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资源配置
公共资源的最优配置与利用
公共资源的最优配置与利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资源已经成为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公共资源包括各种社会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等,如道路、桥梁、水电站、医院、学校等。
公共资源是每一个人都能够享用的,也是有限的,因此,如何实现公共资源的最优配置与利用是十分重要的。
一、公共资源配置的重要性公共资源是一个社会的基础性资源,是维护社会运行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进行合理的配置。
一方面,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有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另一方面,不合理的配置会导致资源浪费,甚至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因此,实现公共资源最优配置是非常重要的。
二、公共资源配置的原则1.公正性原则:公共资源是每一个人都能够享用的,因此,在配置公共资源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每一个人都能够平等享有公共资源带来的利益。
2.效率原则:公共资源的配置必须确保资源的高效利用,并在保障总体效益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单个资源的效益。
3.透明度原则:公共资源的配置必须进行公开、透明,使得每个人都能够了解资源的配置情况,提高配置公共资源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三、公共资源配置的方法1.市场化配置市场化配置是指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公共资源,如投标、拍卖等。
市场化配置的优点是可以有效地调节供求关系,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市场化配置的弊端是可能会让一部分人无法承担高价格,以致无法享有公共资源。
2.政府管制配置政府管制配置是指通过政府对公共资源的监管和调控来进行公共资源的配置,并且针对一些紧缺资源,政府可以制定专门标准或规定。
政府管制的优点是可以有效地平衡资源的配置,但是容易产生腐败和不公平现象。
四、公共资源的最优利用在公共资源的利用方面,常常出现的问题是浪费和滥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公共资源的最优利用。
1.养成节约的好习惯在使用公共资源的时候,要注意节约,减少浪费。
例如,当使用电器时应该匀速使用,尽量减小能源浪费。
论公共资源的市场化配置
论公共资源的市场化配置1. 引言1.1 什么是市场化配置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公共资源是指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和分配的过程。
传统的公共资源配置方式主要由政府来实施,而市场化配置则是通过市场竞争的方式来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
在市场化配置公共资源中,资源的使用权可以通过市场价格来确定,而不是由政府来进行指导。
市场化配置公共资源的核心理念是以市场为导向,让资源在市场上自由竞争,通过供求关系来决定资源的配置和分配。
这种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
市场化配置还能够促进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其更符合市场需求和个体利益,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1.2 市场化配置公共资源的意义市场化配置公共资源的意义在于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市场机制可以通过价格信号和竞争机制引导资源的流动,使得资源能够自由流动到最需要它的地方,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这种市场化配置方式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使得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从而提高整体社会效益。
市场化配置公共资源还可以促进公共服务的提供和优化。
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可以激发公共服务提供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市场化配置可以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和民间力量参与公共资源配置,促进资源的多元化配置,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市场化配置公共资源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社会效益,促进公共服务的提供和优化,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资源配置,从而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
2. 正文2.1 市场化配置公共资源的优势市场化配置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市场机制的引入,可以让资源向需求量最大的方向流动,避免资源的浪费和低效率利用。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也能够增加资源的价值。
市场化配置能够促进公共资源的合理分配。
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资源的配置不再由政府或者特定机构决定,而是由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平衡来决定。
这样可以保障资源的公平分配,避免资源被少数人垄断或浪费。
公共资源配置
公共资源配置公共资源是指社会共同拥有、共同需要和共同享有的资源,包括但不限于土地、水资源、能源、交通、通信、教育、医疗、环境等方面。
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公共资源的配置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市场机制下的市场机制在公共资源配置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市场通过价格的形成和供需关系的调节,引导资源的流动,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然而,在公共资源配置中,市场机制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市场对于某些公共资源的配置能力有限,例如自然资源。
其次,市场机制容易造成资源分配不均,使一些弱势群体无法享受公共资源。
因此,在市场机制下,政府应当加强监管和调节,确保资源配置的公平和效率。
二、政府主导的政府在公共资源配置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政府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律,组织资源的调度和分配。
政府的主导可以保证资源的公平分配,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
然而,政府主导也容易出现一些问题。
一方面,政府可能存在权力滥用和腐败的问题,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
另一方面,政府的主导可能缺乏市场机制的有效引导,使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因此,政府在资源配置中需要加强权力监督和公众参与,确保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社会参与的社会参与是公共资源配置中的重要环节。
社会应当积极参与资源配置的决策和实施过程,发表意见和建议,监督资源配置的公正和效果。
社会参与可以提高资源配置的透明度和合法性,减少资源浪费和滥用。
