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

合集下载

2021-2022学年河南省郑州一中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2021-2022学年河南省郑州一中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2021-2022学年河南省郑州一中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试题数:12.满分:1501.(问答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疫”这个字人人散而远之.但就它的字形结构看.除了避之不及的“疒”.它里面的部分其实是“役”的省略.表示“疫”的意思同“役使”有关.因为古人认为.瘟疫大都是恶鬼驱役坏东西兴风作浪。

“役使”这种行为是人类为了改善生活条件所付出的努力.是人类智慧与社会进步的体现。

在我国古代.牛早已成为可供人们役使的一种富力。

比如在“犁”字中.“牛”表示犁这种农具以及用农具耕田都与役使牛有关。

《诗经》有一句:“皖彼牵牛.不以服箱。

”其中“皖”的意思是明亮。

“服箱”是驾车、拉车.因为“箱”最初指古代的大车.这两句诗说的是天空中闪闪发光的牵牛星它虽然名叫“牵牛”.却并不是被用来驾车的。

从这里我们可以推断.当时牛已经成为人们在生活中用于负重、运输的一种重要工具了。

大文豪苏东坡在一首题为《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的词中写道:“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这首词既写了春天的景色.同时也是一幅立春时节的民俗风情画卷.其中的“春牛”.是传统民俗中人们用泥土、芦苇或纸于立春前一日做成的“牛”.在立春那天用“春杖”鞭打“春牛”.以示迎春、劝农和催耕.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比较有趣的是“耕牛”从古至今指的都是耕田的牛;可是与之相对的“犁牛”.在许多古代的工具书中却被解释为“杂色牛”。

因为《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犁牛之子骅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句中“驻”原本指赤色马.随之也指赤色牛等.后来还表示赤红色。

我国古代有崇尚“正色”的传统“赤”与“青、黄、白、黑”同属五种正色.所以.赤红色的牛马被视为品相高贵。

因此.孔子的这句话是说有杂色皮毛的公牛.生下来的小牛犊却毛色赤红.人们可能因为小牛犊出身卑微而不让它当主角.可是圣明的山神水神也会像人一样舍弃它吗?这句话表明了孔子“不以出身论英雄”的主张。

郑州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郑州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郑州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9题;共18分)1. (2分) (2019高三上·天津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三峡,注定是一个不安宁的渊薮。

凭它的力度,谁知道还会把承载它的土地奔泻.成什么模样?在船舷上惊叫的外国游客,以及向我探询中国第一名胜的外国朋友,你们(终究/究竟)不会真正了解三峡。

我们了解吗?我们的船在安安稳稳地行驶,客舱内谈笑从容,烟雾缭绕。

明早,它会抵达一个码头的,然后再缓缓(启航/起航)。

没有告别,没有激动,没有吟唱。

——《文化苦旅·三峡》再列举下去有点“吊书袋”的味道了,就此打住吧。

我深感兴趣的问题是,在华夏大地的崇山峻岭中间,天柱山究竟凭什么赢得了这么多文学大师的厚爱?很可能是它曾经有过的宗教气氛。

天柱山自南北朝特别是隋唐以后,佛道两教都非常兴盛。

佛教的二祖、三祖、四祖都曾在此传经,至今三祖寺仍是全国著名的禅宗古刹。

——《文化苦旅·寂寞天柱山》选文中加下划线字的字音、字形、词语选择,均无误的一项是()A . 渊薮(sǒu)承载(zài)奔泻B . 模样(mó)船舷(xián)终究C . 起航吊书袋崇山峻岭D . 赢得气氛(fēn)古刹(shà)2. (2分)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 老监(jiàn )生谬种(miù)棘手嘻哈沸反盈天B . 氛围(fèn)杜撰(zhuàn)劲弩驽马穿流不息C . 草窠(kě)璀璨(cuǐ)谪居锋镝自名得意D . 号召(zhào)悚然(sǒng)聒燥嬉闹在所不辞3. (2分) (2017高一上·长春期末) 下列各句中没有偏义复词的一项是()A . 何不作衣裳B . 昼夜勤作息C . 便可白公姥D . 其日牛马嘶4. (2分)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活用类型与例句一样的一项是()例句:襟三江而带五湖A . 乐琴书以消忧B . 屈贾谊于长沙C . 而后乃今将图南D .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5. (2分) (2017高二下·惠安月考) 下列各句与“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句式相同的一句是()A . 沛公安在B . 若属皆且为所虏C . 为击破沛公军D . 此亡秦之续耳6. (2分) (2016高一上·翔安期中)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 .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C .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D .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7. (2分) (2017高二下·北京期中) 下列文言语句中划线词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期望)②三餐而反,腹犹果然(很饱的样子)③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美好)④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勉)⑤不如周公,吾之病也(缺点)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资质、禀赋)A . ② ④ ⑤ ⑥B . ① ② ④ ⑤C . ① ② ③ ⑤D . ② ③ ⑤ ⑥8. (2分) (2017高一上·扶余月考)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提到蓝莓,有口皆碑的是它明目的功效,那是因为蓝莓含有一种叫紫檀芪的自然化合物,是很好的抗氧化剂。

