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教学案(可打印修改)
(完整)第十二章个人所得税的教案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1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2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3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4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5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6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7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8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9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10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11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12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13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14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15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16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17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18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19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20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21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22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23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24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25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26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27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28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29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30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31页。
个税课程设计
个税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个人所得税的基本知识,包括税率、扣除标准、计算方法等,培养学生运用税收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税收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1.了解个人所得税的定义、作用和意义。
2.掌握个人所得税的税率、扣除标准、计算方法。
3.了解我国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
4.能够运用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计算不同收入水平的纳税人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5.能够分析税收政策变化对个人所得税负担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遵守税收法律法规,自觉履行纳税义务的意识。
2.培养学生运用税收知识分析和评价社会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个人所得税的税率、扣除标准、计算方法。
3.我国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
4.税收政策变化对个人所得税负担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税率、扣除标准等内容,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讨论法:教师学生就税收政策变化对个人所得税负担的影响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个人所得税相关章节的内容。
2.参考书:个人所得税政策法规、案例分析等。
3.多媒体资料:税收政策变化的相关新闻报道、讲座视频等。
4.实验设备:计算器、电脑等辅助教学设备。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节课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个人所得税教案范文
个人所得税教案范文【教案目标】1.了解个人所得税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政策;2.理解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3.学会如何正确填报个人所得税申报表;4.掌握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适用条件和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一、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个人所得税的定义及其意义;2.个人所得税的分类: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等。
二、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1.个税计算表和个税税率表的使用方法;2.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和税率的确定;3.免税额的确定;4.计算个人所得税的具体步骤。
三、个人所得税申报表的填报方法1.个人所得税申报表的基本内容和填写要点;2.个人所得税申报表的填报步骤;3.常见错误和注意事项。
四、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适用条件和计算方法1.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的政策和适用条件;2.个人所得税抵扣、减免政策的适用条件和计算方法;3.个人所得税特殊优惠政策的适用条件和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1.授课法:通过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个人所得税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方法;2.实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个人所得税申报表的填写方法和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3.讨论互动法:通过讨论和互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加深对个人所得税相关政策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一、引入(10分钟)1.通过举例引入个人所得税的概念和意义;2.针对学生的疑问,概述个人所得税的分类。
二、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30分钟)1.介绍个税计算表和个税税率表的使用方法;2.讲解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税率和免税额的确定;3.按照具体的案例,讲解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三、个人所得税申报表的填报方法(30分钟)1.介绍个人所得税申报表的基本内容和填写要点;2.按照实际情况,演示个人所得税申报表的填写步骤;3.分析常见错误和注意事项,并进行解答。
