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单元教学设计模板
初中物理教案模版(精选5篇)
初中物理教案模版(精选5篇)初中物理教案模版【篇1】一、基本说明1、本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基本信息作者2、教学内容1)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2)年级或模块:九年级3)所属的章节:第十六章第三节4)教学时间45分钟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会查比热容表。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学习,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内容分析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它是*的重点知识。
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应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
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这是下节课进行热量计算的基础。
应把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作为本节教学的重点。
由于比热容的概念内涵较深、外延较广,涉及热量、温度变化、质量三重概念间的关系,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所以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以及应用比热容的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3、学情分析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转换、比值定义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部分探究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4、设计思路主要采用科学探究等方法开展本节教学,探究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给比热容下定义时,用到比值定义法、类比法。
探究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独立寻找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的办法,鼓励学生对课本提供的探究方案进行大胆的改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探究中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体验成功的愉悦。
初中物理单元设计教案
初中物理单元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光的折射现象,了解折射定律,能够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2. 折射定律3. 折射现象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的运用。
2. 难点:折射定律的推导,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2.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如彩虹、放大镜等,引发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兴趣。
2. 探究光的折射现象: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的折射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3.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折射定律,即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比是一个常数。
4. 讲解折射定律:讲解折射定律的推导过程,让学生理解折射定律的含义。
5. 应用折射定律:让学生运用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如眼镜的原理、光纤通信等。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光的折射现象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总结折射定律。
同时,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讲解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中学物理教案模板7篇
中学物理教案模板范文7篇中学物理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知道摄氏温度的规定。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提出问题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相互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2)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说明:教学目标的设置充分体现了《物理课程标准》的概念。
在本节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温度计的原理和构造,掌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等基本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这节课以以上知识为载体来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及相互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理,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1、以自制演示温度计为器材,通过学生观察、分析、创造,自己得出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和构造。
2、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阅读教材,相互讨论,总结出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中如何逐步培养起后进生自主性学习的意识。
(说明: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重在培养学生动手、自学、观察、分析、创造的能力,及在学习中相互协作、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
) 教学方法:观察实验,自学讨论,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一、引入1、出示幻灯片,学生观察图片学生观察后说说感受,引入课题《温度》二、新授第一节温度学生实验一学生用手触摸热水杯和冷水杯,并说出自己的感觉。
引导学生总结出温度的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冷的物体温度低、热的物体温度高)再让少数同学触摸两杯水。
老师:凭感觉判断温度准确吗?要想准确的知道物体的温度应该怎么办?(一):温度计原理及构造老师:你们知道的有哪些温度计?它的构造是什么?(说明: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提出问题的能力。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问题。
(说明:老师板书学生提出的本节课重点解决的问题;对积极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予表扬,某些学生可能提出与本节内容不太相符的问题,老师不要置之不理,要给予合理的解释,不要挫伤学生爱思考、爱发言的积极性老师演示自制温度计。
物理单元教学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本单元的核心概念和原理。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学生能够运用实验方法验证物理现象和规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物理现象。
- 学生能够运用归纳、演绎、类比等方法进行物理思维训练。
- 学生能够通过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交流与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能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 学生能够培养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热爱。
- 学生能够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本单元的核心概念和原理。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 物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与运用。
