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生成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
功能语言学与系统功能语言学
![功能语言学与系统功能语言学](https://img.taocdn.com/s3/m/c44cf198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40.png)
功能语言学与系统功能语言学1.引言1.1 概述功能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的功能和结构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语言是如何用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意义的。
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基础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随着交际学派的兴起,被广泛应用于语言学研究领域。
在功能语言学中,语言被看作是一个交际工具,通过语言交际,人们能够相互理解和沟通。
因此,功能语言学的研究关注的是语言的实际使用情况,强调语言与社会、文化背景之间的相互影响。
功能语言学试图回答以下问题:语言是如何适应不同的交际环境的?语言中的语法结构和词汇选择是如何受到交际意图的影响的?与传统的语言学研究相比,功能语言学更加注重语言的功能和使用,而不仅仅是关注语言的形式和结构。
它关注的是语言的目的和意义,研究语言在特定语境下的功能和作用。
系统功能语言学是功能语言学的一种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
它强调语言与社会系统、文化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语言被视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实现特定的交际目的。
本文将首先介绍功能语言学的定义和背景,探讨它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随后,将引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概念,介绍其理论框架和分析方法。
最后,将总结功能语言学的意义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应用,探讨它们在语言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以及各部分下的子章节。
下面对每个部分的内容进行简要介绍:1. 引言部分(Introduction):1.1 概述(Overview):介绍功能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背景和基本概念,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了解。
1.2 文章结构(Structure of the Article):本节将详细说明本文的整体结构,包括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1.3 目的(Purpose):明确本文的目的,即探讨功能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意义和应用,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 正文部分(Main Body):2.1 功能语言学(Functional Linguistics):2.1.1 定义与背景(Definition and Background):介绍功能语言学的起源和发展背景,阐述其研究对象和方法,以及相关学者的主要观点和理论。
转换生成语法和系统功能语法的对比
![转换生成语法和系统功能语法的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bbc6a143767f5acfa1c7cddb.png)
假说 加以证明 。
2 . 学术 观点 乔姆斯基的理论源于他 对语 言学 的三个主要的问题 : ( 】 ) 语 言知识 的形式是什么 ? ( 2 ) 如何 习得语言知识?
关键词 : 语言 ; 转化生成语 法; 系统功能语法; 乔姆斯基 ; 韩礼德
一
、
理论背景与介绍
论 ,后者作为前者的输 出。系统理论是一种对意义进行选择 的理
1 . 什 么是语 言
论, 通过系统理论 , 任何 一种语言 , 或任何其他符 号系统可 以被解
语言 的定 义有多种 , 如, “ 语 言是人类交 流的工具 ” “ 语 言是一 释成为连锁选 择的网络 , 换言之 , 他认为语言是众多体系 中的一个 语言体系 由多个体系组成。从广义上说 , 这里有一个代表组 系列的规则” 。 但是他们都没有全面地揭示语言的 内涵 。 迄今为止 , 体系 。 较为准确并 且受到社会 及语言学家广 泛认 可 的语 言的定义如 下 : 合关系的链条系统和代表选 择关 系的聚合 系统 。前者 主要处理愈 “ 语言是用 于人类沟通 的一 系列任意性 的声音符号 。”换 言之 , 语 发 的表 层方 面 , 如, 句 子结构 、 语 言单 位及 其序列 ( 句子 、 从 句、 词 言, 是用于人类交流的声音体系。 它具有任意性 和符号性两个特点 。 组、 单词 、 词素 ) 。后者 主要处理语法的意义层 面 , 诸如 , 体制系统 。 2 . 关 于转换生成语 法和系统 功能语法 的简介
论 和生成理论 。 ( 2 ) 系统功能语法
渐变群。即从 完全 意义上 的不合文法一不寻常一较为不寻常一不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69436160242a8956aece4ac.png)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1、语言:从结构上看,语言就是由词语这种符号构成的复杂系统。
从功能上看,是人类进行社会交际和思维认识的工具。
语言具有符号性、系统性、社会性及其他属性{ 民族性和生成性〔指人们可以根据有限的语言符号和组合规那么生成无限的句子〕模糊性} 2、语言的能指和所指〔什么是符号〕:用甲事物代表乙事物,而甲乙两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甲事物就是代表乙事物的符号,其中甲事物就是符号的能指〔形式〕,乙事物就是符号的所指〔内容和意义〕。
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人为约定的。
3、语言符号的特征:语言中的词语就是一种符号,具有符号的特征。
①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理据性: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用什么语音形式代表什么语义内容是任意的,即可以自由选择的;语言符号的理据性。
是指人们用什么语音形式表示某种语义内容是有某种依据、缘由的。
②语言符号的稳固性和渐变性:语言符号一旦约定俗成以后就具有稳固性;为了适应社会开展的变化,采取渐变的方式③语言符号的线条性和层次性:语言符号的线条性,或称线性,是指人说话时语言符号在时间上依次出现,像一根线条一样,呈现为一种线性序列;线条性只是语言符号序列的外表形式,语言符号序列的内部结构是有层次的。
4、征兆:如果甲事物与乙事物之间有必然的因果关系,甲事物就不是乙事物的符号,而是征兆。
5、语言的社会性: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社会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
自然语言系统和规那么是由特定的社会群体共同约定俗成的,而不是由个别人或少数人创造的语言的开展变化离不开社会,无论是新词语的产生,还是旧词语的消亡,都取决于社会交际的需要。
由于自然语言从生到长到死的整个过程都取决于整个社会,所以说社会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
6、言语:言语包括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
言语活动就是运用语汇材料和语法规那么交流思想的活动,简言之就是说话,而言语作品那么是言语活动的结果,也就是说出来的话。
转换生成语法与系统功能语法对比研究
![转换生成语法与系统功能语法对比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9eb5bceaa00b52acfc7ca2b.png)
关键 词 : 换 生 成语 法 ; 转 系统功 能语 法 ; 言观 ; 论 框 架 语 理
中图分类号 :0 1 H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4— 4 (0 9 0 10 3 2 20 ) 5—17一 3 1 o
进一步的深入。
乎语法的句子, 他认为语言是一种心理能力, 而不是行为习惯
语 言观 对 比
( ) 一 转换 生成语 法语 言观
系统, 他认为每个人天生就有一个语言习得机制 (aga Lnug e AqitnDve , cui ei )而语言是位于人类心智和大脑中的语言 si o c 机制的初始状态, 是一种心智器官 J 。语言是一种知识, 语
.
