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校园虚假信息诈骗案例

合集下载

校园网络诈骗案例

校园网络诈骗案例

校园网络诈骗案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校园网络诈骗案件也层出不穷,给学生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网络诈骗的手法层出不穷,很多学生缺乏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容易成为网络诈骗的受害者。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校园网络诈骗的案例,希望大家引以为戒,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案例一,虚假兼职诈骗。

小明是一名大学生,他在网上看到了一个兼职广告,对方声称只需在家轻松操作就能赚取丰厚的报酬。

小明心生兴趣,便按照对方提供的联系方式添加了对方的微信。

对方告诉小明,只需先支付一定的“报名费”和“押金”,就可以开始工作了。

小明怀着美好的梦想支付了费用,然而等他支付完钱后,对方却消失了。

原来,这是一起典型的虚假兼职诈骗案件。

案例二,虚假奖品诈骗。

小红收到一条短信,称她中了某某抽奖活动的大奖,需要填写个人信息领取奖品。

小红填写了自己的姓名、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并按短信提示拨打了对方提供的电话号码。

对方自称是抽奖活动的工作人员,要求小红先支付一定的“手续费”和“税费”才能领取奖品。

小红心怀喜悦,急忙支付了所需费用,然而她等来的却是一场空。

原来,这是一起虚假奖品诈骗案件。

案例三,虚假贷款诈骗。

小刚急需资金周转,便在网上搜索到了一家“放款快、额度高”的贷款公司。

小刚按照网上提供的联系方式与对方取得了联系,对方告诉小刚只需提供身份证、银行卡等个人信息,就可以快速放款。

小刚急于解决资金问题,便毫不犹豫地提供了自己的个人信息。

然而,等他提供完个人信息后,对方却以各种理由要求小刚支付各种费用,小刚才意识到自己已经上当受骗。

原来,这是一起虚假贷款诈骗案件。

以上这些案例都是真实发生在校园中的网络诈骗案件,这些案例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网络诈骗防范课。

在面对类似情况时,我们应该保持警惕,不轻信陌生人的承诺,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不盲目支付费用。

同时,学校和家长也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学生们的网络安全意识,共同营造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

希望通过这些案例的分享,大家能够更加警惕,提高自我防范意识,避免成为网络诈骗的受害者。

校园常见诈骗手法

校园常见诈骗手法

校园常见诈骗手法部分不法分子利用在校学生阅历浅、安全防范意识差等弱点,潜入校园诈骗钱财,造成学生财产损失。

保卫处收集整理了部份案例及有关防诈骗的知识,供大家学习,并引以为戒,提高学生自身安全防范意识,不给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

校园常见的诈骗手法一、假冒身份行骗。

2012 年2 月的一天,一个自称刘某的学生摸样的人,来到学校某教室,指着一个空座位(空位置上有笔记本电脑)问其他同学“她人呢”,其他同学以为刘某为同校同学,就说她出去了。

刘某就做到了座位上,拿出一支笔写字。

一会,刘某拿着自己的手机,以手机没电为由向其他同学借手机打电话。

刘某打完电话后把手机归还给其他同学,然后继续坐到空座位上写字。

通过一系列的交流和行动,刘某博取了其他同学的信任。

十几分钟后,刘某趁人不注意,拿起桌上的笔记本电脑走了。

二、利用手机短信进行诈骗。

某高校一同学的手机突然收到一条短信息:恭喜你的手机号中奖,奖品为一台价值二万元的笔记本电脑,请你于某年某月某日之前来我公司领取或电话联系。

该学生信以为真,就按照短信息上内容办理,结果钱“物”两空,被对方骗走8000 元现金。

三、以高回报为诱饵行骗。

不法份子常常以假冒伪劣的洗发水、文具、化妆品、运动鞋、笔记本电脑等向学生推销、销售骗取学生财物。

2011年11 月14 日,一名自称是某笔业有限公司工作的刘某进入某高校学生公寓楼推销学生用笔记本和笔,并宣称其公司招聘校园代理,利润丰厚。

以与市场较大的差价(并赠送一批笔记本)与学生达成销售协议。

学生交付订货金额3000 元,在宿舍打开包装箱查看时,发现所有的笔均没有笔芯,才发现上当受骗,作案人已早无踪影。

四、伪造事实诈骗。

2012年8月27 日,某高校学生陈某接到一个电话,称她的手机与别人的手机串号了,需关机 3 小时,陈随即关机,当天上午10:40,陈某开机后便接到母亲的电话,告诉其一自称系主任的人给家里来电话称陈某因车祸住院抢救急需9 万元,陈某的母亲当时给孩子打电话不通,即按其提供的银行帐号汇出9 万元。

校园诈骗案例

校园诈骗案例

校园诈骗案例
校园诈骗案例近年来呈上升趋势,给学生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在校园中,学生们往往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和识别能力,容易成为诈骗分子的目标。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校园诈骗案例,希望能引起大家的警惕,提高识别诈骗的能力。

