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有机化学--chapter01-introduction
医用化学基础-第一章绪论
(1)人体内的生理变化和物质转化是以化学反应为基础 体内许多生理、病理现象,如消化、呼吸、排泄等都包含复杂的化 学变化。人体的基本营养物质糖、脂肪、蛋白质、无机盐等的代谢同样 也遵循化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2)药物的化学结构、性质决定着药物的作用和疗效 药物的药理作用、治疗效果都是建立在药物的化学结构和化学基础 上的。 (3)运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诊断疾病 在疾病诊断、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化验和用药,如测定血、尿等 生物标本中某些成分的含量,以便了解人体物质代谢状况。
•8.公元前2000年中国已会熔铸红铜。公元前1700年中国已 开始冶铸青铜。公元900多年我国的胆水浸铜 法是世界上最 早的湿法冶金技术(置换法)。 9.1700多年前,中国已能炼铅及铜铅合金。 10.公元前8000--6000年中国已制造陶器。公元200年中国 比较成熟地掌握了制瓷技术 。 11.3000多年前我国已利用天然染料染色。 1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漆料和制作漆器的国家,约有 7000年历史。 13.公元前4000--3000年中国已会酿造酒。公元前1000年 我国已掌握制曲技术,比欧洲的"淀粉发酵法"制造酒精早 2000多年。 14.3000多年前,我们祖先发现石油。古书载"泽中有火" 即指地下流出石油溢到水面而燃烧。宋朝沈括 所著《梦溪 笔谈》第一次记载石油的用途,并预言:"此物必大行于世"。 15.世界上最早开发和利用天然气的是中国的四川省邛和 陕西省鸿门两地。 16.我国祖先很早冰肝使用木炭和石炭(又叫黑炭,即 煤),而欧洲人16世纪才开始利用煤。
中国化学史上的“世界第一”
1.公元前100年中国发明造纸术。公元105年东汉蔡伦总结并推广了纸技 术,而欧洲人还在用羊皮抄书呢! 2.公元700--800年唐朝孙思邈在《伏硫磺法》中归早记载了黑火药的三 组分(硝酸钾、硫磺和木炭)。火药于13 世纪传入阿拉伯,14世纪才传 入欧洲。 3.公元前200--后400年中国炼丹术兴起。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和 葛洪的《抱扑子》记录了汞、铅、金、硫等元素和数十药物的性状与配制。 公元750年中国炼丹太传入阿拉伯。 4.公元800年唐朝茅华是世界上第一们发现氧气的人。他比英国的普利 斯特里(1774年)和瑞典的舍勒(1773年)氧气约早1000年。 5.我国是"纤维之王"----蚕丝的故乡。公元前2000年 中国己经养蚕。 公元200年养蚕技术传入日本。 6.公元前600年中国已掌握冶铁技术,比欧洲早1900多年。公元前200 年,中国炼出了球墨铸铁,比英美领先2000年。 7.1000多年前中国就能炼锌,早于欧洲400年。
医学有机化学绪论
均裂
H3C H
H3C + H
带有单电子的原子或基团称为自由基 (free radical)。经过均裂生成自由基的反应叫作自由基 反应。一般在光、热或过氧化物存在下进行。
萨摩耶绅士
上页 下页 首页 13
第 一章 绪 论 第四节 有机物的功能基和反应类型(三、有机反应类型)
(二) 异裂 ——> 离子型反应
萨摩耶绅士
18
萨摩耶绅士
15
第一章 绪论
学习要点:
1. 有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学的定义 2. 共价键 碳的杂化轨道; 键长, 键角, 键能, 键的极性 3. 分子的极性 分子中所有化学键极性的向量和 4. 分子间作用力 范德华力; 偶极-偶极力; 氢键 5. 有机物的分类 按碳骨架分类; 按功能基分类 6. 有机反应类型 均裂:游离基反应; 异裂:离子型反应
上页 下页 首页 11
第 一章 绪 论 第四节 有机物的功能基和反应类型(二、有机物的分类)
萨摩耶绅士
12
第 一章 绪 论 第四节 有机物的功能基和反应类型(三、有机反应类型)
二、有机化合物的反应类型
有机反应涉及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 键的断裂有均裂和异裂两种方式:
(一) 均裂 ——> 自由基反应
萨摩耶绅士
8
• 有机化学作为医学课程的一门基础课,它 为生物化学、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 卫生学以及临床诊断等提供必要的基础知 识。
• 有关生命的人工合成,遗传基因的控制, 癌症、艾滋病等的治疗都离不开有机化学 的密切配合。
萨摩耶绅士
9
第 一章 绪 论 第四节 有机物的功能基和反应类型(二、有机物的分类)
第四节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反应类型
922905-医用化学-第一章 绪论
(2)在疾病诊断、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 化验和用药,如测定血、尿等生物标本中某 些成分的含量。所用药物讲究其结构、化学 性质、纯度等对药理作用、毒副作用的影响 以及药物间的配伍,都和化学有关。