河南省郑州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

河南省郑州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

河南省郑州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现代文(共9分,每小题3分)微力量:微博彰显影响力①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微博在中国快速地发展和普及,大量传统媒体、政府机构、公私企业、公众人物入驻微博。

随着微博对社会生活的日益渗透,微博充分彰显了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力。

②长期以来,传统媒体一直身兼双重角色——信息中介者和议题主导者。

受众作为信息传播的终端,对新闻信息的处置是完全被动的。

微博的兴起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为普通公众提供了一个更为便捷的话语平台。

这是一个“人人都能发声,人人都可能被关注的时代”。

任何人只要拥有一定的技术知识和设备,都可以成为传播的主体,甚至成为“公民记者”。

微博关于突发事件的报道已达到“秒互动”地步,它可在几秒钟内向用户报道事件实况,用户甚至可以不到1分钟就做出反馈,其实时性、现场感以及快捷性,超过了传统媒体。

③微博带来的改变已经不只是媒介传播方式的改变,而且是新闻传播主体的移位。

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信息瞬息万变,各种新情况、新问题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涌现。

受人力、物力等条件的限制,任何传统媒体不可能在全国各地都设立分支机构,更不可能将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每个角落。

数量庞大的微博则不同,它散布世界各地,就像是无所不在的眼睛,可以深入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以一种旁观和参与兼备的姿态,注视和记录着身边发生的大小事件,并以更为多元化的观点和方式对事件进行传播和诠释。

④微博在直接发掘新闻议题的同时,也从传统媒介那里“抢”走了部分议题设置权。

目前国内正在形成一种新的舆论机制,即微博率先报道,传统媒体不断跟进,通过议题互动,共同掀起舆论高潮。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于10月3日晚在央视综合频道落下帷幕。

经过激烈角逐,江苏省连云港市13岁少年陈柯羽在正确写出“隳突”、“校雠”、“清泚”、“穷鞫”、“影戤”、“皤腹”六个词语后,战胜进入总决赛的其余19位选手,荣耀登顶。

对于听写大会中拿生僻字考察选手的做法,部分网友认为“汉听”走进了误区,甚至借这些生僻字造出“月辉倾洒的滩边,他将空空的许愿瓶放走,那沧澜骀荡远方是魂牵的故乡”、“搴芳流连葳蕤间,藜藿颟顸非剀切;哂纳贺仪谢翊赞,香醪酬宾岂惮烦”等神句进行调侃;更有人惊呼“那些早已被时代所淘汰的字词,那些一辈子都可能见不到的字词,有必要再从故纸堆里翻出来吗?”对此,总导演关文正却不以为然。

郑州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郑州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郑州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8题;共16分)1. (2分) (2015高一上·海南期中)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 共其乏困B .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C . 今闻购将军之首D . 卒惶急不知所为2. (2分) (2019高一下·湖州期末)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B . 道海安、如皋C . 常以翼蔽沛公D .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3. (2分) (2017高一上·武邑期中) 下列各组中两个句子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 . 夫晋,何厌之有是寡人之过也B . 大王来何操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C . 若属皆且为所虏燕国见陵之耻除矣D .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长于臣4. (2分)(2017·兰州模拟)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人的自驾游活动搞得风生水起,这将带动自驾游相关产业,形成产业链条,创造发展机遇B . 课后,一位宝鸡来的学生模仿霍松林将“古典、文、学”几个字时一板一眼的语气和情态,逗得大家直乐,旁边的霍松林也不以为然C . 雷厉风行,映照着互联网时代的速度,但也要避免一种错误倾向:面对新事物缺乏战略定力,盲目从事,一哄而上,速度情节严重D . 历史上,汤显祖不像莎士比亚那样得宠,但当下汤显祖及其《牡丹亭》所具有的近乎民族传统文化象征的地位,是莎士比亚望尘莫及的.5. (2分) (2019高二上·鹤岗期末)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用沧海横流来形容这次海啸恰如其分:巨大的浪涛横扫长达270多公里的海岸线,以无坚不摧之势在陆地上肆虐,所到之处皆被涤荡一空。