- 学生对复杂物理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引入与本单元相关的实际生活现象或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展开做铺垫。
2. 新课讲授- 讲解本单元的核心概念和原理,结合实验、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使学生直观地理解。
- 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应用。
-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培养问题意识。
3. 实验探究-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验证物理规律。
-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4. 课堂练习- 布置与新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 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 课堂讨论- 针对本单元的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6.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 强调本单元的核心概念和原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7. 课后作业- 布置与新课内容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 作业形式包括:课后练习、实验报告、小论文等。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问题等方面,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
初中物理下册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范文
初中物理下册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范文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初中物理下册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范文篇1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知道磁铁有磁性。
2、方法与过程目标:能够对具体事物和现象进行自主与合作探究活动,从而认识磁铁的磁性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探究活动中体会合作与交流的快乐,乐于探究和发现周围事物的奥秘。
教学重难点:认识磁铁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观察演示用:各种形状的磁铁、磁针等。
分组实验用:各种形状的磁铁、铜线、回形针、大头针、小铁钉、牙签、橡皮、玻璃珠、螺丝、硬币、铁丝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喜欢看魔术吗?今天老师在这里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怎么样?(出示笔和钱)。
我能用笔穿过这张钱以后,再修复它,您信吗?2.现在老师就来给大家露一手。
(老师演示)很神奇吧!同学们大胆地猜想一下,我是怎么做到的。
3.对了,其实魔术并不神奇,它都是在巧妙的利用一些科学知识来完成的。
今天,就是磁铁帮了老师的大忙。
这节课,咱们就来研究磁铁的秘密。
(课件出示课题并板书:研究磁铁)【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通过魔术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不由自主就被老师设计的情境带入课堂。
不同的方法引入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这支笔是我预先准备好的一支魔术笔。
】二、认识磁铁的形状及用途1、同学们都玩过磁铁吗?谁能说说你玩过的磁铁是什么形状的?2、学生汇报。
3、刚才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种形状的磁铁,我们把它归纳起来,可以分为这么几类。
(课件出示各种形状的磁铁让学生辨认)【学生在平日生活中所见到磁铁大多数是条形或环形,借助课件让学生多认识其他形状的磁铁,让学生体会到磁铁的形状多种多样,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磁铁的兴趣。
】4、上面所出示的磁铁虽然形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相同之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说说看。
【经过仔细观察,可发现图片上的磁铁上面都标有字母“n”和“s”,这里教师可不用先讲“n”和“s”的意义,为下面学习南北极作铺垫。
物理单元备课教案模板范文
一、单元名称:(例如:力学)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掌握本单元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2)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学生能进行科学探究,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3)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材分析:(1)分析本单元的知识结构,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2)结合教材内容,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3)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四、教学进度安排:(1)每周课时:2课时;(2)教学总课时:10课时;(3)具体安排:第一课时为导入和讲解,第二课时为实验和讨论。
1. 导入新课:(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本单元的主题;(2)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新知:(1)讲解本单元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2)结合实例,讲解重点和难点;(3)运用多媒体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 实验探究:(1)分组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验证理论知识;(2)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规律;(3)讨论实验现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 讨论交流:(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心得;(2)引导学生总结本单元的知识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3)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和指导。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等;2. 实验操作:评估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1. 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2. 分析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3. 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人教九年级物理20章(电与磁)单元教学设计模板
人教九年级物理20章(电与磁)单元教学设计模板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理论讲解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引导学生们自己操作实验,观察现象,从而加深对电与磁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整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们能够理解电与磁的基本概念,掌握电与磁的基本性质和规律,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与磁的基本概念,了解电与磁的联系和区别。
2. 让学生掌握电与磁的基本性质和规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与磁的基本概念,电与磁的联系和区别,电与磁的基本性质和规律。
难点:电与磁的联系和区别,电与磁的基本性质和规律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电磁铁、线圈、磁铁等)。
学具:实验记录本、笔。
五、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与电与磁相关的现象,如电磁铁、电动机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理论讲解:通过电脑和投影仪,向学生们展示电与磁的基本概念,电与磁的联系和区别,电与磁的基本性质和规律的PPT,进行理论讲解。
