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合理宏观税负实证研究的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范文

中国税制进程中关于宏观税负问题研究的文献述评姓名:学院:年级专业:联系方式:参赛组别:研究生组(本科生组)中国税制进程中关于宏观税负问题研究的文献述评*内容提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行和市场化改革的稳步推进,经济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税负的轻重与政府、企业息息相关,日益得到广泛的关注。
在新一轮税制改革的攻坚阶段,正确认识宏观税负问题事关本轮税制改革的阶段性规划和改革进程。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宏观税负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以期更为全面地显现宏观税负及其相关研究的全貌。
关键词:宏观税负统计口径税制结构宏观税负代表着一定时期内一国政府通过税收等形式占有的社会财富总量。
在政府收入以税收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情况下,适度的宏观税负水平,既是确保政府有效行使其职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基础,又是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
①早在计划经济时期,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统治地位,国有企业缺乏独立的经济利益,其纯收入要以税收和利润的方式上缴国家,对企业而言,税利是无分别的,宏观税负问题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行,经济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税负的轻重与政府、企业息息相关,日益得到广泛的关注。
正因为如此,宏观税负也就成为财税领域所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近年来,有关学者在宏观税负的基本概念及划分、宏观税负的现状及水平的估计、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宏观税负的优化和调整等方面展开了研究。
本文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以期更为全面地显现宏观税负及其相关研究的全貌。
一、对宏观税负基本概念及口径划分的研究(一) 宏观税负的概念及分类的研究关于税收负担的概念,刘志城(1992)认为,税收负担就是指纳税人承担国家税收的状况,反映一定时期内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税收分配数量关系○1。
对于宏观税负,教科书上一般认为是从国民经济总体看的税收负担水平,反映一国社会成员的税收负担的整体状况。
许善达(1999)认为,宏观税收负担是指一国纳税人整体所缴纳的税款总额占该国同期社会剩余产品的比重及其内部结构状况○2。
税收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税收管理课题文献综述一、课题研究背景及目的现代税收制度的本质是税收治理的现代化。
现代税收制度具有税收法定、公开透明、各税种协调配合、动态优化和征管高效等特征,具体包括税收理念和税收理论的现代化、税收治理制度环境的现代化、税法制订过程的现代化、税制体系的现代化和税收管理现代化五个方面。
其中,税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是贯彻税法制订和执行全过程的税收法治现代化。
现代化是一个涉及经济、政治、社会和心理等多层面的“总体转变”,不同学科对“现代化”有不同角度的解读。
总的来看,相对于“传统”而言的“现代”描述的是一个基于生产力快速发展并继而影响整个经济、社会、文化、心理等多个领域,以“理性”为特征的,具有“整体性”的社会状态。
现代化强调的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渐成熟,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现行税制与当前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到了急需解决的时刻。
税收立法的不规范,立法层次太低,税收管理体制缺乏权威性的法律规范,由于没有一部完整的《税收基本法》,我国税收立法机构和其立法权限的划分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稳定的原则,于是就无法形成一个国家完整的税法体系,难以对税收管理体制作出国家法律性的规定.税收管理权限内容划分不清,从目前中央和地方税收管辖权来看,貌似划分的清楚明了,而由于未形成一个系统的法律体系,税收管理权限内容的划分缺少了法律的支持。
地方税收管理权限法制性差、内容杂乱、权限有限,现阶段,我国地方税管理权限没有一个专门的完整的法规或制度来确定或划分地方税收管理权限,地方税收管理权限相当有限,税收管理的权限与政府事权、职责不挂钩,目前地方政府主要的财政收入是税收,但是在现行的地方税种中,却没有能承担主体的税种,这也是制约地方税收收入重要的因素。
目前我国税收管理体系存在诸多问题,我国的税收制度偏重“管理”,为了改善现状,可以从“治理”这个新的角度来看待税收管理问题。
二、研究现状(一)税收管理与税收治理的区别“治理”一词最早出自西方政治学家和管理学家所主张用“治理”替代“统治”而提出的概念。
中国宏观税负的回顾、反思与展望

中国宏观税负的回顾、反思与展望李普亮贾卫丽(惠州学院,广东516007)内容提要:宏观税负是中国财税领域的热点话题,也是影响中国财税改革的重要因素。
本文基于1978年-2018年中国税收数据及国内相关文献研究发现,改革开放40多年来,大中小口径的宏观税负均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变化,但基于不同口径刻画的宏观税负表现出显著差异,并且宏观税负高低与微观税负轻重存在一定程度偏离,进而认为,大口径宏观税负是度量中国宏观税负的合意指标,合理的宏观税负应当坚持客观标准和主观标准、征税必要性与征税可能性的协调统一。
随着中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的落地生根,未来一定时期内宏观税负有望在现有水平上进一步降低,但从长期来看,中国宏观税负下降的空间有限,须以转变政府职能为“牛鼻子”,从支出端控制宏观税负的上升压力,以优化宏观税负结构为重点,增强微观主体的税负承受力,以推进财税治理的民主化和法治化为突破口,增强微观主体对宏观税负的认同感。
关键词:宏观税负减税降费微观税负中图分类号:F812.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544(2019)12-0048-12〔收稿日期〕2019-11-12〔作者简介〕李普亮,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财税理论与政策;贾卫丽,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制造业企业税负压力的形成机理及化解路径研究”(18BJY224)。
税收是国家参与社会产品分配和再分配的基本形式,也是政府连接企业和居民最紧密的纽带,更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
一个国家或地区税负合理与否不仅制约着政府的收支规模和调控能力,还会影响微观主体的经济财富与发展活力,对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协调各方主体利益、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影响深远。
可以说,宏观税负既是一个公平问题,也是一个效率问题,它的合理性水平直接影响着公平和效率的实现程度。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宏观税负备受各界关注,尤其对于宏观税负的高低,各种争议不绝于耳。
宏观税负问题研究:一个文献综述