②“演员在荧屏里演人,在生活中没有理由不像人。

河南省郑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河南省郑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2021-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1.极限或许只是一根草叶延滨①最近常看一个电视节目,《挑战不行能》。

参与节目的人,都是平常与我们生活在一起的凡人。

但他们走上节目演播厅,都带上了常人认为不行能的“高招”,向人们认知的极限挑战。

比方说,驾驶员开着直升飞机,用支架开啤酒瓶盖;一个社区女民警,能从十五个装扮一样蒙面行走的孩子中,找出其中的四胞胎兄弟,连国际刑警李昌钰都感叹:“我不行,做不到。

”这个节目是对那些宠爱本身职业一般人的赞扬,也让我们看到,人的力量可以达到的极限边界。

②在挑战极限的同时,其实也是在提示人们,人的力量总有极限,不是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制造出来。

凡是那种超越极限的话,比方说骗皇上兴奋的“万寿无疆”,比方说骗士兵卖命的“刀枪不入”,都是骗人的话。

最近几年,几位诗人出乎人意料地去世,让我感到,与“挑战不行能”呈现的生命张力相反,生命的另一种特征,那就是脆弱和不堪一击。

③假如说生命是一只弓弦,《挑战不行能》里的仆人公们,绷紧的生命之弦,奏出了奇特的高音。

现实生活中,从我们身边离去的那些人,他们在某一个节点上,这根弦绷断了。

“压垮骆驼的最终一根稻草”这句话为人们所熟知,那么,谁能知道那最终一根稻草是什么?或许每个逝去的生命,最终那一根稻草不同。

由于不同,所以古人说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无常”。

庄子是洞悉生命奇特的大师。

他讲了三十三个寓言故事,大多与生命有关。

他讲“郢人运斧”的故事,说的是有个叫匠石的奇人,将郢人涂在鼻尖上的白粉用斧子削去却不伤及郢人的鼻子。

他还讲大司马手下有个锻钩刀的人,锻出的每一把刀轻重一样不差分毫,“非钩无察”方能得心应手。

这些都是古代“挑战不行能”的奇人。

同时庄子也讲生命的另一面,那就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他说,生命是有限的,天下的学问和学问是无终点的,什么都要想得到,那就活得太累了。

河南省郑州一中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河南省郑州一中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虽然她一再伪装以掩人耳目,在警方面前百般抵赖,然而面对确凿的证据,他贩毒的行为终于图穷匕见....。

②九寨沟之奇,在其水、云、雾,在其乍雨乍晴,波光云影,色彩斑斓,如梦如幻,使人不禁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③著名歌星刘欢演唱的蜀国为诸葛武侯举哀时的那首《哭诸葛》真是长歌当哭....,如泣如诉,让人潸然泪下。

④这位画家技艺超群,个性鲜明,正如他另类怪异的衣着,潇洒不羁的作派,但同行对他这种大礼不辞小让......的处世风格褒贬不一。

⑤上次他们来时看到的唯有疏疏落落的几栋房子,曾几何时....,这里已经矗立起了好多成片的住宅区。

⑥近日一些美国媒体指出,一度被视为与质量低劣同义的“中国制造”,已经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很多产业已变得高度专业化。

A. ①③⑥B. ②③④C. ①④⑤D. ②⑤⑥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 校门口停着一辆没有锁的自行车,保安看到了后迅速向部门报告,同时做好了相应的保护工作。

B. 过去中国的城镇化可以总结为“要地不要人”:要土地建设指标,但不要农民工到城里落户。

C. 走进古村,仿佛走进历史隧道--白墙黛瓦的明清书院民居,与散布其间的街巷、池塘、戏台辉映,已成为当地一个颇具人文内涵的旅游景点。

D. 一种新型的袖珍电脑将亮相本届科博会,它采用语音输入、太阳能供电,具有高雅、时尚、方便、环保的功能和作用。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

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

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①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②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③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

郑州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郑州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郑州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知识 (共5题;共10分)1. (2分) (2018高一下·浙江期末) 下列加下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间或(jiān)赊账(shē)翩翩起舞(piān)B . 提供(gōng)芜杂(wú)蜗角虚名(wō)C . 惊愕(è)蝉蜕(tuō)百无聊赖(lài)D . 草窠(kē)咀嚼(jué)沁人心脾(qìng)2. (2分) (2019高一上·南靖期中) 下列加下划线词语读音字形全对的一项是()A . 寥郭(liáo kuò)彳亍(chíchú)戮没(lù)斑斓(lán)B . 峥嵘(zhēng róng)忸怩(niǔ ní)青荇(xìng)浸渍(zì)C . 踌躇(chóu chú)漫溯(màn shuò)百舸(gě)杯勺(sháo)D . 桀鹜(jié ào)颓圮(tuí pǐ)长篙(hāo)喋血(dié)3. (2分)下列加线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0年前的那场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三中全会选择了以农村改革作为突破口,30年后的这场三中全会的关键词依然是农村改革。