第一起案例是校园贷诈骗。

一些不法分子会通过各种方式在校园内发布“无抵押、低利息”的贷款广告,吸引学生借款。

他们往往以“手续简便、放款快速”为诱饵,诱使学生提供个人信息和银行卡号,然后以各种理由收取高额“服务费”或“押金”,最终导致学生陷入债务漩涡无法自拔。

第二起案例是虚假兼职诈骗。

一些诈骗分子会在校园周围张贴“兼职招聘”广告,承诺高薪、轻松工作,吸引学生前来应聘。

在学生报名后,他们会要求交纳“培训费”或“押金”,甚至要求提供银行卡信息进行“工资发放”,最终骗取学生钱财。

第三起案例是网络诈骗。

随着网络的普及,一些诈骗分子会通过社交平台、微信、QQ等途径,冒充熟人或权威机构,向学生发送虚假消息,诱导他们点击链接
或提供个人信息,以达到窃取账户资金或个人信息的目的。

针对以上案例,我们应该如何防范呢?首先,要提高安全意识,不轻信陌生人
的诱惑,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

其次,要加强对社会诈骗手段的了解,及时向学校或公安机关举报可疑信息。

最后,学校和家长也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提高他们的风险识别能力,增强防范意识。

在校园中,我们要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清朗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诈骗分子无
处遁形。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可以减少校园诈骗案例的发生,保障学生们的合法权益,让校园成为一个安全、和谐的地方。

大学生网络诈骗案例

大学生网络诈骗案例

大学生网络诈骗案例在当今社会,网络诈骗案件层出不穷,而大学生作为网络时代的主要受众群体之一,也成为了网络诈骗的重要目标。

网络诈骗的手段层出不穷,而大学生由于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和法律意识,往往容易成为网络诈骗的受害者。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关于大学生网络诈骗的真实案例,以期提醒大家增强网络安全意识,避免上当受骗。

案例一,校园兼职诈骗。

小明是一名大学生,他在校园论坛上看到了一则招聘兼职的帖子,对方声称只要在家轻松工作,每天几个小时就能赚取可观的报酬。

小明心生兴趣,通过微信联系了对方,并按照对方指示提供了个人身份信息。

随后,对方要求小明先交纳一定的“押金”作为保证金,才能开始工作。

小明照做了,但随后对方却消失了。

原来,这是一起校园兼职诈骗案件,小明被骗了数千元。

案例二,虚假投资诈骗。

小红是一名大学生,她在社交平台上关注了一位自称是股票投资专家的“大V”,对方每天都在朋友圈里晒着自己的高额收益。

小红被对方的言辞所吸引,便通过私信向对方咨询投资事宜。

对方称只要投资一定金额,就能获得高额回报。

小红动心了,便将自己的积蓄全部投入了对方所说的投资项目中。

然而,等到该项目到期时,对方却以各种理由拒绝了小红的提款请求,最终导致小红本金付之东流。

案例三,虚假求职诈骗。

小李是一名应届大学生,他在求职网站上投递了多份简历,希望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有一天,他接到了一家公司的面试邀请电话,对方声称只要交纳一定的“培训费”,就能保证录用。

小李怀疑对方的诚信,便查找了该公司的资质信息,结果发现该公司根本就不存在。

原来,这是一起虚假求职诈骗案件,小李险些上当受骗。

以上三个案例都是真实发生的大学生网络诈骗案件,它们告诉我们,网络诈骗无处不在,而大学生作为网络时代的主要受众群体之一,更需要增强网络安全意识,提高识别和防范网络诈骗的能力。

在面对类似诈骗时,大学生要保持冷静,不要贪图一时的利益而掉以轻心,要多与家人、朋友商量,避免孤军奋战。

大学生法律案例及分析(3篇)

大学生法律案例及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网络诈骗案件层出不穷。

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的重要群体,也成为了诈骗犯罪的主要受害者之一。

本文将以一起大学生网络诈骗案件为例,对其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防范能力。

案例简介:小王,一名普通的大学生,热衷于网购。

一天,他在某知名购物平台上看到一款低价的电子产品,便添加了卖家微信进行咨询。

卖家声称可以提供折扣,并要求小王先支付定金。

小王没有怀疑,便按照卖家要求,通过微信转账支付了1000元定金。

然而,支付后卖家便消失,小王联系不上卖家,也无法退回定金。

此时,小王才意识到自己可能遭遇了诈骗。

二、案例分析1. 诈骗手段分析:(1)虚假信息:卖家发布低价商品信息,吸引消费者关注。

(2)诱导消费:通过微信等社交平台与消费者沟通,诱导消费者支付定金。

(3)消失不见:消费者支付定金后,卖家迅速消失,无法联系。

2. 法律责任分析:(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3. 防范措施:(1)提高法律意识:大学生应增强法律意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谨慎网购:在网购过程中,要选择正规平台,仔细核实商品信息,避免低价陷阱。

(3)核实卖家信息:在支付定金前,要核实卖家身份,避免上当受骗。

(4)留存证据:在网购过程中,要保留相关证据,如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以便维权。