3.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们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在实验记录本上。
实验内容包括电磁铁的制作、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的关系、电磁铁的极性与电流的方向的关系等。
4. 实验观察:让学生们相互展示实验结果,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5. 巩固知识:通过随堂练习,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电与磁的基本概念,电与磁的联系和区别,电与磁的基本性质和规律。
难点:电与磁的联系和区别,电与磁的基本性质和规律的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次活动结束后,我进行了课后反思。
我发现学生们在实验操作中积极参与,观察仔细,通过实验现象加深了对电与磁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中学物理单元教学设计模板.doc
中学物理单元教学设计模板.doc•1.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
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0175。
中学物理单元教学设计模板高中物理《匀速圆周运动》单元教学模板设计石阡民族中学:朱洋教学单元名称匀速圆周运动设计者学校石阡民族中学设计者姓名朱洋选用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 所需教学课时数6 教学设计理念力图把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与知识内容融合在一起,按照研究物体运动的一般思路组织教学。
在导入中,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研究圆周运动规律的愿望;接着介绍了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物理量,并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注意从生活的实例中形成这些物理概念,关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
通过实验和实例分析来突破重点知识,并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材结合生产、生活的实例,分析了常见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的来源和大小突破了难点。
最后介绍了圆周运动中的一种很重要的现象——离心运动,同时让学生了解离心现象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利和弊。
学习者分析需求分析圆周运动这部分知识在生产、生活实际中运用很广,有助于提高学生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情分析大多学生对这方面知识闻过,但未深入了解。
学习任务分析本单元包含的教学内容导入身边的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向心力的实例分析,离心运动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1)知道匀速圆周运动,理解它是一种变速运动。
(2)理解几个物理量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知道向心力,认识向心力的作用及来源。
物理教学设计模板(共5篇)
物理教学设计模板(共5篇)第1篇: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模板(一)此模板适合当前班级集体授课形式。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不但要考虑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更要注重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体现,使他们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
基于“教”的课堂教学设计表由4张基本表格组成(见5~8页),在填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章节名称按照教科书上的章、节(或课)的顺序和名称填写。
在一般情况下,是以教科书上的一节(或一课)为单位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
如果教科书上的一节(或一课)在实际教学时需要两堂以上的课(我们把它称为学时)才能完成,那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既可以统一设计、分段教学;也可以按学时分别设计、各成体系。
如《初中化学》第二章第二节:原子,统一设计时章节名称可填写为:§2.2原子;分别设计时则为:§2.2原子(第一学时)和§2.2原子(第二学时)两个设计表。
2.计划学时按照设计的授课实际需要填写。
如上述统一设计,需要两堂课来完成“原子”这一节的教学内容,因此在“计划学时”栏中应填写“2”;若按照第二种分学时的设计方案,则在对应的“计划学时”栏中填写“1”。
3.教学目标应根据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和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一般教学目标的编写包括了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3方面的内容。
尤其是情感目标,应在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挖掘、提炼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有积极意义的方面,因势利导、自然贴切。
若本节课(尤其是理科的一些章节)和思想、情感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则不必挖空心思搞形式主义。
教学目标的叙述应简洁、准确、精炼,概括性强,包括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四个要素。
它和表下方的各知识点学习目标有着直接的关系,但又不是所有学习目标的简单相加。
另外要注意的是,教学目标涉及的范围要和上面“章节名称”栏中所确定的范围相符合。
如果是一节(课)的统一设计,教学目标也应是整节(课)的;若是按学时分别设计的,则教学目标应是对应该学时教学内容的那一部分,而不是该节(课)的全部。
初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第一篇:初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分析本单元内容在课程标准中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2、学生分析(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
(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
(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3、内容结构(知识结构)4、三维教学目标5、教学重点与难点(1)突出“教学重点”。
(2)突破“教学难点”。
6、教学策略介绍进行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方法、技巧、策略。
7、课时安排本单元所需课时数。
二)课时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ο知识与技能ο过程与方法ο情感态度价值观2、重点难点ο重点:怎么强化?ο难点:怎么突破?3、教学方法自主互助、情境教学、实验探究等。
4、导学流程(1)情境导入,展示目标(2)自主学习,合作交流(3)展示反馈(4)精讲点拨(解决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疑难问题和规律性问题)(5)课堂小结(收获、不足、改进)(6)达标测评(基础性的)(7)拓展提高(开放性的)课时备课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导入:体现新旧知识的衔接,与本课知识要联系紧密;(2)学习目标:力求简明扼要,目标不宜过多;(3)自主学习:自学内容应具体到那一页那些段落。
学案的设计要适当留有空白,让学生记录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合作交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有预见性,引导学生探讨与课本知识密切关联的问题,与教材无关的假问题应予剔除。
(5)精讲点拨:教师针对学生的疑点,困惑点,适当点拨,注重引导。
(6)达标训练:题目不宜过多,类型要全,要有代表性和层次性。
(7)拓展提升:适度拓展,要考虑到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
(8)课后作业:作业注重梯度,分层次布置,提倡有选作作业。
教学流程与模式:三四五教学模式三阶段是指:课前预习——课上探究——课后训练四环节 : 课堂教学的十六字方针: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精讲点拨,有效训练”。
五课型:ο新知探索课ο知识梳理课ο习题训练课ο检测讲评课ο实验探究课一、新知探索课环节解读1、课前预习(1)明确预习目标。