四、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适用条件和计算方法(40分钟)1.讲解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的政策和适用条件;2.介绍个人所得税抵扣、减免政策的适用条件和计算方法;3.分析个人所得税特殊优惠政策的适用条件和计算方法;4.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具体操作。
个人所得税说课教案
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等教育出版社中职《税收基础》(第三版),国家规划教材中的第四章《所得收益税制》第二节《个人所得税》的内容,该节课是中国现行税制中除流转税制外的又一重要内容之一;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环节。
2、学情分析:学生在充分掌握《企业所得税》计算的基础上,学习本节课的内容相对比较容易,但该节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因税率和计算方法的变化较多,故真正掌握也有一定的难度。
二、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工资、薪金应税所得额的确定及应纳税额的计算难点:个人工资薪金中全年一次性奖金的计算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将该节课的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1、知识传授目标:理解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概念、征税对象、税率及计税依据;掌握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以及所得税额的计算。
2、能力培养目标: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税收问题的素养。
3、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和创新的税收服务意识,树立自觉纳税意识,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师生情感交流。
四、说教法与学法:1、教法:案例教学法,启发—探究式—自主合作2、教学手段:税收图片、多媒体课件3、学法:(1)设置问题,完成观察—比较—归纳—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2)在探究过程中培养思维的多样性、深刻性、严谨性(3)在学习过程中感悟如何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五、说教学过程:展示图片、提出问题:教学导入:(情景展示,引入课题)教学导入:(情景展示,引入课题)教学导入:(情景展示,引入课题)这组图片,描绘的是什么场景?(抗震救灾、灾后重建需要大量的财政支出、各地捐款支援等);财政从何而来?其中就包括公民的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
那么什么是工资薪金所得税呢?(引出课题)相关概念: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是指个人因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个人所得税教案1
个人所得税教案1个人所得税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适用范围。
2.掌握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税率的确定。
3.理解个人所得税对个人经济活动的影响,并培养正确的纳税意识和财务规划能力。
教学重点:1.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适用范围。
2.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税率的确定。
教学难点:1.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2.个人所得税对个人经济活动的影响的讨论和分析。
教学准备:1.个人所得税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
2.案例分析材料和计算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举例引入个人所得税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个人所得税对个人经济活动的重要性和影响。
二、概念讲解(10分钟)1.教师讲解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即个人从各种经营与劳务所得中按一定比例缴纳的税款。
2.教师介绍个人所得税的适用范围,包括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个人劳务报酬等。
三、税率和计算方法(20分钟)1.教师介绍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和计算方法,包括起征点、阶段性递增税率和综合计算方法等。
2.教师通过案例分析演示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税率和计算方法的运用。
四、案例分析(30分钟)1.教师给学生分发个人所得税的案例分析材料。
2.学生结合案例分析,讨论个人所得税对个人经济活动的影响和应对策略。
3.教师带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汇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五、小结与拓展(10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
2.教师布置拓展任务,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一步了解个人所得税的相关政策和国际比较。
六、课堂练习与作业布置(1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个人所得税的计算练习,加深对税率和计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2.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分析自己家庭的个人所得税情况,并制定合理的财务规划。
教学反思:个人所得税是一个复杂而且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将个人所得税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个人所得税的知识,培养正确的纳税意识和财务规划能力。
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电子教案
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电子教案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相关政策法规,掌握计税依据、税率、扣除项目等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纳税意识,培养学生依法纳税的观念。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及作用。
2. 掌握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税率、扣除项目等。
3. 学会计算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
4. 提高纳税意识,培养依法纳税的观念。
三、教学内容1. 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及作用。
2. 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3. 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4. 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扣除项目。
5. 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计税依据、税率、扣除项目等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参与计算实例,加深对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的理解。