同时,社会参与也需要政府提供相应的信息和平台,激发公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通过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多方合作,实现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
四、创新技术在公共资源配置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技术的发展,公共资源的配置方式也在不断改变。
例如,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更加便捷,可以通过在线平台实现公共资源的共享和分配。
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因此,政府和社会应当积极引进和推广创新技术,优化公共资源的配置方式。
公共资源配置优化调整方案
公共资源配置优化调整方案一、公共资源配置的现状及问题(一)资源分配不均衡在教育、医疗、交通等领域,资源往往集中在城市中心或发达地区,而农村和偏远地区则相对匮乏。
这导致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不断扩大,影响了社会的公平与稳定。
(二)资源利用效率低下部分公共设施和服务存在闲置或使用率不高的情况。
例如,一些新建的体育场馆、文化设施由于位置偏远、宣传不足等原因,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三)管理体制不完善公共资源管理部门之间存在职责不清、协调不畅的问题,导致资源配置过程中出现重复建设、多头管理等现象。
同时,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难以保证资源配置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四)公众参与度不足在公共资源配置决策过程中,公众的参与渠道有限,意见和需求难以得到充分反映,影响了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社会满意度。
二、优化调整的目标和原则(一)目标1、实现公共资源的公平分配,缩小城乡、地区之间的差距。
2、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益。
3、建立科学、高效、透明的公共资源管理体制。
4、增强公众对公共资源配置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二)原则1、公平公正原则:确保每个人都能平等地享有公共资源的机会和权利。
2、效益优先原则:以最小的资源投入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
3、统筹协调原则: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整合。
4、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发展的潜力。
三、优化调整的具体措施(一)加强规划引领制定科学合理的公共资源配置规划,明确各类资源的布局和规模。
在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水平、社会需求等因素,实现资源与需求的精准匹配。
同时,加强规划的执行和监督,确保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推进资源均衡配置加大对农村和偏远地区的投入,改善教育、医疗、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
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方式,鼓励优质资源向薄弱地区流动,促进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公共资源配置名词解释
公共资源配置名词解释公共资源配置是指对于全社会共同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利用的过程。
这些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财政资源、社会服务资源等。
公共资源的配置不仅仅是指将资源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给各个社会成员,还涉及到如何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公平分配以及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以下将对公共资源配置常用的名词进行解释。
1. 公共资源:指所有成员共同拥有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如土地、水源、能源等),公共设施(如交通设施、教育设施、医疗设施等),社会服务资源(如公共卫生、社会福利等)等。
2. 公共财政:指政府从全体社会成员征收的税收等收入,用于公共事业以及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支出。
公共财政的配置应该遵循效率和公平原则,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社会公平。
3. 公共服务:指政府提供给社会成员的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交通、环境保护、安全保障等。
公共服务的配置应该保证大部分人能够享受到服务,并能够满足社会的基本需求。
4. 公平分配:指将公共资源按照一定原则和标准进行合理分配,确保每个社会成员在资源分配中享有公平和平等的权利。
公平分配的原则可以包括需求平等原则、贡献平等原则、能力平等原则等。
5. 效率分配:指将公共资源分配给能够有效利用资源提供最大社会效益的个人或组织。
效率分配的目标是通过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6. 可持续发展:指在公共资源配置过程中注重保护环境、保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障未来世代的权益。
可持续发展考虑的因素包括环境保护、资源可再生利用、社会公正和经济发展的协调。
7. 市场机制:指通过市场供需关系来实现资源的配置和分配。
市场机制通过价格信号、竞争和供需自由调节等方式来决定资源的分配,以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
8. 政府干预:指政府为了实现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平,在市场机制运作的过程中,通过法律和政策等方式对资源的配置和分配进行干预和调控。
政府的干预可以在市场失灵时保障资源的公平分配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公共资源配置管理制度
公共资源配置管理制度公共资源是指供公众使用的各类资源,如土地、水资源、气候、道路、交通、教育、医疗等,其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障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公平分配,建立公共资源配置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一、背景介绍公共资源是国家的基本财富,也是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然而,由于长期存在的管理不善和不公平分配等问题,导致了公共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利用现象频发。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制定和实施一套科学合理的公共资源配置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二、公共资源的分类与评估为了更好地进行资源的管理和配置,应该对公共资源进行分类与评估。
根据公共资源的性质和用途,可以将其分为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物质资源等。
而评估公共资源的价值和重要性,可以综合考虑资源的稀缺性、市场需求和环境效益等因素,以确定资源的优先级和分配方式。
三、公共资源的配置与分配原则公共资源的配置与分配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资源能够合理利用和公平分配。
首先,应坚持市场化原则,通过市场机制引导资源的配置与流动,使资源在供求关系中得到合理调节。
其次,应坚持公平原则,将资源的配置与分配与社会公平和社会公正相结合,避免资源的过度集中和不公平现象的发生。