关键 词 : 宏观 税 负; 统计 口径 ; 影 响 因素 中图分 类 号 : F 8 1 0 . 4 2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0 0 8— 9 3 0 6 ( 2 0 1 3 ) O 1— 0 0 2 9— 0 4
宏观 税 负是 指私 人部 门 因政府 课税 而放 弃 的资
义 。丁文 ( 1 9 8 7 ) 认为, 宏 观税 负 是 国家 通 过课 税 的
源, 衡量 了一个国家的总体税负水平 , 用一定时期政
府课 税 总 额 占 国 民 生 产 总 值 的 比 重 来 反 映 ( 庞 凤
方式给纳税人造成 的负担程度。胡怡建 ( 1 9 9 5 ) 将 丁文的宏观税负概念进行 了解释, 认为税 收加 给纳 税人的负担程度其实就是指给纳税人造成的经济利
【 税收与企业】
宏观 税 负 问题 研 究 : 一个 文 献 综 述
张 楠
( 中南财经政 法大学 , 湖北 武 汉 4 3 0 0 7 3 )
摘 要: 随着《 福布斯》 “ 税 负痛苦指数” 排名热议 , 宏观税 负问题不仅成为政 府、 学者研 究的对 象, 也成为普通大众关注的焦点。在增值税“ 扩 围” 和结构性减税的政策背景下, 正确认识宏观税 负 问题关系着税制改革和税收政策的规划与进程。本文 旨在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 于宏观税 负及相
益损失。刘志诚 ( 1 9 9 6 ) 认 为宏观税负体现 了税 收 分配 的 流 量 , 是 纳税 人 承 受税 收 的状 态 或度 量。 朱 明熙 ( 1 9 9 7 ) 对 这 种 宏 观 税 负 的 度 量 进 行 了具 体
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现状分析与合理性研究

经济与发展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现状分析与合理性研究江南大学 戈程禹摘要:宏观税负是指一国总体税负水平,与其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宏观税负的合理性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本文针对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合理性展开研究。
从关于该问题的文献综述开始,介绍了关于宏观税负的概念、统计口径和合理标准。
从质和量两个标准分析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并针对其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宏观税负;税制;合理性;标准一、引言宏观税负是指一国总体税负水平,与其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宏观税负的合理性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本文结合实际数据对于我国宏观税负是否合理的问题展开分析研究,并对优化我国宏观税负水平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文献综述(一)宏观税负的概念目前,学界并没有对宏观税负的概念进行统一界定,学者根据不同的研究角度,赋予其不同的含义。
按照西方财税理论关于“宏观客体税收负担”的解释,“宏观税负”指“整个税源的总体税负状况,通常以税收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或税收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表示”。
丁文(1987)认为,宏观税负是国家通过课税的方式给纳税人造成的负担程度。
朱明熙(1997)对这种宏观税负的度量进行了具体解释,即纳税人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缴纳的税额,是一种绝对数值的解释。
杨斌(2003)则是将承受宏观税负的承受者——纳税人的概念进行了扩展,认为税负不光给个人或社会带来负担,还可能由社会承受。
孙玉栋(2006)将学者们的宏观税负概念进行了总结,税收是指由于政府征税减少了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从而使纳税人承受经济负担,反映了一定期间内政府与纳税人对社会资源的配置情况,用政府税收占纳税人税源的比重。
(二)学界对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评价杜薇(2016)分析我国理念GDP增长率及税负的区域、行业、纳税阶层差别认为我国的税负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是一致的,不存在大幅度减税的空间,但税收负担较为不公。
林颖(2018)按IMF和OECD的政府税收口径分析认为不论是以不包含社会保障缴款的宏观税负口径,还是以包含社会保障缴款的宏观税负口径进行衡量,与国际水平相比,我国的宏观税收负担总体较低。
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分析及对策研究

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分析及对策研究1. 概述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税收体系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税收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经济发展和分配财富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分析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2. 税收体系及税种我国税收体系包括中央和地方两个层级,主要税种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消费税、关税等。
这些税种在宏观税负中起到重要作用。
在我国的税收体系中,增值税是最主要的税种之一。
根据统计,增值税占据我国税收总收入的较大比例。
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也是重要的税种,对于调节收入分配起着重要作用。
消费税主要针对特定消费品征收,关税则是我国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种。
3. 宏观税负水平分析宏观税负水平是指税收对经济总体的负担程度,它对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有着直接影响。
在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相对较高,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高企业税负我国企业税负较高,主要是由于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的征收较重。
企业所得税对于企业利润的征收比例较高,这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创新能力产生了一定的制约。
另外,增值税作为流转税,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环节都有所负担。
3.2 相对低税负分配我国个人所得税对于高收入人群的征收较重,但对于低收入人群的征税程度相对较低。
这导致了税收负担在一定程度上由中低收入人群承担,加剧了社会贫富差距的问题。
3.3 不合理的消费税征收我国消费税主要针对特定消费品,但在征收上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一些消费品的税负较高,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另外,消费税征收也存在一定的漏洞,导致了税收收入的损失。
4. 对策研究针对我国宏观税负水平较高的问题,可采取以下对策来进行改善:4.1 减少企业税负可以通过降低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的税率来减轻企业税负。
降低企业税负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创新能力,提高经济效益。
4.2 平衡个人所得税负应当对个人所得税进行合理的调整,对高收入人群加大征税力度,同时适当减轻低收入人群的税收负担。
论我国合理的宏观税负水平及达到途径