3. 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提高纳税意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基本知识的掌握。
2. 计算练习:评估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探讨纳税问题时的参与程度及观点阐述。
4. 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巩固情况。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税收基础知识》、《个人所得税实务》等。
2. 课件: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相关法律法规、计算示例等。
3. 案例材料:涉及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实际案例。
4. 网络资源:税务局官方网站、税收相关政策解读等。
七、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引入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及作用。
3. 阐述计税依据:介绍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4. 讲解税率:阐述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5. 说明扣除项目:讲解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扣除项目。
6. 演示计算方法:示例讲解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个税计算教学设计
个税计算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个税计算教学目标:1.理解个人所得税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掌握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公式;3.能够根据个人工资收入,计算个人所得税。
教学重难点:1.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2.税率和税额的计算。
教学准备:1.教材: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2.教具:计算器、白板和黑板刷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入个人所得税的概念,通过问题导入,例如:你们是否知道工资收入超过一定额度后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你们是否知道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2.激发学生对个人所得税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
二、讲解个人所得税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5分钟)1.讲解个人所得税的定义和作用,即个人根据自己的收入情况向国家纳税,用于国家的建设和社会事业。
2.介绍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即根据个人的工资收入,按照不同的税率计算出应纳税额。
三、讲解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15分钟)1.讲解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公式,即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详细介绍计算公式中的各个参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四、示范个人所得税的计算过程(20分钟)1.随机选择一位学生的工资收入作为示范案例,逐步进行个人所得税的计算过程。
2.通过黑板和白板演示计算过程,引导学生理解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五、练习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25分钟)1.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进行个人所得税的计算练习。
2.监督和指导学生进行练习,解答学生的疑问。
3.选取部分同学的练习结果进行讲解和讨论。
六、总结与讲评(10分钟)1.总结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2.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总结和点评,给予鼓励和认可。
教学延伸:1.将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理解个人所得税对于国家建设和社会事业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了解个人所得税的相关政策和法律规定,培养学生的纳税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反思:1.教学设计情节紧凑,学生能够通过问题导入充分参与讨论,激发了学习兴趣;2.讲解过程中结合案例演示,使学生理解个人所得税的计算过程;3.练习环节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计算个人所得税的能力;4.教学延伸和反思能够增强学生对个人所得税的理解和认知。
个人所得税讲课教案共页课件 (一)
个人所得税讲课教案共页课件 (一)随着中国财经国际化和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个人所得税也成为了备受关注的话题。
因此,了解个人所得税的相关知识,不仅可以规避经济风险,也可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本文带您了解一份完整的“个人所得税讲课教案共页课件”。
一、导入部分1.1、PPT首页该部分需要在PPT首页的设计上,体现出个人所得税的主要内容。
1.2、自我介绍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接受个人所得税的相关知识,需要在该部分介绍自己的背景信息和个人所得税相关知识。
二、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基本概念2.1、个人所得税的概念本部分需要详细介绍个人所得税的定义、目的、征税基准、纳税人的范围等相关概念,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2、个人所得税税制本部分需要介绍个人所得税的税制原理、分类、计征方法、征收机构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要注重强调个人所得税税制的相互关系,以及征收标准的相互影响。
三、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3.1、税前扣除的概念本部分需要介绍税前扣除的概念、原则、范围、方式、适用对象等信息,帮助学生掌握税前扣除的基本理论。
3.2、创业和就业补贴本部分介绍了创业和就业补贴的定义、目的、范围、标准、申报方式等相关知识。
3.3、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费用对于挖掘潜力、提高素质的个人来说,继续教育和培训费用可以扣除个人所得税,具体内容有定义、目的、标准、范围、申报方式等。
四、个人所得税税前所得额计算及税率4.1、个人所得税税前所得额的计算方法本部分介绍个人所得税税前所得额的计算公式,包括累进税率计算方法和综合所得计算方法,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税前所得额的基本概念。
4.2、个人所得税税率的计算方法本部分介绍个人所得税税率的计算方法和政策的特点、调整;同时,对各类纳税人税率的变化,加强实例的分析和练习。
五、个人所得税的申报缴纳5.1、个人所得税申报缴纳的基本流程本部分介绍个人所得税申报缴纳的基本流程、申报方式、缴纳时间、缴纳渠道等信息,方便个人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说课教案
个人所得税说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征收范围。
2. 使学生掌握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优惠政策。
