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产业工人技能素质提升
技能型社会背景下提升产业工人技能素质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技能型社会背景下提升产业工人技能素质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技能型社会背景下提升产业工人技能素质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一、引言在技能型社会的大背景下,作为基础劳动力的产业工人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的迅速推进,产业工人的技能素质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困境。
如何提升产业工人的技能素质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这一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分析技能型社会下产业工人技能素质提升的现实困境,并提出路径选择以应对这些困境。
二、技能型社会下产业工人技能素质提升的现实困境1. 教育投入不足。
在技能型社会中,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然而,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投入不足。
职业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育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导致产业工人的技能素质得不到有效提升。
2. 产业工人培训机制不完善。
当前,我国职工培训体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培训机构与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对接机制,导致培训内容与实际需要脱节。
另一方面,培训机构的培训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部分培训机构缺乏师资力量和实际操作能力。
3. 人才流动性不足。
产业工人技能素质的提升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但当前我国产业工人的流动性较低。
一方面,企业对于技能型工人的留任机制不完善,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和薪酬体系。
另一方面,个人在不同企业之间的流动成本较高,技能无法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实践。
4. 技术更新速度快。
在技能型社会中,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产业工人的技能迅速过时。
许多产业工人的技能无法适应新技术的要求,导致他们在技术进步的浪潮中逐渐边缘化。
三、路径选择:如何提升产业工人技能素质1. 加大教育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促进职业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并提升教育质量和与实际需求的对接。
同时,推动企业与职业学校的合作,建立校企合作的机制,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2. 完善培训体系。
建立健全的培训机制,加强培训机构的师资培训和评估体系,提高培训质量和水平。
新时期产业工人技术素质提升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新时期产业工人技术素质提升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新时期产业工人技术素质提升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将加速发展,产业结构、经济形势正在发生重大转变,对高技能型人才、创新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
中国的特殊国情也决定要继续大力发展以工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
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农民工向现代产业工人的转变是工业化的必然趋势,随着劳动力缺口的增加与产品本身对管理、技术要求的提高,企业需要培养一批技能水平高、综合素质高的新兴产业工人队伍,以满足企业战略需求。
新形势下在促进产业经济优化转型中,企业如何提高工人技能素质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管理者已经充分认识到,企业生存和发展不仅就需要一大批高新科技人员,而且还需要一支技术精湛、有创新能力的高技能职工人才队伍。
一、我市工人队伍技能素质状况我市职工队伍整体技术素质呈平稳上升趋势,但总体水平仍然偏低。
从职工技术等级结构看,大多为初、中级技术工人,掌握技能较为单一,高级技师人才奇缺。
从职工学历情况看,学历普遍偏低,高学历人员更是奇缺,职工文化素质状况比前几年有所提高,但是整体文化层次较低,知识型人才数量较少,具有硕士生以上高层次学历的更是凤毛麟角。
我市技术工人数量缺少、技能结构的断层和知识结构的陈旧,与我市经济跨越发展、崛起腾飞的要求极不适应,严重制约着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我市作为海西经济开发区的地位。
二、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一)、工人技能培训的机制不健全,缺乏应有的保障机制。
一是企业没有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培养的工作规划,一般只是参加上级单位和业务部门举办的培训班,在组织内部培训上,缺乏对技术工人培养的主动性,有所顾虑,不敢投入,怕出现跳槽现象,造成人才流失;二是缺乏技能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局限于完成培训任务,在培养方向上只着于眼当前岗位的需要,没有更好的与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接轨,不利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三是企业注重经济利益,对技术工人更多的是使用,缺少教育培训,生产任务较重的企业,不愿意为技术工人的培训安排时间,只要求工人按照操作程序尽量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创造利润;四是缺乏高层次、高水平的技能培训平台,针对一些特殊岗位的技能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培养,由于企业培训渠道有限,很难找到合适的平台让工人进行培训、交流和接受继续教育。
《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系列解读(三)
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系列解读(三)素质是立身之基,技能是立业之本。
《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提出“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着力提升产业工人的技能素质。
中央文件第一次使用“技能形成体系”概念,用来改革完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等相关制度体系,重新建构有利于产业工人技能素质提升的体制环境,是《改革方案》的一个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视和决心。
