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教学设计_精品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教案(精选18篇)

初中物理教案(精选18篇)

初中物理教案(精选18篇)初中物理教案(精选18篇)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物理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物理教案篇1教学要求:1知道浮力的概念.2理解物体浮沉条件.3掌握浮力的实质、方向.4能正确运用浮力的实质、物体浮沉条件求浮力.教材的重点与难点:重点:(1)浮力的概念及其实质.(2)物体的浮沉条件.难点:正确运用“压力差”和物体的浮沉条件求浮力.教学模式:实验、设问、讲解、练习教学时间:1课时.实物及实验器材:(1)投影仪一台,透明胶片数张.要求把板书、练习题课前写在胶片上,以减小课堂上书写时间.(2)演示弹簧秤一把.(3)500毫升烧杯三个,分别装400毫升的清水、饱和食盐水、酒精.(4)乒乓球2个,其中一个装细砂,用作悬浮演示.(5)边长为5cm的立方体红砖一块.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师:为什么船、木块能浮在水面上?生:船、木块受到水向上托的力.师:沉在水底的石块有没有受到水向上托的力?生:部分回答有,部分回答没有.教师演示课本图8—27实验,回答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托的力.这个“向上托的力”就是本节课所讲的浮力.二、讲授新课1.什么叫浮力?(板书)(1)先演示石块放在清水中,让学生知道石块受到水向上托的力.(2)然后把石块放在饱和的食盐水溶液里,说明石块也受到盐水向上托的力.(3)最后把石块放在酒精里,让学生进一步知道,石块放在酒精中时,同样也受到酒精向上托的力.师:从上述的实验,请同学们说出什么是浮力?生: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师:物体在空气里有没有受到向上托的力?氢气球脱手后为何会上升?生:物体在空气里同样受到向上托的力,所以氢气球脱手后会上升.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板书)2、用实验引动学生第一、用弹簧秤和细线系着体积相同的规则的铁块,不规则的石块,干木块等,浸入水中后弹簧秤的示数减小;在水中游泳时感觉水有向上的托力等感性认识出发,逐个进行分析,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浸在水中物体要受到水对它的浮力,从而纠正“轻的物体在液体中总是上浮的,所以受到浮力的作用;重的物体在液体中总是下沉的,因此不受浮力作用”的错误观点.第二、通过演示规则铁块和不规则的石块随着浸入水中体积的增大,弹簧秤的增数减小──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当物体完全浸入水中后,深度增加时弹簧秤示数不变──说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在任何深度的浮力都相等”这一本质联系,从而摒弃那种“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成正比”的错误认识.第三、通过观察铁块和石块浸入水中后弹簧秤示数减小相同这一现象,使学生初步认识:“体积相同的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相同”这一本质联系,摒弃那种“浸没入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质量、密度、形状等有关”的错误认识.第四、通过观察木块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弹簧秤的示数为零的现象,使学生了解:漂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第五、在以上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对教材P144“一个边长为L的正方体,浸没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上表面在液体下面h1米处,如图正方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是多大?方向怎样?”再加上“上下表面的压力差是多少?”的计算分析,初步认识浮力等于“液体作用在物体上下表面压力差,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这一本质联系,从而摒弃那种只有物质在液体中上浮时才有浮力的错误认识.第六、通过演示阿基米德原理实验和上述计算所得到的浮力:F浮=水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pg(h1+L)L2-pgh1L2=pgL3=pgV=pgV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V排=V).从实验和推导两方面进一步认识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这一本质联系,摒弃了那种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的模糊认识.由于气体具有同液体相同的性质,而气体的密度很小,气体对于体积不大的物体作用的浮力,通常小到难以觉察的程度,但热气球能载几吨重的物体上天,说明气体对浸没在它里面的物体也能产生浮力,阿基米德原理同样适用于气体.把上述由个别现象所得出的知识加以综合并进行抽象和概括就能得到“浮力”的概念和“阿基米德原理”.在物理教学中,对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象时,必须有意识地突出本质,摒弃非本质,这是使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关键.初中物理教案篇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现象.2.理解定律,能应用反射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3.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并能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现象.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实验,总结得出定律,培养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2.通过对定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通过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通过对光路图的应用,逐渐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情感目标通过生动有趣的光学现象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课由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引入现象,然后转入研究规律,通过实验总结出定律,并指出光发生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随后介绍了光的两种反射现象: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同时说明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物体正是由于漫反射的原因.本节学习的重点是理解定律,难点是正确确定入射角、反射角及通过实验总结出反射规律.教法建议1)研究反射规律的实验尽可能准确,这是上好这一节课的关键.让学生清楚的看到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关系,对学生总结定律很重要.虽然误差不可避免,但由于要得到定量的角度关系,这个实验的准确度非常重要,做好这个实验能为学生总结反射定律奠定有利的基础.2)要给学生树立空间的概念由于我们把定律最终落实在纸面上的光路图,很容易造成学生的错觉,认为光现象都是平面的,要有意识的借助立体模型或微机模拟使学生形象的认识光现象的空间感.3)通过实验帮助学生对光路可逆的理解.4)定律的表述一定要清楚,语言要准确,要注意入射光与反射光,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因果关系.初中物理教案篇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的常用单位和国际单位制中单位。