一
口
。
选择关系构成错综复杂的系统网络。韩礼德还使用了精密度
二
理论框架对 比
( ) 一 转换 生成 语 法的理论框 架
阶的概念, 并从兰姆(a b 的层次语法 中借用了“ Lm ) 体现” 这
一
术语 , 体现的概念用来说明各层次之间的关系和每一层次
( ) 二 系统 功能语 法的理 论框 架
语言是系统的系统 , 言这个总系统包括众多的子系统 ,
运用语言, 通过用语言与周围的环境交际才能发挥出来 】 如人称系统包括各个不同的子系统从而形成一个系统网络。 。 系统功能学派注重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 习惯于把语言看作 韩礼德等系统功能语法学家认为, 析取选择和合取选择的不 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 主要从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角度研究语 同组合可以产生五个基本网络形式, 概括种种复杂的选择, 其
[语言学流派资料]功能语言学
![[语言学流派资料]功能语言学](https://img.taocdn.com/s3/m/4b232b6348d7c1c708a14549.png)
第一节功能语言学的兴起当代种种语言学理论,大致可以分属两大阵营:一是人文主义的语言学传统,一是科学主义的语言学传统。
前者中影响较大的当属系统功能语言学派代表人物韩礼德(M.A.K.Halliday)。
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是继承了英国伦敦学派(the London School)的创始人弗斯(J.Firth)的功能主义思想和理论,同时参考和兼收欧洲功能主义各学派,如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法国功能主义、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的人类学研究成果,以及美国语言学家沃尔夫(B.L.Whorf)语言相对论等,由弗斯的学生,伦敦学派的一批学者在20世纪50年代末创造和发展起来的。
其中,由于韩礼德(M.A.K.Halliday)是最早研究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并形成自己的体系,观点最全面、系统,所以他的理论客观上具有公认的代表性和权威性。
人们一般把他看作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创始人。
因此,对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介绍,主要围绕韩礼德的理论体系和理论模式进行。
一、功能语言学兴起概况系统功能语言学是在结构主义语言学派别之——伦敦学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伦敦学派奠基人弗斯曾在伦敦大学的语音系同著名语音学家琼斯(Daniel Jones,1881—1967)一起做研究。
1938年,他受聘于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并于1944年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个普通语言学教授。
弗斯的语言学理论是他在伦敦大学工作期间形成的,他和他的同事又长期在伦敦大学工作,因此以他为首的语言学派被称为“伦敦学派”。
这个学派与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乔姆斯基生成语法学派、布拉格学派、丹麦的哥本哈根学派等同为20世纪语言学界最为人瞩目的语言学派。
韩礼德继承和发展了弗斯的语言学理论,并建立了功能主义学派(新弗斯学派)。
韩礼德于1925年出生于英格兰约克郡里兹。
他曾在伦敦大学主修中国语言文学,获得汉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后,于1947-1949年到中国北京大学留学,在罗常培先生的指导下研究汉语历史语言学、汉语音系学、词典学等。
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4120cb8e1eb91a37f0115c40.png)
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一、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特点在众多的功能主义流派中,以韩礼德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派影响最大。
在所有语言学派中,它的影响仅次于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转换生成语言学派。
系统功能语言学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这个流派有相当完整的思想体系和理论体系。
系统功能语言学根植于伦敦学派,但它决不是对任何一种现成理论的简单重复或该意模仿。
它有自己的鲜明的语言符号观,独特的研究方法,明确的研究重点,既定的奋斗目标,而且注意吸收其他学派的精华,最终形成了自成一体的语言学体系。
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有如下的特点:第一、系统语学家十分重视语言的社会功能及如何实现这些社会功能,所以系统语言学家集中力量去发现和描写由于社会情境和说话人的情况不同而产生的各种语言变体,以及这些变体与社会功能之间的关系。
第二、系统语言学家将语言看作是与意义相关联的可供人们选择的若干子系统组成的系统网络(systemnetwork),又称意义潜势,而语言使用者使用语言表达意义被看作是从该系统网络中进行各种有意义的选择的过程。
系统语法要研究的是语言这个符号系统的构成及内部的各个子系统以及这些子系统动作的方式。
简言之,系统语法着重说明语言作为系统的内部底层关系。
语言不是人的一种知识功能力,而是"文化和社会所允许的选择范围",也就是"在语言行为上所能够做的事情的范围"。
这一点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区别于转换生成语言学乃至其他许多语言学派别的重要标志。
第三、系统语言学比较重视对个别语言以及个别变体的描写,并且认为这种描写本身就是语言学的目的之一,而不是为了发现语言的普遍现象。
人类语言共同遵守的规则是最容易为人们所掌握或学习的,因此研究这些规则对于促进人类交际没有多大帮助。
相反,只有语言间的差异尤其是这些差异所体现的文化差异才是真正重要的,认识和掌握这些差异会有助于克服其造成的交际障碍。
简述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转换生成语言学的差异
![简述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转换生成语言学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5b8277ba7f1922791688e8f9.png)
文化长廊简述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转换生成语言学的差异包镝 北华大学外语学院摘 要:以韩礼德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派和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转换生成语言学派是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两个语言学派。