一、“技能形成体系”内涵丰富技能形成体系是源自演化经济学的一个学术概念,是指国家协调社会各部门、各相关主体的利益关系,以达成社会合作的方式,培育社会经济发展所需技能的系统性制度安排,包括责任分担的技能投资制度、标准化与可转移的技能供应制度、科学公正的技能评价和资格认证制度、公平可信的技能使用制度(包含薪酬体系、集体协商、学徒制等)及多方支持的社会合作制度等。
单个劳动者获得技能、提高技能和使用技能或许是单纯的个体行为,一大批劳动者获得技能、提高技能和使用技能则是集体意义上的社会行为,需要协调和平衡政府部门、教育与培训系统、企业(资本)以及劳动力等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生成一种有利于技能传递和形成的体制环境。
德国技能形成体系被公认为是工业化国家的成功范式,具有两个关键特征:工业技能资格由国家统一认证和企业培训由工会全程监管。
作为德国技能供应制度的标志,“双元制”学徒制培养模式卓有成效:一是企业是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主体,通过厂办技校、设立学徒工实训车间的培养方式,产教融合、工学一体;二是培养成本由企业和学徒工双方分担,政府通过设立公立技校和促进义务职业教育方式补贴部分成本,行业协会和工会通过集体协商签订合同保障学徒工收入待遇;三是联邦职业教育委员会、企业联合会、工会、政府联合进行技能考核评价和技能资格认证;四是通过立法由工会监督学徒工的培训质量。
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伊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伊电集团”)工会在集团党委和上级工会的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河南省和《洛阳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围绕“产业工人”主体,通过思想政治引领、技能培训、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等方式,努力提高产业工人的技能素质,积极谋划集团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
近年来,集团紧盯提升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目标,全力构建产业工人发展成长机制和素质提升工作体系,产业工人职业发展通道更为宽广、整体综合素质取得新提高,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主人翁地位得到新提升,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更加浓厚。
加强政治引领 坚定产业工人理想信念加强思想引导,汇聚正能量。
始终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加强职工思想建设放在各项工作之首,狠抓思想建设不放松,引导广大职工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根基、汇聚奋斗共识。
切实把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伊电集团的决策部署上来,承担起工会组织团结引领广大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责任。
建阵地、搭平台,营造思想政治工作舆论氛围。
集团内部创办的《伊电》报、宣传橱窗、“星光大道”、企业微信公众号、LED电子屏等宣传平台,成为企业职工学习的有效载体。
不断强化政治和理论学习教育,提高全员思想政治觉悟。
在全体职工中开展“四个保持”“三个树立,三个提升”和“永远跟党走”等主题活动,提升广大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思想觉悟、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主人翁意识。
集团按照“打造企业与员工价值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总体要求和“凝聚人心,塑造形象,增强自信”的整体目标,巩固全体职工干事创业的共同思想基础,积极实施“聚焦实业、绿色发展、科技引领、产业报国”发展战略,扎实推进生产经营发展各项工作,为实现“千亿企业”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的思想文化保障。
加强典型选树,形成鲜明激励导向。
注重正面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创造精神,引导广大职工争当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争做出彩伊电人,提升企业软实力。
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情况的调研报告
产业工人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体力量,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是实现制造业强国转变的有生力量。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则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点题、亲自部署、亲自指导的重大改革,是党和国家一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决策部署,我县工业产业门类多元,区域产业根基深厚,相关产业工人涵盖多个领域,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壮大,在服务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按照工作安排,我们成立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调研组,到X等地进行实地调研,随后,在X组织召开了专题座谈会,听取了全县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情况的汇报,相关责任单位、企业代表及工人代表对我县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谈了谈自己的见解。
经过认真梳理汇总、科学分析、仔细研究,形成调研报告。
一、开展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主要举措及成效(一)强化组织领导,形成推动产改工作合力高度重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县委主要领导亲自调度、亲自过问,就产改工作作出专门指示,县委常委会专题听取产改工作汇报。
成立了全县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领导小组,制定了《X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改革的具体步骤、落实时限和各部门的职能职责。
(二)加强思想引领,产改工作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按照加强和改进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改革任务,加强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合力作用,将生产一线的懂技术、懂管理、懂经营的优秀产业工人吸纳入党,强化了优秀党员在产业工人中的示范带头作用。
各基层工会结合各自实际、创新工作载体,通过职工演讲比赛、职工文艺汇演等多种有效形式和途径,汇聚起产业工人队伍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的共同意愿。