三、结论网络诈骗案件对大学生的财产安全和社会秩序造成了严重危害。

大学生安全教育安全案例(2篇)

大学生安全教育安全案例(2篇)

第1篇案例一:网络诈骗案例描述:一名大学生在社交平台上认识了一个“好友”,对方以各种理由请求转账,大学生最终被骗走了一笔不小的金额。

安全教育要点:- 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不轻信陌生人的请求。

- 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银行账号等。

- 在进行网上交易时,要通过正规平台,核实交易对方的真实身份。

案例二:校园盗窃案例描述:一名大学生因为晚上回宿舍忘记锁门,第二天发现宿舍被盗,丢失了笔记本电脑和现金。

安全教育要点:- 晚上回宿舍后要确保门窗锁好。

- 不将贵重物品放在容易被盗的地方。

- 加强宿舍安全意识,定期检查宿舍安全设施。

案例三:食品安全案例描述:一名大学生因为吃了学校附近小摊的不洁食品,导致食物中毒,严重影响了学习。

安全教育要点:- 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餐饮场所就餐。

- 注意食品的保质期和储存条件。

- 发生食物中毒情况要及时就医,并向相关部门报告。

案例四:交通安全案例描述:一名大学生骑电动车时不遵守交通规则,与一辆汽车发生碰撞,造成人身伤害。

安全教育要点:- 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逆行。

- 选择安全的交通工具,如电动车应佩戴头盔。

- 注意行人和车辆,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案例五:心理健康案例描述:一名大学生因为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问题,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产生了自杀念头。

安全教育要点:- 学会正确面对压力,合理调节情绪。

- 积极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心理素质。

- 如有心理困扰,应及时寻求心理咨询服务。

这些案例反映了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风险,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些案例,大学生可以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2篇1. 案例一:校园盗窃案某高校学生小李在宿舍内睡觉时,被窃贼趁机盗窃了笔记本电脑、手机等贵重物品。

该案提醒大学生要加强宿舍安全防范,妥善保管个人财物,夜间睡觉时关好门窗,不在宿舍存放大量现金和贵重物品。

2. 案例二:校园火灾案某高校学生宿舍楼发生火灾,原因是一名学生使用违规电器。

2022崇左市大学生被诈骗真实案例

2022崇左市大学生被诈骗真实案例

2022崇左市大学生被诈骗真实案例小潘是崇左一高校正在找工作的大四学生。

11月3日,一名自称是宝安集团的人事经理让她加微信面试。

小潘信以为真,随后对方指导她下载“壹点通”App,引诱她投注、刷单,几天时间里,她被骗3.9万元。

6日晚,小潘男朋友帮忙报警,目前警方已立案。

民警提醒网络诈骗多种多样,需保持警惕。

自称是宝安集团的人事经理发送的招聘信息。

“招聘文员,薪资4500——8000元!”11月3日,小潘收到这条招聘信息,发送信息的人自称是宝安集团的人事经理,称是通过58同城看到小潘的求职意向,让她添加微信面试。

11月4日,对方简单核对后把小潘拉进一个微信群,让她完成“三元一条”的抖音点赞初步培训工作。

之后培训员指导小潘通过链接下载“壹点通”App,称入职需在该App上联系接待员,之后的工作都会在上面发布,随后把小潘移除了微信群。

对方称完成任务即可转正。

在该App上,对方开始给小潘发布垫付金额返还佣金的任务。

前期几百元的垫付返现任务均完成并提现成功,之后需垫付1000元,小潘心有顾虑,提出不想做,接待员称如果不做就不能转正。

随后,小潘给对方转账1000元,对方却指责她乱下单,称需做大额单才能弥补,否则要赔偿损失。

小潘只能通过借贷平台借款完成大额单,之后3万元的任务,小潘表明无力转账,对方称公司可为其垫付,在对方一步步引诱下,小潘签下3万元的“借款合约”。

最后,小潘完成任务后想要提现,对方却称需偿还公司3万元才可提现。

对方称如不归还钱,无法提现。

小潘已深陷对方的陷阱,向男朋友借钱,男朋友这才发现小潘被骗了。

11月6日晚,男朋友帮小潘报了警,目前警方已立案。

至此,小潘共被诈骗3.9万元。

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拨打了这名自称是宝安集团人事经理的电话,对方称自己是一名16岁的女孩,并不了解宝安集团,也不是所谓的人事经理。

在询问记者意图后,她称自己也曾加入此类“刷单”群,家人提醒后及时退出了,并未造成财产损失。

大学生犯罪典型案例

大学生犯罪典型案例

大学生犯罪典型案例大学生是社会的希望和未来,然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他们也可能犯下各种犯罪行为。