举例:X 射线透视胃肠时的内服造影剂为什么选择BaSO4,而不是 BaCO3。
基本单元:系统中组成物质的基本组分,可以是 分子、离子、电子等,如O2、H2SO4、H+。
物系所含的基本单元数目与0.012kg C12的原 子数目相等(6.023×1023——阿伏加德罗常数), 则为1mol。
nB=mB/MB ( mol)
2、 物质的量浓度
定义:对溶液而言,物质的量浓度定义为溶质的 物质的量nB除以溶液的体积。 表示:cB = nB/V 单位:mol·m-3 , mol·dm-3, mol·L-1 , mmol·L-1
二、医学与化学有着紧密的联系
(1)体内许多生理、病理现象,如消化、呼 吸、排泄等都包含复杂的化学变化。人体的 基本营养物质糖、脂肪、蛋白质、无机盐等 的代谢同样也遵循化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举例:临床检验测得三人血浆中HCO3-和溶解的CO2的浓度如下: 甲 [HCO3-]=24.0 mmol·L-1、[CO2]溶解=1.20 mmol·L-1 乙 [HCO3-]=21.6 mmol·L-1、[CO2]溶解=1.34 mmol·L-1 丙 [HCO3-]=56.0 mmol·L-1、[CO2]溶解=1.40 mmol·L-1
3、 摩尔分数(物质的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数或物质的量比)
定义:物质B的物质的量与混合物物质的量之比
表示:xB =nB/Σ ni (Σ ni 表示混合物的物质的量)
医用有机化学课件-第一章绪论(临床)
手性分子定义
不能与其镜像重合的分子。
判断方法
观察分子中是否存在手性 碳原子,若存在则分子具 有手性。
手性碳原子定义
连有四个不同基团的碳原 子。
对映异构体和非对映异构体区别
01
02
03
对映异构体
具有完全相同的物理性质 和不同的化学性质,如旋 光性、溶解性等。
非对映异构体
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和化 学性质,如沸点、熔点、 极性等。
胺类化合物的官能团,具有碱 性,可以参与酰化、烷基化等 反应。
酮基(>C=O)
酮类化合物的官能团,具有还 原性,可以参与加成、缩合等 反应。
有机反应类型和机理简介
取代反应
有机分子中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 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的反 应。如酯化反应、卤代反应等。
重排反应
有机分子中的原子或原子团发生 位置重排的反应。如频哪醇重排、 贝克曼重排等。
利用立体异构原理研究蛋白质 、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三维结 构及功能。
生物医学成像技术
利用某些具有特定立体构型的 分子作为造影剂,提高医学成
像技术的分辨率和准确性。
Part
06
医用有机化学发展趋势和挑战
新型有机合成方法和技术应用
1 2
高效、高选择性合成方法
发展高效、高选择性的有机合成方法,提高合成 效率和产物纯度,降低副产物生成。
Part
03
碳原子结构与性质
碳原子结构特点及杂化方式
碳原子结构特点
碳原子具有四个价电子,可以形 成四个共价键,是构成有机化合 物的基本骨架。
杂化方式
碳原子在形成共价键时,其价电 子可以进行sp、sp2、sp3等杂化 方式,从而形成不同形状和性质 的有机分子。
医用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医用有机化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临床医学、口腔、麻醉、护理、影像等本科专业用)一.课程概述《有机化学》是医学院校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适用于临床医学、口腔、麻醉、护理、影像等本科专业教学。
本课程对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结构、命名、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映异构一章介绍了有机化合物的对映异构现象,及构型的表示方法。
并对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及理化性质进行了介绍。
使学生学了这门课程后,对有机化学中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化学性质和基本理论能够掌握。
了解与医学和药学相关的内容。
为后续课程如生物化学、药理学、生物学、卫生化学等理论课奠定基础。
本课程总学时为98学时,理论课48学时,自学讨论14学时,实验课36学时。
二.正文第一章绪论(2学时)目标为系统学习有机化学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
内容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的概念。
