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认识案例解析分析

合集下载

《乘法的初步认识》案例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案例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案例分析目录一、内容概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研究目的与问题 (3)1.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4)二、案例描述 (5)2.1 案例背景介绍 (6)2.2 案例情境创设 (6)2.3 案例实施过程 (7)2.4 案例结果展示 (8)三、案例分析 (9)3.1 乘法概念理解 (11)3.1.1 乘法定义 (12)3.1.2 乘法意义 (13)3.2 乘法计算方法 (13)3.2.1 加法与乘法的关系 (15)3.2.2 乘法口诀表 (15)3.3 乘法运算应用 (16)3.3.1 加法和减法中的乘法应用 (17)3.3.2 乘法与其他运算的关系 (18)四、讨论与反思 (19)4.1 案例教学效果评估 (20)4.2 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21)4.3 对后续教学的建议 (22)五、结论 (23)5.1 研究总结 (24)5.2 研究贡献与展望 (25)一、内容概述乘法基本概念:通过介绍乘法的定义、表示方法和运算规则,使学生对乘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乘法运算法则:讲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等基本运算法则,帮助学生掌握乘法运算的规律。

乘法应用实例:通过实际问题和生活场景,让学生了解乘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乘法与其他数学概念的关系:探讨乘法与加法、减法、除法等其他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乘法计算技巧与方法:教授学生一些简便的乘法计算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数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研究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

乘法作为数学运算的基本技能之一,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程的教学进行案例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理论意义方面,通过对《乘法的初步认识》课程的分析,可以进一步丰富数学教育的理论体系。

乘法的初步认识案例及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案例及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案例及分析《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三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基础。

[案例描述]动手操作,探究新知这一环节:1、摆图形游戏课件出示书中的主题图。

师:他们在桌边干什么呢?他们在摆什么,你会摆吗?生:摆小棒。

生:用小棒摆图形。

师:说一说你会用几根小棒摆出一个什么图案?生:摆三角形,正方形。

生:摆小房子。

生:摆大树。

师:那现在老师就和你们做一个游戏,你先想一个最喜欢的图案,看看在规定的时间内你们能摆出多少个这样的图案。

[课件出示摆的要求。

学生读两遍。

强调:摆一组一样的图形,每个图形用了几根小棒. ]2、学生汇报师:同学们,你们都摆了什么图形呀?生:……师:每个图形用了几根小棒? 摆了几个?生:我一个图形用了四根小棒。

生:我一个图形用了10根小棒。

生:我一个图形用了三根小棒。

生:……师:那你能算出摆这么多漂亮的图形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吗?请把算式写在练习本上,不会的可以和你的同座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生:4+4+4+4+4=20生:6+4生:10+10+10=30生:3+3+3+3+3+3+3=21师:同学们,我们仔细观察一下,你能把这几个算式进行分类吗?生:6+4师:对!只有6+4和别的算式不一样,那有什么不一样呢?生:别的算式,它们的加数都一样。

生:对,6+4,6和4不一样。

师:你说的很对,既然它不一样,那我们把它放在一边不看。

我们先来看最后的这道算式,好长呀,算起来太麻烦了,有什么办法能让它算起来简便一些吗?生:列竖式。

生:用笔算。

生:写乘法算式。

师:那你能写出这个乘法算式吗?生:3×7(师将这个算式板书在3+3+3+3+3+3+3=21的下面。

)师:你真聪明,同学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乘法。

师:在学习乘法之前先来认识一个运算符号“×”(写在黑板的右侧),“乘号”,和老师一起读,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

它要先写 / 再写\。

师:观察上面的这几道题,你都发现了什么?(强调相同加数)师:对,像这样有很多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就可以用乘法表示。

乘法的初步认识案例分析报告-V1

乘法的初步认识案例分析报告-V1

乘法的初步认识案例分析报告-V1乘法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运算,它通常用于计算两个或多个数的乘积。

对于儿童来说,乘法是一个相对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概念。

本文将通过一个初步的乘法案例分析来解释如何帮助儿童理解乘法。

1.定义乘法首先,需要为儿童定义乘法。

将其解释为“加上(或重复)相同数量的数”,以及通过加法来计算多次重复的过程。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实际案例来展示乘法的用途。