大学生犯罪的案例屡见不鲜,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些典型案例。

首先,有一起大学生网络诈骗案例。

一名大学生利用自己在校期间学习计算机专业的知识,通过在网上发布虚假招聘信息等手段,诈骗了多名求职者的钱财。

这种案例在当今社会比较常见,大学生通过技术手段实施诈骗活动,给受害者造成了经济损失,也损害了网络社会的信任。

其次,还有一起大学生吸毒案例。

一名大学生因为受到学业和生活压力的影响,开始接触毒品并沉迷其中,最终导致了严重的身体和心理问题。

这种案例反映了一部分大学生在面对压力时,选择了错误的逃避方式,导致了不可挽回的后果。

另外,还有一起大学生盗窃案例。

一名大学生因为个人生活所需,利用自己在校园内的便利条件,多次盗窃同学的财物。

这种案例不仅损害了他人的利益,也破坏了校园的安全氛围,对大学生的成长教育产生了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大学生犯罪的典型案例多种多样,但背后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如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压力等因素都可能对大学生的行为产生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引导他们正确面对社会现实和个人困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避免走上犯罪的道路。

同时,也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律教育,让他们明白犯罪行为的严重后果,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做一个守法的好公民。

总之,大学生犯罪典型案例的存在提醒我们,社会各界都应该共同关注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共同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大学生诈骗案例分析

大学生诈骗案例分析

大学生诈骗案例分析近年来,大学生诈骗案件层出不穷,给社会治安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大学生是社会的希望和未来,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却利用大学生的天真和缺乏社会经验进行诈骗活动。

本文将对一些典型的大学生诈骗案例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提高大学生的防范意识,避免成为诈骗的受害者。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典型的网络诈骗案例。

小明是一名大一新生,他在网上购买了一款价格便宜的手机。

但是在付款后,他却再也联系不上卖家,手机也没有寄到。

经过调查,发现卖家是一个利用假身份信息注册的虚假网店,专门诈骗大学生的钱财。

这种案例属于网络交易诈骗,利用了大学生对网络购物的依赖和不成熟的消费观念,导致了经济损失。

其次,还有一些电话诈骗案例。

小红接到了一个自称是公安局民警的电话,对方称她涉嫌了洗钱活动,需要配合调查。

小红由于缺乏相关法律知识,便被对方吓唬,按照对方指示将银行卡内的存款转到指定账户。

事后,她才发现自己上当受骗。

这种案例属于电话诈骗,利用了大学生对公安机关的信任和恐惧心理,导致了财产损失。

另外,还有一些校园贷款诈骗案例。

小李因为生活费用紧张,便在校内某APP上申请了一笔小额贷款。

然而在申请过程中,对方要求他提供个人银行卡信息和学生证等资料,结果对方却将他的个人信息泄露并进行了盗刷。

这种案例属于校园贷款诈骗,利用了大学生的急需用钱和不成熟的金融意识,导致了个人信息泄露和财产损失。

综上所述,大学生诈骗案例层出不穷,给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避免成为诈骗的受害者,大学生应该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不轻信陌生人的电话和网络信息,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不盲目相信所谓的“低息贷款”等诱人的宣传。

同时,学校和社会也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律和金融知识教育,提高他们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预防和打击大学生诈骗案件的发生,保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校园电信网络诈骗案例分析

校园电信网络诈骗案例分析

校园电信网络诈骗案例分析一、冒充京东客服诈骗。

此类诈骗第一步:骗子利用“192”开头手机号、“00”开头的境外号码、“区号+座机号码”的固定电话等冒充京东客服,并准确报出受害人的个人信息骗取信任;第二步:告知受害人不注销京东白条、金条业务会影响个人征信;第三步:诈骗分子诱导受害人下载聊天软件APP,屏幕共享后远程指导并观看,引导受害人到借贷平台进行贷款;第四步、骗子以“降低利率或注销白条”为由,让受害人把钱转到指定银行账户,从而实施诈骗。

二、投资理财诈骗。

此类诈骗第一步骗子进行引流,布局:犯罪分子通过社交软件添加受害人好友,或者在公众号、微博、抖音、知乎等网络平台发帖、投广告,称有投资门路吸引受害人关注。

随后拉人进群,组织“水军”在群里扮演投资者,晒出收益情况误导受害人;第二步洗脑,诱导:犯罪分子在群聊中通过直播教程、导师指导等方法对受害人进行洗脑,通过高收益投资项目、稳赚不赔等幌子让受害人产生兴趣,向受害人发送链接或二维码下载虚假投资平台APP,等受害人成功上钩下载APP后,再通过“导师诱导”进行投资;第三步甜头,收割:犯罪分子通常会以小额返利让受害人初尝甜头,以为投资真能获利,然后骗子不断诱导受害人加大投资额度,看着投资账户上的钱却无法提现,骗子就以“登录异常”“服务器维护”“银行账户冻结”等各种理由解释为何提现失败,紧接着会利用受害人急切提现、盲从的心理,收取所谓的“保证金”“解冻金”“刷银行流水”等再次诱导受害人转钱。

三、游戏类诈骗。

此类诈骗受害人以学生群体居多。

第一步诈骗分子通过在社交平台发布买卖游戏装备、游戏账号的广告信息或者在游戏里添加好友,第二步然后以买卖装备,或免费赠送皮肤、装备为由,诱导受害人在虚假游戏交易平台进行交易,第三步以“注册费、押金、解冻费”等名义支付各种费用。