物理教学设计(优秀3篇)

物理教学设计(优秀3篇)

物理教学设计(优秀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规章制度、员工手册、创业计划、企划方案、心得体会、法律文书、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ployee manuals, entrepreneurial plan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leg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text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物理教学设计(优秀3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通用20篇)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通用20篇)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鲁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四节《密度社会生活》。

学生通过学习前三节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对物体的质量这一属性和物质密度这一特性有所了解,并且已经学会了使用天平和量筒来测定物理的质量和体积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方法积累。

而这一节课恰是讲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是理论联系实际且应用于生活的实践性课。

为此,我采用了从生活走向物理,再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实验性课型。

实验过程中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各自课题,加深合作交流的意识。

此外,这节课也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具有培养功能。

二、学情分析:从初三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经过一个学期的物理学习,已经基本具备了一个科学探究的素养,他们从事物的对立统一中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乐于独立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解释和论证事物或现象间较为复杂的因果关系,在学习密度的知识后也期望继续研究并且去解决一定的生活问题。

所以在教学各个环节中注意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入手,再通过猜、想、分析、实验、推理等手段来处理问题,层层深入,最后通过学生动脑分析、动手操作来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还会大大加强学生学习物理、运用物理的自信心。

从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上来看,虽然学习了质量和密度的知识,了解了一些常见的测量工具名称,但在对知识原理的理解程度还不够深刻,有些测量工具仅是通过多媒体见过其形,没有真正的去实践过,有些没有见过的材料也只有合作交流,猜想其作用,所以在这一节课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要适应的加以引导教给学生使用工具的方法,利用测量数据分析问题的思路,并对实验操作及结果进行适时分析。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范例5篇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范例5篇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范例5篇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

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1功教学目标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功的原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教学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教学工具木块、木板、细绳、弹簧测力计、小车,杠杆和支架、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两个)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提问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功”的含义。

思考力学里所说的“功”含义。

演示实验:在水平长木板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别拉一木块和小车。

观察木块、小车的运动状态,思考并评价这两个力的作用成效。

在实验基础上引入本课内容。

二、进行新课1、由课前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关于“功”的确切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请学生观察教材图14。

1-1中力做功和14。

1-2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分组讨论总结。

板书: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3、实例分析(突破难点)举例说明在你的周围你发现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谁对生活观察得最仔细学生可能举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机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马拉车前进等等。

教师对正确的例子予以肯定,对错误的例子引导改正。

接下来看老师这里的几个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况存在(1)举重运动员在把杠铃举高过程中是否对杠铃功。

举在高处停留5秒过程中是否做功(2)小球在光滑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什么力的作用是否做功在水平方向上是否受力是否做功(3)起重机使货物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移动一段距离,拉力对货物做功了吗引导学生根据以上事例分析、总结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了做功不能离开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又知道有三种情况下不做功,那么我们猜想一下,力学中的功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

初中物理教案【优秀7篇】

初中物理教案【优秀7篇】

初中物理教案【优秀7篇】篇一:初中物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2、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3、用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

(二)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而变化的物理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2、难点:理解质量的含义,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课前复习1、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2、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各有什么特征?其微观结构是怎样的?二、引入新课我们去商店购买粮食、蔬菜、水果时,我们关注的是物质的量的多少?售货员要用秤称量货物的质量的大小。

在物理学里,质量的含义是什么?质量有什么特性?如何利用测量工具去测量物体的质量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三、新课教学1、质量①定义:在物理学里,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用字母m表示。