这两个不同的语言学派在多个方面均有差别,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简述这两个学派之间的差异性。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差异性作者简介:包镝,男,满族,吉林省吉林市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系统功能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8-186-01一、前言以韩礼德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源自于弗斯所代表的伦敦学派。
弗斯非常赞同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的观点:语言的功能是组织人类的共同活动,它是活动的方式而不是反映的工具。
马林诺夫斯基通过对土著民族语言的观察,认为一种语言基本上植根于说该语言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生活的习俗。
抛弃了这些背景因素与环境因素,理解一种语言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是非常困难的。
马林诺夫斯基的研究发现了语言和社会文化中的密切关系。
弗斯总结并继续发展了其观点与理念,把语言的聚合关系叫做系统,把语言的组合关系叫做结构。
韩礼德继承了弗斯的这一理论,把语言的结构置于最底层,并提出了潜势这一概念,其认为潜势是通过语言的种种聚合从而进行展现的。
韩礼德把弗斯当时所提出的“系统”观点重新进行了定义。
同时,韩礼德进一步发展了弗斯的观点,将社会因素纳入到了对语言的研究中,把语言当做一种社会符号来进行总结。
乔姆斯基是转换生成语言学派的代表。
他认为,学习一种语言并不是学会这种语言中成千上万的句子,而是去学会这些句子中所代表的种种规则,进而使用这种规则去根据自身需要创造出更多的句子。
并且,每个人出生之时,就带有一种学习语言的机制,如同机器的程序一样,将后天的各种语言输入放入程序当中,就能如机器运作一般去生产出各种不同的语言输出。
这个过程就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转化过程。
乔姆斯基把这种如同机器程序一般的机制叫做“语言习得机制”。
试论翻译研究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模式
![试论翻译研究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b5626c2e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82.png)
试论翻译研究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模式一、概述翻译研究历来是语言学和文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其目的在于揭示翻译过程中的语言转换规律,探究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的信息传达机制。
随着语言学理论的不断发展,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学范式,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系统功能语言学强调语言的社会功能和交际功能,认为语言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中使用的,具有表达意义、建立关系、传递信息等多种功能。
这一理论框架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分析工具,使研究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翻译过程中的语言选择、意义转换和文化传递等问题。
在翻译研究中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模式,可以更加系统地探讨翻译的本质和规律。
这一模式关注翻译过程中的语境因素,强调翻译活动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因此需要考虑源语和目标语的文化差异、交际需求以及读者的接受度等因素。
系统功能语言学还关注翻译过程中的意义生成和传递机制,通过分析语言结构、词汇选择以及语篇组织等方面的变化,揭示翻译过程中的信息转换和意义重构过程。
本文旨在探讨翻译研究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模式,通过分析该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应用实践,为翻译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也将关注该模式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效果,评估其在提高翻译质量、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作用和价值。
1. 翻译研究的重要性及现状翻译研究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它不仅关乎语言的转换,更涉及到文化、社会、历史等多个层面的交流与融合。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和深入,翻译作为跨文化沟通的桥梁,其重要性愈发凸显。
翻译研究对于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传递。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能够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进而推动文化的多样性与和谐发展。
翻译研究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起着关键作用。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贸易、投资、科技合作等领域都需要翻译作为支撑。
翻译研究能够提升翻译质量,为跨国合作提供有力的语言保障,进而推动经济的繁荣与社会的进步。
《语言理论发展与流派》提纲
![《语言理论发展与流派》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a891ee6f5acfa1c7aa00ccf5.png)
《语言理论发展与流派》提纲绪论第一章传统语言学与历史比较语言学一传统语言学二经验语法和唯理语法三历史比较语言学第二章结构主义语言学§1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兴起§2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发展之一——布拉格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3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发展之二——美国描写主义学派§4 叶斯柏森语言理论第三章生成语言学§1 转换生成语言学§2 汉语语法研究中的变换分析法§3 格语法和配价语法§4 配价语法与汉语语法研究第四章功能语言学§1 弗斯的语言理论§2 韩礼德和系统功能语言学§3 关于功能语法的研究方法§4 篇章语言学§5 认知语言学§6 关于语法化§7 功能语言学的几组概念§8 功能语言学研究方法个案考察绪论语言研究的目的:第一,对语言里的种种现象进行尽可能清楚的描写、解释。
第二,语言应用。