第17卷第5期2004年9月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IOfhenanbusinessCOIIege VOI.17 NO.5Sep.2004收稿日期:2004-04-30作者简介:党明灿(1973-),男,河南新乡人,郑州大学商学院金融学硕士生。
李甲林(1973-),男,河南信阳人,河南省建设投资总公司会计师。
论我国合理的宏观税负水平及达到途径党明灿,李甲林〔郑州大学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52〕〔河南省建设投资总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0。
〕摘 要:在我国的税费制度改革中,合理的宏观税负水平的标准的确定是一个关键。
国内学者对税负的高低评价不一,主要在于比较的标准不一样,但应以发展中国家的宏观税负平均水平为标准。
若以此标准为基础对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进行评价,看来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显然过重,因此应进一步加以改进。
目前,要达到合理的宏观税负水平,则应降低税率,实行费改税,并完善税收征管制度。
关键词:宏观税负水平;标准;途径中图分类号:F812.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928(2004)。
05-0057-03税收负担问题是一个国家税收制度的核心问题,税收负担的大小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政府履行其社会职能的能力。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加入WTO 后,根据WTO 的要求和我国的承诺,税费制度改革已不可避免。
而如何对当前的税费制度进行合理的调整,以保持一个适度的税负水平尤为重要。
目前,理论界对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较轻,因此应增税;另一种认为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较重,因此应减税。
笔者认为,宏观税负水平高低问题的关键是确定合理的宏观税负标准。
本文从这个角度出发,评价我国目前的宏观税负水平,并进一步探讨达到合理宏观税负水平的途径。
1.合理的宏观税负的内涵宏观税负是指一个国家总体的税负水平,一般通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政府所取得的税收收入总量占同期GDP 的比重来反映。
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研究文献综述作者:张东敏吴晶晶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8年第23期摘要: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减税措施的实施,宏观税负问题不再只是政府部门和学者们研究的对象,逐渐也成为普通百姓所关注的热点。
通过对近年来关于宏观税负水平及相关问题的研究进行系统梳理,阐明不同层次宏观税负水平的内涵,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
关键词:宏观税负;统计口径;产业税负;企业税负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8)23-0140-03通常来讲,宏观税负是指国家一定时期内的税收总量占生产部门全部产出的比重,即宏观税负反映了全社会的总体税负水平。
有数据显示,近些年来我国税收总额的绝对数值在持续增长,税收增速比GDP增速快,而GDP增速又比居民收入增速快,政府部门利用税收工具在国民财富积累过程中获得了更大的份额。
政府占取的“大”份额是否在合理区间、是否在纳税人可承受范围之内,成为了众多学者讨论的焦点。
与此同时,在历年《福布斯》发布的税负痛苦指数(Tax Misery Index)排名中,中国大陆排名也都十分靠前。
尽管国内学者并不十分认同税收痛苦指数的说法,但对于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高低问题也并未达成共识。
很多研究者对我国宏观税负水平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本文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以阐明不同层次宏观税负水平的内涵,为学者们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
一、宏观税负统计口径研究述评学者们大多认同将宏观税负划分为三个口径,即小口径宏观税负、中口径宏观税负及大口径宏观税负。
在早期的宏观税负口径研究中,刘秋生(1991)首次提出三口径划分法,小口径为政府预算内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中口径为政府预算内外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大口径为政府预算内外收入加补贴、赤字调整后的收入总和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袁征宇(1995)则将中央与地方、税收收入与财政收入进行区分,提出小口径为中央政府的税收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中口径为中央加各级地方政府税收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大口径为各级政府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关于我国最优宏观税负水平的实证分析

关于我国最优宏观税负水平的实证分析宏观税负反映了一国政府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程度,通常被用来描述一国的总体税负水平。
其核心就是税收问题,体现了政府对于税收资金的集中程度,也表明了政府的财政职能履行和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这对税收政策的制定和税制结构的调整都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于宏观税负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已经有很多论述,无论二者呈现的是正相关关系还是负相关关系,都进一步说明了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的密切联系。
那么这两个变量之间反映的关联程度如何?以及二者是如何相互作用影响的?或者是否存在可以让经济增长得到最优或者次优选择的最优宏观税负?如果存在的话,是否可以得到一个确切的值等。
这些研究对我国经济的增长、未来宏观税负的发展走向以及税收政策的变化等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首先对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研究进行了整理与分析,同时详细介绍了学者们在宏观税负上的研究方向和角度,并简单介绍了西方国家对于税负理论的相关论述,以及关于最优宏观税负的理论方法。
同时对宏观税负指标研究的选择口径,以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宏观税负发展阶段进行了解析。
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层析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宏观税负进行了深入探讨与分析,得出了宏观税负在不同层次国家,和同一个国家不同阶段的变化特点和发展趋势。
接下来,在拉弗曲线中引入税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曲线,为最优宏观税负存在的合理性提供了依据。
最后,在巴罗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影响国内生产总值的几个因素,即政府购买、投资和居民消费,同时以我国三十多年的数据为基础,进行了模型拟合和实证分析,得出了利于我国经济增长的最优宏观税负的数值。
通过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分析,得出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宏观税负发展水平的隐形分界线,以及不同层次国家宏观税负变化的共同特性。
同时用变化后的拉弗曲线证明了最优宏观税负存在可能性和合理性。
最终运用变化后的巴罗模型证明了可以使经济增长得到最优或者次优选择的最优宏观税负的数值。
关于我国宏观税负问题的探讨