假设有一个班级,里面有6个小组,每个小组有4个人。

那么,我们可以通过乘法来计算班级中有多少个学生。

即:6 x 4 = 24。

这意味着,这个班级有24个学生。

3.图示化乘法可以使用图形或图表来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乘法。

例如,可以绘制一个有6个行和4个列的矩阵,然后告诉儿童将每个单元格中的数字相加。

这将使儿童更加直观地理解乘法的含义。

4.实际应用可以引导儿童寻找更多的实际应用程序来展示乘法的用途。

例如,在购物过程中,当一个人要买3个草莓,每个草莓价格为2美元,那么他需要支付多少钱?这可以通过乘法来计算:3 x 2 = 6美元。

这个例子表明,乘法通常用于计算总价和数量。

5.练习当儿童理解了乘法的定义和用途后,需要提供一些练习来巩固他们的知识。

可以给他们一些简单的乘法问题,例如计算2 x 3,5 x 6等等。

这些问题可以逐渐增加难度,以帮助儿童逐渐掌握这种基本数学运算。

总之,乘法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运算,虽然对儿童来说比较抽象,但通过案例分析、图示化和实际应用等方法,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乘法。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背景分析】“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这是一节乘法概念的起始课,概念新、内容多,而乘法意义的认识既是本节课中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人教版教材安排了游乐场活动的素材和用小棒摆各种图形的活动来引入乘法,应该说教材的资源十分丰富。

但在以前的教学中,我却发现把这些素材在一节课中一股脑儿呈现,表面十分热闹,但教学效果却不甚理想。

这次,我就一改以前的教法,设计了直观例题使学生从相同数相加引出乘法,根据两种不同的摆法,列出不同的加法算式及相应乘法算式。

接着讲乘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及乘号的认识。

最后设计了开放式算式,引导学生体会和理解乘法的意义和解决几个几相加的实际问题,从而加深对乘法意义的认识。

【教学案例】(一)实践感悟1.师生同做手指操师:(伸双手)我们每个人一共有几个手指呢?2.感悟乘法师:如果100只手呢?该怎么列式呢?生:5×100或100×5。

师:你真了不起!通过预习已经知道用5×100或100×5表示。

师指着“×”,这个符号就叫做乘号。

齐读算式,纠正100乘以5。

(二)认识乘法1.观察体验师:你能不能用上面这样的写法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呢?师:比如2个5相加,我们可以怎样用乘法来表示?生:2×5或5×2。

师:(指板书)仔细观察,比较这些加法和乘法算式,相同是什么?不同是的又是什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生1:相同的是都有一个5。

生2:都是几个5相加。

生3:乘法比加法的算式短一些。

师:你们观察的很仔细,发现了这么多有关乘法的特点。

我们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表示外,也可以用乘法来表示。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乘法。

(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2.独立写加法和乘法算式师:像这样几个相同加数的算式,你能创造吗?你能把创造出来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生书写算式。

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一、学情分析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发布,素质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这是我国教育进步的体现,同时也是教学模式的改变。

数学课程是小学教学的重要课程之一,在“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学必须要符合政策要求,数学教师在开展乘除法教学时,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是由“教”与“学”共同组成的,缺少学生的参与,这样的教学也是无用的教学。

通过开展多样性的教学,才能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成长。

二、教材分析《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小学二年级数学课程的一部分,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和掌握了基础的加法和减法运算,通过研读教材我们可以发现其教学核心是引导学生自主去探索相应的知识,比如“摆一摆”、“数一数”等环节。

因为学生在学习的开始阶段对乘法的相关知识没有概念,所以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展示的方法,既形象又直观的将知识点展示在学生面前。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主动性,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减负增效的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够、掌握乘法的概念,理解乘法和加法之间的关系。

难点:运用加法计算乘法的计算结果,熟练转化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气球、木棍五、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画面,视频为学生呈现游乐园的场景,然后场景有小飞机、小火车、过山车、摩天轮等。

师:同学们,今天由老师带领大家去游乐园,首先咱们今天的娱乐项目就是视频中的游乐设施。

展示图片一:“小飞机”活动引导学生利用椅子按照图片中小飞机的位置进行摆放,然后组织15名同学依次坐在相应的“小飞机”中。

师:同学们,每一个小飞机里可以坐几名同学?一共有多少个小飞机?生:老师,咱们一共有5个小飞机,每个小飞机里可以坐3名同学。

师:下面请同学们运用加法列示,算出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与的此次小飞机游玩活动。

鼓励学生上台书写第一个列示:3+3+3+3+3=15展示图片二:“小火车”活动组织学生将椅子六个为一组放置在一起,作为火车的单节车厢,共放置四节车厢。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篇一」这一单元的核心内容是认识、理解、掌握“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二年级学生虽然经常见到“几个几”的现象,但已有生活经验中很少用“几个几”进行描述;学习加法的过程中,虽算过同数连加,但并不要求说出是几个几。

由于二年级学生是初次接触乘法,认识“几个几”,接受新知有个过程。

在教学中,必须通过不同的情境和实例,帮助学生积累足够的形象感知,才能让学生领悟到这些不同实例的相似之处,从而在脑中建立起乘法意义。

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几个几”,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着重引导学生在在具体情境中形成对“几个几”的感性认识。