一、语言学类别(分类)1、理论语言学: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理论语言学可分为普通语言学和专语语言学两大类。
2、应用语言学:广义: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创立的新语言学科,综合多种学科的研究手段。
狭义:语言教学,指语言理论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
应用语言学类别:(广义)(1)社会语言学,(2)心理语言学,(3)神经语言学(4)统计语言学(5)人类语言学;(6)地理语言学;(7)数理语言学;(8)试验语言学;(9)计算语言学二、语言学的理论发展目前的语言学理论主要指西方的语言学理论,其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传统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现代语言学)→生成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当代语言学)。
*语言学发展的基本趋势简评:语言学发展也可以说是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规定性阶段、描写性阶段、解释性阶段。
规定性的语言学研究由于缺乏科学性而被放弃,描写性的语言学研究和解释性的语言学研究则成为语言研究必然经历的两个有等级差异的阶段:自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产生以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单纯追求描写性是远远不够的,解释性才是语言研究追求的最高目标。
简述普通语言学的发展历程
![简述普通语言学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fcf6cadc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ef.png)
2018年10期总第398期ENGLISH ON CAMPUS简述普通语言学的发展历程文/冯碧瑛【摘要】普通语言学的发展经历了传统语文学、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以及当代的认知语言学六个阶段。
这六个阶段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后者都是建立在对前者的继承和批判基础上的。
不同时代的不同学派,代表着不同的角度对语言的分析、对现象背后的规律的解释。
本文旨在对语言学发展的历史进行简要的回顾,通过历史逻辑的梳理,探寻其中的联系和异同,以期对语言学的不同学派有更好的更准确的解释。
【关键词】语言学;发展史;六个阶段【作者简介】冯碧瑛,西华师范大学公共外语学院。
一、引言早在公元前4世纪,西方对于语言就有了认识和研究,此后逐渐发展起来。
而在不同时期语言学理论有不同的侧重点,占主导地位的理论也在不断改变。
根据语言学理论的不同特色,我们可以将语言学的发展分为以下六个阶段:传统语文学时期、历史比较语言学时期、结构主义语言学时期、转换生成语言学时期以及认知语言学派的发展时期。
各个时期的语言学理论既有独树一帜的理论创新,也有对过往语言学理论的借鉴与继承,从而不断推动着语言学的发展。
二、语言学发展的六个阶段剖析1.传统语文学时期。
这一时期的语言学通常被称作语文学(Philology),因为当时人们研究语言的目的主要在于对古文献进行讲解和注释,其关注的中心是书面的文字而不是现实生活中的语言。
语言主要被视为一种工具,是静止的、规定的。
当时的语言研究主要是从哲学的角度来进行的,哲学的中心议题是本体论问题,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倾向引起了认识对象的分歧,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柏拉图的唯理论和亚里士多德的唯名论。
欧洲中世纪哲学是在经院中为论争宗教教义而进行研究的“经院哲学”,它被公开称为“神学的侍婢”。
在经院哲学内部同样存在两种倾向的斗争,这就是唯名论和唯实论之间的斗争。
唯实论先是以柏拉图的“理念论”、后来则以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唯心主义成分为基础,在认识论上是古希腊哲学中理性主义倾向的继续;唯名论则是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哲学中的经验主义。
20世纪西方语言学流派概况
![20世纪西方语言学流派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5f801996d4d8d15abe234e9c.png)
转换生成语言学
背景:
转换生成语言学的创始人是美国语言学家诺 姆-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 言能力而不是语言行为。1957年,乔姆斯基出版 《句法结构》一书,标志着转换生成语言学的诞 生。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是欧美语言学理论中最有 影响的一种,因此,它的诞生被称为“乔姆斯基 革命”。
基本观点:
认知语言学
背景:
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门分支学科,20世纪 70年代中期开始在美国孕育,80年代中期开始成熟, 其确立标志为1989年春由勒内·德尔文组织的在德 国杜伊斯堡召开的第一届国际认知语言大会,此次 大会宣布于1990年发行《认知语言学》杂志,成立 国际认知语言学,出版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系列专著。 90年代以后,认知语言学进入稳步发展阶段。 认知语言学的代表人物有雷科夫、兰格克、菲 尔莫、约翰逊、杰拉茨、福科尼耶以及塔尔米等。
①语言是创造的,也即获得语言并不是去学会特定的 句子,而是利用组句规则去理解和创造句子,句数是 无限的。 ②语法是生成的,儿童生下来就具有一种普遍语法, 这种普遍语法的实质就是一种大脑具有的与语言知识 相关的特定状态,一种使婴儿能学会人类任何语言的 物理及相应的心理机制。 ③每—个句子都有两个结构层次——深层结构和表层 结构。深层结构显示基本的句法关系,决定句子的意 义;表层结构则表示用于交际中的句子的形式,决定 句子的语音等。句子的深层结构通过转换规则变为表 层结构,从而被感知和传达。
基本观点:
1、否定语言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以雷科夫 为首的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后天习得的,语 言与生活捆绑在一起,强调心智的体验性、认知 的无意识性、思维的隐喻性。 2、认为语言不是自治的,句法也不是一个 自足的系统,语言是后天习得的,深受社会环境、 身体经验、认知机制等因素影响。
系统功能语法和转换生成语法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系统功能语法和转换生成语法对英语教学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e12529ccfc4ffe473268ab27.png)
系统功能语法和转换生成语法对英语教学的启示----基于二者的比较分析郜媛齐茜摘要: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和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作为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两个语言学流派,从全新的研究视角推动了语言学学科的发展。
