大派用场,但是对于大多数普通的中小学老师来说,没有充分的准备,很难应对未来课堂那随机出现的种种问题。
随机生成的问题往往是教师才华与机智展现的平台,是课堂的亮点,是课堂的高潮,是学生回味无穷的永生难忘的教育经典。
只有充分准备才能从容面对。
第二,课堂要精细实施自己的教学行为,加强课堂教学行为的现场性调整。
教师的课堂行为有哪些?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
从教学环节上划分,可划分为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行为、精讲点拨阐释概念的行为、联系实际举例例证的行为(课堂训练,巩固知识的行为),探幽发微拓展延伸的行为、总结概括画龙点睛的行为。
深化强化迁移知识的行为。
从教学的手段来说,主要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行为、板书的行为、组织课堂的行为。
从教学的方式来说,主要有讲授的行为、启发的行为、提问的行为、谈话的行为、课堂评价的行为。
不论什么行为,只要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这些行为就基本合格。
但是要想使这些行为能激发学生探究本节知识的欲望,使学生深切体会、体验知识探究的过程,使学生感觉到获得的知识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惊喜,那就需要一,坚持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反对单一的教学方式的运用。
每一堂课,都是多种方式的综合应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持续的单一的外界刺激,会使大脑皮层出现抑制状态,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就大大降低。
二,坚持教学方式的人性化,从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转化为关注学生精神成长和人格的发育。
只有实现了这个转化,知识技能才真正内化为学生的智慧,才不会成为学生发展的负担,而成为学生持续发展的驱动力量。
吉林大学博士生导师董进宇教授曾经说过: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懂得人性,其次要会教法,最后要理解知识的本体。
如果给这几个要素赋予一定的权重,那么懂人性占到教学成功的70%;会教法占到教学成功的20%;学习的本体知识占到教学成功的10%。
”董教授讲的也许夸张,但是仔细想想很有道理。
如果我们的教学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遭到学生内心深处的强烈反抗,那么无论如何怎么样努力,恐怕学生也所得无几啊。
如果我们自己的教学行为能体现关怀、尊重、肯定、宽容、欣赏、信任,就会取得学生的信任,师生关系就处于融洽的状态,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那么教学的效益自然就可以提高。
三,坚持“省而不用、用而不省”的原则。
目前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主张教师少讲,还课堂于学生,所以部分老师就认为不讲少讲就是新课改的要求,其实不然,新课程尽管反对老师满堂灌、老师独霸课堂的局面,但是并不反对教师在课堂发挥主导作用。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就要坚持“讲所当讲,练所当练”的原则。
因此我认为只要当讲,就要讲透、讲清、讲通俗易懂,在这个时候不要吝惜语言。
不要课堂第一次讲不清楚、讲不透,学生难以理解不知所云,等到课后再花大量时间去补课,那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我主张不当讲的不要讲,当讲的一定要讲。
也就是坚持“省而不用、用而不省”的原则。
四,观察学生呼应情况,体会学生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行为。
第三,随时记录教学的偶得,加强课后对教学行为的反思。
关于自己教学行为录像、录音、以及文字资料,是研究自己教学行为的第一手材料。
邀请同头课老师听课评议,邀请教研组通知听课评课,邀请学校领导听课评课、邀请专家学者听课评课,以虔诚的态度,接受每一个听课者的意见,以科学的态度,慎重对待每个评课者的建议,写下自己的心得,阐述他们之所以这样评或者那样评的理由。
只有这样才能弄清楚来自于不同方面的声音的理论旨归,才避免迷失了自我,把握科学的教学方法。
邀请同事把自己的课堂录制下来,自己事后在仔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