让学生观察教材上的主题图,引导学生概括:小兔每2只一组,每组就是1个2只,两组就是2个2只,三组就是3个2只再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并说说:每几根小棒一组,一共有几组,也就是几个几根小棒?然后组织学生画一画:每3个圆圈一组,画5组,是几个几?你能用三角形画出4个3吗?《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篇二」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本人能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1、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如设计观察“游乐场”的画面,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去探索,去实践同时又注重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即训练了语言表达,又发展了多项思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多维的,主体的,开放的思维能力。

2、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了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并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本节课是通过由一般的加法算式(加数不同的加法算式),过度到有相同加数的特殊的加法算式,并且是说出几个相同加数连加和是多少,在课堂上让学生列出算式如:4+4+4+4+4+4+=245+5+5+5=203+3+3+3+3=15之后,让学生感觉到这样的算式太麻烦了,算式写得这么长很不方便,学生要求能不能用简单一点的算法来进行计算。

让学生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学习乘法的重要性。

乘法的初步认识课例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课例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第44—46页的内容及相关练习。

二、教材分析《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一节起始课,也是一节概念课。

这部分教材结合具体的活动,使学生明白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进行计算,并且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因为低年级学生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

因此,教材以学生喜欢的游乐场景为主题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通过直观教学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法运算。

三、我的思考:学生已学过加法,知道求几部分的和用加法计算,并能正确列出加法算式,这为学习乘法奠定了基础,对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有很大的帮助。

部分同学在学习前已经对乘法计算有所了解,有的学生甚至会背口诀,但对乘法意义、乘法和加法的关系并不了解,而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可以帮助学生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并且是以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情境来了解乘法含义是这节课的重点。

几个相同加数连加是乘法知识的生长点,因此先让学生感知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特点,在此基础上再自然地过度到乘法的认识,让学生有根有据地构建知识体系。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乘法,认识乘法,知道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

2、问题解决与思考:在分类、观察、比较等活动中,知道如何运用乘法解决问题,并感受相同数连加时运用乘法的简便性。

3、情感与态度: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感知相同数连加时可以用乘法表示,并知道乘法算式的读、写法。

难点:让每位学生都能亲身感受到乘法的重要作用,体会到乘法算式的简便。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你们玩过摆小棒游戏吗?看,今天呀,这些小朋友们正在摆小棒比赛。

(挂图出示小朋友们摆小棒的情景。

)师:看,他们各摆了些什么图形?生:他们摆了小伞、三角形、五角星,一间房子和一棵树……师:他们真聪明,摆了这么多的漂亮图形,那你们会根据图提出数学问题吗?生:摆小伞的小朋友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摆三角形的共用多少根小棒?摆五角星的共用多少根?摆房子和树的共用多少根?……师:怎么列式?生列出算式:5+5+5+5=20 3+3+3+3+3+3=18 10+10+10=30 14+6=20等2、观察、分类。

乘法的初步认识案例分析报告(1)

乘法的初步认识案例分析报告(1)

乘法的初步认识案例分析报告(1)
乘法的初步认识案例分析报告
一、引言
乘法是数学领域里的重要运算之一。

无论是在实际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乘法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就乘法的初步认识进行案例分析,为读者深入理解乘法提供帮助。

二、乘法的概念
乘法是将两个数相乘所得到的结果。

乘号“×”表示乘法,例如:
3×4=12。

其中,3和4被称为乘数,12被称为积。

三、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购物时的计算
假如我们购买了3件衣服,每件衣服的价钱为100元,那么我们需要用乘法进行计算:3×100=300元。

这样,我们就能算出需要支付的总金额。

2.时间与速度的计算
假如我们知道一辆车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行驶了3个小时,那么我们需要用乘法计算出行驶的距离:60×3=180公里。

这样,我们就能算出这辆车行驶的距离。

四、乘法的特点
1.与加法的区别
加法和乘法存在一定的区别。

加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相加的运算,而乘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得到的运算。

加法可以使数字不断增大,而乘法可以使数字增大更快。

2.满足结合律和交换律
乘法运算满足结合律和交换律。

例如,a×b×c=(a×b)×c,
a×b=b×a。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乘法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在学习数学时,乘法不可或缺,希望读者能够从本文中受到启发,更好地掌握乘法的相关知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实录及评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实录及评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实录及评析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学习过程可以说是孩子最早接触数学的重要过程。