时间仿佛走了一个轮回,却是旧瓶装新酒,两次会议所面临的形势与机遇已经迥然不同了。

30年前,中国百废待兴, 30年后,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步入世界前列,在经济全球化的格局中牢牢占据了一席之地;30年前,小岗村那张分田到户的生死契约是空谷足音, 30年后,中国改革已经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方面多层次深入展开。

A . 旧瓶装新酒B . 迥然不同C . 百废待兴D . 空谷足音4.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在印度、日本等国纷纷表示将力争增强本国文化的国际地位之后,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成了中国学者研讨的中心问题。

河南省郑州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及解答参考

河南省郑州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及解答参考

河南省郑州市语文高一上学期期中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原文】①绿皮火车上,绿皮车厢里,我第一次看到了这么多的绿皮人。

绿皮人,就是农民。

他们有六七十岁的老人,有十七八岁的少年,有三十来岁的中年,也有四十来岁的壮年。

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从全国各地汇聚到城市,他们有的一身尘土,有的满脸疲惫,有的衣衫褴褛,有的步履蹒跚。

但他们的眼睛都充满了希望。

②绿皮人,就是农民。

他们背井离乡,来到城市,为了生活,为了生计,为了子女的未来。

他们没有豪华的轿车,没有舒适的公寓,没有丰厚的工资,没有优越的待遇。

但他们有勤劳的双手,有坚韧的意志,有朴实的品质。

他们用辛勤的汗水,换取了城市的繁华,换取了家庭的幸福。

③绿皮人,就是农民。

他们默默无闻,他们无私奉献。

他们不图名利,不图回报。

他们只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撑起了城市的半边天。

④绿皮人,就是农民。

他们勤劳、朴实、善良。

他们诚实守信,他们热情好客。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⑤绿皮人,就是农民。

他们有梦想,有追求。

他们渴望知识,渴望进步。

他们愿意为了梦想,为了追求,付出一切努力。

【小题1】请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小题2】文章中“绿皮人”指的是什么?【小题3】请分析文章第③段的表达方式。

【小题4】文章第④段中“绿皮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句话有什么作用?【小题5】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绿皮人”的认识。

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阅读文章】《青春的记忆》在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第一次踏入了高中校园。

一切对我来说都是那么的新鲜,那么的不知所措。

校园里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仿佛在诉说着青春的故事。

而我,一个懵懂的少年,即将在这里开启一段全新的旅程。

高一上学期,我们开始了语文课的学习。

那位语文老师,一个中年男子,满头银发,却总是带着一股不羁的气息。

他的课堂充满了激情,每一次朗读都让我们仿佛置身于文章的世界。

河南省郑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河南省郑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郑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道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和重要载体,汉字既集中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特性,又参与塑造了这些特性。

汉字是世界上三大自源文字体系之一,也是唯一持续使用至今的文字体系。

汉字体系的悠久性、持续性和稳定性,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得以记录、保存和传承,形成了世界上保存数量最多的古典文献。

汉字贯通古今,通过汉字典籍可以神交古人,理解和掌握中华文明的内核和精髓。

汉字本身也承载和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通过准确揭示和科学阐释其中蕴藏的内涵,可以直接理解中华文化的核心,展示中华文化传承有序的历史。

汉字是中华文化传承的标志,这种传承是真正的中华基因。

无论历史长河经历多少曲折,汉字体系一直保持基本稳定,犹如定海神针,维系了中华文明的根脉,推进了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和传播。

汉字是中华文化自主孕育的智慧结晶,彰显了中华民族锐意创新的精神。

汉字体系之所以能够绵延数千年而不绝,就在于能够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完善文字构造方式,丰富字词表达。

汉字由产生之初的象形文字为主,发展出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再到形声字为主,突破以形表意,体现出中华民族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演变。

汉字形体由不规则的块状逐渐演变成正方形的进程,映照着中华文明发展进步的历程。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郑州一中2021—2022学年上期中考24届高一语文试题说明: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案统一填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疫”这个字人人敬而远之,但就它的字形结构看,除了避之不及的“疒”,它里面的部分其实是“役”的省略,表示“疫”的意思同“役使”有关,因为古人认为,瘟疫大都是恶鬼驱役坏东西兴风作浪。

