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特点

合集下载

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特点对我国语言学研究值得参考和借鉴的价值点

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特点对我国语言学研究值得参考和借鉴的价值点
为何 ? 这 是本 文要 探 讨 的 问题 。

10 2 3 0 2)
( 长春 大学 外 语 学 院 , 林 长 春 吉
关键词 : 系统 功 能语 言 学

统 功 能 语 法 的 基 本 理 论
法 不 同之 所 在 。
和 “ 际 语 言 行 为 ” ( ) 统 功 能 语 法 力 图 解 释 种 基 本 功 实 。 2系 能 。 ( ) 统 功 能 语 法 试 图 解 释 语 言 中任 何 一 个 成 分 存 语 言 3系 系统中的功能 , “ 以 系统 ” 基 本 范 畴 。( ) 为 4 系统 功 能 语 法 注重 语 境 分 析 。因 为 任 何 语 言 现 象 都 必 须 和 它 所 依 赖 的语 境 联 系 起 来 , 开 语 境 分 析 研 究 段 落 或 篇 章 , 很 难 确 定 其 真 正 的 离 则 意义。 以 文化 语 境 为 例 . 于 各 国 文 化 的差 异 , 由 同一 个 词在 汉 语 里 是 贬 义 , 日语 里 可 能 是 褒 义 。例 如 , 乌 龟 ” 汉 语 中 大都 在 “ 在 是 贬 义 的 , 们 常 用 “ 龟 王 八 蛋 ” “ 头 乌 龟 ” 词 来 表示 气 我 乌 、缩 等 愤 的心 情 和 比 喻 “ 小 ” 人 但 日本 人 却 认 为 “ 龟 ” 长 寿 胆 的 乌 是

系言
统学 白 功研 能究 语值 言得 学参 理考 功 语 系统 功 能 语 法 主要 研 究 系统 、 能 、 境 。这 是 与传 统 语 论和 在 系统 语 法 里 .系 统 的概 念 是 由 一 条 基 本 的 解 释 性 的原 特借 点鉴 对的 我价 国值 语点 性 的人 际 功 能 。我 们 能 够 用 它 来 表 达 各 种 具 体 形 式 的个 人 表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特点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特点

系统功能语⾔学的理论特点系统功能语⾔学的理论特点韩礼德(MAK Halliday)在伦敦学派语⾔学思想的基础上发展和创⽴了系统功能语法,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语⾔学理论之⼀。

系统功能语法从社会学⾓度出发,重视语⾔功能,它的影响延伸到与语⾔相关的各个领域,如语⾔教学、语篇分析、⽂体学、机器翻译等。

系统功能语法包括两个⽅⾯: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

系统语法是指将语⾔看做由若⼲⼦系统组成的系统⽹络⼜称意义潜势。

⽽语⾔使⽤者使⽤语⾔表达意义,被看做从该系统⽹络中进⾏各种有意义的选择的过程。

系统功能语法建⽴在两个事实基础上:⑴语⾔使⽤者在语⾔的系统⽹络中做出选择,并试图在社会交往中实现不同的语义功能。

⑵语⾔是⼈类进⾏社会活动不可缺少的部分。

因此,系统功能语法把实际使⽤的语⾔现象作为研究机对象,⽽不是像转换⽣成语法那样,把理想化的语⾔使⽤者的语⾔能⼒作为研究对象。

本⽂试从这⼀理论基本框架:系统、功能、层次和语篇四个⽅⾯概括韩礼德独特的语⾔观,考量系统功能语⾔学对语⾔研究产⽣的重⼤影响。

⼀、韩礼德的“系统”思想:在系统语法中,系统的概念是由⼀条基本的解释性原则构成的,语⾔被认为是“系统的系统”。

建⽴各种互相关联的系统的⽹络,从⽽解释在语⾔中各种与语义相关的选择。

不同于索绪尔等把语⾔单单看作是⼀套符号的集合。

在韩礼德看来,语⾔不是所有合乎语法的句⼦的集合,因⽽语⾔不能⽤解说这样⼀个集合的规则解释,⽽是⽤意义的有规则的源泉——意义潜势来解释。

所谓意义潜势是⼼理语⾔学的研究成果,⼼理语⾔学⼈在说话前先形成⼀种动机,即对要说的话有⼀种⼤致的想法,这种动机属于前语⾔阶段。

⼈有了要说什么的动机之后,还要选择恰当的语⾔形式把要说的内容组织表达出来。

系统功能语法所反映的主要是语⾔运⽤中这种可供选择的“意义潜势”。

结构是过程的底层关系,是从潜势中衍⽣的,⽽潜势可以更好地⽤整合关系来表达。

这就是说,韩礼德的系统的思想把语⾔系统解释成⼀种可进⾏语义选择的⽹络,当有关系统的每个步骤⼀⼀实现后,便可产⽣结构。

系统功能语法理论特点概述

系统功能语法理论特点概述

系统功能语法理论特点概述作者:李秀坤来源:《北方文学·中旬》2016年第06期摘要:系统功能语法是当今最具影响力的语言学流派之一。

系统功能语法一方面在语言的理论构建上做出贡献,另一方面它解释语言事实上取得了很大成就。

本文主要介绍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中主要思想,以及它所体现的理论特点和价值。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法;语言;概述一、系统功能语法主要思想(一)系统思想在系统功能语法中,语言被定义为一种“意义潜势”即一个可以进行意义选择的系统网络。