本文旨在从理论渊源、语言哲学、研究对象和任务、研究方法等方面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探讨对英语教学实践的若干启示。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法转换生成语法比较分析英语教学0.引言是现代语言学研究中最具影响的两大流派。
两大学派分别从全新的视角推动了语言学的发展。
国内一些学者对二者的差异和共同点做过比较分析,但对于比较结果的现实意义却少有提及,针对这种情况,本文通过二者在理论渊源、语言哲学、研究对象和任务、研究方法等方面的比较分析,总结出两种理论对英语教学提供的有益参考。
1.比较分析1.1理论渊源韩礼德是伦敦学派的主要成员,继承了欧洲功能主义学派的传统。
他的语言思想主要得益于:伦敦学派的先驱者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的人类学思想,他的导师--伦敦学派的弗思(Firth)的“语言环境”学说、“系统”和“结构”以及语篇的思想,哥本哈根学派的叶尔姆斯列夫(Hjelmslev)的语符学,布拉格学派的功能主义,特别是交际动态(Communicative Dynamism)。
韩礼德同样受到美国的萨皮尔(Sapir)和伍尔夫(Whorf)、兰姆(Lamb)和派克(Pike),以及中国语言学家王力和罗常培在音韵学和方言学理论等方面的影响。
乔姆斯基继承了17世纪法国波尔--罗瓦雅尔(Port-Royal)的唯理语法的传统和19世纪德国洪堡特(Humboldt)关于“语言是对有限手段的无限运用”的学说。
乔姆斯基从数理逻辑中借用了“生成”一词,而“转换”(transformation)一词则来自于他的导师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哈里斯(Zellig Harris)。
哈里斯用分布(distribution)分析法对语言的结构进行描写。
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法
![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法](https://img.taocdn.com/s3/m/a340bbd284254b35eefd3457.png)
三、结构主义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或称结构语言学是指20世纪以费尔迪南·德·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的语言学理论为代表以及受这种理论的影响而进行的语言理论研究。
1916年,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的出版.标志着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诞生。
索绪尔生于1857年,1878年开始语言研究,曾先后在巴黎、日内瓦讲授梵语和有关印欧语系的语言学,1907年到1911年间在瑞士日内瓦大学讲授普通语言学。
1913年去世。
《普通话言学教程》是他的学生巴利和薛施埃在他去世后根据他们的听课笔记和他遗留的部分讲稿整理而成的。
这本著作是语言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影响极为深远,世界主要语言都有译本。
索绪尔区分了语言和言语,他把语言学与符号研究联系起来,认为语言从本质上说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语言要素的性质决定于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语言的系统性表现在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当中。
他区分了语言的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认为语言学研究的重点应该是对语言系统的共时分析。
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索绪尔使用了大量的比喻来说明他讲述的语言现象和术语、法国语言学家梅耶称他是“用诗人和充满梦想之人的明亮而湛蓝的眼睛来看待科学事物”。
由索绪尔的语言系统的理论发展出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后来分成了三个学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和美国结构主义学派。
布拉格学派以1926年在布拉格成立的布拉格语言学学会而得名,代表人物是特鲁别茨科依(N.S.Trmbezkoy)和雅柯布逊(R.Jakobson)。
布拉格学派主张应该从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功能方面去研究语言的结构,认为语言是由相互联系的一个个单位组成的功能结构系统。
评价任何语言现象都必须从它所具有的功能、所达到的目的着眼。
他们注重语言结构的研究,但不忽略意义,认为语言规律要在交际中发挥作用,就不能没有一定的意义。
布拉格学派的主要成就表现在音位学的研究方面。
纲领性的著作是特鲁别茨科依的《音系学原理》。
语言学
![语言学](https://img.taocdn.com/s3/m/5192a3252af90242a895e5a0.png)
一、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特点1.系统语言学十分重视语言在社会学上的特征,系统语言学派最关心的问题是语言的社会功能是什么,以及如何完成这些社会功能,他们集中力量去发现和描写由于社会情境和说话人的情况不同而产生的各种语言变体,以及这些变体与社会功能的关系,因此系统语言学很容易应用于社会语言学和语言教学,与文体学也有密切关系,这一特点是与转化生成语法的根本区别:系统语言学从社会角度研究语言,不重视语言的心理基础,而转换生成语法是从心理学角度研究语言学,不过问语言和社会的密切关系。
2.系统语言学认为语言是“做事”的一种方式,而不是“知识”方式,韩礼德区分了“语言行为潜势”和“实际语言行为”,他认为“语言”不是人的一种知识或能力,而是语言和文化允许他选择的范围,即在语言行为上能做的事情的范围,他认为“语言”是说话人能做什么,语言是说话人实际做了什么,他的“做事”的方式属于语言的社会范畴,及语言与环境的欢喜,“语言行为潜势”属于一个语言社团的特征。
3.系统语言学比较重视对个别语言以及个别变体的描写,转换生成语法和系统语言学都重视调查个别汉语言的特点和发现一切语言的共同之处,转换生成语法更重视发现语言的普遍现象,调查个别语言的只是一种手段而已,而系统语言学更重视描写个别语言,个别语言v 变体,个人语言特点以及个别语篇分析等,并认为这种描写本身就是目的之一,二为了返现语言普遍现象。
4.系统语言学用“连续体”概念来解释许多语言事实,一个连续体就是一个“阶”,上面的一切东西都逐渐变为另一些东西,“阶”的两端不同,但很难判断他们的界限在哪,他们利用这个概念来说明有些语言单位属于范畴A,有些属于范畴B,其他单位落在连续体AB之间,韩礼德还引入“精密阶”即切分“连续体”时要分阶段进行,先划出较大刻度再分成更小刻度。
二、功能派与形式派的区别1.功能派重视分析语言的功能,分析不同层次上的成分的语义功能,认为功能决定形式,考虑语言的社会性,如系统功能语法形式派注重分析语言的形式、结构、成分和成分的分布,对语言进行形式描写和描写的形式,考虑语言的心理性,如结构主义的转化生成语法理论。
语言学概论重点复习资料
![语言学概论重点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6fa1f3b0066f5335a812133.png)
绪论语言和语言学定义语言:语言是人类特有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是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社会中各种信息的载体。