(三)聚集改革重点,全面提升产业工人整体素质水平坚持多方协同,多措并举、多维推进,聚焦产改重点内容,加快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着力提升产业工人技术技能素质,打造有本领、会创新的劳动者大军。
几年来,由部门、企业和社会职业学校等不同主体开展的职业技术培训累计X余场次,参与培训的职工达到X 余人次。
产业工人素质提升培训计划
产业工人素质提升培训计划一、背景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产业工人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只有具备高素质的工人群体,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制定并实施产业工人素质提升培训计划显得至关重要。
二、培训目标1.提升产业工人的专业技能水平,使其能够胜任复杂的生产工作;2.培养产业工人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整体工作效率;3.培养产业工人对企业的忠诚度和责任感,减少员工流失率;4.培养产业工人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三、培训内容1.专业技能培训:包括生产操作技能、设备维护技能等;2.团队合作培训:包括团队沟通、协作、冲突解决等方面的培训;3.职业素养培训:包括职业操守、职业道德、责任心等方面的培训;4.创新能力培训:包括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的培训。
四、培训方式1.线下培训:组织专业培训机构或内部培训师进行面对面培训;2.线上培训: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在线视频培训、远程直播授课等形式;3.岗位实训:安排产业工人进行实地实训,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五、培训评估1.培训成效评估:通过考核、测验等方式评估培训效果;2.持续跟踪:定期跟踪培训人员在工作中的表现,及时调整培训计划;3.反馈机制:建立培训反馈机制,收集培训人员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培训质量。
六、实施效果1.产业工人的工作技能得到明显提升,质量和效率有较大提升;2.产业工人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减少了内部矛盾和摩擦;3.企业员工忠诚度提高,员工流失率降低;4.企业整体竞争力得到提升,市场地位稳固。
七、总结产业工人素质提升培训计划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只有不断提升工人素质,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应该重视培训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引导和激励产业工人不断学习、提升自我,共同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以上是产业工人素质提升培训计划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为企业的培训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提高产业工人素质,大力发展教育
提高产业工人素质,大力发展教育近日,《工人日报》和中工网推出“推进‘产改’进行时·五年回眸”系列报道,亮出了全国各地在改革实施五年来的成绩单。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党中央着眼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提升产业工人队伍素质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部署。
2021年,推动“产改”写进了新修改的工会法,成为工会组织的重点工作之一。
“产改”实施五年来,各级工会在党的领导下,主动作为,牵头抓总,健全制度机制,强化督促检查,推动政策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广大产业工人的技能素质得到明显提升,荣誉感获得感归属感显著增强。
一系列富有成效的经验做法、制度成果,对于全面深化“产改”工作,具有相当的样本作用和示范意义。
回顾五年的改革历程,“产改”取得的成绩令人欣喜,但存在的短板弱项也不容忽视:制约产业工人发展的机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藩篱等一些深层次问题,还有待进一步从根本上解决;从转变思想观念、涵养良好生态、加强顶层设计等方面,做实“产改”工作,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
面对这些“难啃的硬骨头”,工会干部要提升系统思维、统筹协调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的责任意识。
全面深化“产改”工作,改革越深入,难度越大。
眼下,“产改”进入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攻坚期,面临啃硬骨头、涉险滩的深水区。
如何持续全面深化“产改”,年初召开的全总十七届五次执委会已作出部署。
各级工会组织也从本地区实际出发,明确了继续推进改革深化的举措要求。
推动这些部署要求落地见效,需要各级工会坚持问题导向,统筹协同发力,补齐短板弱项,突破难点堵点。
一要思想引领、地位保障同步发力,让产业工人在政治上更有认同感。
要用广大产业工人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传播方式,增强他们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识,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感,让他们在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坚定“四个意识”上展现应有的政治觉悟和政治担当。
同时要畅通产业工人参政议政渠道,增加其在各级党代会、两会代表中的比例,建立常态化制度化参政议政机制,让更多的产业工人在政治舞台上拥有话语权,当好主人翁。
加强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技能素质建设
PRACTICE 特色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素质是立身之基,技能是立业之本”。
2017年4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把“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作为目标任务。
开滦集团工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按照《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要求,针对企业转型升级需要和职工队伍实际,围绕提升职工技能素质,创建新模式,搭建新平台,构建新机制,持续开展了一系列影响大、效果好、党政认可、职工满意的活动,为百年国企转型升级、再创辉煌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找准影响素质提升的主要问题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
为此,开滦集团工会坚持问题导向原则,采取走访、座谈、下发调查问卷等方式,深入调研分析影响职工技能素质提升的问题,广泛听取不同层次职工的意见建议和诉求,找准了短板和弱项。
职工技能提升的传统方式方法缺乏吸引力。
一方面,传统的技能培训以理论学习为主,实际操作少。
职工普遍存在被动学习和完成任务的思想,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加之煤矿职工普遍文化程度偏低,培训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效果达不到预期。