注意区分“物体”和“物质”的概念。

②质量的单位:千克(kg),克(g),毫克(mg),吨(t)1kg=103g,1g=103mg,1t=103kg③质量单位千克的由来学生阅读P12“科学世界”。

规定4℃时1dm3的纯水的质量为1kg。

并且用铂制作了标准千克原器,这个标准千克原器也叫“档案千克”。

④认识一些物体的质量(P9)2、质量的测量①测量工具: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实验室用)磅(秤)、杆秤(生活中用)②认识天平:底座、支架、横梁、平衡螺母、托盘、指针、分度盘、标尺、游码,称量,感量。

a、平衡螺母:用来调节天平横梁平衡;b、指针和分度盘:判断天平是否平衡、当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央或左右摆幅相等时,天平横梁就是平衡的。

c、标尺、游码、砝码:指示所称物体质量。

d、称量:每架天平都有自己的“称量”,也就是它所能称的最大质量。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范文7篇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范文7篇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范文7篇教案能够展现出教师在备课中的思维过程,并且显示出教师对课标、教材、学生的理解和把握的水平以及运用有关教育理论和教学原则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1《机械运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2、知道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能力目标:1、观察实验能力:能从生活中观察到物体机械运动的实例.2、思维能力:判断和分析机械运动,结合参照物的知识分析运动和静止的情况.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释、判断自然界中的运动现象.情感目标:1、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教育.2、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3、利用地球同步卫星的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教材分析教材从实例中引出了物体运动的问题,并称物体位置的变化为机械运动,再推广到自然界的实例中.参照物的概念也是由实例引出,并联系实际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实例,要求学生会联系实际判断已知参照物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情况和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的参照物.在此基础上,感性的分析了匀速直线运动,并说明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即从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渐深化,最后分析我国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并思考一些问题.教法建议尽量不加深课本上的内容,而应当多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由实践中学习的习惯,加深一些物理学习方法的体会.通过讨论引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直接界定物理学中的机械运动,对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应当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并由此引出参照物的概念,关于参照物的问题要由学生列举实例,学生分析,教师可以做评价,最后总结分析的一般方法.在本内容的教学中可以使用适当的媒体资料,例如可以用课本的配套录像带"运动的相对性"并回答本节的练习.匀速直线运动的教学,观察和分析课本上的实例,说明这是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由学生思考生活和自然界中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加深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给出定义.定义中只须讲清快慢不变,不宜引入速度的概念.教学设计示例教学单元分析本节教学重点是参照物的教学,关于参照物要求能够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择的参照物和知道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教学过程分析一,机械运动讨论引入新课,学生阅读教材的内容和提供的参考资料,阅读问题是:什么叫机械运动;举例说明自然界中的机械运动;课桌、房屋是否做机械运动,为什么;能举出绝对不动的例子吗.对学生列举的示例可以进行分析,注意讲解的问题: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宇宙是运动的,其中的所以物体都是运动的.二,参照物说明日常生活中对一些现象的解释,并进一步引出了参照物的概念,讲解时注意的问题是: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不同的人对运动的描述不同,其原因是他们对运动描述所选择的标准不同,我们把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由学生列举实例说明当选不同的参照物时,同一物体的运动的情况,并深入分析选其他参照物时的运动特点.分析两类实例:已知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描述的运动情况判断选择的参照物.由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教师提供参考示例学生分析,也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由学生组成小组,自行设计问题,讨论,由教师评价.提供一些参考示例:“每天的日起日落这句话是以什么做参照物的”、“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的某处上空,这是以什么做参照物”、“以太阳做参照物,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运动情况怎样”、“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歌词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中所选的参照物各是什么”等.三,匀速直线运动观察一些实例,可以提供录相和视频文件、图片让学生思考这些运动的特点,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他们发现其中的共性,总结出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讲解时,要注意匀速解释成快慢不变,而不要引出速度的概念,使学生形成对匀速的感性认识,并说明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而物理研究问题是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的.对于想想议议中的问题,可以提供学生自然科学中的图片资料,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在课前就布置查阅资料的预习内容,要求查找关于我国卫星发射的情况和卫星运动的资料.初中物理教学设计2功教学目标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初三物理教学设计范文5篇(中学物理教学设计方案)

初三物理教学设计范文5篇(中学物理教学设计方案)

初三物理教学设计范文5篇(中学物理教学设计方案)三只完全相同的灯泡串联,灯泡的电阻相等,通过的电流相等,依据欧姆定律可知,三只灯泡两端的电压相等,把这种规格的三只灯泡串联接在12V的电源两端,每只灯泡两端的电压都为4V,从图像上可以看出,当电压是4V时,通过灯泡的士电流为0.2A,所以每只灯泡的实际电阻:每只灯泡的实际功率:P=UI=4V×0.2A=0.8W.故选B.初三物理教学设计范文5【动能势能】【教学内容】如浙江训练出版社,《科学》九班级上册第3第4节第1时。