符号是事物的标志,符号本身也是一种事物,用来标识和记录另一种事物。
符号分为听觉符号和视觉符号。
语言学:人们把对语言现象的认识进行概括总结,便形成了语言学。
语言学是专门研究语言的科学,揭示语言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语言学原理:前秦学者荀子在《正名篇》中指出了一个重要的语言学原理:名称是社会的产物,是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名称与实物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是人们规定的。
我国现代语言史上第一部系统语法著作《马氏文通》,奠定了我国语法史的基础。
第一章,语言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三个阶段:语言学大体经历了传统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现代语言学三个阶段。
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希腊(拉丁语,语音),句子是语法描写的最大单位,词是语法描写的最小单位。
《语法术》第一部希腊语法书。
印度(梵语,语法)波尼尼的《梵语语法》是一部总结性的梵语语法研究著作。
中国(文言文,语义)荀子《正名篇》的思想。
定义:1、传统语言学是指十九世纪以前的语言研究,又叫语文学,为解释古代文献服务。
印度、中国、希腊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这些文明古国早在三千年前就开始了对语言的探索。
我国传统语言学为解释经典和文献服务,又叫小学,包括训诂学,音韵学,文字学。
训诂学方面,我国最早的解释词义的著作是《尔雅》2、历史比较语言学:产生于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
历史比较语言学是采用历史比较的研究方法研究语言或方言亲属关系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
研究语言之间结构的亲缘关系,探寻他们共同的母语和谱系关系。
3、现代语言学:指二十世纪以来的以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为代表的语言理论体系和其他新出现的语言流派。
占主流地位的有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
(1)结构主义语言学采用结构分析的方法来描写和研究语言。
起源于索绪尔,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为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言语行为分为语言和言语,语言是社会的,言语是个人的,语言和语言的关系是要是言语被理解,必须有语言,要是使语言能够建立,必须有言语。
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转换生成语言学之比较
![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转换生成语言学之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d1ce1233580216fc700afd5c.png)
回顾两个 学派 的发展
以 H ldy为代 表 的系 统 功 能语 言学 派 和 以 C o k a ia l h msy为
转换生成语言学家则认为 ,语言是一整套句子 ( e o ast f snecs o句法是独立的 ,自足的。句法描写可以不考虑语 etne 境 因素 ,在语言内部 就可 以找到对句法规则 的解释。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家看来 ,运用语言 的能力是后天发展
பைடு நூலகம்
两个学派 之 间的主要 差别
下面就从三方面 : 对语言性质的看法 ; 语言学家 的任务 , 以及研究方法对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言学进行 比较。 1 对语言性质的看 法 . 语言是所有语言学家研究 的对象 。然而 ,如何看待语言 的性质 ,语言学家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 H ldy等系统功能语言学 家看来 ,语言是一种社会 al a i 符号。第一 ,语言是一种符号 ,是整个符号系统中的一个极 为重要 的子系统 ;第二 ,语言交际是人的活动 ,而人是社会 的成员 ,因而语言交际是 一种社会行为 ,也就是人与人之 间
2 .语言学家的任务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语言学家可以解决所有 与语言相关 的问题。每个语 言学家都为 自己确定一定的研究任务 ,而这 类任务的确定优势与他们对语 言性质的看法不同分不开的。 Co k hmsy极力主张把语言学 的任务确定为研究讲话者的 语言能力 ,认 为语言学家应对儿童为何能在语料相 当零碎贫 乏的情况下只花几年 时间便掌握复杂的语言结构这一现象作
语言习得机制 ( n u g q it n eie 。 1 g ae c usi vc ) a a io d 系统功能语言学家和转换生成语 言学家对语言性质抱有 种种不同看法 ,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系统功能语言学派以 及语符学派 、布拉格学派 、伦敦学派 、层次语法和法位学都 受到 Pa g rs Pa d rt oa 和 lo e的影响 ,而转换生成语言学派和结 a t
语言学的主要流派
![语言学的主要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ca0a1c14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eb.png)
语言学的主要流派
语言学的主要流派: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
一、历史比较语言学:
(1)时间:1786——1916
(2)特点:独立性、历时的原子主义语言观;
(3)贡献:使语言研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4)主要人物:琼斯、拉斯克、格里姆、葆朴、维尔纳、施莱赫尔、勃鲁格曼、莱斯金、保罗、梅耶
二、结构主义语言学:
(1)代表人物:索绪尔(开创者)
(2)主要内容:区分语言和言语,认为语言是一个由符号组合而成的系统(依靠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运转),语言符号有能指和所指,区分语言的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
(3)主要学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主义语言学派三、转换生成语言学:
(1)代表人物:乔姆斯基
(2)大致内容:采用现代数理逻辑的形式化方法,根据有限规则演绎无限的句子。
四、系统功能语言学
(1)代表人物:韩礼德
(2)主要内容:重视语言在社会学上的特征,研究如何根据特定交际目的选择特定的语句,集中力量发现描写语言在社会中的规律;从认知的角度解释语言现象;注重个别语言以及个别变体的描写,发现语句在社会中的规律。
系统功能语言学
![系统功能语言学](https://img.taocdn.com/s3/m/74c88c25aaea998fcc220e1e.png)