此外,还需要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将资源的配置与利用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相协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四、公共资源配置管理的机制与措施为了有效管理和配置公共资源,应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机制和配套措施。
首先,应建立健全资源管理部门,明确其职责和权限,加强对公共资源的监管和调控。
其次,应建立完善的资源交易市场,为公共资源的流动和配置提供透明、公正、公开的平台。
同时,还应加强对公共资源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提高资源配置和利用的效益。
此外,还应加强对公共资源使用者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意识。
五、公共资源配置管理的挑战与对策在推行公共资源配置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
论公共资源的市场化配置
论公共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公共资源是指供公众共同使用的资源,可以包括自然资源、基础设施、社会服务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资源的配置是一个重要问题,市场化配置公共资源是一种解决方案。
下面将从市场化配置公共资源的定义、优势、困境以及解决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看一下市场化配置公共资源的定义。
市场化配置公共资源是指将公共资源的供给和需求通过市场机制来相互协调和安排的过程。
通过市场化配置,可以使资源的配置更加高效、公平、透明。
市场化配置公共资源有一些优势。
市场机制具有自发性和适应性,能够及时、灵活地反应供求关系,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市场竞争可以激发各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供给者提供更好的公共资源,满足公众的需求。
市场化配置还能够提供更加公平的资源分配机制,让实际需求的人群获得更多的资源。
市场化配置公共资源也面临着一些困境。
公共资源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非竞争性、不排他性等,这些特性使得市场机制在公共资源的配置中受到限制,无法完全解决资源配置的问题。
市场化配置容易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如垄断、高价格、不平等等,对社会公平性造成影响。
市场机制可能导致公共资源的过度利用或者不足供应的问题,这会损害公众的利益。
针对市场化配置公共资源的困境,可以采取一些解决方法。
政府应该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和调节,防止垄断行为的发生,维护公共资源市场的竞争性。
可以通过建立合理的市场准入机制,引导更多的供应者参与到公共资源的供给中,增加供给的多样性和竞争性。
可以通过建立公共资源使用的收费机制,引导公共资源的合理使用,平衡供需关系。
市场化配置公共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解决方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可以提高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公平性和透明度。
但市场化配置也需要解决一些困境,需要政府的监管和调节,并采取合理的措施来引导市场的运行。
只有综合运用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才能实现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社会发展。
公共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利用
公共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利用公共资源是指无论对个体还是整个社会都有着公平性、使用者非排他性和不可替代性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社会资源等。
这些资源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如何进行最优配置和利用,对于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和谐发展至关重要。
一、公共资源的分类和特点公共资源是指所有人都可共享的资源,一般分为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社会资源、环境资源等几大类。
其中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所存在的非人力物品,如森林、水、矿藏、土地等。
文化资源是指反映社会文化特征的一切非物质性、具有文化特征以及具有历史、传统和表现人们生活方式和社会意识的物质文化资料。
社会资源是指该社会所拥有的各种物质、非物质产品及其制作过程中所包含的各种过程知识、组织知识、管理知识等。
环境资源是指大自然环境中,包括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人与大自然的联系,是维持生产、生活和自然环境自身存在之必要的有机整体。
公共资源具有公平性、使用非排他性和不可替代性等特点。
公平性表现在所有人都有平等使用公共资源的权利和机会,不随着个人的财富和地位而发生改变。
使用非排他性表现在一个人的使用不会减少其他人使用的机会和效益。
而不可替代性则是指公共资源没有任何替代品,只有当老百姓在不竭的创造中又创造出了更好的资源时,公共资源才会被替代。
这些特征使得公共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利用具有一定的难度。
二、 1. 公共资源的最优配置最优配置是指以发展经济、保护环境、增进人民福利为目标,依据社会经济与环境的特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合理配置和分配资源,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公共资源的最优配置与劳动、资本和土地等资源的最优配置不同之处在于,在资源的选择、配置和分配中,还需充分考虑公共利益和人们的实际需求。
在实现公共资源最优配置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科学规划,坚持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各种资源的进行分级管理,与关键领域协调发展,推进优质发展,让更多资源得到合理优先的配置和利用,并在使用的过程中实现反复利用和自我更新,以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论公共资源的市场化配置
论公共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公共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是指政府通过市场化手段来配置和管理公共资源的过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作用是调节市场,引导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公共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公共资源的概念公共资源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一种,是公众共同享有的一种资源。
公共资源的特点是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非排他性是指个人或单位的使用并不排除其他人的使用;非竞争性是指一次的使用并不降低其他人的使用价值。
公共资源通常由政府出资兴建和管理,主要包括交通、环境、教育、医疗等方面的资源。
二、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意义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1.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通过市场手段对公共资源进行配置,可以通过竞争的方式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资源浪费。
2. 优化资源配置结构。
市场化配置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供给情况进行优化资源配置结构,使资源的利用更加合理和有效。