关于我国宏观税负问题的探讨自2003年以来,我国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2007年全国税收收入累计完成49449亿元,比上年增收11812亿元,增长31.4%.2007年全国税收收入增收额接近2000年全年收入总额,增幅为1994年以来最高水平。
2007年全国税收收入比2003年翻了一番还多。
2007年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达20.1%,较2006年提高2.3个百分点。
一、宏观税负抬高的影响因素(一)经济税基扩大税收收入的增长源于经济社会发展。
2003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平稳快速增长。
据测算,2003~2007年,我国的潜在经济增长能力分别为9.8%、10.2%、10.6%、10.8%和11%,高于改革开放28年来潜在增长率9.7%左右的平均水平。
与税收收入关联度较大的工商业增加值、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企业利润、进出口贸易等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较快,主体税种税基增长都高于同期GDP增幅,直接带动国内的流转税、企业所得税、海关税收等主体税种收入超过GDP增长。
2007年国内增值税收入、国内消费税收人、营业税收入、企业所得税收人、海关税收分别增长24.3%、17.1%、28.3%、37.9%、24.25%.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证券交易印花税等相关税种增长较快,上述三税对税收总收入贡献率依次为16.8%、21%和15.9%.(二)税收与经济协调发展一是经济税收增幅双双提高。
2003~2007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GDP按现价计算,年均增长0.6%,税收收入年均增长23.88%,比“十五”期间年均税收收入增长19.5%的增幅提高9.38个百分点,经济税收增幅双双明显提高。
二是税收弹性系数理性回归。
由于我国的GDP增长率是按不变价格核算的,税收收入是按现价计算的,如2007年的GDP是2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但如果按现价计算实际上增长17%,与税收收入增幅的差距会缩小5.6个百分点。
关于我国宏观税负的研究

第一章宏观税负一、宏观税负的概念宏观税负通常是指一个国家的总体税负水平,一般通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税收收入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来表示,反映一个国家以税收形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所集中起来的价值总额和比率。
宏观税负的高低,表明了政府社会经济职能以及财政能力的强弱,也表明政府在国民经济总量分配中集中程度的大小。
宏观税负主要研究国家当年征收的税收总额与一国的社会产出总量或总经济规模之间的对比关系,即社会的总体税负水平,由于一国的经济总规模主要用国民生产总值( GNP) 或国内生产总值( GDP) 来表示。
因此,,衡量宏观税负的指标主要有国民生产总值税收负担率和国内生产总值税收负担率。
从税收与GDP关系看,税收主要来源于GDP中的第二、三产业增加值。
通过对一个国家在不同时期宏观税负水平的纵向比较,可以分析税收制度的完善与国家经济发展的协调状况;通过对不同国家之间宏观税负水平的横向比较,可分析一国税收制度与其他国家或国际通行税制的差异。
宏观税负水平既是税收与经济互相作用的结果,又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变化和政府掌控资源的规模,进而影响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因此,确定适度合理的宏观税负水平,是我国政府利用税收杠杆筹集财政资金的立足点,也是调节经济和调节分配的出发点。
二、合理的宏观税收负担的界定一般来说,衡量、判断一国宏观税收负担水平是否合理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能否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能否与GDP保持同步或略高的增长;能否保证政府实现其职能的基本财力需求;是否被社会普遍认可、接受,体现税收效率与公平原则;不应高于国际上同等发展程度国家的宏观税负水平。
从理论研究上来说,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供给学派经济学家阿瑟·拉弗在图1 拉弗曲线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有关税收负担与税收收入的曲线,即著名的“拉弗曲线”。
从图1可以看出:1.在一开始时提高税率可以增加政府的税收收入,也就是说加重税收负担可以提高政府的税收收入。
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分析及对策研究

我 国宏观税负水平分析及对策研 究
广 东工 业 大 学经 济 管 理 学 院
【 摘
张
源
要】宏观税 负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低 , 对保证国家财政 收入 , 强政府宏观调控 能力有 重要 的作用 , 增 合理的税 负水平是 实
现经济 可持 续发展 的必要条件。本 文用实证的方法分析 了我 国宏观税 负水平的发展态势, 并在此基础上提 出了合理宏观税 负水平的基本
本质上说 , 税收弹性问题就是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 的协调问题。
宣称 , 中国的税 负痛苦指数仅坎于法 国、 比利时 , 名列世界第三位 。 虽然对于《 福布斯》 结论 的真实性 和合理 性无法保证 , 但从各 国的 实践 看, 保持适度的宏观税负水平 , 对社会经济发展和 国民收入 的 增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
。
般来说 - 一国政府收入的主体是税收。在西方国家- 由于在政
表 2 我 国 1 9 —2 0 年税收弹性 系数 98 07
府收入中预算外收入和非税收入的来源很少 , 政府税收收入 占国内生
… 一 … … 一 ~ … l _ J . _ t I l L … ~ …
年份 1 8 19 Oo20 20 03 2o 05 2 620 9 9920 01 0220 0420 0 07 9 o
l
严 D 】比重 思僵I P的 基本上 G 及映J , 收尉对当 年国民 入的 分配 【收 性22 . 4 7 22 . . 10 . _ 收 集甲 税 弹 O 9 29 7 2 1 10 . 15 25 25 2 15 4 7 6 7
观 负 ! 义 要 具 特 性 竺 竺= 中。 税 内 : = 有 殊 源 目前国内的研究 把宏 在 害界 范 涵与定 围 ! : ! 三 在
从实证角度宏观税负经济增长关系论文