物理单元教案模板范文初中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本单元的核心概念和原理。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 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本单元的核心概念和原理。
- 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2. 教学难点:- 复杂物理现象的解释和理解。
- 实验误差的识别和减小。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情境导入:- 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如电器的工作原理、交通规则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问题提出:- 提出与本单元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二)新课讲授1. 概念讲解:- 详细讲解本单元的核心概念,如力、运动、能量等。
- 结合图表、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理解。
2. 原理分析:- 分析物理现象背后的原理,如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
- 通过实例讲解,加深学生对原理的理解。
3. 实验演示:- 演示本单元相关的实验,如自由落体实验、杠杆原理实验等。
-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
(三)课堂练习1. 基础练习:- 布置一些基础题目,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 拓展练习:- 布置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题目,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课堂小结1. 回顾重点:-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
2. 提出问题:- 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四、课后作业1. 课后复习:-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实验报告:- 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
3. 拓展阅读:- 阅读相关物理科普书籍或文章,拓宽知识面。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 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找出教学中的不足。
2. 改进措施:- 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万能模板三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万能模板三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万能模板篇七【学习主题】牛顿第一定律【学习时间】1课时【课程标准】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内容分析】牛顿第一定律是力学中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推理能力很好的素材。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运动学和力学知识基础上,首次将力和运动联系起来,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和规律的知识,本课内容在初中物理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后面平衡力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因此教材比较注意科学地编排内容,它把理论联系实际,还把物理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去,能让学生觉得物理就在身边,从而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物理的兴趣。
本节需要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安排学生实验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第二课时要理解惯性的内容。
【学情分析】通过实验并不能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它是总结事实,分析、概括、推理得出的,这方面要注意强调。
【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具体事例,知道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2、通过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知道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3、通过教师整合说明,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内容;4、通过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想象能力。
【评价设计】1、通过问题1、2、3、4、5、6检测目标1的达成。
2、通过问题7、8、9、10、11检测目标2的达成。
3、通过教师整合说明和问题12检测目标3的达成。
4、通过问题8、9、10、11检测目标4的达成。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根据学生看到的演示实验,在设置问题,引发深入思考)出示斜面、小车演示:(1)、用力拉小车在水平木板上前进。
(2)、停止用力,小车停止。
问题1:什么原因使小车前进?问题2:能否说物体运动必须受力?问题3: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3)、将小车放在斜面上,放手后让小车滑下。
问题4:到水平面上后会立即停止吗?问题5:小车能一直运动下去吗?问题6:小车到达水平面时,虽然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拉力,但仍然继续前进,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4)教师总结:学生形成两种不同结论分别代表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运动需要力来维持;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运动不需要历来维持。
物理单元教学教案设计模板
一、单元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本单元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计算、推理等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教学内容概述:简要介绍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知识点、技能点和情感目标。
2. 教学重点与难点:明确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为新课的讲解做好铺垫。
(2)情境导入:通过实际问题、实验演示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讲解(1)基本概念:详细讲解本节课的基本概念,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
(2)基本原理:讲解本节课的基本原理,帮助学生掌握物理规律。
(3)基本方法:介绍本节课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
3. 实验演示(1)实验目的:明确实验的目的,让学生了解实验的意义。
(2)实验原理:讲解实验原理,使学生理解实验的科学依据。
(3)实验步骤:详细讲解实验步骤,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验。
(4)实验观察与记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5)实验分析与讨论:分析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4. 课堂练习(1)课堂练习目的: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课堂练习形式:口头提问、书面练习、小组讨论等。
5. 总结与反思(1)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2)反思教学过程,查找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四、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2. 评价内容:知识掌握程度、能力发展、情感态度等方面。
3. 评价方法:观察、提问、测试、作业批改等。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PPT课件,辅助教学。
2. 教学视频: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视频,丰富教学手段。
武鲁卫中学物理单元教学设计模板【范本模板】
情感态度 和价值观