或威吓受害人,会有警察找上门等理由,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再引导受害人使用家长的手机(学生自己手机里没有绑定银行卡),通过在微信、支付宝、云闪付等支付软件进行支付。

南宁学院校园诈骗案例

南宁学院校园诈骗案例

南宁学院校园诈骗案例
7日上午,蓝小姐在宿舍里休息时,只见两名陌生女子走进宿舍。

其中一名女子自称姓梁,是福建省某文具公司的业务员,正在寻求大学生做校园代理销售产品。

公司会以0.8元/个的价格提供4800个产品,包括水性笔和笔记本。

蓝小姐和两名同学商量后,认为代理此公司的文具有钱可赚,决定共同出资揽下代理。

梁某称,4800个产品进货价为3840元,但这些产品在外边,须带蓝小姐等人去看货。

于是,蓝小姐3人跟着梁某离开宿舍,见到梁某口中的“主管”——另一女子。

蓝小姐和室友去银行取钱后,看见该公司“女业务员”送来两袋笔记本和水性笔。

她们打开袋子查看,确认货物无误后交钱,但现场没有细数货物的数量。

回到宿舍后,蓝小姐再次打开袋子检查,发现里面的产品数量根本不够,估计只值四五百元,赶紧打电话给那名主管。

该主管声称给错产品,会马上进行调换。

蓝小姐3人等了很久,仍不见对方的踪影,就打电话催,发现主管的手机已关机。

此时,她们才知道被骗,立即到辖区派出所报案。

原来,这个团伙混入学院宿舍后,打着寻找文具校园代理的幌子,吸引女大学生上钩,用少量的产品忽悠学生,诈骗钱财。

民警提醒,学校应做好防范措施,避免不法分子混入学校骗学生。

学生也应提高警惕,遇到陌生人进入宿舍,应及时向老师等人反映情况,切勿轻信陌生人的话,更不要盲目给陌生人钱。

校园网络诈骗案例

校园网络诈骗案例

校园网络诈骗案例校园网络诈骗案例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校园网络诈骗案件也时有发生。

下面将介绍一起校园网络诈骗案件。

小明是某大学的一名大二学生,他喜欢在网上购物和参与一些网络游戏。

一天,他收到了一条声称自己中了大奖的微信消息。

消息中称他是某个知名品牌的幸运用户,可以兑换一部新款手机。

为了兑换手机,小明需要先转账500元到指定账户上,以支付一部分礼品费用。

小明一时贪心,认为500元对于获得一部新手机来说是很划算的,于是他按照要求转账了。

几天后,小明发现他并没有收到手机,他联系不上那个中奖者,甚至微信号也被拉黑了。

小明才意识到自己中了诈骗的圈套。

他赶紧报警并向学校求助,但已经晚了。

经过警方的调查,这个诈骗团伙利用了校园里普遍存在的追求新鲜事物、图利心理,通过微信、QQ等社交软件联系和诱骗学生,使其以低价兑换高价礼品的方式诈骗钱财。

这个案件给学生们敲响了警钟,也给我们提醒我们如何防范校园网络诈骗。

首先,要警惕来自陌生人的微信、QQ等社交软件信息,如果对方声称你获得了什么奖品,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轻易相信。

要通过各种渠道核实真实性,最好是直接联系相关部门核实,以免上当受骗。

其次,不要随意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尤其是手机号码、银行卡号等隐私信息。

为了防止个人信息被泄露,我们在使用网络的时候要加强个人信息的保护,不随意在不可信的平台上填写个人信息。

再次,要提高自己的识别能力,学会鉴别网络诈骗的手段和套路。

学生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网络安全意识,增强辨别真伪能力。

最后,要主动向学校和警方报案。

在遭遇网络诈骗时,要尽快向学校、警方报案,掌握相关证据,尽量挽回损失。

通过这起校园网络诈骗案例,我们看到在网络时代,诈骗手段呈现多样化和智能化的趋势。

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共同营造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

同时,学校和社会各界也应加强相关宣传和监管,保障校园网络安全。

校园防诈骗案例汇编

校园防诈骗案例汇编

校园防诈骗案例汇编帮助别人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但是当陌生人向你借电话、借钱、借物时请提高警惕。

特别是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或利用网络、电信方面的一些漏洞,或利用大学生自我防范意识淡薄,社会经验不足的心理,疯狂地进行钱物诈骗,使一些同学无故蒙受损失。

对此,我们汇编了近年来真实发生在我校同学中的一些被骗案例,希望广大同学以此为鉴,认真总结,从而能够更好地保护好自身财产安全。

★案例一借钱★2014年6月,药化学院一名男生接到一自称是X领导的电话,要求第二天到办公室见面,具体面谈对该同学进行学业资助的事谊。

次日早又接到对方电话,称正在开会脱不开身,因急于用钱,请该同学速到附近银行汇款到其账户。

该同学为保险起见,主动到领导办公室进行核对,方知是一骗局。

无独有偶,2014年8月,政法经管学院两名女生先后接到同一陌生电话,自称是学生论文导师,先以要帮助指导学生论文为借口,随后便开口向同学借钱,并要求将钱打在指定的账号上,由于学生警惕性强,未上当受骗。