从实证分析角度论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中图分类号:f812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5-180-01摘要理论界对我国宏观税负是否过高存在着争议,同时对于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也一直没有明确的定论。
本文在借鉴一些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实证角度分析了两者的关系,认为两者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正相关性并针对我国宏观税负现状给出建议。
关键词宏观税负经济增长国情建议一、文献综述宏观税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家们所关心的课题。
斯卡利(1991)估计了103个国家1960-1980年总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平均来说,税收占gdp比重不超过19.3%的国家,经济增长率达到最大化,在宏观税负大于45%时,经济增长率倾向于0,然后是负增长。
正因为宏观税负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我国的学者结合国情对宏观税负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
郭彦卿(2010)认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源于投资,在达到最优税负水平之前,适当提高宏观税负可以促进投资于经济的增长。
当宏观税负超过最优税负水平之后,提高宏观税负会使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不利于促进社会投资与经济增长。
从国内外规范和实证两方面研究文献来看,大部分学者是倾向于认同过度征税将对经济增长产生不良影响的。
本文也持同样的观点,即宏观税负要维持一个适度的水平,宏观税负过高会阻碍经济的发展。
二、理论基础供给学派的阿瑟拉弗(1974)认为税率,税收与生产率之间理论上存在着一条倒u型曲线,即“拉弗曲线”:高宏观税负不一定就能取得高收入,而高收入又不一定要实行高税负。
宏观税负与税收收入及经济增长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财政支出最大与国民产出最大不相容原理告诉我们,税收收入最大化与国民产出最大化是不相容的。
当税收收入达到最大时,国民产出并不是最大,国民产出是税率的减函数。
换句话说,若税收负担达到最大值,会严重阻碍国民经济的增长,国民产出随税率的提高而降低。
我国最优宏观税负实证研究

转失灵 , 这时公 共部 门的干 预即政府 的经济 活动就 成 为必要 了 。在 以市 场为资 源配置 主体 的经济社会 里 , 政府 的职能 以 市场 失灵 为标准 , 纠正 和 克服 市 场失 灵 现 象 出发 , 决 通 从 解 过市 场不 能解决 的 , 或者通过 市场解 决不得 能令人 满 意 的问 题 。显然 , 在这 种情况 下 0税 负就不再 是 最适 当的 了 。根 据 帕雷 托效率 原则 , 时的最适 当税 负在考 虑到政 府 的公共 产 这 品提供后 , 是 使私 人 部 门 的税 收 负 担 处 于这 样 一 个 水 平 就 上, 即税 收对 经济 的抑制作 用与公 共服务 对经济 的促 进作 用 达 到一种 均衡状 态 , 在这 种 均 衡状 态 下 , 私 人部 门所感 受 使 到 的综合 效用损 失最 小 , 英 国经 济 学家 哥 尔柏 的话说 , 用 就
足需要 , 就会迫 使政府 采 取非 规 范 的途 径 来 筹集 资 金 , 种 这
非规 范的筹 资方式 使得 大量 的资金处 于财政 控制 之外 , 由各
个不 同 的政 府部 门 自收 自支 、 自行 管 理 , 政难 以进行 有 效 财 的调 剂 , 以控 制其使 用 方 向和 使 用 效益 , 难 最终 加 重 了企 业
间 占有和 支配的社 会产 品 比例 , 不可 避免 的影 响 到纳税 人 的
经济 选择 , 进而对 经济运 行产生 深远影 响 。为 了使 税 收对 国
民经济产 生 良性 影 响 , 优 税 负成 为各 国政 府 永 恒 的 追 求 最
目标 。
一
、
税 收 负 担 的 理 论 分 析
是 “ 最多 的鹅毛 , 拔 听最 少 的 鹅 叫 ” 。
(应用经济学财政学专业优秀论文)我国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我围宏观税负’J经济增K=的实证分析中史摘曼中文摘要宏观税负一般用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来反映,它表明了一定时期政府财力的集中程度,它是税收政策的核心。
准确界定一定时期宏观税负,使其保持一个合理的水平对一国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从1997年开始,我国出现需求不足,经济增速下滑的现象,为扭转这种现象,政府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理论上应包括国际上通行的刺激经济的减税措施,但实际上我国在税收方面,不但没减税,还出现每年增收超过100亿元,边际税率高达20%~40%,税收弹性达到2以上,税收增长大大高于经济增长的现象。
那么目前我国这种宏观税负水平是否合适,是要减税,还是仍有增税的空间,如何看待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变化,其变化原因何在,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应界定在什么水平上较为合适,这些都是我国在深化税制改革中需要不断探索研究的问题。
本文的研究主要通过建立我国宏观税负变化及相关经济指标变化的数学模型,对我国宏观税负进行总量和结构分析,对上述问题作出一定层面的回答,并对我国整体税负水平和税负结构的变动提出建议。
关键词:宏观税负,税负结构,经济增长,税收调控,实证分析作者:姚明珠指导老师:孙文基TheEmpiricalResearchontheMacroTaxBurdenandEconomicGrowthAbstractl’heproportionthattakesGDPnormallywiththeincomeoftaxrevenuereflectsmacroscopictaxburden,ithasshownacertainperiodtheconcentrationlevelofgovernmentfinancialresources,itisthecoreofthepolicyoftaxrevenue.Itisimportantforacotmtryeconomytoaccuratelylimitcertainperiodmacrotaxburdendevelopmentandmakeitmaintainareasonablelevel.Since1997,thedemanddeficiencyhasappearedinourcolnltry,theeconomicaccelerationrateglides.Inordertoturnbackthiskindofphenomenon,govemmenthasimplementedpositivefinancialpolicy.Itshouldincludethegeneralmeasureoftaxreductiontostimulateeconomyonworldtheoretically,butactually,ourcountrydoesnotreducetaxintheaspectoftaxrevenueandstillappearsincreasereceiptexceedtenbillionsYuaneveryyear,themarginaltaxrateisupto20%~40%,theelasticityofthetaxrevenuereachesmorethan2,thephenomenonthatthetaxrevenueincreasesismuchhigherthantheeconomicgrowth.Whetherthepresentmacrotaxburdenlevelofourcountryissuitable,willreducetaxburdenorstillhavethespacethatincreasestaxburden,howtotreatthechangeofthemacrotaxburdenlevelofourcountry,wherethereasonofitschangeis,themacrotaxburdenlevelofourcountryshouldlimitinwhatrelativelysuitablelevel?ThesealetheproblemsthatneedtoexploreintaxreforminourCountl'y.Theresearchofthispaperisthroughsettingupthemathematicsmodelbetweenchangeofmacrotaxburdenvariableandrelatedchangeofeconomicvariableofourcountry,analyzefromthetotalamountandstructureofmacrotaxburden,andcomparehorizontallywithothercountries,makingthereplytoabove-mentionedproblemsincertainlayersurfaceandputtingforwardsomeadviceforthechangeoftheoveralltaxburdenlevelandtaxburdenstructureofourcountry.Keywords:macrotaxburden;taxburdenstructure;economicgrowth;revenuerectificationandcontrol;empiricalanalysisIlWrittenby:YaoMing-zhuSupervisedby:professorSunWen-jiY645916苏州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我国宏观税负问题研究