【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知道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知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

(2)知道重力势能及重力势能的准备因素。

(3)了解弹性势能及弹性势能的准备因素。

2、过程与方法:运用假设、试验探究等科学方法的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观看生活是运用学问解释生活现象的基础。

【教学重、难点】①教学重点:动能、重力势能的概念及准备动能、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②教学难点:试验探究、把握变量、动能、重力势能大小的准备因素。

【教学预备】试验探究相关器材、任务单、PPT演示稿【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让同学观看一段飞机在空中飞行的录象,提问飞机在做什么运动?同学:做机械运动。

老师:那飞机具有什么能呢?同学:机械能。

老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机械能包括?同学:动能和势能。

老师:哪些物体具有动能?哪些物体具有势能?动能和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几天我们就具体学习。

(引出题)二、新教学(一)动能出示几幅物体在动的图片。

问: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同学:都在运动。

老师:那它们都具有什么能?同学:动能。

让同学归纳动能的含义。

【板书】1、动能的含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老师:同学们能再举几例具有动能的物体吗?同学:大路上运动的汽车。

活动的水。

转动的电风扇。

老师上走动时------老师:那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板书】2、准备动能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1)提出问题: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让同学依据生活阅历猜度揣测物体的动能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2)建立假设: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速度有关。

初中物理教学教案(精选7篇)

初中物理教学教案(精选7篇)

初中物理教学教案(精选7篇)初中物理教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一些实例了解质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

2.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学会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

4.通过使用天平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助精神。

教学重、难点1.质量的单位以及换算;2.学习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学用具大水泥钉、小水泥钉各一枚,订书针一锭,天平。

教学过程引导讨论:(1) 一根大水泥钉与一根小水泥比较有何相同之处?不同之处?(都是钢造的,用途相同;大小不同;重量不同;所用的钢的量不同)(2) 一根订书针和一锭订书针比较有何相同之处?不同之处?(都是相同材料构成,含有的材料多少多少不同)(3) 物理课本与课桌在构成上有何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外?(都由物质构成,但它们是不同物质构成的,物理书是纸等材料构成,桌子是木头等材料构成,物理书要的材料的量没有课桌要的材料的量多) 小结:所有物体都由物质构成,一种物质能构成大小和形状不同的物体,由于物体的形状和用途不同组成它们的物质的多少也可能不同。

1.质量的概念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2.质量的单位(1) 讲解: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Kg 常用的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和吨(t)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补充:生活中斤、两也是质量的单位,它在我国民间使用,不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

(2)引导估测常见物体的质量及小资料的讲解。

一只苹果的质量、你身体的质量、一袋方便面的质量、一只鸡蛋的质量初中物理教学教案篇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现象.2.理解定律,能应用反射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3.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并能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现象.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实验,总结得出定律,培养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2.通过对定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通过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通过对光路图的应用,逐渐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情感目标通过生动有趣的光学现象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课由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引入现象,然后转入研究规律,通过实验总结出定律,并指出光发生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随后介绍了光的两种反射现象: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同时说明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物体正是由于漫反射的原因.本节学习的重点是理解定律,难点是正确确定入射角、反射角及通过实验总结出反射规律.教法建议1)研究反射规律的实验尽可能准确,这是上好这一节课的关键.让学生清楚的看到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关系,对学生总结定律很重要.虽然误差不可避免,但由于要得到定量的角度关系,这个实验的准确度非常重要,做好这个实验能为学生总结反射定律奠定有利的基础.2)要给学生树立空间的概念由于我们把定律最终落实在纸面上的光路图,很容易造成学生的错觉,认为光现象都是平面的,要有意识的借助立体模型或微机模拟使学生形象的认识光现象的空间感.3)通过实验帮助学生对光路可逆的理解.4)定律的表述一定要清楚,语言要准确,要注意入射光与反射光,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因果关系.初中物理教学教案篇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了解什么是弹力;(2) 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3) 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中学物理教案模板7篇

中学物理教案模板7篇

中学物理教案模板范文7篇中学物理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知道摄氏温度的规定。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提出问题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相互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2)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说明:教学目标的设置充分体现了《物理课程标准》的概念。

在本节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温度计的原理和构造,掌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等基本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这节课以以上知识为载体来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及相互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理,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1、以自制演示温度计为器材,通过学生观察、分析、创造,自己得出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和构造。