2014年10月,文化研究所一男生接到自称是学校X处长的电话, 因急于用钱,请该同学速到附近银行汇款到其账户。

该同学在不明原因的情况下,向其指定账户汇款3000元,事后经核对,方知被骗。

★案例二借银行卡*2014年门月,公卫学院女生在下关校区万花路遇到一自称是复旦大学学生的男子,向该生借手机打电话。

电话交流中男子称与老师走散且身上并未带钱,因急于赶往北京CCTV节目组做节目,请同学将银行卡借予其转账,待其老师汇钱后再还卡。

我校同学不知是骗局,将一张卡内有2300元的银行卡借给对方并告知密码。

随后,该男子借故消失,同时,女生卡内2300元现金被取走。

2014年门月,基础医学院男生在路上遇到一男子向其借手机打电话。

该男子打完电话后自称是X公司经理,现钱包遗失手机无电,愿用自己的苹果手机做抵押借同学银行卡转账取现,同时借现金800 元,相约第二天返还。

当晚,该生发现抵押的苹果手机为模型手机,而该男子己消失无踪。

关于校园诈骗和抢劫的案例

关于校园诈骗和抢劫的案例

关于校园诈骗和抢劫的案例
1、20xx年4月12日14时,xx学院心理学13级一女生在寝室上网看二手手机,看中一款400元的二手手机,向卖家了解情况和讨价还价后,决定买下该机。

卖家要求该生先预付100元。

该生付款100元后卖家继续要求再付50元才给她发货。

该生未同意,要求卖家退款,卖家随即离线,无法联系。

17时,该生感觉被骗向派出所报案。

2、20xx年10月3日13时,xx学院工业工程15级一男生接到一个号码为xxx的手机短信,对方以中16万奖金及一台电脑需要先交手续费1000元为由,要求该生先汇款到指定账户。

该生将钱汇过去后,对方继续要求汇款,该生发觉被骗于18时30分报案。

3、20xx年3月26日17时,xx学院翻译14级一女生在东区xx 广场遇到一名陌生男子。

该男子说需要借该生的银行卡使用一下,以便自己的朋友可以把钱给汇到该生卡上。

该生同意,两人到自动取款机处,该生在ATM机上查询了一下余额后将银行卡借与该男子,但未告知银行卡的密码。

3月27日8时,该生查询余额时发现银行卡内余额3300元没有了。

大学校园触犯法律的案例(3篇)

大学校园触犯法律的案例(3篇)

第1篇正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校园环境日益复杂。

然而,一些大学生在追求个性自由、追求刺激的过程中,触犯了法律法规,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以一起真实案例为切入点,剖析大学生触犯法律的典型案例,以期引起广大师生的警觉和反思。

二、案例介绍案例名称:张某某盗窃案被告人:张某某,男,20岁,某大学大二学生案发时间:2019年10月案发地点:某大学校内宿舍楼案件经过:2019年10月,张某某因沉迷网络游戏,导致生活费用紧张。

为了筹集游戏资金,张某某心生邪念,决定盗窃同宿舍同学的财物。

某日,张某某趁同宿舍同学不在宿舍,趁机翻箱倒柜,盗走现金1000元及一部价值3000元的手机。

案发后,张某某将盗窃所得的财物挥霍一空。

三、案件审理及判决经法院审理,认为张某某的行为已构成盗窃罪,且具有以下情节:1. 盗窃数额较大,给被害人造成经济损失;2. 张某某系在校学生,应从轻处罚。

最终,法院判决张某某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元。

四、案例分析1. 心理因素:张某某因沉迷网络游戏,导致生活费用紧张,从而走上盗窃的道路。

这反映出部分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弱,面对困境时容易产生负面情绪,进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 法律意识淡薄:张某某在盗窃过程中,明知自己的行为是违法行为,但仍抱有侥幸心理,认为不会被发现。

这反映出部分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法规的认识不足。

3. 家庭教育缺失:张某某的家庭教育存在缺失,未能及时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导致其价值观扭曲,走上犯罪道路。

五、启示与建议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其在面对困境时能够保持理智,避免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 强化法制教育:高校应将法制教育纳入课程体系,让学生了解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3. 家庭教育要到位: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成长,加强家庭教育,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校园网络诈骗案例

校园网络诈骗案例

校园网络诈骗案例近年来,校园网络诈骗案件层出不穷,给学生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网络诈骗犯罪分子利用学生群体的特点,通过虚假信息、诱导操作等手段,骗取学生财产甚至危害个人安全。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校园网络诈骗的典型案例,以便引起大家的警惕和防范。