3. 促进公共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市场化配置可以使公共资源的运营和管理更加高效,确保公共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公共资源的持续供给。
4. 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
市场化配置可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促使公共服务提供者提高服务质量,满足社会需求。
5. 降低政府负担。
市场化配置可以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提高政府效率,使政府更加注重于公共资源规划和监管,提高政府的治理水平。
三、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形式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形式主要包括内部市场化和外部市场化。
1. 内部市场化是指政府通过成立公共资源管理机构或委托合同方式来管理和运营公共资源,按照市场规律和原则运作,增加资源的配置效率。
政府成立公共交通公司来管理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按照市场化方式提供服务,提高运营效率。
2. 外部市场化是指政府将公共资源交由市场主体经营和管理,引入竞争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政府通过公开招标和竞争性投标的方式选取公共资源的运营方,实行竞争性经营。
公共资源配置优化调整方案
公共资源配置优化调整方案一、公共资源配置现状分析1、教育资源在教育领域,优质教育资源往往集中在城市和发达地区,而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学校之间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教育质量存在较大差距,导致教育机会不公平。
2、医疗资源医疗资源的分布也不均衡,大城市的医疗水平和医疗设施明显优于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
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技术薄弱,人才短缺,难以满足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
3、公共交通资源在公共交通方面,一些地区公交线路不合理,站点设置不科学,导致居民出行不便。
同时,不同地区的交通拥堵状况差异较大,交通资源的配置未能充分考虑人口密度和出行需求。
4、文化体育资源文化体育设施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分布也不均衡,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居民难以享受到丰富的文化体育活动。
二、公共资源配置优化调整的目标确保公共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之间的公平分配,缩小城乡、区域和群体之间的差距,让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基本的公共服务。
2、效率性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资源闲置和浪费,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3、可持续性注重公共资源的长期规划和合理开发,保障公共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满足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公共资源配置优化调整的原则1、统筹规划从全局出发,对公共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和布局,打破地区、部门之间的分割,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
2、需求导向根据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合理确定公共资源的配置重点和规模,提高资源配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因地制宜结合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结构、地理环境等因素,制定差异化的公共资源配置策略。
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让公众参与公共资源配置的决策过程,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四、公共资源配置优化调整的具体措施1、教育资源配置优化(1)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改善学校的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培训、交流、支教等方式,提高农村和贫困地区教师的教学水平。
(3)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公共资源配置机制
公共资源配置机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公共资源的配置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公平和效益。
一、定义和意义公共资源是指可供公众共同使用的资源,如水、土地、能源、教育、医疗等。
公共资源的配置机制是指对公共资源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规则和方式。
公共资源配置机制的建立和健全,能够有效保障公共资源的合理供给和公平利用,实现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二、公共资源配置的原则1. 公平原则:公共资源的配置应确保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享受公共资源,不偏袒任何一方。
这意味着资源的分配应该依据个人的需求和贡献程度,而不是个人的地位或财富状况。
2. 效率原则:公共资源的配置应追求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通过合理的市场机制和经济激励措施,激发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3. 可持续发展原则:公共资源的配置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为前提。
同时,应遵循长远利益的原则,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长期可持续发展。
三、公共资源配置的方式1. 政府干预型:政府通过法律法规和行政手段,对公共资源的配置进行控制和管理,确保资源的公平分配和最大化利用。
2. 市场机制型:通过市场供需关系,通过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使公共资源的配置更加灵活和高效,达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分配。
3. 社区参与型: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公共资源的管理和运营,通过居民自治和自我管理,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并提高资源的分配效率。
四、公共资源配置机制的问题与挑战1. 不均衡的地区发展:由于地区之间的差异,导致公共资源的配置不均衡,一些地区无法享受到公共资源的合理供给。
2. 不完善的法律法规:目前对于公共资源的配置管理还存在一些缺陷和漏洞,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3. 市场失灵:在市场型资源配置机制中,存在市场失灵的情况,导致资源分配不公平和资源浪费。
4. 社会参与不足:社区居民对于公共资源的管理和运营参与度不高,影响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社区自治的实现。
公共资源配置与利用情况汇报
公共资源配置与利用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我是XX部门的XX,今天我将向大家汇报我部门在公共资源配置与利用方面的情况。