本科中期论文成绩评定表题目:我国宏观税负问题研究专业:财政学(税务筹划)院系: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年级:2008级学号:080407001姓名:李海霞指导教师:蔡红英职称:教授湖北经济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制二○一○年九月二十日我国宏观税负问题研究关于我国税收负担的合理区间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广泛研究。
对最优宏观税负水平的研究主要从两个角度切入:一是寻求使得税收收入最大化的宏观税负水平,基本原理是根据拉弗曲线探索最优税率;二是从税负水平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出发,研究对经济增长最有利的宏观税负水平。
一、国外关于宏观税负的研究国外流行应用拉弗曲线来研究宏观税负问题。
所谓拉弗曲线,是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阿瑟·拉弗(1974)设计并提出的,目的在于形象地说明税率与税收收入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函数关系。
供给学派分析了税收对劳动、投资等经济活动的影响,提出了3个主要观点:第一,高边际税率会降低人们的工作意愿,而低边际税率会刺激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第二,高边际税率会阻碍投资(包括物质投资和人力投资),减少资本存量,而低边际税率会鼓励投资,增加资本存量;第三,边际税率的高低和税收收入的多少不一定按同一方向变化,甚至可能呈反向关系运行。
实际上,从一般的拉弗曲线图来看,税收收入与税率之间呈现严格的凹函数关系,这种关系显然只具有理论意义,实际数据是否能够很好地拟合出这样的曲线尚存疑问。
在拉弗曲线被提出来以后,许多学者先后对其做过实证研究。
Stuart(1981)运用拉弗曲线对瑞典的数据研究表明,瑞典当时使得税收收入最大化的平均边际税负是70%,由于20世纪70年代瑞典的实际税负为80%,因此可以说明瑞典的宏观税负处于拉弗曲线向下倾斜的一侧。
Van Ravestein和Vijlbrief(1988)发现荷兰1985年的使得税收收入最大化的最优宏观税负为70%,而当时的实际税负为67%,因此荷兰的宏观税负处在拉弗曲线向上倾斜的一侧。
宏观税负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宏观税负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内容摘要:本文在巴罗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回归方法分析发现宏观税负对经济增长的效应为负,同时计算出了使我国经济增长最大化的宏观税负约为18%,这高于我国目前的宏观税负水平,税负需要适当降低,但减税空间并不大。
文章进一步对所得税、流转税和财产行为税的减税效应进行分析,发现各税种对促进消费和投资的效应是不同的。
最后,针对加强减税效应、扩大民生支出和发挥增税效应方面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宏观税负经济增长减税相关研究文献综述近两年自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中央政府实行了四万亿财政投资计划,试图降低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进而确保经济的增长率能够达到8%的目标。
但在具体投资措施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失衡。
一方面大部分的资金投向了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银行的信贷大部分给予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获得的信贷资金很少。
从积极的财政政策来看,其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增加财政支出,二是减少税收。
在金融危机影响加深之际,我国也进一步实行了结构性减税的政策,但我国对于减税方面的措施较少、减税规模不大。
国内外学者关于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的研究表明,这两者之间存在相互对应的关系,即宏观税负高阻碍经济增长,低则促进经济增长。
然而对于是否需要减税,如何减存在分歧。
汪昊(2009)根据税收公平原则,针对我国税收制度导致不同纳税人税收负担不均衡的现状,得出我国结构性减税的空间仍然大量存在,我国应进一步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的结论。
刘凤良等(2009)利用内生增长模型的理论框架,并采用自回归分布滞后(ARDL)模型,得出我国最优的税负为16.47%。
同时采用基于行业投入产出表的经济增长核算方法,估计了我国不同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发现我国的TFP增长主要来自服务业,最后得出了我国现阶段需降低宏观税负,但减税重点应该放在增值税上。
通过以上文献综述可以看到,目前国内关于减税问题以及如何减税的问题还没有得出统一的结论,主要分歧在于经验分析中对我国宏观税负统计口径的使用、税收的定义、最终税负承担者的确认、减税规模等方面不一致。
调研报告文献综述范例

调研报告文献综述范例调研报告文献综述范例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投资与经营活动日益增多。
这使得国际税收成为国际间争议焦点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界和实务界开始关注国际税收规则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综述近年来国际税收公平性相关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国际税收公平性的问题,并总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首先,从税收公平性的理论角度来看,研究者们提出了不同的概念和观点。
有一些学者认为,国际税收规则的公平性应该基于税收纳入国的市场力量和经济实力。
他们认为,跨国公司应根据其在各个国家市场上的销售额和利润来纳税,以反映其在各国市场中所创造的价值。
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国际税收规则的公平性应该基于企业的纳税义务和社会责任。
他们认为,跨国公司应根据其在各个国家的盈利能力和雇佣人数来纳税,以反映其对各国经济和就业的贡献。
其次,从税收政策的角度来看,研究者们提出了不同的政策建议。
有一些学者认为,国际税收规则的公平性应该通过建立国际合作机制来实现。
他们认为,各国应合作制定全球统一的税收规则,避免跨国公司通过设立海外分支机构或转移利润等手段来减少纳税,从而实现税收公平。
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国际税收规则的公平性应该通过制定更加平等的税收政策来实现。
他们认为,各国应建立更加公正和透明的税收制度,消除税收优惠和避税手段,从而确保跨国公司和本土企业在税收上的公平待遇。
最后,从实务界的角度来看,研究者们对国际税收规则的公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
他们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税收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着跨国公司通过避税手段减少纳税的现象。
他们还发现,跨国公司在选择投资地点和设置分支机构时,往往会考虑税收因素,导致富国变富,穷国变穷的现象。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当前的国际税收规则存在着公平性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
总之,国际税收公平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研究。
未来的研究可以深入探讨国际税收规则的制定和执行机制,寻找更加平等和公正的税收政策,以及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做法。
我国宏观税负合理水平探讨