有机化学与医学的关系。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特性,碳原子的杂化轨道,共价键的类型,参数,键的极化。
有机反应的类型,有机化合物得分类。
要求能够说明(1)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特性;(2)有机化合物的反应类型;(3)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能够概述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
第二章饱和烃(4学时)目标掌握饱和烃的结构,化学性质和异构现象。
内容饱和烃的结构和命名。
碳链异构、构象异构、环烷烃的结构、分类、命名、环己烷的构象,饱和烃的化学性质。
要求能够说明(1)饱和烃的结构命名;(2)饱和烃的构象异构;(3)饱和烃的化学性质;能够概述乙烷的构象,环己烷的构象。
第三章不饱和烃(4学时)目标掌握不饱和烃的结构,化学性质和异构现象,理解电子效应和反应机理等基础理论。
内容不饱和烃的结构和命名,位置异构,顺反异构。
不饱和烃的物理性质,不饱和烃的化学性质,亲电加成反应机理和电子效应。
要求能够说明(1)不饱和烃的命名;(2)烯烃的异构现象;(3)不饱和烃的亲电加成能够概述不饱和烃的电子效应。
第四章芳香烃(4学时)目标掌握芳香烃的结构命名和化学性质和亲电取代反应机理及定位规律。
医用有机化学第三版笔记第一章
第一章1有机化合物是含碳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有机化学是研究碳化合物的化学。
(CO、CO2及碳酸盐除外)2当代对有机化学的定义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来源、组成、结构、性质、制备、应用和功能以及有关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3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原子键合的本质是共价键4每个原子所形成共价键的数目取决该原子的单电子的数目,故共价键具有饱和性;共价键是由参与成键电子的电子云重叠形成的,电子云重叠越多,形成的共价键越稳定,这就决定了共价键具有方向性。
5杂化特点:杂化前后轨道的能量、形状、方向改变,但数目不变。
6杂化的动力:重叠程度增大;轨道之间的距离增加,排斥降低78键的极性是由于成键原子的电负性不同引起的。
两者电负性差值越大,键的极性就越大9极化性:由于外界电场(静电场)作用而引起共价键的极性改变的现象。
极性:C-F 〉C-Cl〉C-Br〉C-I极化性: C-F ﹤C-Cl﹤C-Br ﹤C-I10 均裂:在共价键断裂时,构成共价键的两个电子,被每个碎片(原子或基团)各分享1个,这样均等的分裂称为共价键的均裂11 均裂所产生的带有不成对电子的原子或基团称为自由基。
自由基最基本的特征,是具有未配对的电子实体。
产生自由基的反应称为自由基反应12 自由基是有机化学反应中极为活跃的中间体13 在高温、光照或过氧化物存在下,易发生自由基反应14 异裂:在共价键断裂时,构成共价键的两个电子,全被一个碎片(原子或基团)所占有,这样的断裂称为共价键的异裂,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15 通过共价键异裂而进行的反应叫做离子型反应。
共价键的异裂所产生的碳正离子和碳负离子都是有机反应中的活性中间体,如取代、加成、消除、重排等都会涉及到它们16 Lewis定义酸是能夺取一对电子以形成共价键的物质,即酸是电子对的接受体,常称其为Lewis酸;碱是电子对的给予体,常称其为Lewis 碱17 Lewis酸通常是正离子或有空轨道的分子(如H+、Cl+、Br+、NO2+ 、BF3、AlCl3等),都是寻求一对电子的酸性试剂,称其为亲电试剂由亲电试剂进攻导致的反应,称为亲电反应Lewis碱通常是负离子或带有未共用电子对的分子(如H2O、ROH、NH3、RNH2、OH-、CN-等)都是有进攻碳核倾向的、富有电子的碱性试剂,称其为亲核试剂由亲核试剂进攻导致的反应,称为亲核反应。
医用化学第一章(精)
Medical Chemistry (1)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Bioengineering
1
第一节
医用化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 规律、存在、应用和合成的一门自然科学。
化学与“信息、生命、材料、环境、能源、 地球、空间和核科学”等八大高新科技领域都 有紧密的联系,产生了许多交叉学科。
-------------第一章 绪论 ---------12
3、化学继续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
微电子材料和器件
超导材料
新型纳米陶瓷 光纤通讯材料 聚合物结构材料 医用材料
-------------第一章 绪论 ----------
13
4、 化学是提高人类生存质量和生存安全的 有效保障 环 境 化 学
Nitrate — Nitrite — NO Pathway
Lundberg J. O. et al. Nature Rev. Drug Discovery 7, 156, (2008). Cited by 218 times.