2、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阅读教材,相互讨论,总结出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中如何逐步培养起后进生自主性学习的意识。

(说明: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重在培养学生动手、自学、观察、分析、创造的能力,及在学习中相互协作、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

) 教学方法:观察实验,自学讨论,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一、引入1、出示幻灯片,学生观察图片学生观察后说说感受,引入课题《温度》二、新授第一节温度学生实验一学生用手触摸热水杯和冷水杯,并说出自己的感觉。

引导学生总结出温度的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冷的物体温度低、热的物体温度高)再让少数同学触摸两杯水。

老师:凭感觉判断温度准确吗?要想准确的知道物体的温度应该怎么办?(一):温度计原理及构造老师:你们知道的有哪些温度计?它的构造是什么?(说明: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提出问题的能力。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问题。

(说明:老师板书学生提出的本节课重点解决的问题;对积极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予表扬,某些学生可能提出与本节内容不太相符的问题,老师不要置之不理,要给予合理的解释,不要挫伤学生爱思考、爱发言的积极性老师演示自制温度计。

初中物理物理教案8篇

初中物理物理教案8篇

初中物理物理教案8篇初中物理物理教案篇1【教学目标】1. 学问与技能(1) 了解什么是弹力;(2) 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3) 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4) 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和初步分析概括力量以及实际动手操作力量。

2. 过程与方法经受试验分析过程。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教学重点】力的测量原理。

【教学难点】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一、弹力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现:跳水,蹦床,蹦极,射箭……学生观看试验,对弹力有了初步熟悉。

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试验:(1)钢尺压弯反弹;(2)拉伸或压缩弹簧。

学生自己动手做试验,对弹力进一步了解。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弹力概念。

回忆力的作用效果,悟动身生形变的物体会对施力物体产生作用力,即弹力。

二、测力计及其使用教师引导学生做试验。

学生试验:拉伸弹簧,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

说明弹簧测力计原理:在肯定范围内,受到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学生知道弹簧测力计原理。

投影仪展现弹簧测力计,请学生观看,介绍弹簧测力计构造:(1)最大刻度的意义;(2)最小刻度的概念;(3)零刻度的调整。

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构造。

投影仪展现各种弹簧测力计。

教师讲解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及其留意事项:(1)如何调零;(2)测量范围;(3)测量方法(伸长方向与测量方向全都,弹簧不要靠在刻度板上)。

教师引导学生做试验,并对学生进展指导,订正。

学生试验:用弹簧测力计测钩码重量;用弹簧测力计测自己的一根头发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并与同学进展比拟。

三、试验探究教师用多媒体展现拔河,牛拉车……等图片;提问:以上两边的力相等吗? 学生观看录像,思索。

引导学生做教材25页图8-3-8试验并填空。

学生做书上试验,补全结论。

引导学生对拔河、牛拉车进展分析。

学生分析争论总结:只要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受力物体反过来也确定会给施力物体一个力。

初中物理教案优秀6篇

初中物理教案优秀6篇

初中物理教案优秀6篇初中物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电阻。

2.知道电阻的各种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3.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四个因素。

能力目标1.能认识到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

2.能进行电阻不同单位之间的变换。

3.能根据决定电阻大小因素,判断比较不同导体电阻的大小。

4.初步体会“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思路。

5.培养学生依据物理事实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刻苦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首先提出一个学生能常见的问题来吸引学生,让学生思考不同的金属都可以导电,而为什么在不同的地方选材却不同。

本节所有的结论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实验引入导体虽然可以导电,但同时对电流有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然后通过“控制变量法”把影响电阻的因素一一导出。

教法建议本节宜采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

本节的所有结论都是由实验推导而来,应该增加学生动手机会,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使学生初步领悟“控制变量”的物理研究方法,演示验证分组实验,学生信服,培养思维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实验数据能力。

导体能够导电,但同时对电流又有阻碍作用,不同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在物理学中用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电阻是导体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与其两端的电压及其中的电流无关、导体的电阻只有通电的时候才表现出来。

由于决定电阻大小因素很多,在实验研究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即每一次只让一个因素发生变化,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然后再观察相应的电阻的变化。