No.8,2010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 iness Trade Industry2010年第8期我国宏观税负合理水平探讨田霞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摘 要:主要探讨了宏观税负水平是否合理应该考虑的两个因素:经济增长和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并结合我国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宏观税负;经济增长;公共服务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3198(2010)08 0177 011 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1.1 宏观税负的总量与经济增长判断宏观税负水平是否合理的标准之一是要看宏观税负水平是否与经济增长相适应。
凯恩斯主义认为,在总需求不足的情况下,税收对总产出的乘数效应是负的,即对经济的作用是负向的。
但是,供给学派认为税收对经济的影响并非单纯的负效应,拉弗曲线描述了政府的税收收入与税率之间的关系,当税率在一定限度以下时,提高税率能增加税收收入,但超过这一限度后,再提高税率反而导致税收收入减少。
因为过高的税率将抑制经济增长,使税基减小,税收收入下降,此时减税可以刺激经济。
而一个最佳的税收负担率既可保证税收持续增长又可实现一定的经济发展目标。
在实践中我们无法通过拉弗曲线得到一国的最优税率,但是如果税率过高则必然会侵蚀税基,造成对经济增长的反作用。
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1987年的调查资料显示,一国宏观税负水平与该国人均GDP呈正相关,人均GDP在260美元以下的低收入国家,最佳宏观税负为13%左右;人均GDP 在750美元左右的国家,最佳宏观税负为20%左右;人均GDP在2000美元以上的中等收入国家,最佳宏观税负为23%;人均GDP在10000美元以上的高收入国家,最佳宏观税负为30%。
2008年我国的人均GDP达到3266.8美元,而自1994年税改以来我国大口径的宏观税负(政府全部收入占GDP的比重)水平基本上维持在30%以上,相比较而言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是偏高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合理宏观税负实证研究的文献综述许嘉程顾毅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1摘要:对合理宏观税负的研究具有很好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合理的宏观税负不仅能够促进经济的合理增长,而且对我国社会和谐发展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本文针对国内外对我国合理宏观税负的实证研究的主要方法进行文献综述,选取了比较有代表性的S法、马式法及刘式法2。
对三种方法的理论依据、采用的计量经济学方法和研究的结果进行了阐述,并对各种方法做出了相应评述,最终本文认为分析宏观税负既要考虑税收收入的增长,同时应该兼顾税收收入的转换形式即财政支出投资的最优化问题,这为未来研究我国合理宏观税负提供了新的方向。
关键词:宏观税负 S法马式法刘式法Empirical Research Literature Review about the Reasonable Tax Burden in ChinaAbstract: There is a good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have a research on the Reasonable tax burden. Not only will it promote the rational economic growth, but also it will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our society. This paper gives an empirical research literature review about our main methods of reasonable tax burden in domestic and foreign and selects a more representative S method, Ma and Liu-style-type method.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three methods, the use of econometric methods and results of the study are described. Finally, we make a comment on the three methods. The final analysis of this paper argues that we should both take into account the growth of tax revenue and investment expenditure optimization problem, which provide a new direction to reasonable tax burden research.Key Words: Tax Burden S Method, Ma and Liu-style-type Method1许嘉程,男(1988-至今),江苏常州人,就读于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税收理论政策及研究。
顾毅,男(1985-至今),广西柳州,就读于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税收理论政策及研究。
许嘉程、顾毅皆师从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国务院参事刘桓教授。
2为全文的表述方便,以Scully为代表的研究合理宏观税负的方法简称为S法;以马拴友为代表的研究合理宏观税负的方法简称为马式法;以刘普照为代表的研究合理宏观税负的方法简称为刘式法。
一、引言从税制改革以来,税负问题一直以来便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税收痛苦指数”、“税收收入超速增长”问题不仅为普通百姓所津津乐道,更是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热点研究问题。