本文旨在介绍如何教授小学生乘法,对乘法教学实录进行评价,以及如何提高乘法教学质量。

一、乘法教学实录1、立意确定:教师通过介绍乘法的定义让学生建立乘法的初步认识,以“6×2=12”为例,把它解释为“6个2的结果是12”,传授学生乘法的原理。

2、准备工作:在实施乘法教学时,教师需要准备课件或多媒体等教学资源。

3、教学过程:首先,教师引入话题,提出“今天我们来学习乘法,请大家来提出你对乘法的了解?”引发学生思考。

然后教师利用幻灯片讲解乘法定义以及乘法原理,例如“6×2=12”为例,把它解释为“6个2的结果是12”,让学生掌握乘法原理。

接着,教师通过练习和演示来熟悉乘法学习,并督促学生掌握乘法计算,引导他们根据乘法计算公式推导例题。

4、评价和反思:在教学结束时,教师可以利用习题、讨论等形式,进行乘法的评价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反馈的结果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二、乘法教学评价乘法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对乘法的学习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乘法的计算方式和原理,也能够实际应用乘法进行计算等。

但仍存在诸多不足,如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有些学生不能很好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缺乏丰富的表达方式,也没有引入多媒体等教学资源。

三、促进乘法教学质量的方法1、强调概念的学习:乘法教学应以概念的学习为核心,重点强调乘法的定义以及乘法原理,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本质,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

2、注重应用:在乘法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用乘法,让他们在实际环境中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掌握乘法的实践应用能力。

3、创新教学方式:乘法教学应采用多媒体、网络,或通过游戏让学生直观感受乘法,用各种教学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乘法学习的热情,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实录与评价应当结合课堂实际情况,注重概念的学习,增强乘法的应用能力,创新教学方式,使学生有效地掌握乘法的基本原理,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於潜一小童雪君【案例背景】1、本节课的重要性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表内乘法(一)。

本单元的起始课是《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材上关于这节内容的编排,分两个层次:第一,以学生活动情境提供同数相加的式题,进而引出乘法运算。

第二,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教材结合具体活动情景,从让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开始,结合具体的事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逐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这样编排由学生活动中同数相加的计算引出乘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乘法”产生亲切感。

本节课教得是否有成效,直接影响到学生是否能真正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影响到学生今后表内乘法、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学习,因此看来上好本节课对学生的后继学习是多么的至关重要啊!2、学校教研要求所逼迫我校规定每一学年都要开展一次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教学比武,而我也是这个行列中的一员,谁也不能逃脱的,只得硬着头皮完成这个任务。

经过再三考虑,决定执教《乘法的初步认识》,上完此课,感受颇深。

【案例描述】1、导入新课师谈话:老师带来了一幅漂亮的图画,请你仔细地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生纷纷举手)你能根据图画提出数学问题吗?学生能顺利地说出数学问题,师追问:算式该怎么写?(生说,师板书)2+2+2+2+2=10(面)4+4+4=12(个)5+5+5+5=20(个)接着再引导学生说出每题中是“几个几”相加的。

(生也争着回答)2、自主探究师:请你观察这几个算式,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导得出:连加、加数相同(板书)师:你能再说出这样的算式吗?(生自由说三道)→(板书)预设:老师这里有20个2相加,你能说出加法算式吗?(指名一生说)2+2+2+2+2+……(板书)师:咦!这样表示你觉得怎样?(说感受)读一读,方便吗?介绍:是啊!有位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更简便的方法——乘法,这也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乘法的初步认识》案例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案例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案例分析《《乘法的初步认识》案例分析》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本节课是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的第一课时,是笔者承担的一节校本教研课。

在钻研教材、教参和针对性研读《新课程标准》后,我便获得了以下一些感受和认识。

有效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客观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

二学生在平时的生活经历中,虽然经常见到“几个几”的现象,但很少用“几个几”来进行描述;对“几个几”概念不是十分清晰。

教师应充分运用教材所呈现的教学资源,向学生提供从事活动和感受的机会;另外并对教材的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力图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使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享受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基于以上认识,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理解掌握乘法的意义,更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乘法知识的探索过程。

教师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发现并感受乘法的价值,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者。

[教学设想]一、信息的呈现1、老师带大家到游乐园去玩一玩好吗?(好)出示主题图。

看,小朋友们都在玩有趣的游戏,玩“摩天轮”、玩“过山车”还有玩“小火车”的。

2、看到这幅景象,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么?生s:玩“摩天轮”的有多少人?玩过山车的有多少人?玩小火车的有多少人?……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列出加法算式:4+4+4+4+4=20、2+2+2+2+2+2=12、3+3+3+3=12……3、你们现在也和小朋友一样坐的很有秩序,你能分别计算一下你小组里的人数么。

生可能会列出如下算式:2+2+2+2+2+2+2=14、2+2+2+2+2+2+2+2=16、2+2+2+2+2+1+2=13。

[此教学段主要是学习材料的呈现。

乘法的初步认识案例分析报告(一)