一、公共资源配置情况我部门负责公共资源的配置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资源调查与评估:我们定期对公共资源进行调查与评估,了解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等情况,为后续的配置工作提供依据。
2. 资源分配:根据资源的特点和需求,我们制定了一套公正、合理的资源分配机制。
在分配过程中,我们注重公平性和效率性,确保资源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各方的需求。
3. 资源整合与优化:我们积极推动资源的整合与优化,通过合并、重组等方式,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综合效益。
同时,我们也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合作,共享资源,避免资源的重复配置和浪费。
二、公共资源利用情况1. 教育资源利用:我们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为员工提供各类培训和学习机会。
我们定期组织内部培训,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水平。
同时,我们也积极参与外部培训项目,为员工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平台。
2. 研发资源利用:我们注重研发资源的利用,不断推动科技创新。
我们建立了一支专业的研发团队,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科研项目。
通过充分利用研发资源,我们不断推出新产品、新技术,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3. 环境资源利用:我们重视环境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我们积极推动绿色生产,采用环保材料和工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我们也加强对员工的环保意识培养,提倡节约用水、用电等环保行为。
三、公共资源配置与利用的问题与建议在公共资源配置与利用过程中,我们也面临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1. 资源分配不均衡:由于资源的有限性,我们在分配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均衡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资源分配机制,确保资源能够更加公平地分配给各方。
2. 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有时候我们发现,一些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这可能是因为员工对资源的利用方式不熟悉,或者是资源的使用规范不够明确。
公共资源配置
公共资源配置公共资源是指为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而集中投入和使用的资源。
公共资源配置是指对公共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以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并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本文将讨论公共资源配置的重要性、挑战和解决方案。
一、公共资源配置的重要性公共资源配置是现代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公共资源配置能够实现社会公平。
公共资源的投入和使用应该基于公正的原则,确保每个公民享有公平的机会和福利。
通过公平的公共资源配置,可以减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其次,公共资源配置是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效手段。
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可以确保资源的最佳利用,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同时,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还可以改善社会服务,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增进社会公众的福利。
最后,公共资源配置具有战略意义。
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不仅能够推动特定领域的发展,还可以带动其他相关领域的发展。
例如,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教育的优质发展将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
二、公共资源配置的挑战尽管公共资源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实际操作中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公共资源配置受到政策制定和执行的限制。
政策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政府目标、资源需求和社会环境等多个因素,这就需要决策者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另外,政策执行方面也面临着监督不力、腐败等问题,导致资源分配不够公平和高效。
其次,公共资源配置还受到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完全的影响。
在资源配置过程中,不同的参与者对资源需求和供给的信息可能存在差异,这使得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决策可能偏离最优解。
因此,重要的是建立信息公开和透明的机制,促进资源配置中的公正和效率。
最后,公共资源配置还需要面对公众的不同需求和利益冲突。
公共资源的配置涉及到多个利益主体的利益平衡,不同的部门、地区甚至个人对资源利用和分配的诉求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政府需要引入公众参与机制,充分听取各方声音,确保资源配置的公正性和可持续性。
公共资源配置与利用
公共资源配置与利用公共资源是指社会各个成员共同拥有的自然资源、物质设施以及社会资源等,是整个社会共有的财富和资产。
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公共资源的概念、公共资源配置的原则与实践、公共资源利用的方式与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公共资源的概念公共资源是指不属于个人或特定集体所有,而是整个社会共同拥有的资源。
它包括自然资源(如水、空气、矿产等)、物质设施(如公园、道路、教育机构等)以及社会资源(如法律、道德规范等)。
公共资源的特点是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即一个人的使用并不妨碍其他人的使用。
二、公共资源配置的原则与实践1. 公正与公平原则公共资源的配置应当以公正和公平为原则。
也就是说,每个人在利用公共资源时应当享有平等的机会和权益,不应因为个人偏好或特权而获得不公平的待遇。
政府应制定合理的规则和政策,确保资源的公正分配。
2. 高效与可持续原则公共资源的配置要追求高效与可持续发展。
高效利用公共资源可以充分满足人们的需求,减少浪费与损失。
同时,可持续发展意味着公共资源的利用要符合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性,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3. 市场与政府相结合原则公共资源的配置需要市场机制和政府引导相结合。
市场机制可以发挥资源配置的效率和灵活性,而政府的调节和监管作用则可以避免市场失灵和资源过度集中的问题。
市场与政府的协调合作是实现公共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保障。
三、公共资源利用的方式与挑战1. 公共资源的共享利用公共资源的共享利用是一种高效的方式,可以使人们共同享受资源所带来的福利,同时减少资源浪费。
例如,共享单车、图书馆和公共公园等就是公共资源共享利用的典型例子。
2. 公共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公共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保障公共资源长期存在和供给的重要途径。