系统网络中还包括子系统。

这样,整个语言系统就是系统中的系统。

比如,代词系统,动词系统,而在代词系统下,又有人称系统,单复数系统。

系统之间可以相互依赖而存在,也可以是相互独立存在的。

因此,系统思想强调的是做事之道,没有语言使用者的实际使用,语言系统便没有意义也不会存在。

(二)元功能思想在系统功能语法中,韩礼德将千变万化的语言功能进行抽象总结,并命名为“元功能”或者“纯理功能”,它是语言的共性,是语言的普遍特征。

语言的元功能包括三个方面,首先语言是语言使用者对主客观世界中过程与事物的经验反应,被称之为经验功能。

此外,语言是语言使用者在交际社区中做事的手段,所以语言的另一功能是反映交际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称为人际功能。

最后,经验和人际功能都需要借助思想完整的语篇来实现,所以语言的第三个元功能就是语篇功能。

这三大元功能没有主次之分,都是对语言功能的高度概括。

(三)语境思想系统功能语法认为语言是意义潜势系统,并不是符合语法规则句子的集合体,而是一种自然存在,所以语言的研究离不开真实的语境。

语境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文化语境、情景语境和语言语境。

文化语境决定了情景语境,情景语境决定了语言语境。

文化语境是指言语社区的环境、文化、信仰、风俗。

情景语境是指语篇产生的及时环境,如,言语发生的时间、地点。

语言环境是语篇的内部环境,如,上下文的关系。

二、系统功能语法理论特点作为当今最具影响力的语言学流派之一,系统功能语法在语言研究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一、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特点在众多的功能主义流派中,以韩礼德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派影响最大。

在所有语言学派中,它的影响仅次于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转换生成语言学派。

系统功能语言学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这个流派有相当完整的思想体系和理论体系。

系统功能语言学根植于伦敦学派,但它决不是对任何一种现成理论的简单重复或该意模仿。

它有自己的鲜明的语言符号观,独特的研究方法,明确的研究重点,既定的奋斗目标,而且注意吸收其他学派的精华,最终形成了自成一体的语言学体系。

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有如下的特点:第一、系统语学家十分重视语言的社会功能及如何实现这些社会功能,所以系统语言学家集中力量去发现和描写由于社会情境和说话人的情况不同而产生的各种语言变体,以及这些变体与社会功能之间的关系。

第二、系统语言学家将语言看作是与意义相关联的可供人们选择的若干子系统组成的系统网络(systemnetwork),又称意义潜势,而语言使用者使用语言表达意义被看作是从该系统网络中进行各种有意义的选择的过程。

系统语法要研究的是语言这个符号系统的构成及内部的各个子系统以及这些子系统动作的方式。

简言之,系统语法着重说明语言作为系统的内部底层关系。

语言不是人的一种知识功能力,而是"文化和社会所允许的选择范围",也就是"在语言行为上所能够做的事情的范围"。

这一点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区别于转换生成语言学乃至其他许多语言学派别的重要标志。

第三、系统语言学比较重视对个别语言以及个别变体的描写,并且认为这种描写本身就是语言学的目的之一,而不是为了发现语言的普遍现象。

人类语言共同遵守的规则是最容易为人们所掌握或学习的,因此研究这些规则对于促进人类交际没有多大帮助。

相反,只有语言间的差异尤其是这些差异所体现的文化差异才是真正重要的,认识和掌握这些差异会有助于克服其造成的交际障碍。

(周香琴)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述

(周香琴)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述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述一、理论基础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是沿着前人开创的道路前进的,它既与欧洲的语言学传统有渊源关系,又受到美国语言学传统的影响。

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韩礼德(Halliday),他1925 年出生于英格兰约克郡的里兹,青年时代在伦敦大学主修中国语言学,1947 年到北京大学跟随罗常培教授学习汉语音系学、词典学和比较历史语言学,之后师从王力教授研究现代汉语方言。

回伦敦后又在弗斯的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于1955 年完成博士论文《“元朝秘史”汉译本的语言》,获得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此后在剑桥大学、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等多所大学任教讲学,发表了近百种专著和论文。

韩礼德继承和发展了弗斯的基本理论。

(弗斯使语言学在英国成为一门公认的科学,由于他长期在伦敦大学任教,所以以弗斯为首的语言学派常被称为“伦敦学派”。

弗斯发扬了斯威特的传统,创造了韵律分析;又继承了波兰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的“情境意义”的概念,创造了新的语义理论;受索绪尔的影响,他提出了“结构”和“系统”的概念。

)他从弗斯那里继承了两条基本原则,一是“语言环境”(context of situation),认为语言与典型的社会情境有密切联系,并受其影响。

他进一步发展了“语言环境”学说,从社会学角度去研究语言,提出语言学中的符号学。

二是“系统”(system)概念,但他重新界定了“系统”的意义,创造了一套完整的的范畴。

韩礼德避免了弗斯的缺点,把自己的理论阐述得清楚明了,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理论模式,准确定义了术语的含义及各种关系。