乘法的初步认识案例分析报告(一)

乘法的初步认识案例分析报告(一)乘法的初步认识案例分析报告乘法是数学的基本运算之一,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针对乘法的初步认识进行案例分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乘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一、案例描述小明有5个苹果,小红有3个苹果。

请问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多少个苹果?二、解题过程在这道题目中,我们需要计算小明和小红的苹果总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乘法的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乘法的基本原理:乘法是一种重复的加法。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多次进行加法运算来得到乘法的结果。

针对这道题目,我们可以将小明和小红的苹果数相加,然后得到它们的总数。

具体操作如下:5 + 3 = 8这里,我们利用加法的方式,将小明和小红的苹果数量相加,结果得到了8个苹果,即小明和小红总共有8个苹果。

另外,我们也可以利用乘法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乘法的方法是先将小明和小红的苹果数量相乘,然后得到它们的总数。

具体操作如下:5 × 3 = 15这里,我们首先将小明和小红的苹果数量相乘,得到15。

也就是说,小明和小红总共有15个苹果。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问题中,我们使用的是乘法的基本原理:乘法是一种重复的加法。

因此,无论是采用加法还是乘法的方法,最终得到的结果应该是相同的。

三、结论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初步认识乘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乘法是一种非常基础的数学运算,也是各个领域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我们需要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实践,来加深对乘法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更好地应用它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及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及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乘法的意义2. 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3. 乘法口诀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乘法的意义及其应用2. 乘法口诀的记忆与运用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乘法的意义。

2. 运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运用问答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乘法口诀卡片3. 实物道具4. 小组合作学习资料5. 课堂练习题教案内容及反思:一、教学内容: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让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

2. 讲解乘法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乘法是重复加法的运算。

3. 演示乘法运算:利用实物道具,展示乘法运算的过程。

4. 学习乘法口诀:引导学生记忆乘法口诀,并学会运用。

5. 练习乘法运算: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乘法知识。

二、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乘法的意义有了初步认识,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3. 学生表现:学生在课堂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但在乘法口诀的记忆与运用上仍有待提高。

4. 改进措施:在后续教学中,加强对乘法口诀的巩固,引导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内容:1. 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计算购物时的总价等。

2. 总结乘法运算的规律:引导学生发现乘法运算的规律,如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等。

七、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能够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对乘法运算的规律有了初步认识。

2.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解决法,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巩固乘法知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描述1.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师:同学们,在我们数学王国里有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地方,那就是“欢乐谷”!想去看一看吗?请看大屏幕(电脑出示主题图)。

请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些什么?谁来说一说?生:有摩天轮、过山车、小火车……生:喜欢玩过山车的小朋友一共有12人。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数的、算的。

2+2+2+2+2+2=12。

师:你不仅能认真观察,而且还算出了喜欢玩过山车的小朋友一共有12人,真是个有心的孩子,老师非常喜欢你!请坐!别的小朋友呢?你们还知道什么?生:……师:“快乐谷”里有很多有趣的问题!就让我们一起去亲自感受一下吧!2.动手操作,自主探究(1)动手操作。

出示操作要求,生齐读。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师:哪位小朋友有勇气第一个告诉我们,你摆的是什么图形,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生:……师: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师:别的小朋友呢,谁还愿意说一说?生:……(生答师板书)师:大家开动脑筋不仅摆出了自己喜欢的图形,而且还计算出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真了不起!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黑板上这些算式!(4+4+4+4=165+3=8 6+6+6+6+6+6=36 10+4=14……)(2)自主探究师:仔细观察,默默地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生:都是加法算式。

生:有的加数都一样,有的加数不一样……师:你能照样子再编几个这样的算式吗?(生答师板书,师:刚才那位同学说得太多了,我只记得每个加数都是6,却忘了是几个6,这怎么办?)生:有5个6.师:看来用“几个几”说真简单!其余这些算式都是几个几呢?请同桌互相说一说!(同桌活动,把连加算式表述成“几个几相加”)师:说都会说了,那你们会写吗?师:可以呀!如果写得简单些,想想看要写出哪些数?生:我知道是8×10。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能给大家讲一讲吗?生:是我看书知道的,这是乘法算式师:你真爱学习!对!这个小叉就是乘法的运算符号──乘号,读作:乘。

师:这个算式你会读吗?谁愿意试一试?谁再来读?同桌互相读一读!生:……师:对!这里的2就是原来加法算式中相同的加数,这里的15就是相同加数2的个数。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