语调 语调在语言中主要表达人际意义 英语的基本语调可以分为五种:降调、升调、升 降调;降升调、平调。 [1] He can speak English。(降) [2] Is he the one who stole my money。(升) [3] He has really come(升降) [4] He has come (降升) [5] He is the student, who has not come(平调)
7
表二:20 世纪两大流派的对立 普罗塔哥拉和柏拉图
语言是音系学、 句法学和语义学三个层 次的多重代码系统 采用体现的观点来说明各个层次之间 的关系 人类学和社会学的
亚里士多德
语言系统仅包括音系学和句法学两个 层次 采用结合或复合的观点说明语言结构
哲学的、逻辑学的和心理学的
语言学研究可以分为两种:生物体之间的(社会的)和生物体之内的(心理 的) 。
6
表一:两种对立的语言史观 普罗塔哥拉和柏拉图 语言学是人类学的一部分 语言是人们谈论事情的手段 注意不规则现象 关心语义与修辞功能的关系 语言是选择系统 对话语做语义解释 把可接受性或用途作为理想化标准
亚里士多德 语言学是哲学、逻辑学的一部分 语言是表示肯定和否定的手段 注意规则现象 关心语义与真值的关系 语言是规则系统 对句子做形式分析 把合乎语法性作为思想化标准
声音的 书面的
音系学 语 法 字系学 词 汇
19
四个范畴是单位、结构、类别和系统。 [1] I always go to that place。 单位:小句 结构:主语—谓语—状语; 类别:主句 系统:主句与分句;陈述与疑问
20
三个阶
分别是级阶、说明阶和精密阶。
现代语言学的发展历程与前景展望(一)
![现代语言学的发展历程与前景展望(一)](https://img.taocdn.com/s3/m/28b595e308a1284ac8504383.png)
现代语言学的发展历程与前景展望(一)【内容摘要】本文回顾了以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为代表的现代语言学的主要发展历程,指出人类对语言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道路,如今还在继续向前探索。
随着语言科学的发展,语言学应用的范围将会越来越广泛。
语言学现在已经成为人文科学中的带头学科。
由于不同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今后将会出现更多的与语言学相关的交叉学科。
本文还侧重讨论了语用学、语言教学论、词典学、国际语学等语言学的相关学科,并且展望了语言学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语言;语言学;发展当代社会是信息的社会。
语言作为一种信息系统,在社会的活动中起着重大的作用。
语言不仅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和表情达意的交际工具,语言还是人类思维的工具和积聚知识的工具。
语言是人们认识世界、传授知识、发展科学、传播文化的必要条件。
语言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决定了语言学这门科学的重要性。
现代语言学是探索语言的结构、语言的运用、语言的社会功能和历史发展以及其他一切与语言有关的问题的科学,它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学科之一。
一、现代语言学的主要发展历程(一)历史比较语言学在现代语言学发展的初期,历史比较语言学通过在世界各地搜集和整理语言标本,通过丰富的第一手资料的比较、分类、归纳、总结,发现了语言的不断演变发展的客观历史。
语言学家在把各个时期的语言、语法、词汇对应关系加以对比研究后,证实了印欧诸语言的有机联系,并且开始研究本族语及其亲属语言的联系和它们的发展规律,从而打破了形而上学的固定不变的框架,建立了现代语言学的第一个里程碑。
但是历史比较语言学也有它的局限性:它过分偏重于语言的纵向历史研究,面忽视了横向的系统研究。
到了20世纪初,现代语言学进入了第二个时期,产生了结构主义语言学。
(二)结构主义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每种语言都有一套独特的关系结构,语言中的个别单位都是在跟其他单位的区别和对立中存在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换-生成语法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 grammar,简称TG)是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提出的一个描述语法的一个术语,他在1957年所写的《语法结构》的出版是转换-生成语法诞生的标志。
简单的说,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研究的是人类为什么会说话以及如何了解新的句子。
在1957年所出版的《语法结构》和1965年的《语法理论要略》两书被乔姆斯基称为“标准理论”。
此后他又修正了些许这些理论,称为“扩展的标准理论”,后又修订扩展的标准理论,形成“修正的扩展的标准理论”。
主要理论乔姆斯基认为语法主要包括基础和转换两个部分,基础部分生成深层结构,深层结构通过转换得到表层结构,语义部分属于深层结构,它为深层结构作出语义解释。
语音部分属于表层结构并为表层结构作出语音解释。
影响乔姆斯基提出的转换-生成语法很大地冲击了当时以布龙菲尔德为代表的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先天机制,他认为不仅应该研究语言行为,而且应该研究语言能力,转换-生成语法就是关于语言能力的理论。
他认为布龙菲尔德等人的理论只是研究了语言行为,不能说明语言能力。
语言理论应该解释人类天生的语言能力,他认为自己的学说是理性主义的,而布龙菲尔德的学说则是经验主义的。
也称转换-生成语法。
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一种语言学说。
创建人N.乔姆斯基。
1957年他的第一部专著《句法结构》出版,标志着这种学说的诞生。
最先起来响应的有语音学家M.哈利,语义学家J.卡茨,句法学家P.波斯塔尔,心理学家J.A.福多等。
这个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中心的学派,在几年内就一跃而为国际语言学界的重要流派。
但是到了60年代后期,就内部分裂,70年代后更是声威渐减,而80年代又趋上升。
目前该学派有东北语言学会与欧亚语言学会两个国际性组织,出版《语言学探索》等国际性学术刊物。
性质生成语法学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语法学。
其研究对象是内在性语言,而不是一般语言学家所研究的外表化语言。
外表化的语言指言语行为,说出来的话,音义结合的词句等;内在性的语言指人脑对语法结构的认识,以心理形式体现。
范围生成语法学研究范围限于人的语言知识或语言能力,而不是语言的使用。
生成语法学一般不研究话语的社会内容、交际功能和说话的环境等等。
目标过去结构主义语言学以观察语言现象并把它分类为目标,致力于搜集和处理语言素材;生成语法学以描写和解释语言能力为目标,提出语法假设和理论来揭示其规律,说明其原因。
例如它要说明儿童为什么能在2、3年内学会语言。
表达方式生成语法学与传统语法学的一个区别,是它使用数学那样的符号和公式来规定概念,表达规则,所以称为形式化的语法。
生成语法学家采用数学模拟的方法进行研究,其研究的对象是大脑的一种独特的认知系统──语法系统,因此乔姆斯基认为它属于经验科学,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学,最终将归入研究人脑机制的生物学。
乔姆斯基说,与其把生成语法看作一种理论,不如看作一门“学科”,其性质和研究方法与以往的语言学有本质的区别,而与其他自然科学则基本一致。
发展过程一般人认为,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有4个发展阶段,但是他本人认为只有两个转折点。