韩礼德在继承和发展了以弗斯为首的伦敦学派的基本理论的同时,还吸收了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和沃尔夫的某些观点。

1961 年,他正式提出阶和范畴语法理论框架,并将这个理论模式发展成系统语法;1968 年,他在系统语法的基础上增加了功能部分。

他的理论一步步走向成熟并发展成广为接受的语言学理论。

韩礼德的理论常被称为系统功能语法或系统功能语言学。

简述现代语言学的各个流派及特点

简述现代语言学的各个流派及特点

简述现代语言学的各个流派及特点简述现代语言学的各个流派及特点20世纪的现代语言学理论,在语言学史上是发展最快的、最活跃的。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开创了结构主义理论并把语言学真正变成科学之后,现代语言学便呈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论文从历时的角度阐述了现代语言学的各个流派及特点,代表人物及重要贡献。

一、现代语言学的开端现代语言学始于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 索绪尔,1857--1913,。

他通常被描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和“使语言学科走向现代的大师”索绪尔提出的语言学说是语言史上哥白尼式的革命。

对现代语言学的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索绪尔的理论主要是从三个斱面发展起来的:语言学、社会学和心理学。

索绪尔是把语言学研究明确为科学研究的第一人。

他的理论直接把我们的注意力导向语言的本质。

他的理论可归纳如下:1.语言符号的本质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是由概念和声音形象结合起来的,即“所指”和“能指”。

不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相关联的是能指的线性特征。

2.语言单位的关系性质由于能指和所指的关系是任意的,因此一个能指不所指之间就没有必然的属性。

所指只是一个系统里的一员,通过同一系统内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得到界定。

3.语言系统不语言现象的区分这是语言系统不语言的实际现象之间的区别。

他认为,语言学家的认为是研究语言系统。

4.共时不历时的区分语言学上的共时不历时之区分,就是静态语言学和进化语言学之分。

二、早期功能主义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一,布拉格学派布拉格学派创始于1926年10月6日,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泰休斯、特鲁别茨科伊、雅克布逊、布龙达尔等。

布拉格学派的早期研究主要有三个斱面:1.为语言事实的共时研究斱法做了理论上的开拓2.强调语言的系统性特征3.强调语言在知己语言社团中所发挥的功能。

50年代后新一代的布拉格学派的语言学家继续老一辈的研究,发展了新的理论,包括关于语言演变,语言系统,标准语言,主位不述位,语言功能。

,二,哥本哈根学派哥本哈根学派是一个人数不多的语言学派。

系统功能语言学

系统功能语言学

1系统功能语言学1.1 系统功能语言学简述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一种普通的语言学,也是一种适用于语言学。

与以往的传统语法不同,系统语言学注重关注语言的内在问题,是语言学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把语言系统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功能语言学的分支。

1.1.1 系统语言学的概念系统功能语言学是普通的语言学,是对语言“个别的、比较的、类型学的”描述,是描述和解释人类语言的理论。

它的重点是从理论上探讨语言的本质,把语言识解为意义系统,研究和解释人类语言的共同特点和一般规律;它把语言和语言系统看做表达意义的资源,把系统看作意义的潜势,并最终以某种方式展现意义潜势,使其从结构的束缚中摆脱出来。

系统功能语言学形成的萌芽时期是 20 世纪 60 年代,源于以弗斯为代表的伦敦学派,弗斯的学生韩礼德继承和发展并完善了弗斯的语言学理论,因此“新伦敦学派”或者“新弗斯学派”也是系统功能语言学派的代名词。

该学派研究的鼎盛时期就是韩礼德出版其伟大著作《功能语法导论》的时期,这本书为该学派的所有语言学家提供了参照和基础。

该学派最杰出的代表韩礼德曾指出“系统这个概念来自弗斯”。

弗斯是现代最先使用“系统”这一术语的语言学家。

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形成主要受以下五方面的影响:一是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的人类学方面的研究;二是美国语言学家沃尔夫的语言相对论观点;三是伦敦学派弗斯的“系统”语言理论;四是哥本哈根学派叶尔姆斯列夫的语符学思想;五是布拉格学派的功能思想。

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提出了“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两个概念。

弗斯深受其语言研究的影响,打算基于“情景语境”建立一套更加完善的语言学理论,以便让人们了解语境在表达意义潜势时所起的作用,但其生前未能完成这一目标,韩礼德发展了伦敦学派奠基人弗斯的关于“系统”思想,对系统进行划分,区分阶和范畴,并创建阶和范畴语法理论,而后将这个理论模式进一步发扬光大,完善为系统语法;几年后,又进行进一步补充,在系统语法中增加了功能部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系统功能语法。