5、让学生比较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之间有什么?(都是表示4个3相加的和是 多少)从而使学生明确: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6、教师指出:4、3、12叫作乘法算式中的因数,12叫作乘积。(板书)我们 只要将相同的因数相加的总和叫做积。因此,几个几相加还可以怎样表示? (读作几乘以几等于几)教师先范读一遍(例如3 × 4=12读作三乘以四等于 十二),然验出发,让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再编制乘法口诀, 并初步学会运用这些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老师带来了一些小动物来参观,你们想不想知道小动物们之 间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同学们看图说一说。(学生活动)
2、大家说的都不错。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乘法的问题(板书课题)。
3、贴出做一做中的图。引导学生观察:每组里的小棒都是什么形状的?有几 组?每组有几根?一共有多少根?
4、指名汇报观察结果。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板书时尽量把相同加数写 在一块儿,并标明相应的因数和被加数。如:3+3+3+3=12(板书时写成3 4=12)然后请学生根据加法算式说说还可以怎样表示这个加法算式。(即乘法 算式)如:4 3=12或3 4=12(板书时写成4 × 3=12或3 × 4=12)
7、说一说下面的加法算式还可以怎样表示成乘法算式?
8、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第一个因数都是相 同的数,相同加数是几就有几个几相加)教师指出:我们把这个相同的因数叫 做第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就是1,写在第一个因数的右下角点上一点,第二 个因数就是几就写在第一个因数的下面。然后再写上等号和第二个因数。
2、互动游戏: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互动游戏来帮助学生巩固乘法的知识。例如: 让学生站成若干排,每排人数相同,然后通过报数或拍手等方式来练习乘法口 诀。

《乘法的初步认识》案例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案例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案例分析第一篇:《乘法的初步认识》案例分析教学内容及教学背景分析:《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这是一节乘法概念的起始课,概念新、内容较多,而乘法意义的认识既是本节课中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课本中是以准备题开始,接着新授,巩固练习等。

设计了直观的、学生易懂的摆小棒活动知识,引导学生从同数连加引出乘法,根据两种不同的摆法,分别列出不同的加法算式及相应的两个乘法算式。

接着讲乘法算式的读法、写法以及乘号的认识。

之后,我又设计了一些看图写算式和一些开放性的题目,引导学生体会和理解乘法的意义和解决几个几相加的实际问题,且列出乘法算式可以解决多个问题,也使学生进一步的明确乘法与加法的联系,以加深对乘法意义的认识。

本课的进行能突出重点,分层练习环绕重点,时间分配保证了重点,因此达到了预定的效果。

而且整节课中学生始终处于饱满的精神状态下积极进行思考。

二、教学案例:片段一:如何让学生发现知识? [一]、创设情境1、小朋友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摆过小棒吗?(出示小朋友们摆小棒的情景图。

让他们分别说出都摆了些什么东西)师:那些小朋友太棒了,大家想不想象他们那样也摆出不同的图案来吗?那咱们也来做一个摆小棒的游戏好吗?(生:好!)2、师:请你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图案,老师帮你看着时间,看看你在规定的时间里能摆出多少个作品。

(学生操作。

)3、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作品? 学生们争先恐后,分着演示自己的作品。

案例解析:在课堂教学中虽然不能让学生完完全全地去重复人类所经历过的发现知识的过程,但适当地让他们参与知识发现和探索的过程,了解某些数学知识产生的由来,不但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而且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上面的课堂教学片段就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用让学生看图,说图意;提问题,列式;观察,交流等教学组织形式。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及评析5页word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及评析5页word

“乘法初步认识”教学片段及评析执教:杨静评析:杨武昌“乘法初步认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与掌握连加运算基础上教学。

乘法本质是特殊加法,乘法知识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连加。

因此,教学时,要把乘法概念建立置于学生拼图形、操作学具活动之中,使概念教学成为丰富多彩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历学习活动过程中实现知识迁移,促进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片段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小朋友们,老师打算带你们去儿童游乐场玩。

游乐场大门上写着一些加法算式(出示):3+2+5 5+5+5 4+6+8 3+3+3+36+7 2+4+7+5 8+1+6 2+2+2+2+2师:请选择几道题做一做。

(学生情绪高昂,纷纷自由选择算式并计算。

)师:请小朋友们观察这些加法算式,把这些算式分成两类,并说明分类理由。

生1:把几个加数相同算式归为一类。

生2:(到黑板上把算式卡片分成两类)我觉得“5+5+5,3+3+3+3,2+2+2+2+2”每道算式中加数都是一样,可以归为一类,剩下是另一类。

师:小朋友们随便说几个加数相同算式,考考老师能不能很快说出结果。

(学生随意举出加数相同算式,教师一一说出结果;学生边想边在悄悄地验算结果,验算后表现出很惊讶神态。

)[评析:课伊始,教师创设了去儿童游乐场玩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氛围中学习,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积极性与主动性。