-------------第一章 绪论 ----------
10
Therapeutic opportunities for nitrite
20
千万年间,随着史前人类文明雏型的缓缓发展,火的应用逐 渐使人能拥有日益增多的武器和工具,从而带来了新的进步。
在火的使用和制陶技术中,包含一些化学知识的萌芽。但古 代工匠甚至没有想到冶炼金属是一种化学工作,也不认为这 种工作与他一生的其他活动有什么不同。然而,新的发现一 旦出现,立即就会加入文明技术进程,最终成为古代科学 陶器的出现是应该算是化学知识萌芽的较早开端。但古代文明 至今保存得最好的器物要算是金属制品了。这种情况非常普遍, 以致形成一种惯例:石器时代之后的人类发展时代,都用铜、 青铜或铁器等名称表示。甚至连古代人也有类似的观念,只不 过他们通常认为文明在逐渐衰退,是从原始的黄金时代退化到 了铜器和铁器的时代。在巴比伦人那里,神祗和行星都分别和 各种金属联系在一起。
《医用化学》 第一章 绪论(基础化学)
问题、解决的问题的能力。
第四节 数字的科学表达
一、有效数字的概念 有效数字(significant figure)是既能表达数值
第三节 基础化学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课前预习10分钟,浏览概要看标题; 课堂理解记要中,眼耳手脑全用上, 紧跟思路不放松;课后复习半个钟, 总结归纳强记忆,完成练习才轻松; 隔周隔月忆刻钟,通过考试很轻松。
特点: 1、强调自学、思考、理解,不是一味地
死记硬背。 2、老师讲的,书上讲的不一定绝对正确,
数字则分别为:3.33;7.22;8.54
第四节 数字的科学表达
二、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2.加减运算 加减运算所得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以参加
运算各数字中精度最低,即小数点后 位数最少的数为准。 例如0.5362 + 0.25,和为0.79。 3.乘除运算 乘除运算所得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以参加 运算各数字中相对误差最大, 即有效数 字位数最少的数为准。例如0.0121 × 25.64, 积为0.310。
它们的特定组合表示。如H、H2、H2O 、1/2H2O、1/2SO42-、(2H2+O2)等。
第五节 溶液组成标度的表示方法
问题:1mol 物质有多少? 1mol水能一口喝下,宇宙中的星球约 1/10
mol,算算直径 1cm 的小球排满我国 9.6×106 km2 陆地会有多厚?
第五节 溶液组成标度的表示方法
第四节 数字的科学表达
二、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1. 修约(rounding):当实验测定值和计
1第一章 绪论
RCH2 : A 异裂 RCH2:A 异裂
+
RCH2
+
A:
-
BRCH2B
-
RC:H2 + A + B+ RCH2B
有机化学中的同分异构现象
碳架异构体
( 结同 构分 异异 构构 体体
)
位置异构体
构造异构体 官能团异构体
互变异构体
立体异构体
价键异构体
几何异构体
构型异构体
旋光异构体
交叉式构象
构象异构体 重叠式构象
电子互变异构体
* 分子式相同, 结构不同的化合物称为同分异构体, 也叫结构异构体
构造异构体:因分子中原子的连结次序不同或
者键合性质不同而引起的异构体。
碳架异构体:因碳架不同而引起的异构体; 如:
CH3
C4H10
CH3CH2CH2CH3
CH3CHCH3
OH
C3H8O
CH3CH2CH2OH
CH3CHCH3
石河子大学医用有机化学课件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绪论
本章内容: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与医学的关系 有机分子结构与共价键 有机化学反应类型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第一章:绪论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有机化合物的定义:
有机化合物是指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有机化学的定义:
•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合成、 转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化学学科的二级学 科称为有机化学。
有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1、种类繁多,同分异构现象普遍。 2、容易燃烧。 3、熔点较低。 4、难溶于水。 5、反应速度慢。 6、副反应多。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
医用化学第一章绪论ppt课件
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 摩音乐厅举行的2015年诺贝尔奖 颁奖仪式结束后,中国科学家屠 呦呦展示获得的奖章。屠呦呦因 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 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获得今年的诺 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 科学家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 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 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 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 奖项。新华社记者叶平凡摄