下文按他本人的意见,分语法规则系统和语法原则系统两项来叙述。
60年代的语法规则系统早期的生成语法学家研究以数学的集合论为语法研究的基础。
他们认为,每种语言都是句子的无穷集合,不能列举,只能用规则描述,因此学语言的人不可能一句句地学会,必须掌握语法规律。
但是,一般人虽有说话和听话的能力,却并不意识到有哪些规律在起作用。
生成语法学家认为,应该假设一套规则来描写语言能力。
例如用语类规则来描述句子、词组等各种语类的内部结构,用S→NP+VP来表示一个句子,句子(sentence)由一个名词词组 (noun phrase)加上一个动词词组(verb phrase)构成。
这种精确的、形式化的语法称为生成语法。
20世纪80-90年代曾邦哲从符号学的系统科学(《结构论》)观提出英语的语序结构由Vi.j.、Aj.v.(l.,a.,m.)、Nc.u.、P(C)四种词符的六种关联或连接模式相加展开构成。
他们认为,传统语法学的规则太含混,只能意会,不易发展成精密科学;结构主义语法学的规则又内容太贫乏,只能作成分分析,不易揭示丰富多彩的语言规律。
他们主张采用更加灵活的规则──转换规则,以便反映出下面这种规律:“他吃了这个苹果”,“他把这个苹果吃了”,“这个苹果他吃了”,这3个句子虽然表面不同,但彼此之间有其内在的联系。
转换规则也用形式化的符号表达,例如用X—V—NP→NP—X—V表示名词词组NP在句中变换了位置。
用转换规则的语法叫转换语法,既生成又转换的语法叫转换-生成语法。
现在一般称生成语法。
人的语言知识不仅有句法结构方面,也有语音和语义方面。
例如我们都知道句子中哪个词应该读得最重,某个句子是什么意思等等,因此完整的生成语法应该包括音系规则和语义规则,分别描写人们头脑中潜在的音系知识和语义知识。
乔姆斯基于1957年后做了几年研究,到了1965年便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生成语法系统,包括语类、转换、音系、语义 4个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有一定的顺序关系。
每个子系统都有一套规则,规则之间有一定的使用顺序,像用数学公式一样,逐步推导出句子来,不同的规则推导出不同的句子。
这样,生成语法系统好比一部机械装置,运转起来能够生成某种语言中的一切合格的句子,而且只能生成那些合格的句子。
80年代的语法原则系统经过不断研究,生成语法规则越来越丰富,规则系统也越来越复杂,结果是有利于描写,却不利于解释,不利于说明儿童怎么掌握语法。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乔姆斯基从70年代起另辟蹊径。
他认为,语法能力体现在辨别哪些句子合格,哪些句子不合格上,想要反映这种能力,不一定靠假设具体的规则来生成一切合格的句子,也可以靠假设更概括的原则来排除那些不合格的句子。
他觉得,掌握语法主要是掌握一些抽象的原则,于是他逐步转而深入研究什么是原则,原则有什么作用,有什么特点。
原则的第一个作用是限制句子结构。
例如“他不怕生病”可以改说成“生病,他不怕”,但是“他因为生病没有来”不可改为“生病,他因为没有来”。
这是因为前一句虽把“生病”提前,动词“怕”能够管住后面的“空位”,后一句把“生病”提前,介词“因为”就管不住后面的“空位”了。
这种空位他认为在语法上属于“空语类”,它必须受到严格控制,否则就不成句。
这种对句子结构加以限制的原则叫做管辖,它是一个概括性原则,可以说明许多现象。
例如英语要表达“谁买了什么”,可以说 Who bought what,但不可说What did who buy;要表达“他看起来年轻”,可以说 He seems to be young,但不可说He seems is young;又如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可以省略主语,英语、法语却不可以。
以上现象,表面上好象彼此毫不相关,其实与空位的管辖有关。
原则的另一个作用是限制语义解释。
在“小张说小李批评了他自己”中,“他自己”指“小李”,不指“小张”;而在“小张说小李批评了他”中,“他”可以指“小张”,不能指“小李”。
这是因为“他自己”所指的对象必须约束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而“他”所指的对象则不在此范围之内。
这个把语义解释加以限制的原则叫做约束。
它也能说明不同语言中的各种现象,假如把以上这两个句子译成其他语言,语义解释也受到类似的限制。
除以上所说这两条原则以外,还有其他原则,共同组成语法的原则系统。
由于80年代的生成语法用原则系统取代了60年代的规则系统。
现在通常用“管辖与约束理论”来概称对普遍语法原则系统的研究,简称“管约论”。
原则有普遍性,又有组合性。
几条原则配合起来可以说明一组语言事实,另外几条原则配合起来又可以说明另一组语言事实。
用为数不多的原则就可以解释各种语言中千变万化的现象,就象使用组合式家具那样方便。
用普遍语法的组合理论最能说明各国儿童为什么都能在短短的2、3年内掌握如此复杂的语言,这在乔姆斯基看来,就是揭示人脑语言思维规律的科学假设。
评价和影响对于生成语法,人们毁誉不一。
当前活跃在国际语言学理论界的孟德鸠语法、广义的词组结构语法、词汇-功能语法、关系语法等各派学者均与生成语法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他们接受乔姆斯基某些观点,却又反对他的另一些观点(见N.乔姆斯基)。
但是有两点大家基本上承认:生成语法与比它早出现的理论相比,有根本突破;对比它后出现的理论有巨大影响。
系统功能语言学基本概念系统功能语言学(system-functional linguistics)为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韩礼德Halliday 创立。
英文论点如下:Systemic Grammar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linguistic theories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Firstly, it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sociological aspects of language.Secondly, it views language as a form of doing rather than a form of knowing. It distinguishes linguistic behaviour potential from actual linguistic behaviour.Thirdly, it gives a relatively high priority to descrip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ular languages and particular varieties of languages.Fourthly, it explains a number of aspects of language in terms of clines (i.e. ungrammatical →more unusual →less unusual →less usual→ grammatical).Fifthly, it seeks verification of its hypotheses by means of observation from texts and by means of statistical techniques.Lastly, it has as its central category the category of the system.中文翻译:相对于其它语言理论,系统功能语法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它非常关注语言的社会属性,如何实现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