系统功能语言学

系统功能语言学

国内主要代表人物及著作
论文类:胡壮麟《 论文类:胡壮麟《语言系统与功 能》,朱永生《语言,语篇,语境》 ,朱永生《语言,语篇,语境》 等。 专著类:胡壮麟,朱永生,张德褛 合著的《系统功能语法概论》 合著的《系统功能语法概论》,胡 壮麟的《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壮麟的《语篇的衔接与连贯》等。
主要著作
㈥近似的或概然的思想
韩礼德认为语言的大量事实是概然性 的,而不是肯定和否定的,并且引入了概 的,而不是肯定和否定的,并且引入了概 然的概念和模糊的概念来认识和分析、解 然的概念和模糊的概念来认识和分析、解 释和评价语言。
四、系统语言学的特点
㈠系统语言学家集中力量去发现和描写由于社会情境和 说话人的情况不同而产生的各种语言变体,以及这些变体与 社会功能之间的关系。 ㈡系统语言学家将语言看作是与意义相关联的可供人们 选择的若干子系统组成的系统网络(意义潜势),认为语言 选择的若干子系统组成的系统网络(意义潜势),认为语言 不是人的一种知识功能力,而是“ 不是人的一种知识功能力,而是“文化和社会所允许的选择 范围” 范围”。(该观点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区别于转换生成语言学 及其他学派的重要标志。) ㈢系统语言学比较重视对个别语言及个别变体(侧重对 ㈢系统语言学比较重视对个别语言及个别变体(侧重对 语言差异所体现的文化的研究)差异的描写,认为这种描写 语言差异所体现的文化的研究)差异的描写,认为这种描写 本身就是语言学的目的之一,而不是为了发现语言的普遍现 象。 ㈣系统语言学用连续体的概念来解释复杂的语言事实, ㈣系统语言学用连续体的概念来解释复杂的语言事实, 引进了“ 引进了“阶”和“精密阶”两个概念。 精密阶” ㈤系统语言学以“系统” ㈤系统语言学以“系统”作为基本范畴,把语言看作是 一套系统,每一个系统就是语言行为中的一套可供选择的可 一套系统,每一个系统就是语言行为中的一套可供选择的可 能性(即在特定环境中可以选用的一组语言形式)。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系统功能语言学(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简称SFL)作为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语言学理论,强调了语言与社会、语境的密切关联,以及语言使用中的功能和目的。

本文将介绍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概念和主要理论,以及它在语言学研究和应用中的意义。

系统功能语言学起源于英国语言学家麦克霍尔(M. A. K. Halliday)的研究。

他认为语言不仅仅是一种符号系统,更是人类社会和文化的产物。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语言被视为交际行为的基础,并通过探索语言使用者如何运用语言符号来实现其交际目的来研究语言的功能。

系统功能语言学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首先,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有助于人们实现不同的交际意图,如陈述、提问、命令等。

其次,语言在交际过程中可以表达语气、情感和社会关系等信息。

例如,语言中的语调、语气和谓词选择等都可以影响到交际的效果。

最后,系统功能语言学还关注语言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即语法与语义、语用的相互影响。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语料库研究和功能语法分析。

语料库研究是通过分析大规模语料库中的实际语言使用情况,来揭示语言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功能语法分析则通过分析语言的句法结构和语义信息,来揭示语言的功能和目的。

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语言学研究和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面的语言分析框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语言的功能和目的。

其次,系统功能语言学对教育和翻译等应用领域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理解语言的功能,教师可以更好地设计教学教材,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同时,翻译人员也可以根据不同的交际目的和语境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

总而言之,系统功能语言学强调了语言与社会、语境的密切关联,以及语言使用中的功能和目的。

通过分析语言范畴、语篇和词语等层面,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面的语言分析方法。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对于理解语言的功能和目的,以及应用于教育和翻译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语言学

语言学

一、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特点1.系统语言学十分重视语言在社会学上的特征,系统语言学派最关心的问题是语言的社会功能是什么,以及如何完成这些社会功能,他们集中力量去发现和描写由于社会情境和说话人的情况不同而产生的各种语言变体,以及这些变体与社会功能的关系,因此系统语言学很容易应用于社会语言学和语言教学,与文体学也有密切关系,这一特点是与转化生成语法的根本区别:系统语言学从社会角度研究语言,不重视语言的心理基础,而转换生成语法是从心理学角度研究语言学,不过问语言和社会的密切关系。

2.系统语言学认为语言是“做事”的一种方式,而不是“知识”方式,韩礼德区分了“语言行为潜势”和“实际语言行为”,他认为“语言”不是人的一种知识或能力,而是语言和文化允许他选择的范围,即在语言行为上能做的事情的范围,他认为“语言”是说话人能做什么,语言是说话人实际做了什么,他的“做事”的方式属于语言的社会范畴,及语言与环境的欢喜,“语言行为潜势”属于一个语言社团的特征。

3.系统语言学比较重视对个别语言以及个别变体的描写,转换生成语法和系统语言学都重视调查个别汉语言的特点和发现一切语言的共同之处,转换生成语法更重视发现语言的普遍现象,调查个别语言的只是一种手段而已,而系统语言学更重视描写个别语言,个别语言v 变体,个人语言特点以及个别语篇分析等,并认为这种描写本身就是目的之一,二为了返现语言普遍现象。