三、学习化学的方法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化学实践三部分,主要内容 是医学专业必需的化学知识。
无机化学部分的重点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 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有关化学的基本计算等。
有机化学部分的重点是有机化合物的概念、结构、官能 团、重要化合物的命名、性质和应用等。
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多复习,多练习。
近代化学之父----拉瓦锡
安托万-洛朗· 拉瓦锡(1743.8.261794.5.8)法国著名化学家,近代 化学的奠基人之一,“燃烧的氧学 说”的提出者。1743年8月26日生 于巴黎,因其包税官的身份在法国 大革命时的1794年5月8日于巴黎被 处死。拉瓦锡与他人合作制定出化 学物种命名原则,创立了化学物种 分类新体系。拉瓦锡根据化学实验 的经验,用清晰的语言阐明了质量 守恒定律和它在化学中的运用。这 些工作,特别是他所提出的新观念、 新理论、新思想,为近代化学的发 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因而后人称 拉瓦锡为近代化学之父。拉瓦锡之 于化学,犹如牛顿之于物理学。
现代医学于化学的关系更加密切。
(1)体内许多生理、病理现象,如消化、呼吸、排泄等都包 含复杂的化学变化。人体的基本营养物质糖、脂肪、蛋白质、 无机盐等的代谢同样也遵循化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2)在疾病诊断、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化验和用药,如测 定血、尿等生物标本中某些成分的含量,所用药物讲究其结 构、化学性质、纯度等对药理作用、毒副作用的影响以及药 物间的配伍。 (3)在卫生监督、疾病预防等方面,如饮水分析、食品检验、 环境监测等都需要化学。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医学已经逐渐发展到了分子层次, 化学的研究成果对此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医用有机化学教学大纲(吕以仙)
(一)理论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掌握有机化合物及有机化学的概念,有机化合物的特性及其结构理论;共价键的断裂及化学反应类型;有机化合物结构式的写法。
熟悉共价键参数的意义与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关系;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概况;有机化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学习和研究有机化合物一般步骤和方法。
第二章烷烃掌握烷烃的命名、结构、SP3杂化;一、二、三、四级碳原子和σ键的特征;同分异构现象;烷烃的构象稳定性及取代反应,熟悉烷烃的游离基取代反应历程。
了解游离基的稳定性次序个别烷烃。
第三章烯烃和炔烃掌握烯烃、二烯烃、炔烃的命名和结构;SP2、SP杂化;π键的特点;•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马氏加成规则;诱导效应与共轭效应,π-π键共轭,P-π共轭;共轭二烯烃的加成反应。
第四章环烃掌握脂环的命名,分子结构,环烷烃的取代与开环的反应;苯的结构及芳香性,闭合共轭体系及大Π键,苯环的亲电取代反应及其定位法则,苯同系物的侧链卤代与氧化反应;萜类的定义与分类。
熟悉环完烃的优势构象,a键,e键,环烷烃的稳定性;萘,蒽,菲及环戊烷多氢菲的结构,萘的磺化与加氢反应。
了解十氢化萘的构象,苯及其主要同系物萘、蒽的化学性质。
第五章顺反异构和对映体掌握顺反异构产生的条件,顺/反与Z/E构型的命名法,物质的稳定性与结构的关系。
熟悉手性碳原子,手性分子,D/L和R/S构型命名法。
左旋体,右旋体,内消旋体,外消旋体,对映体,非对映体及比旋光度的概念;Fischer投影式的写法。
了解环己烷二元取代衍生物的顺反异构及构象,分子的对称因素。
第六章卤代烃掌握一卤代烷的亲核取代反应,消除反应,生成格氏试剂的反应SN1•与SN2反应的历程。
熟悉扎依切夫规则,影响亲核取代反应的因素,不同类型卤代烃反应活性规律及与销酸银醇溶液的反应。
了解格氏试剂的用途及个别的卤代烃。
第七章醇,酚,醚掌握醇的命名,分类(伯,仲,叔醇),结构与化学性质(氧化与脱氢,脱水成烯,与无机酸成酯,与卢卡斯试剂反应);酚的结构与化学性质(弱酸性,氧化反应,苯环上的取代反应,与氯化铁的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ow to Think About Reactions
For a reaction to have an opportunity to react, the reaction cannot have an energy barrier that is too large. In other words, the mechanism cannot have any species (i.e. transition state) in it that is too high in energy (too unstable) to be formed at a given temperature.