例如,在自然资源方面,要采取科学合理的开采和保护措施,防止过度开发造成资源枯竭;在物质设施方面,要进行维护和更新,确保设施的可持续利用。
公共资源配置论证报告
公共资源配置论证报告公共资源是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支撑,其合理配置对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报告旨在对公共资源配置进行全面的论证,分析当前配置情况,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一、公共资源的范畴与重要性公共资源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但不限于自然资源(如土地、矿产、水资源等)、公共设施(如道路、桥梁、公园等)、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以及公共资金等。
这些资源对于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例如,优质的教育资源能够培养人才,提升国民素质,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完善的医疗资源能够保障人民的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合理的交通设施能够提高运输效率,促进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二、当前公共资源配置的现状分析(一)地区间配置不均衡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了公共资源在地区间的配置存在明显的不均衡。
东部沿海地区往往拥有更为丰富和优质的教育、医疗、交通等资源,而中西部地区在这些方面相对薄弱。
这不仅影响了区域间的协调发展,也加大了地区间的发展差距。
(二)城乡配置差距较大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分配存在较大差距。
城市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投入远远高于农村,导致农村地区在教育质量、医疗条件、文化设施等方面相对滞后,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发展机会。
(三)行业间配置不合理某些行业,如金融、房地产等,吸引了大量的公共资源,而一些基础产业和民生领域,如农业、环保等,资源投入相对不足。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资源利用效率有待提高部分公共资源存在闲置、浪费和低效率使用的情况。
例如,一些公共设施建设后缺乏有效的维护和管理,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公共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监管不到位、滥用等问题,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公共资源配置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一)政策导向不够完善政策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可能对公共资源配置的均衡性和公平性考虑不足,导致资源向某些地区、行业或群体过度倾斜。
公共资源配置与效率优化
公共资源配置与效率优化公共资源是指社会各个成员共同拥有并享受的资源,如教育、医疗、交通、环境等。
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公共资源对于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公共资源的定义与特点、公共资源配置的挑战、效率优化的手段等方面展开论述。
1. 公共资源的定义与特点公共资源是社会共同拥有的资源,具有以下特点:1.1 公共性:公共资源属于全体成员共同使用,不排斥任何个体。
1.2 非竞争性:资源的使用不会造成削减,任何人的使用不会影响其他人使用。
1.3 不排他性:难以通过市场机制进行私有化,不容易进行排他性的使用。
2. 公共资源配置的挑战2.1 有限性资源:公共资源往往是有限的,而需求方却很多,如医疗服务、教育资源等,在有限的资源下如何分配成为挑战。
2.2 占用问题:公共资源的使用会涉及到一定的占用,如道路交通会引起堵塞,公园场地使用会带来人流拥堵等,如何平衡占用与需求是一个难题。
2.3 跨区域需求不对等:不同地区对于公共资源的需求不平衡,一些地方资源匮乏,而另一些地方却存在过剩的资源,如何平衡区域之间的公共资源配置成为一大问题。
3. 效率优化的手段3.1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公共资源的使用和需求进行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决策方案。
比如,通过交通数据分析确定道路改造和交通疏导策略,在学校教育资源的配置中,根据人口分布和学生人数预测分析确定学校建设规划等,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3.2 优化服务流程:通过改进公共服务的流程,提升服务效率。
比如,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在线办理服务,减少纸质材料的提交,降低办事人员的工作量,提高服务效率。
3.3 公共私营合作:鼓励公共资源与私营企业开展合作,通过投资、运营等方式提高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
比如,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医疗资源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3.4 参与式决策机制:建立公众参与的决策机制,充分考虑公众的意见和需求。
通过公民参与和社区治理的方式,确保公共资源配置的公平和效率。
公共资源的配置方式与效果分析
公共资源的配置方式与效果分析公共资源是指那些供大众共同享有、共同使用的各种资源,包括自然环境、人力资源、物质资产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资源的配置方式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公共资源的配置方式及其效果分析。
一、市场化配置方式市场化配置方式是指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来配置公共资源。
这种方式在经济学上被称为价格机制,即通过价格的波动和调整来达成资源的有效配置。
在市场化配置方式下,公共资源的使用权与收益权都转移给市场主体,价格(或收益)的高低决定了资源的使用效益和分配效果。
市场化配置方式的优点在于可以提高资源的效率和有效性,通过市场价格的变化来指导资源的配置和使用,从而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但是,市场化配置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资源的合理利用往往被削弱,利益不平衡等问题。
二、计划化配置方式计划化配置方式是指政府通过计划手段来指导、控制、调整公共资源的配置,以达到更好的社会效益与公共利益。
在计划化配置方式下,政府可以通过发布计划、政策等手段来影响资源的配置方向和使用程度。
计划化配置方式的优点在于政府可以更好地保护公共利益,防止资源的滥用和浪费。
但是,计划化配置方式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政策执行效果不佳,资源配置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等问题。
三、社会化配置方式社会化配置方式是指社会各界通过协作、合作等体系组织来指导、管控、共同使用公共资源。
在社会化的配置方式下,公共资源的使用不仅是由市场力量或政府力量来决定,还要获得社会各领域的广泛支持和协作。
在社会化配置方式下,每个社会成员都可以发挥自身的作用,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和组织予以协作。
社会化配置方式的优点在于可以形成更为广泛、开放、自治的公共资源协作领域,促进了各方利益的相互交流与协作,进一步实现公共资源使用的效益最大化。
但是,社会化配置方式也存在一些难以控制和管理的缺点。
综上,公共资源的配置方式有很多种,不同的方式可以在不同的情景下发挥作用。
公共资源配置的效率与公平
公共资源配置的效率与公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共资源的分配一直是社会的关注焦点之一。
公共资源的配置不仅涉及到社会的效率,也涉及到社会的公平。
为了保证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