4.系统语言学用“连续体”概念来解释许多语言事实,一个连续体就是一个“阶”,上面的一切东西都逐渐变为另一些东西,“阶”的两端不同,但很难判断他们的界限在哪,他们利用这个概念来说明有些语言单位属于范畴A,有些属于范畴B,其他单位落在连续体AB之间,韩礼德还引入“精密阶”即切分“连续体”时要分阶段进行,先划出较大刻度再分成更小刻度。

二、功能派与形式派的区别1.功能派重视分析语言的功能,分析不同层次上的成分的语义功能,认为功能决定形式,考虑语言的社会性,如系统功能语法形式派注重分析语言的形式、结构、成分和成分的分布,对语言进行形式描写和描写的形式,考虑语言的心理性,如结构主义的转化生成语法理论。

系统功能语言学

系统功能语言学

系统功能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系统在交流、认知和意义传达过程中的功能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语言作为一种系统,其内部结构和运作方式如何影响语言使用者的交流和理解。

本文将深入探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实践应用。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本理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功能和结构的关系、语用和语法的互动、社会文化语境对语言系统的影响等方面。

其中,功能和结构的关系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的核心。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一种功能性的工具,其结构和功能紧密联系,通过不同的结构表达具有不同功能和语用目的的信息。

语言学家通过研究语言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使用和交流方式。

另外,系统功能语言学强调语用和语法之间的互动关系。

语用是指语言在实际交流中的运用方式,而语法则是语言的结构和规则。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用和语法相辅相成,语言的结构是为了实现语用目的而存在的。

因此,要深入理解语言系统的运作方式,必须同时考虑语用和语法之间的互动关系。

此外,系统功能语言学还强调社会文化语境对语言系统的影响。

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还承载着社会文化的信息和观念。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系统是受特定社会文化环境塑造的产物,研究者需要考虑语言使用者的社会文化背景和语境,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语言现象。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方法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语料库分析、对比分析和功能言语分析等。

语料库分析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通过收集大量的实际语言数据,研究者可以揭示语言系统的内部规律和特点。

对比分析是通过比较不同语言现象的异同,来研究语言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功能言语分析是通过分析特定语言片段或言语行为,揭示语言使用者在交流过程中的意图和目的。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注重语言数据的实证分析,通过观察和分析语言使用者的实际交流行为,揭示语言系统的运作方式和作用。

研究者可以通过研究不同的语言现象和语言数据,不断深入探讨语言系统的功能和结构特点。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述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述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述系统功能语言学(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简称SFL)是现代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领域,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

它的理论基础是以英国语言学家迈克尔·霍尔迪(Michael Halliday)为首的一群学者发展起来的,主要通过研究语言的实际功能和用途,来揭示语言的本质和结构。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核心概念是“功能”,这意味着语言的重要特征是它的实际使用方式,而不仅仅是其形式结构。

与传统的形式主义语言学相比,SFL强调语言的社会和交际功能。

它将语言视为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语言的途径来实现和反映社会的目标和需求。

因此,SFL主张在研究语言时,应该将语言放置在具体的社会背景中,并关注语言的真实用途。

SFL理论框架包括三个层次:语言的文本层面、意义的交际层面以及社会语言实践的层面。

这三个层次构成了构架的核心。

在文本层面,SFL关注如何通过选择和组织语言单位来创造意义的。

在意义的交际层面,SFL关注语言如何用于社会交流和构建社会关系。

在社会语言实践的层面,SFL关注语言如何反映和实现社会目标和需求。

SFL强调语言的系统性。

它认为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复杂而有机的系统,由不同的组成要素互相作用构成。

SFL将语言单位分为三大类:语言功能、语言结构和语言实现。

语言功能包括三个维度:情感、说服和交际。

语言结构包括文法、词汇和音系。

语言实现包括言语、文本和对话。

这些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语言系统。

SFL还引入了“言语功能”的概念,即语言在具体语境中实现特定目标和功能的能力。

这个概念体现了语言使用的实际目的和需求。

SFL认为语言具有多种的言语功能,如:陈述、询问、命令、请求等,每种功能都对应着特定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文本分析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

SFL的文本分析着重于揭示语言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语篇结构。

通过文本分析,研究者可以深入了解语言的功能、结构和实现方式,从而揭示语言的意义和社会功能。

分析人物关系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分析

分析人物关系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分析

分析人物关系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分析作者:葛楠来源:《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2014年第08期摘要:掌握文学作品当中人物关系的具体内容,通过系统功能语言学对人物关系和性格特征进行分析是阅读和品味文学作品的重要体现。

而人际语言功能恰好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就将以莎士比亚的名著《威尼斯商人》为例,展开对于人物关系的具体分析,利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阐述。

关键字:人际语言功能;主题;对话;人物关系莎士比亚名著《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一生当中喜剧的代表作,同时也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和文学造诣,对后续世界文坛产生了极其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而对于其中的主人公安东尼奥和夏洛克之间的人物关系进行必要的分析,对于阅读和理解整部作品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系统功能语言学当中的人际语言功能分析,可以很好的对主人公之间的关系维持和状态转变进行很好的分析和理解。

一、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本概念系统功能语言学,主要就是从社会的角度,对语言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而系统功能语言学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个是功能语法,一个是系统语法。