3. 培养学生遵守国家税收法律法规,自觉履行纳税义务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1.1 个人所得税的定义1.2 个人所得税的性质和作用2. 个人所得税的分类2.1 工资、薪金所得2.2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2.3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2.4 稿酬所得2.5 劳务报酬所得2.6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2.7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2.8 财产租赁所得2.9 财产转让所得2.10 偶然所得3.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3.1 居民纳税人的征税范围3.2 非居民纳税人的征税范围4.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4.1 工资、薪金所得的计算方法4.2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的计算方法4.3 其他各类所得的计算方法5. 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5.1 免税项目5.2 减免税项目5.3 税收优惠政策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分类、征收范围、计算方法和优惠政策。
2. 教学难点: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优惠政策。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分类、征收范围、计算方法和优惠政策。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个人所得税的具体计算和优惠政策适用。
3. 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材、案例和教学课件。
2. 收集最新的个人所得税政策和法规。
3. 准备税收calculator 或相关软件,以便进行个人所得税计算演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个人所得税的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个人所得税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个人所得税的定义、性质和作用,使学生明确个人所得税的基本含义。
3. 分类讲解:分别讲解各种个人所得税的分类,包括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稿酬所得等,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所得的征税规定。
个人所得税说课教案
个人所得税说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使学生掌握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税率和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税收观念,自觉履行纳税义务。
二、教学内容1. 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3.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4.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5. 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征收范围、税率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优惠政策。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征收范围、税率和计算方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方法。
3. 采用讨论法,探讨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税收的概念和作用,引出个人所得税的话题。
2. 讲解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意义,让学生了解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情况。
3. 讲解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使学生明确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和范围。
4. 讲解个人所得税的税率,让学生掌握不同收入层次的税率标准。
5. 通过案例分析,讲解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技巧。
6. 讲解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引导学生了解税收政策对个人的关怀。
8. 布置作业:设计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堂反馈:课后收集学生作业,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讲解个人所得税与其他税种的区别与联系,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税收体系。
2. 介绍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历史发展,让学生了解税收政策的演变。
3. 分析国内外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差异,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七、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提问,解答学生关于个人所得税的疑问。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看法。
3.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税务人员、纳税人等角色,模拟实际纳税过程,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024版税收教案个人所得税
纳税人应如实申报个人所得和扣 除项目,确保申报信息真实、准 确、完整。
纳税人应按照规定时间办理纳税 申报、缴纳税款等事项,避免逾 期产生罚款或滞纳金等不必要的 损失。
04
申报缴纳流程与监管措施
Chapter
申报表填写要求及示范
填写清晰、准确
确保申报表内容清晰、准确,无 涂改、遗漏现象。
01
02
遵守填写规范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 的个人,为非居民纳税义务人,承担有限纳税义务,仅就其从 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征收原则与政策导向
量能负担原则
根据个人所得的不同情况,实行 差别税率和费用扣除标准,使高 收入者多缴税,低收入者少缴税
或不缴税。
调节收入分配
通过征收个人所得税,可以适当调 节个人之间的收入水平,缓解社会 分配不公的矛盾。
规定的商业健康保险、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支出,以及国务院规
定可以扣除的其他项目。
特殊情况处理方法
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外取得的所得
可以从其应纳税额中抵免已在境外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但抵免额不得超过该纳 税人境外所得依照本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
居民个人有中国境外任职、受雇等情形的
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 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居民个人。居民 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家庭负担
考虑家庭人口、赡养老人、 抚养子女等因素,对税率 进行适当调整。
地区差异
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 平、消费水平等因素,实 行差别化税率。
优惠政策与减免条款解读
个人所得税的教案