另一方面,传统的职工技能比武工种设计不全面,覆盖率低,职工参与率低。
调查发现,2015年前技术比武的工种中没有管理岗位,而开滦的管理人员占职工总数的23.5%。
分析参加2012—2014年技能比武的人员,发现参加2013年技能比武的人员中有80%左右参加过2012年的比武,参加2014年技能比武的人员中也有80%左右参加过2013年的比武,而且在这三年比武获奖人员中有70%以上的职工重复获奖。
这就说明参加技术比武的基本是相对固定的“老面孔”,也就是各单位各工种的“精英”,绝大部分职工没有机会参加,少数人参加的“精英赛”失去了对大多数职工的吸引力。
打好产业工人素质提升组合拳
42一线·调查研究当前,荆门市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
如何建设一支结构优化、富有创新、素质过硬的产业工人队伍,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2017年11月,荆门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2018年4月出台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实施意见。
近年来,荆门市摸索出一套提升产业工人素质提升的“组合拳”。
典型引领,强化激励认同为适应产业发展要求,荆门市总工会、市人社局等相关部门通过考试考核、技能竞赛、评选奖励等方式,挖掘和树立了一批工匠人才典型。
通过选拔,向省政府推荐表彰11人次。
郭振恩、王祖华等11人分获“湖北工匠”“荆楚工匠”称号。
截至目前,全市产生全国技术能手3人,湖北省技能大师、首席技师、技术能手14人,荆门市首席技师、技术能手 13人。
通过树立典型领军人物,一方面,立师收徒,传承绝活,以点带面带动更多产业工人学长补短,提升技能。
名师、名匠现已收徒传技2000余人,带动队伍提升素质的作用初步显现。
另一方面,通过典型领军人物诠释工匠精神、树立行业标杆,营造专业专注、敬业竞进、奋斗有为的社会氛围。
下一步,应从强化激励认同,激发产业工人自我提升积极性上入手。
一是建立公共平台,增强产业工工友 2019年第1期43人归属感。
建立产业工人技能提升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人才办、工会、教育、人社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定期研判促进产业工人素质提升的对策,推动相关政策落实,为产业工人的成长路径、发展环境提供有力组织保障。
二是营造提升氛围,增强产业工人自豪感。
探索运用电视、网络及微信等平台打好典型领军人才“宣传牌”,弘扬先进事迹,推广绝招、绝技、绝活,营造“技术工人伟大”的产业工人自豪感和全社会尊重产业工人的良好氛围。
三是重视技能人才,增强产业工人认同感。
政府要探索对优秀产业工人的评选表彰奖励办法,对高技能产业工人实行一定年限的月津贴制度。
产业工人队伍技能提升:政策实践、问题与路径
产业工人队伍技能提升:政策实践、问题与路径作者:***来源:《职业教育研究》2022年第01期摘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十八大以来,围绕技能提升这一焦点我国推出了一系列举措,主要涵盖技能培养、技能评价、技能激励三个维度。
调研显示,产业工人技能提升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仍存在产教融合不深入、评价体系衔接不畅、待遇前景吸引力不强等问题,建议从加强政策协同、突出技能激励、健全公共培训体系、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等方面进行路径优化。
关键词:产业工人;技能提升;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2)01-0026-08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中,技能已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1]。
产业工人队伍技能提升与人才红利释放、劳动生产率提高[2]、产业转型升级、综合国力抬升息息相关,但我国长期以来面临技能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素质不高等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要求加快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这是产业工人自身成长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2017年,《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印发,这是党和国家历史上首次就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专门进行谋划和部署。
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持续推进,围绕产业工人技能提升这一焦点,改革已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效。
然而,产业工人队伍技能提升是一项涉及多个环节的复杂工程,从国家层面如何形成一套技能传承与培养的制度体系[3]?在地方实践层面如何协调政府、产业工人、企业、教育培训机构及社会组织等相关主体的关系?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存在哪些需要突破的瓶颈?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推行三年以来,有必要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一、文献综述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甫一开展便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从政策实践来看,当前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有两大热点问题:一是如何对产业工人进行思想政治引领,二是如何提升产业工人的技能素质。
提升产业工人素质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演讲稿
提升产业工人素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演讲稿尊敬的听众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提升产业工人素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如今,随着全球化和经济发展的深入,工业化进程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推进。
而作为产业的基石,产业工人的素质和职业道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我们需加强对产业工人的培养,提升他们的素质,同时加强职业道德的建设,以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首先,提升产业工人的素质是提高整个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保证。
在迅猛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背景下,产业工人必须具备较高的技能水平和专业知识。
他们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工艺、设备和管理方式。