一、公共资源的概念和种类公共资源是指由政府或政府机构提供的一种具有普遍性、开放性和共享性的资源,它是全体人民共同拥有的资源。
公共资源的种类比较多,包括但不限于公共交通、公共教育、公共医疗、公共娱乐等。
二、公共资源配置的效率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是指在保证资源需求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最大化资源利用效益的程度。
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市场机制的作用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公共资源配置效率自然而然得到提高。
例如,在公共交通领域能够借鉴市场化运作思路,实行市场化定价、服务标准和经营管理等措施,可以提高公共交通的效率。
2.科技创新的促进科技创新对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例如,智能公交、智慧医疗等科技创新,可以提高公共资源的服务效果和提升效率。
3.政策落实的需要政策落实也是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因素。
例如,公共医疗领域的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可以有效降低老百姓看病的负担,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三、公共资源配置的公平公共资源的配置公平是指所有人都有平等机会享受公共资源的权利,这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指标之一。
公共资源的配置公平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政策制定要公正公共资源的配置公平需要政策制定的公正性。
政策制定需要考虑社会的需求,尊重人民的诉求,不偏不倚地制定公正的政策。
2.地区间的协调公共资源的配置还需要地区间的协调。
虽然公共资源不同地区的需求状况不一样,但要保证各地区的公共资源分配基本均衡,避免一地富而他地贫的状况。
3.收入和地位的差异不应影响公共资源配置公共资源的配置公平也需要考虑到各个人群的收入和地位的差异,不能因为收入和地位的差异而影响公共资源的配置。
四、公共资源配置面临的挑战公共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既需要考虑市场需求,也需要遵循公共需求。
公共资源配置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公共资源配置理论及其应用研究公共资源是社会共同拥有和享有的资源,如环境、道路、公园、教育、医疗等。
公共资源的配置涉及到资源的分配、利用、管理和保护等问题,影响到社会的公正、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公共资源配置理论及其应用研究就是对公共资源配置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践应用的研究。
一、公共资源配置理论1.公共资源的定义和分类公共资源是社会共同拥有和享有的资源,不属于个人或私人拥有,也不属于国家或政府独占。
公共资源可以分为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公共服务资源三种类型。
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水源、能源等;社会资源包括劳动力、技术、信息等;公共服务资源包括教育、医疗、交通、环保等。
这些资源的配置涉及到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平衡。
2.公共资源的价值和供给公共资源的价值包括使用价值和环境价值两个方面。
使用价值是指资源被使用后所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个人效益;环境价值是资源所带来的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文化传承等非经济价值。
公共资源的供给是指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受到自然因素、社会需求、政策法规和管理制度等因素的影响。
3.公共资源的配置原则和模式公共资源的配置原则包括效率原则、公平原则和可持续原则。
效率原则是指资源应当按照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进行配置,以满足社会的最大化利益;公平原则是指资源应当按照社会公正和平等原则进行配置,以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可持续原则是指资源应当按照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原则进行配置,以保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公共资源的配置模式包括市场机制、政府调控和社会组织等,不同的配置模式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资源和不同的社会需求。
二、公共资源配置应用研究1.公共资源的例证分析公共资源的例证分析是对公共资源配置问题的深入实践和研究,通过分析实际的公共资源案例,探讨资源的供需矛盾、政策的矛盾和管理的矛盾等问题。
例如,针对城市公共交通资源的配置问题,可以分析城市交通拥堵和环保问题、社会公平和优先服务等方面的矛盾与协调。
2.公共资源的评估和调查公共资源的评估和调查是对公共资源供需情况的科学测量和数据采集,以为公共资源配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大学MPA
滨海新区公共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课程名称:公共资源配置
班级:2013级MPA 甲班
姓名:李红岩
学号:2013209551
本人签名:
2014年12月
滨海新区公共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滨海新区在资源整合过程中,在海洋资源、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等方面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公共资源产权制度缺失、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公共利益的偏离、公共资源政策工具体系存在缺陷等几个方面。
为此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解决滨海新区公共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滨海新区公共资源管理;公共资源产权缺失;政策工具
一、引言:
公共资源是指自然生成或自然存在的资源,它能为人类提供生存、发展、享受的自然物质与自然条件,这些资源的所有权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有,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共同所有的基础条件。
主要包括空气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草地资源、湿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
公共资源有其社会成本,但是往往不被生产者所重视,主要追求自身收益最大化的目标,所以公共资源经常被过度开发和使用。
在这一过程中,使一些公共资源由于被过度开发和使用,造成公共资源的悲剧,例如土地的过度开发和使用,加剧了土地的盐碱化;不严格执行休渔期政策,造成鱼、虾等海产品的产量每年极具的下降;浪费和污染水资源,造成淡水资源的急剧减少。
这些公地悲剧,正是滨海新区公共资源管理方面正在面临的问题。
二、滨海新区公共资源管理方面的现状:
1、海洋资源
相关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天津滨海新区围填海工程对海洋资源影响进行了研究,1954-2004 年天津高功能景观面积减少了51.98%。
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评价了天津近岸海域2006年的水质状况,结果表明天津近岸海域的污染程度已经较为严重。
分别在2006-2008年进行了三次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从 3.01降至 1.07,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从 1.7降至0.58,围填海工程会改变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减少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
