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全面质量管理在中国应用及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淡全面质量管理在中国的应用及启示

摘要: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技术、经济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企业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准。全面质量管理是现代管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全面质量管理含义的理解及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在中国的发展与应用现状,浅谈了全面质量管理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应用;启示

一、全面质量管理概述

全面质量管理(tqm)是指在社会的推动下,组织开展以质量为中心,以本企业全体员工参与为基础,把专业技术,管理技术,数理统计技术集合在一起,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控制生产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以优质的工作、最经济的办法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的全部活动。全面质量管理并不等同于质量管理,质量管理只是组织所有管理活动之一,与其他管理活动并存。而全面质量管理则适用于组织的所有管理活动和所有相关方,它强调为了取得真正的经济效益,管理必须始于识别顾客的质量要求,终于顾客对他手中的产品感到满意。

二、全面质量管理在中国应用的发展

1978年9月,我国举行了第一个声势浩大的“质量月”活动。1979年8月31日,中国质量管理协会成立。1980年3月,原因家经贸委颁发《工业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在全国8200个大中型国有工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1986年以后,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

市场经济过渡,全面质量管理从过去主要靠行政推动逐步转向法制推动。1993年以后,质量管理工作与国际接轨,许多企业积极贯彻iso9000系列质量标准并开展质量体系认证。

三、全面质量管理在中国应用现状

3.1 全面质量管理在中国应用的成绩

从20 世纪80 年代至21 世纪初的这段时间里,依托于信息技术的新理念和实际的需求,企业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进入了一个繁荣的时期,新方法层出不穷。为了激励企业的质量管理活动,我国设立了“全国质量管理奖”。一些较优秀的企业通过实践,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进而其升华为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这样就成功地塑造了企业的竞争优势。如海尔集团提出的“日清日高”,荣事达提出的“无缺陷管理”,小天鹅提出的

“0+0+1=100(即0缺陷+0缺陷+用户第一=100),这些都是很成功的质量管理指导思想。

3.2 全面质量管理在中国应用的存在的不足

虽然在中国,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早在20年前已经提出,很多中国企业虽然也在不断提高产品/服务和企业行为的质量,但真正做到根据消费者的需要设计、生产,达到“完全顾客满意”的企业极少。即使一些企业费时费力通过了iso9000 认证,但是却很少有企业有兴趣按照要求来实施质量管理,只是将拥有iso9000 证书作为目的,而不是作为推进企业质量提高的手段。其原因如下:(1)质量意识淡薄。建立企业中全员质量意识是一个十分重要

的问题。我国企业目前产品质量差而又长期得不到解决,已成为困扰和阻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我国洗衣机的无故障运行次数达到400 次就算合格,而日本松下洗衣机规定为2300 次以上;我国市场抽查商品合格率仅为55% - 60%,与工业发达国家98%的产品合格率相差甚远;每年不良品损失达2000 亿元以上,质量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员工对质量还不够重视,还没有认识到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并且对质量的地位、作用及其规律认识不够。

(2)忽视全面质量管理。目前贯彻iso9000 标准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是国际公认的组织质量保证体系。从贯彻iso9000 标准的大部分企业来看,认证对健全质量体系,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的作用是显著的。但有的企业通过质量认证后质量提高不明显,有的甚至出现质量滑坡、效益下降的情况。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没有正确对待iso9000,忽视了全面质量管理。首先,那种认为贯彻iso9000 标准,全面质量管理就不需要再推行了的思想是错误的。另外, iso9000 强调的是标准化管理,讲究程序化、文件化,这对于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益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但是企业在建立体系的过程中,要结合自身情况,避免生搬硬套。(3)缺乏监管、奖惩机制及质量责任体系。在一个以利益为导向的企业中,完全靠人的自觉性行事,缺乏对质量工作的必要监督,其后果是不可想象的,现代企业必须建立质量管理的奖惩与监督机制。只有有效的监督奖惩管理机制,才能更好地调动职工的自觉性、

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经济社会,质量管理理所当然地要和经济挂钩,但这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真正的目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千万不能本末倒置。质量管理措施要强硬有力,不能讲人情,拖泥带水,该一票否决就一票否决,没有什么通融的余地,质量管理搞不下去的原因,往往就是已形成的指令被浩瀚的人情海洋所溶解了。

四、全面质量管理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成功应用全面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全面质量管理在中国企业的成功应用有以下十方面的启示:

1.正确认识全面质量管理与iso9000系列的关系

iso9000标准的实施对于提高我国企业的整体质量起到了明显积极的作用。在加入wto后,这些标准通过确立企业的质量管理结构,为国际企业间的合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起点。但iso9000标准只能为全面质量管理成功实施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它并不能代替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是以人为中心,通过全员的参与,来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活动,而iso9000标准是以标准为中心,通过规范人的行为。全面质量管理相比iso9000标准更能激发创新和全员的参与而成为质量管理应用的主流。中国企业要参与国际竞争,决不可只停留在质量认证上。

2.领导问题

高层管理者对质量管理的投入并通过领导创造“质量是企业生存之本”的企业氛围是成功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先决条件。80%的全面质量管理失败的原因都可以归咎于缺乏高层管理者的投入。高层

管理者不仅要对全面质量管理投入,还必须让员工感觉到他们对全面质量管理投入的巨大努力。许多世界级公司的高层领导者通过发动全面质量管理运动并投入必须的时间和努力来显示他们对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视。摩托罗拉的ceo就是通过花费大量时间来向员工解释全面质量管理对于公司远景的重要作用,并帮助员工将之转化为个人目标来实现这一点。

3.员工参与

尽管高层管理者的投入和领导对全面质量管理的成功运用至关重要,但光靠高层管理者的热情是不够的。只有在员工参与全面质量管理的动作过程并对全面质量管理的目标充分投入时,全面质量管理才会成功。最大化员工投入是全面质量管理运用的基本原则,它包括员工对质量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并认识到他们的投入对于质量改进的决定性作用。员工投入对于质量管理的决定性作用在于一个组织的信念,即:最好的质量管理创新思想来自于真正从事实践工作的人。

4.中层管理者的角色

质量过程的最大化员工投入中要求中层管理者做出最大的调整。这种向全面质量管理的转变对于中层管理者是一个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困难的过程,只有当中层管理者认识到这种让他们付出权力范围缩小的代价会对组织和自身是值得的时,全面质量管理才会顺利进行。

5.培训和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