在市场经济下,税收是否可以与GDP同步增长?税收收入究竟应当占GDP多大份额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的良性增长?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但在以往对合理宏观税负的研究中,对这问题往往出于直观的判断,缺乏定量的分析,不具有可信度。
因此本文将针对最新的合理宏观税负实证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阐述不同模型的理论依据和计量经济学方法,同时对不同的实证研究方法进行述评,以期探索合理宏观税负的研究新方向。
由于我国现行财政体制仍不完善,存在各种名目、各种类型的预算外收入,而正是这种体制导致了宏观税负口径的不一致。
一般来说根据政府所取得收入的口径不同,通常有大、中、小三种口径的宏观税负衡量指标。
大口径的宏观税收为所有财政收入占国内同期生产总值的比重;中口径的宏观税负为预算内财政收入占国内同期生产总值的比重;而小口径的宏观税负为预算内收入中的税收收入占国内同期生产总值的比重。
而国内对宏观税负研究的学者多以小口径的宏观税负为主,本文所阐述的宏观税负也为小口径的宏观税负。
本文的结构如下:第一部分为引言;第二部分为对国内外对合理宏观税负进行研究的实证主流研究方法进行阐述,主要包括该方法的理论依据、所用计量经济模型和方法、模型结果等方面。
第三部分对这些实证研究方法进行深入评述,同时提出我国合理宏观税负实证研究的方向。
二、我国合理宏观税负的测算方法国内外学者对我们合理宏观税负的测算方法主要有三种基本方法,分别是斯卡利(Scully,2008)根据税收增长最大化原理,运用逻辑成长曲线模型所求得的合理宏观税负;马拴友(2001)根据税收收入最大与国民产出最大不相容原理及税收收入最大化理论,运用线性回归的方式求得的最优宏观税负;刘普照(2006)根据投资增长最大化原理以及巴罗模型和加速数原理,运用线性回归的方式求得的最优宏观税负。
三种方式运用不同原理,从不同的侧面探讨了我国最优的宏观税负水平(如表1所示)。
下文将对这三种方法分别进行详细介绍。
为了下文的表述方便,我们将这三种方式分别简称为S法,马式法及刘式法。
表1 我国合理宏观税负测算的主要方式及测算结果(一)、S 法1.理论依据。
Scuall 认为中国的实际税收收入与宏观税负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拉弗曲线,实际税收收入随着税负的增长税收收入呈现S 型的增长趋势,即税收收入先以递增的速度增加,到达一个临界点后税收收入逐渐以递减的速度增加,其增长过程类似于逻辑成长曲线所描绘的曲线(如图1所示)。
在拐点A 之前,y 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快;在拐点A 之后,y 的增长速度逐渐减慢。
Scually 通过描绘1994-2008年中国的实际税收收入(名义税收收入/CPI )与宏观税负之间的散点图验证了其猜想。
因此Scually 通过构建Logistic 模型得出逻辑成长曲线的函数表达式,对自变量求二阶导数求出拐点A ,此时的A 点便是税收收入增长最快的点。
而税收收入增长的来源主要来自于经济的增长,因此Scually 认为税收收入增长最快时也是经济经济增长最佳时,此时对应的宏观税负(拐点所对应的税负水平)理应是最优宏观税负水平。
2.计量经济学方法。
Scually 运用逻辑成长曲线(Logistic )模型构建如下非线性方程:=1+ax b KY e +,其中自变量X 为宏观税负水平,因变量Y 为实际税收收入。
通过计量经济学软件同时借鉴“三和值”法对此非线性方程进行求解,最终得出最优Logistic 模型拟合的方程。
对最优Logistic 模型拟合的方程求二阶导数,求出最优的宏观税负水平为21.2%,此时实际税收收入增长最快。
(二)、马式法1.理论依据。
根据王书瑶(1995)的研究表明财政支出最大与国民产出最大不相容3,因此为了使一国的总产出达到最大或者保持最高的经济增长速度该国政府所运用的财政数量就一定不能很大当然也不能太小。
就是说必须选择合理的宏观税负水平,兼顾税收收入的增长和经济的增长4。
因此马拴友认为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某种非线性关系,其运用对数形式的经济和财政变量建立如下回归方程:1234567i g C a t a cy a D F a G a TR a TAX a D IF v =++++++++。
其中G 为GDP的自然对数,C 为常数项,t 为时间因素,反应技术的进步。
cy 为经济周期指数,反应经济周期对经济的影响。
DF 为国防支出所占比重GDP 的比重。
G 为不包括国防支出的财政部分的自然对数。
TR 为转移支付的自然对数。
TAX 和DIF 分别为税收收入和财政赤字的自然对数,分别代表了财政收入的两种形式,储蓄和投资最终取决于他们,因此将他们放入模型中有其必然性。
3王书瑶(1995)认为一国的总产出与一国政府财政运用的数量都与税率有关,作为税率的函数,在一国政府的财政支出最大时该国的总产出一定不是最大,而在一国的总产出为最大时,该国的财政支出也一定不是最大。
4 王书瑶.财政支出最大与国民产出最大不相容原理[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5,(10):3-9.根据模型及税收弹性的定义我们可知求出的5a 即为GDP 关于税收收入的弹性。
而根据Niskanen(1997)的税收收入最大化理论,可知在税收收入最大时其税率11r b *=+,b 为GDP 关于税收收入的弹性,因此此时最优的宏观税负水平为511r a *=+。
根据财政收入最大与国民产出最大不相容原理及税收收入最大化理论能够成功求出最优的税负水平。
2.计量经济学方法。
马式法对1234567i g C a t a cy a D F a G a TR a TAX a D IF v =++++++++此线性回归模型各变量进行ADF 检验及进行E-G 协整检验,通过差分法使得各经济变量呈现协整关系。
并且对模型存在的序列相关性问题进行了相应的修正,最终通过加权最小二乘法估计得出5b a =为2.69,即最优的宏观税负为27.05%。
(三)、刘式法1.理论依据。
经典理论表明,税负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负增长,因此宏观税负不宜过高,否则将对经济产生较大的抑制作用。
但如果考虑到以税收收入安排的财政支出,对投资和经济增长具有某种正的作用,那么存在一个使得经济或经济增长最大化的最优税负。
根据巴罗模型(Barro,1990)的结论可知税收与投资和经济增长是一种非线性、非单调性关系,是资本和劳动要素的凹函数。
因此构建的最基本的凹投资函数如下:12ln I βγβγε=++。
I 为投资占GDP 的比重,γ为宏观税负。
根据投资的加速数原理,我们还知道投资受到收入增长的正反馈效应,从而可以得出最终的税收和投资之间的经验模型如下:01234l n l n ()l n I y P t ββγβγβββε=+++∆+++,y ∆为人均GDP 的增长额,P 为总产出的价格指数,t 为时间趋势项,代表了技术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