2、土地资源
滨海新区土地的重金属污染,塘沽、汉沽和大港农田土壤汞、砷元素均超过土壤二级标准。
塘沽的善门口村、小梁子村和大沽化工厂附近的土壤贡超标,于庄子村砷超标。
天津化工厂附近的茶淀贡污染超标等。
三、滨海新区公共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滨海新区公共资源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共资源产权制度缺失
著名产权经济学家常修泽指出,当前公共资源产制度的缺陷在产权界定、产权配置、产权交易度和产权保护四个方面均有表现。
公共资源产权界定制度的缺陷突出表现在未能清晰界定公共资源产权主体除所有权以外的其他经济权利。
如
在中新生态城建设过程,巨额的投入,进行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但是目前并没有获得与投入相对称的收益。
公共资源产权配置制度的缺陷主要是中央和地方资源产权关系的配置不当,集中表现在对资源属地应拥有的开发权和收益权上。
国家给予地方强大的政策扶植,由于有国家财政买单,对一些项目的真正收益却看的不是那么重要了。
从当前实际情况看,公共资源产权保护不力,突出表现在对农民土地权利的保护不力上。
当前,在这方面,土地征用随意性强,范围不断扩大,对农民的补偿标准过低,补偿款拖欠、克扣、截流等问题屡屡发生,使农民的利益严重受损。
(二)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公共利益的偏离
公共利益作为一个富含价值的概念,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人们用来指代政府正当追求与实现的目标。
在某种意义上,这个概念的使用往往意味着同义重复。
公共利益就是指政府可以做的事情,反之亦然。
公共决策不管其内容和方式如何表现,都应该以公共利益为基本的价值取向,这是由我国政府的“为人民服务”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
但在实际中于由各种复杂的原因,使公共决策偏离了公共利益的根本目标,给公共领域带来一系列的困境:公共产品的分配不公以及公共资源的枯竭、公众参与度的日益降低、国家运作与市民社会距离的扩大等。
中心生态城各项基础尚未形成配套的体系,住房销售情况不佳,入住率不高,究其根本原因公共物品提供不到位。
(三)公共资源政策工具体系存在缺陷
我国现行的公共资源政策工具体系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公共资源保护税制不健全,导向作用不突出。
我国税收制度中尚未设立以保护环境为课征目的地独立税种,因此难以形成专门用于公共资源保护的稳定的税收收入来源,弱化了税收在公共资源保护方面的作用。
另外,与保护生态环境有关的税收规定不够完善,不能很好的起到遏制资源浪费的作用。
以资源税为例,资源税开征晚、征税范围狭窄,只涵盖7种资源品。
四、滨海新区公共资源管理的对策措施
面对滨海新区公共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应该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采取对策措施:
1、加强规划编制,有序推进公共资源配置
首先,组织相关部门、科研机构,进一步研究滨海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人口规模,分析滨海新区流动人口变化的规律及趋势,为合理预测滨海新区各类社会服务资源的需求总量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根据城镇体系总体规划、人口分布状况等,统筹布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商业、公共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土地、道路、市政等规划同步予以配套,有力支撑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与运行。
最后,依据滨海新区分类配置的原则,按照滨海新区规划纲要提出的配置目标,各相关部门要细化各领域公共资源配置目标,并制定配置目标及任务推进的时间表,有序、规范推进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
2、积极探索配置新模式,加快公共服务设施配套
首先,健全现代市场运行机制,积极探索公共服务产业化发展,进一步扩大文化、体育等营利性公共服务范围,逐步形成公益性和经营性服务机构错位竞争、共同发展的格局。
其次,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加大社会事业领域的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导外资、内资优先发展医院(诊所)、学校、商场、公共交通等设施,不断满足各类人群的服务需求,有效缓解公共资源配置的压力。
最后,专门制定关于城市公共配套设施规划建设的地方性法规,并在制定相关技术规定时进一步具体化,确保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市公共配置设施规划建设有法可依。
市场经济条件下,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不能再用“统一配套”。
简单概括之,必须区分有偿与无偿和内部服务与外部服务等类别,以及不同历史阶段的配套要求。
要摈弃墨守成规,根据形势发展不断提高公共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水平
3、注重人力资源开发,加强服务队伍建设
要优化人员配置,充实管理力量。
按照管理力量与担负任务相匹配、管理效能最大化的原则,合理确定机关和基层、综合部门和业务部门的人员比例。
根据干部的年龄层次、知识层次、专业水平和个人特长,参考个人兴趣和意愿,将每个人安排到最合适的岗位,实现人适其事、事适其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结合人员岗位特点,区分不同培训层次,有针对性地细分为基础培训、提高培训和专业培训。
严格绩效考核,不断提升管理人员队伍素质。
4、强化存量资源整合,不断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
首先,坚持新建与改造相结合,加快现有公共服务设施的改造,加强整合和盘活存量公共资源。
其次,建立多种渠道,引导城区超市、连锁店、诊所、培训班等不断的向周边拓宽服务,努力拓展城市的公共服务范围。
最后,以政策为契机,加快构建资源共享平台,积极推动滨海新区各项资源的利用。
5、创新投融资机制,努力拓宽投资渠道
首先,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探索建立一定形式的社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社会需求较大的公共资源的配置,进一步提高财政投入的社会效益。
其次,完善,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更多的参与公用事业项目的建设运营,逐步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多元投资格局。
最后,倡导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各界人士,通过捐赠、资助、赞助等形式,参与各类社会事业发展。
积极争取上级政府滨海新区公共资源配置和公益事业发展的政策、资金支持。
参考文献:
[1]骆永民,城乡基础设施均等化供给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经济学院,2009.
[2]李慧,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的市场机制[D],天津:南开大学经济学院,2010.
[3]董礼胜,中国公共物品供给[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4]陈振明,中国公共管理理论研究的重点领域和主题[J],中国社会科学,2007, (3).
[5]常修泽,关键在资源环境产权制度[J],瞭望,2007,(20)
[6]牛晓健,论我国当前“经营城市”中存在的误区及其治理[J],广东社会科学,2003.
[7]盛毅,论“经营城市”的必然性及其风险[J],城市经济、区域经济,2003 (10).
[8]谢文蕙,城市经营模式[J],科学决策,2010, (4).
[9]饶会林,城市经营浅谈[J],城市问题,2012, (1).
[10]徐巨洲,城市经营本质是对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管理[J],城市规划,2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