各级政府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建立更为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提供更广泛的培训机会,使产业工人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与时俱进。
其次,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对于产业工人的个人和集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产业工人可能存在“无形劳动,无形贡献”的观念,缺乏职业荣誉感和责任心。
我们应通过多种渠道,营造尊重劳动、尊重工匠精神的社会氛围。
同时,各级政府也有责任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劳动保护体系,确保产业工人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激发产业工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此外,产业工人的素质提升离不开企业的关怀和培养。
企业是产业工人的直接雇主和主要培训力量。
企业应该注重员工的职业培训和职业规划,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发展环境。
同时,企业也应加强内部管理,制定相关规章制度,规范员工行为,建立和谐共赢的劳动关系,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最后,我们每个人都应当为加强产业工人的素质和职业道德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无论身处何种职业,我们都应当尊重劳动和工匠精神,珍视劳动成果,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共同营造尊重劳动、推崇工匠精神的社会氛围。
同时,我们也应关注工业工人的实际需求和困难,给予他们更多真诚的关心和支持,共同推进产业工人素质的提升。
通过提升产业工人的素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我们可以为产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推动经济的繁荣。
做好四个聚焦_探索工学一体化模式下的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晋城技师学院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综述
文 / 晋城技师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刘世峰做好四个聚焦 探索工学一体化模式下的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晋城技师学院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综述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及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将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融为一体,培养德技并修、技艺精湛的技能劳动者和能工巧匠的人才培养方式,是推进校企融合、提质培优的重要途径,是技工院校服务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发展的务实举措。
开展工学一体化工作是实现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突破口,将带动形成技工院校改革创新的新局面。
推进工学一体化工作是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本质要求。
晋城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紧紧围绕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秉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服务经济发展为目标,在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中不断探索,逐步形成“四个聚焦”的工作方法,实现了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与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双向奔赴。
一、聚焦国家政策,把好技能人才培养方向盘近年来,学院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相关文件要求,积极开展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工作,走深、走32 | 2024年2月上实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从国家方案到学院实践的转化之路。
(一)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学院积极参与和开展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以山西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首批5个专业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为契机,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重点专业建设为着力点,在机械工程系、自动化工程系和汽车工程系大力推进机床切削加工(车工方向)、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汽车维修3个专业的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其他专业稳步开展校内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提炼出“先做—再学—再练”“六步四角色”等教学方法,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通合一、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学做合一、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对接合一。
产业工人素质提升目标
产业工人素质提升目标【原创版】目录一、产业工人素质提升的重要性二、我国产业工人现状及问题三、产业工人素质提升的目标四、实现产业工人素质提升的措施正文一、产业工人素质提升的重要性产业工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他们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产业工人需要具备更高的技能和知识水平,才能适应现代化生产的需要。
因此,提高产业工人的素质,对于提升我国工业竞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产业工人现状及问题我国产业工人队伍规模庞大,但总体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产业工人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技能培训不足,难以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的需求。
2.产业工人的技术素质和创新能力较弱,高技能人才匮乏。
3.产业工人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不够完善,培训内容和方式与实际需求脱节。