为了表示导体的电阻跟材料的关系,可用电阻率表示。

某种材料制成长,横截面积为的导线在20℃的电阻值叫做这种材料的电阻率。

电阻教学反思本节内容一是让学生知道电阻是表征导体对点流阻碍作用的物理量以及电阻的单位;二是让学生了解不同物体的导电能力和绝缘能力;三是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知道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10篇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10篇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初中物理教学设计10篇下面是本店铺收集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10篇,供大家参考。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3篇)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3篇)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3篇)篇一:物理教学计划篇一一、教学总目标和总的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本事,初步的分析、概括本事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本事;3、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

二、指导思想本教材是经教育部直接领导由课程标准研究小组反复的研讨而完成的,在使用这套教材时,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新的物理课程理念中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思想。

在教学中就要关注每个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联系的教学,不要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教学,从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三、教材分析教科书采用了贴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

这样编排既贴合学生认知规律,又坚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

全书共5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资料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

章下头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忙学生抓住中心。

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

许多节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初步认识物质的形态及形态及变化,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资料,了解物体的尺度,新材料的应用等资料,初步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初中物理教案(优秀7篇)

初中物理教案(优秀7篇)

初中物理教案(优秀7篇)初中物理教案篇一(一)教学目的1.常识性了解核能发电的大致情况.2.介绍我国核能发电的发展远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教具核电站的原理挂图或录像.(三)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教师:通过前面的教学,我们知道重核裂变时可释放出巨大的核能,而且我们已经掌握了控制裂变链式反应速度的方法.利用核能发电的电站叫做核电站.目前已建成的核电站都是利用重核裂变的链式反应释放的能量来发电的.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核电站的大致情况.2.进行新课板书:<第四节核电站>(1)核电站的工作原理教师结合课本图14—10或挂图讲解:核电站的核心是核反应堆,世界上第一座铀核链式反应堆是在物理学家费米领导下于1942年12月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体育场建成的.目前常用的反应堆的结构原理如课本上图14—10所示.它以铀235为核燃料,为了有效地利用反应堆中释放的核能,设计建造了两个循环回路.①第一回路在第一回路中,先用泵把水或其他液体压入核反应堆,在那里获得铀核裂变释放的核能,被加热,然后进入热交换器,在那里把热量传递给第二回路中的水,再被泵压回反应堆重新被加热.②第二回路在热交换器内,第二回路中的水被加热成高温高压蒸汽后,进入汽轮发电机推动汽轮机做功,把内能转化成电能.做功后的蒸汽温度和压强都降低了,它将进入冷凝器冷却成水,再由泵压回热交换器重新加热成高温高压蒸汽.③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通过两个回路的不断循环,把核反应堆中铀核裂变释放的核能,源源不断地转化成第二回路中水的内能,去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转化成我们所需要的电能.这就是核电站的工作原理.板书:<核电站的工作原理第一回路——核能→内能热交换器:把第一回路中的内能转换成第二回路中的内能第二回路——内能→电能(推动发电机发电>(2)核电站的特点①消耗的“燃料”少核电站只需消耗很少的核燃料,就能产生大量的电能.例如一座100万千瓦的火力发电厂每年要耗煤三、四百万吨,而相同功率的核电站每年只需核燃料三、四十吨,这就大大减少了燃料的运输.②成本低虽然铀燃料的开发和提炼比煤要复杂得多,但是最后核算下来的成本仍然要比火力发电站低20%以上.所以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大力发展核电站.全世界运行中的核电站已有434座,总装机容量约32000万千瓦,发电量占全世界总发电量的一qi%,预计到本世纪末,核能发电将达到世界总发电量的30%以上,核能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能源之一.(3)我们的努力目标我国虽然有丰富的煤炭、水力和石油资源,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拥有量并不高,而且资源分布很不均匀:水力资源的70%以上分布在西南地区;煤炭已探明的储量有80%都分布在北方,而江南8省只占2%;江南8省,再加上山东、河北、辽宁、吉林及河南共一三个省的能源蕴藏量只占全国的一三%,而人口却占全国的'63%,能量消耗约占全国的65%.这种能源储藏和消耗上的不平衡,迫使北煤南运和西电东送,要用来运送煤炭.所以在交通紧张的华东、华南和东北地区发展核电站是迫切需要的.我国第一座实验性反应堆是在1954年6月建成投入运行的,我国自行设计研制、建造的秦山核电站已经运行发电了;广东大亚湾电站第一期工程也已建成,并运行发电了,全部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100亿度.同学们都是21世纪的建设人才,希望在你们身上,同学们好好努力吧.因为铀核裂变有放射性污染,因而建设核电站时必须采用可靠的防护措施,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避免造成放射性污染,以保证核电站的安全运行.我国对核电站的安全非常重视,有专门负责安全监督的核安全局,保证核能的安全应用.3.总结(略)4.布置作业阅读课本:了解核电站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初中物理教案篇二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理解平面镜成像特点2.知道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3.知道潜望镜、万花筒的光学原理技能目标学会平面镜成像作图法重点平面镜成像特点难点“像”的概念,区别实像和虚像教学过程一、复习1.光的直线传播2.光的反射现象及反射定律3.光路可逆二、导入学生观察课本P54照片设问湖中的倒影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与湖面上的景物对称?展示表面平的镜子、玻璃板、表面抛光的金属板、平静的水面、大理石及透明塑料片等都能产生与物体对称的影子。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案例(优秀5篇)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案例(优秀5篇)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案例(优秀5篇)中学物理教学设计案例篇一一、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素养1.认真学习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物理课程标准》、《学科标准解读》和有关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等各类课程改革的材料。