个人所得税的教案教案标题:个人所得税的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个人所得税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掌握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税率表。
3. 理解个人所得税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个人所得税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个人所得税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税率表。
教学难点:1. 税率表的理解和运用。
2. 运用个人所得税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讲义或教材:包括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税率表。
2. 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白板和标记工具。
3. 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个人所得税的概念,与学生讨论个人所得税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个人所得税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2. 解释个人所得税的税率表,包括不同收入水平对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3. 通过示例演示个人所得税的计算过程。
三、练习与讨论(20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个人所得税。
2. 引导学生讨论个人所得税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和作用。
3. 鼓励学生提出与个人所得税相关的问题,并进行讨论。
四、拓展应用(10分钟)1. 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与个人所得税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规划个人收入,以减少个人所得税的负担。
五、总结与延伸(5分钟)1. 总结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税率表。
2.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所得税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3. 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和了解税收制度的相关知识。
教学方式:1. 教师讲解和示范。
2. 学生练习和讨论。
3. 小组合作和个人思考。
教学评估:1. 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
2. 学生对个人所得税相关问题的讨论和思考。
3. 学生在拓展应用环节中的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其他税种和税收制度。
2. 组织学生参观税务机关或邀请相关专业人士进行讲座,深入了解税收实践和政策。
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教案
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教案一、课题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说出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的项目类别。
- 理解各项专项扣除的具体含义、扣除范围和标准。
- 能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包含专项扣除后的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探究性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的纳税意识,理解税收政策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意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 掌握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的六大项目(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及其具体扣除标准。
- 能够正确运用专项扣除知识计算个人所得税。
2. 教学难点- 理解大病医疗专项扣除中的自负费用的界定以及扣除限额的计算。
- 在实际计算中,综合考虑多种专项扣除项目的叠加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专项扣除的概念和应用。
2.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案例,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模拟计算法:让学生模拟计算个人所得税,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张工资条,上面列有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等项目,以及代扣的个人所得税金额。
- 教师讲解:“同学们,大家看这张工资条,上面有一项是代扣的个人所得税。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而个人所得税是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涉及到的税种。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项非常利民的政策——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学习一下。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要设置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吗?这对我们个人和国家有什么意义呢?”- 请几位同学分享自己的初步想法,教师不做评价,只做记录。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 发放资料- 教师给每个学生发放一份关于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的资料,资料上详细列出了六项专项扣除项目(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的基本内容。
个人所得税说课教案
个人所得税说课教案第一章:个人所得税概述1.1 个人所得税的定义解释个人所得税的含义和作用强调个人所得税是国家税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2 个人所得税的分类介绍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所得、稿酬所得等不同类型的个人所得税解释各种所得的计算方法和税率1.3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说明个人所得税纳税人的范围和条件强调个人所得税纳税人的义务和责任第二章: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2.1 工资薪金所得的计算方法介绍工资薪金所得的计算公式和扣除项目解释基本免税额、专项扣除等概念2.2 个体工商户所得的计算方法介绍个体工商户所得的计算公式和扣除项目解释成本、费用、损失等在个体工商户所得计算中的作用2.3 其他所得的计算方法介绍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等其他所得的计算方法解释相关税率和扣除项目的规定第三章: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3.1 基本免税额和专项扣除解释基本免税额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介绍专项扣除的种类和申请流程3.2 税收优惠政策说明税收优惠政策的种类和适用范围强调税收优惠政策的重要性和作用3.3 其他减免税项目介绍其他减免税项目的具体规定和申请条件解释减免税项目对个人所得税的影响第四章:个人所得税的申报和缴纳4.1 个人所得税申报流程介绍个人所得税申报的时间、方式和渠道强调申报个人所得税的重要性和截止日期4.2 