案例一,校园贷款诈骗。

小明是一名大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急需资金支付学费和生活费用。

他在网上搜索到一家看似正规的贷款公司,对方声称可以为他提供低息贷款,手续简便,无需抵押。

小明急需资金,就按照对方要求提供了个人信息和银行卡号。

结果,他不仅没有得到贷款,反而银行卡内的存款被盗刷一空。

案例二,兼职诈骗。

小红在网上看到一则招聘兼职的广告,对方称只需要在家通过电脑就可以完成任务,报酬丰厚。

小红按照要求联系了对方,并且按照对方提供的链接下载了一个软件。

然而,事后她发现自己的电脑被黑客攻击,个人隐私信息被窃取,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案例三,虚假奖品诈骗。

小李收到一条短信,称自己中了某个知名品牌的大奖,需要提供一些个人信息和支付一定的手续费才能领取奖品。

小李心急如焚,就按照对方的要求提供了个人信息和支付了手续费。

然而,等了很久也没有收到奖品,反而个人信息被利用进行了其他诈骗活动。

以上这些案例都是真实发生的校园网络诈骗案例,它们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在面对类似情况时,我们应该保持冷静,不轻信网上陌生人的信息和诺言。

同时,加强网络安全意识,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不泄露个人隐私信息,避免成为网络诈骗的受害者。

学校和家长也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共同营造一个清朗的网络环境。

总之,校园网络诈骗案件时有发生,我们要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远离网络诈骗,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秩序。

希望通过以上案例的分享,能够引起大家对校园网络诈骗的重视,做到防患于未然。

让我们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防诈骗德育案例范文

防诈骗德育案例范文

防诈骗德育案例范文在我们的校园里,发生了一系列有趣又让人警醒的防诈骗故事,这些故事就像一堂堂生动的德育课,让大家深刻认识到诈骗的狡猾和防范诈骗的重要性。

一、“中奖”陷阱。

小A同学是个特别单纯又有点小贪心的家伙。

有一天,他收到了一封邮件,上面说他中了一台最新款的笔记本电脑,只要填写一些个人信息就能领取。

小A那叫一个兴奋啊,脑海里已经浮现出自己拿着新电脑在宿舍里各种炫耀的画面了。

当他拿着打印出来的邮件,准备去填写那些所谓的领奖信息时,正好被辅导员看见了。

辅导员一看就觉得不对劲,笑着对小A说:“你小子,这天上掉馅饼的事儿可没那么简单。

你想想,你啥时候参加过这个抽奖啊?这不明摆着是要骗你的个人信息去干坏事嘛。

”小A一开始还不服气呢,嘟囔着说:“万一是真的呢?”辅导员就给他举了好多例子,说之前有同学也是这样,填了信息后不仅没拿到奖,还被骗子用他的身份信息借了钱,最后搞得自己一身麻烦。

小A这才恍然大悟,吓出了一身冷汗,庆幸自己还没把信息交出去。

从那以后,小A就成了我们班的防诈骗小宣传员,逢人就说:“可别信那些莫名其妙的中奖信息啊,都是骗子设的套儿!”二、“热心”的假客服。

小B同学是个网购达人。

有一次,她买了一件漂亮的衣服,刚下单不久就接到一个电话。

电话那头的人自称是客服,特别热情地说:“亲,你刚刚下单的衣服有质量问题,我们这边要给你退款呢。

不过需要你按照我说的步骤操作一下哦。

”小B一听就有点慌了,担心自己买到了次品。

这个假客服让小B打开一个链接,说是退款链接。

小B正准备点的时候,突然想起学校之前宣传的防诈骗知识,说这种不明链接可不能乱点。

于是她就多留了个心眼,挂断电话后直接联系了官方客服。

官方客服告诉她根本没有这回事儿,这才知道是遇到骗子了。

小B回到宿舍就把这件事告诉了舍友们,还开玩笑说:“这骗子演技也太差了,我差点就被他骗了。

还好我聪明,没被那点小把戏忽悠住。

”舍友们都笑了,不过也都从这件事上学到了东西。

校园网络诈骗案例

校园网络诈骗案例

校园网络诈骗案例
在当今社会,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诈骗案件也层出不穷,而校园网络诈骗案例作为其中的一种,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校园网络诈骗案例不仅给学生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也给校园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校园网络诈骗案例,以便更好地防范和避免这些案件的发生。

首先,有些不法分子会在校园内利用网络平台发布虚假招聘信息,诱骗学生前往面试,然后以各种理由收取所谓的“押金”或“培训费”,最终却让学生落空。

这种诈骗手法往往针对急于找工作的大学生,利用他们的就业焦虑心理,制造虚假的“高薪职位”,最终骗取他们的钱财。

其次,校园内还存在着利用虚假投资理财平台进行诈骗的案例。

一些不法分子会以“高收益、低风险”为诱饵,诱使学生投入资金进行投资理财,最终却将他们的资金骗走。

这种诈骗手法往往针对贪图暴利的学生群体,利用他们对投资理财的渴望,最终让他们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另外,校园内还存在着利用网络购物进行诈骗的案例。