王微Biblioteka 宏医用有机化学课程要求
有机化学分为有机化学理论课和有机 化学实验课两门课,共104学时,理论 课56学时,实验课48课时,分别单独 考试。 有机化学理论课成绩由两部分组成: 期末考试约占70%,平时成绩约占 30%。平时成绩:出勤,作业和课堂讨论
医用有机化学
推荐参考书目
1.《医科大学化学》(下册)陈启元,
2001 work on chirally catalysed reactions 手性催化研究 2002 Development of methods for identification and structure analyses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生物大分子 2003 Discoveries concerning channels in cell membranes 细胞膜通道 2004 Discovery of ubiquitin-mediated protein degradation 蛋白质降解
The Golden Rules of Organic hemistry 1. Atoms prefer filled valence shells 2. The most important question in chemistry is “Where are the electrons?” 3. Nature hates unpaired electrons
How to Think About Reactions
A good way to think about chemical reactions is that they are like crimes. Both crimes and chemical reactions need motive and opportunity to take place. Motive For reactions, the motive refers to the thermodynamic driving force. In other words, a reaction can be thought of as having a motive (thermodynamic driving force) if the products are more stable than the reactants.
How to Think About Reactions
2. In reactions involving proton transfers, the reaction will generally have a motive (thermodynamic driving force) if the products represent the weaker acid and/or weaker base. Recall that equilibrium favors formation of the weaker acid/weaker base in an acid-base reaction. This is primarily a ΔH effect.
第1章 绪 论
Introduction
第1章
绪 论
本章主要内容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的概念。 碳的sp3、sp2、sp杂化轨道;有机酸碱 的概念 共价键的性质。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结构表示方法。 共价键的断裂方式和有机化学反应的 类型。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方法和步骤
第1章
绪 论 本章重点:
共价键的性质
碳的sp3、sp2、sp杂化轨道
有机酸碱的概念
共价键的断裂方式和有机化学反应的 类型。
第1章
绪 论
1.1 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的认识过程 “生命力说” 魏勒(1828,合成尿 素)
有机化合物(organic compound):含碳 的化合物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研究含 碳化合物的化学。
How to Think About Reactions
3. Reactions will usually have a motive (thermodynamic driving force) if a greater number of smaller molecules are created from fewer larger molecules, especially if a small gaseous molecule such as CO2, N2 or HCl is produced as a product. This is primarily a ΔS effect.
How to Think About Reactions
1. Reactions will usually have a motive (thermodynamic driving force) if stronger bonds are made than are broken in going from starting materials to products. This is primarily a ΔH effect.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1、分子组成复杂 ,同分异构现象极为普遍。 2、容易燃烧 。 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容易燃 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大量的 热。 3 、熔点、沸点低。许多有机物在室温下呈 气态或液态,呈固态的有机物其熔点也低, 一般不超过400。C。 4、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 5 、反应速率比较慢;反应复杂、副反应多。
How to Think About Reactions
Opportunity
Even if reactions have a motive (thermodynamic driving force), they can only occur if given the opportunity for the atoms and electrons to rearrange into the product. This rearrangement of atoms and electrons is what we refer to as the mechanism of the reaction.
梁逸曾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2.《有机化学》魏俊杰.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3.《有机化学》陆阳. 科学出版社, 2004 4.《有机化学复习指南与习题精选》
芦金荣主编,化工出版社 2007
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
1 做好预习 2 认真听课,适当笔记 3 课后练习 4 掌握规律 课程网址: /jpkc2008/ China/yjhx/index.html E-mail: medorgan@ Keyword: chemistry
The Golden Rules of Organic hemistry Your goal should be to understand, not memorize organic chemistry. The following 7 Golden Rules should be learn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is semester. These simple ideas explain a very large number of things about the way organic molecules interact. Thus, understanding the 7 Golden Rules will allow you to develop an intuitive feel for organic chemistry, and things will make sense!
1.2 有机化学与生命科学的关系 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是医学 课程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也是生命 科学学科不可缺少的化学基础。医学的 研究对象是组成成分复杂的人体,而组 成人体的物质除水和一些无机盐以外, 绝大部分是有机化合物。
1.2 有机化学与生命科学的关系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during 2001-2009
The Golden Rules of Organic hemistry 6. Steric interactions (atoms bumping into each other) can prevent reactions by keeping the reactive atoms away from each other. 7. Pi electrons prefer to be delocalized over as many adjacent sp2 hybridized atoms (or sp1 hybridized atoms in some cases) as possible, and aromaticity is the most stable form of pi electron delocalization.