个人所得税缴纳方式解释个人所得税缴纳的方式和规定强调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义务和责任4.3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介绍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机构和相关规定强调个人所得税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第五章:个人所得税的改革与发展5.1 个人所得税改革的背景和目标解释个人所得税改革的背景和意义强调改革的目标和方向5.2 个人所得税改革的主要内容介绍个人所得税改革的主要措施和政策调整解释改革对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和国家税收体系的影响5.3 个人所得税的未来发展趋势展望个人所得税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强调个人所得税在国家税收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第六章:个人所得税的国际比较6.1 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国际差异比较不同国家个人所得税的基本制度和特点强调不同国家税收政策和税法的差异6.2 个人所得税税率和扣除项目的国际比较分析不同国家个人所得税税率和扣除项目的差异解释不同国家税收政策对个人所得税的影响6.3 个人所得税对国际投资和人才流动的影响探讨个人所得税对国际投资和人才流动的影响和作用强调税收政策对国际经济和人才流动的影响第七章:个人所得税与社会公平7.1 个人所得税与社会公平的关系探讨个人所得税与社会公平之间的联系和作用强调个人所得税制度在实现社会公平中的重要性7.2 个人所得税制度对社会公平的影响分析个人所得税制度对社会公平的影响和作用强调税收政策在缩小贫富差距中的作用7.3 个人所得税与社会公平政策的完善提出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和社会公平政策的建议强调政策调整和改进的重要性第八章:个人所得税与企业所得税的关联8.1 个人所得税与企业所得税的关系解释个人所得税与企业所得税之间的联系和作用强调两者在税收体系中的相互影响8.2 个人所得税与企业所得税的差异和互补分析个人所得税与企业所得税的差异和互补关系强调税收政策对企业和个人收入的调节作用8.3 个人所得税与企业所得税政策的协调探讨个人所得税与企业所得税政策的协调和配合强调政策调整和改进的重要性第九章:个人所得税的教育与宣传9.1 个人所得税教育的意义和目标解释个人所得税教育的意义和目标强调提高纳税人意识和知识的重要性9.2 个人所得税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介绍个人所得税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强调宣传和教育的有效性9.3 个人所得税宣传的效果评估与改进评估个人所得税宣传的效果和改进措施强调宣传和教育的持续性和更新第十章:个人所得税的未来挑战与应对10.1 个人所得税面临的挑战分析个人所得税面临的国际和国内挑战强调税收政策调整和改进的必要性10.2 个人所得税改革的策略和方向提出个人所得税改革的策略和方向强调改革的目标和预期效果10.3 个人所得税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应对展望个人所得税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强调个人所得税在国家税收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重点解析个人所得税是税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社会公平、调节收入分配具有重要作用。
第八章个人所得税教案
第八章个人所得税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个人所得税及其作用;2.掌握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3.了解个人所得税的减免政策;4.认识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
二、教学重点1.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2.个人所得税的减免政策。
三、教学难点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和问题解决法。
五、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教师可从生活实例入手,引导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存在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情况,如工资收入、奖金收入、投资收益等。
步骤二:概念解释通过讲解个人所得税的定义和作用,让学生了解个人所得税是指个人依法支付的,对其取得的各种收入按规定比例缴纳的一种税收。
步骤三: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1.先容税法的适用范围,即哪些人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2.介绍个人所得税的计税方法,主要是综合法与分类法。
3.讲解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公式,如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的计算公式为: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速算扣除数)×税率-速算扣除数。
4.示范演算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的计算过程。
步骤四:个人所得税的减免政策解释个人所得税的减免政策,如子女教育、继续教育、赡养老人等支出可享受相应的减免政策。
步骤五: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1.介绍纳税人的义务,如按时足额缴纳个人所得税、申报个人所得税等。
2.讲解个人所得税的申报流程和注意事项。
步骤六:课堂练习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步骤七:小结与反思对本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小结,并让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效果,指出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地方。
六、教学资源课件、教材、练习题、实例分析。
七、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和期末考试成绩进行评估。
八、教学拓展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个人所得税的实际计算练习,以增强他们对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的掌握。
同时,可以就实际纳税人的案例展开讨论,让学生了解个人所得税的具体应用。
个人所得税说课教案
个人所得税说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优惠政策。
3. 培养学生正确纳税的意识和法律观念。
二、教学内容1. 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3. 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4. 个人所得税的申报和缴纳5.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3. 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特点、计算方法和优惠政策。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个人所得税的相关知识。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和优惠政策,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任务驱动法:布置相关任务,让学生课后自主探究个人所得税的相关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税收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个人所得税。
2. 讲解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特点:阐述个人所得税的定义、分类、税率等。
3. 讲解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详细介绍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所得等计算方法。