2.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交流,积极撰写教学论文。

二、按课程标准,进行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1.设立新课程标准教学研究,共同研究,促使课程改革。

本学期教学研究内容主要是:⑴优化课堂教学,实施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⑴构建教学模式,重视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和情境教学;⑴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重视科学探究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⑴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要求;⑴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方法。

2.加强教学常规调研,做好备课笔记、听课笔记、作业批改等的检查或抽查工作。

认真学习洋思经验,借鉴洋思中学三级备课做法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备课和上课的质量,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规范作业批改。

3.组织每位教师上好一节示范课、教学研究课,魅力课、共同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途径。

三、加强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本学期开始实施《初中物理课堂差异性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的研究,负责人:___,《初中学生化学实验能力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的研究,负责人:___,进一步完善研究内容,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证研究质量。

提高研究效益,并做好课题的总结工作,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推广研究成果。

四、加强毕业班物理教学工作,提高毕业班教学的质量初中毕业班物理教学要把重点放在加强双基和能力培养上,要求教师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注重知识形成过程教学和实验教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同时积极进行复习教学研讨活动。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案例篇二一、指导思想:积极贯彻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以课程标准和考试手册为依据,以“减负增效、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优质教学为追求,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围绕这题扎实有效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

初中物理教案精品[15篇]

初中物理教案精品[15篇]

初中物理教案精品[15篇]初中物理教案精品[1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物理教案1知识目标1、知道产生的条件;2、能在简单的问题中,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静的有无、大小和方向;知道存在着静;3、掌握动摩擦因数,会在具体问题中计算滑动,掌握判定方向的方法;4、知道影响动摩擦因数的因素;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产生的条件以及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通过静与滑动的区别对比,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情感目标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在分析物体所受时,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及无关因素,总结出产生的条件和规律。

教学建议一、基本知识技能:1、两个互相接触且有相对滑动或的物体,在它们的接触面上会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称为滑动;2、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当有相对滑动的趋势,但又保持相对静止状态时,在它们接触面上出现的阻碍相对滑动的作用力3、两个物体间的滑动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成正比。

4、动摩擦因数的.大小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有关。

5、的方向与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6、静存在值——静。

二、重点难点分析:1、本节课的内容分滑动和静两部分。

重点是产生的条件、特性和规律,通过演示实验得出关系。

2、难点是在理解滑动计算公式时,尤其是理解水平面上运动物体受到的时,学生往往直接将重力大小认为是压力大小,而没有分析具体情况。

教法建议三、讲解有关概念的教法建议介绍滑动和静时,从基本的事实出发,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使学生接受的存在。

由于的内容是本节的难点,所以在讲解时不要求“一步到位”,关于的概念可以通过实验、学生讨论来理解。

1、可以让学生找出生活和生产中利用的例子;2、让学生思考讨论,如:(1)、一定都是阻力;(2)、静止的物体一定受到静;(3)、运动的物体不可能受到静;主要强调:是接触力,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即在运动中也可以充当动力,如传送带的例子。

中学物理教案优秀6篇

中学物理教案优秀6篇

中学物理教案优秀6篇初中物理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动能、势能的概念。

(2)在探究实验中掌握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3)用能量的初步知识理解分析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认识动能、势能的存在。

(2)通过归纳概括得到动能、势能的概念。

(3)在探究实验中总结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1)动能和势能的概念;(2)动能、势能的影响因素。

三、教学难点:动能、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四、实验器材:玩具小车、玩具小球、鸡蛋、沙土、小桌、弹簧、斜面、小钢球、塑料球等。