三、产业工人素质提升的目标为应对上述问题,我国提出了产业工人素质提升的目标:1.提高产业工人的文化素质,使他们具备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2.提升产业工人的技能水平,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技能人才。
3.增强产业工人的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在生产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
4.完善产业工人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实现培训内容和方式的创新。
四、实现产业工人素质提升的措施为实现上述目标,我国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大对产业工人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投入,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
2.优化培训内容,注重培养产业工人的创新能力和跨学科知识。
3.完善职业技能鉴定制度,鼓励产业工人参加技能提升培训。
4.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提高产业工人的待遇和地位。
5.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产业工人。
总之,产业工人素质提升是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产业工人技能素质提升工作情况
产业工人技能素质提升工作情况说起产业工人的技能素质提升嘛,得先聊聊这些工人们究竟是怎样的存在。
大家都知道,工人是咱们社会发展的脊梁,是国家经济腾飞的动力源泉。
可是,近年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现象?以前我们总觉得工人就是那些穿着蓝色工服,戴着安全帽,拿着工具在车间里忙碌的“大老粗”。
这样的印象已经逐渐落后了,现在的工人可不止是这副模样,他们越来越讲究技术含量,越来越注重职业素养。
咱们先不谈那些高大上的理论和宏大的目标,光从实际情况来看,工人的技能素质确实是有了不小的提升。
记得我小时候,看到老爸那时做的电焊工,每天两手一拿就是那种重活,似乎没有什么精细可言。
可是,今天再看看那些焊工,个个手法娴熟,不仅要求精准,还得懂得操作最先进的机器,甚至要会调试、会维修。
这种转变可是没少让工人们付出汗水的。
很多工人自己也感叹,过去他们干活是“蛮力加经验”,现在得学会“巧劲加脑力”。
“不学不行”这四个字,几乎成了每个工人心头的座右铭。
产业工人技能素质的提升,离不开国家的关注和的支持。
你看这几年,国家对技能培训的投入可真是越来越多了。
各种职业技能培训班、线上课程、工人技术交流会,不管是大城市还是小县城,都有不少培训机会。
有些年轻人原本只是凭着一身力气找到的工作,但是通过一些免费的培训班,技能逐步上了一个新台阶。
不得不说,现在很多年轻人也不再是“嘴上说说”,而是有了“真本事”。
比如在一些高新技术行业,工人们不仅得会做传统的手工操作,还得懂得如何用数据来分析、如何和机器打交道。
谁说工人就不能是“高科技人才”?现在很多技工,甚至能操控一整套智能化设备,效率高得让人咋舌。
当然了,这样的进步背后,也少不了工人们的辛勤付出。
就拿那些在生产一线的工人来说,想要提升技能,光靠一时三刻是没用的。
这可不是走过场,参加个几天的培训就能学到的事,得真心投入,花点时间去钻研。
记得一个老乡曾跟我说过,他自己原本是做车间维修的,早些年,他只是个技术工人,给设备做些简单的修理。
产改试点工作总结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积极推动产业工人改革试点工作,旨在提升产业工人素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本文将结合我国某地区的产改试点工作,总结试点经验,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试点工作概述1.试点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产业工人队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然而,我国产业工人队伍存在素质不高、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政府决定开展产业工人改革试点工作。
2.试点内容(1)加强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建设。
通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弘扬工匠精神等活动,提高产业工人思想政治觉悟。
(2)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
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产业工人技能水平。
(3)创新产业工人发展制度。
完善产业工人薪酬福利制度,激发产业工人创新创造活力。
(4)强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支撑保障。
加强产业工人权益保障,维护产业工人合法权益。
二、试点工作成效1.产业工人素质得到提升。
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技能培训等措施,产业工人思想政治觉悟、职业技能水平显著提高。
2.产业工人创新能力增强。
创新激励机制,鼓励产业工人积极参与技术创新,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3.产业工人权益得到保障。
加强产业工人权益保障,维护产业工人合法权益,提高产业工人幸福指数。
4.企业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产业工人素质和技能的提升,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三、试点工作经验1.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障。
试点工作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确保试点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2.注重顶层设计,统筹推进。
试点工作注重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
3.突出重点,精准发力。
试点工作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精准发力,确保试点工作取得突破。
4.强化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试点工作积极开展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提高产业工人参与度。
四、存在问题1.试点工作推进不平衡。
部分地区试点工作进展缓慢,试点效果不明显。
扎实推进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全方位提升职工队伍素质
扎实推进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全方位提升职工队伍素质发布时间:2022-11-08T08:11:49.502Z 来源:《福光技术》2022年22期作者:徐森[导读] 同时培养和锻炼了一支技术创新人才队伍,为该公司建设一流新能源企业注入了强劲人才动力。