系统语法主要是把语言做为一个系统或者框架来解释和分析,主要以分析内在关系为主。

而功能语法,也就是本文主要分析的一个部分,这一内容主要是为了揭示语言是人际交往的主要方式和形式。

所以对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分析和研究,主要就是通过利用功能语法来分析文章当中的人物关系,揭示人际交往的内容和进行人物关系的疏通与介绍。

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特点及其理论方法(一)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特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就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的领域比较全面,包括:语音学、词汇学、语义学、文化研究等多个领域。

其次就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相对比较实用于外语翻译、文学研究、语篇理解等等方面。

最后系统功能语言学在我国有着较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同时也具有比较悠久的研究历史。

(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方法1、系统通过系统的方式对语言学进行分析,以社会的角度进行人际关系的阐述和分析,以相对系统和完整的体系对语言和人际交往形式以及维持人际关系的状态进行阐释。

系统功能语言学

系统功能语言学
29

语调 语调在语言中主要表达人际意义 英语的基本语调可以分为五种:降调、升调、升 降调;降升调、平调。 [1] He can speak English。(降) [2] Is he the one who stole my money。(升) [3] He has really come(升降) [4] He has come (降升) [5] He is the student, who has not come(平调)
7
表二:20 世纪两大流派的对立 普罗塔哥拉和柏拉图
语言是音系学、 句法学和语义学三个层 次的多重代码系统 采用体现的观点来说明各个层次之间 的关系 人类学和社会学的
亚里士多德
语言系统仅包括音系学和句法学两个 层次 采用结合或复合的观点说明语言结构
哲学的、逻辑学的和心理学的
语言学研究可以分为两种:生物体之间的(社会的)和生物体之内的(心理 的) 。
6
表一:两种对立的语言史观 普罗塔哥拉和柏拉图 语言学是人类学的一部分 语言是人们谈论事情的手段 注意不规则现象 关心语义与修辞功能的关系 语言是选择系统 对话语做语义解释 把可接受性或用途作为理想化标准
亚里士多德 语言学是哲学、逻辑学的一部分 语言是表示肯定和否定的手段 注意规则现象 关心语义与真值的关系 语言是规则系统 对句子做形式分析 把合乎语法性作为思想化标准
声音的 书面的
音系学 语 法 字系学 词 汇
19

四个范畴是单位、结构、类别和系统。 [1] I always go to that place。 单位:小句 结构:主语—谓语—状语; 类别:主句 系统:主句与分句;陈述与疑问
20
三个阶
分别是级阶、说明阶和精密阶。

系统功能语言学

系统功能语言学
10
1.0 基本哲学理论基础 语言行为:语言被看作一个行为系统 行为系统,是社 3. 语言行为 行为系统 会文化行为的一种。人类社会是由不同的行 为系统组成的,而语言是这个系统的一种; 同言语行为理论。 功能理论:三个类型,即概念功能 概念功能(表达我 概念功能 4. 功能理论 们的内部和世界经历)、人际功能 人际功能(表达我 人际功能 们的交际功能和地位、态度等)和谋篇功能 谋篇功能 (把语篇组织为可以进行交流的篇章)。语 言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语言的功能来影响、 控制、选择的。
27
2.3 系统功能语言学
• • • • • • • • • • • 人际功能 语气结构、情态、语调、表情态的词汇 语气结构 [1] He is an English teacher。(陈述:提供信息) 语气 剩余部分 [2] Is he an English teacher teacher?(是非疑问:求取信息) 语气 剩余部分 [4] Please help me!(祈使:求取服务) 剩余部分 [6] How could he swim? (疑问:求取信息) 剩余部分 语气 剩余部分
4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
• 目录 • 1、理论基础:哲学基础 • 2、历史发展:四个发展阶段 • 3、新发展:八个方面的发展 • 4、发展前景:几个领域的发展
5
1.0 基本哲学理论基础
• 系统功能语言学也是以一定的哲学思想为基 础的,包括语言学史观和语言学观。 • 语言学史观 • 西方语言学所形成的两大对立的观点,都有 其固定的根源。 • 1、以普罗塔哥拉和柏拉图 为代表的以人类 普罗塔哥拉和柏拉图 学和社会学为思想根源的学派; • 2、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以哲学和逻辑学 为思想根源的学派。
24

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域理论简介

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域理论简介

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域理论简介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域理论简介【摘要】:语域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

本文将简要介绍语域理论中,语域的界定及其制约因素,即语场,语旨,语式。

语域的功能和它的主要特点。

【关键词】:语域;语场;语旨;语式1.语域的定义语域一词最早是Reid在1956年对双语现象进行研究是提出的。

随着语域概念的提出,语言学家开始定义语域。

在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一书中,夸克(1972)认为语域是在某种语篇中根据不同的话语主题出现的变体。

在1981年,Leech的Style in Fiction中提出语域是非方言类型的语言变体,如政治语言与家庭语言,口语与书面语,宗教,法律语言等。

在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Applied Linguistics(20XX)中,语域是指由相同职业或兴趣爱好的特定人群使用的语言变体,如,医生,集邮爱好者。