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实验演示:玩具小车推着小球前进,举高的砝码砸碎盒子里的鸡蛋,压缩的弹簧恢复原状时推动小球前进,以及白板上展示的风推帆船前进,举高的重锤砸桩,拉弯的弓射箭等图片引出能量的定义。

(二)新课讲解1、能量:物体能够对外做功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2、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老师引导]:对比、分析课前的演示实验,以及白板上风吹帆船前进、举高的重锤砸桩、拉弯的弓射箭三幅图片,把能量细分,得出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概念。

[学生总结]: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势能:把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又叫做势能。

[学生练习]:学以致用,相应习题的练习使学生加深对各种形式的能的理解。

3、探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提出问题]:有的物体动能大,有的物体动能小,你能猜想一下动能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活动]:学生前后四个人一组讨论、分析猜想得出,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运动的速度有关。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现在我们利用桌上的斜面、小球、小方块来探究动能的大小是否与物体的质量、运动的速度有关。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三篇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三篇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三篇【导语】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

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一:滑轮一、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滑轮,知道滑轮的作用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二、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滑轮二个、铁架台、细绳、钩码、测力计。

演示材料:同分组材料一套。

大滑轮一个、粗麻绳二根(组装动滑轮、拔河用)。

挂图或幻灯片三张(旗杆上定滑轮图;吊车上定滑轮、动滑轮图;滑轮组示意图)。

三、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谈话:你知道旗杆上有个什么装置,能帮我们比较容易地把旗子升上去?(二)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的构造及种类(1)讲解:安装在旗杆顶上的这种边缘有槽,能围绕轴转动的轮子叫滑轮。

(出示滑轮、讲解)滑轮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板书课题)滑轮有二种,(出示滑轮组示意图)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轮叫定滑轮。

不固定被套在槽里的绳子拉着,与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2)提问,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滑轮?2、指导学生认识定滑轮的作用(1)讨论:你认为旗杆顶上的定滑轮有什么作用?(2)实验1(定滑轮不省力)。

①演示介绍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②学生分组实验(绳子两端各挂钩码)③学生装汇报实验结果。

(绳子两端各挂1个钩码,保持平衡)④讨论:说明什么?(说明不省力,也不费力)(3)讨论谈话:既然定滑轮没有省力的作用,那么高高的旗杆顶上安装它必然会有其它作用,你知道什么?(分组讨论后汇报)向下用力,旗子向上升。

工作方便。

(4)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的实验和讨论,我们知道定滑轮虽然没有省力的作用,但它可以必变用力的方向,使工作方便。

3、指导学生认识动滑轮的作用(1)讨论:动滑轮有什么作用?(教师希望学生能提出动滑轮工作不方便,动滑轮能省力。

初中物理教案(优秀7篇)

初中物理教案(优秀7篇)

初中物理教案(优秀7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

2、会使用弹簧测力计。

(1)会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2)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知道使用前要先调零。

(3)会正确读数并记录测量结果。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学习和使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教材分析教材首先通过项羽与文弱书生力的作用效果的不同,引出“我们就是利用力产生的效果的大小来测量力的。

”本节主要讲述力的单位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教材首先通过文字和插图说明力是有大小的,因此需要进行测量,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测量力的大小。

对于力的单位,课本中只讲了牛顿,因为这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也是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由于初中无法讲解牛顿这个单位是怎样规定的,课本中只是给出了单位的名称、符号,并通过例子使学生认识1N的力有多大。

教材简单介绍了弹簧测力计是根据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伸长就越长这个道理制作的,并通过几个插图说明弹簧秤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教材重点讲解了学生实验,练习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组织学生练习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会正确读数。

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学具准备弹簧秤、木块、长木板、一根头发、拉力器教学设计示例(一)引入课题测量是由力的大小引入的。

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不难懂得力有大小。

为了直观,可以准备一个拉力器,请男女学生各一名分别拉,大家观察,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1、弹簧为什么伸长了?2、两位同学拉弹簧时,弹簧的伸长相同吗?为什么不同?3、哪位同学的拉力大?怎么知道他的拉力大?归纳:拉力使弹簧伸长;拉力大小不同,弹簧的伸长不同;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大。

利用弹簧的伸长可以测量力的大小。

由为什么弹簧伸长的长度不同,引出力有大小的区别。

为了准确地搞清力的大小,就要进行力的测量。

并指出在物理学中是利用力产生的效果,主要是力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大小来测量力的。

(二)新课教学1、力的单位教师可直接向学生说明国际上通用的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要学生记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