“役使”这种行为是人类为了改善生活条件所付出的努力,是人类智慧与社会进步的体现。

在我国古代,牛早已成为可供人们役使的一种富力。

比如在“犁”字中,“牛”表示犁这种农具以及用农具耕田都与役使牛有关。

《诗经》有一句:“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其中“睆”的意思是明亮。

“服箱”是驾车、拉车,因为“箱”最初指古代的大车,这两句诗说的是天空中闪闪发光的牵牛星它虽然名叫“牵牛”,却并不是被用来驾车的。

从这里我们可以推断,当时牛已经成为人们在生活中用于负重、运输的一种重要工具了。

大文豪苏东坡在一首题为《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的词中写道:“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

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

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这首词既写了春天的景色,同时也是一幅立春时节的民俗风情画卷,其中的“春牛”,是传统民俗中人们用泥土、芦苇或纸于立春前一日做成的“牛”,在立春那天用“春杖”鞭打“春牛”,以示迎春、劝农和催耕,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比较有趣的是“耕牛”从古至今指的都是耕田的牛;可是与之相对的“犁牛”,在许多古代的工具书中却被解释为“杂色牛”。

因为《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犁牛之子骍且角。

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句中“骍”原本指赤色马,随之也指赤色牛等,后来还表示赤红色。

我国古代有崇尚“正色”的传统,“赤”与“青、黄、白、黑”同属五种正色,所以,赤红色的牛马被视为品相高贵。

河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上)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答案在最后)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在郭沫若和惠特曼的诗歌意象群中,“海洋”都占据了重要地位。

二者是以影响关系存在的,惠特曼海洋诗的风格改变了中国传统诗歌中提及海洋时的情感。

受儒道自然观的影响,中国传统诗歌中的大海往往只是人们观赏的景象,诗人大都是借景抒情,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传统“发乎情、止乎礼”的诗歌教义往往限制着古代诗人想要酣畅淋漓地抒情达意的愿望。

《唐诗三百首》里有很多嵌有海的诗句,如白居易写“忽闻海上有仙山”,李白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等,但海洋在这些诗里,没有像日、花、江、河那样成为诗人讴歌的正面对象,它只不过是一种抽象的地理遥远的概念。

“五四”的时代精神呼唤着狂飙突进的诗风,只有充满高于人类力量的自然物象才能和这一时代精神契合。

于是,新诗的先驱们从惠特曼诗歌中汲取精神,对中国传统诗歌理论和实践进行大胆改造。

这种创造体现在主体对大海的态度上,就是从畏惧向渴望征服转变。

古诗中海的形象表现出慷慨悲凉的在少数,表现变幻莫测、诡异奇绝居多,这里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心理,即对大海的神秘莫测的恐惧情感与隔膜态度。

惠特曼诗中满是由气势恢宏的大海激发而出的直面挑战的勇气和毅力,给了郭沫若等很多现代诗人以很深的启发。

在《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诗人展现出海洋的博大神秘、势不可挡的气势。

相比于古诗中温柔婉转、发乎情止乎礼的抒情,郭沫若诗中的海洋之形、声、味以直观真切的感受洗涤了读者的内心世界。

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郑州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期中考试试卷语文(150分钟 150分)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存。