华电(宁夏)能源有限公司摘要:近年来,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新兴能源不断涌现和新设备的不断引进、更新,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华电(宁夏)能源有限公司把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高站位谋篇布局,以所属新能源分公司为试点,结合企业实际,推出职工创新创效、劳动竞赛、技能大赛等各项举措,不断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向纵深发展,探索出一条党政领导、工会牵头、部门协同、企业和职工广泛参与的产业工程队伍建设新路径,打造出一支有理想、懂技术、能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新时代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有力地促进了公司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职工素质一、推进创新创效,促进民主管理,不断激发职工队伍活力近三年来,新能源分公司工会积极牵头组织开展技术攻关、职工创新创效等活动,共取得创新创效成果20余项,其中:获得省部级荣誉6个,获得行业级荣誉4个,取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个,创造价值和节约资金共计200余万元,同时培养和锻炼了一支技术创新人才队伍,为该公司建设一流新能源企业注入了强劲人才动力。
1.1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技术创新成果丰硕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团队秉承锲而不舍、坚韧不拔、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根据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新动态、新技术,结合企业实际,开展了提升设备经济运行水平和管理规范化水平等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取得“齿轮箱温控阀油路”“齿轮箱温控阀油路的改进”2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近三年创新项目取得成果数量保持在年均6个以上,充分发挥了科技引领作用和创新驱动作用。
1.2结合实际推动创效,生产创新效果显著坚持“创新推动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公司创新创效领导小组安排部署,抓住重点难点推进创新创效。
“三聚焦”助推职业技能提升 促进职工自身发展
“三聚焦”助推职业技能提升促进职工自身发展龙华区总工会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结合区产业结构特点,在摸排调研基础上逐步确立“三聚焦”建设产业工人队伍思路,在弘扬劳模精神、提升职工素质、推行精准服务等方面积累了独具龙华特色的工会工作经验。
聚焦党建引领,以劳模精神激励职工建功立业区总工会坚持党建引领,团结带领广大职工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增强工会组织红色属性。
积极成立全市范围内第二个区级劳动模范协会,为全区百余名劳动模范“安家立户”。
为弘扬劳模精神,充分发挥劳模示范引领作用,让职工有目标可追、有榜样可学,支持成立5家区级劳模创新工作室,内容涉及教学改革、陶艺文化、机器人研发、艺术创作、技术创新等方面。
“感谢龙华,是龙华这个大舞台成就了我,我将继续发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工作室传、帮、带作用,影响更多基层群众和一线教师通过辛勤劳动创造未来,通过劳模精神进校园让广大青少年从小就热爱劳动、敬畏劳动,做爱生活爱劳动的阳光学子。
”观澜第二中学副校长、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王振鑫这么说。
聚焦素质提升,以技能培训推动职工学习成长区总工会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建立一方搭台、多方协助的合作模式,打造“职工技能素质提升工程”,联合区人力资源局开展“龙华区十大工匠”评选、“观澜杯”红木雕刻“工匠之星”技能竞赛。
积极推广工会系统职工教育服务品牌“圆梦计划”,为一线职工、困难职工、农民工学历和技能提升搭建学习成长平台,激励职工终身学习,立岗成才。
2019年,全区1600名职工在工会帮助下圆了大学梦。
推行“订单点课+送教上门”培训方式,举办无人机、电子商务、工业机器人、电工、叉车、收银员、服装设计等多层次的培训和技能竞赛,累计开展各类培训、竞赛120余场,2.5万名职工掌握了所学技能,并将所学成果成功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随着培训内容不断升级,西点师、茶艺师等新培训工种应运而生,接受培训的职工有机会获取相应职称。
产业工人的素质提升与经济增长
产业工人的素质提升与经济增长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工人的素质水平也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素质是产业工人参与经济生产的基础,也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如何提升产业工人的素质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产业工人的素质水平现状当前,我国产业工人整体素质水平还存在着许多不足。
一方面,一些老工人缺乏现代化生产理念,技能水平滞后;另一方面,一些新生代产业工人则面临着学历低、技能不足、职业规划不足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也影响了产业工人的职业发展和个人素质提升。
二、产业工人素质提升的现实意义提升产业工人的素质水平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
首先,提升产业工人的素质可以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产品质量。
靠经验在生产中培养的老工人,在技术更新和工艺变革中往往处于劣势,通过适当的培训,这些产业工人可以更好地适应新的生产模式和技术。
而新生代产业工人的素质提升,则可以进一步促进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和发展。
其次,提升产业工人的素质也可以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
产业工人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力量,产业工人素质的提升有助于引导企业创新发展,推进技术创新转化。
第三,提升产业工人素质也可以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多样化的职业和新兴领域的涌现需要更加具有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这些需求与我们需要提升产业工人素质的诉求基本相同。
三、拓展培训渠道提升产业工人技能水平提高龙头企业招聘人才和生产能力是提升产业工人素质的重要途径。
越来越多的产业工人寻求技能提升和技术更新,企业应该根据市场需求为产业工人提供更加全面和多样化的培训。
同时,政府也应加大对于产业工人的培训支持,开展适合实际的技能培训课程,实现现代化技术和管理方法向工人群众的有效传导。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打造一支具有技术和管理能力的产业工人队伍,全面提升产业工人素质水平。
四、增强职业教育和职业规划意识在职业规划方面,政府和企业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产业工人的职业管理,并为其提供适合自身需求的发展路径。
产业工会总结
产业工会总结产业工会作为我国工人阶级的重要组织,肩负着维护职工权益、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使命。
在过去的一年中,各产业工会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为我国产业升级和职工福祉做出了积极贡献。