从以上的定义中,我们得知语域是一种语言变体。

这一观点在Halliday 的研究中也得到了证实。

1964年,Halliday等人在对“语言规划框架”时,认为语言具有不同的功能,并随着功能的变化而变化,这种由功能区分的语言功能变体就是语域。

如,在法庭使用的语言和学校上课时的用语不同,两者属于不同的语域。

1978年,Halliday改变了之前的观点。

他认为语域是和某种情景类型相联系的意义结构,是因情景语景的变化而产生的语言变化形式。

本文采用了后者的定义。

2.语域的影响因素语域与情景语境的关系密切,语域体现语境,语境影响语域。

影响语域的情景语境主要有三个方面: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即语场,语旨和语式。

话语范围或语场是指交谈的主题以及交谈发生的背景场地等情景因素。

话语范围可以分为技术性和非技术性两大类。

技术性话语是指某一行业或专业的话语,如,商务谈判,法律咨询等。

《英语同源宾语之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范文

《英语同源宾语之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范文

《英语同源宾语之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篇一一、引言在语言学的研究领域中,同源宾语(Cognate Object)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其研究价值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英语同源宾语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结构特点、语义功能以及在语言交际中的作用。

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基础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一种以语言功能为核心的语言学理论,它强调语言在交际中的实际运用。

该理论认为,语言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多个层面。

在交际过程中,语言的功能主要表现在概念功能、交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三个方面。

三、英语同源宾语的结构特点英语同源宾语指的是在句子中充当宾语的词语与句子其他部分在形态、语义或语音上具有某种联系的现象。

同源宾语的结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形态相似性:同源宾语与句子其他部分的形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如词性、词形等。

2. 语义关联性:同源宾语在语义上与句子其他部分存在某种联系,这种联系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间接的。

3. 语音相似性:在某些情况下,同源宾语的发音与句子其他部分的发音相似或相同。

四、英语同源宾语的语义功能英语同源宾语的语义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明确指代关系:同源宾语能够帮助明确句子中各个成分之间的指代关系,使句子意思更加清晰明了。

2. 强调信息焦点:通过使用同源宾语,说话者可以强调某个信息焦点,使听话者更加关注该信息。

3. 丰富语言表达:同源宾语的使用能够丰富语言表达,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五、英语同源宾语在语言交际中的作用英语同源宾语在语言交际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交际效率:通过使用同源宾语,说话者可以更加简洁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提高交际效率。

2. 增强语言表达力:同源宾语的使用能够增强语言表达力,使说话者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3. 促进跨文化交流: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来说,同源宾语的使用有助于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特点
韩礼德(MAK Halliday)在伦敦学派语言学思想的基础上发展和创立了系统功能语法,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语言学理论之一。

系统功能语法从社会学角度出发,重视语言功能,它的影响延伸到与语言相关的各个领域,如语言教学、语篇分析、文体学、机器翻译等。

系统功能语法包括两个方面: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

系统语法是指将语言看做由若干子系统组成的系统网络又称意义潜势。

而语言使用者使用语言表达意义,被看做从该系统网络中进行各种有意义的选择的过程。

系统功能语法建立在两个事实基础上:⑴语言使用者在语言的系统网络中做出选择,并试图在社会交往中实现不同的语义功能。

⑵语言是人类进行社会活动不可缺少的部分。

因此,系统功能语法把实际使用的语言现象作为研究机对象,而不是像转换生成语法那样,把理想化的语言使用者的语言能力作为研究对象。

本文试从这一理论基本框架:系统、功能、层次和语篇四个方面概括韩礼德独特的语言观,考量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语言研究产生的重大影响。

一、韩礼德的“系统”思想:
在系统语法中,系统的概念是由一条基本的解释性原则构成的,语言被认为是“系统
的系统”。

建立各种互相关联的系统的网络,从而解释在语言中各种与语义相关的选择。

不同于索绪尔等把语言单单看作是一套符号的集合。

在韩礼德看来,语言不是所有合乎语法的句子的集合,因而语言不能用解说这样一个集合的规则解释,而是用意义的有规则的源泉——意义潜势来解释。

所谓意义潜势是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心理语言学人在说话前先形成一种动机,即对要说的话有一种大致的想法,这种动机属于前语言阶段。

人有了要说什么的动机之后,还要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把要说的内容组织表达出来。

系统功能语法所反映的主要是语言运用中这种可供选择的“意义潜势”。

结构是过程的底层关系,是从潜势中衍生的,而潜势可以更好地用整合关系来表达。

这就是说,韩礼德的系统的思想把语言系统解释成一种可进行语义选择的网络,当有关系统的每个步骤一一实现后,便可产生结构。

二、韩礼德的“功能”思想:
功能(即传统意义上的语义)在语言形式描述中应处于何等地位一直是语言研究中的一个十分棘手和有争议的问题。

传统语法、结构语法和转换生成语法的处理方法都表现为只重视语言形式,而未能把它和语义结合起来。

传统语法没有形成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句子成分分析法只对语言结构进行形式分析。