4. 讲解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介绍免征、减征、抵免等优惠政策。
5. 课堂互动: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个人所得税知识的理解程度。
6.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和优惠政策,分享学习心得。
8. 任务驱动:布置课后任务,让学生自主探究个人所得税的相关问题。
9. 总结与反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解答学生的疑问。
10.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个人所得税基本概念和特点的理解。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分析的深度和理解程度。
3. 小组讨论记录: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第七章个人所得税教学案例
纳税人 居民纳税人
非居民纳税人
情况判定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个人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但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 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的个人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 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
应纳税额=34200×10%-105 = 3315(元)
崔某当月工资、薪金所得 不足3500元,可将年终奖金扣 除不足部分后的余额作为应纳 税所得额
(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按年纳税,以每一 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 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全年收入总额—成本、费用以及损失
导入案例
中国公民李红是某高校教授,2012年取得了下列收 入: (1)每月工资8000元,缴付的“五险一金”(基 本医疗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和住 房公积金)为820元,2月份取得2011年度的全年 一次性奖金40 000元。 (2)业余时间为某单位做了一项工程设计,取得 设计费20 000元,将其中的5 000元通过民政部门 捐赠给了贫困地区。 (3)4月份出版一本专著,获得稿酬50 000元, 12月份该专著获奖,获得教育部颁发的奖金20 000 元。
导入案例
(4)将自己的一项专利技术提供给境外企业使用, 取得收入100 000元,已在该国缴纳了个人所得税 15 000元。 (5)11月20日取回当年5月20日存入银行的半年 期存款,获得利息990元。 (6)将自有住房出租,每月取得租金3000元(按 市场价出租,考虑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 房产税),当年8月发生修理费1000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个人所得税【学习要求与目的】1.了解个人所得税法概述、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率等基本征收制度2.掌握个人所得税的应税项目3.掌握个人所得税的基本计算【学习重点】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基本计算【学习难点】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授课班级】2011秋会计电算化班【授课人】张士杰引言:我们已经学习了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明确了纳税人、税率及如何计算。
今天我们来学习个人所得税。
同学们!想一想:你都知道哪些个人收入方面的所得?引出今天讲的题目——个人所得税(一)个人所得税的概念 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即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
征税对象不仅包括个人,还包括具有自然人性质的企业。
(二)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三)个人所得税的应税项目和税率1.个人所得税的应税项目:(1)工资、薪金所得;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4)劳务报酬所得; (5)稿酬所得; (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8)财产租赁所得;(9)财产转让所得; (10)偶然所得; (11)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
2.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个人所得税实行超额累进税率与比例税率相结合的税率体系。
所得项目不同,规定不同。
详见课本P182-183(四)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重点介绍: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
1.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35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每月收入额-3500元)×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例3-8】某纳税人2011年11月工资为5600元,该纳税人不适用附加减除费用规定,计算其当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5600-3500=2100(元)应纳所得税额=2100×10%-105=105(元)引出速算扣除数(用数学方法计算出)例题:刘某2011年8月取得工资30000元,进取奖2000元,计算其当月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解法一:应纳税所得额=30000+2000-3500=28500(元)应纳个人所得税额=28500×25%-1005=6120(元解法二:应纳个人所得税额=1500×3%+3000×10%+4500×20%+(28500-9000)×25%=45+300+900+4875=6120(元)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其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全年收入总额-成本、费用、损失)×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例题:某个体工商户,全年生产经营收入总额为100000元,成本为40000元,费用为7500元,损失为2500元。
计算该个体工商户全年应纳个人所得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100000-40000-7500-2500=50000(元)应纳个人所得税额=50000×20%-3750=6250(元)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必要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减除必要费用,是指按月减除3500元。
其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纳税年度收入总额-必要费用)×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例3-9】2011年10月,张三与某单位签订承包合同经营该单位招待所,承包期5年。
2011年实现承包经营利润50000元,合同规定承包人每年上缴其营业利润的20%作为承包费。
计算张三2011年应缴纳个人所得税税额。
2011年张三应纳税所得额=50000×(1-20%)-(3500×3)=29500(元)2011年张三应纳个人所得税额=29500×10%-750=2200(元)4.劳务报酬所得(1)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800)×20%(2)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1- 20% ) ×20%(3)每次收入超过20000元的•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1- 20% )×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例3-10】某歌星一次性取得表演收入40000元,扣除20%的费用后,应纳税所得额为32000元,计算其应纳个人所得税。