一、现代文阅读(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小题。

(本题共4小题,16分)大红花李娟大红花五十多岁的光景。

花白头发,大嗓门,高鼻梁,身高一米八。

粗胳膊粗腿虎背熊腰,往那儿一站,中流砥柱般稳稳当当,雷霆不能撼之。

可惜这样一副气派的身材,平日里却衣装破陋滑稽。

我们通常看到的情景会是:上面一件小了三码的短背心,亮堂堂地露出肚脐眼,下面一条抹布似的长裙拖在脚背上。

此外,她还从不穿袜子,光脚岋一双男式破拖鞋。

脚趾头脏得何其狰狞,獠牙般凶狠。

不过劳动人民嘛,整天辛苦奔忙,不甚讲究也是无可厚非。

但是,大红花就“不讲究”得有些过分了。

在我们的蒙古包迁移此处之前,我叔叔独自在大红花所在的村庄住了很长时间。

本地礼俗是单身汉不用自己开伙,可随意上门混饭。

于是他就挨家挨户轮流混。

但是大红花家,只去过一次,从此再也不敢去了。

不说别的,她家的黄油就能吓跑一切客人——颜色黄得快要发红,跟放过了十个夏天似的。

我叔叔说,那油又稀又软,上面陷满了苍蝇,死了的已经一动不动,活着的还在拼命挣扎。

单身汉四处混饭也就罢了,大红花全家上下好几口人,照样也靠混饭过日子。

一到吃饭的点儿,她出门远眺一番,谁家的烟囱最先冒烟,就率领老公儿子儿媳孙子一群人直奔而去。

别人家有啥吃啥,倒也不挑剔。

但若是有啥不吃啥,她就会发怒。

比如灶台上明明挂了风干肉,锅里还煮着素面条。

她定会上前帮忙把肉摘下来,亲自“啪啪啪”剁成块,统统扔进面条锅。

她走进我家蒙古包,环顾一周,立刻锁定目标。

河南省郑州市第十二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河南省郑州市第十二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河南省郑州市第十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历史上普遍恒久的特征,主要指人类文化在表现形式上的丰富多样,如文化内容上的差异、文化地域上的特色等。

多样性是世界文化拥有魅力的前提,无论对于世界还是一个国家,只有保持文化的多样性,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才真正富有意义。

然而,全球化使得文化多样性面临严峻威逼,加剧了不同文化系统之间的惊慌程度。

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形常常是处于强势文化一方对于弱势文化实行了“文化霸权”或“文化殖民”,试图将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强加于对方。

由此导致的文化冲突就在所难免,英国史学家汤因比曾经用“挑战与应战”来指称这种文化互动模式。

今日,很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常常在“文化普遍性”与“文化特性”之间纠结。

在人类全球化发展的今日,守护文化多样性,是关涉人类文化发展将来的大问题。

那么,如何致力于文化多样性的形成与发展呢?首先,要留意把握文化特性同普遍性、民族性之间的合理张力。

人类的现代化实践推动了全球文化的沟通和沟通,但不行能完全取消文化生产和消费的本土性,因为人类须要结构的差异性和志向欲求的丰富性,只能由文化的多样性来表达和满意。

文化的恒常价值常常是渗透于文化多样性之中的,因此我们必需以文化多样性来反抗、订正、平衡单一的资本与市场逻辑,不能让现代化、工业化以及物质的增长取代文化的进步、精神的富有。

唯其如此,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志向才可能真正实现。

其次,在今日文化多样性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间须要培育宽容精神。

宽容性原则是文化一体化时代不同文化间理解与沟通的基本准则,它意味着我们要以一种包涵的、不抱偏见的心态来看待与自己相异的文化。

尤其是不要看到别人的文明与自己的文明有不同,就感到不顺眼,就要想方设法去改造、去同化,甚至企图以自己的文明取而代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 仁爱礁是南沙群岛的一部分,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据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公务船在有关海域进行正常巡航是无可厚非的。

B . 为了确保节日期间电力正常供应,各家发电厂的职工宵衣旰食坚守在工作第一线。

他们放弃了休息,才使我们节日的生活质景有了保障。

C . 日本右翼修改《和平宪法》的目的就是重整日本军备,彻底放开束缚日本的绳索,它究竟能在发展军事力量方面走多远,我们拭目以待。

D . 古语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循序渐进,我们学习就要登高自卑,一步一步地上进,切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

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 . 历史证明了一个真理: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从民族的进步中得到补偿。

正是深重的灾难,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百折不挠、自强不息。

B . 造成高房价的原因主要是土地财政的病灶、腐败枉法的危害、房地产商唯利是图的不良行为和炒房者“搅混水”的混乱等因素引起的。

C . 上海世博会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的综合类世博会,也是历史上国际参展方最多的。

D . 在第41个世界地球日即将来临之际,国土资源部确定我国今年地球日的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

3. (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狗是忠义、勇敢而又聪明的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狗成为人的得力助手。

①专门训练军犬、警犬,把狗用于军事、案件侦破等方面②它的嗅觉细胞数量是人的24倍,可以分辨大约两万种不同的气味③比如牧民的狗,为了保护羊群,敢于同恶狼猛斗④人们充分利用狗的这种特殊的天赋⑤狗可以听到10万赫兹以上的声音⑥代替主人做一些危险的事A . ③②①⑥④⑤B . ③⑥⑤②④①C . ⑤④①③②⑥D . ⑤②④⑥①③4. (2分) (2017高二下·福建期中)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国人”通常指一个国家的人民,不过西周时期的“国人”是指城邑及其附近的人。

他们不是奴隶,有一定的人身自由,主要从事第二产业(手工业)、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工作。