本文将对产业工会在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
一、加强组织建设,提升产业工会凝聚力1.积极开展会员发展工作,壮大产业工会队伍。
通过举办各类活动,提高职工入会意识,确保产业工会组织的广泛覆盖。
2.加强工会干部培训,提高工会干部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
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提升工会干部的组织协调、维权服务能力。
3.完善工会制度,规范工会工作。
建立健全工会工作制度,确保工会工作有序开展,为职工提供优质服务。
二、聚焦维权服务,保障职工合法权益1.加强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提高职工法律意识。
通过举办法制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让职工了解自身权益,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积极参与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妥善解决劳动纠纷。
发挥产业工会在劳动争议调解中的重要作用,及时化解矛盾,维护职工权益。
3.关注职工福利,推动企业改善职工待遇。
开展职工福利需求调查,为企业提供合理化建议,促进企业提高职工福利待遇。
三、推动产业升级,促进企业发展1.深入开展技术创新、技能竞赛等活动,激发职工创新创造活力。
通过举办各类竞赛,提升职工技能水平,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2.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提升产业工人整体素质。
推动企业开展职工培训,提高产业工人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3.发挥产业工会在企业民主管理中的作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积极参与企业管理,为企业提供合理化建议,推动企业改进管理方式,提高企业效益。
四、弘扬劳动精神,营造良好社会氛围1.开展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活动,宣传先进典型,弘扬劳动精神。
2.举办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活动,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产业工会的凝聚力。
3.加强与各级工会组织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为职工谋福祉,为产业工会发展贡献力量。
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以提升技能素质为重点,提高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更好服务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开展理想信念和职业精神宣传教育。
开展“中国梦·劳动美”、最美职工、巾帼建功等活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和勇于创新的文化氛围。
——实施技能中国创新行动。
开展多层级、多行业、多工种的劳动和技能竞赛,建设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统筹利用示范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发现、培养高技能人才。
组织开展“五小”等群众性创新活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
在职前教育和职业培训中进一步突出科学素质、安全生产等相关内容,构建职业教育、就业培训、技能提升相统一的产业工人终身技能形成体系。
通过教育培训,提高职工安全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深入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求学圆梦行动等,增加进城务工人员教育培训机会。
——发挥企业家提升产业工人科学素质的示范引领作用。
弘扬企业家精神,提高企业家科学素质,引导企业家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和提升产业工人科学素质的推动者。
鼓励企业积极培养使用创新型技能人才,在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培养使用高技能人才。
发挥学会、协会、研究会作用,引导、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职业能力水平评价。
发挥“科创中国”平台作用,探索建立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的双促进机制。
推动相关互联网企业做好快递员、网约工、互联网营销师等群体科学素质提升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聚焦产业工人技能素质提升
作者:徐红清
来源:《学生导报·中职周刊》2018年第09期
促进产业工人收入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完善产业工人评价培养和使用机制……在日前召开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市总工会、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教委等部门负责人介绍最新出台的《关于推进新时期上海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主要内容。
《实施意见》共9个部分33条,分为“总体要求”“政策措施”“组织实施”三大块,涵盖提升产业工人政治地位、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完善产业工人评价培养和使用机制、优化资金保障机制、加强公共服务等方面。
《实施意见》提出:促进产业工人实现更加充分的就业,做好产业工人的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工作,优化创业政策环境;促进产业工人收入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
积极稳妥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定期发布企业技能人才市场工资价位,引导企业科学确定技能人才薪酬水平,鼓励企业建立健全符合技能人才特点的工资分配制度和补助性津贴制度;健全产业工人基本社会保险制度。
巩固覆盖城乡居民、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产业工人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依法规范劳动用工,完善企业欠薪保障金垫付工作机制,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在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方面,《实施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职工培训中的主体作用,鼓励自身有培训能力的企业,集中组织本单位职工开展职业培训;建立企业职工职业培训公共服务平台,为自身缺乏培训能力的中小微企业集中提供培训对接服务。
大力推广企业新型学徒制和技师技术更新培训。
继续依托重点产业领域的大型企业、协会、园区和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