1。1 通过实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励探索与创新的意识,培养主动 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和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质疑,勇于修正。 2.1 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规律的求知欲。培养学 生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3.1 利用实验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践——认识(规律) -—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课后反思记录(包括目标是否达到,设 计是否合理,需要继续改进的地方)
8/8
5。3 分力与合力的等效替代关系。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进行力的分解。
3/8
知识 教 学 目 与技能 标阐明
1。1. 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在具体问题中 能说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1.2. 知道力是矢量,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和决定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掌握 力的图示方法,会画力的示意图。 1.3。 知道力的两种分类方法。 1.4. 知道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 向。 1。5.知道重心的概念以及均匀物体重心的位置。
4。1 能够通过实验演示归纳出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 形定则; 4.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态度、观察能力、分析能 力、协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4.3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探索规律、归纳总结的研究问题的 方法的能力。
5.1 强化“等效替代"的思想.培养观察、实验能力; 5.2 培养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培养用物理语言分析问题的能 力。
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
认识生活中的力 讲授法 讨论法
重力 力的相互作用
弹力 弹力
讲授法 演示实验 讲授法 实验法 探究实验法
高三物理教案单元教学范文
高三物理教案单元教学范文以“物理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正确把握物理学科特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高三物理教案单元教学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三物理教案单元教学1机械能及其转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通过对滚摆实验的分析,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2) 通过引导学生举例并解释一些有关动能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理解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运用能的转化知识分析有关物理现象的转化。
(2) 培养学生从能量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阅读“科学世界”人造地球卫星,结合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得出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的结论。
2、难点:组织、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滚摆实验并进行分析、归纳,领会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三)教学准备滚摆,棉线,铁锁,人造卫星挂图。
(四)教学过程1.复习手持粉笔头高高举起。
以此事例提问:被举高的粉笔具不具有能量为什么2.引入新课学生回答提问后,再引导学生分析粉笔头下落的过程。
首先提出,当粉笔头下落路过某一点时,粉笔头具有什么能量(此时既有重力势能,又有动能)继而让学生比较在该位置和起始位置,粉笔头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各有什么变化(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3.进行新课在粉笔头下落的过程,重力势能和动能都有变化,自然界中动能和势能变化的事例很多,下面我们共同观察滚摆的运动,并思考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实验1:滚摆实验。
图14.5-1,出示滚摆,并简单介绍滚摆的构造及实验的做法。
事先应在摆轮的侧面某处涂上鲜明的颜色标志,告诉学生观察颜色标志,可以判断摆轮转动的快慢。
物理单元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 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能力。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数据分析能力。
-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教学内容概述:- 本单元围绕XXX物理现象或原理展开,分为XXX个课时。
2. 课时安排:- 课时一:XXX(介绍本单元基本概念)- 课时二:XXX(讲解XXX原理)- 课时三:XXX(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 ...(依次类推)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结合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2. 新课讲授:- 逐步讲解本单元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 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直观展示物理现象。
- 结合实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
3. 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 介绍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
-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 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4. 巩固练习:- 布置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 针对练习题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和指导。
5. 总结与反思:-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 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
- 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2. 课后作业评价:- 检查学生的课后练习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 针对学生的作业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3. 期末考试评价:- 评价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教辅资料。
2. 实验器材、实验数据。
3. 图片、动画、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
六、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 分析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年级物理单元教学计划(五篇)
八年级物理单元教学计划一、加强理论学习,明确课程目标1、每两周集体学习物理新课程标准,领会新课程的精神实质,全方位、多层面、多角度解读新课程的理念,交流各自的看法,提高对新课程理解运用的水平。
3、明确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制定的根据与意义,紧紧抓住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科学探究为根本”的两条教学主线。
二、发挥集备作用,理清教学思路1、定期进行学情分析。
随着新学期教学进展,学生在接受新知识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问题;通过集备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发现学生存在问题,作为教学工作与教学设计的依据,及时予以解决。
2、理清教学思路。