B . “相”是中国古代官职名。

春秋时始设此官职,后世沿袭。

或称“相国”,或称“宰相”,或称“丞相”。

多为文官之长。

C . 爵,在文中指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

周以后各封建王朝都有封爵制度,爵称和爵位制度虽然因时而异,但被封爵者都有封地且可世袭。

D . “寡人”是秦始皇之前的君主的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常用。

而在其后皇帝一般都以“朕”自称。

各代体制习惯各有不同,一般被封诸侯王者也可自称“寡人”。

5. (2分)下列加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 而其中小有舛漏舛:差错。

B . 多一篇之损矣损:损失。

C . 士当以器识为先器:器量。

D . 先生君子但用文章提奖后生奖:奖励。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6分)6. (6分)(2017·烟台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庭院无风花自飞﹣﹣邵雍击壤体的渊源与体式王利民《伊川击壤集》中的诗篇载录了邵雍的思想、学术、志愿、情感与德行,是他的生平经历与人格风范的艺术化反映。

从形式与内容方面来看,邵雍所创造的击壤体既确立了文人诗的一种全新的体式规范,又凝聚了北宋时代的理学思潮,是儒门哲理诗的轴心体现。

击壤体的形成根基于唐宋之际由崇文到尚理的学术变迁、反朴还淳的士风变易和趋于平易朴实的文风走向。

四库馆臣在《击壤集提要》中对此有清晰的辨析:“自班固作《咏史》诗,始兆①论宗:东方朔作《诫子》诗,始涉理路② .沿及北宋,鄙唐人之不知道,于是以论理为本,以修词为末,而诗格于是乎大变。