特别是学生出题,教师口答环节,抓住了学生“好奇”特点,使数学学习具有现实性与挑战性。

]片段二:主动剖析,经历过程(课件出示儿童游乐场情景图)师:数一数小火车、过山车以及观缆车上各有多少人?每张圆桌周围椅子数呢?你是怎样数?生1:我数小火车上人数时,是3个3个数,因为他们是3人3人坐在一起。

生2:我数过山车上人数时,是2个2个数,因为他们是2人2人坐在一起。

生3:我数观缆车上人数时,是4个4个数,因为他们是4人4人站在一起。

生4:我数圆桌周围椅子数,是3个3个地数,因为它们是3把3把地围在一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乘法的初步认识》案例分析白涛街道山窝小学杨雨杰教材简析: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加数的连加,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使学生了解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由于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而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因此设计本节课时,结合具体事例,从相同数相加开始,让学生观察相同数连加的算式,找出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 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从加法到乘法的过度,以及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小棒、练习本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1、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在游乐场你都玩过哪些游乐项目?(学生自由说)2、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到游乐场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主题图)【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又喜欢的游乐场情境入手让学生兴致勃勃地主动参与到学习中,生动的情境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为学生学习乘法提供了丰富的现实情境模型,并且让学生认识到同数连加的情境在生活中是广泛存在的。

】二、引导观察,探究新知(一)认识相同加数1、师:瞧,游乐场里可热闹了,你都看到了什么?(有的在玩过山车,有的在玩小飞机,还有的在坐小火车呢。

)那你知道玩过山车的,玩小飞机的和坐小火车的各有多少人吗?2、师:现在请你们小组合作学习,先圈一圈,再写出算式,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师巡视)3、引导学生汇报,说说是怎样圈的,并写出加法算式(板书)。

3+3+3+3+3=15 (人)6+6+6+6=24 (人)2+2+2+2+2+2+2=14 (人)4、师:同学们真不错,你们小组合作用加法算式算出了每种游乐设施的人数。

现在请你看看黑板上的这些长长的加法算式,你们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说出每个算式中的加数是一样的)5、教师小结:在每一道加法算式中加数都相同叫做相同加数。

6、师:现在你来说说在这几组加法算式里他们的相同加数分别是几?(二)认识“几个几”1、师:那么在这些加法算式里又是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呢?:3+3+3+3+3=15 (人) 5 个3相加:6+6+6+6=24 (人)个6相加2+2+2+2+2+2+2=14 (人)7 个2相加2、指出:看来把相同加数连加算式说成“几个几”真简便。

3、适时提问归纳出算式数字所表示的意思(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

(三)、认识乘法算式1、揭示课题师:其实像这样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还可以用更简便的算式来表示,7个2相加我们就可以写成这样(板书:2X 7=14)谁知道这个算式叫什么?(乘法)对,今天咱们就来研究乘法(板书:乘法)2、初步认识乘法算式师:请你再看看这个算式,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中间是“X”)它确实像我们判断对错里的“X”你再仔细看看它像不像咱们的加号斜过来了,乘法是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因此咱们的数学家们将加号斜过来就成了乘号(板书:乘号)。

课件出示:据记载,在1631年,英国著名数学家欧德莱认为乘法是加法的一种特殊形式,于是他便把前人所发明的“ + ”[ 转动45。

角,这样乘号“X”也就面世了。

3、读乘法算式,学习另一种写法师:那你知道这个算式又该怎么读吗?试试吧!(板书:2 乘7等于14)当然它还可以写成这样(板书:7X 2=14)谁会读?师:瞧,表示7个2相加我们就可以写成这样2X 7=14或7 X 2=14,是不是很简便呀,那现在你能把其它几个算式也改写成乘法算式吗?在演算本上写写吧!并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写之后板演并读出来)【设计意图: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列连加算式,认识“相同加数”、数“相同加数的个数”、认识“几个几”、再到学习“乘法算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

】三、巩固应用,加深认识1、先摆一摆,再写算式学生用小棒摆,再写算式丸用/粪一摆*再填写加法算式“4^2 ! 3个4 ! 5 牛3(3 + [^ + [^ + [^ = [521 j[5] + [4] + [4] = [l7]i _3+3+3+3+3 =15_2、看图写算式(1)(2 )师:看来大家都学会用乘法算式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加法了,那下面我们另外的地方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图片)这里有什么东西?(酒杯)杯子里有什么呢,有几个呢?在你的练习本上用加法算式表示出来。