教学的“大思路”是指理解初中物理教材编写的理念、编写的风格、编写的内容以及编排的体系。
教学的“中思路”是指确定每章的重点、难点以及关键点,如何让学生有能力自主构建知识。
教学的“小思路”是指较准确定位每节的教学目标,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进行合理教学设计。
思路理清,教与学才会轻松;避免以其昏昏,示其昭昭。
三、开发利用教材,拓展教学资源2、拓展教学资源。
教材作为教与学的载体,但不是唯一的载体;可以猎取不同教材版本、网上资源与相关资源,尤其创设情景引入概念方面,进行比较取舍。
四、构建教学设计,展示教学风格1、构建教学设计。
新学期,我们必须从静态教学设计向动态教学设计过渡,把学生课堂生成作为教学资源补充,避免不分班级,不分学生,呆板按预案教学。
2、学有定章;教无定法。
通过常规教学、公开课与说课或教学比武,根据教师素养展示个人的教学风格,对教师进行公平、公开与公正的过程评价。
五、发挥多媒体作用,注重物理实验1、发挥多媒体作用。
我校有五间多媒体教室,预计每位教师可以上____节多媒体课。
要求精选课件,改编课件。
2、注重物理实验。
(1)采用多媒体播放与动手实验相结合;(2)准备两套或两套以上的实验器材,供学生实验探究。
六、学习方式多样化,抓紧培优辅差1、学生学习形式有:听讲、答问、小组讨论;实验、论辩、制作、竞赛以及讲座。
中学物理单元教学设计模板new
本单元拟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实验法等)
教学媒体
本单元拟采用的教学媒体(演示实验、模拟实验、课件、录像等)
本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媒体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
本单元知识结构图
画出本单元的概念地图及知识结构及方法图
本单元的评价方式
这个单元要安排怎样的考察方式用来考核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
查阅新课程标准,写出课程标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对本单元的内容标准。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阐明
知识
与技能
本单元的知识与技能概述
过程
与方法
本单元过程方法技能概述
情感态度
和价值观
本单元情感态度价值观概述
教学策略制定
本模块课程安排
新授课
()节
实验课
()节
测试课
()节
复习课
()节
探究课
()节
习题课
()节
课后反思记录(包括目标是否达到,设计是否合理,需要继续改进的地方)
本部分实施完毕后再写该部分。
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如何组织教学?
计划采用什么教学评价方式以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保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需求分析
为什么要学习这一单元内容,学习本单元对后续课的影响及对现实的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原有认知特征和心理特征,学习本单元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
学习任务分析
本模块包含的教学内容
即本单元的包含的知识点,简单介绍,主要包括本章含有那几节内容,要学习的物理学的概念、原理、定律、定理、模型、方法等。
初中物理单元备课教案模板
一、课题名称《物理单元名称》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学生能掌握本单元的核心概念、原理和规律;(2)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探究等基本能力;(2)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创新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本单元的核心概念、原理和规律;(2)实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对物理概念、原理和规律的理解;(2)实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教学课件、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2)教学参考资料、教学案例。
2. 学生准备:(1)预习本单元相关内容;(2)准备好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 引出本单元主题,明确学习目标。
(二)新课讲解1. 介绍本单元的核心概念、原理和规律;2. 通过实例讲解,帮助学生理解;3. 结合实验,验证理论知识。
(三)实验探究1. 实验目的:验证本单元的原理和规律;2. 实验步骤: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3. 实验结果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四)问题解决1. 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2. 分组讨论,分享解题思路;3. 教师点评,总结解题方法。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2. 强调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3.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2. 教学重难点的处理效果;3. 教学方法的适用性;4. 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的激发。
七、课后作业1. 完成本单元课后练习题;2. 完成实验报告;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注:本模板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物理单元教案模板范文高中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本单元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 增强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以“力的概念与分类”为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力的概念及其作用效果。
- 力的分类及其特点。
2. 教学难点:- 力的合成与分解。
- 力学量的矢量性质。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物理规律。
2. 实验法: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3.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和分类。
(一)导入新课1. 创设情境: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拉弹簧、推车等,引入力的概念。
2. 提问: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力有哪些分类?(二)讲授新课1. 力的概念:- 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 引导学生总结力的定义: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分类:- 按照力的性质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电磁力等。
- 按照力的方向分类:拉力、压力、推力、摩擦力等。
(三)课堂练习1. 基本概念练习:判断力的性质、分类等。
2. 应用题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实验演示1. 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力的合成与分解。
2. 力的矢量性质实验: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理解力的矢量性质。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引导学生总结力的概念、分类及其应用。
六、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1. 教学效果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评估教学效果。
2. 教学改进措施: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匀速圆周运动》单元教学模板设计
石阡民族中学:朱洋
测试本章内容
本单元知识结构图
画出本单元的概念地图及知识结构图
教材地位:在学习了直线运动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知识,学生在研究运动的方法也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方法,圆周运动比直线运动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得多,以为下一章学习万有引力定律打下基础。
编排意见:按新课标的要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但也有不妥之处,第4节学习了离心运动,而
忽略了近心运动的学习,在卫星变轨问题中即有离心运动又有近心运动。
在这一章中两个知识点应该具有等同的地位。
---精心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