此集其尤著者也。

北宋自嘉祜以前,事事反朴还淳,其人品率以光明豁达为宗,其文章亦以平实坦易为主,故一时作者,往往衍长庆余风。

王禹傅诗所谓‘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杜甫是前身’者是也。

邵子之诗,其源亦出白居易。

而晚年绝意世事,不复以文字为长。

意所欲言,自抒胸臆,原脱然于诗法之外。

”这是在全面把握中国古代哲理诗发展轨迹和北宋士风、文风的基础上,对《伊川击壤集》所作的归纳。

尽管它对哲理诗的形成和演化过程的考察显得粗略而欠准确,但它对邵雍诗歌的体式特征、创作原则的总结平实公允,富有卓识。

邵雍以哲人身份写作诗歌,着意塑造理学的精神文化结构,自觉充当道德文化的立法者和解释者,而无意于遵循传统诗歌规则。

依据传统的诗学规则对他的诗歌作艺术判断只能斫伤击壤体的文化价值和个性价值。

清代何一碧在《论诗》诗中吟道:“诗家说理常嫌腐,《击壤》歌谣宜另看。

”其另眼相看的应是《伊川击壤集》中有着自然景物刻画、风格清新活泼的诗篇。

而这些诗歌往往在感性中寓有理性。

在想象和知觉中寓有义理。

如邵雍《暮春吟》:“林下居常睡起迟,那堪车马近来稀。

春深昼永帘垂地,庭院无风花自飞。

”诗人的从容静定气象从春日的大化流行中呈现出来。

儒道两家在修身、养心问题上的总体思路是通过否定感性自我来实现精神超越,而邵雍则强调在个体生命的感性存在中实现内在超越。

他认为修身是为了形体上求安,养心是为了心灵上求乐,他的《天人吟》说:“身安心乐,乃见天人。

”天人合一的安乐境界就是邵雍所追求的道德化境。

四库馆臣认为击壤体源出于白居易。

这是着眼于二者流畅浅近的语言风格而言的。

其实,白诗的通俗晓畅,是经过千锤百炼、作了许多艺术加工的结果。

这和邵雍直抒胸臆、伫兴而就的创作方式大异其趣。

在这个时代,洛阳文人多以白居易为师法对象,但击壤体所体现的理学价值原则、重意识甚于重技巧的创作原则使得它不可能成为白体诗的承流接响。

邵雍本人鸟瞰诗史,仅仅标举《诗经》为诗歌典范。

他喜爱陶渊明诗文,主要是钦慕陶氏的人格。

和陶渊明一样,邵雍的生活和人格紧密地交织在他的诗中。

其诗歌风格与生活风格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都是深思熟虑后的选择。

二者都以平易质朴为特征,都与人为矫饰相悖离。

二人的诗都有一定的自传性,都有一种表现自我和得到理解的强烈愿望。

由于本人的不断出场,诗人自身成了诗歌观照的主体,家园生活构成了重要的主题。

他们那具有自我满足感的隐士形象及其特异的个性,主要是由自己的诗作塑造的。

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说:“白沙③虽宗《击壤》,源出柴桑④。

”指出陈献章诗歌与陶诗、邵诗间的前后继承关系,同时也表明了陶诗与邵诗存在同中之异。

击壤体有着突出的原创性,其体式固然和《诗经》相去甚远;其浅近的语言和陶诗的简古风格也不相同。

其实,邵雍仰幕的是《诗经》的济世精神和陶诗任真自适的意趣,而没有着力追仿《诗经》和陶诗的艺术形式。

(选自2016年12月16日《光明日报》,有删改)【注】①兆:开始。

②理路:道理,理论。

③白沙:指明代思想家、诗人陈献章,因陈献章曾在白沙村居住,故人称白沙先生。

④柴桑:古地名,是陶渊明的故里,后人便以“柴桑”代指陶渊明。

(1)关于邵雍的击壤体诗歌,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 唐宋之际,学术逐渐追求理性,士风逐渐返朴归淳,文风逐渐崇尚平实,这是邵雍击壤体诗歌产生的基础。

B . 击壤体诗歌在内容上体现了北宋时代的理学思潮,在形式上确立了文人诗的体式规范,是儒门哲理诗的典型代表。

C . 击壤体诗歌彰显了邵雍的诗歌创作原则,即追求任真自适的意趣和清新活泼的风格,反对沿袭传统,反对形式技巧。

D . 击壤体诗歌星现出理学的精神文化结构。

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个性价值,与邵雍的哲人身份相称。

(2)下列关于邵雍诗歌的渊源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 邵雍的诗歌创作以论理为本,其创作理论远宗班固的《咏史》诗和东方朔的《诫子》诗,近学杜甫和自居易。

B . 邵雍与自居易的诗歌都体现出流畅浅近的语言风格,但他们的创作方式却迥然不同,白诗精心锤炼,而邵诗则自然而为。

C . 邵雍注重意识,注重理性,追求天人合一的安乐境界。

其诗歌创作思想直接来源于儒家和道家在修身、养心上的思想。

D . 邵雍的击壤体在语言风格上刻意模仿陶渊明,二人作品都表现家园生活和隐士情怀,反对矫饰造作,追求简单质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四库馆臣对中国古代哲理诗的形成和演化过程进行了系统科学的梳理归纳,对邵雍诗歌的体式特征、创作原则做了平实公允的评价。

B . 邵雍自觉充当道德文化的立法者和解释者,他感悟生活,以诗诠道,创造了理学的诗化形态,折射出时代的风采。

C . 邵雍的《暮春吟》让人在生动感人的暮春景象中体味出诗人从容镇定的精神气度,表现了诗人感性自我与客观外界的有机融合。

D . 邵雍身上综合着不同类型的特点:他有读书人的济世精神,也有独居山林的隐士情怀;既具有哲学家的深逐思维,又饱含诗人的灵感和才情。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7. (11分)(2017·晋江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王崇古,字学甫,蒲州人。

由郎中历知安庆、汝宁二府。

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四十三年,改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

崇古喜谭兵,具知诸边厄塞,身历行阵,修战守,纳降附,数出兵捣巢。

寇屡残他镇,宁夏独完。

隆庆初,加右副都御史。

吉囊子吉能据河套为西陲诸鄙长,南扰河、湟番族,环四镇皆寇。

其冬,进崇古兵部右侍郎,总督陕西、延、宁、甘肃军务。

崇古奏给四镇旗牌,抚臣得用军法督战,又指画地图,分授诸大将赵岢、雷龙等。

数有功。

吉能犯边,龙等出花马池、长城关与战,大败之。

吉囊弟俺答纳叛人赵全等,据古州地,东入蓟、昌,西掠忻、代。

四年正月,诏崇古总督宣、大、山西军务。

崇古禁边卒阑出,而纵其素通寇者深入为间。

又檄劳番、汉陷寇军民,率众降及自拔者,悉存抚之。

归者接踵。

其冬,把汉那吉来降。

把汉那吉者,俺答第三子铁背台吉子也。

崇古念因此制俺答,则赵全等可除也,留之大同,慰藉甚至。

俺答方掠西番,闻变急归,索把汉甚急,使使调之。

崇古令把汉绯袍金带见使者。

俺答大喜,屏人语日:“我不为乱,乱由全等。

天子幸封我为王,永长北方,诸部孰敢为患。

即不幸死,我孙当袭封,彼受朝廷厚恩,岂敢负耶?”遂遣使,并请互市。

崇古以闻,帝悉报可。

俺答遂缚全等十余人以献,崇古亦遣使送把汉归。

崇古广召商贩,听令贸易。

布帛、菽粟、皮革远自江淮、湖广辐辏塞下。

崇古仍岁诣弘赐堡宣谕威德,诸部罗拜,无敢哗者,自是边境休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