一些不法分子会在校园BBS、微信群等平台上发布虚假的商品信息,诱使学生进行线上交易,然后以各种理由拖延发货甚至直接失联,最终骗取学生的钱财。

这种诈骗手法往往针对缺乏线上交易经验的学生群体,利用他们对商品的渴望,最终让他们上当受骗。

总的来说,校园网络诈骗案例层出不穷,给学生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为了防范和避免校园网络诈骗案例的发生,我们应该提高安全意识,不轻信陌生人的诱导,谨慎对待网络信息,避免贪图小利,同时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学生们的识别能力和防范意识。

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能够净化校园网络环境,让学生们在一个安全、清朗的网络空间中学习和生活。

大学生诈骗案例

大学生诈骗案例

大学生诈骗案例在当今社会,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发展,各种诈骗手段层出不穷,其中不乏大学生作为受害者的案例。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往往缺乏对于诈骗的防范意识,容易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大学生诈骗案例,以便提高大家的警惕性和防范意识。

第一起案例发生在某大学校园内,一名自称是银行工作人员的骗子冒充银行客服人员,以“账户异常”、“身份信息泄露”等为由,要求大学生提供个人银行账户信息和身份证号码。

很多大学生由于缺乏经验和警惕性,便轻信了对方的话,最终导致银行账户被盗刷,造成了经济损失。

第二起案例发生在社交媒体上,一些不法分子通过虚假的兼职招聘信息吸引大学生应聘,要求先交纳“报名费”或“押金”等名目,以此为借口骗取大学生的钱财。

许多大学生由于急于找到兼职赚取生活费用,便上当受骗,最终导致金钱损失和心理伤害。

第三起案例发生在校园周边,一些假冒的“公益组织”或“慈善机构”在大学生活动中散发传单,号召大学生积极参与“慈善捐款”活动,但实际上这些所谓的捐款活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益行为,而是为了骗取大学生的善心和金钱。

许多大学生由于对公益事业的热心和信任,便被骗取了金钱,最终导致了对公益事业的质疑和怀疑。

以上这些案例,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应该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不轻信陌生人的话,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不随意交纳费用或捐款,以免上当受骗。

同时,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诈骗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防范能力,共同营造一个清朗的网络和社会环境。

总之,大学生诈骗案例的发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要增强防范意识,不轻信陌生人,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不随意交纳费用或捐款。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防范各种诈骗行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共同营造一个清朗的网络和社会环境。

希望大家都能够警醒,做一个理性、警惕的大学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校园虚假信息诈骗案例
案例1:郭女士接到一名自称是孩子老师的电话,说是其孩子在学校突发急病被送往市儿童医院,检查诊断为急性胃穿孔,需交费才能做手术,提供一个账号催其转账缴纳手术费。

因儿子正好前几天肚子不太舒服,所以郭女士情急之下顾不上多问,马上按对方的要求汇了48000元手术费,随后赶到儿童医院,查询时发现儿子根本没入院,这才返回幼儿园,却见儿子好端端地在园里。

郭女士意识到被骗,立即报警。

案例2:据受害人钟某讲述,9月10日17时许,钟某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电话对方自称为钟某孩子读书所在学校的老师,要求钟某缴纳其孩子读书的各项费用,并将钱直接转入一个名为“子女教育基金”的账户内。

钟某称,自己确实有一个孩子,现在正在内江某小学读书,而由于学校才开学,自己也还未来得及前往学校交相关费用,所以接到电话后,没有半点怀疑,立即前往离家最近的银行进行转账。

可让钟某没有想到的是,当她按照对方电话指引操作,将近4万元转入“子女教育基金”账户成功后,对方便立即挂断了电话。

之后,对方电话就再也打不通了。

这时钟某才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了,于是拨打了“110”报警。

案例3:网络游戏诈骗。

犯罪嫌疑人以公司的名义在自设网站、网络游戏论坛、QQ群、帖吧等处发布网络游戏角色升级代练的消息,诱骗学生通过网银转账,骗取升级代练金。

犯罪嫌疑人还通过引诱学生购买游戏币的方式实施诈骗。

案例4:有一女生手提包被偷,里面有手机、银行卡、钱包等。

20分钟后,她打通了妈妈的电话,告诉自己被偷的事。

妈妈惊呼:“啊,我刚才收到你的短信,问咱家银行卡的密码,我立马就回了!”她们赶到银行时,被告知里面所有的钱都已被提走。

小偷通过用偷来的手机发送短信给"亲爱的妈妈"而获取了密码,然后在短短20分钟内把钱取走了。

案例5:“罗XX家长,这是您的小孩本月在学校的考试成绩及各项学习报告资料,您看看/RAdaiduKK请查收!”这是4月5日10点23分罗先生收到的一条短信。

罗先生说,他儿子今年读四年级,平时主要是孩子母亲管学业。

收到短信后,他根据提示点击链接一步步下载插件后,却根本没看到所谓的成绩和学习报告。

罗先生当时也没当一回事,但他中午吃饭时突然接到多条网银通知短信,发现开通网银的工资卡被消费了4000多元。

罗先生随后拨打银行客服电话,才得知自己手机可能中了木马病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