应纳个人所得税额=40000×(1-20%)×30%-2000=7600(元)5.稿酬所得:按次纳税,以每次出版、发表取得收入为一次(1)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800元)×20%×(1-30%)(2)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1-20%)× 20% ×(1-30%)【例3-11】某作家一次性取得未扣除个人所得税的稿酬收入20000元。
计算其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额=20000×(1-20%)×20%×(1-30%)=2240(元)6.利息、股息、红利、偶然所得: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备注:自2008年10月9日起暂免征收储蓄存款利息的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11个税目税额计算方法汇总表:应税项目税率应纳税额计算1.工资、薪金所得七级超额累进税率(每月收入额-3500元)×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2.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五级超额累进税率(全年收入总额-成本、费用及损失)×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3.对企事业单位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五级超额累进税率(全年收入总额-必要费用)×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必要费用为3500元/月)4.劳务报酬所得20%比例税率;但对一次取得的劳务报酬所得20000元以上有加成征收:即20000元~50000元,税率30%;超过5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40%①每次收入≤4000元:(每次收入-800)×20%②每次收入>4000元:每次收入×(1-20%)×20%③每次收入>20000元:每次收入×(1-20%)×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5.稿酬所得20%比例税率,并按应纳税额减征30%①每次收入≤4000元:(每次收入-800)×20%×(1-30%)②每次收入>4000元:每次收入×(1-20%)×20%×(1-30%)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20%比例税率①每次收入≤4000元:(每次收入-800)×20%②每次收入>4000元:每次收入×(1-20%)×20%7.财产租赁所得同上(20%)同上8.财产转让所得同上(20%)(收入总额-财产原值-合理费用)×20%9.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同上(20%)收入×20%10.偶然所得同上(20%)同上11.其他所得同上(20%)同上(五)注意几点1.外籍人员和在境外工作的中国公民(包括华侨、香港、澳门、台湾同胞)的工资、薪金所得,增加了附加减除费用的照顾——在扣除3500元费用的基础上再减除1300元。
2.免征个人所得税的规定(1)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2)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3)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4)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5)保险赔款;(6)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7)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8)依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9)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10)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免税的所得3.不属于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的收入(1)独生子女补贴;(2)托儿补助费;(3)差旅费津贴;(4)误餐补助;(5)三险一金(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六)课堂练习张某是我国一位医学专家,每月工资薪金收入7000元,其中包括政府特殊津贴600元。
2011年,张某与李某合作出书取得稿酬20000元,两人按5:5分成;张某购买某生物制药公司股票,年终分红取得4000元现金股利收入;张某为某医学院校做报告2次,每次取得收入2500元,全年共取得报告收入5000元。
根据以上情况,请回答如下问题:1.张某全年工资薪金应纳个人所得税额为()A.245元B.185元C.2940元D.2220元2.张某个人工资薪金收入中的政府特殊津贴600元()A.属于减征收入B.属于免征个人所得税收入C.属于正常应税收入D.属于扣除费用3.下列张某稿酬收入应纳个人所得税额计算正确的是()A.20000×50%×20%=2000元B.20000×50%×20%×(1-30%)=1400元C.(20000×50%-800元)×20%×(1-30%)=1288元D.20000×50%×(1-20%)×20%×(1-30%)=1120元4.张某年终取得4000元现金股利收入应纳个人所得税额为()A.200元B.380元C.800元D.150元5.为某医学院校做报告的收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某医学院校做报告的收入为张某取得的劳务报酬收入B.为某医学院校做报告的收入,其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为840元C.为某医学院校做报告的收入,其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为800元D.为某医学院校做报告的收入,其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为680元答案: 1.D 2.B 3.D 4.C 5.AD(七)课后作业李教授系中国公民,现在国内某大学任职,2011年12月份取得收入情况如下:(1)当月工资收入3400元,奖金收入3000元。
(2)受科普出版社委托,为其编写《心理咨询》一书。
按照协议约定,出版社于12月20日支付给李教授稿酬19000元。
(3)12月25日,受科技公司培训部邀请,为该公司员工进行心理咨询讲座,科技公司支付给李教授讲课报酬3900元。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我国税法规定,个人所得税的征税项目包括()A.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B.保险赔款所得C.股息、红利所得D.特许权使用费所得2.关于12月份李教授取得的工资和奖金收入,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12月李教授取得的工资和奖金收入应缴纳个人所得税额为185元B.12月李教授取得的工资和奖金收入应缴纳个人所得税额为505元C.12月李教授取得的工资和奖金收入应缴纳个人所得税由本人于年末缴纳D.12月李教授取得的工资和奖金收入应缴纳个人所得税由本单位代扣代缴3.关于稿酬和讲课报酬,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劳务报酬所得,属于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B.李教授稿酬所得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应由科普出版社代扣代缴C.李教授讲课报酬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应由科技公司代扣代缴D.稿酬所得和讲课报酬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应由李教授自行缴纳4.关于李教授取得的稿酬和讲课报酬,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稿酬所得应缴纳个人所得税2128元B.讲课报酬应缴纳个人所得税780元C.稿酬所得应缴纳个人所得税3040元D.讲课报酬应缴纳个人所得税620元答案: 1.ACD 2.AD 3.ABC 4.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