(集体纠正)师:你能用乘法算式写出来吗?(学生写,集体纠正)3、游戏:找朋友师:同学们的表现真棒,现在咱们来放松放松来玩一个游戏吧!游戏的名字就叫找朋友,等会我会将写着乘法或加法的算式卡发给表现最棒的孩子,得到卡片的孩子在我们唱《找朋友》歌时找到自己的朋友。

(卡片:3 X2 3个 2 相加3+3 3+3+5 3 X53+3+3+3+36 X 4 6+6+6+6 4+6 5+5+5 4 X 6 2+2+25 X 3 2 X 3 5 乘3 4+4+4+4+4+4 )4、游戏:看算式有节奏的拍手、拍肩或跺脚。

师:游戏好玩吗,还想不想再玩一个游戏啊。

听音乐你们就根据我为你们提供的乘法算式打打节凑吧!(出示课件)5、火眼金睛。

(出示课件)耳祝?杷曲出来。

5+5 7+7+6 3+3+3+3+34+4 6+6+6 3+2+1+2只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才能用乘法表示.强调:只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才可以用乘法表示6、说说生活中能用乘法表示的事例学生自由说(站队、桌椅的摆放等实际问题)【设计意图:“找朋友”和“看乘法算式打节奏”的游戏,生动活泼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活跃思维还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游乐场荡秋千和玩跷跷板的情境及说生活中用乘法表示的事例使学生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再次激起思维的高潮,使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四、总结反思,评价体验。

师:关于乘法的知识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只是初步地认识了乘法(板书:“的初步认识”)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更进一步的认识乘法,相信同学们会不断地努力学习,一定会探求到更多的关于乘法的知识。

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你想说些什么?【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经验。

】教学反思:本节课以贴近孩子们生活实际的游乐园的情景导入,里面蕴涵了丰富的相同加数的因素,为引入乘法做准备,引导他们观察思考,体会乘法意义,并进一步结合生活中的问题,巩固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与运用。

整节课努力突出以下几点。

一、找到让学生学的突破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首先,教师要把教学设计的生动有趣。

想办法让学生喜欢上你的数学课。

于是我针对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用学生喜欢又熟悉的游乐场的情境导入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

同时也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

再次,为了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我从学生熟悉的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入手,引导学生观察找出相同加数,数相同加数的个数,说“几个几”,认识乘法算式。

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

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找到教师教的价值体现就这节课来说,教师的作用首先表现在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并潜心设计适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过程。

同时进行教学活动是,教师要始终把自己当作学生的大朋友,与他们共同参与学习过程,共同分享学习的快乐。

时而热情指导,时而亲切交谈,时而认真倾听,时而给予启示,时而进行激励……通过进行师生心与心的交流,心与心的沟通,学生才会有一个宽松的、快乐学习的氛围。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评价是体现教师自身素质的一面镜子,我觉得具体实施应体现在语言上:词语要有诗歌的优美,声调要有播音员的磁性,仪态要有主持人的风采……,这些语言对学生的精神状态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评价除了符合儿童的心理外,还应该是发自肺腑的。

如果你的一个抚摸,一个微笑,一句赞美都是用心在传递给学生的,就一定会转化为他们学习的动力。

因此,教师在课堂中的价值应充分体现在语言上。

用语言去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创新自然油然而生。

这些精彩的、恰到好处的语言都归随于平时的学习和提高。

三、找到学生学的的具体体现教学的成功应取决与学生的参与率,学生如果拥有一个活跃、和谐、平等、欢乐的课堂氛围,他们的创造性、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肯定能得到发展。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游戏等一系列的活动中认识乘法算式。

始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让他们在观察比较中,感悟乘法、认识乘法。

在游戏中巩固应用乘法。

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同时通过动眼观察,动脑想,动口说等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他们自主探究的热情。

给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将学生提升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的参与意识,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快乐”的气氛,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

教学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四、找到学生犯错误的原因所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很多时候就是一种尝试的过程,在不断尝试中发现自己原由认知的错误和不足,进而不断完善和构建起新的认知体系。

因此,教师要善待和尊重学生发展中的“错误,珍惜学生的“错误”,从学生角度出发,用恰当的方法将学生的错误变成课堂中的亮点。

新课改以来,课标要求把尊重学生放在第一位,但自己总是放不开,总有三怕影响着自己:1怕耽误课堂时间,影响教学进度;2怕学生答非所问,影响自己情绪;3怕遇到疑难杂症,影响自己威信。

今后应继续在这方面努力,排除思想包袱,课堂上真正地跟着学生走,给学生犯错误的机会,想方设法地去激活学生思维的闪光点,让学生个性得到张扬,健康的人格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

这与平时的学习反思是分不开的。

总之,教师应该让数学教学课堂成为孩子们自由表达、放飞个性的乐园;让每个学生在经历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能体悟数学的思想方法,体验自主学习的成功愉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