无助于描写语言的意义系统及其体现形式。

布隆菲尔德的结构主义理论遵循“发现程序”来分析语言素材,以便能自动发现所研究语言的语法。

他认为区别具体词类和语法范畴的标准不是语义,而是他们在语言结构中的分布特征。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否定语义来描写语法的思想,认为语言的语音和句法可以作为纯形式的系统加以描写。

系统功能语法科学地处理了语言功能与形式的关系问题,认为语言在本质上是一个意义系统,语言的功能首先体现于语义功能。

韩礼德把语言的功能高度概括为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这三大功能并非游离于语言结构之外,它们分别与语言层次的各系统紧密联系并得以体现。

如概念功能主要由及物系统来体现;人际功能通过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来体现;语篇功能由主位系统和信息系统来体现。

所以功能和系统之间是密切联系的。

功能是基础,系统是功能的体现形式。

三、韩礼德的“层次”思想: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独特语义编码。

语言学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客观地描述这种编码。

在语言结构描述方式上,韩礼德坚持以功能结构为基础,探究语言的语义系统以及其体现形式,它越出句子范围,以语篇为基础,把语言看成是关系的网络,结构是关系的体现。

这一点与传统语法、结构语法和转换生成语法对语言结构的处理方法完全不同,系统功能语法不是采用形式分析法,而是在充分吸收格语法、层次语法等语法流派的优秀成果基础上,
发展了侧重功能、兼顾形式的双轨分析方法,从而形成了系统完备、层次清晰、科学实用的语法分析理论。

层次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之一。

系统功能语法把语言看成是由语义层、词汇语法层、语音层等三个层次结构的符号系统。

语义层的这三大纯理论功能在词汇语法层分别通过表现、交换、信息等三种不同的功能结构体现。

这样,同一语句便是这三种功能的统一体,可以从三种不同角度进行功能结构分析。

级阶成分分析法和功能标示法是系统功能语法进行语法分析的基本方法。

不同于直接成分分析法或称为二分法。

级阶成分分析法,英语有句子、小句、词群、词和词素等五个语法层次。

用级阶成分分析法分析句子可以做到层次少,品级明,形式、结构和功能一目了然。

四、韩礼德的“语篇”思想:
语篇思想是系统功能语法有别于其他语法流派的又一重要特征。

传统语法、结构语法和转换生成语法对语言的研究只限句子本身,不研究句子和句子之间的联系,不讨论句子在比其更大的语言单位中的地位和功能,也不讨论句子在具体语言情境中的恰当使用。

系统功能语法打破了传统的纯语法和句本位的研究,指出语法研究不能与语篇或话语分析截然地分割开来。

英语单词往往具有多种词汇意义,但只有出现在句中的时候,词才具有一个特定的词汇意义,并起特定的句法作用。

语篇思想对确定句子成分的结构层次、句子的结构意义、语法关系、交际功能以及其得当使用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对判断句子结构在实际运用中的适合性亦能有所帮助。

而且体现了当代语言研究冲破句子结构的樊篱,进入语篇分析领域这一总趋势,使语法研究与修辞学、文体学、语用学、话语分析等相关学科适当地挂钩起来。

过去的语言研究,都圈固于语言系统内部,旨在揭示语言内部机制,对语言现象做出解释。

然而语言具有社会性,说明语言系统不可能是一种仅仅独立发展的系统。

系统功能语法主张从人类学为本,从社会学出发来研究语言,强调语言应与社会需要、社会结构、社会文化背景结合起来考察。

避开社会和语言使用者孤立地对语言进行本体性研究,不仅不能充分揭示语言的本质和内部规律,而且使语言研究脱离了语言得以产生、生存、发展的土壤,最终导致语言研究中的本质问题无法深入进行。

韩礼德认为语言结构是社会结构的实现形式,它在相互创造过程中积极地反映社会结构;语言变异是社会变异的象征性表现,它由社会创造,又反过来帮助创造社会。

系统功能语法的核心思想之一,便是人类使用语言的需要决定了语言的结构,语言结构不是任意性的,一切都能从语言的实际应用中得到解释。

韩礼把语言看作社会符号和社会行为。

首先语言是一种社会符号,是整个社会符号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语言(包括系统和语篇)和社会符号系统之间存在辨证关系:语言系统创造了其他符号系统,同时也被这些符号系统所创造;具体语篇创造了情景语境,同时也为情景语境所创造,语言之所以独一无二是因为它是实现其他符号系统的表达。

语言还是一种社会行为,这里有三重关系:一是语言和社会行为之间存在着体现关系,社会行为是通过语言来体现的;二是语言是社会行为的一部分,在某些情景语境中(如指示、命令等)两者关系较密切,而在另一些语境中两者关系则较为疏远;三是语言也是社会行为的一种隐喻形式,譬如语域变异和方言变异就隐喻性地表现。

韩礼德从人类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出发研究语言和社会之间的关系,这也是系统功能语法有别于其他流派的特征之一。

以上说明了系统功能语法为什么能在当代语法流派层出不穷的情况下脱颖而出,概括地说,韩礼德的语言理论特点是,应用的而非纯理论的;修辞性的而非逻辑性的,实用的而非理想化的,功能的而非形式的,语篇的而非句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